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1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2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3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4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EGW“六解六解”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袁耀宗 钱爱华 2010 年 10 月 23-27 日,第 18 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在本届年 会上,关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最新研究主要涉及其发病机制方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的 新进展。本期 D2D3 版将其中关于 IBS 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图图 IBS 发病的相关机制示意图发病的相关机制示意图 神经肽 S 受体 1(NPSR1)使肠屏障透过率增加,使肠上皮内分 泌细胞释放的 5-羟色胺(5-HT) 的再吸收受到影响;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肠腔内细菌等可以大 量通过肠黏膜。 1. 细菌过度生长细菌过度生长 在 IBS 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生率为 45.5%,而在非 IBS 患者中,该发生率仅为 12.5%。目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仍是 IBS 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在本届年会上,希腊 学者报告了 1 项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 IBS 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结果。 该研究自 2009 年起连续纳入 150 例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 IBS 患者 55 例(符合 罗马诊断标准)和非 IBS 患者 95 例。所有患者均无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 染,也无肝硬化及胃肠道出血。经内镜采集所有患者十二指肠第二部的肠液,并在体外需氧环境下进 行细菌定量培养。采用 API20E 系统鉴定革兰阴性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定义为肠源性细菌量达到 103 个菌落/毫升。 结果显示,在纳入的 150 例患者中,有 37 例(24.7%)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 55 例 IBS 患者中,有 25 例(45.5%)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而在 95 例非 IBS 患者中,仅 12 例 (12.5%)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P12 分),OR 值为 2.45,趋势 P 值为 0.0002。该大型网络调查研究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约 18%的 IBS 为 PI-IBS,其 中 40%为旅行时发病。P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