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毕业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研究_第1页
精品毕业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研究_第2页
精品毕业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研究_第3页
精品毕业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研究_第4页
精品毕业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1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述2(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含义2(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1. 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22.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23.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二、 河池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3(一)调查情况3(二)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31.交往场所状况32.交往目的状况43.交往关系状况54.交往方式状况55.交往时间状况66.交往范围状况 67.交往内容状况7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一) 缺少人际交往理论教育与培训8(二) 教育模式脱节8(三)互联网的影响9(四)课外集体活动少9(五)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9四、 提高大学生成功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10(一)开设人际交往理论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10(二)有个别人际交往障碍,要开展个别辅导和咨询11(三)高校要积极创造大学生交往能力培育的条件11(四)多参加各类课外集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扩大交往圈子12(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12五、 结语13注释13参考文献13Abstract14Key words14附录15致谢1718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扩招计划的逐步实施,大学生交往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为此,笔者以河池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为例,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交往 ;建议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college expansion plan carry out stage by stag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caused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nd the wide attention of social all circles,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tatu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and nation, matter to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the author of the Hechi Universiry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ence problem undertook thorough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 parenting styles引言 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诸多因素中,人际交往障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显而易见,健康的定义将社会适应的状态考虑到其中。大学生从踏人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面临许多新的人际关系。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了人际交往的渴望,但正处于心理各方面因素逐步成熟阶段,人际交往具有年龄特征,这个特殊时期注定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诸多问题的产生,人际交往的结果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全面发展、而且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期,随着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日益强化,他们渴望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属感。没有正常的人际关系,也就没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人际交往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际交往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出台了许多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相关文件,其意义旨在切实解除大学生人际交往面临的实际障碍,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把人际交往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然而,目前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系统性研究,依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人际重要性、交往状况、存在问题及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因素入手,探讨出如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建议。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述(一)人际交往的概念人际交往也称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包括动态和静态的两种含义,动态含义指人与人之间物质和非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即狭义的人际交往:静态的含义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即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指在大学校园背景下,为了满足自身学习和发展需要,通过运用一定的交往手段、方式与他人或群体进行语沟通、感情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素养的一种社会活动。(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3.大学生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大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大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二、XX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一)调查的情况1.调查对象河池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治与法律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等10多个教学系部。共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8759人(其中本科学生789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0.2%)。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问卷、重点分析的方法。为了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际状况,笔者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旨在对当代大专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交往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此次调查采用了抽样式问卷调查和重点分析的方法,对河池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发出问卷3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90份,在数据有效处理的问卷为286份,回收率约为96.67%。3.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以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场所、目的、关系、方式、时间、范围、内容为主线,调查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及其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找出提高大学生交往水平的有效对策。(二)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本次调查从大学生交往的场所、交往目的、交往关系、交往方式、交往时间、交往范围、交往的内容多方面对河池学院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进行调查,现将其要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作简要的原因分析:1.交往场所状况当问及:“你通常的交往场是地哪里”时?