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可持续消费方式构建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可持续消费方式构建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可持续消费方式构建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可持续消费方式构建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可持续消费方式构建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可持续消费方式构建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二十世纪以 来,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 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巨大的生产 力和丰富的社会财富,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与此同时, 大量的工业废 料、 有毒物质和气体的排放, 对资源过度的开采和浪费, 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 退化, 进而威胁人类自 身的生存。 因此, 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纠正传统的 发展观念,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从企业角度研究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从而进一步丰富可持续消费的内容。 本文首先从消费的基本理论入手, 分析了产业社会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成 因, 提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接着利用1 9 9 8 年和2 0 0 3 年中 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内涵进行实证分析; 对可持续消费与循环 经济、 可持续发展、 消费理性等理论进行梳理; 运用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分析可 持续消费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出培养顾客满意、 顾客忠诚及创造顾客 价值有利于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 从企业角度论述了建立可 持续消费方式的有效途径,即推行可持续生产、 开发可持续产品、 进行消费者教 育、承担社会责任。 可持续消费是一种科学的消费模式, 是人与自 然和谐统一的消费模式, 它揭 示了消费主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与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的关系, 将消费置于社会一 经济一 生态空间中来考虑, 要求三者的协调发展。 因此, 研究可 持续消费问题, 对反省过去的消费行为, 引导消费者行为, 倡导良好的消费道德 观念,促进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可持续发展消费者教育企业社会责任 a b s t r a c t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l a r g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t h e g i g a n t i c p r o d u c t i v e f o r c e a n d a b u n d a n t f o rt u n e , w h i c h a r e c r e a t e d b y p e o p l e s o w n h a n d s , e n h a n c e t h e l e v e l o f m a t e r i a l l iv i n g gr e a t l y s i n c e 2 0 h c e n tu ry .ve r , i n d u s t r i a l wa s t e a n d l e t t i n g o f a n d w a s t i n g o n c h e mi c a l s a n d t h e g a s , wi t h o v e r e x p l o i t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 c a u s e t od e c l in a t i o n o f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 e v e n t h r e a t e n t h e l i v i n g o f p e o p l e s o w n . t h u s ,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o ry a p p e a r e d w h i l e p e o p l e b e g a n t o r e c o n s i d e r o w n b e h a v i o r a n d m o d i f i e d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d e a . i n t h i s c o n d i t i o n , t h e t h e s i s d e e p l y e n r i c h e s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fr o m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m o d e l i n t h e s i g h t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 t h e t h e s i s s t a rt s w i t h t h e b a s i c t h e o ry 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 , a n a l y z e s t h e e x i s t e d p r o b l e m s a n d c a u s e s i n c o n s u m p t i o n m a n n e r s i n i n d u s t r i a l s o c i e t y , a n d p o i n t s o u t t h e i n e v i t a b i li t y a n d n e c e s s i t y o f b u i l d i n g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m o d e l . t h e n t h e t h e s i s e m p i r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v e m e a n i n g o f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b y a p p l y i n g d a t a i n s t a t i s t i c a l y e a r b o o k - 1 9 9 8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y e a r b o o k - 2 0 0 3 ;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 ,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r a t i o n a l c o n s u m p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t h e o r i e s t h a t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 s t u d i e s t h e i n t e rna l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a