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ppt课件_第1页
人工心脏起搏ppt课件_第2页
人工心脏起搏ppt课件_第3页
人工心脏起搏ppt课件_第4页
人工心脏起搏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心脏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引起搏,主要用于 治疗致命性心动过缓,也可采用超速抑制治疗顽固性 快速心律失常。 近年用于治疗心衰,心房颤动(三腔起搏)。 起搏复律(心房除颤器、心室除颤器) 一.人工心脏起搏的的发展历史 1819年,Aldini 提出直流电刺激断 头尸体停搏的心脏复跳。 1870年,Duchenne应用电刺激成功 治疗1例白喉患者的心动过缓。 1932年,Hyman应用针刺激右心房 时引起心房肌收缩。自行设计了一 台发条驱动式脉冲发生器,通过心 房起搏成功抢救1例心跳骤停的病 人。 1951年,Callaghan经静脉插入 双极起搏电极,刺激狗窦房结 ,使心脏复跳。 1952年,Zoll应用体外电起搏 通过胸壁成功治疗2例房室传导 阻滞患者。 1957年,Allen进行心外膜起搏 。 1958年,Elmqvist 在瑞典首次 给病人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 搏器。 1962年,P波触发型同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 1965年,1966年,应用R波同步起搏器,R波 抑制型起搏器。 1971年,应用AAT,AAI起搏,房室顺序起搏 DDD。 二.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组成 脉冲发生器 频率应答式起搏器 自动复律除颤器 植入术 电池 1.核电池钚电池预计寿命2040年, 全球已植入3000例,88存活12年以 上,无恶性肿瘤发生。 目前已不生产。 2.镍镉电池第一台起搏器使用的电 池,每周每月充电一次,已淘汰。 电池 3.锌汞电池 6075年使用。寿命可达5年。已 废用。 4.锂电池: 锂碘电池1970年研制成功,1972年使用至 今。 预计寿命10年以上。自放电少,10年约 10。 电极和导线 作用: 传递脉冲到心肌 传递心腔内心电图到起搏器。 要求: 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耐屈 折。 材料: 铂、铂铱合金或爱尔近合金及 极化性能较优的热解碳制成。 双极一般用于临时心脏起搏 单极用于永久性心脏起搏。 电极:倒叉状,螺旋状、伞状、多孔型 电极、碳电极及类固醇激素洗涤电极。 J形电极。 三. 心脏起搏器的种类 1.固定频率型起搏器 以固定频率发放脉冲,不受自身心 率的影响。 可与自身频率竞争,有可能引起心 律失常 2.按需型起搏器 通过起搏电极感知心室电活动, 并根据心率的变化调整脉冲的发 放。 VVI 3.程控起搏器 常用的程控参数: 频率 感知灵敏度 感知不应期 滞后功能 起搏模式 自动阈值夺获 4.生理性起搏器 1.恢复心脏的正常电激动顺序及 房室收缩顺序 2.随机体代谢的需求自动调节起 搏频率 生理性起搏器 单腔生理性起搏器 AAI AAIR 双腔生理性起搏器 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器VDD 房室顺序起搏器、频率应答起搏器 5.有特殊功能的起搏器 抗心动过速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起搏器 三.起搏方式 1.体内 2.体外 四起搏器命名代码 位置 功能 起搏心腔 感知心腔 反应方式 程控功能 抗心动过速功能 代 V V T P B 码 A A I M N 符 D D D O S 号 O 0 E R O R.频率应答;B.猝发脉冲串;N正常速率竟争方式;O.无该项功能; M.多程控;P.简单程控;S.扫描刺激方式;T触发型;E.体外程控脉冲发放. D.双心腔或两种反应方式.I.抑制型. 五.安置起搏器的适应证 (一).永久起搏的适应证 缓慢心律失常伴阿斯征发作者;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等) (二).临时起搏的适应征 1.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伴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或下壁梗塞伴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 物治疗无效者。 2.急性心肌炎或心肌病伴有阿斯综合征者 3.药物中毒引起的心动过缓,并发阿斯综合征者. 4.心脏手术后发生的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5.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引起的度房室传导 阻滞者。 6.超速起搏用以诊断及治疗其他方法所不能解 决的室上速或室性心动过速。 7.保护性应用于更换永久起搏导管前,冠脉造影 ,电击复律,外科手术等。 六.起搏方式的选择 起搏器的选择: 首选生理型起搏器 频率应答式起搏器 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心房变时性正常者:最好选用 VDD 或 DDD,一般也可用 VVI 。 (2).心房变时性不良者;应选用 VVIR, 也可用 DDDR,一般仍可用 VVI。 (3).伴有持续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 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巨大右心房者可 选用 VVIR。