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与保障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与保障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与保障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与保障研究_第4页
毕业论文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与保障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 与保障研究 专业代码: 070701 作者姓名: 田娜娜 学 号: 2009300163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张保华 2010年6月 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1. 06. 01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录前 言11 京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1 1.1北京市近郊区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调查1 1.1.1研究方法1 1.1.2调查结果2 1.2 北京市近郊失地农民的工作与经济收入22京郊失地农民的保障研究3 2.1参加社会保险情况3 2.3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3 2.3.1现存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失地农民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3 2.3.2地方政府统筹发展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失地农民的中长期利益4 2.3.3社会保障问题-农转工人员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已经凸显4 2.3.4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53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5 3.1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5 3.2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6 3.2.1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6 3.2.2科学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机制6 3.2.3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政策,建立就业保障机制6结语7参考文献8致 谢9摘 要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和严重。本文从农民经济收入和保障方面入手,研究失地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就业情况,及农民的保障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关键词: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保障AbstractUrbanization is a sign of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With the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roblems of landless peasants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Based on the farmers income and security,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income sources, employment and security of landless farmers,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on these problems.Key words:suburbs;landless peasants;income;security城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与保障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前 言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城市化表现为三个过程:城市向外扩张并进一步加强其对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迅速转移;农村通过自身非农化而转化为小城市。因此,土地非农化、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空间迅速扩展,城市人口骤增,城郊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养老的土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务农无地、就业无岗,形成了中国社会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 京郊失地农民经济收入调查1.1北京市近郊区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调查很遗憾,在调查中,我并不能获得全面的反映这方面情况的数据和资料。因此,只能主要就调查点上(海淀区海淀乡和巨山农场)的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来自各类媒体的二手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1.1.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是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以失去土地的农民家庭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海淀区北辛庄和巨山农场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之以个案访谈,问卷样本和访谈对象分布在北辛庄,南辛庄,双新园和巨山农场。问卷调查采用访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20份,统计回收有效问卷310份。问卷回收后利用EXCEL进行了数据处理,统计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1.1.2调查结果根据问卷得到表1北京近郊失地农民目前家庭收入水平表格。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近郊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不高,低收入人群仍然占很大的比重。表1 北京近郊失地农民目前家庭收入水平表格问卷数比例500元及以下258501-1000元100321001-200080262000-3000752430003010总计3101001.2 北京市近郊失地农民的工作与经济收入 失地农民普遍反映当前就业困难,工作不稳定.特别是4050 岁年龄段的农民很难找到工作,而这部分人在失地农民中占到20%多,年轻的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但工作多半不稳定.在访谈的25 人中,50%以上的人换过几个工作,他们对工作的不稳定性表示无奈.在对1850 岁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调研中发现: 征地后有54%的失地农民没有任何工作, 在家呆着,有33%的失地农民能够做一些短暂的工作, 但不稳定,有10%的失地农民有一份稳定但不满意的工作,只有3%的失地农民认为自己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当问及征地后最想做的工作时, 有41%的失地农民选择说不准, 等政府安排吧, 这些人对自己具体最想做什么工作都说不准, 只希望能够赚到钱就行,同样他们也很希望让政府给他们安排工作或提供就业机会, 但对等政府安排不抱很大希望,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 失地农民大都能很快地克服小农意识, 自主创业意识强烈1。 2京郊失地农民的保障研究2.1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险及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差别很大,城镇的社会障体系相对完善,而农村保障制度却残缺不全,两种制度存在对接难的问题。这是阻碍农民市民化的最大障碍。目前,在农村农民基本上是自我保障,其主要形式是土地保障、家庭保障,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救济。农民的养老方式也主要是土地养老、家庭养老、村集体福利养老,而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养老保障手段2。从现今各地的普遍做法上看,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后,大多是采取货币安置、自主就业的办法,没有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从征地前后来看:征地对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参加情况并无大的影响, 情况基本相似,这反映出很多深层的问题 。失地农民群体里面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的人没有任何的保障,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这个群体不同于普通的群体, 在失去了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资料以后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保障工具出现,这将大大地增加他们的生存风险,甚至可能会诱发局部的社会动荡。当地失地农民并未在失地后有原来的农村社会保险项目转为城镇保险项目,他们陷入一种尴尬的处境,对哪方负责自己的社会保障没有明确的答案,生存处在渐边缘化的状态。今后的生活来源没有了着落, 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多数失地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后, 没有被纳入三条保障线范畴就业、社保等方面未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部分失地农民成了三无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 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新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处于退休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成为家庭的负担,生活最为堪忧3.2.3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尽管经过理论与实践多年不断探索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问题非常复杂具体讲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2.3.1现存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失地农民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在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上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失地农民的指责。