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精品)课件_第1页
八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精品)课件_第2页
八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精品)课件_第3页
八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精品)课件_第4页
八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肝胆疾病的 生物化学诊断 Chemical diagnosis of liver and bile diseases n本章内容概要: 第三节 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第五节 肝胆疾病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四节 肝病的生物化学代谢紊乱 第六节 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 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胆红素的种类 及相互的区别、黄疸的分类及其实验室鉴别试验;胆汁酸的 组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肝硬化、肝昏迷及肝癌的临床生 物化学检测。 熟悉:胆红素代谢过程,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肝细胞损伤 时的代谢改变;乙醇性肝损伤、胆石症的生物化学机制;肝 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选择及应用。 了解:肝硬化、肝昏迷及肝癌的生物化学机制。 n本章教学要求: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 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n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 n肝脏的生物化学代谢 n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 一、肝脏(Liver)解剖结构特点 双重血液供应 腹主动脉的分技肝动脉 氧 门静脉 营养 双重输出管道 肝静脉 代谢降解物 下腔静脉 胆道系统 脂溶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 体外 肝门脉系统 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 细胞表面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表面丰富的微绒毛 细胞膜通透性高细胞膜通透性高 丰富的线粒体丰富的线粒体 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 核糖体核糖体 丰富的酶类丰富的酶类 物质运输基础物质运输基础 物质交换基础物质交换基础 能量保证能量保证 合成蛋白质、酶类合成蛋白质、酶类 物质代谢、生物转化基础物质代谢、生物转化基础 特有的酶:OCT(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 1. 代谢功能: 2. 生物转化作用: 3. 合成功能: 4. 造血功能:肝脏在胚胎第812周。 5. 参与激素的灭活: 6. 其他:免疫、解毒、凝血等功能。 二、肝脏生物化学功能 三、肝脏生物化学代谢 (一)蛋白质代谢变化(一)蛋白质代谢变化 1. 1.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合成除-球蛋白以外的几乎 所有血浆蛋白。 合成:合成: 自身蛋白自身蛋白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清蛋白清蛋白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肝功能受损:清蛋白肝功能受损:清蛋白 水肿、水肿、A/GA/G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凝血障碍凝血障碍 胞质、线粒体内酶 血 血液中多种酶活性 2. 2.氨基酸分解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 转氨基、脱氨基、转甲基、脱羧基转氨基、脱氨基、转甲基、脱羧基 肝细胞内肝细胞内转氨酶转氨酶含量高:含量高:ALTALT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ALTALT (3 3)解除氨毒)解除氨毒 氨氨 尿素尿素 肾排肾排 肝功能受损:血氨肝功能受损:血氨 支支/ /芳芳 胺类(假神经递质)胺类(假神经递质)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 (二)(二) 糖代谢糖代谢 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 糖异生糖异生 肝功能受损:饥饿时易发生低血糖。肝功能受损:饥饿时易发生低血糖。 糖耐量曲线异常。糖耐量曲线异常。 (三)脂代谢(三)脂代谢 1. 1.消化、吸收消化、吸收 : :胆固醇胆固醇 胆汁酸胆汁酸 肝功能受损:肝功能受损:“ “脂肪泻脂肪泻” ” 2. 2.合成、运输:合成、运输: (1 1)合成:)合成:TGTG、ChE/ChChE/Ch、PLPL、LCATLCAT、酮体酮体 (2 2)运输:)运输:VLDLVLDL、HDLHDL 肝功能受损:肝功能受损:PL PL “ “脂肪肝脂肪肝” ” LCAT LCAT 血血ChEChE/Ch/Ch (四)维生素代谢(四)维生素代谢 (1 1)吸收:)吸收: 胆汁酸胆汁酸-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2 2)转化:)转化: 辅酶合成辅酶合成 维生素维生素A A原原 维生素维生素A A 维生素维生素D D3 3 25-OH-D 25-OH-D 3 3 胆道阻塞:胆道阻塞: Vk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 肝功能受损肝功能受损: : 肝性佝偻病肝性佝偻病 (五)激素代谢(五)激素代谢 激素的灭活作用激素的灭活作用 肝功能受损:肝功能受损: 皮肤蜘蛛痣皮肤蜘蛛痣 肝掌肝掌 面部色素沉着面部色素沉着 低血糖低血糖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n生物转化的概述 n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n药物的生物转化 【定义】 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又不能氧化 供能的物质。 