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误区 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 技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确实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 向。 但是,反观现在的一些教研课、观摩课、展示课、评比课,课课必用多媒体,大有 不用则不是语文课,不用则无法体现教师丰富的教学技能之势,而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又 另当别论。甚至有老师认为多媒体能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用多媒体取代老 师的传授和讲解,放弃教学艺术方面的追求,无视语文学科的特点,引用现成的课件, 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机械操作的过程,出现了滥用、误用的现象。 误区一:误区一:课文内容图像化,忽视文本阅读,淡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课文内容图像化,忽视文本阅读,淡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便于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 的实验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但是教师如果忽视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动 性、形象性、情感性,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多媒体中,就会无情地剥夺学生想 象能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而且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依照美的法则创 造出来的”(叶圣陶),他们的魅力在于可以给读者带来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空间。在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文字,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系,由于每 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不同,他们联想到的内容也自然不相同,尤其对于那些涵义 特别丰富以及复杂的作品的阐释和解读更是多方向多角度的,并且是永无止境的,绝对 不会是单一的,凝固的。这也正好说明了思维的是多向发展的。但对于现在有些老师似 乎忘却了这一点,他们本着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课文内容的好意,选取大量图 像制作课件。比如讲到朱自清先生的春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许多老师倾 向于用课件来展现小草破土而出的情形来代替用审美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想象。试问有哪 位摄影师能用画面来表现“ 偷偷地”和“ 钻” 的用词之妙呢?课文中“ 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的深切感受只能靠学生的思维的想象和联想来完成,所谓“ 妙不可言”,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在于此。 误区二:课堂教学程序化,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尊重,思维发展被限制。误区二:课堂教学程序化,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尊重,思维发展被限制。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板书、答案程序都已事先准备好,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 间。尤其是作文讲评课,把学生的习作制作到课件中间,从而加大了课堂的密度,提高 了课堂的效率,这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多媒体一旦制作完成的起 就有一个固定的程序,课堂上教师必然会按着这个程序一步步讲解、演示,虽然其间教师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课件的程序,但还是不能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多 1 媒体的内容和演示程序。对于一些问题的解答也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比如对课文的分段、 段落大意的概括,包括板书的设计、问题的答案等等,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安排好的,这种答 案可以说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是不可能修改的,因此,教师的讲课只能围着 事先设计好的答案来,一边讲,一边演示多媒体,教师完全被那唯一的答案所束缚。对于一 些问题,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甚至有的学生的回答是很有创意的,但与老师原先设计好 的答案不一致,教师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导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答案里走,不能灵活地 改变答案,也不能把学生有创新的答案放进多媒体课件,向全班同学展示。教师对学生一 些有创意的回答,只能进行口头上的表扬,而在小结时,仍然把自己原来设计好的内容、答 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甚至再三启发,把学生引导到自己原来设计好的答案中去。久而久 之,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只是等着老师展示答案,而不去思考,不去创新了。可以说,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无意识地充当了遏制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帮凶。课件好比是一个制作精 美的“大套子”,老师上课的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钻进“大套子”里, 成为一个个“套中人”。 误区三:教师出现功能性退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被削弱。误区三:教师出现功能性退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被削弱。 浙江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重在热爱学生,引导得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 且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原应该有的 一些功能出现了退化,这些退化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是隐性,但对学生个体长远的发展绝 对是不利的。仅以书写这一点为例,现在出现了以多媒体来替代教师的书写这样一种不 良的倾向,有些教师偶尔为之的板书也经常出现不规范的书写,或者是不端正的书写, 更不要说一手漂亮的板书了。试想,长此以往,这对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有利吗?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多媒体课件的 运用,在师生的交流中,加入了多媒体这个“第三者”,构成了“教师多媒体 学生”三者的交流。知识的传递要通过多媒体才能实现,所以教师有时候关注更多的是 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课件的演示。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师生间 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学生成 了热闹的看客。同时由于课件缺乏师生双边活动的及时性和交互性特点,无法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更是无从谈起。有位特级教师坦言, 他在运用多媒体上示范课时,一会儿摆弄电脑,一会儿摆弄投影仪,思路不时被打断, 只好停下来。他说:“电脑和投影仪本来是为人脑服务的,结果人脑反而成了电脑的奴 隶,这是一种异化。” 多媒体的运用有时不仅限制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且一定程度上 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对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个性等人文素养 极为不利。 