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指导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新人教版]1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7/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1.gif)
![九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指导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新人教版]1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7/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2.gif)
![九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指导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新人教版]1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7/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3.gif)
![九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指导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新人教版]1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7/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4.gif)
![九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指导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新人教版]1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7/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f5528c43-79aa-4b64-afd5-599caf3a7afc5.gif)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心锤炼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点石成金 训练目标: 1、让学生形成从语言的锤炼着手美化文章的意识。 2、了解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训练重点: 炼字(词语)、衔接与照应、句式的变化。 训练难点: 在写作中恰当运用锤炼语言的方法。 课前准备: 积累所学课文中运用好词、好句、好段。 课时建议: 2 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 载体。语言的训练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在众多词语、句式、语 言风格间进行选择、调整,让表达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 (1)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2)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 (3)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4)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 (5)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 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6)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 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句(2)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句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句(4)加上“雨细长,愁丝更长!”这一句,情景交融。句(6) 换用了几个动词,生动具体,魅 力大增。 4、师小结:句(1)(3)(5)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稍加雕琢,就已点石成金。上例告 诉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轻视,只有努力锤炼,作文语言才能独具魅力。 三、要点点拨: 1、精心锤炼词语。 2 恰当地选用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够逼真地再现对象的情状,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感染读 者。如说晴天, “晴朗”是一般的表达, “万里无云”就形象化了,而“响晴”更有表现力。 (1)动词是最具生命力的词,写作时应多推敲,多使用。 如社戏中有一段描写水乡少年撑船的语言:“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 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一 “点”一“磕” ,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水乡少年架船技巧的娴 熟老练。 鲁迅作品中“排出九文钱”的“排” ,踱进店里的“踱” , “用手罩住”的“罩”都是动词运 用的典范。 (2)形容词往往赋予人物或景物以具体、丰富的情态、形状和色彩。它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能使文 章的语言生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一段,用“碧绿” 、 “光滑” 、 “高大” 、 “紫红” 、 “肥胖” 、 “轻捷”分别形容“菜畦” 、 “石井栏” 、 “皂荚树” 、 “桑椹” 、 “黄蜂” 、 “叫天子” 。这些 形容词,从色彩、外形、情态等多种角度,多个方位描写百草园的美丽可爱,生动传神。 (3)虚词的运用巧妙得当,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作家董桥中年是下午茶一文中有这样的妙句:“总之,这杯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 块乡愁,榨几点希望的下午” 。 “杯” 、 “块”作者采用活用量词法,既新颖贴切,又具体可感。 又如“太阳嘎吱嘎吱升起来”中的“嘎吱嘎吱”是一个平常的拟声词,但用在这儿,把太阳 上升的力量,朝气描写得淋漓酣畅,十分生动。 (4)仿词,使语言具有新鲜、风趣美。 如:有人在县“抓点” ,索取土特产品价格一千一百多元群众说:“这哪是抓点 ,明 明是 吃点、喝点、拿点啊!”这里以“抓点”为基础,仿用出“吃点、喝点、拿点” ,借以 讽刺那些以“抓点”为名,大搞违法乱纪的人。在内容上一针见血,在表达上也幽默风趣。 (5)灵活采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活字活词,尤其是当今新产生的字、词。 如学会运用电脑就拥有了进入 21 世纪的“护照” 。这里的护照就是透着时代气息的新词。其 他诸如“点击” 、 “扫描” 、 “链接”等新词汇,如能运用得当,也能为文章增光添色。 2、灵活选用句式。 (1)整句与散句的综合运用 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句子长短大体一致,语意相关,气势贯通,结构匀称,富有韵律, 增添文章气势,展示语言风采。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着 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 “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 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这段文字中间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排比 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2)长句与短句的综合运用 3 长句与短句各有千秋。恰当地使用长句,严谨而舒展;恰当地运用短句,则简洁而明快。长 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则一张一弛,文采尽显。 如:列夫托尔斯泰中“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 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 (3)假设句与反问句 的综合运用 假设句式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当一个事物从一个角度无法深入讨论时,用假设句换 一个角度,会使论据“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在末尾配上一个反问句,会使说服力更强。 如: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 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 笔耕不息,哪里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3、注重衔接照应。 文章的“前后照应” ,既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深化,又使文章的结构严谨紧凑,浑然一体。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 题照应。 (1)首尾照应:如小桔灯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 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如小桔灯一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 5 段的买桔子,第 6、7、8 段小 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 10 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3)前后照应:如紫藤萝瀑布开头第一自然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只此一句。结尾: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步伐。前面写停住了脚步,后面写加快了步 伐,动作上虽不一致,但又是一个绝妙的照应。 从上例行文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 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在写作过程中应采用哪一类照应,还需根据文章的内容 而定,以实实在在的文风表达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观点。 四、实战演练 以“我读懂了 (如金钱、亲情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首尾照应。2、精心锤炼字(词语),增加文采。 五、拓展阅读 小桔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 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 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 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4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 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 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 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 一面点头说:“我要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 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 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 她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 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 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 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 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 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 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 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 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 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 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 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 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 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小桔灯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 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 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 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 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 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 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5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 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 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 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点评: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结尾:“但是从那时 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 5 段的买橘子,第 6、7、8 段小姑娘掰开橘子及 做小橘灯的动作,第 10 段我提着小橘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 2 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 3 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 要打电话的动作;第 2 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 11 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 9 段写小姑娘 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 13 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 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 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 明朝卖杏花” ,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 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 子女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 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 6 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 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 “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 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 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训练:(1)扩号里填上有文采的词语。 (2)接上句,在横线上写出两个句子与之构成排比。 (3)画线部分改换成成语。 (4)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字。 (5)用一个拟人句照应开头。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学案)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 训练目标: 1、让学生形成从语言的锤炼着手美化文章的意识。 2、了解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训练重点: 炼字(词语)、衔接与照应、句式的变化。 训练难点: 在写作中恰当运用锤炼语言的方法。 课前准备: 积累所学课文中运用好词、好句、好段。 课时建议: 2 课时 训练过程: 7 一、活动导入: 师: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 载体。语言的训练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在众多词语、句式、语 言风格间进行选择、调整,让表达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 (1)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2)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 (3)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4)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 (5)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 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6)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 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句(2)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句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句(4)加上“雨细长,愁丝更长!”这一句,情景交融。句(6) 换用了几个动词,生动具体,魅 力大增。 4、师小结:句(1)(3)(5)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稍加雕琢,就已点石成金。上例告 诉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轻视,只有努力锤炼,作文语言才能独具魅力。 三、要点点拨: 1、精心锤炼词语。 恰当地选用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够逼真地再现对象的情状,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感染读 者。如说晴天, “晴朗”是一般的表达, “万里无云”就形象化了,而“响晴”更有表现力。 (1)、动词是最具生命力的词,写作时应多推敲,多使用。 如社戏中有一段描写水乡少年撑船的语言:“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 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一 “点”一“磕” ,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水乡少年架船技巧的娴 熟老练。 鲁迅作品中“排出九文钱”的“排” ,踱进店里的“踱” , “用手罩住”的“罩”都是动词运 用的典范。 (2)、形容词往往赋予人物或景物以具体、丰富的情态、形状和色彩。它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能使 文章的语言生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一段,用“碧绿” 、 “光滑” 、 “高大” 、 “紫红” 、 “肥胖” 、 “轻捷”分别形容“菜畦” 、 “石井栏” 、 “皂荚树” 、 “桑椹” 、 “黄蜂” 、 “叫天子” 。这些 形容词,从色彩、外形、情态等多种角度,多个方位描写百草园的美丽可爱,生动传神。 8 (3)、虚词的运用巧妙得当,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作家董桥中年是下午茶一文中有这样的妙句:“总之,这杯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 块乡愁,榨几点希望的下午” 。 “杯” 、 “块”作者采用活用量词法,既新颖贴切,又具体可感。 又如“太阳嘎吱嘎吱升起来”中的“嘎吱嘎吱”是一个平常的拟声词,但用在这儿,把太阳 上升的力量,朝气描写得淋漓酣畅,十分生动。 (4)、仿词,使语言具有新鲜、风趣美。 如:有人在县“抓点” ,索取土特产品价格一千一百多元群众说:“这哪是抓点 ,明 明是 吃点、喝点、拿点啊!”这里以“抓点”为基础,仿用出“吃点、喝点、拿点” ,借以 讽刺那些以“抓点”为名,大搞违法乱纪的人。在内容上一针见血,在表达上也幽默风趣。 (5)、灵活采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活字活词,尤其是当今新产生的字、词。 如学会运用电脑就拥有了进入 21 世纪的“护照” 。这里的护照就是透着时代气息的新词。其 他诸如“点击” 、 “扫描” 、 “链接”等新词汇,如能运用得当,也能为文章增光添色。 2、灵活选用句式。 (1) 、整句与散句的综合运用 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句子长短大体一致,语意相关,气势贯通,结构匀称,富有韵律, 增添文章气势,展示语言风采。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着 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 “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 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这段文字中间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排比 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2) 、长句与短句的综合运用 长句与短句各有千秋。恰当地使用长句,严谨而舒展;恰当地运用短句,则简洁而明快。长 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则一张一弛,文采尽显。 如:列夫托尔斯泰中“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 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 (3) 、假设句与反问句 的综合运用 假设句式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当一个事物从一个角度无法深入讨论时,用假设句换 一个角度,会使论据“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在末尾配上一个反问句,会使说服力更强。 如: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 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 笔耕不息,哪里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3、注重衔接照应。 文章的“前后照应” ,既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深化,又使文章的结构严谨紧凑,浑然一体。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 9 题照应。 (1) 、首尾照应:如小桔灯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 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 、文题照应:如小桔灯一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 5 段的买桔子,第 6、7、8 段小 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 10 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3) 、前后照应:如紫藤萝瀑布开头第一自然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只此一句。结尾: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步伐。前面写停住了脚步,后面写加快了步 伐,动作上虽不一致,但又是一个绝妙的照应。 从上例行文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 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在写作过程中应采用哪一类照应,还需根据文章的内容 而定,以实实在在的文风表达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观点。 四、实战演练 以“我读懂了 (如金钱、亲情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首尾照应。2、精心锤炼字(词语),增加文采。 五、拓展阅读 小桔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 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 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 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 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 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 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 一面点头说:“我要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 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 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 她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 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 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 10 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 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 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 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 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 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 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 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 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 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 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小桔灯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 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 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 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 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 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 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 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 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 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点评: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结尾:“但是从那时 起,每逢春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担保业务数字化转型-洞察及研究
- 5G网络切片技术-第2篇-洞察及研究
- 交安护栏施工方案
- 加热室土建施工方案
- 山西骨料钢板仓施工方案
- 德育研学活动方案策划
- 滁州煤矿安全培训课件
- 数字医疗市场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2025
- 测量小灯泡功率课件
- 电池车间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学藏文散文教学课件大纲
- 第4课《乡愁》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兵役法教学课件
- 第六届山东省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职业技能竞赛(无人机测绘操控员)题库(含答案)
- 苗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据挖掘(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球磨机试车方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8.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 (含解析)
- 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
- 医院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