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精品)_第1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精品)_第2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精品)_第3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精品)_第4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 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程目标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 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甲骨文 石鼓文 竹木简牍 帛书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 器、玉石器;竹木简、丝帛。 价格昂贵,不易收藏流传 一、四大发明 w 1、纸的发明(两汉时期发明、改进造纸术 )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 玉石器、竹木简、帛。 (1)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墓出土 的纸质地图,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纸。推论:西 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 (?-121年 )东汉人 公元105年,蔡伦 改进造纸术。利用麻 类、绳头、渔网、破 布、树皮等制成了植 物纤维纸,取代了竹 木简和帛,为纪念蔡 伦的功绩,人们把这 种纸叫作“蔡侯纸”。 造纸术的外传 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结束了羊 皮纸和小牛皮纸的时代,有力地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751年,唐朝与大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 被俘,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 三 世 纪 四 世 纪 七世纪 八世纪十世纪 十二世纪十六世纪 越 南 朝 鲜 经朝鲜传 入日本 唐朝与大 食战争 向印度传 入 欧洲相继设置 造纸厂 流传于各地 (3)意义:P36-37 P36造纸术的发明 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P37 对世界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1) 发展历程 _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 _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 已经使用了_技术, _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11世纪中叶(中期) ,北宋_发明了 胶泥活字印刷术。 隋唐 宋代 彩色套印 宋刻本 毕升 唐代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印 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 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金刚经注套印 本 我国世界上最早的套色印本是于公元14世纪 所刻的金刚经注,用红、黑两色套印。经文 用红色印成,注释用黑色印成。 彩色套印 11世纪中,北宋毕升发明 胶泥活字印刷术。 毕升和活字版模型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 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 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 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 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不记:排版时用两块带框 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 、纸灰的混合物。先将泥活字 依据需要排在一块板上,用火 烤板底,混合物遇热熔化,再 取另一铁板将字压平,待混合 剂凝固,就可以印刷了。另一 铁板接着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第一版完后,再加热熔化药 剂,将活字取下,另行排新字 。 毕昇 n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向 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洲。欧 1450年,德意志人 古腾堡改良了中国 的活字印刷术,形 成金属活字印刷术 。 (2)印刷术的外传 印刷术的传入,推动 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和社会进步; (3)意义:P37 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 大大推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它之所以叫“火药”,因为它是一种药物,汉 代神农本草经里,已把硝石、硫磺列为重要 药品。 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长生不老,方士 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 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硫磺、硝石以及另外一种 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初 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1)概况 3、火药 _,火药开始 用于军事;最早的 火药武器有_ 、 _、 _ 等; _,军事 上广泛适用火药。 唐末 突火枪 火箭火炮 宋朝 w 3、火药应用于军事(唐朝) 多 发 火 箭 火龙出水 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 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 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 宋史 宋代的火箭 南宋的突 火槍 元 代 的 火 銃 南宋的震天雷 (2)火药的传播: 公元13 世纪初期和中期,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 13 世纪下半期,欧洲人从阿拉伯书籍中获得了火药 的知识。 (3)意义:P37 使欧洲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 战国指南针-司南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 之车,为其不惑也。” 指示方向 4指南针 (1). 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 _时期发明的_; _时,指 南针应用于航海。 说明:大约在公元11 世纪,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 上。中国的航海家首先把指南针装到船上,标志着人 类从此获得了在海洋上全天候、远距离航行的能力。 战国“司南” 北宋 北宋指南针主要应用于航海 北宋民间指南针北宋民间指南针 指南指南鱼鱼指南指南龟龟 缕悬法指南针缕悬法指南针 司 南(战国) 缕悬法指南针 指南鱼 指南龟 今天的指南针 w 4、指南针的发明(出现于北宋) 司南(战国) 指南针 宋代 (2)指南针的传播 公元12 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指南针, 1180 年左右,指南针从阿拉伯人手中传到了欧 洲人手中。 (3)意义:P37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 大发现的时代, 小结: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对欧洲的影响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并促进了 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特别是对 促进欧洲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这 一划时代变革起了重要的作用。 16-18世纪的西欧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向手工工场过渡 文化:需要弘扬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阶级力量:需要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打击封建贵族 经济:需要扩大资本主义市场,增加劳动力和资金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造纸术和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发明过程影响外传概况 造 纸 术 西汉前期发 明植物纤维纸 ; 东汉蔡伦改 进造纸术 对我国: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 发展。 对世界: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 促进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4世纪传到朝鲜、越 南、日本;8世纪传 到中亚,约12世纪 传到欧洲、非洲。 指 南 针 战国时期司南 ; 北宋指南针用 于航海 对我国: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 对世界:为欧洲新航路开辟和开 拓世界市场、殖民扩张提供了重 要条件。 13世纪传入阿拉伯 和欧洲各国 火 药 唐初发明火药 ;唐末开始用 于军事,两宋 广泛使用。 