n d e n t e r p r i s e s , a n d a d v a n c e s 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 t h a t c u s t o m e r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 c u s t o m e r l o y a l t y a n d c u s t o m e r v a l u e a r e f a v o r a b l e t o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 t h e t h e s i s d i s s e rt s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t o b u i l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m o d e l f ro m t h e p o i n t o f v i e w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 i . e ., c a rr y o u t s u s t a i n a b l e p r o d u c t i o n , d e v e lo p s u s t a i n a b l e p r o d u c t s , e d u c a t e c o n s u m e r s a n d t a k e s o c i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i s a s c i e n t i f i c c o n s u m p t i o n m o d e l t h a t h a r m o n iz e s h u m a n w i t h n a t u r e . i t d i s c l o s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c o n s u m p t i o n e n t i t y , c o n s u m p t i o n l e v e l , c o n s u m p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c o n s u m p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s o u r c e e x h a u s t i o n , s e e k s 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s o c i e t y , e c o n o m y a n d e c o s y s t e m w h i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i s g o i n g o n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h a s s i g n i fi c a n t p r a c t i c a l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e a n i n g s o n i n t r o s p e c t i n g p a s t c o n s u m p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 a d v o c a t i n g r i g h t c o n s u m p t i o n e t h i c s a n d a c c e l e r a t i n g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 m o d e l . k e y w o r d s :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c o n s u m e r e d u c a t i o n , e n t e r p r i s e s o c i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 . 1 可持续消费命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自 有人类生产以来,消费就无时无刻地不在持续着。消费是人类得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不仅是人类的一种生理需要,而 且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 消费是人类对自 然物质和能量的改 变,消费是实现使物质和能量尽可能达到可利用的限度、并使对生态系统产生 的负面效应最小,从而不威胁人类的健康、福利和其他人类相关的方面。 ” 可 见消费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和最终环节,直接和间接推动着生产的发展,从而推 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 . 1 . 1 产业社会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 生产效率,也大大地丰富了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市场营销学的发展是这个世纪 中 对企业作出极大贡献的学科,它的目 标是采用市场营销组合手段刺激消费者 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并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也产生了相应的资源 浪费和与消费相联系的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 人类的消费过程中,由 于市场经济无法克服的弊端微观企业经济行为 的外部性和宏观管理的有限性,导致了资源过度的开采和浪费,生态环境不可 逆转的污染和全面的退化。目 前世界的共同环境问题己经证明了这一点:温室 气体排放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空中杀手酸雨、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 的减少、海洋污染、淡水资源受到威胁等,这些问题现在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 自己的生存, 使得人类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反省自己的消费。 工业文明虽然给人 类带来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 2 、消费对资源的影响 消费的环境影响包括金属和化工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储量的损耗,以及包 括森林、水、土地等可再生资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利用,与消费有关的废物 的生产与处理也影响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传统消费模式的后果是资源的严重耗 周梅华,可持续消费及其相关问 题 1 7 .现代经济探讨,2 0 0 1 ( 2 ) , p 2 0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 . 1 可持续消费命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自 有人类生产以来,消费就无时无刻地不在持续着。消费是人类得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不仅是人类的一种生理需要,而 且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 消费是人类对自 然物质和能量的改 变,消费是实现使物质和能量尽可能达到可利用的限度、并使对生态系统产生 的负面效应最小,从而不威胁人类的健康、福利和其他人类相关的方面。 ” 可 见消费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和最终环节,直接和间接推动着生产的发展,从而推 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 . 1 . 