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概论PPT.ppt_第1页
绿色建筑概论PPT.ppt_第2页
绿色建筑概论PPT.ppt_第3页
绿色建筑概论PPT.ppt_第4页
绿色建筑概论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 概论 一、 绿色建筑与社会 1.绿色建筑的文化背景 1.1.“绿色文化的兴起” l“绿色”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 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植物的颜色。 l“绿色”作为一种文化,是指人类仿效绿色植物,取 之自然又回报自然,而创造的有利于大自然平衡, 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互相促进与协调发 展的文化。 l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易经“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 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顺天时,量地利” l真正基于对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理性思考 而提出的绿色思想,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地 球的容量是有限的,经济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 下去,如果人口和资本按照现在的方式增长,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灾难性的崩溃” l 绿色理论分为 1.浅绿色(light green)理论 2.深绿色(dark green)理论 1.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l 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提出了“零增长的 建议 l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 世界保护策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战 略” 的概念 l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向 全世界正式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l1992年,全球首脑会议通过里约环境与发 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 件,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行动纲领。 l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l 发展是硬道理 l 代际平衡公平原则 l 区域平衡公平原则 1.3.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l 建筑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改造自然,为人类生 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环 境。 l 传统的建筑业与其它行业一样过度消耗自然资 源。 l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建筑师开始应用生态 学 理论设计“生态建筑” l1981年,国际建筑协会(ciam)14次大会,主 题:“建筑、人口、环境” l1993年,国际建筑协会18次大会,主题“处 于 十字路口的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 来” l1996年,伊斯坦布尔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学与 建筑学大会,参加会议各国首脑签署了 人 居环境议程:目标和原则,承诺和全球行 动 计划。 2.绿色建筑的自然观 2.1.传统自然观的由来 l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传统自然观渊源于基督 教文化。 l 美国中世纪史学家林恩怀特认为,从教义上 看,基督教把人作为上帝创造的最高产物, 人虽然是用泥土做的,但他却是按神的形象 来塑造的,所以,人通过命名所有的动物而 建立了对它们的控制,而物质的创造除了服 务于人以外没有别的涵义。基督教应对当 代的生态危机负有极大的罪责。 l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者用“人道”来 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幸福”。 肯 定“人的尊严”,“人的伟大”。认为人是世界的 中心,高于万物,不为任何限制所约束可以 按 照他的意旨作他所愿意做的一切。 l16世纪以来,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主客体 对立的机械的自然观。牛顿、笛卡尔、拉美 特 利等哲学家把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 械 运动 2.2.传统自然观的危害 l 传统自然观指导下的人类活动,必然导致 20 世纪三大全球性问题,即人口爆炸、资源 短 缺、环境污染。 l 传统自然观指导下的建筑业在为人类提供 大 量的居住空间的同时,不仅使人的生活原 理 自然环境,而且造成了耕地大量减少,资 源 能源紧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筑业 已 经成为环境污染的大户和生态破坏的元凶 之 一。 l1876年恩格斯指出,人们必须抛弃那种把 物质和精神、人和自然、灵魂与肉体对 立 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我们不 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 每 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2.3.绿色建筑的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l美国学者西蒙德景观建筑学提出要重新审视 人与自然的关系。 l建筑是“人工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整体的、 科学的认识和处理建筑与“天然自然”、建筑与人 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l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三个观点值得注意,即人与 自然的统一,自然与人的对立以及人与自然的对 立。 l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l 价值观关于价值客体作用与含义的总看法 3.1.传统价值观的缺陷 l传统价值观是一种以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金钱 占有为主要目标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l传统价值观把“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划等号。 