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2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3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军事,巩固政权。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色。5评价(作用)(1)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消极影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2)工业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评价(作用)(1)经济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俄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了初步好转。(2)政治: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疑难问答问: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吗?答:不是。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领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图示总结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1)工业化之路政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局限: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2)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状况: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影响:为工业化解决了粮食、原料、资金问题;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3)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特别提示农业集体化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促进农业自身的发展,把小农经济变成现代化大农业(此目的未实现);二是使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2特征(1)经济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3)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个人崇拜,行政干预。3影响(1)经济斯大林体制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发展失去活力。(2)政治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3)思想文化: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极大压制。归纳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排斥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则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正确的;斯大林单纯利用行政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列宁这一思想,最终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于1938年开始,计划重点发展国防军事工业,同时建设军民两用产业,为未来的战争预作准备。重点是航空。1938年,苏联飞机产量比1937年翻了一番,达到7 500架。到1939年欧战爆发后,年产已经稳定在1万架的规模。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达5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到1941年,以85亿美元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 但在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考点一“退却的年代”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比较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1)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2)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3)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要求:分析材料,找出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中的体现。材料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主要信息:答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允许土地转让和雇佣劳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效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第三编)发现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违背经济规律,但仍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命题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代必要性与过时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2列宁时代经济政策的转变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发现问题列宁认可国家资本主义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命题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上的差异;从国情出发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考点二“剥夺的年代” 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探索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唯物史观“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及教训(1)经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的创立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并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2)教训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能够完全模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吗?依据史料论证经济学家马寅初为什么对统制经济的态度由支持赞成变为反对抨击。史料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提示: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国情、时局的变化与世界形势等方面论证马寅初态度的变化。论证:答案当时中国缺少实行计划经济的完全条件,可借鉴,但不能完全模仿。马寅初之所以支持赞成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受苏联计划经济积极作用的影响;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马寅初之所以反对抨击统制经济是因为:统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国家经济命脉操纵于少数人之手,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斯大林时代新经济政策的力挺者“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发现问题布哈林的观点在当时与斯大林模式是相冲突的。命题角度当时苏联经济建设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问题。2历史材料的政治色彩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审定,斯大林亲自撰写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全国党史教材)发现问题材料是苏联官方的观点,斯大林亲自参与撰写,可能会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热情。命题角度材料的甄别与使用;影响材料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因素。3从苏联的外贸状况看计划经济的独特性苏联19301940年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外贸总额1 6431 5021 002661.8510.3477.4年代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485.4523.7475.1271.4485.2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发现问题从表中数据看出苏联外贸总额不断下降,且幅度较大。命题角度苏联的计划经济、工业化建设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6全国,342015全国,342014全国,342013全国,33、35全国,351命题点: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相互借鉴(2016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解析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2命题点:苏联工业化的特点(2015课标全国,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取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3命题点:苏联工业化初期的“旧”做法(2014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项错误;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再从题干中“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4命题点:苏共十九大报告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2013课标全国,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地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D项。5命题点:苏联新经济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的比较(2013课标全国,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货币等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 项。 A、C、D三项无法说明中国的改革是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6命题点:苏联“左”倾思想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013课标全国,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B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1命题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民生意识的不足(2017张家口二模,34)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1920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D项正确。2命题点:历史图片上的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17赣州高三摸底,34)图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往往能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实。观察图一和图二,与之相符合的主题是()图一图二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C“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D“废除了余粮收集制”答案A解析图片突出国家领导人带头参与义务劳动,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绞杀,需要集中一切力量来战胜敌人,故A项正确。3命题点: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阻力”(2018重庆一中高考联考,34)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斯大林体制完全确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在苏联并未出现战争,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体制建立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命题点:苏俄在危机面前的政策调整(2018四川高考模拟信息押题卷,34)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答案B解析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