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王时进ppt课件_第1页
核医学王时进ppt课件_第2页
核医学王时进ppt课件_第3页
核医学王时进ppt课件_第4页
核医学王时进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临床核医学工作的防护与安全 王时进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防护所 北京市和平里中街16号 100013 2 1. 前言 3 1.1 核医学工作分支 4 1.2 核医学工作特点及辐射危害因素 a.固、液、气态放射性“三废”污染及相应的内照射; 制剂由生产接收、贮存到分装、注射多空间位置改变 。 b.多使用相对短寿命的核素,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和剂量随时间衰 减。 c.已给药人体成为活动的“辐射源”,在核医学科内移动,在核医 学科外公众环境的“人体源”仍剩有一定活度;人体代谢物中带 有放射性。 d.制剂为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除外照射外还存在内照射。内照射 途径:吸入污染空气;食入表面污染转移物;伤口、皮肤渗入 污染物。 5 e.需要保护的对象包括: 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 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的公众与患者家属; 施予放射性制剂的人员; 环境; f.制剂“流水”动态消耗与衰减,要求有严格的流水帐, 剩余量和保安管理,要求正确、准确地按需要量施用于 受检者或患者。 6 1.3 有关国家标准 1.3.1 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1.3.2 GBZ 标准 GB16361-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 GBZ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7 1.3.3 相关标准 GBZ179-2006 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 GBZ/T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 GBZ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地开放的 基本要求 GBZ/T10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GB14500-2002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代替GB14500- 1993) GB9133-1995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代替GB9133-88) 8 1.4 操作量和放射工作场所分级 1.4.1 工作场所分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级。 等效操作量=实际操作活度毒性组别修正因子/操作性质修正因子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级别日等效操作量/Bq 甲 4109 乙 2107 4109 丙 豁免活度值以上 2107 9 操作方式和区域操作性质修正因子 储存100 废物处理;闪烁法计数和显像; 候诊区及诊断病床区 10 配药、分装及施予药;简单的放 射性药物制备;治疗病床区 1 复杂的放射性药物制备0.1 1.4.2 操作性质修正因子 操作性质(或操作方式)修正因子可取GBZ120-2006 的值 10 1.4.3 毒性修正因子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GB18871) 毒性组别 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示例核素 极毒10 高毒1 90Sr 中毒0.1 67Ga、57Co、131I、 125I、111In、99Mo 低毒0.01 99Tcm、18F、133Xe 、 201Tl 11 1.4.4 注意事项 等效日操作量应为所有核素等效日操作量的总和; 场所应以操作房间为单元,而不是所有操作环节的叠 加;(不同环节操作场所的级别不同,要求的场所防护 设施不同); 同一场所(操作房间)内不同的操作,应分别计算各 操作的等效日操作量的总和(如:99Mo 淋洗和99Tcm 标记在一个房间时) 12 日最大操作量: 99Mo-99Tcm 淋洗由99Mo 母体柱最大装源量决定; 99Tcm 标记由99Mo 日最大淋洗量决定; 制剂分装由制剂的装源量来决定; 注射操作量由日最大注射人数和平均每人用量决定。 