1 产业社会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 生产效率,也大大地丰富了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市场营销学的发展是这个世纪 中 对企业作出极大贡献的学科,它的目 标是采用市场营销组合手段刺激消费者 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并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也产生了相应的资源 浪费和与消费相联系的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 人类的消费过程中,由 于市场经济无法克服的弊端微观企业经济行为 的外部性和宏观管理的有限性,导致了资源过度的开采和浪费,生态环境不可 逆转的污染和全面的退化。目 前世界的共同环境问题己经证明了这一点:温室 气体排放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空中杀手酸雨、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 的减少、海洋污染、淡水资源受到威胁等,这些问题现在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 自己的生存, 使得人类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反省自己的消费。 工业文明虽然给人 类带来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 2 、消费对资源的影响 消费的环境影响包括金属和化工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储量的损耗,以及包 括森林、水、土地等可再生资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利用,与消费有关的废物 的生产与处理也影响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传统消费模式的后果是资源的严重耗 周梅华,可持续消费及其相关问 题 1 7 .现代经济探讨,2 0 0 1 ( 2 ) , p 2 0 第一章绪论 竭。 据估计, 人类现在每年燃烧的矿物燃料相当于自然界花1 0 0 万年左右才生产 出来的。地球上己探明的煤储量按目前的消费速度还可以维持2 0 0多年,石油 和天然气储量仅能使用约3 3 年和6 0 年,淡水的短缺更是世界性的;对森林的 滥砍乱伐导致耕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发达国家汽车数目比人口增长更快,造 成了最具破坏性的过度消费。 上述严峻现实都是由人类的消费引起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文化渊源和生产、消费观念是现行消费模式形成的深层原因。 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生产企业不顾消费者需求盲目 生产,并超过消费需求,产 生资源的浪费。 第二,落后的生产力、技术水平和欠发达的经济是现行消费模式形成的直 接原因。市场经济和技术手段不充分状态下无法实现信息的充分化。消费者在 生产企业不充分信息的引导下, 产生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 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第三, . 市场经济本身的弊端以及政府介入的滞后与相关法律制度的空白是 现行消费模式形成的外部原因。 传统的消费模式只注重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撇开了自 然资料的再生产和 人口的再生产,从而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和自 然景观的破坏,反过来大大削弱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可以说,产业社会的 消费问题是构成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它不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也 违背人类社会消费的本来目 标,加剧了人和自 然的矛盾,激化了人和人之间的 社会矛盾,也不利于人类自 身的全面发展,因而是不可持续的。人类消费的初 衷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而结果却是损害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最后威胁到人 类自 身。时代呼唤一种可持续的全新消费观念,要求在一个生态一经济一 社会 相互协调的三维复合系统中考虑消费模式问题,建立一种与生态、社会责任和 精神价值相适宜的消费方式和观念,即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1 . 1 . 2 可持续消费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派 1 、古代思想家的朴素消费观 中国古人崇尚 “ 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消费方面, 主张对 大自 然的索取必须有时、有度,有纵、有禁。 左传中也有 “ 俭, 德之共也。 奢,恶之大也”的思想。 孔子和孟子也在消费问题上主张 “ 用之以礼” 。 在古希 第一章绪论 竭。 据估计, 人类现在每年燃烧的矿物燃料相当于自然界花1 0 0 万年左右才生产 出来的。地球上己探明的煤储量按目前的消费速度还可以维持2 0 0多年,石油 和天然气储量仅能使用约3 3 年和6 0 年,淡水的短缺更是世界性的;对森林的 滥砍乱伐导致耕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发达国家汽车数目比人口增长更快,造 成了最具破坏性的过度消费。 上述严峻现实都是由人类的消费引起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文化渊源和生产、消费观念是现行消费模式形成的深层原因。 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生产企业不顾消费者需求盲目 生产,并超过消费需求,产 生资源的浪费。 第二,落后的生产力、技术水平和欠发达的经济是现行消费模式形成的直 接原因。市场经济和技术手段不充分状态下无法实现信息的充分化。消费者在 生产企业不充分信息的引导下, 产生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 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第三, . 市场经济本身的弊端以及政府介入的滞后与相关法律制度的空白是 现行消费模式形成的外部原因。 传统的消费模式只注重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撇开了自 然资料的再生产和 人口的再生产,从而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和自 然景观的破坏,反过来大大削弱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可以说,产业社会的 消费问题是构成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它不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也 违背人类社会消费的本来目 标,加剧了人和自 然的矛盾,激化了人和人之间的 社会矛盾,也不利于人类自 身的全面发展,因而是不可持续的。人类消费的初 衷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而结果却是损害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最后威胁到人 类自 身。时代呼唤一种可持续的全新消费观念,要求在一个生态一经济一 社会 相互协调的三维复合系统中考虑消费模式问题,建立一种与生态、社会责任和 精神价值相适宜的消费方式和观念,即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1 . 1 . 2 可持续消费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派 1 、古代思想家的朴素消费观 中国古人崇尚 “ 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消费方面, 主张对 大自 然的索取必须有时、有度,有纵、有禁。 左传中也有 “ 俭, 德之共也。 