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5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m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 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交流 .小结。 2 / 35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 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4、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1、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投影出示。 3 / 35 1、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 2、讲解怎样爱护图书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 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3、如何修补图书呢?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四、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图书角图书分类整理好。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4 / 35 爱护图书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1、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从小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配套课件走,我们去植树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 2、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5 / 35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前鼻音与叛区别)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 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 )、( 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 )、( 2-6)讲植树的重要。 (三 )、( 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6 / 35 3、理解 “ 和煦 ” 4、 “ 迈开轻快的脚步 ” 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 5、指导朗读,要读出欢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分析结构,自主记字。 2、重点指导。 注意左边片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 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7 / 35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 “ 到处 ”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 3-6 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 “ 绿色工厂 ” ,指导读好 “ 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 B、 “ 绿色宝库 ” 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 “ 绿色宝库 ” ?除了 “ 盖房、架桥、造船、铺路 ” 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 “ 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 ” 一句,说说什么是 “ 绿色的希望 ” 想象祖国处处是 “ 参天的大树 ” 的景象。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 6 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 后一节。 8 / 35 齐读第 7 段。 四、背诵指导 1看动画,学生边看边小声跟读。 2指导背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这么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 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 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 沙退鸟舞 绿 色宝库 建设 “ 四化 ” 2、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理解含义深9 / 35 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谁 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不懂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 1)出示生字,指读。 10 / 35 (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 3)指名朗读课文,简介竺可桢。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2、出示分段提示,练习分段。 (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三段? ( 2)文章最 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3、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 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 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 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组词记字。 2、重点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11 / 35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春天 第一 段( 1-5) 第二段( 6-15) 第三段( 16)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相机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 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 3 自然段,体会红字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 是啊,杏花开了。 ”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 ”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 习惯地问 ” 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12 / 35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看杏花(学习第 6-15 自然段) 1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 6 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 “ 绿、皱、鼓 ” 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 1)提出朗读要求:自由轻声读,想想这写话分别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 竺爷爷!竺爷爷! ” 竺爷爷()地问: “ 什么事情呀? ” 小孩子()地说: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竺爷爷()地问: “ 什么时候? ” 小孩子()地说: “ 刚才。 ” 竺爷爷()地问: “ 是第一朵吗? ” 小孩子()地说: “ 是。 ” ( 2)读第二遍:根据添上的提示语,读出他们的语气: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 3)分角色读: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 ,一个读小孩子13 / 35 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 7 “ 郑重 ” 什么意思?你从 “ 郑重地计下 ” 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 郑重 ” 的意思 是严肃认真。从“ 郑重地记下 ” 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过渡:是的, “ 一丝不苟 ” 的科学态度,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 16 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大概 、 也许 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 “ 精确 ” 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14 / 35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是一名生物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 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你知道那些有关竺可桢的研究故事? 拓展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 -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 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 4、 5 两题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一丝不苟 15 / 35 竺可桢 精确 观察 3、燕子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一文,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鲜艳明快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教材的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图呈绿色基调,有远山、湖水、稻田,桃花盛开,柔柳轻扬,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 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教学要求: 、通过燕子在春天里 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16 / 35 、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理解长句子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明丽和祖国语言的丰美。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17 / 35 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 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 “ 燕子 ” ) ( 1)、指导 “ 燕 ” 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 指名纠正读 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18 / 35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 乌黑光亮;翅膀 俊俏轻快;尾巴 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 的语气) ( 2)、练读: ( 3)、指名读 男生女生比赛读 齐读 3、指导背诵 (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指图) (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 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19 / 35 2、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 吹拂;细雨 洒落;柔柳 ) (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 )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赶集似的 ,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 赶集似的 ” ?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 )你准备怎么读?(教师评价) B、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 赶来了,为春20 / 35 天增添了许多 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 ) c、完整地练读 分小组比赛读 齐读 ( 4)、指导背诵 A、理思路: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样?柔柳怎样?青草怎样、绿芽、鲜花怎样?小燕子又怎样?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 1)、理解内容: A、自渎: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 飞行的形态) 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 ) B、掠过写出了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 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 ( 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 B、指名读,评价 齐读。 ( 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 B、练背 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3、学习第四自然段 ( 1)、过渡: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 停在电线上休息。(板书:休息) 21 / 35 ( 2)、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 五线谱; 燕子 音符) ( 3)、比较:教师故意读错 “ 痕 ” 为 “ 根 ” ,请学生说说哪个好。 ( 4)、指导朗读:飞倦了怎样读?春天的歌怎样读? ( 5)、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在外形上,它有着 (指名说),它在春天里到来,轻快地飞到我们身边,连休息的姿态都那么美。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一起读它。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光亮 外形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3、燕子春天赶来 飞行快,轻 休息电线 五线谱 燕子 音符 22 / 35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 “ 尺幅千里 ” 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 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 ,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 ,先说再写。 23 / 35 教学难点 :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 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 “ 江南春 ”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 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 “ 小李杜 ”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24 / 35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 2)解释词语: “ 绿映红 ” 、 “ 水村山郭 ” 、 “ 酒旗风 ” 、 “ 南朝 ” 、 “ 楼台 ” 、 “ 四百八十寺 ” (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 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 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5 / 35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 美的鉴赏能力。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程颢( 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26 / 35 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 1057 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 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 “ 二程 ” 。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 “ 洛学 ”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 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 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27 / 35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 “ 春游归来 ” 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 办手抄报: “ 诗歌里的春天 ” 。( 选做) 板书设计: 江南春(杜牧) 莺啼绿映红(写景) 村郭酒旗风 南朝寺(抒情) 楼台烟雨中 (忧国忧民)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余心乐 傍花随柳 习作一 28 / 35 一、教材分析: 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 “ 例文 ” 我的建议,了解文中 “ 建议 ” 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 “ 习作要 点讨论 ” ,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 “ 建议 ” 的一般写法。 3、按 “ 习作要求 ” ,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习作的要求。 、要有充分的理由。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 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29 / 35 B 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 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 “ 最米人的池塘 ” ,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 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具体文章结尾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 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30 / 35 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的建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 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评价: 1、用词不当,应将 “ 轻轻的 ” 改成 “ 悄悄地 ” 2、 “ , ” 应改成 “ 。 ”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 “ , ” 应改 成 “ 。 ” 31 / 35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 “ 腾空 ” 应用 “ 腾飞 ” 更好。 6、 “ 焕然一新 ” 、 “ 欢呼雀跃 ” 、 “ 透明晶莹 ” 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简洁 我的建议主要景点具体 文章结尾点题 练习一 一、教材分析: 练习一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会 “ 拟人 ” 这种表达方式;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描写景色的成语;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推荐或作自我推荐;学写毛笔字 ,安排了书字 “ 散 ” 、 “ 处 ” 。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32 / 35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