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ppt_第1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_第2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_第3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_第4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新行为主义 (1930-1960) 行为主义的发展史行为主义的发展史 新的新行 为主义 (1960-) 早期行为主 义心理学 (1913-1930)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n n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 n n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n n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 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 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n n 食物食物(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 分泌唾液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 n n 铃铛铃铛(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分泌唾液分泌唾液(条件反应)(条件反应) 1 1、无条件刺激物与条件刺激物同时结合成为条件、无条件刺激物与条件刺激物同时结合成为条件 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 n n 2 2、要让条件反射持续存在,就要不时的把无条件、要让条件反射持续存在,就要不时的把无条件 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 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 理论的应用:如何让小狗一看电视就分泌唾液 ? 条件学习前 n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 n条件刺激(CS) 不能引出UCR 条件学习中 n非条件刺激(UCS)+ 条件刺激(CS) 非条件反应(UCR) 条件反应形成 n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请思考:一个正常人的瞳孔在什么条件请思考:一个正常人的瞳孔在什么条件 下能够放大?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如何建立下能够放大?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如何建立 铃铛和瞳孔放大的条件反射?铃铛和瞳孔放大的条件反射? 恐惧症的形成原因:建立了某种恐惧症的形成原因:建立了某种 刺激刺激反应反应 恐花症恐花症 猫将猫将花瓶打碎花瓶打碎 发出响声发出响声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心理学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心理学 其学习理论:其学习理论: n n 1 1、桑代克据此认为,、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就是有机体 形成形成“ “刺激刺激” ”(S)(S)与与“ “反应反应” ”(R)(R)之间的联结。他明之间的联结。他明 确地指出确地指出“ “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 系统系统。” ” S RS R n n 2 2、试误说、试误说 n n 3 3、学习定律、学习定律 三条学习定律:三条学习定律: n n (1 1)准备律)准备律 n n 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 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 的。的。 n n (2 2)练习律)练习律 n n 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 n n (3 3)效果律)效果律 n n 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 效果。效果。 三、华生三、华生 n n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n n 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 他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他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 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n给我一打的儿童,我保证可以随机的训练他 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是乞丐和贼。 n n 学习即刺激与学习即刺激与反应反应的联结(华生的联结(华生 、桑代克)、桑代克) n n 应用:应用: n n 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 n n 满灌疗法满灌疗法 n n 厌恶疗法厌恶疗法 行为行为 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 n n 恐惧症、焦虑症恐惧症、焦虑症 n n 原理:原理: n n 刺激刺激恐惧(焦虑)恐惧(焦虑) n n 刺激刺激放松情绪放松情绪 n步骤: n一是放松训练。以全身肌肉能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 格。 n二是等级建构。将引起病人焦虑反应的具体情景按焦 虑层次顺序排列。 n三是脱敏。进入系统脱敏过程,进行焦虑反应与肌肉 放松技术的结合训练。 厌恶疗法厌恶疗法 适应症适应症:恋物癖、过度吸烟、吸毒、酗酒、强迫:恋物癖、过度吸烟、吸毒、酗酒、强迫 症、肥胖症、同性恋等。症、肥胖症、同性恋等。 基本原理:将某种厌恶性刺激与对病人有吸引力 的,但不受社会欢迎的不良行为联系起来,使 得当事人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不良行 为。 n n 种类:种类: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 恶疗法恶疗法 第二节第二节 斯金纳斯金纳 n n 一、生平一、生平 n n 斯金纳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 1904-1990) n n 19041904年年3 3月月2020日出生在日出生在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斯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斯 金纳在金纳在19221922年进年进汉密尔顿学院汉密尔顿学院读书,后攻读生物学。进读书,后攻读生物学。进哈佛大学哈佛大学 攻读心理学。攻读心理学。 n n 1930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 校从事研究工作。校从事研究工作。 