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苏教版必修一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ppt_第1页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苏教版必修一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ppt_第2页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苏教版必修一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ppt_第3页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苏教版必修一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ppt_第4页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苏教版必修一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病毒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确实很大。如20世纪80年代 人类发现由HIV引起的AIDS,和21世纪初 由SARS病毒引起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 感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给人类的 生命和健康带来沉重的打击,这样的事实 激发了对生物科学有兴趣的人致力于病毒 方面的研究。开展病毒研究,还是从科学 家研究病毒的科学史实开始。 1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有烟草斑纹病 ,如将病叶捣碎,将叶汁擦到健康叶上,能使其生病。但如将 病叶汁加热,再擦到叶上,叶不发病。他用细菌陶土过滤器将 病叶汁过滤来获得无菌的叶汁,擦到健康叶上,也能引起斑纹 病。他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细菌太小,能通过细菌 过滤器;第二种是细菌虽被阻,细菌分泌的毒素存在于滤液中 ,可以致病。他的创新之处是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案,他的实验 假设是由某种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烟草病,经过一代一代地 接种,毒素的致病作用应该越来越小。实验证明,滤过叶汁中 的致病因素在感染到新叶中后,有繁殖增生的能力。因此他确 认,这个致病因素是一种很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能引 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当时他把这种致病因子叫做“滤过性 病毒”。 一、科学家研究病毒的历史事实 2可怕的瘟疫: (1)19181919年,全世界流行的流感夺去了2000万人 的生命。流感患者具有发烧、流涕、浑身酸痛等症状 。 (2)麻疹病是麻疹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引起的一种 呼吸道传染病,已有疫苗防治。 (3)小儿麻痹症是指由人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消化道黏 膜以后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疫苗防治效果好, 已被消灭。 (4)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于不同类 型的肝炎已有不同的预防措施。 (5)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HIV感 染人体引起的。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性行为 传播;二是血液途径传播,如静脉注射,输血以及输 入血制品;三是妊娠时以胎盘为媒介的母婴传播。目 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措施。 非典型肺炎(SARS)称为严重急性呼 吸综合症,简称SARS。科学家将引起SARS的新 的变种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主要由受感 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 者的分泌物也会感染,是一种呼吸道 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 。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小时 ,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 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部位,这些 粘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 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 病毒入侵人体的通道。 3SARS偷袭 病毒 SARS病毒 艾滋病毒 1、病毒的结构 化学组成 形态单位 功能 排列方式 由蛋白质构成 衣壳粒 通常由1-6个多肽分子组 成,为电镜下最小的单位 保护核酸 决定抗原特异性 使病毒呈现不同的形态 核酸 只含一种:DNA或RNA 吸附 注入核酸 合成核酸、蛋白质 装配 释放 2、病毒的增殖: 活的宿主细胞中,病毒繁殖的过程 二、像科学家一样开展研究:科学探究 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有烟草斑纹 病,最初他猜想病原体是某种细菌,但显微镜检查没有发现; 继续实验如将病叶捣碎,将叶汁擦到健康叶上,能使其生病。 但如将病叶汁加热,再擦到叶上,叶不发病;后来他又用细菌 陶土过滤器将病叶汁过滤来获得无菌的叶汁,擦到健康叶上, 也能引起斑纹病。他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细菌太小 ,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第二种是细菌虽被阻,细菌分泌的毒素 存在于滤液中,可以致病。他的创新之处是设计出新的研究方 案,他的实验假设是由某种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烟草病,经 过一代一代地接种,毒素的致病作用应该越来越小。实验证明 ,滤过叶汁中的致病因素在感染到新叶中后,有繁殖增生的能 力。因此他确认,这个致病因素是一种很小的、能通过细菌过 滤器的、能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当时他把这种致病因子 叫做“滤过性病毒”。 思考:伊伊凡诺夫斯基在发现病毒的研究中: 1、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他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设计的实验变量是什么?4、其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什么? 总结: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 据、得出结论等。 实验设计是指在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 原理,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 等全部方案的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实验 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实验目的确定;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 提出实验预期的结果; 要观察和搜集的数据及方法。 原则: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简便性原则 对照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学家 弗莱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然 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细菌没有生长。为什 么出现这种现象? 例: 有人说松树的针状叶具有保鲜作用。实验室中现 有柑桔60只、塑料桶(有盖)数只、松树针状叶适量、 医用保鲜剂一瓶。 (1)如果松树针状叶真的具有保鲜作用,请分析其可 能的原因。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研究室温条件下,松针是 否具有保鲜作用。 (3)预测并简单分析实验结果。 析与解 题干中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室温条件下,松针是 否具有保鲜作用?材料中还给出医用保鲜剂一瓶。这就可以 想到取三个塑料桶进行对照实验,首先将柑桔分成三等份, 放在A、B、C三个塑料桶中,再在两桶中分别防入柑桔松针 、保鲜剂,第三桶不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和统计A、B 、C三桶中霉变的柑桔数量,以霉变的柑桔数量多少来判断 柑桔的新鲜程度。 答案: (1)松树的叶片能产生抗生素杀灭细菌。 (2)将柑桔分成三等份,放在A、B、C三个塑料桶中。 A桶中加入适量松针,B桶中喷洒适量医用保鲜剂,C桶 不处理作为对照,三桶都加盖。一段时间后,观察和统 计A、B、C三桶中霉变的柑桔数量。 (3)A桶中柑桔霉变的数量少于C桶而多于B桶,说明松树 针状叶的保鲜作用不是很明显;A桶中柑桔霉变的数量少 于C桶,说明松树针状叶的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A、C两 桶中柑桔霉变的数量相当,说明松树针状叶的不具有保鲜 作用;A桶中柑桔霉变的数量少于B桶,说明松树针状叶 的保鲜作用十分明显。 本题利用了对照实验原理,注意单一变量。设计实验时,注意用题干中给出的 已知条件;预测并简单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答完全,如四种情况要解释清 楚:松树针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