奢,恶之大也”的思想。 孔子和孟子也在消费问题上主张 “ 用之以礼” 。 在古希 第一章绪论 腊、古罗马的奴隶社会和西欧的封建社会里,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也有着较丰富 的消费思想。色诺芬的代表作 经济论 包含着欧洲古代社会最早的朴素消费 观。他主张节约消费,分析了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的相互关系。托马斯 孟的 著名反驳著作 英国得自 对外贸易的财富3 中主张减少外国货的消费,为此他 号召实行节约,提出了折中消费的原则。 2 、古典消费的理论 1 7 世纪初,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始终强调 资本积累,他们的消费理论与资本积累密切联系在一起,其基本点在于节制消 费。显然,节制消费与古代思想家的量入为出的消费思想有着本质区别,是为 资本家资本的原始积累辩护,但其中一些消费思想对于建立可持续消费思想仍 具有重要意义, 譬如威廉 配第在 赋税论 4 中 认为可以 通过税收, 给某些穷 人以“ 消费补助” ,这对于可持续消费中解决对贫困人口的消费具有借鉴意义。 3 、近、现代消费理论 近现代消费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消费观、适度消费理论和绿 色消费理论。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消费观 马克思在 1 0 0多年前就阐述了生态经济的思想, 尽管他没有明确提出生态 经济和生态消费这一概念, 但已构架了生态经济的理论基础。 “ 社会化的人, 联 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 然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 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 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 5 “ 只有人才 给自 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 变了他们所居住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 活动的结果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 ” . “ 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 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 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 然界为劳动提供材 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 马克思生态消费观将消费这一社会再生产环节置 z 色诺芬, 经济论,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版 3 托马斯 孟, 英国得自 对外贸易的 财富,商务印书馆, 4 威廉 配第。赋税论, 商务印书馆,1 9 6 8 年版 , 马克思, 资本论, 第三卷,1 9 7 9 年版, p 9 2 6 -9 2 7 1 9 6 5 年版 马思全集,第2 0 卷,1 9 7 9 年版, p 3 7 3 -3 7 4 马思全集,第3 卷,1 9 7 9 年版,p 5 0 8 第一章绪论 于 “ 人自 然”这一物质变换的大循环之中,认为享受财富的消费过程不是 起源于人的劳动,而是起源于自 然界,如果不善待自 然,人类活动的结果将和 “ 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 。 “ ( 2 )适度消费理论 适度消费是我国理论界针对 “ 消费超前” 和消费不足的问题于 8 0年代中 期提出的, 关于适度消费理论,目 前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看法, 但其差异仅是“ 技 术性”的。适度消费就是适当、合理的消费,指消费的数量与质量都符合客观 的规定性,既不超越经济条件所允许的水平,也不滞后于生产力水平,把消费 水平控制在客观经济条件允许的界限内。适度消费应符合生理标准、经济标准 和社会标准。 。 适度消费理论应该说是正确的, 但是, 它是囿于社会经济系统来 评价其“ 适度” ,因而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它是建立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基础 上的“ 适度” . 这种传统的适度消费理论正面临着全面的挑战. 面对马克思的生 态经济思想和当今时代的“ 可持续发展观” , 有可能动摇它的根基。“ ( 3 )绿色消费理论 绿色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态需要而选择消费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消费资 料和劳务。从历史上看,绿色消费观由来己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哲学 中崇尚自 然的生活观,但现代绿色消费观己与古人的祟尚自 然有很大差异,现 代绿色消费观缘于本世纪 6 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在西方,由于 现代大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迫使人们在享受工业所带来的喜悦时也必须品尝 污染所带来的苦果,不得不对现代工业化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并思考如何与大 自 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因此,本世纪 5 0年代,美国和一些其他西方国家就先 后出现了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绿色组织,宣扬绿色思想,崇尚 绿色消费。 古代朴素的消费思想、马克思生态消费经济观、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理 论虽然主要是从个体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出发,从一种道义上倡导人们要在消费 过程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 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如绿色消费仅从环 境保护的角度来理解, 由民间组织提倡, 因此它并不包括政府政策导向 和措施, 对消费只能起 “ 导向”作用。结合当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观,这些理论并不能 . 马恩全集,第3 卷,1 9 7 9 年版, p 5 0 9 - 5 2 2 , 程恩富, 消费 理论古今谈, 北京: 经济科学出 版社,1 9 9 0 . 7 1 u 梁 琦: 构建生态消费生态 观 兼评我国 适度消费理论, 经济学家,1 9 9 7 . 3 . p 3 3 第一章绪论 完全揭示出消费的深层次问 题。但其合理的成分,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消费思 想,譬如合理消费和量入为出的消费思想、生态消费思想、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以及精神消费的重要性等内容奠定了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 1 . 1 . 3 可持续消费的提出 过程 面对环境的恶化、资源的耗竭,人类已经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的生产和消费 方式,转向对消费问 题的研究,寻找适合人类自 身发展需要的消费模式。建立 在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实施,使人 类终于意识到自己是自 然的一分子,人类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 然的支撑。当人 们用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时, 不可避免地要审视传统的消费模式。 