对我国:成为最早使用火药武器 的国家,改变人类作战方式。 对世界: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 胜封建贵族起积极作用。 13世纪传入阿拉伯 ,后经阿拉伯传入 西欧。 印 刷 术 隋唐发明雕版 印刷术;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 印刷术;明出 现铜活字。 对我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 展。 对世界: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 由波斯传到西方。 14世纪末欧洲出现 木版雕印,1450前 后德出现金属活字 。 二、古代中国数学的突出成就 1、九章算术 (2)内容 (特点):采用十进位值 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和意义P37 -38 (1)成书年代:东汉 2、珠算 P38 (1)起源:算筹,元末明初已 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 (2)特点:P38 (3)明清时期: 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珠算法的传播 (4)地位:珠算是古代中 国人发明的最先进的计算 工具。 周髀算经中提到: “周三径一” 刘徽首创割圆术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 点后第七位,这一成 果领先世界1000年之 久。 祖冲之 三、天文学石氏星表和浑仪 1、原因(1)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2)封建王朝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天文观测机构 。 (尧设火正、羲和观察日月星辰)2、重要成就 (1)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 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战国时期天文学家_,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 百多颗_的位置。后人根据唐代天文学著作的 内容辑成_,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 的星表。 (3)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 _、_等。 浑仪也是依据赤道坐标而制作的观测仪器,它 经过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进一步革新,成为在 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造的太史侯部铁仪有个 十字底座。底座上开有水沟,以校正底座平准 。北宋皇三年于渊、周琮等造的皇新浑仪中, 在六合仪的地平环上也开了水沟。大约在唐代 以前人们就知道从浑仪极轴两端的圆孔观测拱 极星的周日运动来校正仪器极轴的方向。北宋 沈括把这个方法发展到很成熟的地步因此后来 郭守敬在简仪中创造了专门的候极仪装置。 w 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浑仪 浑仪曾是世界上 最先进的天文观 测工具 郭守敬 郭守敬富有创造性地制造了 简仪,简仪从浑仪复杂的环圈 交错中解放了出来,简化了仪 器的结构,比欧洲发明同类仪 器要早200多年。 简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中国历法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郭守敬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 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 行早了三百年。 (2) 授时历 元代郭守敬、(王恂)等人制订的授时历达到 了高峰。授时历1281年正式颁发实行,一直延 用到明亡(公元1644年),足见授时历的精密 。 国际地位与意义:见P39 附:格列高利历,属于阳历的一种,通称阳历,其 历年为一个回归年(365.2425日),划分为12个历月 。是教皇格里高利13世在公元1582年颁布的历法, 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日。新颁布的历法理 论上可以达到两万年内误差不超过一天,但由于地 球自转的变化,实际到公元4909年误差就可达一天 。 中国1912年开始使用它。 时间作者成就世界地位 我国现存的最早最 完整的一部农书 王祯农书 详细包含了南北方 农业各方面的知识 徐光启 农政全书 达到了传统农业 科学的顶峰 氾胜之 贾思勰 元朝 明朝 南北朝 西汉 氾胜之书 齐民要术 2、农学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 A、北魏 贾思勰著 B、地位: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 C、内容: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 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许 多宝贵的思想。见P39 明朝 徐光启著 在系统总结历代经验、 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 识的基础上,重视调查 吸收当代最新实践成果, 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 科学先驱。 五、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 (时间、作者、内容、地位) 1、黄帝内经 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了“经 络学说”,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此 书 还 强 调 阴 阳 平 衡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编撰于战,编撰于战 国成书于西汉,分国成书于西汉,分素问素问 灵枢灵枢两部分。该书奠定了两部分。该书奠定了 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中医学五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中医学五 大核心理论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阴阳五行学 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 神学神学说、天人学说都源于此书。说、天人学说都源于此书。 黄帝像黄帝像 2、伤寒杂病论 P40 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 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最早由扁鹊确 立),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被后世医家 誉为“万世宝典”。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以经络学说 为理论基础的。其特点 是不吃药,只在人体一 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 针灸疗法: 特点: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 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 ”,统称为“针灸疗法”。 源于远古新石器时代,最初使用尖锐的 砭石,称“砭针”,后来出现钢针和金针 。 针灸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黄帝内经中对穴道、针法等都有详 细说明。 4、 本草纲目(选修4也有讲) 地位:P40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 的本草纲目。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 世纪以前的药物成就。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 生物进化的思想。 时间作者成就世界地位 战国问 世西汉 编定 东汉末 张仲景 不记 唐朝 唐政府 明代李时珍 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 ,被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 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不记唐本 草 最早由国家颁行药典 ,比欧洲早800多年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 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唐宋)科学技术取 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成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用本课所学史实说明隋唐宋元时期科技取得“非凡 成就”的表现。 u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u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 于军事。 u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开始使用彩色套印技 术;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u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出现了管形火器。 