年龄大、体力活动少,亦可 用 VVI。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窦房阻滞、窦性静止,窦性心率基本正 常,房室传导功能正常 (房室结文氏点大于 130次/分),既往无房室传导阻滞, 在颈动 脉窦按摩时无房室传导阻滞,左心房直径 40%者。选用AAI。如 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则用DDD,或VDD。 (2).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阻滞、 窦性静止而房室传导功能正常者应选用 AAIR或 DDDR。若伴房室传导阻滞,则选 用DDDR或 VVIR。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持续、心室 率很慢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频发室 上性心动过速及巨大右心房者应选用 VVIR。 (4)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发作,心动 过速为快速房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可 选用 DDI或DVI,可以用 VVI。 (5)房室结或心室逸搏节律者可用DVI DVIR或 DDDR。 七.术前准备 备皮 过敏试验 青霉素皮试 碘过敏试验 消毒 消毒-环氧乙烷 八方法 1 .静脉: (1)临时起搏: 颈内静脉 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 (2)永久起搏: 头静脉 颈外静脉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穿刺法 心室起搏 心房起搏 双腔起搏 2 .定位: (1).x线定位 正位透视或拍片示电极监尖端呈柔和弧形,接 近膈肌,侧位上电极尖端指向胸骨侧。 定位 (2).起搏阈值(起搏心房或心室的最低 电压或电流) 最初起搏阈值在1mA或 1.5V以内。 定位 (3).心腔内心电图 心腔内心电图呈rS,S 波深达610mV,ST段 抬高35mV。 3.囊袋制作 锁骨中外1/3下方 2cm,胸大肌肉表面 起搏心电图 房室顺序起搏 九.术中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 (2).心电监护 (3).起搏电压调至5V,观察有无膈肌刺激。 (4).深呼吸和咳嗽,观察心腔内心电图是否 稳定。 十.术后护理 (1).平卧或左侧卧位; (2).心电监护 (3).切口沙袋压迫止血6小时 (4).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避免接触磁铁和高频电流 十一.并发症 1.右心导管插管并发症 静脉痉挛 静脉撕裂 静脉炎 静脉血栓形成 (2).血栓性静脉炎,肺梗塞 (3).电极移位 (4).阈值升高 (5).膈肌痉挛 (6).心室穿孔 (7).脉冲发生器故障 2.感染 操作时间过长 消毒不严 患者抵抗力低 Case1.外院安置起搏器后反复发热3月余,超 声检查发现三尖瓣处赘生物,直径约3cm大小 。外科手术后死亡。 Case2 因心率慢在外院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 器,术后发热,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处赘生物 3.心律失常 自身疾病 导管刺激 电、药物作用 4.穿刺并发症 气胸 血胸 误穿锁骨下动脉 5.电极移位 发生率早年1020 目前在1左右 表现为间歇性起搏,X线示电极 移位。 6.阈值升高 早期由于心内膜水肿,局部炎症 反应 表现为起搏信号不能起搏心脏 处理:早期可程控起搏电压 后期调整电极位置 7.心肌穿孔 发生率最高达3.8 与动作粗暴。导管质地较硬和心室壁薄有 关。 诊断: 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摩擦音,心电图 示RBBB图形。 处理:重新调整电极位置。 8.感知功能故障 失感知病人自身起搏信号不能抑制起 搏脉冲的发放,起搏器转为VOO,或AOO 。 过感知 9.脉冲发生器故障 电子元件失效,电子线路失灵, 10.电池耗竭。 早期起搏器出现频率奔放 11.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 12.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室激动逆传至心房,即可 被心房感知,经过房室延迟后触发心室 激动,心室起搏后再逆传至心房,心房 电极感知后再又触发心室激动。 处理:改变起搏方式,VVI,或DVI 十二.起搏失灵的应急处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滴异丙肾上腺 素 (2).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 (3).做好体外除颤及心脏复苏的准备。 (4).在X线透视下,进行心内膜临时起搏。 十三.随访 (1).病人每晨醒后检查自已的脉搏并随时作记录 ,及时发现心率改变。 (2).定期复查:出院后2周作第1次随访,以后每2周 随访1次,2月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在起搏器 达预定寿命到达前半年,增加随访次数至3月或 1月一次。发现电池有耗竭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