可持续消费观就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消费观的挑战和否 定,而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有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的支持。因此许多国家政府和 理论界把可持续消费问 题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1 、国外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可持续消费的研究 1 9 8 7 年的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开始反映出改变消费模式的观念。 工 9 9 2 年联合国 2 1 世纪议程中,改变消费模式被列为一个专门的项目, 正式提出了可持续消费概念, 并且明确指出: “ 全球性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 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形态,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这种形态引起了严重 关切, 它使贫穷和失调现象加剧。 原则上, 各国在环境与发展方面所从事的有关 消费和生活形式的工作应遵循下列各项基本目标: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 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 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 ”i t会议之后,可持续消费成为国际环境与发展议程 上的焦点问题之一。 1 9 9 4 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发表的 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提 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 “ 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提 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 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 周期中 所产生的 废物和污染物最少,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2 该报告指出, 可持续消费并不是介于因贫困引 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 2 e l e m e n t s f o r p o l i c ie s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i o n , u n e p , n a i r o b i , s y m p o s i u m : s u s t a i n a b le p ro d u c t co n s u mo t o n p a tt e rn. ol s o . no t wa v . 1 9 9 4 i o n a n d 第一章绪论 完全揭示出消费的深层次问 题。但其合理的成分,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消费思 想,譬如合理消费和量入为出的消费思想、生态消费思想、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以及精神消费的重要性等内容奠定了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 1 . 1 . 3 可持续消费的提出 过程 面对环境的恶化、资源的耗竭,人类已经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的生产和消费 方式,转向对消费问 题的研究,寻找适合人类自 身发展需要的消费模式。建立 在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实施,使人 类终于意识到自己是自 然的一分子,人类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 然的支撑。当人 们用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时, 不可避免地要审视传统的消费模式。 可持续消费观就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消费观的挑战和否 定,而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有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的支持。因此许多国家政府和 理论界把可持续消费问 题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1 、国外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可持续消费的研究 1 9 8 7 年的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开始反映出改变消费模式的观念。 工 9 9 2 年联合国 2 1 世纪议程中,改变消费模式被列为一个专门的项目, 正式提出了可持续消费概念, 并且明确指出: “ 全球性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 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形态,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这种形态引起了严重 关切, 它使贫穷和失调现象加剧。 原则上, 各国在环境与发展方面所从事的有关 消费和生活形式的工作应遵循下列各项基本目标: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 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 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 ”i t会议之后,可持续消费成为国际环境与发展议程 上的焦点问题之一。 1 9 9 4 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发表的 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提 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 “ 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提 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 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 周期中 所产生的 废物和污染物最少,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2 该报告指出, 可持续消费并不是介于因贫困引 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 2 e l e m e n t s f o r p o l i c ie s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i o n , u n e p , n a i r o b i , s y m p o s i u m : s u s t a i n a b le p ro d u c t co n s u mo t o n p a tt e rn. ol s o . no t wa v . 1 9 9 4 i o n a n d 第一章绪论 折衷,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1 9 9 8 年联合国以“ 为了明天人类的发展, 改变人类消费的模式”13 为主题, 对全球消费的问题、公平性、今后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体现了可 持续思想在全球范围的广泛认同和共同研究,这也是人类对产业社会的消费所 产生的问题经过反思后的理智选择、行为回归和思想回归,应该成为人类今后 指导政策和行为的准则。 