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分类及概述课件_第1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课件_第2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课件_第3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课件_第4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斜视概述与分类 侯立杰 什么是斜视 双眼单视 w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外界物体在两眼视 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物像 ,经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 人们感觉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称为 双眼单视。 双眼视功能分级 w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 的图像 w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 看成为一个图像 w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开的完全相 同的图像综合成 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产生双眼单视基本条件 w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w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w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 右眼各眼外肌的主要和次要作用右眼各眼外肌的主要和次要作用 w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 状态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扰,眼球 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眼位而不出现偏斜 者 斜 视 隐斜:双眼的眼位有偏斜倾向,但可以 通过融合机理得到控制 显斜:如融合机制失去控制,使双眼处 于间歇或恒定偏斜状态 斜视检查法 w病史:发病年龄、性质,诱因、治疗史、 家族史、 w望诊:偏歇的方向和程度,颜面是否对 称有无内眦赘皮 、代偿头位 w视力及屈光检查:散瞳孔检影 斜视的定量检查 w角膜映光法 角膜映光法测量斜视度数 最简单和常用最简单和常用 意义意义 判断斜视的方向和度数判断斜视的方向和度数 斜视的定量检查 w三棱镜遮盖法 w同视机检查法 斜视的分类 按眼位偏斜的方向分:水平斜视,垂直斜视; 按眼位偏斜的时间分:恒定性,间歇性; 按偏斜的眼别分:单眼性,交替性; 按斜视度与调节的关系分:调节性,部分调节性, 非调节性; 按偏斜的原因分:原发性,继发性; 按运动状态分:共同性,非共同性。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 的分类法(1996): 一、隐斜视 二、共同性斜视 (一)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1)集合过强型 (2)分开不足型 (3)基本型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内斜视 (二)共同性外斜视 1先天性外斜视 2间歇性外斜视 3.恒定性外斜视 (1)分开过强型 (2)集合不足型 (3)基本型 (4)类似分开过强型 3恒定性外斜视 4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外斜视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 的分类法(1996): (三)其他 1周期性内斜视 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 斜视 3微小斜视(单眼固视综合征 ) 三、非共同性斜视 (一)麻痹性斜视 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二)特殊类型斜视 1分离性垂直偏斜(.) 2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3固定性斜视 4眼外肌纤维化 5Brown上斜肌鞘综合征 6-征 (1)外斜 (2)内斜 (3)外斜 (4)内斜 共 同 性 斜 视 comitant strabismus w眼外肌肌肉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 w向各个方向注视时偏斜度相同 w根据眼位偏斜的方向分为: 内斜视 外斜视 垂直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 comitant esotropia 共同性内斜视 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内斜视(婴儿型内斜视) 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恒定性内斜视 斜视角大(40),看远和看近斜视角相等 有轻或中度远视,戴远视镜不能矫正斜视 可双眼交替注视,双眼视力相等,单眼注视者斜视眼可 有弱视 可有外转受限,A-V征,下斜肌过强 共同性内斜视 2.调节性内斜视 w正常人由看远转向看近距离目标时,发生调 节集合反射 w每一屈光度的调节伴有较恒定的调节性集合 ,形成一定的调节性集合/调节(AC/A) 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因远视未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 ,融合性分开不足,引起内斜视 n n 发病年龄多在发病年龄多在2 2 5 5岁岁 n n 有中度远视有中度远视+3+36.0D6.0D,初期为间歇性表现初期为间歇性表现 n n 戴镜,内斜视可控制戴镜,内斜视可控制 n n AC/A AC/A 比值正常比值正常 调节性内斜视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与屈光不正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异常联 动,调节性集合反应过强,融合性分开不足时形成 内斜视 w发病年龄更早 w屈光状态可是正视、近视或远视 w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超过10 wAC/A比值高 w多有双眼单视,如有屈光参差可发生弱视 共同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w发病早,中度远视或散光,常有屈光参差及弱 视 w矫正远视时内斜视减少,但仍有残余内斜 w常合并垂直斜视 w常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和弱视,少数人有双眼视 共同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w出生6个月后发病 w发病前可有双眼单视,及时治疗预后较先天性者 好 w开始为间歇性,可有复视,缓慢进展 w斜视度开始较小,以后增大至30-70 w无明显屈光不正 w看远和看近斜视度相等 共同性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 5.