年操作量: 可能不等于日操作量250d/a; 决定于订货(或生产)量及使用制剂的工作量。 13 需要给出的量: 年订货量; 每次最大供货量和供货的最大包装单元; 日(年)使用各核素检查(治疗)的最大人数和平均人数; 主要核素检查的人均用量和最高用量; 每种核素日最大操作量和日操作所有核素的总最大等效操作量。 14 2. 场所布局与分区 15 a.一个医院的所有核医学工作场所应相对集中; b.一个医院可能有几个核医学工作场所,如SPECT 场 所,PET 中心,131I 治疗病房; c.一个场所中可能包含不同级别的工作室,以分级最 高 的工作室作为该场所的管理分级。如:SPECT 99Tcm 制备室为乙级,SPECT 检查室为丙级,该核医学部门为 带有乙级场所的部门。 2.1 相对集中 16 a.GB18871 的分区: 控制区: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 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展,并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 其程度。 监督区:未被确定为控制区,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 手段和安全措施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 2.2 辐射工作场所分区 17 b.非放射(辐射)工作区:不属于辐射工作区,不再 列 为非限制区。 c.辐射工作场所分区: 不以1/3、1/10 年剂量限值区分。 d.通常的控制区: 可能用于制备、分装放射性核素和药物的操作室 放射性药物给药室 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特别是床位区) 放射性制剂贮存区和放射性废物贮存区 18 e.通常的监督区: 制剂标记室 显像检查室 诊断病人的床位区 用药后病人候诊区 19 2.3 场所布局 a.依制剂的活度和可能的污染,自低至高排列; b.区分人流(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通道,物流 (制剂制取与接收、贮存、施用、废物贮存与处置) ; c.工作人员入口; d.受检者入口与出口; 20 e.综合的核医学诊疗工作单位的项目分区单元及分区 单元内的布局; f.小型核医学诊疗工作单位改建项目的布局也应相对 合理; g.注意邻近处对核医学诊断检测装置的工作可能的影 响,检测装置准直器的取向避开辐射剂量率相对高 的区域。 21 3. 建筑屏蔽和放射 性污染控制 22 3.1 总则 3.1.1 一般原则: a.屏蔽目标应为核医学工作相关人员管理目标的一个 较小分额(如取管理目标5mSv/a 的1/5); b.习惯上T1/4 处按2.5Sv/h 控制,但不应苛求 ,如注射室和受检者卫生间; c.对公众,以0.1mSv/a控制, T=1处剂量率应小于 2.5Sv/h。 23 d.应结合考虑时间因素(有效组织人流,减小实际 驻留时间以及核素活度随时间的衰减因素)和距 离因素及房间大小; e.注意不同核素的 射线能量、空气比释动能率常 数和 射线在屏蔽物质中的HVL与TVL值。 24 25 26 27 表1 不同核素的射线在屏蔽物质中的 HVL 屏蔽物质 不同核素的HVL1(TVL1),mm 18F57Co99Mo-99Tcm99Tcm111In125I131I201TL 铅 6 (17) 1( 1) 1 (19) 1 (1) 1 (3) 1( 1) 3 (11) 1 (1) 铁 27 (64) 6 (18) 13 (55) 1 (19) 9 (31) 1( 1) 23 (56) 3 (12) 混凝土 50 (176) (66) 2.1 (7.3) 85 (180) 28 29 注意:第一半值层、第一什值层和以后的 半值层、什值层的不同; 注意:“铅当量”是与 射线能量有关的, 并不同于医用诊断X 射线铅当量。对于 131I、18F 等核素综合考虑后,铅不是首 选建筑屏蔽材料; 30 3.1.2 主要核素和参数 a.主要核素和基本参数 31 32 b.