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4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打包9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2292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5-28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全国
通用
高考
数学
复习
温习
考点
引领
技巧
技能
点拨
第三
三角函数
三角
恒等
变换
三角形
打包
- 资源描述:
-
(全国通用)2014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打包9套),全国,通用,高考,数学,复习,温习,考点,引领,技巧,技能,点拨,第三,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形,打包
- 内容简介:
-
1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 2014 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 1 课时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考情分析 考点新知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 . 了解弧度的意义 , 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正切 )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 , 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 、正切 能准确进行角度与弧度的互化 . 准确理解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并能准确判断三角函数的符号 . 1. (必修 4 改编 )若角 同时满足 ,), 当 为多少弧度时 , 该扇形有最大面积? 解: (1) 设弧长为 l, 弓形面积为 S 弓 60 3 , R 10, l 103 ( S 弓 S 扇 S 12 103 10 12 102 50 3 32 (2) 扇形周长 C 2R l 2R R , R , S 扇 12 12 2 4 4 24 4 当且仅当 4 , 即 2( 2 舍去 )时 ,扇形面积有最大值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2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 2, 求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解:如图 , 2过 O 点作 B 于 C, 并延长 于 D. 1且 12t , 1从而弧 长为 l | r 21. 若 角与 85 角终边相同 , 则在 0, 2 内终边与 4 角终边相同的角是 _ 答案: 25 , 910 , 75 , 1910 解析:由题意 , 得 85 2k Z), 4 25 k Z)又 4 0, 2 , 所以 k 0, 1, 2, 3, 4 25 , 910 , 75 , 1910 . 5 2. 已知角 (02 )的终边过点 P 则 _ 答案: 116 解析:将点 P 的坐标化简得 32 , 12 , 它是第四象限的点 , r | 1, 2 2, 所以 116 . 3. 已知扇形的周长为 8 则该扇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_答案: 4 解析:设扇形半径为 r 弧长为 l 则 2r l 8, S 1212r (8 2r) 4r (r 2)2 4, 所以 4( 4. 若角 的终边与直线 y 3x 重合且 0, 又 P(m, n)是角 终边上一点 , 且| 10, 则 m n _ 答案: 2 解析:依题意知n 3m,10. 解得 m 1, n 3 或 m 1, n 3. 又 0, 的终边在第三象限 , n 0, m 1, n 3, m n 2. 1. 设集合 M 3 , k Z , N | , 则 MN _ 答案: 56 , 3 , 6 , 23 解析:由 3 , 得 43 k 83. k Z, k 1, 0, 1, 2, 故 MN 56 , 3 , 6 , 23 . 2. 已知 3 ,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所有与 终边相同的角; (2) 写出在 ( 4 , 2 )内与终边相同的角; (3) 若角 与 终边相同 , 则 2 是第几象限的角? 解: (1) 所有与 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 2 3 , k Z . (2) 由 (1) 令 4 2 3 2(k Z), 6 则有 2 16 k 1 16. k Z, 取 k 2、 1、 0. 故在 ( 4 , 2) 内与 终边相同的角是 113 、 53 、 3. (3) 由 (1) 有 2 3 (k Z), 则 2 6 (k Z) 2 是第一、三象限的角 3. 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P(x, 2), 且 求 和 . 解:因为 r | 2) 2, 所以由 得 2) 2 解得 x 0 或 x 5. 当 x 0 时 , 1, 不存在;当 x 5时 , 23, 2 55 ;当 x 5时 , 23, 2 55 . 4. 已知在半径为 10 的圆 O 中 , 弦 长为 10. (1) 求弦 对的圆心角 的大小; (2) 求 所在的扇形的弧长 l 及弧所在的弓形的面积 S. 