环境中摄入:药物、毒物、致癌物、食品添加 剂、环境污染物等; 体内代谢生成:激素、神经递质、氨、胆红素、 胺类化合物等。 【性质】 多是有机物,水溶性低,难于排出。 非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非营养物质 一、生物转化的概述 (一)概念 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营养物 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或水溶性 ),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这种体内 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部位:肝、肾、肺、胃肠道、皮肤、神经 及胎盘等组织。 亚细胞定位:微粒体、线粒体、胞液。 某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某些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 不大,还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 进 行第二相反应,才能最终排出。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类型 氧化 还原 水解 第一相反应(改变某些基团)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增加极性基团 ) (1)氧化反应(oxidation reaction) RH+O2+NADPH+H+ ROH+NADP+H2O 加单氧酶系 加单氧酶系组成:Cyt P450、NADPH+H+、 NADPH -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 a.加单氧酶系:依赖P450 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羟化酶,能直接激活氧分子 ,其中一个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还 原为水。 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 (水溶性)。 1. 第一相反应 (mixed function oxidase) 举例: 苯胺 对氨基苯酚 NH 2NH 2 HO b. 醇脱氢酶与醛脱氢酶系(胞液) 醇脱氢酶 -2H 醛脱氢酶 +H2O, 2H CH3 CH2 OH CH3 CHO CH3 COOH 乙醇乙醛 乙酸 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 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 (2) 还原反应(reduction reaction): 硝基还原酶类 (nitroreductase) 偶氮还原酶类 (azoreductase) 二者均为黄素蛋白酶类,由NADPH供氢 ,还原产物为相应胺类。 OCOCH3 COOH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COOH OH CH3COOH 乙酸 + 水杨酸 (失活) H2O (3) 水解反应(hydrolysis reaction): 酯酶 催化水解反应的酶 酰胺酶 (胞液、微粒体) 糖苷酶 如普鲁卡因、阿司匹林在体内水解失活。 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 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结合基团: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 、 乙酰基、甲基、水等物质或基团 。 场所:微粒体、胞液和线粒体内。 酶:转移酶(如: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 glucuronyl transferases,UGT)。 重要结合基团的直接供体: UDPGA(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PAPS(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2.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conjugation reaction) (1) 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此类反应最普遍) 葡糖醛酸供体:UDPGA(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 糖醛酸途径 UDPG脱氢酶 UDPG +H2O+2NAD+ UDPGA+2NADH+2H+ O OH OH H H OH UDP H H CH2OH 尿苷二磷酸 葡萄糖(UDPG) O OH OH H H OH H H COOH 尿苷二磷酸葡萄 糖醛酸(UDPGA) UDP 2、硫酸结合反应: (1)反应部位:肝(胞液) (2)硫酸供体:PAPS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3)结合物质:醇、酚、芳香族胺类 (4)结合方式:生成硫酸酯化合物 例:雌激素的灭活 雌酮 + PAPS 雌酮硫酸酯 + PAP 硫酸转移酶 OH OH 5 O H 2PO3 NH2 N N HN 3 OH O HO3SOPCH2 O HO O 雌酮 O HO3SO 雌酮硫酸酯 3磷酸腺苷-5磷酸 硫酸(PAPS) 雌酮 + PAPS 雌酮硫酸酯 + PAP 硫酸转移酶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连续性 多样性 解毒和致毒的双重性 二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致癌物质 1.人工合成: 芳香类化合物:苯并芘(烃类),二甲基氨基偶 氮苯(偶氮类,奶油黄)。 杂环化合物:1-氧-4-硝基喹啉 脂肪族化合物:芥子气 有机卤化物及无机物:666及砷化物 亚硝基化合物:二乙基亚硝胺及亚硝酸盐类 2.微生物产生:黄曲霉素B1最强(真菌毒素) 3.植物中:苏铁苷、香樟素 4.食物加热中产生:谷氨酸加热Glu-p-2 5.