下面是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大学生人际交往场所情况人际交往场所人数比例(%)宿舍19668.5教室15855.2网吧329.2食堂8128.3图书馆3411.9娱乐场所7024.5其他3913.6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都宿舍、教室和食堂作为人际交往的首选(分别占685、552、28.3),这是由于寝室、教室与食堂作为交往地点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十分便利的,同时受时间、精力、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交往的主要场所仍然在校园内。可见,三点成一线式的交往是当今大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另一方面,大学生交往的范围有向校外延展的趋势。这从大学生对交往地点分散的选择中看出:娱乐场所占24.5、网吧占92、其他占136。大学生在社交场合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往往比较多,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扩大交往面的需要。2.交往目的状况当问及:“你交往的目的有哪些”时?下面是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见表2)表2:大学生人际交往目的的状况交往目的:(多选)人数比例(%)获得友谊13747.9交流情感10737.4获处信息9834.3寻找理想伴侣238.0为将来积累人脉14350.0其他62.0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内心有交友渴望,普遍重视在校期间同学关系,希望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新集体。有96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中人际交往重要,有迫切的交友渴望。在“大学生交友主要目的”的调查中,选择“获得友谊的占总数的47.9;选择“交流情感”的,占总数的37.4;选择“为将来积累人脉的占总数的500。可见,在人际交往的动机上,理想性与功利性并存。一部份同学以理想性的获得友谊和交流情感为主要需求,但另一部份同学开始逐步关注自己将来的发展,在人际交往上也逐步以有用性为需要,注重为自己储备人脉资源。3.交往关系状况当问及:“你与身边的人相处得好吗”时?具体情况(见表3)表3:大学生与人相处的情况相处关系:人数比例(%)十分融洽,相处和睦11841.3比较融洽,矛盾很少15453.8关系一般,时好时坏113.8关系紧张,发生冲突31.0由表2可见,大部份同学平时与人相处都“比较融洽”或“十分融洽”。但少部份大学生同学关系还是紧张的。4.交往方式状况当问及:“你的交往方式主要是?”时。下面是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见表4)表4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人数比例(%)网络10837.8电话14751.4短信5117.9见面22578.7书信93.1表4的调查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趋向多元化,过半数大学生是通过当面交谈和电话方式进行交往(分别占787和514),网络交往也占了378,可见,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由原来的互访、通信等转向使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交往工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方便、快捷。因此,大学生交往距离更远,范围甚至可以延伸到世界各地。本次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交往方式是“见面”,占787,可见,当前见面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不少大学生表示:“网上交流再怎么也没有面对面交流那样让人感觉亲切和真实。”5.交往时间状况当问及:“你通常的花多少时间与人交往”时下面是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见表5)表5: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交往时间人数比例(%)几乎没有花时间7325.61-2小时12242.73-4个小时6121.35-6个小时269.06个小时以上41.4根据上表得知: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周专门用于与他人交往的时间参差不齐,有的同学与他人交往较频繁,有的则几乎没花时间。可见,大多数学生(近七成)每周花在与他人交往的时间少于2小时,约平均每天在25分钟以下。6.交往范围状况 当问及:“你的朋友通常来源哪里”时。下面是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见表6)表6:大学生交往范围交往范围人数比例(%)同学之间13948.6 师生之间4515.7老乡之间5218.1社会之间269.0其他248.4大学生平时的交往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但交往圈子较为狭窄,同学、老乡和老师是他们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8.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对象主要局限于本班同学;15.7%的学生与老师(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交往频繁;18.1%的学生与老乡的交往频繁且较为信任他们;只有9.0%的学生与其社会上人员有较为频繁的往来。这说明很多大学生交往范围还是比较窄的。7.交往内容状况当问及:“你与他人交谈时,一般聊什么内容”时。下面是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见表7)表7:大学生交往的内容交往内容人数比例(%)情感18564.7学习5820.2家庭41.4工作62.0兴趣爱好269.1新闻时事31.0其他41.4大学生人际交往内容日趋丰富多彩,既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交流,又包含人生理想、事业成就、友谊爱情乃至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信息内容的调查中,选择“情绪或情感”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4.7;选择“学习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02;选择“家庭”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选择“工作”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0;选择“兴趣爱好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1;选择“新闻时事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0:选择“其它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设计政治、经济、国家发展、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但情绪或情感的交流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主要内容。三、影响大学生交往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思想观念都处在易变时期。人际交往能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更好的分析和认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各项因素,有利于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现在和将来的心理健康、生活幸福提供良好基础。其从以上的描述和分析中,我们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人际交往的特征和状况。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和访谈记录,我认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一) 缺少人际交往理论教育与培训目前大多数高校只重视大学生掌握知识理论,缺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缺乏激发学生心理体验的有效措施、缺乏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交往问题的针对性指导。目前高校中采用的人际交往教育手段还是基本停在传统的模式之中。高校人际交往教育的渠道及教学手段单一。同时,由于受社会现实主义、功利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高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重视不够,教育方法多采用大班上课满堂灌输,缺少实质性的实践课,部分教育者专业素质较低,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上课照本宣科,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解决学生交往的困惑。致使学生对人际交往课学堂教育失去了兴趣;高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过注重效果,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是心理咨询室辅导,没有设置集针对特殊学生的专门性心理机构。高校缺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化教育。由于中小学升学考试的压力较大,学生和家长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应试准备之中,学生交往的范围较窄,交往实践较少。学生的交往能力大多数都是自发生成的,少有接受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进入大学,虽然在入学的时候有入学教育,但是主要侧重军训、学校设施使用、专业信息和学习要求、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介绍等等。多数大学没有开设引导学生人际交往的专门课程和讲座。目前大学虽然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但是其功能并没有为大家所熟悉、接受,日常主要工作是针对少数有心理困境的同学进行一些咨询辅导与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甚至,不少学生还认为只有精神、心理有严重问题的人才需要去接受心理咨询与教育,才会与心理咨询中心发生关系。