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课件_2_第1页
三叉神经痛课件_2_第2页
三叉神经痛课件_2_第3页
三叉神经痛课件_2_第4页
三叉神经痛课件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GN 2 2 一、概述一、概述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TGN)(TGN)是以三叉神经分是以三叉神经分 布区域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布区域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 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 经痛。经痛。 哗 ! 好痛 。 3 3 n本症多发于4o岁以上(75 90) ,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数为单侧性 ,仅少数为双侧性。 n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国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我国正步入老 龄化社会,其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多。 4 4 n三叉神经是第V对颅神经,是一个含感 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的混合神经。三叉 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 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 n临床上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特发) 性和继发(症状)性两类。 5 5 n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系指不表现有神经系统 体征,且用各种检查并无明显和发病有关 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者。 n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三叉神经本身 或邻近组织病变所引起的疼痛症状,除了 疼痛以外,还有神经系统体征。它可继发 于桥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或半月节或颅 底部位的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 膜炎、多发性硬化、带状疱疹、神经损伤( 手术后)等疾病。 6 6 n n 三叉神经的解剖三叉神经的解剖 n n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n.trigminus)(n.trigminus)为混合神经,是为混合神经,是 粗大的粗大的脑神经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 脏运动两种纤维。脏运动两种纤维。 n n 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 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眼神经眼神经、上上 颌神经颌神经及及下颌神经:下颌神经: 7 7 8 8 第一支:支配泪腺、眼 球、上睑、额部皮肤 第二支:支配鼻粘 膜、下眼睑、鼻外 侧、上唇、上颌牙 齿、牙龈 第三支:支配下颌 牙齿、下唇、牙龈 、面颊外侧、舌、 耳前、颏部 口裂以下面部皮肤 三叉神经头面部皮肤分布 9 9 n病因病理 n目前原发性TGN的发病机制不明。 n近年来文献报道对TGN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 学说或假设,主要归结为周围病因学说和中 枢病因学说两大类。 1010 n1 .周围病因学说 n.三叉神经根压迫 n12 原发性脱髓鞘病变 n2 中枢病因学说 n21 三叉神经脊束核 n22 大脑皮质参与TGN疼痛信息的处理 n3 其它影响因素 1111 n病因病机 n中医病名“面痛”、“面风痛”、“面颊痛”等 。 