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跨国经营是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的普遍状态,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必然要求。 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国际化。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下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 发展全球竞争优势,成长为世界级竞争者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采取怎样的方法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论文以企业国际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本 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企业国际化的动态能力实现和优势提升 过程,进而针对中国企业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本文从企业战略和绩效实现的角度论述动态能力的实现,企业通过不断拓展 业务、保持和提升已有业务绩效、协调长短期绩效,发展、重构和提升企业的能 力和优势,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动态能力实现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国际化的竞争优势提升 的过程。企业国际化是通过全球学习和创新,不断拓展业务、保持和提升已有业 务绩效的渐进的提升全球竞争优势的过程。 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 中国企业不具备技术和综合实力优势的情况,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关 键在于不断发展学习创新能力,使之成为企业战略的中心要素,并不断发展绩效 协调能力,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本文还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后的国际化发展的案例。 关键词:关键词:动态能力实现 企业国际化 提升竞争优势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ii abstract transnational manage is the common stat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globalization times, its the necessity request for enterprise to become big and powerful. chinese enterprise is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ization course actively. in prompt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under competition, enterprise how to develop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grows up to the world-class competitor, they need to experience what process, what tactics to adopt is a problem worth discussing. the paper takes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object of study, appl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ctual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method.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ynamic abilities theory, has analyzed the dynamic ability realization and the advantage promotion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n put forward the chines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unter measure proposal in view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present situation. from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achievement realization view, the paper discuss dynamic ability realization. enterprise develops new service, keep and promotes present business achievement, harmonizes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achievement, realize enterprise 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dynamic ability realization view,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cess that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petitive edge lifting.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rough global study and innovation, enterprise instantly expand business, keep and promotes present business, gradually promo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hinese enterprise dont have technical and synthesis advantage, this paper thought the successful key of chines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lies in the developing strong study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and achievements coordinating ability. to chinese enterprise ,study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ust become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enterprise culture idea, it must raises the global study innovation ability, study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en conform and forms the unique management idea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simultaneously it must unceasingly persist in enhancing the global operation efficiency, nimble utilize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and abilities, develop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grows into the world-class competitor. keywords: dynamic capabilities realization, firm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mo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国际化是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必然要求。企业国际化运动是一个渐进的能力发 展过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地国际化,通过国际化发展强大。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历史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许多企业正在探索着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和实现方法。 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下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发展全球竞争优势,成长为世界 级竞争者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采取怎样的策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发展迅速,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更新比核心竞争能力论 和产业组织理论有更好的解释。