由于我国的土地是公有或集体所有制当政府需要征收农民土地时农民基本上不可能平等地与政府进行协商以解决征地补偿问题经常出现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 即便能够按照法律制度规定的程序来补偿但由于法律制度制定的滞后性因而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补偿失地农民造成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收入偏低。而且由于现行法律制度对失地农民在失地后如何生存发展很少做出明确规定也为地方政府推脱后续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失地后如何生存发展恰恰是失地农民最为重要的问题。可以说现行法律制度规定的补偿模式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而不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补偿模式。对于实行了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我们国家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由于不是按市场规则进行等价交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征地获得出让与补偿差价收益这样一些地方政府就可能去征收大量的土地。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区等等的大量涌现便是最好的佐证它使我国很多农田过早流失成为基本农田大量流失的直接根源之一4。2.3.2地方政府统筹发展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失地农民的中长期利益目前多数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都采用简单易行的纯货币补偿方式只要补偿货币落实到位地方政府似乎就依法完成了职责。且不说目前货币补偿的标准过低问题仅仅就纯货币补偿方式而言这种方式并不受到失地农民的欢迎而且地方政府似乎也忽视了对失地农民的后续职责即如何让失地农民能够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显然这种后续职责才是地方政府应该负责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失地农民得到可持续生存发展能力地方政府却往往很少做后续跟进工作而只是采取简单的纯货币补偿。虽然短期内政府将减少工作负担和成本但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一些政府无疑是把部分责任转嫁给失地农民让他们在失地的同时面临失业的风险。如果这部分人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成为社会游民,不仅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而且使得他们游离于社会财富创造之外,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政府来说进行货币补偿仅仅完成了补偿工作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统筹好失地农民中长期发展问题。2.3.3社会保障问题-农转工人员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已经凸显征地农转工人员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由接收单位基本负责,基本纳入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目前,这部分人只是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计算缴费年限时会受到一些影响(政策规定,农转工人员的工龄或社会保险的缴费年限按其到安置单位报到之日起计算)。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下岗、失业,单位精减分流时,他们往往首当其冲。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因为脱离了单位,其社会保险缴费必然中断,往后的社会保险缴费如何“接续”,是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5。2.3.4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基本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范围之外。这集中反映在自谋职业人员的“三险”(养老、医疗和失业)问题上。调查表明,“三险”问题是自谋职业人员最为忧心的,也是他们频繁上访的焦点所在。虽然政策规定,自谋职业人员一次性全额领取安置补助费后,养老、医疗和失业的问题应该自行解决。但是,调查资料显示,在自谋职业者人员中,自己缴费参加养老保险的尚不到三分之一,而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6。 进一步分析表明,导致上述问题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难以满足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需要。据测算,若按每年3600元(每月300元),领取15年计算,仅养老保险一项的费用就需要5.4万元。而1993年规定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每人3万元,缺额2.4万元。 就非正式的保障待遇而言,农转居人员享受集体福利同样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且稳定性差。农村集体福利的水平完全视集体经济实力而定,这就难免造成保障水平和范围的差别。二是集体福利的刚性使集体经济组织不堪重负。集体福利个人无需缴费,全部由集体经济承担。由于老龄化的发展和下岗、失业问题的凸现,致使集体经济日益感到难以承受,长此以往必然难以为持。更为极端的是,为了保证农转居人员的退休金,一些乡、村及企业只得通过向银行贷款发放7。3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 3.1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农村老龄化问题紧迫,迫切需要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整体规划,重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人口学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是14.0%-17.7%。中国农村正在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 (2)失地农民在就业、收入等方面存在不稳定性,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失地农民多为纯农业户,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除了事农以外其他基本上不会,因此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8. 3.2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3.2.1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要涉及社会保险制度。9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失地农民,与其相关的社会保险种类主要有: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和医疗社会保险。因此,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以及医疗社会保险的建设问题。3.2.2科学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机制这是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根本途径,要改变土地征用款简单地分发到户的做法,将它主要用于农民养老保险10。鉴于失地农民是特殊的群体,其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应列为一项独立的险种,并放宽政策限制: 其一是对已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可根据实际年龄,相应投保一定年限的保险费,投保后即可领取养老金; 其二是保险额的标准可以根据各片区的地价差别和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几个档次。对于18周岁以上,未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力,一次性交纳15年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对于未成年的失地农民,原则上按最低生活标准补贴到18岁。此外,各级财政也要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 3.2.3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政策,建立就业保障机制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政治生活及社会保险待遇。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合适的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还要经常举行农民就业招聘会、组织劳务输出等,让失地农民尽快就业。结语 就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而言,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变迁的过程。于是,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土地用途被改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鉴于此,原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的生计问题在“失地”的过程中凸现出来,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生存权和基本生活权利。其中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保障问题最为明显和最需要解决,需要政府在政策和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努力。参考文献1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