肠道菌作用产生:如胺类与亚硝酸盐亚硝胺类 代谢转变: 许多致癌物在体内需经过转化而转 变为活化型的致癌物(含亲电子基团),再 以DNA、RNA和蛋白质(含亲核基团)为靶 分子,使基因产生突变、基因表达紊乱,表 型异常,细胞形态及生物活性改变,导致细 胞癌变。 致癌物质 活化产物 致癌作用 灭活反应 多环芳烃 7,8-二氢二醇-9,10 皮肤癌、肺癌 经重排,水解、结合 环氧苯并芘 芳香胺类 硫酸乙酰氨基芴 膀胱癌、肝癌、乳腺癌 被其他亲核基团结合 二甲基氨基氮苯 N-SO3-O-甲基氨基偶氮苯 大鼠肝癌 经脱甲基、羟化反应、结合 黄曲霉毒素B1 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 肝癌 生成黄曲霉毒素醇类、结合 某些致癌物的生物转化及致癌作用 药物(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区域 总量的% 70kg人的体液(L) 给1g化合物后血浆浓度(mg/L) 血浆 4.5 3 333 总细胞外液 20 14 71 总体液 55 38 26 组织结合 - - 025 三、药物的生物转化 1. 药物代谢的部位 肝脏:微粒体 滑面内质网 线粒体 肝外部位:肠、肾、脑 等 2.药物在体内转化的两个步骤: I相反应 II相反应 药物 代谢物 结合物 (氧化、水解、还原等) (结合) 药物经生物转化的结局: 药理活性消失; 药理活性不变; 代谢活化或毒性化,产生毒性代谢物。 变变化类类型 举举 例 作 用 药药理活性丧丧失 苯巴比妥-羟羟基苯巴比妥(羟羟化) 催眠作用消失 氯环嗪氯环嗪 -N-氧化氯环嗪氯环嗪 (氧化) 抗组织组织 胺作用消失 代谢谢活化 偶氮磺胺-磺胺(还还原) 抗菌作用 去氧安定-去氢氢皮质质醇(氧化) 镇镇痛作用 药药理活性改变变 异丙基异菸肼肼-异菸肼肼(N-脱烷烷基化) 抗结结核作用 (抗抑郁作用) 可待因-吗吗啡(O-脱甲基) 镇镇痛作用 (镇镇咳作用) 药药理活性不变变 甲基安非他明-安非他明(N-脱甲基) 觉觉醒作用 (苏苏醒作用) 丙咪嗪嗪-去甲丙咪嗪嗪(N-脱甲基) 抗抑郁 毒性化 扑热热息痛经经N-羟羟化、还还原后与DNA、RNA等分子结结合 肝细细胞坏死 药物经生物转化引起药理活性的变化 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 肝损伤类型 典型药物或毒物 肝细胞死亡对乙酰氨基酚、二甲基甲酰胺、乙醇 脂肪肝四氯化碳、乙醇、丙戊酸钠 胆汁淤积氯丙嗪、环孢素A、乙醇 胆道损伤阿莫西林、二苯氨基甲烷 肝硬化乙醇、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维生素A 血管损伤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肿瘤雄激素、黄曲霉素 第三节 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胆红素代谢及其异常 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主要内容: 1. 1. 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的来源 (一) 胆红素(bilirubinbilirubin)的生成与转运 胆红素 (bilirubinbilirubin) 1)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 2)无效红细胞生成 3)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 分流胆红素 (20%) 主流胆红素 (80%) 红细胞 血红蛋白Hb 氨基酸代谢 血红素 珠蛋白 网状内皮系统 2. 胆红素的生成 场所:网状内皮系统场所:网状内皮系统 血红素 胆绿素(蓝) 血红素加氧酶系(微粒体) COCO FeFe2+ 2+ 胆绿素还原酶 (胞液) NADPH+HNADPH+H + + NADPNADP + + 胆红素(橙红) (bilirubinbilirubin) (红) 胆红素的性质 胆红素为橙红色, 脂溶性强,极性弱, 极易自由透过生物膜, 毒性较高。 竞争结合剂 意 义 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运输形式 胆红素1-球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 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运输 限制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 未结合胆红素(UCB) 间接胆红素 Indirect bilirubin 3. 胆红素的运输 4. 胆红素在肝细胞中的代谢 过程:摄取、结合过程:摄取、结合 转化转化 排泄排泄 (1 1)摄取、结合)摄取、结合 清蛋白清蛋白 载体载体 蛋白蛋白 胆红素胆红素- -Y Y蛋白蛋白 胆红素胆红素- -Z Z蛋白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 受体蛋白 胆红素摄取的 有效性取决于 肝细胞膜上特异的受体蛋白 肝细胞内载体蛋白 (次要(次要 ) (2 2)转化(滑面内质网)转化(滑面内质网) UDPGAUDPGAUDPUDP UGTUGT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胆红素 bilirubin 结合胆红素(CB) 直接胆红素 Direct bilirubin 意义:即起到解毒作用,又可使其从胆汁中排出。 (3 3) 排泄排泄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胆汁胆汁 肠道肠道 (CBCB) (毛细胆管)(毛细胆管) 5.胆红素在肠中的变化及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808090%90% 胆素 (粪排) 101020%20% 门门V V 肝 体循环 肾肾 (尿胆素原)(尿胆素原) 尿胆素 (尿排) 胆汁胆汁 5%5%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CBCB) 细菌细菌 -葡萄糖醛酸苷酶 GAGA 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 (UCBUCB) 细菌(还原)细菌(还原) 中胆素原 粪胆素原 尿胆素原 肠道 95%95% 胆红素代谢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定义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定义 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 即间接胆红素未经肝细胞转化处理的胆红素,包 括:游离胆红素、血中与蛋白质结合的胆红素、-胆 红素;具亲脂疏水的性质。