不同模式下的剂量率 33 34 c.施用活度指导水平和有效剂量 35 36 3.2 PET 18F 应用场所 3.2.1 PET用核素: 37 a.所列核素除82Rb 外,均由回旋加速器生产。82Rb 由自屏蔽式82Sr-82Rb 发生器制取,使用寿命1 个月 。发生器淋洗产生氯化铷的淋洗液,在5-10s 内直 接由患者肘前静脉注射,进行心肌灌注检测。对于 3D 和2D 的PET,注射量分别为740MBq 和 2220MBq。一次注入的82Rb 进行两次检测,第一 次是在注射后2min 开始,在心脏静息状态下测试约 4-6min,第二次是在药理学应激反应状态下测试, 二次总计30min。82Rb 检测的剂量小于18F 的一半 。 b.所列核素中,124I 应用很少,屏蔽考虑以18F 为代 表。 38 3.2.2 应用条件: a. 18F 的用量与PET 设备、患者身高、体重有关,AAPM 的 典型值为555MBq(15mCi),我国多用370MBq( 10mCi)。 b.PET 检查将检测18F 在器官或组织中的吸收为了减少骨骼 、肌肉吸收的干扰,患者在施用18F 前后,需在准备室静 候30-90min,通常为60min。患者用药后的休息室需考 虑屏蔽防护。 39 c.在施用18F 2 小时内,施用量的15-20%转移至膀胱。为 提高PET 检测结果,在PET检查前患者应排空膀胱。检测 中心的布局应考虑卫生间的位置。 d.应考虑PET 用药后候诊和PET 检查、注射对邻近功能测 试和SPECT 检测的影响。检测室周围的剂量率,我国习 惯以2.5Sv/h 控制。 40 3.2.3 18F的剂量率常数: a.不同含义的剂量率常数为0.135-0.188,AAPM 使用有效剂 量率常数:0.143Svm2h-1/MBq。 b.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是源相关的;有效剂量用于衡量人体受照 ,是人相关的。使用空气比释动能与有效剂量的转换因子,获得 有效剂量率常数,是为了便于计算而引出的,其物理含义并不严 格。 c.施用18F 的患者平均体吸收因子为0.36,透射因子为0.64,将 患者视为“点状放射源”时,其剂量率常数为 0.092Svm2h1/MBq。 41 一般屏蔽: 99Tcm机房一般仅需2mmPb当量,12-15cm砼; 18F机房需20-25cm砼,门为5-6mmPb。 42 3.2.4 屏蔽透射因子: 18F 发射的0.511MeV 光子在铅、铁、砼中的透射因子 由Donglas Simpkin 用蒙卡方法计算给出:(图3.1图3.3) Archer 将其拟和为计算式: B=1+(/)ex-(/) (1/) (1) x=(1/)lnB-+(/)/1+(/) (2) 43 44 45 46 47 3.2.5 Rt因子: a.R(t)为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剂量率与该段时间初始时刻的 剂量率的比值; b.R(t)=1.443(T1/2/t)1-exp(-0.693t/T1/2) c.对18F,t=30、60、90min 时,R(t)为0.91、0.83、0.76 ; d.注射后候诊、PET 检测时应考虑Rt 因子。 48 3.2.6 辐射屏蔽: 3.2.6.1 影响因素: a.周剂量控制值:P,Sv/Wk b.距“患者源”的距离:d,m c.患者施用18F 的活度:A0,MBq d.周检患者数:NWk,人/Wk e.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居留因子:T f.R(t)因子:对候诊记为Rtu,对PET 检查记为Rtl g.每名“患者源”的停留时间:t,h h.起始给药时间至相应计时的时间(t)内的辐射衰减因子 f=exp(-t) i.屏蔽物的屏蔽透射因子:B 49 3.2.6.2 剂量估算方法(“患者源”为点源) a.周剂量 D=0.092A0tRtNWkTfBd-2(3) b.瞬时最高剂量率 =0.092A0fBd-2 (4) c.屏蔽透射因子 B=10.9pd2/(TNWkA0tRtf) (5) 50 3.2.6.3 屏蔽示例 a. 18F:A0=555MBq, NWk=40 人/Wk 51 b.候诊室(室内1人) 墙: 公众非控制区;d=3m p=2Sv/Wk;T=1/16; f=1;t=1h;Rtu=0.83 B=0.17,1.3cmPb或 17cm砼瞬时剂量率:屏蔽前5.7Sv/h;屏蔽后 0.97Sv/h。 52 顶与底: 除d 、T外,各符号同墙。室高4.3m,受检者(中心) 距地板1m,上层人员(腹部)距地板0.5m, d=3.8m,下层人员(头部)距地板1.7m,d=3.6m, T=1/4 顶板:B=0.068,1.7cmPb 或21cm 砼屏蔽后:瞬时 剂量率0.24Sv/h。 