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运动生理试题体硕联考课件_第1页
年运动生理试题体硕联考课件_第2页
年运动生理试题体硕联考课件_第3页
年运动生理试题体硕联考课件_第4页
年运动生理试题体硕联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全国体育硕士联考 运动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 式,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所实现的生 理功能调节过程,其特点是( )。 A潜伏期短、反应快 B潜伏期长、反应快 C潜伏期短、反应慢 D潜伏期长、反应慢 参见:第1章,单选题第1题。 2从高处跳下落地时,股四头肌( )。 A做等张收缩 B做等动收缩 C做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被拉长) 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离心收缩 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称为离心收缩,肌 肉做离心收缩工作也称为退让工作。从高处跳下时, 脚先着地,通过反射活动使股四头肌产生离心收缩, 减缓身体的下落速度,不至使身体造成损伤。 3血液中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 )。 A血糖浓度改变 BPCO2的变化 C血浆渗透压改变 D体温的改变 参见:第3章,单选题第6题。 4正常人安静时,心率约在( )次/分之间 。 A3050 B4060 C60100 D80120 参见:第5章,单选题第11题。 7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评价运动强度的指 标是( )。 A最大摄氧量% B肝糖原值 C血糖值 D血红蛋白值 血红蛋白可以用来监测和评价有氧耐力训练过程和训 练效果,而评价有氧训练的运动强度常用最大摄氧量 百分比、心率和血乳酸等。 8儿童少年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是 ( )。 A714岁 B1516岁 C1720岁 D2125岁 参见:第13章,单选题第10题。数字记忆题。 713岁是提高跑速最快的时期,而1013岁期间尤为 突出,增长值最大。如果将男女性别分开,男孩在 813岁、女孩在912岁增长最快。 9与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相比,训练有素的运 动员在安静时出现机能节省化,在定量工作 时机能反应( )。 A较低 B较高 C或高或低 D差异不明显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与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在完成定 量负荷时,生理反应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运动 系统、氧运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机能幅度较 小,出现机能节省化。 10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 )的过 程 。 A反射 B条件反射 C运动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参见:第8章,单选题第1题。原题答案有误。 二、判断题 31肌肉的收缩与舒张都需要消耗能量 。 参见:第2章,判断题第2题。 32系统的耐力性训练有助于快肌纤维的选择 性肥大。 参见:2007年考题,判断题第1题。 33肺泡通气量是指肺泡气体与血液实际进行 交换的气体量 。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34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可以通过 补充铁物质预防治疗。 动脉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动脉血压低于正 常值称为低血压。 贫血一般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数量减 少。导致贫血的原因很多,如果由于缺铁造成的贫血 ,可以通过补充适当的铁物质,治疗或预防贫血。 35人体从立位转为卧位,每搏输出量将增加 。 立位转为卧位静脉回流舒张末期容积每搏 输出量心输出量。 36血红蛋白含量是决定速度素质水平的重要 因素。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承担氧的运输功能 ,所以血红蛋白的变化可评定有氧耐力运动员的机能 状态、训练水平和预测运动能力。速度项目多为无氧 代谢,故与血红蛋白变化并不十分密切。 37无氧阈可分别用乳酸阈和通气阈来表示, 不同人体的无氧阈可表现不同。 无氧阈(AT)即机体从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的临 界点,1964年由Wasserman首次提出。 40多年来 AT已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对其争论也较多,有学 者认为AT仍然可以作为乳酸阈、通气阈、心率阈 等概念的上位概念。由于乳酸阈和通气阈等均存在 个体差异,所有不同人体的无氧阈可以表现不同。 38“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机体进入超量恢 复阶段。 参见:第10章,单项选择题第7题。 39“青春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正常,而 舒张压增高。 青春期高血压一般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身高增长 迅速的青春少年,表现为收缩压较高,但一般不超 过150mmHg,并有起伏,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 青春期高血压始发年龄为1112岁,高峰年龄为 1516岁,以后逐渐减少。 40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 收缩力减弱。 心脏受心交感和迷走神经支配。当心迷走神经兴奋 时释放乙酰胆碱,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当心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 快、心肌收缩力加强。 三、论述题 1试述测量评价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在运动实 践中的意义。 参见:第6章,论述题第3题。 乳酸阈是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 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通常情况下, 血乳酸浓度为4mmol/L,大约为最大摄氧量的60% 80%。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乳酸阈不都是4mmol/L, 其变化范围大约在1.47.5mmol/L之间,因此也称为“ 个体乳酸阈”。 个体乳酸 阈的概念 (接上) 乳酸阈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它 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由于乳酸阈受遗传因素 的影响相对较小,运动训练对其影响较大,所以乳酸 阈值的变化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改变更具有意义。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 。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既能使呼吸、循 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 ,同时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 低限度。优秀耐力运动员有较高的个体乳酸阈水平。 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有氧 工作能力。 评定有氧 耐力 制定训练 强度 (接上) 由于有氧运动中没有乳酸堆积而且不易发生过度 通气,所以它对增强心脏机能效果好。此外,利用乳 酸阈强度进行有氧运动,对防止肥胖和高血压也有较 高的效果。 制定康复 健身运动 处方 四、案例分析题 1马拉松跑后期运动能力常会明显下降,1500 米跑后半程跑速也常明显下降。试分析引起 两种运动形式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 马拉松属于有氧耐力项目,中等运动强度,但运 动时间较长。马拉松后期由于长时间的运动,体内能 量大量消耗、代谢产物不断堆积以及破坏了内环境的 稳定性,根据 “能量耗竭”、“代谢产物堆积”和“内环境 失调”等疲劳学说,机体产生运动性疲劳,造成后期运 动能力明显下降。 马拉松后 期运动能 力下降的 原因 (接上) 1500米属于有氧耐力项目,运动强度较高,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