从动态能力实现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发 展和优势提升的过程,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给出建议,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一、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是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简述企业理论的发展。 企业理论研究有两条轨迹: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管理学视角的研究。以科斯 为先导的现代企业交易费用理论和契约理论以市场均衡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认为 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企业产生于对价格机制的边际替换。交易成本理论的 代表人物威廉姆森(1975)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解释了 经济活动的规制结构。当这些变量处于较低水平时,市场是有效的协调手段,而 企业的出现,则有利于降低因不确定性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程度高所引致的 高交易费用,因此,企业是一种连续生产过程的纵向一体化的实体。他们认为, 企业只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同质企业,企业的成长力量是外生的。企业交易费用 理论和契约理论注意了企业的交易性,忽略了企业的生产性;认为市场是第一位 的,企业是第二位的;对企业的分析主要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 事实上,环境是变化的,产业是演进的,企业不仅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企 业有能力组织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推动产业的发展。企业是生产过程与交易 过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对企业本质的全面认识。 20 世纪 80 年代初,基于“结构行为绩效(scp) ”这一产业组织理 论分析范式的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企业竞争力理论成为管理学的主流理论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2 (porter,1980,1985,1990,1995,1998) ,认为企业战略的本质是定位。企业 的收益率可分解为两个部分:产业效应和位势效应。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 素:企业参与竞争的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位势。产业效应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的竞争状况。而企业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取 决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定位与实施的结果形成 相对位势,相对位势带来超额租金,从而企业总能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并获得竞 争优势。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参与竞争的产业的吸引力 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的市场定位,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取得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武 器,影响深远。但该理论过多的突出了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 特质与能力,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且该理论对实证研究缺乏解 释力。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后,现代企业理论发展形成了企业能力理论分支。一 些研究者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把视野聚焦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和特 殊能力,进而发展到内外结合观,克服了前两种理论的缺陷。 企业能力理论以企业内在成长论为理论渊源,以 wernerfelt(1984)的资源基 础论为发展始点,经过 prahalad 和 hamel(1990) 、leonard-barton(1992)核心 能力理论的推动,以 teece 等(1997,2000)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为正式形成标 志,随后出现了新的理论发展企业知识基础论。 企业资源基础论把企业看作是资源的结合体。资源可分为一般性资源和战略 性资源,但只有战略性资源才可导致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因而构成企业竞争优势 的源泉。战略性资源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建立在两个前提上:企业所拥有 的战略性资源是异质的(某些企业因为拥有其他企业所缺乏的资源而获得竞争优 势) ;战略性资源在企业之间不能完全流动,所以异质性得以持续(竞争优势得 以持续) 。 在动态环境中,仅仅依赖于已经拥有的优势地位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显然 是有困难的。并非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之源。基于这些 考虑,一些学者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 能力是组织的积累性知识和各种技能与技术流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的企业资 源,即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 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prahalad 和 hamel,1990) 。核心能力来自于独 特的、异质的、路径依赖的、不易为外界获取和模仿的知识体系。 二、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 企业的核心能力在环境变化时很容易表现出某种抗拒变化的惰性即所谓的 “核心刚性。企业在获得核心能力的同时,可能因为核心刚性而丧失竞争优势。 随着竞争环境的动态性不断增强,解释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动态能力理论从 2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世纪 90 年代以来获得了持续发展, 逐渐成为西方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分 支。动态能力理论秉承了熊彼特“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 ”的思想和 演化经济学的组织管理观点。企业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惯例做出动态调整。动 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必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更新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和更 新能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技能的获取、知识和诀窍的管理和学习。 提斯等 (teece,d.j., pisano,g. and shuen, a., 1997) 在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一文中提出动态能力理论,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 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 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 是企 业保持或者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动态能力具有开拓性,立足于 创新,能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动态能力植根于企业组织学习的流程中。 动态能力理论得到了学界的认同。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动态能力进行了研究。 teece 等在其动态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里提出三个关键要素:组织和管理过程、 位置和发展路径。动态能力部分地来自独特的协调与组合方式。位置是企业的特 定资产,企业的发展路径受组织的历史、学习能力的影响。 董俊武等(2004)从知识对动态能力的作用角度研究了动态能力的形成,认 为企业改变能力的过程就是企业追寻新知识的过程,并且揭示了动态能力随着组 织知识的演变而演变的过程。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2006)认为,动态能力是崇尚创新的能力。企业 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不断的创新,企业竞争优势变化的原因在于企业能力的变化。 企业动态能力带来的竞争优势是渐渐上升的。而且,企业动态能力是一个学习的 过程,企业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学习(即学习性惯例) ,这将逐渐提高其学习的效 率,从而逐渐提高其竞争优势。 winter 提出了能力学习的概念模型。