当顶上、底下为T=1的公众区时,应注意顶和底的混凝土厚度。 53 c.PET 影像室 条件:公众非控制区P=2Sv/Wk;T=1/4; d=3m;f=0.68(候诊1h);t=0.5h;Rtl=0.91。屏蔽前 D=17.6Sv/Wk。检测装置扫描区宽16-18mm,有检测装置结 构屏蔽,取其对“患者源”的屏蔽为20%,包括上、下扫描床的,过 程后取0.85。 屏蔽前剂量D=17.60.85=15Sv/Wk,公众非控制区 D=2Sv/Wk,B=0.13 需1.4cmPb或18cm 砼,瞬时剂量率屏 蔽前3.9Sv/h,屏蔽后0.5Sv/h。 54 3.2.6.4 其它 a. 18F 制剂注射等 18F 555MBq,距注射器5cm 处手部剂量率为33mSv/h。 使用钨屏蔽注射器,剂量可下降88%,但其重量为 0.8kg,操作困难。可使用自动“分装”设备(三通设备), 可采取轮换操作制度,问询、解释、采血检验等工作尽可能 在给药前完成,减少接触的照射时间,也可使用远距离摄像 观察设备,减少护士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 55 b.患者摆位 18F 555MBq,PET 检查前患者摆位时,若距离为1m, 剂量率为30Sv/h。每天总摆位时间1h,摆位操 作年累积剂量可达到7.5mSv。 减少摆位时受照的措施: (1)以扩音引导患者自到位,配合床前辅助摆位。 (2)可适用的铅屏和大工作量时轮换摆位。 56 c.控制台 从ALARA 原则,P=20Sv/Wk;T=1;f=0.68; NWk=40 人/Wk;t=0.5h/人;Rtt=0.91 需 d=2.32m。当d 小于此值时应采用固定屏蔽或可移式屏 蔽。由于技术员不仅在控制台操作,还从事摆位、注射 等操作,从ALARA 角度,在我国常以1HVL 的铅玻璃屏 (5mmPb 当量)屏蔽。注意铅玻璃应以镶嵌式安装。 一般结论:PET使用18F时,相关场所宜以20cm砼屏蔽。 57 d.其它 对于PET/CT 装置室屏蔽,满足PET 检测时,可以满足 对CT 检测的要求。对于68Gd,137Cs,22Na 等PET 装置校验源,不检测时源处于装置屏蔽条件下,检测时 源接近探测器或模体,源的能量几乎被其吸收,不需考 虑对校验源的屏蔽。 58 3.3 回旋加速器室和制药室 3.3.1 无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室: 依加速器的粒子(质子或氘核)的能量、束流及靶产物 设计与估算(略)。 3.3.2 带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室: 依据加速器生产厂家给出自屏蔽外部的中子和 射线剂 量率和能量。 通常室内表面剂量率小于20Sv/h(中子占1/4 射 线占3/4)。 59 室外表面剂量率控制值通常取2.5Sv/h,门位于人员 少驻留处,门外剂量率可按5-10Sv/h 控制。 有的厂家给出中子和 射线的能量分别为5MeV 和 8MeV,相应的TVL 为: 射线:铅5cm,砼45cm; 中子:砼43cm。 靶产物传输管道为地沟,地沟上表面需有铅屏蔽。 60 热室(厚壁制备箱)通常以3.71010Bq 为额定活度, 箱外表面剂量率以2.5-10Sv/h(观察窗正面、侧面不 等)控制,观察窗通常取10Sv/h。铅对18F 的TVL 为 16mm,箱壁约为5cm-6cm 铅。 制剂在厚壁制备箱中制取,并自动装入制剂制取室中, 钨合金屏蔽容器。可能取出少量制剂用于分析,室制取 中的辐射源项按(3.7-7.4)108Bq(10-20mCi) 18F 考虑室屏蔽。 61 3.4 建筑物的放射污染控制 3.4.1 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建设设计的防护 要求列于表5。 IAEA 远程教育培训教材已由国家环保部组织翻 译并出版,其中列举了低放和中放水平实验室、 成像设备室、131I 治疗病房、131I 诊疗室的设计 要求。 62 63 3.4.2 放射气体与气溶胶 a.制剂制取、淋洗、分装,在通风橱或手套箱中操作 。 b. 131I 制剂(治疗用)在通风橱或手套箱中贮存,131I 胶囊也会存在放射性渗漏。 c.通风橱的橱口风速在橱门半开状态下应大于1m/s 。 d.通风排放的过滤遵从环保审管要求,注意过滤效率 依排放气体与气溶胶的性质有所不同。 e. 131I 治疗病房和99Tcm DTPA 气溶胶肺通气显像 (80MBq/人)室,应有通风设备。 64 f.制剂贮存室、废物贮存室应有通风设备。 g.回旋加速器室的加速器自屏蔽区内应有单独排风管 道并相对加速器室呈负压状态,这是合理的通风设计 。 