印度尼西亚前环境部长e 萨里姆 ( e m i l s a l i m) 认为,可持续消费的概念 是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来的,即 “ 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今 消费者国际主席a m a .wi t o d a r 在 可持续消费:我们共同的挑战一文中 指出各个国家必须加强消费者本身和消费者组织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对可持续 消费的实现意义重大,国际消费者成员的任务是进行可持续问题的研究,促进 可持续发展和消费。 5 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 新加坡、 美国等都己进行了长时间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消费研究,制定本国的消费模式和建立可持续消费实践的 保证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对可持续消费的探讨 相对于国际社会对可持续消费的研究而言,我国理论界对中国 可持续消费 的研究显得略为滞后。1 9 9 5 年,曹凤中先生在 环境科学动态上撰文研究可 持续消费。他提出了什么是可持续消费问题,但并没有明确下定义,只是强调 当人们生活水准随着富裕程度的增加,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简 单稳定向复杂多变转化。 吕 福新、杨家栋、秦兴方是国内最早提出和研究可持续消费的学者。1 9 9 6 年,吕福新指出可持续消费是在超越狭隘短浅消费意识的基础上,以真实、有 益、超功利为特征,以持续为目的的 “ 节制型”消费,认为可持续消费是可持 续发展的目的,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方式, 可持续发展为可持续消费服务, 如果没有可持续消费作保证,可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 杨家栋、秦兴方则认为,可持续消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 联合国 人类发展报告 ,1 9 9 8 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宜言 ,1 9 9 2 年6 月 e r n a w i t o e l a r ,主席,消费者国际,2 4 h i g h b n r y c r e s c e n t , l o n d o n n 5 1 r x , u n i t e d k i n g d o m 第一章绪论 是一种既符合代际公正又符合代内公正原则的消费。消费的公正性是可持续消 费的核心;第二,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这一消费建立在人与自 然、人与社 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能保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消费需求不断地由简单稳定向 复杂多变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第三,它要求人们适度消费,反对过 度消费;提倡合理消费和文明消费,反对有损于他人及后代人利益的不合理、 不文明消费;它倡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向有利 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第四,它要求政府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 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坚决遏制和扭转资源遭受破坏、生态环境 恶化的趋势,加强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教育,在国民中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意识; 制定有关法律、法令和规章,建立可持续消费并促成可持续生产的机制,保证 社会经济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消费能促成社会、经济、资源、环 境进入良 性的发展轨道,其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之一。 2 0 0 2 年5 月1 5日 ,中国 首届可持续消费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举办的 目的就是为了向 社会大众传播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引导公众消费行为,推动我 国理论界对这一新思想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 0 0 3 年 1 2 月, 首届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国际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 1 0个国家的2 5名环境官员、环境科学家及实业家签署通过了 “ 长沙宣言”一 远大环境倡议书 ,响亮地向消费者提出了1 3 种环境保护倡议。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将设立专项基金来推广“ 长沙宣言” , 宣言将被翻译成世界各国语言, 传 播到世界各地,号召全球6 0 亿人,身体力行来保护地球环境。 1 . 2研究意义 研究可持续消费问 题,对反省过去的消费行为,正确全面地认识可持续消 费,引导消费者行为,倡导良好的消费道德观念,促进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只注重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传统的消费模式引 起了 环境污染和资源衰竭,削 弱了 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能力,违背人类社会消费的本来目 标。无论是从生态 资源角度还是从消费的公平性角度,或者从人类自 身的发展要求看,产业社会 的消费模式都是不利于人类自 身的全面发展的.因此,人类必须反省自己消费 的模式,改变人类本身消费的问 题, 确定和生态、 社会责任和精神价佰相话官 第一章绪论 是一种既符合代际公正又符合代内公正原则的消费。消费的公正性是可持续消 费的核心;第二,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这一消费建立在人与自 然、人与社 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能保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消费需求不断地由简单稳定向 复杂多变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第三,它要求人们适度消费,反对过 度消费;提倡合理消费和文明消费,反对有损于他人及后代人利益的不合理、 不文明消费;它倡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向有利 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第四,它要求政府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 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坚决遏制和扭转资源遭受破坏、生态环境 恶化的趋势,加强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教育,在国民中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意识; 制定有关法律、法令和规章,建立可持续消费并促成可持续生产的机制,保证 社会经济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消费能促成社会、经济、资源、环 境进入良 性的发展轨道,其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之一。 