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CB) 即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经过生物转化与葡萄糖 醛酸、硫酸结合而形成的胆红素;具亲水疏脂的性质 。 胆汁中的胆红素绝大多数为结合胆红素 血液中的胆红素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区别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区别 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别名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未结合未结合 结合结合 与重氮试剂反应慢或间接反应 慢或间接反应迅速、直接反应迅速、直接反应 溶解度 小小大大 经肾随尿排出 不能不能能能 细胞毒作用大大 无无 (二)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jaundice) 正常血清: 总胆红素(TB)=未结合胆红素(UCB)+ 少量结合胆红 素(CB) 正常值 TB:1.7117.1 mol/L DB:03.42 mol/L 尿液: 胆红素 阴性 胆素原 阳性 粪便: 棕黄色 隐性黄疸 TB: 17.134.2mol/L 显性黄疸 TB: 34.2mol/L 1.黄疸的定义 黄疸(jaundice)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 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胆红素进入组织,引起皮 肤、巩膜、黏膜等组织黄染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 床表现。 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 -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 发病原因可分为: -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病变部位可分为: -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 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 -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 红素性黄疸。 2.黄疸的分类 1.胆红素形成过多: 血中以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为主。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两种胆红素均可升高。 3.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入血: 血中以结合胆红素的升高为主。 (三)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判断标准: 新生儿的血清TBALT。 2. 特殊检查: (1)透明质酸(HA) (2)粘蛋白(LN) (3)型胶原前肽 (4)型胶原纤维蛋白 二、乙醇性肝脏损害的生物化学 (一)乙醇在机体内的代谢 部位:肝脏(90%98%),2%10% 随尿及呼气而排泄 乙醇在肝脏的代谢途径有: 1. 乙醇脱氢酶(ADH)氧化体系 CH3CH2OH + NAD+ ADH CH3CHO + NADH + H+ CH3CHO CH3COOH CH3COCoA 三羧酸循环 2. 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MEOS) CH3CH2OH + NADPH + H+ + O2 MEOS CH3CHO + NADP+ + 2H2O 3. NADPH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体系 NADPH + H+ +O2 NADPH氧化酶 NADP+ + H2O2 H2O2 + CH3CH2OH 过氧化氢酶 2H2O + CH3CHO 4. 黄嘌呤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 次黄嘌呤 + H2O + O2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 + H2O2 H2O2 + CH3CH2OH 过氧化氢酶 2H2O + CH3CHO (二)乙醇代谢对机体的影响 1.乙醛的毒性效应 2. NADH/NAD+比值变化 乙醇 乙醛 乙酸 (1)肝脏乳酸利用降低;(2)丙酮酸还原成乳酸增多,易导 致乳酸性酸中毒,进而引起肾排泄尿酸障碍,发生高尿酸血症 痛风。 CH3COCOOH + NADH + H+ CH3CHOHCOOH + NAD+ 3. 乙醇摄取对糖、氨基酸、水盐、维生素D及药物代 谢的影响 酒后血糖有降低倾向 有负氮平衡倾向 水电解质紊乱倾向 血清中25-(OH)-VitD降低倾向 影响或改变药物的效果 (三)乙醇性肝损伤与胎儿性乙醇综合征 1.乙醇性脂肪肝 原因:大量摄取乙醇。 形成机制: 1)脂肪动员增强,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的发生。 2)NADH/NAD比值,肝细胞内脂肪合成,脂 肪酸氧化 3)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减少等。 可见,脂肪增加和氧化减少可能是慢性乙醇 摄取致脂肪肝的病因。 2.乙醇性肝炎机制: 1)肝内蛋白质分泌障碍及贮留、肝内脂肪增加。 2)乙醇和乙醛可造成线粒体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 。 3)代谢亢进使耗氧量,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坏死 。 4)乙醇在微粒体氧化时氧自由基增加细胞膜或 亚细胞结构膜上的脂质过氧化,引起肝损伤。 5)有IgA,白细胞粘附力降低等免疫功能异常。 3.胎儿乙醇综合征 (1)智力障碍; (2)发育障碍; (3)畸形胎儿。 (四)乙醇性肝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缺乏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标志物。 1. 酶学检测: AST/ALT比值增高,通常大于2 ALP活性增高,约为正常参考范围的24倍 -GT显著上升 2. 