解: (1) 由圆 O 的半径 r 10 知 等边三角形 , 3. (2) 由 (1)可知 3 , r 10, 弧长 l r 3 10 103 , S 扇形 1212103 10503 , 而 S 2 0 32 12 1010 32 50 32 , S S 扇形 S 0 3 32 . 1. (1) 要求适合某种条件且与已知角终边相同 , 其方法是先求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 , 再根据条件解方程或不等式 (2) 已知角 的终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 则可先设出终边上一点的坐标 , 求出此点到原点的距离 , 然后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求相关问 题若直线的倾斜角为特殊角 , 也可直接写出角 2. 已知角 终边上一点 P 的坐标 , 则可先求出点 P 到原点的距离 r, 然后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 的三角函数值 3. 弧度制下的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 , 比角度制下的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要简洁得多 , 用起来也方便得多因此 , 我们要熟练地掌握弧度制下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 4. 利用单位圆解三角不等式 (组 )的一般步骤 (1) 用边界值定出角的终边位置 (2) 根据不等式 (组 )定出角的范围 (3) 求交集 , 找单位圆中公共的部分 (4) 写出角的表达式 7 请使用课时训练( B)第 1课时(见活页) . 备课札记 1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 2014 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 2 课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页 ) 考情分析 考点新知 会运用同角三角函数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 能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 会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k Z), , 2 . 1. (必修 4 改编 ) 是第二 象限角, 815, 则 _ 答案: 817 解析:由 1,815,解得 817. 为第二象限角 , 0, 817. 2. 523 _ 答案: 12 解析: 523 7 3) 12. 3. ) ) ) 1 _ 答案: 2 解析:原式 ( 2 ( 1 1 2. 4. (必修 4 改编 )已知 512 13, 且 2 , 则 12 _ 答案: 2 23 2 解析: 12 2 512 512 2 , 所以 712 512 512 2 23 , 所以 12 2 23 . 5. (必修 4题 9(1)改编 )已知 2, 则 2 ) 2 )_ 答案: 2 解析: 2 ) 2 ) ( 2 21 21 2 2.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平方关系: 1 (2) 商数关系: 2. 诱导公式 组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角 2(k Z) 2 2 正弦 弦 正切 口诀 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 限 记忆规律: 奇变偶不变 , 符号看象限 备课札记 3 题型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例 1 (必修 48 题改编 )已知 是三角形的内角 , 且 15. (1) 求 值; (2) 将 1 示出来 , 并求其值 解: (1) (解法 1)联立方程 15 , 1 ,由 得 15 将其代入 , 整理 , 得 25 5 12 0. 是三角形内角 , 45, 35, 43. (解法 2) 15, ( 2 152, 即 1 2 125, 2 2425, ( 2 1 2 1 2425 4925. 12250, , 75. 由 15, 75,得 45, 35, 43. (2) 1 11 43, 1 11 4 432 11 432257. 变式训练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2( 3 1)x m 0 的两根为 且 (0 , 2 ) (1) 求 值; (2) 求 m 的值; (3) 求方程的两根及此时 的值 解: (1) 由韦达定理可知 3 12 , ,而 3 12 . (2) 由 两边平方得 1 2 2 32 , 将 代入得 m 32 . (3) 当 m 32 时 , 原方程变为 2(1 3)x 32 0, 解得 32 , 12, 32 12或 12, 32 . (0, 2 ), 6 或 3. 例 2 (必修 40(2)题 改编 )化简: ( 1 1 ( 1 1 解:原式 ( ( 1 2( 1 2(( 1 2( 1 2 (1 1 )(1 1 )22 4, 在第一、三象限时 , 4, 在第二、四象限时 .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化简: 5 1 1 1 1 _ 答案: 2 2 4 解析: 为第四象限角 , 2 为第二或四象限角 原式 1 1 2 为第二象限角 , 2 为 第四象限角 , 原式 2 2 4 . 题型 2 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 例 3 已知 3 ) 2 4 ), 求 ) 52 )2 32 )的值 解: 3 ) 2 4 ), ) 2 ) , 2且 0. 原式 52 2 52 2 34 34.