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课第二节第三课第二节 青春有格青春有格 【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 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 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 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学生面临很多的不良诱惑,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增强自律意识,是 初中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课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不触犯法 律和道德的底线。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榜样,自我反省,做更好的自己。修 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是青春最好的证明。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 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 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教学重点】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榜样的作用? 止于至善的要求? 【教学难点】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运用你的经验:P27从学生学生熟悉的 2 行己有耻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 的含义 行己有耻 的要求 问题: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 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 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 格降人才。 ”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 ”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 “格”? 课本“行己有耻”和“人有 耻,则能有所不为”的含义。 阅读感悟:P28 问题:卢梭做的对么? 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个 怎样的人?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梅 兰芳蓄须明志 思考:陶渊明和梅兰芳为何 受到世人的尊敬?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得出结论:“行己有耻” ,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有气节, 不向权势和富贵低 头。 行己有耻,要所有 为、有所不为。 田字格入手,引导 学生思考“格”字 的含义。 用卢梭的事迹引发 学生对“行己有耻” 的思考,并反思自 己有没有做过类似 的事情。 通过名人故事,引 导学生对“行己有 耻”的思考并向名 人学习。 3 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含义 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探究与分享:P28 思考: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 需要遵守?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 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得出结论:“行己有耻” , 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 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 事情更不能做。 船长的故事 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 启示? 得出结论:“行己有耻”更 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 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方法与技能:P29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学生回答:要磨练 意志,不断增强抵 御诱惑的能力 通过列举生活中常 见的规则,引导学 生树立底线意识。 通过船长的故事引 导学生要磨砺意志, 不断在增强自控力。 4 止于至善 的要求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老虎和老鼠 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 启示? 阅读感悟:青岛微尘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 2006 青岛“微尘 诗朗诵:小小的我 探究与分享:P30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 的议论?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 想?怎么做? 榜样的力量:感动中国 2016 人物故事 得出结论:在生活中寻找 “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齐白石的故事、柳公权的故 事 思考:从齐白石和柳公权的 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关于“自省”的名言 学生回答:赠人玫 瑰,手有余香。要 有“至善”追求。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要不断 对自己进行自我省 察,积极调整自己, 做到“止于至善” 。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 学生的至善追求。 通过青岛微尘的故 事,让学生体会 “止于至善”是一 种“虽不能至,心 向往之”的实践过 程,是一种向往美 好、永不言弃的精 神状态。 通过感动中国人物, 引导学生向榜样学 习。 通过名人自省的故 事,引导学生要不 断进行自省。 5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杨震、许衡的故事 思考:从杨震和许衡的故事 中 你得到哪些启示? 探究与分享:P31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 那个该具备哪些品质? 播放视频:少年中国说 得出结论:青春,需要我们 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 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 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 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 证明。 学生回答:即便再 没有外在监督的情 况下, 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严守道德准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