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 践技能考试 三、考试流程 接待处 验证 候考室熟悉 考生须知、 考站分布、 考试流程 寄存 物品 抽签 第一站 考试 抽签 第二站 考试 抽签 第三站考 试 取物品 出考站 送至第二站 引导员 引导员 送至第三站 四、考试内容及方式 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 第一站:辨证论治笔试 第二站:基本操作操作配以要点说明 第三站:临床答辩口试 考试合格标准 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 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考试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 执业 学历 中医 执业 师承 中西医 结合 执业 中医 助理 学历 中医 助理 师承 中西 医结 合助 理 主诉111111 现病 史 222222 既往 史 11 体格 检查 11 辅助 检查 11 中医 辨病 辨证 依据 995995 中医 病证 鉴别 55 注:表中标注“”的考试项目为该类别非测试内容,下同。 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考试项 目 评分标准 中医 执业 学历 中医 执业 师承 中西医 结合 执业 中医 助理 学历 中医 助理 师承 中西医 结合助 理 西医诊 断依据 66 西医鉴 别诊断 44 诊 断 中医 疾病 诊断 552552 中医 证侯 诊断 552662 西医 诊断 33 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考试项 目 评分标准 中医 执业 学历 中医 执业 师承 中西医 结合执 业 中医 助理 学历 中医 助理 师承 中西医 结合助 理 中医治 法 442662 方剂名 称 332332 药物组 成、剂 量及煎 服法 663883 西医治 疗原则 与方法 55 合计404040404040 西医内 容分值 2020 五、考官执考时的基本要求 依法执考 评分公平公正 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打分 尽量体现考题的考查目的 自觉执行及互相督察安全保密条例 六、第一站考试 辨 证 论 治 试题内容、答题要点(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 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 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完成主诉、现病史、中 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中医 病证鉴别(限于中医执业医师)、完成中医 诊断、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 煎服法。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既往史、 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西医诊断依据、西医 鉴别诊断、西医疾病诊断及西医治疗原则与 方法(药物、手术等)。 第一站 辨证论治(在答题卡上书面完成) 2011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 辨证论治 答题卡 - 试题号 总平均分 阅卷专家 (签名) 评分 阅卷专家 (签名) 评分 阅卷专家 (签名) 评分 答题卡格式 答题卡格式 2011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 辨证论治 答题卡 - 试题号 总平均分 阅卷专家 (签名) 评分 阅卷专家 (签名) 评分 阅卷专家 (签名) 评分 主 诉: 现病史: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病证鉴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中医证型诊断 中医治法 方剂名称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中医执业医师答题卡 主 诉: 现病史: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 中医治法 方剂名称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中医执业助理类别答题卡 主 诉: 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记录病例中提供的 有关病史) 体格检查(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内容。未明确提供的,按“无异常 ”记录) 体温(T): 脉搏(P): 呼吸(R): 血压(BP): 一般情况:神色: 形态: 语声: 气息: 舌象: 脉象: 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 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 头部及其器官: 颈项: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 腹部(肝、脾): 二阴、脊柱四肢: 神经系统: 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 辅助检查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西医诊断依据 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 西 医诊断 中医治法 方剂名称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 杨某,女,35岁,已婚,工人。2010年7月10日初诊。 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 、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于今日来 诊。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 风,鼻塞,流黄涕。 查体:T:37.8,P:90次/分,R:18次/分,BP: 120/75mmHg。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舌质红,苔薄黄,脉 浮滑。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胸部 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鉴别诊断:请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 考试时间:60分钟。 样题一:(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主 诉:咳嗽伴恶风、鼻塞3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 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 。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现症:咳嗽频剧,痰黄 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 常 体格检查 :T:37.8C ,P:90次/分,R:18次/分 ,BP:120/75mmHg 。 参考答案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 形态:无异常 语声:无 异常 气息:呼吸气粗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 脉象:脉浮滑。 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 无异常 颈项: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 余无异常。 腹部(肝、脾):无异常 二阴、脊柱四肢: 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 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外感咳 嗽。据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犯肺证。风热犯 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 西医鉴别诊断: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 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 以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 2、双肺呼吸音粗。 3、辅助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 4、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 参考答案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型诊断: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 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 菊花10g 连翘10g 杏仁15g 浙贝母10g 栝蒌15g 桔梗10g 黄芩10g 陈皮15g 麦冬15g 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参考答案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 对症治疗:止咳口服克咳敏每日三次,每次5毫克。 祛痰口服必嗽平每日三次,每次16毫克。 抗菌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参考答案 主 诉:咳嗽伴恶风、鼻塞3天,加重1天. 主要症状(体征)加时间、或加伴随症状,或加症情变 化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 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 前咳嗽、咯痰加重。现症:咳嗽频剧,痰黄稠,咯吐 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 发病时间、诱因、主症特点、伴随症状、诊疗经过、症 情变化情况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评分要点 体格检查 :T:37.8C ,P:90次/分,R:18次/分, BP:120/75mmHg 。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 形态:无异常 语声: 无异常 气息:呼吸气粗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 脉象:脉浮滑。 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 无异常 颈项:无异常 评分要点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双肺散在粗 的干性啰音,余无异常。 腹部(肝、脾):无异常 二阴、脊柱四肢: 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 胞:80%. 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 阳性体征、重要阴性体征、异常辅助检查结果 评分要点 西医鉴别诊断: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 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 结合试验可以鉴别。 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 2、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 3、辅助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 4、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 评分要点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 外感咳嗽。据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 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 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 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 该证型的病因病机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犯肺证 错了,全额扣分 评分要点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内容正确即可 方 剂:桑菊饮加减。 错了,全额扣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 菊花10g 连翘10g 杏仁15g 浙贝母10g 栝蒌15g 桔梗10g 黄芩10g 陈皮15g 麦冬15g 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即可 评分要点 孙某某,女,62岁,退休。2010年9月7日就诊。 患者两天前因误食变质不洁食物,而致腹痛阵 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 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遂来就诊。舌质红,苔 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 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泄泻相鉴别 考试时间:60分钟。 样题二:(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有不洁饮食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泻下赤白 脓血便属痢疾病。粪便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痢。饮食不洁 ,酿成湿热,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损伤 。病位在肠。病性属实属热。 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该证 型的病因病机 中医病证鉴别: 本病需与泄泻鉴别,二者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多。但泄泻 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可资鉴别。 鉴别的理由(共同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各自特征性的 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痢疾 中医证候诊断:湿热痢 错了,全额扣分 中医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内容正确即可 方剂:芍药汤加减 错了,全额扣分 参考答案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煮法: 黄芩12克 黄连9克 芍药15克 甘草9克 当归12克 木香10 克 槟榔15克 大黄9克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