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 12, 且角 在第四象限 , 计算: (1) ); (2) ( 2n 1) ) ) 2 (n Z) 解 : ) 12, 12, 12. 又角 在第四象限 , 1 32 . (1) ) ( ) ) 32 . 6 (2) ( 2n 1) ) ) 2 2 ) ) 22 4. 1. (2013 广东文 )已知 52 15, 那么 _ 答案: 15 解析: 52 2 15. 2. 已知 等差数列 , 若 , 则 _ 答案: 12 解析:由条件 , 知 3 3 , 12. 3. 已知 13, 且 2 , , 则 _ 答案: 24 解析:因为 13, 2 , , 所以 1 19 2 23 , 从而 24 . 4. 已知 2 3, 2 0, 则 6) _ 答案: 0 解析:依题意得 2 3, 即 2 3 2 0, 解得 12或 2(舍去 ) 又 2 0, 因此 3 , 故 6 3 6 0. 7 1. 已知 00, 2 24250, 1 2 75. (2) 17, 11 17, 43. 2. 已知 3 x) 5 2 x 1, 求 643 x)的值 解:由已知得 351, 即 352 0, 解得 13或 (舍去 )这时 1 132 89, 8, 故 643 x) 6 13 4 18 3 89 256 . 3. 已知在 , 15. (1) 求 (2) 判断 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3) 求 值 解: (1) 因为 15 , 两边平方得 1 2125, 所以 1225. (2) 由 (1) 12250, 所以 75 , 所以由 , 可得 45, 35, 8 则 5 35 43. 4. 已知 ) 13 , 求 ) ) 1 2 ) 32 ) 32 的值 解 : 因为 ) 13, 所以 13. 原式 1) 2 ) 32 ) 11 11 11 21 22 132 18. 1. 利用平方关系解决问题时 , 要注意开方运算结果的符号 , 需要根据角 的范围进行确定 2. 应熟练应用诱导公式诱导公式的应用原则是: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为终了诱导公式的应用是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 其一般步骤: 负角变正角 , 再写成 2(k Z), 0 2 ; 转化为锐角 3. 在应用诱导公式时需先将角变形 , 有一定技巧 , 如化 32 为 2 或 2 2 . 请使用课时训练( A)第 2课时(见活页) . 备课札记 1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 2014 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 3 课时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考情分析 考点新知 知道三角函数 y x ) , yx ) 的周期为 T 2| |. 能根据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 2 , 正切 函数在 2 , 2 上的性质 (如单 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与 x 轴的交点等 ). 会画出 y x ) 的简图 , 能由正弦曲线 y 过平移、伸缩变换得到 y x ) 的图象 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 能画出 y y y 图象 , 并能根据图象理解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0, 2 , 正切函数在 2 , 2 上的性质 . 了解三角函数 y x ) 的实际意义及其参数 A、 、 对函数图象变 化的影响 . 1. (必修 4 改编 )函数 f(x) 3 4 , x R 的最小正周期为 _ 答 案: 4 解析:函数 f(x) 3 4 的最小正周期为 T 212 4 . 2. (必修 4题改编 )将函数 y 10个单位长度 , 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 (纵坐标不变 ),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_ 答案: y 12x 10 解析: 向右平移 10个单位 , 用 x 10代替 y 的 x; 各点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 , 用 12x 代替 y x 10 中的 x, y 12x 10 . 2 3. (必修 4 题改编 )如图 , 它表示电流 I t )(A0 , 0)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 则 I t ) 的解析式为 _ 答案: I 3 1003 t 3 解析:由图可知 A 3, 1003 150, 0 和 120, 0 , 解得 3 , 于是 I 3 1003 t 3 . 4. (必修 4 改编 )函数 y 2x 4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_ 答案: 38 8 k Z) 解析: 2 2x 4 2即 38 x 8 k Z), 所求单调递增区间是 38 8 k Z) 5. (必修 4 题改编 )函数 y 2 6 x 23 的值域是 _ 答案: 1, 2 解析:根据正弦函数图象 , 可知 x 6 时 , 函数取到最小值 1; x 2 时 , 函数取到最大值 2. 1. 周期函数的定义 周期函数 的概念: 对于函数 y f(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T, 使得当 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 , f(x T) f(x)都成立 , 则称 y f(x)为周期函数 ;函数 y x ) 和 y x ) 的周期均为 T 2| ; 函数 y x ) 的周期为 T | 3 2.