转铁蛋白异质体(90%) 3. 肾功:UA 4. 血脂:TG、CHO均呈不同程度 (五)血液乙醇浓度的测定 1. 酶法测定: 原理:乙醇NAD+ 乙醇脱氢酶 乙醛 + NADH 340nm处测定NADH的生成量,再求出乙醇的含量。 2. 呼气法则定: 原理:经呼吸道呼出的乙醇气体,可使重铬酸离子 (Cr2O72-)还原成绿色的铬离子(Cr3+) 。 属乙醇测试筛选法,主要用于交通违规者。 3. 气相层析法:标准参考方法。 三、肝昏迷的临床生物化学 (一)肝昏迷的生物化学机制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脏疾病 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 ,临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1. 氨中毒学说: 正常情况下,氨在肝细胞内合成尿素 ,以清除氨的毒性。一般血氨浓度 400g/L作为肝癌诊断标准 AFP及肝癌特异性蛋白(AFP异质体) ,并可对 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诊断,阳性率在7080 。 AFU: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与AFP联合检 测可使阳性率达90左右。 -GT及其同工酶可诊断肝癌。 第五节 肝胆疾病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n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实验 n代谢性肝功能实验 n肝胆疾病的临床酶学 n肝脏疾病的特殊检查 一、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实验 1.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与排泄 如:胆红素、胆汁酸检测等。 2.外源性物质的清除能力检测 通过血管内注射染料并观察其在血清中的滞 留情况来检测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如:磺、溴酚钠(BSP)、吲哚绿(ICG) 氨基比林和利多卡因清除试验等。 1.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血浆白蛋白、 1、 2及球蛋白由肝脏合成, 几乎所有 的凝血因子在肝脏制造。 TP严重肝炎或肝硬化 A/G肝硬化时 蛋白电泳:急性肝炎ALB和2-球 肝硬化ALB和2-球,-球 免疫球蛋白:肝硬化IgG、IgA、IgM AFP:原发肝癌 血氨:严重肝损伤、肝硬化、肝昏迷 二、代谢性肝功能实验 2. 糖代谢 空腹血糖: 肝功不全时 葡萄糖耐量:肝病时异常 血丙酮酸: 肝昏迷时 血乳酸: 反映肝清除能力,肝细胞损伤时 清 除能力下降 。 3. 脂类代谢 血清CHO:阻塞性黄疸时严重肝损伤 血清CHO酯:慢性肝C损伤 血磷脂: 胆道阻塞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时,肝实质损害 血清TG: 脂肪肝及胆道阻塞 脂蛋白电泳 -脂蛋白:重症肝炎,阻黄 -脂蛋白:慢性脂肪肝及肝炎 前-脂蛋白:急性脂肪肝及肝炎时 脂蛋白-X 阻塞性黄疸时出现 载脂蛋白 APOA1、2:急性肝炎阻黄时 APOB:阻黄时 APO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炎 血胆汁酸(CA,UDCA):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 三、肝胆疾病的临床酶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 -谷氨酰转移酶(-GT) 碱性磷酸酶(ALP) 5-NT 等。 ALT测定反应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高于AST 1. 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的酶类: AST、 ALT、 LDH等。 2. 反应胆汁郁积为主的酶类: -GT 、 ALP 、 5-NT等。 3. 反应肝纤维化为主的酶类: 单胺氧化酶(MAO)、-脯氨酸羟化酶(-PH)等。 4. 反应肝合成功能的酶: 假性胆碱酯酶( ChE )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ALP ALT -GT 5-NT AST -PH MAO 急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N, 慢性肝细胞疾病 N, N, N, N, N, 肝硬化 N, N, N, N, N, 肝肿瘤 胆汁郁积 肝病的临床酶学检查 急性重症肝炎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 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 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 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四、肝脏疾病的特殊检查 (一)肝活检 (二)放射性同位素检测 (三)血清学检查 第六节 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 肝脏实验室检查的目的 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 肝功能实验的评价 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目的 1. 寻找肝脏疾病的病因和病原体,从而做出筛选 ; 2. 检测损伤的类型和定位,了解肝脏损伤程度, 评估预后和观察病情; 3. 了解和监测肝脏功能状态; 4. 判断疗效和对手术的耐受性; 5. 健康咨询; 6. 了解其他系统疾病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和损伤; 二、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 (一)选择原则 1.理想肝功实验项目应是 (1)灵敏度高; (2)特异性强; (3)选择性好。 2.遵循原则 (1)根据实验项目的性质和特点选择; (2)按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选择; (3)结合具体病情及所在医院的实验室条件选择 。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