2 0 0 2 年5 月1 5日 ,中国 首届可持续消费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举办的 目的就是为了向 社会大众传播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引导公众消费行为,推动我 国理论界对这一新思想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 0 0 3 年 1 2 月, 首届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国际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 1 0个国家的2 5名环境官员、环境科学家及实业家签署通过了 “ 长沙宣言”一 远大环境倡议书 ,响亮地向消费者提出了1 3 种环境保护倡议。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将设立专项基金来推广“ 长沙宣言” , 宣言将被翻译成世界各国语言, 传 播到世界各地,号召全球6 0 亿人,身体力行来保护地球环境。 1 . 2研究意义 研究可持续消费问 题,对反省过去的消费行为,正确全面地认识可持续消 费,引导消费者行为,倡导良好的消费道德观念,促进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只注重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传统的消费模式引 起了 环境污染和资源衰竭,削 弱了 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能力,违背人类社会消费的本来目 标。无论是从生态 资源角度还是从消费的公平性角度,或者从人类自 身的发展要求看,产业社会 的消费模式都是不利于人类自 身的全面发展的.因此,人类必须反省自己消费 的模式,改变人类本身消费的问 题, 确定和生态、 社会责任和精神价佰相话官 第一章绪论 的消费方式和观念;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当前的发展,而且 要顾及生产经营与环境、生态、资源的协调一致,对内进行管理创新,建立监 督机制,规范自身行为,对外教育和引导消费者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承担社 会责任,实现企业的长期高效运行,达到企业、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 续消费正是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考虑生态需要,在使用消费品 或享受服务的过程中遵循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原则,以实现消费主体与消费 客体及消费环境之间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的消费。因此,研究可持续消费问 题,对反省过去的消费行为,正确全面地认识可持续消费,引导消费者行为, 倡导良 好的消费道德观念, 促进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虽然学术界对可持续消费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大多只是从宏观消费经济 学的角度实证分析消费问题,通常只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问题,内容主要还 集中在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体系的构建上,论证的重点是可持续消费 的制度安排,没有揭示可持续消费深层次的问题。本文是在可持续消费研究的 现状基础之上,从营销学角度出发,深度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内涵,用实证的 方法分析并指出目前我国的消费模式的不足,从而为从企业角度构建可持续消 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1 . 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 3 . 1研究思路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产业社会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建立可持 续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内 涵, 利用1 9 9 8 年和2 0 0 3 年中国 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当前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消费模式有待改善: 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从而为企业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相 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论述可持续消费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提出过程, 本文的研 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 可持续消费与相关理论分析。 本章着重分析了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 发展、消费理性、顾客价值以及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研究从企业角度 建立可持续消费的具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在结构安排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的消费方式和观念;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当前的发展,而且 要顾及生产经营与环境、生态、资源的协调一致,对内进行管理创新,建立监 督机制,规范自身行为,对外教育和引导消费者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承担社 会责任,实现企业的长期高效运行,达到企业、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 续消费正是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考虑生态需要,在使用消费品 或享受服务的过程中遵循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原则,以实现消费主体与消费 客体及消费环境之间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的消费。因此,研究可持续消费问 题,对反省过去的消费行为,正确全面地认识可持续消费,引导消费者行为, 倡导良 好的消费道德观念, 促进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虽然学术界对可持续消费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大多只是从宏观消费经济 学的角度实证分析消费问题,通常只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问题,内容主要还 集中在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体系的构建上,论证的重点是可持续消费 的制度安排,没有揭示可持续消费深层次的问题。本文是在可持续消费研究的 现状基础之上,从营销学角度出发,深度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内涵,用实证的 方法分析并指出目前我国的消费模式的不足,从而为从企业角度构建可持续消 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1 . 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 3 . 1研究思路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产业社会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建立可持 续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内 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