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角函数 y y y 象 定义域 R R 错误 ! 值域 和最值 1, 1 最大值: 1 最小值: 1 1, 1 最大值: 1 最小值: 1 R 无最值 周期 2 2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对称性 关于 x 2(k Z)对称 关于 x k Z)对称 对称中心是 0(k Z) 单调 区间 在 2 2 , 22 (k Z) 上单调递增在 2 2 , 2 2 (k Z)上单调递减 2 , 2 2 (k Z)单调递增22 (k Z)单调递减 在 ( 2 , 2 )(k Z)上单调递增 3. “ 五点法 ” 作图 “ 五点法 ” 作图原理:在 确定正弦函数 y 0, 2 上的图象形状时 , 起关键作用的五个点是 (0, 0)、 2 , 1 、 ( , 0)、 32 , 1 、 (2 , 0) 余弦函数呢? 4. 函数 y x ) 的特征 若函数 y x ) (A 0, 0, x ( , ) 表示一个振动量时 , 则 T 2 叫做周期 , f 1 x 叫做相位 , 叫做初相 备课札记 4 题型 1 依据三角函数的图象求解析式 例 1 (2013 南京三模 )已知函数 f(x) 2x )( 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则 _ 答案: 23 解析:由图象可知函数的四分之三周期为 158 38 34T, T 3, 23 23. 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 y x )(A 0, 0, | | 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 则 _ 答案: 3 解析:由图知 , A 2, 将 (0, 2)、 12, 2 代入函数 , 得212w 2,2 2, 4 , 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例 2 为了得到函数 y 2 6 (x R)的图象 , 只需把函数 y 2x 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解: y 26x p+代替 x,左移 6y 2 x 6 再用3x,各点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3 倍。 y 2 6 . 5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函数 f(x) 2 3 4 4 x ) (1) 求 f(x)的最小正周期; (2) 若将 f(x)的图象向右平移 6 个单位 , 得到函数 g(x)的图象 , 求函数 g(x)在区间 0,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 因为 f(x) 3 x 2 32 32 122 x 3 , 所以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2 . (2) 将 f(x)的图象向右平移 6 个单位 , 得到函数 g(x)的图象 , g(x) f x 6 2 x 6 3 2 x 6 . x 0, , x 6 6 , 76 , 当 x 6 2 , 即 x 3 时 , x 6 1, g(x)取得最大值 2. 当 x 6 76 , 即 x 时 , x 6 12, g(x)取得最小值 1. 题型 3 五点法作图 例 3 已知 a (2 b ( 3), f(x) a b. (1) 求 f(x)的振幅、周期 , 并画出它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2) 说明它可以由函数 y 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解: (1) f(x) a b 32 2x 3 , 周期 T , 振幅 A 图象如下: (2) f(x)可以由 y 图象上各点右移 3 个单位后 , 再将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倍 , 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12而得到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f(x) x ) 0 , 2 22 , 求 x 的取值范围 6 解: (1) 周期 T 2 , 2, f 4 2 4 2 32 , 2 22 , 2 40 , 20 , 函数 f(x) x 4 在 2 , 上单调递 减,则的取值范围是 _ 答案: 12, 54 9 解析:由 2 2 2 4 0, 12 54. 4. (2013 苏北四市期末 )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P(1, 1), 点 A( B(函数 f(x) x )( 0)图象上的 任意两点若 |f( f( 2 时 , |最小值为 3 , 则 f 2 _ 答案: 22 解析:结合三角函数图象 , 知道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23 , 3, 角 的终边经过点P(1, 1), 取 4 , f(x) 3x 4 , f 2 22 . 1. 已知函数 y x )(A0 , 0, 0 )的两个相邻最值点为 6 , 2 、23 , 2 ,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_ 答 案: y 2 2x 6 解析: A 2, 相邻最值点相距半个周期 , 即 23 6 2 , T , 即 2,则函数解析式为 y 2x ) , 点 6 , 2 在函数图象上 , 2 2 3 , 即 3 2 2 , 得 2 6 , k Z, 函数的解析式为 y 2 2x 6 . 