调研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与就业工作非常关注,但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情商培育、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关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教育模式脱节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管理模式与大学管理模式脱节造成大学生普遍缺失人际交往各项能力。中国教育模式欠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形成了学校、家长、学生重纯学习、轻综合能力的氛围。长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小学、初中、高中均重视学习,一切以学习为重,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学生心理压力大,封闭、不会交际、不懂合作。学校、家长都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步入大学的大学生会因忽然获得“独立”而感到内心困惑、无所适从,一旦人际交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就会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焦虑、愤怒、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都直接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心理时处于不利的局面,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去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进行说教,这使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就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了。而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目前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三)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打破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交往上的限制。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使用电脑最频繁的群体之一。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使来网络玩电子游戏,用来与同学交谈的时间很少,不少大学生沉迷网络,宅在宿舍上网,饿了叫外卖,很少出宿舍。网络的介入,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网络在快速传递知识信息、提供娱乐游戏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发泄不良情绪、寻求精神寄托和逃避现实生活提供了场所,这无疑导致了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的封闭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网络普及后,许多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交往,参加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逐渐减少(由表5得知,大多数学生每周花在与他人交往的时间少于2小时,约平均每天在25分钟以下),对近距离的关系渐渐疏远的情况。一些沉迷于网上交际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疏于现实交往,在遇到问题是,习惯“舍近求远,将所有心事都交给了网友,缺乏现实交往的动机,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的勇气与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培养。稳定导致无法客观、理智思考,偏激地处理问题。调查数据显示,11.78%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20.2%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22.7%的学生认为人机之间进行的网络交往消极地影响了自己以往的人际关系,但也有38.7%的学生认为网络交往促进了自己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四)课外集体活动少课外集体活动提供大学生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一个平台,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高校只重课堂理论学习,学校领导层只一味强调学生人身安全第一,害怕学生校外集体活动出事故,责任由学校领导承担,所以校方组织的课外文体活动相对较少。班级集体课外动活以河池学院为例,每个学年举行两次“春游”与“夏游”,当笔者询问:“你所在的班集体一个学年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的次数是多少?” 选择2次以上的占80.2%,选择4次以上占30.6%,选择6次以上7.1%,可见,大学课外集体活动还是很少的。有部分同学从来就不参加课余的文娱体育活动,课余时间蜗居斗室的大有人在,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常常出工不出力,缺乏与别人交流。调查显示:有9.0%的学生选择从来不参加课余文娱体育活动 ,7.4%的学生认为自己根本不喜欢参加课余集体活动(五)家庭教养方式的不良影响由于家庭教养方式不一样,民主开放家庭的学生比专制封闭家庭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自尊、热情、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高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形成自卑、自罪、无助、办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害怕被拒绝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形成自卑、无助和不安全感,严重时使子女产生强迫和焦虑症状;在交往中,担心自己的行为被人指责,害怕失败,过分苛求自己。民主开放的家庭并不仅仅局限于大中型城市,专制封闭家庭也不仅仅是农村家庭,这里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地域无关。父母较为严厉或过分宠爱的家庭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表现为过于封闭自己或过于重视自己。而民主开放的家庭的学生更懂得包容与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性强。四、提高大学生成功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果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策研究,随着整个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真正带来社会品质的提升。如何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学会交流,摆脱困扰,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开设人际交往理论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要加强理论上的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对大学生交往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由于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如何生存这一层面上,在良好人际关系的追求便无暇顾及,使得他们在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上处在被动选择的局面。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交往观”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理想方向,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之路。其次,正视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加强教育力度。加强具有针对性的人际交往教育。针对大学生的交往特点,在教学工作上需正视大学生的特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设置具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交往课程;同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积极的为学生解决人际交往过程是遇到的疑难问题。丰富教育手段:首先,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将人际交往教育课引申到校园外,充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大学生交往的研究,深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规律,并开设符合他们的心理课程;其次,开设个性化教育的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在人格、阅历、知识等方面还不够稳定,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首先,在经济和周边环境的目光“关注”的双重压力下,如果不从根本上他们培养健康的人格,即使在经济上得到了帮助却不能够把才智用到该用的地方上,甚至对经济援助产生依赖心理,无疑也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再者,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认清交往的重要意义。最后,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设心理讲座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二)有个别人际交往障碍,要开展个别辅导和咨询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和人格特质,个人成长环境等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扰自然也各不形同,需要具体为题具体分析,才能保证良好的人际交往指导效果。