1212 1 1、外邪侵袭:外邪侵袭: 风寒:风寒: 寒邪凝滞,闭阻经脉寒邪凝滞,闭阻经脉 风热:风热: 热灼津液,阻滞气血热灼津液,阻滞气血 袭于面部经脉,不通则痛袭于面部经脉,不通则痛 2 2、阳明火盛:阳明火盛: 胃肠炽热,阳明火邪上冲面部,浸淫胃肠炽热,阳明火邪上冲面部,浸淫 筋脉筋脉 筋脉气血阻滞不通筋脉气血阻滞不通 1313 3 3、虚火上炎:虚火上炎: 年老体衰,肝肾阴虚年老体衰,肝肾阴虚 阴虚阳亢阴虚阳亢 ,虚火上升,虚火上升 上犯面部筋脉上犯面部筋脉 气血气血 阻滞阻滞 4 4、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久病不愈久病不愈, ,或内生肿物或内生肿物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经脉闭阻不通经脉闭阻不通 1414 外邪侵袭 阳明火盛 虚火上炎 瘀血内阻 面 痛 1515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1.1. 有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史有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史 。(。(发作突然,无先兆)发作突然,无先兆) 2. 2. 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 电灼样电灼样 、撕烈样跳痛。(、撕烈样跳痛。(持续时间仅数秒至持续时间仅数秒至1 12 2 分钟分钟/ /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 1616 3.3.多发于一侧面部,少见双侧。多发于一侧面部,少见双侧。 4.4.好发年龄:好发年龄:40604060岁,女性男性。岁,女性男性。 5.5.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 牙、打呵欠、吹风牙、打呵欠、吹风而诱发疼痛的发作而诱发疼痛的发作等。等。 1717 6.6.多有扳机点(多有扳机点(触发点)触发点),常在上,常在上 述诱因刺述诱因刺 激下发作。激下发作。 (上唇外侧、鼻翼、颊部、口角、犬齿、舌(上唇外侧、鼻翼、颊部、口角、犬齿、舌 及口腔黏膜等处是非常敏感的激发点,称及口腔黏膜等处是非常敏感的激发点,称“ “ 扳机点扳机点” ”稍加触动即可诱发。)稍加触动即可诱发。) 7.7.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 数月,而缓解期长短不一,可为数天至数数月,而缓解期长短不一,可为数天至数 年不等。年不等。 1818 8.8. 原原发发发发性者神性者神经经经经系系统检查统检查统检查统检查 一般无阳性体一般无阳性体 征,各征,各项实验项实验项实验项实验 室室检查检查检查检查 均无异常均无异常发现发现发现发现 。 继发继发继发继发 性者可性者可发现发现发现发现 相相应应应应部位的病理改部位的病理改变变变变。 1919 n n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特点:特点: 1 1、(性质)突发性剧痛。(阵发性、闪电(性质)突发性剧痛。(阵发性、闪电 、刀割、针刺、烧灼样剧痛)、刀割、针刺、烧灼样剧痛) 2 2、(时间)每次发作数秒或、(时间)每次发作数秒或1 12 2分钟,分钟, 每天可发作数次。每天可发作数次。 3 3、(诱因)常因洗脸、刷牙、进食、说话、(诱因)常因洗脸、刷牙、进食、说话 诱发诱发。 2020 4 4、(兼症)病侧面肌抽搐、流泪、流、(兼症)病侧面肌抽搐、流泪、流 涕、流涎。涕、流涎。 5 5、(体征)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皮、(体征)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皮 肤或有潮红,局部压痛。 肤或有潮红,局部压痛。 6 6、(间歇期)无临床症状。、(间歇期)无临床症状。 、(、(疼痛部位)不超出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分布范围,常局 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 ,约占,约占95%95%。 2121 哗 ! 好痛 。 2222 辨证分型辨证分型 n n 风寒证:多有吹风受寒史,痛处遇寒风寒证:多有吹风受寒史,痛处遇寒 则甚,得热则减,舌淡,苔薄白,脉则甚,得热则减,舌淡,苔薄白,脉 浮紧。浮紧。 n n 风热证:多在感冒发烧之后,痛处有风热证:多在感冒发烧之后,痛处有 灼热感,目赤,苔薄黄,脉浮数。灼热感,目赤,苔薄黄,脉浮数。 2323 n n 阳明火盛:伴口臭,口渴,便秘,阳明火盛:伴口臭,口渴,便秘, 舌红苔黄腻,脉数。舌红苔黄腻,脉数。 