罗伊(p.roy)等人基于动态能力分析框 架,研究了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合并案例,认为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以及高层领导 力将会对并购的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林多瓦等人发现高层团队及其关于组织演 化的信念对于动态能力的形成和企业形态持续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能力依赖 于新兴事件的学习过程以及在组织形式演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同时也取决 于高层管理团队的支持。因此,他们认为企业要培育动态能力,其组织形式必须 是分权化和有机的。其他学者如罗森布鲁姆等人也都根据不同公司的实践总结了 管理高层决策等组织因素对于动态能力的影响。 巴特立特等人(2005)从管理的角度论述了企业的发展过程,认为企业必须 具备管理能力变更的能力,并论述了企业能力更新的过程和方法。 动态能力观认为企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迪柯莘模型认为 (nancy dixon,1994) ,组织学习有利于组织绩效提高。组织通过学习、整合、创 新、内化,实现创新和能力的发展。haeckel, h.(1996)对知识分三类:事实知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4 识,技能知识,原理性知识。在企业中,每一种知识类型的重要性随员工角色的 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不同层面组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有差异。 学者们从知识角度以学习的过程论述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很有道理,高层 领导力、关于组织演化的信念、组织分权也确实对动态能力的建立和组织演化有 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没有指出动态能力如何在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实 现的方法。 1.2.2 国际化理论 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国际化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的渐进演变过程(johnson dunning,1988) 。 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型的国际化和外向型的国际化(luostarinen & heiiman, 1993) 。 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主要分为经济研究学派和过程研究学派,主要涉及垄断 优势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uppsala 国际化模型等。 经济研究学派基于主流经济学,诸如垄断优势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 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即经济人具备完全信息,会理性地 选择最优方案。 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市场不完全和寡头垄断的产物,企业在不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所获得的各种垄断优势,是该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决定 性因素或主要推动力量。垄断优势理论只适用于发达国家企业,且不能解释区位 选择问题。 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外部市场失效是市场内部化的关键性前提,跨国公司对 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转让技术和知识,避免因交易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高 交易成本。市场内部化优势在商品经济社会是始终存在的,而企业海外直接投资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市场内部化不足以阐释海外直接投资 的初始动力。 邓宁(dunning, 1976)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借鉴并综合了以往国际生产 理论的精华,并提出了区位优势理论。在阐述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 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种优势的基础上,邓宁根据他们的不同组合来说明跨国公司如 何在技术转让、商品出口和海外直接投资三种国际商务方式之间做出选择。国际 生产折衷理论是较完备的综合性国际生产模型,但该理论没有说明三大优势的相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互关系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动态发展。 邓宁(dunning, 1982)提出,其他人发展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此理论从 动态的角度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总体趋势,从宏观上构 建了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演进模式。 综合而言,国际化研究的经济学派没有好的从国际化演进的角度解释企业国 际化发展,但是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 程中做战略决策的总要因素。 过程研究学派着重研究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从组织学习和创新采用的角度来 研究企业国际化问题,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阶段性过程。uppsala 国际 化模型(johnson & vahlne,1977 )认为, 企业最初可能只涉及较少的国际经营, 随着 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不断增加对国际业务的投入,并接受进入更加遥 远的新市场。通过这种渐进方式所获得、积累的关于国际经营的知识和经验,使 企业获得了对国外具体市场的了解,并发展了国际化专长与技能,从而使他们能 够克服作为外来企业的风险和劣势。根据这一模型,企业层面的渐进式学习是解 释企业国际化行为的主要因素。 企业国际化必须运用实施国际竞争战略。相对小而立志成为世界级竞争者的 公司必须建立必须的资源和能力以挑战现存的行业领导者,而且必须保护母国地 位。而与此同时,产业内主要国际竞争者也会采取策略重点保护它的支配地位。 巴特利特等在书中论述到, 为实现保存已有优势和建立新的优势 之间的复杂平衡,要求公司遵循两个简单原则:第一,他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战略, 集中至少于开发新的资产和能力一样多的资源来保护和加强其已有的资产和能 力。第二,公司寻找各种途径来补偿它们相对于竞争者在优势来源上的不足和差 距,而不是模仿它们的资产结构和任务组合1。其观点与动态能力理论的企业优势 发展过程有相通之处。 公司需要比在国际化之前花更多的精力去开发利用新能力, 保护已有优势。 综上所述,企业国际化过程研究学派论述的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与动态能力理 论有可相通之处,基于过程的研究思路更适合于论述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能力发展 过程,尤其是相对于世界级竞争者优势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而垄断优势、技 术和知识内部化优势可以作为企业国际化竞争战略选择的考虑因素。 1.2.3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国际化研究 yadong luo(2000) ,tallman 和 fladmoe-lindqust(2002)从动态能力观论 述了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 yadong luo(2000)提出跨国公司在当今动荡的国际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取 1 巴特立特,戈歇尔,伯金绍 跨国管理:理论、案例分析与阅读材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p286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6 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在国际扩张中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可被定义为 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追逐竞争优势时创造、配置和提升组织固有的和可再生的 资源的能力。能力占有(即拥有独特的资源) 、能力配置(即配置独特的资源)和 能力提升(即动态学习和构建新的能力)是动态能力的三个关键要素。能力占有 是企业建立的独特资源。独特资源是组织内生的,包括战略能力和组织能力。企 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独特的资源,而且也来自于这些资源的配置形式。能 力配置与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配置与组织动态性的适应、跨越国界的能力传递 是能力配置的三个重要方面。跨国公司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能力占有和能力配置, 还取决于新知识的学习和获得而带来的能力提升。建立、传播和提升学习能力是 跨国公司发展的至关重要过程, 跨国公司需要持续地建立和提升它们的学习能力, 使得创新、学习和信息传递制度化。 