n n 19361936年至年至19441944年在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任讲师和副教授副教授,19451945年任年任 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 学教授,直到学教授,直到19741974年退休。年退休。 n n 在这期间,他于 在这期间,他于19581958年获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授予的杰出科学奖; 1968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 -国家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1971年获美年获美 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1990年去世。 二、理论二、理论 n n (一)操作性条件性反射(一)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n n 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刺激引起的引起的反应反应; n n (应答性反射)(应答性反射) n n 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行为,与任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行为,与任 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n n 区别:区别: n n 主动与被动主动与被动 n n 后者能以某种形式改变环境,获得刺激后者能以某种形式改变环境,获得刺激 操作性反射:通过某种动作获得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 自发的 操作行为 无强化 行为消退 强化后 行为增加 操作行为原理图解 (斯斯金纳金纳箱)箱) 操作性条件性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操作性条件性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 异同点:异同点: n n 同:同:两者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都需要强化两者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都需要强化 n n 异:异: n n 1 1、刺激是否明确、刺激是否明确 n n 2 2、强化与刺激有关还是和反应有关、强化与刺激有关还是和反应有关 n n 3 3、反应方式不同、反应方式不同 (二)强化理论(二)强化理论 n n 强化物:强化物:若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其行为发生的若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其行为发生的 概率增加概率增加 n n 强化:强化:利用强化物刺激使某操作行为概率增加利用强化物刺激使某操作行为概率增加 的过程的过程 n n 正强化正强化:呈现某一刺激物使有机体操作行为概:呈现某一刺激物使有机体操作行为概 率增加率增加 n n 负强化负强化:撤去某一刺激物使有机体操作行为概:撤去某一刺激物使有机体操作行为概 率增加率增加 n n 惩罚惩罚: 使行为减少使行为减少 区分:区分: n n 类型类型 目的目的 应用应用 n n 正强化正强化 增加行为增加行为 行为之后给予奖励行为之后给予奖励 n n 负强化负强化 增加行为增加行为 行为之后撤销厌恶性刺激行为之后撤销厌恶性刺激 n n 无强化无强化 减少行为减少行为 无刺激无刺激 n n 惩罚惩罚 减少行为减少行为 行为之后给予厌恶性刺激行为之后给予厌恶性刺激 强化程式:强化程式: n n 连续强化连续强化: n n 定时强化定时强化 n n 固定强化固定强化 n n 间歇强化间歇强化: 定比强化定比强化 n n 变动时距变动时距 n n 非固定强化非固定强化 n n 变动比率变动比率 (三)操作条件作用规律(三)操作条件作用规律 n n 行为的消退行为的消退 n n 自然恢复自然恢复 n n 泛化(类化、概括化)泛化(类化、概括化) n n 分化(辨别化)分化(辨别化) 三、应用:强化疗法三、应用:强化疗法 n n 正强化正强化 代币强化技术代币强化技术 n n 负强化负强化 n n 内隐强化技术内隐强化技术 n n 消退技术消退技术 n n 渐隐技术:用明显刺激改变非适应行为,建渐隐技术:用明显刺激改变非适应行为,建 立新的适应行为,然后逐渐消退这些线索。立新的适应行为,然后逐渐消退这些线索。 n n 提示技术:利用明显刺激改变非适应行为,提示技术:利用明显刺激改变非适应行为, 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的方法。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的方法。 内隐正强化内隐正强化 内隐致敏技术内隐致敏技术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一、班杜拉生平一、班杜拉生平 n 阿尔伯特阿尔伯特. .班图拉(班图拉(19251925 )是美国当代著 )是美国当代著 名心理学家。他出生于名心理学家。他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高中。高中 毕业后就读于毕业后就读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9491949 年毕业。因对新行为主义者斯彭的学说感兴趣,年毕业。因对新行为主义者斯彭的学说感兴趣, 前往前往衣阿华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衣阿华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并分别于,并分别于19511951 和和19521952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从。从19531953年开始他年开始他 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任教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任教 ,担任过教授和系主任,担任过教授和系主任 。1974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二、社会学习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 n n 交互决定论交互决定论 n n 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 n n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一)交互决定论的提出(一)交互决定论的提出 n n 1.1.单向决定论单向决定论 n n 行为行为或者或者是被个人内在的倾向性(个是被个人内在的倾向性(个 人人 内内 部部 的的 本本 能 、能 、 需需 要 、要 、 驱驱 力 、力 、 特特 质质 、 认认 知知 结结 构构 )决定,)决定,或者或者是由外界环境因素所决是由外界环境因素所决 定。定。 n n 2.2.双向决定论双向决定论 n n 环境和人彼此作为独立因素,联合起来影响和环境和人彼此作为独立因素,联合起来影响和 决定人的行为。决定人的行为。 n n 3.3.交互决定论交互决定论 n n 他他 主主 张张 行行 为为 、 环环 境境 、 个个 人人 内内 在在 诸诸 因因 素素 三三 者者 相相 互互 影影 响响 、交、交 互互 决决 定定 , 构构 成成 一一 种种 三三 角角 互互 动动 关关 系系 。 