n n 虚火上炎:隐隐作痛,颧面潮红,虚火上炎:隐隐作痛,颧面潮红, 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口干,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少苔,脉细数。 n n 瘀血内阻:痛处不移,拒按,缠绵难瘀血内阻:痛处不移,拒按,缠绵难 愈,舌暗,脉弦涩。愈,舌暗,脉弦涩。 2424 眼支痛眼支痛 足太阳经足太阳经 上颌痛上颌痛 手足阳明经手足阳明经 下颌痛下颌痛 手太阳经手太阳经 2525 三、治疗三、治疗 1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 治法:疏风通络、活血止痛。治法:疏风通络、活血止痛。 处方与方义:处方与方义: 攒竹、四白攒竹、四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局部取穴,疏调局部 下关、下关、 地仓地仓 经气,祛风散寒经气,祛风散寒。 合谷合谷 疏调阳明、气血止痛。疏调阳明、气血止痛。 风池风池 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疏风通络,活血止痛。 外关、解溪 攒竹 头维 阳白 鱼腰 四白 巨髎 迎香 颧髎 下关 夹承浆 颊车 内庭 2727 随证配穴: 风寒型列缺 风热型曲池、尺泽 肝胃火盛内庭 阴虚三阴交 瘀血内阻太冲、膈俞 2828 临临 床床 治治 疗疗 方法方法 按疼痛部位,结合辨证用穴。按疼痛部位,结合辨证用穴。 第一支痛: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头维第一支痛: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头维 第二支痛:四白、颧髎、下关、迎香、第二支痛:四白、颧髎、下关、迎香、 第三支痛:下关、第三支痛:下关、 颊车、夹承浆、大迎颊车、夹承浆、大迎 2929 操作:泻法,寒证加灸。 操作:泻法,寒证加灸。 (1 1) 先取远端,后取局部;先取远端,后取局部; (2 2) 远端强刺激,局部弱刺激。远端强刺激,局部弱刺激。 3030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1 1)耳针)耳针 选穴:肝阳、神门、面颊、颌、胃、选穴:肝阳、神门、面颊、颌、胃、 肝、肾。肝、肾。 操作:发作期宜针刺;缓解期宜耳压操作:发作期宜针刺;缓解期宜耳压 。 (2 2)磁疗)磁疗 阿是穴,或处方选穴,用贴磁法或电阿是穴,或处方选穴,用贴磁法或电 磁法。磁法。 3131 (3 3)刺络拔罐:)刺络拔罐: 同体针,用三棱针点刺后行闪罐法同体针,用三棱针点刺后行闪罐法 。 (4 4)皮内皮内针法:针法: 在扳机点上将在扳机点上将揿揿针刺入,外以胶布针刺入,外以胶布 固定,一周二次。固定,一周二次。 3232 按语按语 1 1)注意起居有常,不要睡卧当风,以)注意起居有常,不要睡卧当风,以 防外邪侵袭。防外邪侵袭。 2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3 3)缓解期可用冷水擦面,以增强面部)缓解期可用冷水擦面,以增强面部 抗风寒的能力。抗风寒的能力。 3333 4 4)注意休息,适当开展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适当开展体育锻炼。 5 5)忌食辛辣、发物,禁绝烟酒。忌食辛辣、发物,禁绝烟酒。 6 6)针灸止痛效好,但不能根治,要详)针灸止痛效好,但不能根治,要详 细询问病史,细询问病史,区分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或继发性。 3434 7 7)本病的本病的预预预预后后较较较较好,大多数病人好,大多数病人经经经经中中 西医西医药药药药物保守治物保守治疗疗疗疗后,疼痛可以后,疼痛可以缓缓缓缓解解 。 3535 n n 三叉神经痛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三叉神经痛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n n 1 1 牙痛和其他牙源性疾患、牙痛和其他牙源性疾患、 n n 2 2 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n n 3 3 非典型面部神经痛非典型面部神经痛(面神经炎) n n 4 4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n n 5 5 鼻旁窦炎、鼻旁窦炎、 n n 6 6 蝶腭神经痛 n n 7 7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3636 三叉神经痛与面瘫在三叉神经痛与面瘫在 针灸治疗上有何异同?针灸治疗上有何异同? 