2. (2014 泰州期末 )已知函数 f(x) 2 2x 4 . (1) 求函数 y f(x)的 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 (2) 若 f 8 65, 求 f(值 解: (1) T 22 , 增区间为 38 18 k Z. (2) f 8 65, 即 35, 所以 45, f( 224 2( 25 或 7 25 . 3. 已知 a 0, 函数 f(x) 2 2x 6 2a b, 当 x 0, 2 时 , 5f(x)1. 10 (1) 求常数 a、 b 的值; (2) 设 g(x) f x 2 且 x) 0, 求 g(x)的单调区间 解: (1) x 0, 2 , 2x 6 6 , 76 . 2x 6 12, 1 , 2 2x 6 2a, a, f(x)b , 3a b 又 5f(x)1 , b 5, 3a b 1, 因此 a 2, b 5. (2) 由 (1)知 a 2, b 5, f(x) 4 2x 6 1, g(x) f x 2 4 2x 76 1 4 2x 6 1. 又由 x) 0, 得 g(x) 1, 4 2x 6 1 1, 2x 6 12, 2 6 2x 6 2 56 , k Z. 由 2 6 2x 6 2 2 (k Z), 得 g(x)的单调增区间为 6(k Z) 由 2 2 2x 6 2 56 , 得 g(x)的单调减区间 为 6 , 3(k Z) 4. 设 a 2 b (4 f(x) ab . (1) 求函数 f(x)的解析式; (2) 已知常数 0, 若 y f(x) 在区间 2 , 23 上是增函数 , 求 的取值范围; (3) 设集合 A x 6 x 23 , B x|f(x) m| 2, 若 A B,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 (1) f(x) 2 4( 4 2 2 1 221, 所以所求解析式为 f(x) 21. (2) f(x) 2 1, 0, 由 2 2 x 2 2 , 11 得 f(x) 的增区间是 2 2 , 2 2 , k Z. f(x) 在 2 , 23 上是增函数 , 2 , 23 2 , 2 . 2 2 且 23 2 , 0, 34 . (3) 由 |f(x) m| 2, 得 2 f(x) m 2, 即 f(x) 2 m f(x) 2. A B, 当 6 x 23 时 , 不等式 f(x) 2 m f(x) 2 恒成立 f(x)2 m f(x)2, f(x)f 2 3, f(x)f 6 2, m (1, 4) 1. 求形如 y x ) k 的单调区间时 , 只需把 x 看作一个整体代入 y 注意先把 化为正数求 y x ) 和 y x ) 的单调区间类似 2. 求函数 y x )(A 0, 0)的解析式 , 常用的解题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由最高 (低 )点的纵坐标确定 A, 由周期确定 , 由适合解析式的点的坐 标来确定,但由条件求得 y x )(A 0, 0)的解析式一般不唯一 , 只有限定 的取值范围 ,才能得出唯一解 3. 由 y 图 象变换到 y x ) 的图象 , 两种变换的区别:先相位变换再周期变换 (伸缩变换 ), 平移的量是 | 个单位;而先周期变换 (伸缩变换 )再相位变换 , 平移的量是 | ( 0)个单位原因在于相位变换和周期变换都是针对 x 而言 , 即 x 本身加减多少值 , 而不是依赖于 x 加减多少值 请使用课时训练( B)第 3课时(见活页) . 备课札记 1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 2014 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 +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 4 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和正切公式 考情分析 考点新知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 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 . 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 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 . 1. (必修 4 题改编 ) _ 答案: 22 解析: 5 30 ) 22 . 2. (必修 4 改编 )已知 6 37, 6 25, 则 ) _ 答案: 1 解析: ) 6 ) ( 6 ) 6 6 1 6 6 37251 37 25 1. 3. (必修 4题 2(1)改编 )若 35, 2 , 2 , 则 54 _ 答案: 210 解析:由 2 , 2 , 35, 得 45, 由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得 2 54 22 ( 210. 4. (必修 40 题改编 )计算: 2 _ 答案: 3 解析:原式 230 20 ) 2( ) 2 32 12 3. 5. (必修 4 题改编 )计算: _ 答案: 2 3 解析: 5 8 ) 5 8 ) 原式 5 30 )1 2 3. 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过程 2. 公式之间的关系及导出过程 3. 公式 ) ) ) ) ) ) ) ) ) ) ) ) 4. ) , 其中 3 终边所在象限由 a、 b 的符号来确定 . 题型 1 化简求值 例 1 化简: 8 x)2 x) 38 x) 2 x)_ 答案: 1 解析: 18 x) (12 x) 18 x) 12 x)1 18 x) 12 x) 33 , 8 x) 2 x) 33 1 8 x) 2 x), 于是原式 8 x)2 x) 3 33 1 8 x) 2 x) 1. 变式训练 求值 : 3. 解 : 0 40 ) 3, 3 3 3 3. 