l传统价值观根源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人类中心主义渊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l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和统治者”。 l法国哲学家贝康德“人是目的”,“人是自然界的最 高立法者” 3.2.全面认识自然生态价值 l支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罗尔斯顿教授认为自然界有 以下价值: l持生命的价值 l经济价值 l科学价值 l娱乐价值 l基因多样价值 l自然史与文化史价值 l文化家庭价值 l性格培养价值 l治疗价值 l辩证的价值 自然界稳定和开放的价值 l尊重生命的价值 l哲学与宗教的价值 l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对自然价值的总结: 1.“原生”的价值 2.“治世”的价值 3.“比德”的价值 4.“审美”的价值 l绿色建筑必须尊重自然生态价值 4.绿色建筑的伦理观 4.1.环境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l环境伦理是一门研究生类生存与发展的伦理科学 l中国古代提出的一些朴素的环境伦理思想,是以 “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的。 l中国古代生态道德准则:1.尊重生命 2.仁爱万物 3.以时养杀 l严格意义上的环境伦理产生于上世纪中叶,欧美 一些学者在反思环境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生 态伦理”,“环境伦理”,“地球伦理”,“世界伦理” 等概念 l生态伦理学起源于法国学者施韦兹的文明的哲 学:文化与伦理学(1923年)。施韦兹认为 崇尚生命是伦理学的基础,尊重生命是伦理学的 灵魂,维护、发展和完善生命是善;损害和毁坏 生命是恶。 l80年代,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环境伦理问题, 并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 论争。 4.2.绿色建筑伦理的原则 l保持地球的生命力及多样性 l对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将到最低限度 l维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l对后代的责任与义务 l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二、 绿色建筑与环境 1.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冠于建筑,意在把绿色理念赋于建筑,使 建筑富有生机,富有活力,使建筑和可持续发展联 系在一起,使建筑和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因此, 绿色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1.1.绿色建筑与节约土地 l土地是陆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人类的家园 ,是人类食物主要工业源地。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是必然趋势,节约土地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城 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节约用地的形势更严峻。 l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节约用地的形势更严峻。 1.2.绿色建筑与大气污染 l 空气是动物的生命物质,我国的空气污染 是 世界上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以煤烟型为 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全国酸 雨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40%,造成的损失 每年达1200亿。 l 绿色建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不应发生大气污染,应给人们提供优良高 质量的生活环境。 1.3.绿色建筑与水资源 l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l 我国七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l 绿色建筑应把其排放废水的减量化、无害 化、资源化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 1.4.绿色建筑与固体废弃物 l 建筑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砖、瓦、混凝土 和玻璃。 l绿色建筑应把其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 化、再利用化与资源化作为目标之一。 1.5.绿色建筑与能源 l 两个目标: (1).建设过程中节约能源 (2).使用过程中节约能源 l 绿色建筑应把节约能源,扩大使用非燃烧 体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 1.6.绿色建筑与自然资源 l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l 绿色建筑应把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节能自 然资源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 2.绿色建筑与生态学 2.1.生态学概念 l 1886年德国学者海柯尔首次提出生态学概 念,标志生态学的诞生 l “生态”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ilos”,意思是“家 ”或“住所”。 l 生态学即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 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2.生态建筑学 l 19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 “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 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 l 1969年,著名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设计 结合自然,是生态学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 与发展。 l 生态学原则是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石。绿色 建筑的任务是阐明建筑物人居环境 人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理论措施。 三、 绿色建筑与经济 1.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l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从经济系统来讲看, 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l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 境 污 染 人均收入 2.