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震-脑性瘫痪儿童中医体质调查及证型分布的研究_第1页
王晓震-脑性瘫痪儿童中医体质调查及证型分布的研究_第2页
王晓震-脑性瘫痪儿童中医体质调查及证型分布的研究_第3页
王晓震-脑性瘫痪儿童中医体质调查及证型分布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性瘫痪儿童中医体质调查及证型分布的研究王晓震1 刘振寰21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佛山528200 摘要:目的:对20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体质和证型进行分析,揭示该病发病的体质基础,探讨患儿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健康儿童进行体质辨识,证实小儿存在有肝亢质;对20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体质辨识,分析其体质特点。结果: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各体质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5见表1,以苏树蓉及王琦的体质分型得到较多采用。文献中小儿体质中医体质名称合计43种,出现频数220次,出现频数10的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诸多医家均认识到阴虚为小儿体质的主要特点之一。结合表1、表2发现,苏树蓉的体质分型标准虽得到较多认可,但未体现出小儿阴虚及心肝常有余的特点。表1 小儿中医体质分型情况序号专家分型被引用频数构成比(%)1苏树蓉1均衡质2不均衡:肺脾质;脾肾质9182王 琦1正常质2气虚质3阴虚质4阳虚质5痰湿质6湿热质7瘀血质8气郁质9特禀质7143朱锦善1正常型2痰湿型3气虚3内热4气阴两虚6124温振英1平和2气虚3阴虚4气阴两虚5滞热612表2 51篇文献中小儿中医体质排序序号代表名称出现频数构成比(%)1阴虚3013.62痰湿2611.83气虚156.84阳虚135.9肝与运动密切相关。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气旺反克脾土,脾土功能更弱而致气血生化乏源,加重肝藏血的功能异常。肝肾同源,肾精不足,无余化血,可引起肝阴血不足,阴不制阳,出现手足抽动、项强肢颤,行走不稳;此外,筋脉失去精血濡润,筋脉痉挛,出现肢体屈伸不利,肢体强直,足不履步或呈剪刀状步态。1 对象和方法:1.1病例来源 200例脑性瘫痪儿童均来自2011年12月-2013年03月在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或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进行比较,X2=1.00,p=0.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两组儿童年龄比较,X2=0.32,p=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1 表3 两组性别比较类别男(例)女(例)合计(例)脑瘫组12674200健康组5743100表4 两组年龄比较组别年龄段(岁)1-33+-55+-7脑瘫组846650健康组393625脑性瘫痪的入选标准采用2006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学术会议的表述: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对照组的纳入标准:年龄在7岁以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根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小儿脑性瘫痪辨证分型,分为肝肾亏虚型、脾肾两亏型、肝强脾弱型及痰瘀阻络型;参照苏树蓉2 、崔霞3 的体质分型标准,咨询专家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制定。(1)平和质:出生体重3Kg或出生时评分为10分,现身高体重达标,无病或少病,姿势活泼、智力正常。(2)肺脾质:出生体重3Kg,现在身高达标,体重不达标,汗多,大便或溏或秘,易感冒(包括乳蛾、咳嗽等)。(3)脾肾质:出生体重3Kg,现在身高、体重均不达标,容易生病。(4)肝亢质:小儿形体及生长发育一般情况尚可,多面色微红或鼻周发青,唇红,表现为多动少静,性情急躁,心烦,多汗,睡眠较少,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大便干燥,手足心热。1.2 统计学处理SPSS13.0软件及SAS8.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非等级资料用卡方检验。2 结果与分析2.1 脑瘫组患儿的体质特点:脑性瘫痪与健康体检组各体质所占比例进行比较,X2=83.41,p=0.00,P0.05,存在差异。见表5。表5 脑性瘫痪组与健康儿童组体质特点比较组别平和质肺脾质脾肾质肝亢质脑瘫组0388280健康组303218202.2脑性瘫痪各体质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比较:各体质之间的证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8.09,p=0.01,P0.05;肺脾质与肝亢质儿童证型分布存在差异,X2=9.13,p=0.03,P0.05;脾肾质与肝亢质证型分布存在差异,X2=14.31,p=0.00,P0.05。见表7。表7脑瘫儿童体质与证型分布比较体质类型肝肾亏虚型脾肾两亏型肝强脾弱型痰瘀阻络型肝亢质3282911脾肾质24281911肺脾质8101193. 讨论:该课题100例正常儿童中,肝亢质占20%,提示在小儿的体质分型中有必要设立肝亢质。脑瘫儿童中与健康儿童比较,体质分布存在差异。脑瘫儿童没有平和质,以肝亢质和脾肾质居多,考虑脑瘫患儿多有高危因素,且多为先天不足所致,体质分布体现了“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3.1肝亢质肝亢质脑性瘫痪主要特征为运动障碍,患儿存在肢体四肢六关节拘急不利,或不自主运动增多等症状,导致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若肝有病变,则筋脉拘急,出现运动功能受损,四肢六关节活动不灵,肢体屈伸不利,手足震颤等表现。本研究数据表明:肝亢质的患儿易出现肝强脾弱型及肝肾亏虚型。肝强脾弱发病的关键不在肝而在脾,即所谓“土衰则木横,木横则土益衰,土虚相生,内风动跃。”肝肾阴液不足,水不涵木,肝阳无制,亢逆浮越所致肝亢。程杏轩在杏轩医案中指出“下虚上实,为厥巅疾,究由水虚不能涵木,怒木生风,勃勃欲动”。综上所述,肝亢质脑瘫患儿体质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如临床治疗痰瘀阻络型患儿,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应兼顾补益肝肾。3.2脾肾质脾肾质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又后天调护不当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童,而此两者正是脑瘫形成的主要高危因素。故此体质类型在脑瘫患儿中占较大比例。3.3肺脾质肺脾质因后天调护失宜及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所致。脑瘫患儿住院时间长、长期处于医院相对易感染的环境下,易反复罹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且康复治疗消耗大量体力、营养的供给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疾病本身及后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体质,形成了肺脾质。参考文献1 王琦, 盛增秀. 中医体质学说. 科技导报. 1994. 52 苏树蓉,钟柏松,黎欣.1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类的研究,中医杂志,1996,37(10):613-6163 崔霞:儿童抽动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