题型 2 给值求角 例 2 若 55 , 1010 , 且 、 为锐角 , 则 的值为 _ 答案: 4 解析: (解法 1)依题意有 1 552 2 55 , 1 10102 3 1010 , ) 2 55 3 1010 55 1010 22 0. 、 都是锐角 , 0 , 4. (解法 2) 、 都是锐角 , 且 55 22 , 1010 22 , 0 , 4 , 0 2 , 1 552 2 55 , 1 10102 3 1010 , 4 ) 55 3 1010 1010 2 55 22 . 4.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17, ) 1314, 且 0 2 , 求 . 解: 0 2 , 0 2.又 ) 1314, ) 1 ) 3 314 , ( ) ) ) 17 13144 37 3 314 2 , 3. 题型 3 给值求值 例 3 已知 0 4 34, 4 35, 4 ) 513, 求 ) 的值 解: 4 34 , 34 4 , 2 4 0. 又 4 35, 4 45. 0 4 , 34 34 . 又 34 513, 34 1213. ) 2 ( ) 34 ) ( 4 ) 34 4 4 ) 4 1213 35 513 45 366520655665.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 0, 2 , 45, ) 13, 求 值 解: 、 0, 2 , 2 2. 又 ) 13 0, 2 0. 1 ) 1 ) 109. ) 3 1010 , ) 1010 . 5 又 45, 35. ( ) ) ) 35 3 1010 45 1010 1010 . 例 4 (2013 常州期末 )已知、均为锐角,且 35, ) 13. (1) 求 ) 的值; (2) 求 值 解: (1) 、 0, 2 , 2 2.又 ) 13 0, 2 0. ) 1010 . (2) 由 (1)可得 , ) 3 1010 . 为锐角 , 35, 45. ( ) ) ) 45 3 1010 35 1010 9 1050 .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13, ) 13, 且 、 0, 2 , 求 ) 的值 解: 0, 2 , 2 (0, ) 13, 2 1 79, 1 4 29 , 而 、 0, 2 , (0 , ), ) 1 ) 2 23 , ) ( ) ) ) 79 13 4 29 2 23 2327. 1. 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P(1, 2), 函数 f(x) x )( 0)图象的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 3 , 则 f 12 _ 6 答案: 1010 解析:由题意知 55 , 2 55 3 , 得 3 ,即 T 23 , 2 23 , 3. f(x) x ) f 12 4 22 55 22 2 55 1010 . 2. 函数 f(x) 2 , 2 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 答案: 512 , 12 解析: f(x) x 6)当2 2x 6 2k Z), 即 512 x 12(k Z)时 , 函数 f(x)单调递增取 k 0 得 512 x 12, 函数 f(x)在 2 , 2 上的单调增区间为 512 , 12 . 3. 已知 3 4 35 , 2 0, 则 _ 答案: 3 3 410 解析:由 3 4 35 , 得 4 35 , 32 12 45, 6 45. 2 0, 3 6 6 , 6 35. 6 6 6 6 35 32 45 12 3 3 410 . 4. (2013 贵州 )设 为第二象限角 , 若 4 12, 则 _ 7 答案: 105 解析:由 4 1 12, 得 为第二象限角 , 利用 1 可求得 1010 , 3 1010 , 所以 105 . 1. 已知 、 均为锐角 , 且 则 ) _ 答案: 1 解析: 1 4 . 又 、 均为锐角 , 4 , 即 4 , ) 1. 2. 已知 6 45 3, 则 76 的值为 _ 答案: 45 解析: 6 32 32 45 3, 12 32 45, 76 6 32 12 45. 3. 如图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 以 为始边作两个锐角 、 , 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 A、 B 两点已知 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 210、 2 55 (1) ) 的值; (2) 2 的值 8 解: (1) 由已知条件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210, 2 55 为锐角 ,故 0, 从而 1 7 210 , 同理可得 55 7, 12. 所以 ) 7 121 7 12 3. (2) 2) ) 3 121( 3) 12 1. 又 0 2 , 0 2 , 故 0 2 32 . 从而由 2) 1, 得 2 34 . 4. 已知函数 f(x) x 74 x 34 , x R. (1) 求 f(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 (2) 已知 ) 45, ) 45, 0 2 , 求证: f() 2 2 0. (1) 解: f(x) 222 x 4 , 所以 T 2, f(x) 2. (2) 证明: ) 45, ) 45. , 得 0, 于是由 0 2 0 2 . 故 f() 2 f() 2 2 0. 1. (1) 三角函数式的 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一看角,二看名,三看式子结构与特征 (2) 对于给角求值问题 , 往往所给角都是非特殊角 ,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有: 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化为正、负相消的项 , 消去求值; 化分子、分母出现公约数进行约分求值 2. 