n n P BE (二)观察学习理论(二)观察学习理论 n1.观察学习(替代学习替代学习)概念 n n 指人们(指人们(观察者观察者)仅仅通过观察别人()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榜样 )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 n n 榜样(示范者)通过观察者观察活动而影响榜样(示范者)通过观察者观察活动而影响 观察者过程,称为示范作用。观察者过程,称为示范作用。 2 2、观察学习的特点、观察学习的特点 n第一, 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 应。 n第二,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n第三, 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n第四,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3. 3.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n n (1 1)宝宝玩偶实验)宝宝玩偶实验 19611961年年 n n 目的:儿童怎样习得攻击行为。目的:儿童怎样习得攻击行为。 n n 7272名被试(名被试(3-63-6岁)岁) n n 实验组:实验组: A A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和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和B B组组 n n 控制组:控制组: n n (2 2)19651965年年 n n 研究假设:榜样的暴力影响是可以改变的。研究假设:榜样的暴力影响是可以改变的。 n n 第一阶段:看录像带。第一阶段:看录像带。 n n 奖励组奖励组 n n 惩罚组惩罚组 n n 控制组控制组 n n 第二阶段:鼓励两组攻击第二阶段:鼓励两组攻击 (3 3)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 。 n n 滚木球游戏,获取现金兑换券。滚木球游戏,获取现金兑换券。 n n 分成四组:分成四组: n n A A组: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组: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 n n B B组组: :和一个好心肠的榜样。和一个好心肠的榜样。 n n C C组:和一个言行不一致的榜样。组:和一个言行不一致的榜样。 n n D D组组: :和一个言行不一致的榜样。和一个言行不一致的榜样。 三个实验的启示:三个实验的启示: n n 1.1.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得到。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得到。 n n 2.2.习得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未必能够表习得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未必能够表 现出来。(现出来。(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和攻击行为)和攻击行为) n n 3.3.行为示范比口头劝说更重要。即身教重于行为示范比口头劝说更重要。即身教重于 言传。言传。 n n 4.4.观察学习到的结果可以迁移到同一类或相观察学习到的结果可以迁移到同一类或相 似的事物上去。似的事物上去。 4. 4.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 n n (1 1)注意过程)注意过程 n n 注意过程决定了学习者在大量的示范事件面前观注意过程决定了学习者在大量的示范事件面前观 察什么、知觉什么、选取什么。它调节着观察者察什么、知觉什么、选取什么。它调节着观察者 对示范活动的探险和知觉。对示范活动的探险和知觉。 n n 注意:注意: n n 1 1、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 n n 2 2、观察者的特征(经验背景、认知、动机等)、观察者的特征(经验背景、认知、动机等) n n 3 3、榜样的活动特征(行为的效果、魅力、社会、榜样的活动特征(行为的效果、魅力、社会 地位等)地位等) (2 2)保持过程)保持过程 n n 指观察者把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有关示范行指观察者把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有关示范行 为的信息以某种方式储存在记忆之中以备后为的信息以某种方式储存在记忆之中以备后 用的过程。用的过程。 n n 符号表征符号表征(心象表征和言语表征)(心象表征和言语表征) n n 演习演习 n n 物理操作演习物理操作演习:跟随榜样实际演习:跟随榜样实际演习 n n 认知演习:认知演习:心理演习心理演习 (3)(3)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n n 把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化为行为,这是观察学把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化为行为,这是观察学 习的中心环节。习的中心环节。 (4 4)动机过程)动机过程 n n 在观察者在特定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在观察者在特定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 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 5. 5.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 n n 指观察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必直接受到外在强指观察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必直接受到外在强 化,只要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就等于自己化,只要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就等于自己 也受到了强化。也受到了强化。 n n 直接强化直接强化:学习者行为本身受到强化。人的行:学习者行为本身受到强化。人的行 为后果对人产生的加强作用。为后果对人产生的加强作用。 n n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 行为,由此奖励或惩罚自己。行为,由此奖励或惩罚自己。 (三)自我效能理论(三)自我效能理论 n n 1.1.概念概念 n n 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 观体验。观体验。 n n 例:乐乐今年例:乐乐今年6 6岁。有一天,妈妈问乐乐:岁。有一天,妈妈问乐乐: “ “现在给你读一首古诗,现在给你读一首古诗,1010分钟后能背下来分钟后能背下来 吗?吗?” ”乐乐回答:乐乐回答:“ “我觉得肯定不行,时间太我觉得肯定不行,时间太 短了!短了!” ”乐乐对妈妈的回答,表现出了乐乐对妈妈的回答,表现出了对自对自 己行为结果的一种预期己行为结果的一种预期,也就是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自我效能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