h.生产制剂的操作箱和操作室应满足GMP 要求,有 无菌、超净的条件和多层送风排风过滤。GMP对操 作箱内的正压要求应服从辐射防护的负压要求。 i.制药箱、制药室、药物检验分析室依次按百级、万 级、十万级洁净要求;进入制药室应通过一更、二更 、风淋通道。 65 4. 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 污染物与固体液体废物 66 4.1 废物处理原则 a.使体积最小化,并按核素与状态分类、分时存放,放置衰变是 基本原则; b.“十个半衰期”不是确切的时间要求,与废物活度(或比活度) 有 关; c.需拟定排放方式与控制计划并经审管部门认可; d.医用废物放射性达到放射性处置要求时,仍需按医用废物处置 而不是作为普通废物处理; e.固体废物应低于GB18871 的豁免活度浓度。 67 4.2 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注意: (1)表面污染仪在相应表面的测值必须扣除相应位置的仪器本底值,并 应进行仪器计量检定的表面污染活度响应校正,按Bq/cm2表面污染评定 。 (2)对于陶瓷物品(水池等)、装饰地面等项测量,应有同材料的对照 测量,以排除材料本身所含微量放射性物质成份。 68 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表B11所列。应用这些控制水平 时应注意: a.表B11中所列数值系指表面上固定污染和松散污染的总数。 b.手、皮肤、内衣、工作袜污染时,应及时清洗,尽可能清洗到本底水 平。其他表面污染水平超过表B11中所列数值时,应采取去污措施。 c.设备、墙壁、地面经采取适当的去污措施后,仍超过表B11中所列数 值时,可视为固定污染,经审管部门或审管部门授权的部门检查同意 ,可适当放宽控制水平,但不得超过表B11中所列数值的5倍。 69 d.粒子最大能量小于0.3MeV的放射性物质的表面污染控制水 平,可为表B11中所列数值的5倍。 e. 227Ac、210Pb、228Ra等放射性物质,按放射性物质的表面 污染控制水平执行。 f.氚和氚化水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可为表B11中列数值的10倍 。 g.表面污染水平可按一定面积上的平均值计算:皮肤和工作服取 100cm2,地面取1000cm2。 70 4.3.1 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与污染物 a.主要污染源: 制剂瓶塞(针孔) 注射器与针头 棉签 固体废物 b.污染控制措施 室建筑(含实验台、操作箱)防污染设施。 在主容器周围附加包容物,如:源液容器外围的吸收物质;操作处的 托盘和吸收纸衬;患者导尿管下面的塑料碗、盘等。 4.3 固体放射性废物 71 患者施药器具的防污染,如:使用比所需制剂容积略大的注射器 ;肺通气实验吸入气溶胶的吸入器或面具;针头 与注射器的连接带锁定装置;运动实验室的三通、针管和绷带。 患者用污物收集器,如:痰盒、一次性棉纸、塑料废物袋等。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示例见表6。 表面污染仪检测:操作台、操作场所、操作者体表、手。 工作环境清洁。 72 73 c.固体废物: 分类、分批(时)、分强度包裹。 在有通风的贮存室暂存,放置衰变。 按GB18871 经审管部门确认后按医用废物处置。 74 4.4 液态放射性物质 a.废流体积小型化: 废源液不排放,放置衰变; 洗澡一般卫生用水不排入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用药诊治者的排泄物是主要来源。 b.排放控制: 排放应符合GB18871 规定的排放总量(10ALImin/日1ALImin/ 次)和浓度限值; 需经环保审管部门确认符合排放要求后才可排放。 75 c. 131I 和99Tcm废水处置 按环保部门审管要求处置。 131I 治疗宜设置三个分立的贮存池室循环使用,需设液 位报警及排放泵。 99Tcm SPECT 检测,可使用多级串联的自流式贮存衰变 池。 76 5. 操作人员防护 77 5.1 分装、注射等近距离操作的外照射 a.尽可能保持制剂的屏蔽状态,如治疗量131I治疗量制剂分装。 b.采用固定的或可移式屏蔽,如分装操作箱(台),注射屏蔽车 。 c.注射可使用带屏蔽的注射器,由于增加了重量需要充分的练习 。 d.人体或人体某部分可能并未得到完全屏蔽。 e.屏蔽与时间、距离防护结合。 f.注意铅围裙的适用性,0.35mm-0.5mm的铅屏对放射科用X 射线有20-30倍的衰减,对99Tcm有2倍的衰减,但对PET用18F 的射线几乎没有屏蔽效能。 