三角函数的给值求值 , 关键是把待求角用已知角表示 9 (1) 已知角为两个时 , 待求角一般表示为已知角的和与差; (2) 已知角为一个时 , 待求角一般与已知角成 “ 倍 ” 的关系或 “ 互余互补 ” 关系 3. 通过求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来求角 , 在选取函数时 , 遵照以下原 则: 已知正切函数值 , 选正切函数; 已知正、余弦函数值 , 选正弦或余弦函数;若角的范围是 0, 2 ,选正、余弦皆可;若角的范围是 (0, ), 选余弦较好;若角的范围为 2 , 2 , 选正弦较好 请使用课时训练( A)第 4课时(见活页) . 备课札记 1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 2014 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 5 课时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考情分析 考点新知 掌握二倍角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 ), 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能从两角和公式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 . 1. (必修 4 改编 )已知 45, 2 , 2 , 则 _ 答案: 2425 解析: 45, 2 , 2 , 2 , 0 , 35. 2 2425. 2. (必修 4 5(2)题改编 )已知 为第二象限角 , 33 , 则 _ 答案: 53 解析: 33 , ( 2 13, 2 23, 即 23. 为第二象限角且 33 0, 2 20, 所以 45, 35. 4 所以 2 3 45 12 35 32 4 3 310 .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34 , 则 2 _ 答案: 12 解析:原式 1 1 2 1 12( 2 1 ) ) 22 ) ) 1 22 ) 22 22 22 ) 12. 题型 3 给值求角 例 3 已知 、 (0 , ),且 ) 12, 17, 求 2 的值 解: ) ) ) 12171 12 17 130, 00, 00, 求 . 5 解: 为第三象限角 , | m, 2 为第二或四象限角 , m. 0, 2 为第二象限角 , 1 1 题型 4 二倍角公式的应用 例 4 (2013 盐城二模 )已知函数 f(x) 4x 3) 3. (1) 求 f(x)的最小正周期; (2) 求 f(x)在区间 4 , 6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取得最值时 x 的值 解: (1) f(x) 4 ) 3 22 33 32 2x 3 . 所以 T 22 . (2) 因为 4 x 6 , 所以 6 2x 3 23 , 所以 12 2x 3 1, 所以 1f(x)2 , 当 2x 3 6 , 即 x 4 时 , f(x) 1, 当 2x 3 2 , 即 x 12时 , f(x)2.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函数 f(x) 22 31. (1) 求 f(x)的最小正周期及对称中心; (2) 若 x 6 , 3 , 求 f(x)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 审题视点 逆用二倍角公式 , 化为正弦型函数再求解 解: (1) f(x) 32 2x 6 , 所以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T 22 .令 2x 6 0, 则 x 12(k Z), 所以 f(x)的对称中心为 12, 0 (k Z) (2) 因为 x 6 , 3 , 所以 6 2x 6 56 12 2x 6 1, 所以1f(x)2. 所以当 x 6 时 , f(x)的最小值为 1;当 x 6 时 , f(x)的最大值为 2. 6 1. (2013 四川 )设 2 , , 则 _ 答案: 3 解析:由 得 2 又 2 , , 故 0, 于是 12, 进而 32 , 于是 3, 2 2 ( 3)1 3 3. 2. 已知向量 a (, b (3, 4), 若 ab , 则 _ 答案: 247 解析: ab , 4 30, 34, 从而 22 341 342247. 3. 设 为锐角 , 若 6 45, 则 12) _ 答案: 17 250 解析:设 6 , 45, 35, 2 2425, 2 1 725, 2 12 2 4 17 250 . 4. (2013 贵州 )已知 23, 则 4 _ 答案 : 16 解析 : 因为 23, 所以 4 12 1 4 12(1 16. 1. 已知 15, 且 2 34 , 则 _ 答案: 725 7 解析:将 15两边平方 , 得 1225, 所以 ( 2 1 2 4925, 则 75. 又 2 34 , 所以 0, 0, 所以 75, 故 ( 725. 2. 已知 6 13, 则 23 2 _ 答案: 79 解析:由 6 13, 得 6 1 2 6 79, 即 3 2 79, 所以 23 2 3 2 79. 3. 若 4 x 35, 1712 x 74, 求 2值 解:由 1712 x 74 , 得 53 x 4 2. 又 4 x 35, 4 x 45. 4 x 4 4 x 4 x 210, 从而 7 210 , 7. 故原式 222 7 210 210 2 7 21021 7 2875. 4. 已知函数 f(x) x 3 x 2 ( 0)的最小正周期为 2. 8 (1) 写出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 求 函数 f(x)在区间 0, 3 上的取值范围 解: (1) f(x) 1 32 x 32 x 12x 12 2x 6 2 , 所以 22 2 ( 0), 所以 2, f(x) 4x 6 2 4x 6 2 2 , 解得 12 x 6 (k Z) 所以 f(x)的增区间为 12, 6 (k Z) (2) 因为 x 0, 3 , 所以 4x 6 6 , 76 , 所以 4x 6 12, 1 , 所以 f(x) 0, 32 . 