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310-2002 茶 粗纤维测定》与《GB 8310-1987》相比,在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优化。首先,标准编号从强制性国家标准(GB)变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表明了该标准的应用性质有所改变,由原先的强制执行转变为推荐使用,反映了国家对于茶叶粗纤维测定方法的态度更加灵活。

在技术内容方面,《GB/T 8310-2002》对实验条件、试剂规格以及操作步骤等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增强了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例如,新版本中明确了使用的酸碱溶液浓度,并且对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有助于减少不同实验室之间因条件差异导致的结果偏差。此外,还增加了关于如何正确读取结果并计算粗纤维含量的具体指导,使得整个检测流程更加规范化。

另外,《GB/T 8310-2002》也更新了部分术语定义,使其与国际接轨,便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和精度,新版标准建议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进行辅助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8310-2013
  • 2002-06-17 颁布
  • 2002-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8310-2002茶粗纤维测定.pdf_第1页
GB-T8310-2002茶粗纤维测定.pdf_第2页
GB-T8310-2002茶粗纤维测定.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8310-2002茶粗纤维测定.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 T 8 3 1 0 -2 0 0 2前言本标准是对G B / T 8 3 1 0 - 1 9 8 7 茶粗纤维测定 的修订。 本标准与G B / T 8 3 1 0 -1 9 8 7 的主要差异是: 用玻质砂芯增祸代替石棉增祸, 用尼龙布过滤代替尼龙布的吸滤, 用丙酮取代乙醚。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 同时代替G B / T 8 3 1 0 -1 9 8 7 0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卫龙、 孙安华、 钟萝。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负责解释。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t 3 / T 8 3 1 0 -2 0 0 2茶粗纤维测定代替 G B / T 8 3 1 0 - 1 9 8 7T e a -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c r u d e f i b r e c o n t e n t,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茶叶中粗纤维测定的原理、 仪器和用具、 试剂和溶液、 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S / T 8 3 0 2 - - - 2 0 0 2 茶取样G B / T 8 3 0 3 - 2 0 0 2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3 原理用一定浓度的酸、 碱消化处理试样, 留下的残留物, 再经灰化、 称量。由灰化时的质量损失计算粗纤维含 Ro4 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分析天平: 感量。 . 0 0 1 9 。尼龙布: 孔径5 0 p m( 相当于3 0 0 目) 。玻质砂 芯琳祸: 微 孔平均直 径8 0 11 。 一1 6 0 B m, 体 积3 0 m l ,高温炉: 5 2 5 、 士2 5 C。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 温控 1 2 0 C 1 2 C。干燥器: 盛装有效干燥剂月.胜,IJ才灿只润 .。.-月q月月且八,五U月峙月5 试剂和溶液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 AR ) 。水为蒸馏水5 . 1 硫酸: 1筋%溶液5 . 2 氢氧化钠: 1 . 2 5 ,%溶液。53 盐酸 1 %溶液5 . 4 9 5 %乙醉5 . 5 丙酮。6 操作方法6 . 1 取样- - - - 一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且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2 - 0 6 - 1 7 批准2 0 0 2 一 1 2 一 0 1 ;17 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s / T 8 3 1 0 -2 0 0 2 按G1 3 / T 8 3 0 2 的规定。6 . 2 试样制备 按照GI 训T 8 3 0 3的规定。6 . 3 测定步骤6 . 3 . 1 酸消化 称取试样( 6 - 2 ) 约2 . 5 g ( 准确至。 . 0 0 1 g ) 于4 0 0 m l 一 烧杯中, 加人约1 0 0 c 的1 . 2 5 % 硫酸溶液( 5 _ 1 ) 2 0 0 n i l , 放在电 炉_t 二 加热( 在1 m i n 内煮沸) 。 准确微沸3 0 m i n并随时补加热水, 以 保持原溶液的体积。 移去热源, 将酸消化液倒人内铺5 0 k m尼龙布( 4 . 2 ) 的布氏漏斗中, 缓缓抽气减压过滤, 并用每次5 0 m l - 沸蒸馏水洗涤残渣, 直至中性, 1 0 m i n内完成6 . 3 . 2 碱消化 用约l o o n的1 . 2 5 ; 0 氢氧化钠( 5 . 2 ) 2 0 0 m 工 _ , 将尼龙布上 的残渣全部洗人原烧杯中, 放在电炉上加热( 在1 m i n 内煮沸) 。 准确微沸3 0 m i n , 并随时补加热水, 以保持原溶液的体积。 将碱消化液连同残渣倒人连接抽滤瓶的玻质砂芯钳垠( 4 - 3 ) 中, 缓缓抽气减压过滤, 用 5 0 m l , 左右沸蒸馏水洗涤残渣, 再用1 X盐酸( 5 - 3 ) 洗涤一次, 然后用沸蒸馏水洗涤数次, 直至中性, 最后用乙醇( 5 . 4 ) 洗涤二次, 丙酮洗涤三次并抽滤至千, 除去溶剂6 . 13 干燥 将上述增竭及残留物移人干燥箱( 4 , 5 ) 中, 1 2 0 c 烘 4 h 。放在干燥器( 4 - 6 ) 中冷却, 称量( 准确至0 . 0 0 1 g ) .6 . 3 . 4 灰化 将己称量的堵垠, 放在高温炉( 4 . 4 ) 中. 5 2 5 C 士2 5 ( 灰化2 h , 待炉温降至3 0 0 C 左右时, 取出于干燥器( 4 - 6 ) 中冷却, 称量( 精确至0 . 0 0 1 妇。7 结果计算 i 十 算方法茶叶中粗纤维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 按式( 1 ) 计算:粗纤维( %) 二1 0 0 ( M, 一M2 )MX m 。 . 。 。 。 。 , 二(1): M, - 一 试样的质童, g : M灰化前增竭及残留物的质量, 9 ; M ., 一 一灰化后柑锅、 灰分的质量, 9 ; * 试样干物质含量, %如果符合重复性( 7 - 2 ) 的要求, 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重复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