3737 w两者均可根据疼痛或麻痹 的不同部位而灵活选配穴位 。 两者均采取头面部取穴和四 肢部的远道取穴相结合,其 中不少穴位是相同的,如合 谷、颊车、阳白、太阳、四 白、迎香、颧髎、巨髎、地 仓、承浆、风池等。 共同点: 3838 不同点: w在头面部,三叉神经痛是 以下关为主穴,而面神经麻 痹以翳风为主穴。 在四肢部:三叉神经痛以 合谷为主穴,配内庭;而面 神经麻痹以合谷为主穴,配 外关。 在针刺方面:治疗面瘫以浅 刺、弱刺激为主,四肢穴位 则单侧针;而治疗三叉神经 痛多用泻法、持续捻针为主 ,四肢穴位则双侧同针,均 用泻法。 3939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nl .选穴配穴 n(1)近部取穴 目的是激发经气直达病所。 现代医学认为直接刺激局部神经干,并将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到它所支配的器官和 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镇痛目的。 4040 下关穴:为足少阳与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位于三叉神经总干分支处。独取下关穴 听宫穴:为手足少阳与手太阳小肠经之交 会穴,局部布有面神经及三又神经第支 的耳颞神经。独取听宫穴以内泄小肠之热 、外解太阳之表。 翳风穴:深部为耳大神经,是面神经干从 颅骨穿出处,取翳风双针重刺激,用于疾 病初起以疏通经络、重泻其邪。 4141 耳周三穴: 上颌支及额支疼痛者取听宫、听会,下颌支 疼痛者取翳风、听会。 主穴:取患侧下关, 配穴:第1支取攒竹、鱼腰,第支取四白、 迎香,第支取颊车、夹承浆。 以牵正穴为主穴, 第支痛配太阳、阳白、攒竹, 第支痛配下关、颧髎 、迎香, 第支痛配颊车、地仓、承浆。 4242 (2) 远部取穴 取胃之原冲阳和肾之原太溪相配 (3 )远近配穴 近取下关为主穴: 第支痛加鱼腰、攒竹、丝竹空, 第支痛加迎香、四白、颧髎、巨髎、角孙, 第支痛加听会、颊车、翳风、天容; 远端配穴:对侧的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 里、行间、中渚、液门、昆仑。 痛甚者取双穴。 4343 局部选穴: 第1支痛:太阳, 第支痛:四白, 第支痛:夹承浆、下关透颊车、颊车透地 仓; 远端配以对侧合谷和患侧内庭。 远端:外关或足临泣为主穴, 局部配穴: 第支取耳门、太阳、丝竹空, 第支取听宫、颧髂、下关, 第支取听会、颊车、地仓。 4444 顽固性三又神经痛: 上:阳白、头维、下关、阿是穴 下: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经验选穴 水沟、神门、劳宫以镇静安神: 人迎穴:总有效率为875 ,其中43 的患者1年以上无复发,说明腧穴具 有相对特异性。 4545 ()全息取穴 头针:头部运动区及感觉区的下25是脑 部在体表的投影区,取其作为针刺治疗三 又神经痛的主穴之一。 耳针: 耳穴具有良好的镇静止痛效果。管 氏面痛针法: 取神门、皮质下、面颊、肝 ,进针后行六阴数,再通密波电流。 4646 眼针:运用眼针原理选取双侧上焦区治疗 本病31例,总有效率100。 足针 :足大趾内侧为三叉神经代表区。管 氏面痛针法 采用电探测仪,在该区域内探 找低电阻点(即敏感点),进针后通密波电 流,可起镇静止痛之效。 腕踝针:上肢腕踝针第4、6区相当于手阳 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之处。 第二掌骨桡侧全息针法:选取与三叉神经 痛病变部位相对应之“头”穴和相关之“胃” 穴。 4747 2.2.针刺操作 ()毫针刺法: 针刺疗效的取得与针刺手法关系密切,所 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故在三叉神经 痛的治疗中,“气至病所”是针刺镇痛的关 键。 ()下关穴针刺方法:根据痛支不同而有 别:第支痛时,针尖向头部的前上方刺 ;第、支痛时,针尖向头面的后下方 刺,使之产生触电样传导。 4848 ()骨孔刺:是将针直刺入三叉神经所过 之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颏孔。 ()透穴疗法: n阳白透鱼腰,鱼腰透攒竹, n承泣透四白,下关透颊车, n四白透迎香。 n取患侧太阳透下关、太阳透颧髎 、太阳透 巨髎为主穴,采用捻转泻法,以激发深部 经气、疏通三阳经络。 4949 特种针法 n火针:细火针速刺面痛阿是穴 n三棱针 在疼痛局部或扳机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 罐; 针刺同时配合三棱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