78 g.操作者应使用指、腕部剂量计 h.人员的剂量的报道: 日本Tsuruta 0.4-4.6mSv/a18F 挪威Buskerud 2-3mSv/a 菲律宾St.luke 4.13 mSv/a Zeff 12 mSv/a 79 5.2 内照射的控制 80 6. 131I治疗与病人护理 81 6.1 131I治疗 6.1.1 概论 a.非密封放射性药物治疗频度增加 b. 131I治疗中,污染所致内照射不足外照射的10% 82 6.1.2 131I治疗的污染 a.甲癌患者尿中排出的百分数:第1天55%;第2天 22%;第3天6%;5天总计85%。 b.唾液污染 c.汗腺释放与皮肤污染 83 d.空气污染 甲癌治疗患者总呼出活度:2.2-4.9MBq,在房间通风190次/天 (8次/小时)时,空气浓度0.08-0.44Bq/L(DAC为0.33Bq/L)。 空气中的131I为治疗施用量的0.1%,住院2天的治疗患者的亲属, 全身最大活度4kBq;甲状腺0.2kBq,平均甲状腺剂量0.2mGy,最 高甲状腺剂量2mGy,甲状腺权重因子0.05,有效剂量0.1mSv(小 于公众限值1mSv)。 84 6.1.3 患者住院与出院 a.美国核管会(1997 )以体内残留的外照射(1mSv和5 mSv )推断患者出院活度。其中131I治疗的残留活度为:1200MB( 5 mSv)和240MBq(1mSv)。 b.BSS(IAEA,1996)对131I治疗患者出院活度的指导水平为 1100MBq,并以脚注指明:某些国家以400MBq为良好实践的 衡量标准。 c.IAEA 要求以1mSv 为原则,未提出住、出院活度建议。 d. GB18871 对131-I 以400MBq 为出院标准。 85 6.1.4 限制接近患者导则 a.不同类的陪护者的剂量约束值。 b.以1mSv剂量限值的不同活度治疗相应的限制接触时间。 c. 131I尿液处置方法(罐贮、医院污水站处置、填埋等)及相应的 剂量分析。 d.尸检、火化相关人员的剂量及尸检、火化指导水平。 86 e.哺乳至婴儿受照剂量及治疗前(2-3)周停止哺乳的建议。 f. 131I和其它核素放射治疗不同施用量时对胎儿的照射以1mGy控 制时避免妊娠(避孕)时间建议。 g.怀孕妇女131I治疗时不同受孕期的子宫和胚胎受照剂量因子参 数。 87 88 6.2 131I治疗病人护理 131I疗法 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放射性治疗核素是131I ,用于治 疗良性及恶性甲状腺疾病。由于 131I释放出和射 线,对病人周围的其他人来说,外照射的危险比较显著 。 也可以利用131I -碘化油肝癌注射剂治疗肝脏中癌细胞的 转移或利用 131I -MIBG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对儿 童)。 89 6.2.1 甲状腺癌 外科手术摘除包含肿瘤的部分甲状腺,接下来对病人施用大约2-4 GBq的131I来破坏剩余的甲状腺组织。病人通常会返重复进行多次 扫描。如果甲状腺组织出现任何机能改变的迹象,包括细小的肿 瘤残留物从甲状腺向外扩散,都要给病人重复施用4-8 GBq剂量的 131I 。只有少量的131I放射性在包括乳腺萎缩的肿瘤残留物在内的 甲状腺组织中积累。肾脏能快速将残余物排出48小时内能排出 95%的放射性物质。 90 6.2.1.1 131I病人护理的建议 a.病房里的护理人员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工作时必须 佩带个人放射剂量计。 b.孕期的工作人员不要护理此类病人。 c.所有特殊护理必须的条件都由核医学专家制定,并 且在病人接受治疗前与护理人员进行商榷。 d.进餐所需的碟子、盘子等用具专门清洗。 e.应该为病人开止吐的药。 f.早上离开病房时,病人应该喝足够的流体物质,穿 病号服,每天洗澡,洗头发。 91 g.在131I治疗盥洗室内,他们的内衣也应该进行手洗 。 h.应该迅速有效地做好病人2米内的护理工作来尽可 能地减少照射时间。 i.在所有与病人接触的操作或者接触便盆、尿袋及尿 瓶时,必须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j.尿袋、便盆和尿瓶必须在治疗盥洗室的厕所里清理 干净。使用便盆时先用导尿管,避免尿液溅出,产生 不必要的危险。 k.在通过正常程序处理之前,治疗室内的所有废品和 亚麻制品必须由核医学人员进行监控。“强放射性”亚 麻制品也将由核医学人员放置在放射性废物储藏室内 。 92 l.病人离开时,治疗室和盥洗室通过核医学人员进行 监控。当被告知病房已被清空时,将对房间进行一次 清扫。 