知觉性内斜视 年幼时因眼部器质性病变或视觉剥 夺引起,如角膜混浊,白内障,视网 膜病变,肿瘤,视神经病变等。 共同性外斜视 comitant exotropia 共同性外斜视 w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 w发展缓慢,由外隐斜发展至间歇性外斜视最后至 恒定性外斜视 w主要受融合机制的控制能力影响 共同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 病因: 发散过强,集合不足(二者之间平衡失 调) 近视未经矫正,使调节性集合功能低下 屈光参差使双眼成像不清,妨碍融合 解剖因素,休息眼位呈外斜 共 同 性外斜 视 q分类 先天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继发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 1 1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 uu发病年龄发病年龄0 04 4、5 5岁岁 uu斜视角变化大斜视角变化大 uu看远时或疲劳后、发热、或精神集中时发生外斜视,看远时或疲劳后、发热、或精神集中时发生外斜视, 可恢复正位可恢复正位 uu看近时眼位基本正位看近时眼位基本正位 uu强阳光下眯眼,少有复视强阳光下眯眼,少有复视 uu单眼视力好于双眼视力(用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单眼视力好于双眼视力(用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 ) 间歇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 2恒定性外斜视 w出生后既有或从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来 w斜视度较大而恒定 w发病年龄小者双眼视觉功能差 w单眼恒定性外斜视的偏斜眼常有弱视 共同性外斜视 w恒定性外斜视分型: 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角看近15,AC/A 比值高 基本型:看远和看近斜视角相似(10), AC/A比值正常 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15, AC/A比值低; 类似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角看近斜视角, 消除融合或调节性集合后,看近斜视角可看 远斜视角。 共同性外斜视 3.知觉性外斜视(废用性外斜视) 单眼视力损害后引起,如屈光间质混 浊,屈光参差,单眼器质性损害。病变 发生年龄常较大,罕有复视。 特殊类型的斜视 特殊类型的斜视 1A-V综合征 w水平斜视的一种亚型 w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度改变(类似A或V) w由于水平肌、垂直肌或斜肌功能异常引起 w与水平斜视合并存在,也可见于其他类型斜视 下斜肌过强与V征并存 上斜肌过强与A征并存 外斜视V征 内斜视V征 内斜视A征 外斜视A征 特殊类型的斜视 2垂直分离性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DVD) n被遮盖眼上斜视或向上飘移 n当上斜眼转为注视眼时,对侧眼无垂直运动或向上 漂移 nBielchowsky现象(+) n常合并于水平斜视或垂直斜视,A-V征 n多有隐性眼球震颤 V征+DVD 特殊类型的斜视 3.斜肌功能异常 下斜肌功能亢进: u向侧方注视时内转眼上转 u内转眼注视时外转眼下转 u单侧或双侧,常不对称 u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上斜肌麻痹) V-内斜视 下斜肌过强 特殊类型的斜视 上斜肌功能亢进 u向侧方注视时内转眼下转,内上转落后 u可双侧发生 u合并A征,可合并水平斜视,常有下斜视 uHelveston综合征:上斜肌功能亢进+DVD+A征 A-内斜视 上斜肌过强 斜视的处理 斜视的处理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u目的:获得双眼单视 u时机:儿童期斜视一经诊断明确应立即给 予治疗(双眼视觉的发育和完成时期) 斜视的处理 w矫正屈光不正 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 u对伴有远视的内斜视全部矫正 u外斜视伴近视者全部矫正 u散光者应全部矫正 u进行弱视治疗 斜视的处理 w调节性内斜视 p 全部时间配戴全矫眼镜,以求最好的矫正视 力,刺激融合反射,促进双眼视功能。 p戴镜后剩余的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部 分在治疗弱视后视力达到双眼平衡时手术 斜视的处理 w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双光镜或缩瞳剂。双焦点镜应用下加镜片 的上缘水平平分瞳孔水平线。 w治疗弱视 提高视力有利于刺激融合反射,促进双眼视觉 功能的建立 有弱视应先治疗弱视,提高视力后再根据所有 的斜视进行手术治疗 斜视的处理 斜视的处理 3非手术治疗 w正位视训练 目的:克服抑制,唤起复视,建立双眼视 ,通过练习控制眼位增加融合范围,增进双 眼视觉功能。 实体镜训练,同视机训练等。 斜视的处理 w集合训练 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集 合训练,不能代替手术,对于有集合不足 的患者可以试用。 斜视的处理 4. 手术 目的 为使患者恢复或重获正常或接近正常的 双眼视觉。 时机 w斜视患者经过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弱视已经痊愈, 视力达到双眼近似平衡 w在儿童期手术使获得双眼单视的机会增加 w成年后进行手术仅能获得美容效果 斜视的处理 w预后因素 发病年龄 斜视的类型 开始治疗的年龄 视力和有无弱视及弱视治疗的效果 手术时机 手术结果 眼 球 震 颤(nystagmus) w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 w分类 按眼震的节律分 u急动型,有快慢相 u钟摆型 按眼震的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 型,混合型 按发生机理分 u生理性 u病理性:知觉缺陷型,运动缺陷型 u隐性 临床表现 w生理性眼震 向侧方极度注视时 视动性 不需处理 w知觉缺陷型眼震 继发于视觉缺陷(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白化病等) 在视力丧失后不久个发生 眼震多呈水平摆动性 临床表现 运动缺陷型眼震 u 眼部无异常改变(眼球运动中枢或控制径 路缺陷) u出生后发病 u水平性多见,可呈急动性 u可有代偿头位 u中间带位(静止位):眼震最轻或消失的 位置 u集合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