甚至部分特殊的群体,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更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个体心理咨询可以针对个体人际交往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纠正和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或非理性观念,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通过人际交往实践训练增强心理调控能力,进而有步骤地调整人际行为,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个别咨询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上网等形式进行,因其具有保密、易交流、触及问题深刻的优点,很受大学生的欢迎。(三)高校要积极创造大学生交往能力培育的条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认为,要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组织以尊重、民主、启发、参与为原则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在努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同时,同样注意营造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民主和谐氛围,注重设有利于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境,这也正是21世纪教育创新与变革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爱好、习惯,理解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拐杖,其职责应注重更多地激励学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更积极地进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探讨新问题,鞭策学生开辟新领域。培育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要发挥引导、协调、鼓励和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学校方面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开放的氛围,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和专业能力进步的同时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提升其人格和精神境界,这将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顺利。学校要尽可能提供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的有利条件,更多地组织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人际交往实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引导大学生不要因沉溺网络人际交往而忽略现实人际交往关系的建构。(四)多参加各类课外集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扩大交往圈子多掌握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技能,学生个体之间的人际交往主要在课余时间进行,而学生课余时间除学习讨论和自修外,大部分用于文娱体育和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加强,并有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爱护他人。河池学院最年来开展“三下乡活动”“十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联系有显著增强作用。笔者调查发现参加“三下乡活动”“十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获得友谊占30.2%,获得爱情占20.5%,获得社会经验点10.6%。大学生只有掌握多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技能,才能较好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之中,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扩大个人交往圈子,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性格开朗外向、有文娱特长的学生往往交往圈子大,在社交圈里更受欢迎的原因,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与人交往的“媒介”和场合(由表1和表6看出当前大学生交往圈子状况还是比较窄)。(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大学生中的社团组织种类繁多,以河池学院为例,有南楼丹霞文学社等10个文学社团、吉他协会等8个艺术社团、爱心社等6个服务社团、龙狮协会等9个体育社团、心理学会等14个社科社团、1个理论社团加起来共49个社团,社团成员共有4158人,占全院学生总人数的70之多。社团活动为大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增长才干提供了场所和机会,特别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社团是青年学生为培养自身能力,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发展个人志趣、爱好、特长而志愿结合在一起的群众性团体。这一类型的课外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既有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工作协调与合作,又有与学校有关部门、教师、管理人员的工作协调与人际协调,从而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社团活动的指导,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注意团体目标的设定,将目标与成员的利益相联系,成员就会把实现目标看成是满足个人需要的主要途径;(2)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社团群体氛围;(3)发挥社团核心人物的积极作用,信任他们,多给机会,充分锻炼和挖掘他们潜在的人际交往能力,带领成员主动与学校的正式群体及其他社团密切关系,共同开展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圆。通过组建学生社团,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和交往途径。五、结语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已取得了较大成绩,因地域和经济领域方面的限制,在这一问题上,分析处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措施落实方面也有待改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在高校改革调整和机构建制的基础上改进和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重视发展人际交往教育,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教育求人际交往发展。具体而言,学校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把大学生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点工作对象,并认识到解决大学生人际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主动、积极、热情地关心大学生交往况状,加强对他们人际交往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关键是各个高校做好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交往遇到的困难,鼓足勇气,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社会的竞争中去。使高校里那些大学生在社会的关爱和扶持下成长起来,形成重视交往、乐于交往的良好社会风貌。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人才的主体,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自觉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水平,学习人际交往理论,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下降的原因。得出如下建议:就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前提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释 陈艳红. 浅论高校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J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1):14-17. 李伟东.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与交往能力培育策略思考 J .青年探索 ,2010(4):3-4.参考文献: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3) :195-198.2 张克俭.大学生人际交往M .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16-19.3 谭培文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 .人民出版社, 2010:252-259.4 (美)戈布尔 . 吕明,等译.马斯洛心理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5-30.5刘 欣.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 (4):17-21.6黄碧蓉.独立学院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