m.每天来访者探访病人的时间被严格控制在15至30 分钟内。来访者与病人的距离应该保持在2米外。孕 期的妇女和儿童则禁止探视。 n.对治疗室进行维修和检测时,如果存在泄露或者其 它任何潜在的危险,必须立即向核医学部通报。 93 6.2.1.2 对I-131甲状腺癌病人的建议 a.住院期间: 除非医院工作人员要求,否则不要离开房间。 用纸巾代替手帕。 住院期间禁止怀孕期妇女或儿童探视。 第一天之后允许其他来访者探视。同时探视的来访者人数不超过两个。 他们的 探视时间不得超过15至30分钟,并且与你的距离保持在2至3米。 个人卫生很重要,每天洗澡洗头发。 应该在盥洗室洗净并弄干内衣裤。 每次用完厕所之后都要冲洗两次,手要洗净。 在厕所里要尽量避免尿液喷溅。 94 b.出院时: 核医学专家据治疗状况,可能需住院2-8天,当测定体内 的放射性水平下降到400MBq,可以允许出院。离开医 院后,仍然有必要采取一些简单的防范措施。 第一次采用I-131治疗的两个星期内,或不是第一次采 用I-131治疗的一个星期内: 95 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洗澡。认真洗手,尤其是在 准备食物之前和用完洗手间以后。 避免与孕期妇女和儿童密切接触。不要与年轻人或儿童睡在同一 张床上。 避免与其他人过分密切地接触。 不要长时间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去电影院或其它公共娱乐场所 。 每次用完厕所后要打扫并清洗两次。男病人应该蹲着小便。 避免体液的互换。避免接吻或性交。不要与其他人共享饮料,共 用牙刷等。 96 c.重新投入工作 一般情况下,你可以立即投入工作。 如果在工作中必须与其他人密切接触,你应该2或3 天后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和婴儿或小孩子接触,那么你应 该1周后工作。 97 d.随后的怀孕 如果你是一个处于分娩年龄的女士,应该避免在治疗后 的6个月内怀孕。同你的私人医生商量,确保近期内不需 要进行进一步的I-131治疗。 98 6.2.2 甲状腺功能亢进 对于良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葛瑞夫兹病 ) 和多发结节性肿大的治疗,I-131的一次施用量一般低 于300MBq。60%以上的放射性都能被甲状腺吸收,并 且长期存留在体内(生物半排出期长)。 99 6.2.2.1 对I-131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建议 采用I-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不要求病人必须去医院。尽管 给病人施用的放射性活度比甲状腺癌病人要低很多,但是吸收量较 多,在体内的存留时间也较长。与甲状腺癌相比,治疗后需要更长 的防范期。例如: “因为你已经接受了放射性的I-131治疗,对于其他人来说,你就是 一个辐照放射源。你也会分泌一些放射性物质,主要在唾液和尿中 。 你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防范措施直到放射物质降到一个可以忽略不 计的水平。 100 a.治疗后两个星期: 个人卫生很重要。每天洗澡。认真洗手,尤其是在准备食物之前 和用完厕所之后。 避免密切接触怀孕期的妇女和儿童。不要与年轻人或儿童睡在一 张床上。 避免与其他人过分密切地接触。不要长时间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 者去电影院或其它公共娱乐场所。 每次用完厕所后要打扫并清洗两次。男病人应该蹲着小便。 避免体液的互换。避免接吻或性交。不要与其他人共享饮料,共 用牙刷等。 101 c.随后的怀孕 如果你是一位处于分娩年龄的女士,应该避免在治疗后 的4个月内怀孕。 102 7. 粒子源介入治疗的辐射防护 (此部分在环保管理中归为核医学工作) 103 7.1 概况 7.1.1 定义: 医用籽源代号“MS”(medical seed),是发射低能光子或粒子的 小颗粒放射性核素源。通过注入或后装输送方式,将籽源植入病灶 组织,以永久或定时贮留方式照射,对病灶实施近距离放射治疗。 104 7.1.2 结构与规格: 以电镀、吸附、烧结等工艺将放射性核素附着、溶合在基质上,焊 封在薄壁包壳内,制成籽源。常见籽源有125I、103Pd、 90Sr-90Y和198Au等。 105 7.1.3 物理性质 106 107 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