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第三版)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ppt_第1页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ppt_第2页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ppt_第3页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ppt_第4页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第3章链接 第5章链接 4.1.1 心理现象 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 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 象的总称。心理活动的组成参阅图4-1。 4.1.2 行为的构成 n心理学家列文(K.Lewin)认为行为取决于 个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即 式中, B行为 P人 E环境 个体本身又受到“遗传”、“成熟”、“学习” 等因素的影响,上式可概括为: 式中,B行为 H遗传 E环境 L学习 4.1.3 行为反应 心理学家将行为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 应三项因素研究,即 S O R 式中,S外在、内在的刺激 O人体 R行为反应 刺激、人体、反应三项因素间的相互作 用关系见图4-2,图4-3,图4-4。 4.2 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4.2.1 感觉的基本特性 1.适宜刺激:感官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感官类型/感觉器官/适宜刺激/刺激来源/ 识别外界 的特征),参阅表4-1。 2 .感觉阈限 1)感觉阈下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感觉阈上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3)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 差别量。中等刺激下, 其中: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为最初刺激强度 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 以 致消失的现象。 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 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 而降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 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 象。 4.2.2 知觉的基本特征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 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在心理学中就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 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见图4-5,图4-6 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 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见图4-7 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 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语言的指导性),见图4-8 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 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形状) 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见图4-9 4.3 注意与记忆的特征 4.3.1 注意的模型 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一般模式为: 刺激 感知 选择 判断 决策 执行 “注意”就相当于该模式中的“选择”,见图4-10。 4.3.2 注意的特点 无意注意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4.3.3 记忆的特点 1. 记忆的过程 记忆可具有划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再现等阶 段,参阅表4-2。 2. 记忆的种类 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听觉记忆、动作记忆 各类记忆的特点参阅表4-2至4-5。 4.4 想象与思维的特征 4.4.1 想象 想象是利用原有的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 过程 4.4.2 思维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 概括 4.4.3 思维品质 1. 人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敏捷性、 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称为思维品质 。 2. 思维的基本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与语言的不可分性 3. 思维种类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见图4-11。 4.5 创造性心理特征 4.5.1 创造性机理 1. 创造性五要素 2. 创造性素质,人的创造性本能和创造性形成机 理见图4-12和4-13 4.5.2 创造性知识基础 科学技术知识加丰富的实践经验 4.5.3 创造性思维规律 1. 动作性思维边动作边思维 2. 形象性思维以“智力图像”方法进行思维 3. 逻辑思维抽象的推理性思维 4. 直觉思维非推理性思维 4.5.4 创造性思维方法 1. 直觉和灵感,见图4-14 2. 潜意识 3. 形象思维和思维实验 4. 视觉思维和感觉思维 5. 想象力 6. 敏感和洞察力 7. 联想、侧向思维、转移思维 第 4 章 结 束 回 总 目 录 第 5 章 附录 本章所附插图 图4-2 返回 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