如何走出语文多媒体教学上的误区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11教学思想与教学用具现代化的统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用具现代化的统一 要实现教育思想和教学用具现代化统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作者林小苹提出了 一种重要观点: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媒体与教学的绝对取代,而是继承 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 其长,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的全 过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学现代化的时候要清楚地认识到: 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完全否定,传统教学上的好方法完全可以继承, 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教学用具,扬长避短,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用具的使用两方面都要努力实现“现代化”。仅有改革的思 想而缺乏有效的途径就像拥有了建摩天大厦的蓝图却只有建平房的技术一样,对加快教 改步伐的目标仍旧遥不可及;仅有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工具而缺乏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容易 让人迷失方向。所以,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拥有现代化的教 育思想,又能纯熟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统一才能把语文教育改革思 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为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提供 最大限度的可能性。 2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需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因此,语文课上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不应该是固定、刻板、单一的模式。在深入分 析各种类型课文、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特点,以及中学使用多媒体现状基础上,笔者 认为语文教学中适宜使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主要有以下这些: 课文朗读时的背景配乐 中学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篇,最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 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正确朗读,形成语感,增进对文章 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人朗读才能的缺陷。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时,可以有 多种形式。在听读时,可以配乐、配音、配图片、配动画、配字幕;在朗读时,可以只 配乐、配字幕、配图片、配动画;在辅助背诵时,可以只配乐、配图和配动画。但不管 哪一种形式,都必须注意,选用音乐和画面情感基调必须和文本相吻合。 特定教学情境的创设 3 多媒体无疑为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 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 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鉴于此,我们在进行一些新课的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声画并茂的特点,来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们可以先播放几张配 有鼓点的有关动画片,让学生首先通过画面来感受安塞腰鼓粗犷、豪放、热烈、壮阔的 特点,其次引导学生读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深厚的生命底 蕴的。 再则理解象征意义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物与志的关系把握比较困难。 运用多媒体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如在教学海燕第 46 段描写海鸥、海鸭、企 鹅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形态后,让学生理解海鸥、海鸭、企鹅的象征意义,首先让学生 观看一个简短的企鹅走路的动画,后一步步地给企鹅加上眼镜、燕尾服、文明棍,学生 一下子体会到企鹅象征着绅士,并且对动画中企鹅绅士挪着臃肿的身子走路的姿态忍俊不 禁,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 实时的作文修改与讲评 作文修改与作文讲评一直是作文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用不大,加上从写作到批改到批评的周期太长(一般 在一周以上,有时甚至是两周),等到讲评作文时,学生对自己写了些什么都已无多大 印象,讲评的效果自然不好。写作训练反馈的及时性问题一直以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实践中一般采用两次讲评的办法,第一次讲评为实时讲评,一般在学生写完作文后 用十五至二十分钟,扫描一两篇较为典型的作文,进行讲评,重点放在语言修改与润色 上,利用 word 的中文自动校对功能,用错的字词会用波浪线标出,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 误一目了然,还可对主要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地修改 作文。在第二次讲评时,重点便放在结构、立意、取材等方面,教师同样将要重点讲评 的 35 篇范文扫描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 自由交流作文,为作文的自改与互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另外在相关的重要背景材料的及时呈现、说明性文字中比较难懂的原理与程序的直 观演示、讨论与交流的组织、板书与总结的呈现、练习与测试的安排等环节上都可以适 当地运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的效益。 3注重师生情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凭借教材,依据教学目标,用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 情,甚至用自己的声音、语调等体态语启发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把学 生带到特定的情景之中,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因 此,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和主动性,使多媒体 课件既富于展示功能,又富于交流功能,不仅让学生看到、听到多媒体的教学材料,还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在交流、切磋、和争论中进行。让学生的课堂行为由单纯的 听、看转变为听、看、动、想、说,真正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问题,协商学习的主体活动过程。 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 子性非异,善假于物也。”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不断实践、 思考、提高,我们一定能大大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家创业旅程与职业规划手册
- 2025年物联网开发MQTT协议理论测试试卷
- 人社业务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工商银行北京市昌平区2025秋招笔试会计学专练及答案
- 吉林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2026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中国银行益阳市资阳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中国银行张家口市沽源县2025秋招笔试英语选词填空题专练50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重庆市奉节县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专业知识大培训活动课件
- 专业知识培训通知文案课件
- 端子拉力测试标准
- 粮食购销结算管理制度
- T/CCAS 010-2019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预处理产品水洗氯化物
- DB37-T1317-2025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 头皮撕脱伤的护理常规
- 麻醉器械耗材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AI芯片行业研发创新与未来发展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T-CPI 11037-2024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水力振荡器技术与应用规范
- 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导图
- 中介招聘合同范例
- 《流量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