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课件_第1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课件_第2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课件_第3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课件_第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 历史 1942年Ferry首先报道,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retrolental fibroplasia) 1950年Heath命名,也称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 1951年Campbell认为与吸氧有关 1984年正式命名 流行病学 发生率 10%-60% 美国37000例/年早产儿,体重小于1500g,其 中8000例发生,2100例因此视力障碍,500 例致盲(60年代低,80年代高) 发生率与新生儿病死率负相关,与其存活率 正相关 与新生儿出生登记,管理和随访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母乳喂养极低体重儿ROP发生率41% 非母乳喂养者63.3% 高危因素 多因素:早产,低体重,吸氧,窒息,呼吸 窘迫,贫血,感染等 公认的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 早产 孕龄小于32周 28-29周,发生率83% 30-31周,发生率65% 32-33周,发生率50% 孕龄越短,发病率越高 低出生体重 1000-1250g,发生率47% 750-999g,发生率78% 低于750g,发生率90% 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 吸氧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高浓度长时间吸氧,发 生率高,持续吸氧超过5天,发病率增高, 吸氧超过30天作为筛查标准 未吸氧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也会发生,吸氧 并非必要因素 发病机制 与视网膜血管发育有关:胚胎4月,中胚叶间 充质细胞视网膜血管出现在视盘周围,67 月增生较快,8月视网膜血管达鼻侧锯齿缘 ,9月达颞侧锯齿缘。 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未发育成熟,周边 为无血管区,正在发育的血管末梢为未分 化的新生血管-正常和新生血管 发病机制 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敏感,高浓度氧使 视网膜血管收缩和闭塞,引起视网膜缺氧 ,血管新生 相对缺氧有关,停止吸氧后视网膜相对缺氧 ,血管新生 低出生体重 1000-1250g,发生率47% 750-999g,发生率78% 低于750g,发生率90% 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 吸氧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高浓度长时间吸氧,发 生率高,持续吸氧超过5天,发病率增高, 吸氧超过30天作为筛查标准 未吸氧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也会发生,吸氧 并非必要因素 临床表现 视网膜周边,以颞侧最常见 视网膜病变分区 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黄斑两倍距离为半 径划圆 区至鼻侧视网膜周边划圆,此环形区域为 区 区以外颞侧半月形区域为区 视网膜病变分期 期(境界线期) 期(嵴期) 期(增殖期) 期(RD期) 期(全RD) 视网膜附加病变 Plus:后极部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 表示方法:+,如期+ 阈值病变 区和区的新生血管连续占据5个时钟范 围 或病变不连续,累计达8个时钟范围 阈值前病变 区任何病变,区的2期+,3期,3期+ 病变有可能迅速发展,需密切随访 诊断标准 病史:早产,低出生体重 眼底表现:周边视网膜有和无血管区间分界 线,血管增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晚期病变:浅前房,继发青光眼,角膜变性 筛查标准 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必须进行眼底 检查,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首次检查时间: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 1-2周复查眼底一次,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一般3-6个月) 检查方法 复方托品酰胺散瞳 开睑器 表麻 间接眼底镜结合巩膜压迫法 绘图 全景眼底照相 治疗原则 区的1期和2期病变定期随诊(24周一次 ) 阈值前病变(区任何病变,区的2期+,3 期,3期+)密切观察(12周一次) 阈值病变光凝或冷冻 4期和5期病变手术治疗 冷冻治疗 美国多中心研究,234例3期阈值病变随机对 照研究,随访12月时治疗组有不良结果为 21.8%,未治疗组有不良结果为43%,随访10年 治疗组为27.2%,对照组为47.9%,发展为全RD 分别为22%和41.4% 激光治疗 经巩膜 经瞳孔 适应证:阈值病变 结果:Foroozan 80例120眼至少随访12月, 91%有效,9%发生RD 巩膜扣带术 适应证:4期和5期 Trese:44例70眼,6月后4A,4B,5期复位率 为12/17(70%),29/43(67%),4/10( 40%) Greven:21例22眼复位率13/22(59%),18 月后视力达0.05为4/10(40%) 玻璃体手术 开放式 闭合式 “视力恢复非常失望” Katsumi:7.3%20/200,58.2%可辩静止物体 ,32.7%动态物体,8.1%光感 吸氧指征 临床有呼吸窘迫表现 动脉氧分压PaO2小于50mmHg,经皮氧饱和 度TcSO2小于85% 目的:维持PaO2 50-80mmHg, TcSO2 90%- 95% 吸氧浓度和方法 40%左右(浓度,压力和时间) 头罩吸氧 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