故 f(x)在区间 0, 3 上的取值范围是 0, 32 . 1. 已知三角函数式的值 , 求其他三角函数式的值 , 一般思路为: (1) 先化简所求式子; (2) 观察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之间的联系 (从三角函数名及角入手 ); (3) 将已知条件代入 所求式子 , 化简求值 2. 应用倍角公式 , 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公式 , 二是要注意正用和逆用 3. 降幂公式是解决含有 子的问 题较常用的变形之一,它体现了逆用二倍角公式的解题技巧 请使用课时训练 (B)第 5 课时 (见活页 ) 备课札记 1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 2014 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三章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 6 课时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考情分析 考点新知 灵活掌握公式间的关系 , 能运用它们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能运用三角函数各种公式进行恒等变换以及解决综合性问题 . 1. (必修 4(2)改编 )函数 y 3最 小正周期为 _ 答案: 2 解析: y 32( 32 12 2 2 4x 6 , 故 T 24 2. 2. 在 , 若 45, 513, 则 _. 答案: 1665 解析:在 , 0 A , 0 B , 45 0, 513 0, 得 0 A 2 , 0 B 2 , 从而 35, 1213, 所以 (A B) B) 35 1213 45 513 1665. 3. (必修 4习 3(2)改编 )已知 45, 且 270 360, 则 _, _ 答案: 1010 3 1010 解析: 270 360, 135 2 180 . 1 1 452 1010 ; 2 1 1 452 3 1010 . 4. (必修 4 改编 )已知 35, 是第二象限角 , 且 ) 1,则 _ 答案: 724 解析:由 35且 是第二象限角 , 得 34, ( ) , ) ) ) 7. 2 724. 5. (必修 4(1)改编 )已知 55 , 且 0, 4 , 则 _ 答案: 2 55 解析: 1 2 55 .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1) 用三角方法求三角函数的最值常见的函数形式 y x ) , 其中 y 先降次 , 整理转化为上一种形式 y d 或 y d 可转化为只有分母含 函 数式或 f(y)(f(y)的形式 , 由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求解 (2) 用代数方法 求三角函数的最值常见的函数形式 y c 可转化为 二次函数式 y a、 b、 c0), 令 t, 则转化为求 y 1t1) 的最值 , 一般可用基本不等式或单调性求解 备课札记 3 题型 1 三角形中的恒等变换 例 1 已知 , 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且 22,求角 C 的大小 解 : 由 22, 得 2 1 2, 整理得 21 0. 因为在 , 0C, 所以 0 2. 所以 22 舍去 0 , 从而 4 , 即 C 2.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在锐角 , 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且 23b 的大小 解:由已知 , 得 23且 B 0, 2 , 0, 32 , 且 A 0, 2 , A 3. 题型 2 角的构造技巧与公式的灵活运用 例 2 求 的值 解: (解法 1)因为 40 30 10, 于是原式 0 10 )0 10 ) 32 12 ( 32 12) 34( ) 34. (解法 2)设 x y .则 x y 1 1 2 2 x y 12 12 x 32, 故 x 34. 变式训练 求 3的值 4 解 : 3 12(1 ) 12(1 ) 30 20 ) 1 12 12( ) 3( ) 1 12 14 34 34 32 1 34 34(1 ) 14. 题型 3 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例 3 函数 f(x) 4 x 4 x 3x R) (1) 求 f 6 的值; (2) 在 , 若 f 1, 求 最大值 解 : (1) f(x) 4 x 4 x 3 122 2x 6 , 所以 f 6 1. (2) 因为 f 1, 所以 A 6 1. 因为 0 A , 所以 A 6 2 ,即 A 3. 23 B 3232 3 B 6 . 因为 0 B 23 , 所以 6 B 6 56 , 所以 12 B 6 1, 所以 最大值为 3.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 a ( b (2 设 f(x) ab . (1) 求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2) 当 x 0, 2 时 , 求函数 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 f(x) ab ( 5 2 2 22 22 2 2x 4 . f(x)的最小正周期 T . (2) 0x 2 , 4 2x 4 54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