居住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2.1.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l 市场正常运作要求若干条件 l 所有资源的产权是清晰的; l 所有稀缺资源必须进入市场,由供求来 决定价格; l 完全竞争; l 人类行为没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公共产品 数量不多; l 短期行为、不确定性和不可逆决策不存在 。 2.2.政府干预 l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 分条件,因为还可能出现政府失灵。 l政府干预除市场失灵外,尚需两个条件: l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高于市场调节的效果 l政府干预的收益性必须大于干预的成本。 四、 绿色建筑与法律 1.我国现行法律中体现绿色建筑思想的条文: l 宪法: 第9、26条 l 建筑法: 第4、5、41条 l 环境保护法:第13、26条 l 土地管理法:第3、4条和19条4款 l 城市规划法:第5、6、14、16、27条 2.绿色建筑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以生态规律全面指导立法。 生态系统规律:(1).物物相关规律 (2).环境承载力有限规律 (3).多样稳定规律 (4).物质、能量输入输出动 态平衡规律 (5).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 律 2.2.增加立法的科技含量。 2.3.侧重事先预防与管理。 2.4.加强宣传、提高绿色建筑法律意识。 五、 从现代建筑走向绿色建筑 1.历史上对理想化城市的探索 1.1.人体形城市: l 古希腊时期,认为人体、数、完美的形状 都与宇宙规律互通,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l 当时著名建筑师蒂诺科拉为马其顿都城规 划方案,就是按人体来布局的。 1.2.几何形城市: l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力图 将几何形的逻辑秩序性体现出来。米利都城和赛 利诺城对古希腊时期以及后世很多城市布局产生 影响。 l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盛期的建筑师菲拉雷特理 想城市。 1.3.和谐新村(new harmony): l1824年,理想社会倡导者欧文及其信徒试图成 为人类社会理想的聚居典范,五年后以失败告终 。 1.4.田园城市: l 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其理论基础是城市与 乡村相结合的观点。 l “田园城市”的构想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产生了对西方传统建筑准则的冲击。 1.5.高技术城市: l 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滋生了人们战胜自然 的雄心,“优胜劣汰”的原则引导人类社会迈向理 想化境界。 l 1968年,富勒设想用一个巨大穹顶遮盖纽约 的曼哈顿中心区的构想,城市活动环境不受外部 环境干扰。 2.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绿色建筑活动: l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观点: l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l强调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l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与新技术。 l主张摆脱历史的束缚,创立新形式。 l主张发展美学,创时代特色。 2.1.节能节地建筑: l 节能高效利用能源,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尽 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l 节地建筑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占地表面积。 2.2. 覆土建筑: l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 的目的。 l优点:节能、节地、微气候稳定;安静、安全、隔 热、洁净、维修较少。 l难点: 水:施工是地下水处理及使用时的防水 火:火灾时救援与安全疏散不便 风:自然通风条件差 光:自然采光条件差 2.3.生物建筑 l 生物建筑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与建筑的关 系,将建筑视为活动的有机体,而建筑的外 围 户结构被比拟为皮肤,就像人类的皮肤一 样, 提供各种生存所必需的功能。 2.4.自维持住宅 l 自维持住宅是除了接受邻近自然环境输入外,完 全独立维持其运作的住宅。 l 特点:不与市政管网连接,而利用太阳、风和雨 水维护自身运作,处置各种废弃物,甚至食物也自 结。 l 设计目标: l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可再生初级能源和一些二级能 源以及住宅自产的废弃物和再利用来维护建筑运作 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l利用适当的技术,利于使用者的个人维护。 2.5.结合气候的建筑 l 1963年,v奥戈亚设计结合气候提出了“生物 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将满足人类的生 物舒适感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研究气候、地域 和人类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 l 1980年代,b吉沃民人气候建筑 l 印度建筑师c柯里亚提出“形势追随气候”的设计理 念。 l 埃及h法希将气候影响建筑从七个方面总结:建 筑的形态、建筑定位、空间设计、建筑材料、建筑 外表面材料肌理、材料颜色、开敞空间设计。 2.6.新陈代谢建筑 l 1960年,东京国际会议上,黑川纪章等提出“新陈 代谢”理论。是在对工业化基础上的20世纪机器原理 时代的深刻批评之上提出的。 l 新陈代谢运动所倡导的要点: l强调生命和生命形式。 l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忽略的要素 l文化的地域性和识别性未必是可见的 l新陈代谢建筑的暂时性 l将城市与建筑看作是时间和空间开放的系统 l历史性与共时性 l重视关系胜过重视实体本身 2.7.共生建筑 l 共生建筑是黑川纪章建筑思想的核心: 历史与现实共性 传统与新技术共生 部分与整体共生 自然与人共生 不同文化共生 艺术与科学共生 地域性与普遍性共生 2.8.高技术建筑 l 特点: l利用高技术是建筑外维护结构成为对于气候可以自 我调节的维护结构 l对建筑的灵活性和持久性的关注 2.9.有机建筑 l 倡导者:fl赖特 l 特点: l非常重视环境。“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 ,一种结合的感受,使之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这所 住宅除了它所住的地点之外,不能设想放在任何别 的地方”。 l强调整体概念。“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 它的目标是它的整体性。” l设计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六、 绿色建筑体系 1.绿色建筑体系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