w 阅读: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 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 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 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 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 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 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 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 年代科技 发明 中国其他国家 件%件%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是在什么时候? 2. 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为什么又落后了? 古代科技中国长期成就显著的原因: 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 的保证; 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先进;古代科学家的 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 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根本原因) 对外:明朝中期前,长期实行对外开放,交流 频繁 w (1)领先性: 成就突出,长期领先于世界; w (2)实用性:重视与农业手工业相关的农学、天 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传统科技领域; w (3)经验性:重视人文研究和经验总结,忽视理 论概括; w (4)封闭性:没有普遍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附:阻碍因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 ,自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不高 (1)善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 如古希腊学者去巴比伦、埃及和其他东方国家游学,汲取了别 的民族的文化成果 (2)科学方法的初步确立及应用。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科学方法如数学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 法等得到了初步确立和应用。 (3)形式逻辑成就科学典范。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逻辑学 古代欧洲科技的特点(听一下) w (1)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地结合起来; w (2)科学实验与数学的结合成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w (3)重视理论概括,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 w (4)科学组织的建立和科学交流的开展; 16 世纪时,在一些欧洲国家流行的文学俱乐部和讨论哲学问 题的团体,成为科学学会的雏型 w 大量科学仪器相继出现并逐步完善。望远镜和显微镜 的发明 w 重点是(1)(2)(3) 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欧洲(近代)科技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 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欧洲( 近代)科技 实用性:重视与农业手工业 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 及医学等传统科技领域 领域广:在文艺复兴的影 响下,天文学、生物学、医学 、数学等得到广泛发展 w 经验性:重视人文研 究和经验总结,忽视理 论概括; 重视理论概括,形成 严密的逻辑体系 w 封闭性:没有普遍转 化为生产力。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地结合起 来,科学实验与数学的结合成 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w 领先性: 成就突出,16 世纪前领先于世界; 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欧洲出 现近代科技,逐渐超过中国 比较较中西方科技发发展特征 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 1、文化: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 ,崇尚理性和科学。 2、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业革命 为科学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 3、政治:资本主义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 供了政治保障。 近代科技没有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 (1)政治: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科技进步 科举制度重人伦,轻技艺; 重农抑商、明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 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也阻碍了科技发展。 (2) 经济:固守农耕与自然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使社会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如: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 观念,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 (3)文化思想专制严重禁锢思想,扼杀民族创造力, 不利于科学发展。 (如儒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宋明理学、八股取士等) 启示: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 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 较量的必然。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 培养,政府要高度重视,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 重经验 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自 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 论探索。(属应用科学) 重实验 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 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 重实用(实用性强)、技术 化倾向严重。封闭性 重理论、重分析(从理论高度 概括分析)、形成近代科学研 究方法。 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请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比较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 123456 ACCBAB 78910 11 12 DAACDC 【限时自测】答案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 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 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 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 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 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 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 ”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中国古代科技 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 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材料四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 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 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 的杠杆。” 材料五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 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 饭吃。”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4分) (1)战国。生产(采玉)、导航、迷信活 动(或看风水)。8分 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 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8分) (2)领先性:成就突出,长期领先于世界 ;实用性:重视与农业手工业相关的农学 、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传统科技领域; 经验性:重视人文研究和经验总结,忽视 理论概括封闭性:没有普遍转化为生产力 (4)材料五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