tallman 和 fladmoe-lindqust(2002)将跨国公司的能力分为业务层次的组分 能力和公司层次的结构能力两大类;认为对能力体系的动态管理涉及能力利用和 能力构建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也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国际化 可分为初期的国际扩张和随后的全球一体化两个阶段。全球商业的成功一方面依 靠现有能力的利用,另一方面更加依赖于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原有 能力的更新) , 从而构建起新的能力体系。 国际化两个阶段中企业分别运用一定手 段构建和利用能力。 能力利用主要是利用转移公司自身的能力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能力构建主要是利用外部能力和进行组织学习。 而中国学者也用能力理论对国际化进行了一些研究:从动态能力角度研究了 跨国公司海外扩展的进入模式,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研究了国际化成长战略、成长 途径和战略并购中的能力转移。但国内缺乏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国际化研究。 综合而言,学者们基于动态能力观的国际化研究将能力和能力提升的途径分 类并论述了能力提升的过程,强调了组织学习对于能力的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性, 论述了通过建立、传播和提升学习能力来更新企业能力、实现动态能力的方法。 而从国际竞争战略的角度论述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的研究没有详细论述企业国际 化过程中的能力发展过程。 也就是说,现有的企业国际化研究缺乏基于动态能力观,从战略和绩效实现 角度对国际化发展的动态能力实现、全球竞争优势提升过程进行研究。 1.3本文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动态能力理论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创造、重构能力的能力。动态能力 理论产生以来, 学者们从知识角度、 学习的过程等多角度论述了动态能力的形成, 指出了高层领导力、关于组织演化的信念、组织分权对动态能力的建立和组织演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化的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没有指出企业如何在竞争和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形成动 态能力,提升竞争优势,操作性不强。 针对动态能力理论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借鉴巴特立特等的观点,从企业 战略和绩效实现的角度出发,指出动态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是在企业不断 提高现有业务绩效与开拓新业务的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创新,发展、重构和提升 企业能力而实现的。并考虑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平衡绩效的问题。 本文以动态能力实现作为理论基础,借鉴巴特利特等人的国际竞争方法,研 究企业通过学习与创新,实现国际化长短期战略,提升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国 际化的目的是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全球化经营,形成全球竞争优势,成为世界级 竞争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一个渐进的学习创新的过程。企业首先需要尝试着 建立发展全球学习创新机制,通过学习适应地区市场和协同全球业务职能,努力 获得初步全球市场地位,初步实现全球运作效率。进一步地,企业需要激励持续 创新,不断创造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并反思和重塑自身的目标和核心理念,发展 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竞争者。在发展国外业务的同时,企业要保护提 升现有市场的绩效。 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 本文探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竞争优势提升过程, 给出了建议。本文的观点是,在不具备技术和综合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企业 国际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强大的学习创新能力和绩效协调能力。中国企业必 须将学习和创新发展为企业文化理念中的关键要素,培养全球学习创新能力,学 习先进技术管理,整合创新形成中国企业的独特经营理念和竞争优势。同时不断 地坚持提高全球运作效率,灵活的运用国际资源和能力,发展竞争优势,成长为 世界级竞争者。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联想集团国际化发展的案例。联想集团的国际化在 2004 年底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后全面展开。新联想在并购后两年多中,完成了 与 ibm pc 业务的整合,建立了全球化运营体系,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增强了 营销能力,拓展了市场份额。但联想海外市场尚未盈利,国内市场遭受价格战, 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联想必须采取策略增加销售,提高盈利率,不断创新,使创 新成为企业的灵魂,发展形成其全球化经营的核心理念,构造独特竞争优势,成 长为世界级竞争者。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发展的活动分为开拓 新业务和提高已有业务绩效两方面活动,提出动态能力和企业优势提升的实现是 通过学习和创新,不断开拓新业务和提升已有业务绩效、长短期目标结合实现的 过程。 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化战略和绩效实现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 实现和优势提升的过程。国际化是一个渐进地通过全球内外部学习和创新,不断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8 提升全球运营效率、发展全球竞争优势,成为世界级竞争者的过程。 针对中国企业不具备技术和综合实力优势的情况,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 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发展提升学习创新能力和绩效协调能力,发展独特的全球竞 争优势。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 2章 动态能力实现与企业优势提升分析 本章分析了动态能力与企业优势发展的关系,从企业战略和绩效实现的角度 论述了企业动态能力实现和优势提升的过程。企业在不断提高现有业务绩效与开 拓新业务的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创新,发展、重构和提升企业能力,实现优势的 提升。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绩效的协调。 2.1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与发展 2.1.1 企业能力与企业优势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探讨,企业契约理论和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都是将 企业视作黑箱。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只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同质企业,市场是 第一位,企业是第二位,企业的成长力量是外生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认为企业 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参与竞争的产业的吸引力及企业在该产业中的定位, 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特质和能力。他们都不能很好的解 释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内部独特资源与能力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 键。 企业能力反映了企业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是企业活动的基础(理查德 森, 1972) 。 本文将企业能力分为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 业务能力包括企业的营销、 生产、供应、财务等职能能力,组织能力即企业的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计划、 组织、协调、控制、领导、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源于多种能力的组合 (多方面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组合) , 而业务优势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 的组织能力,所以企业的优势尤其在于组织能力带来的优势。 2.1.2 动态能力及其本质 组织是一个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系统。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环境在 不断变化,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环境的改变削弱了企业已有的竞争 优势,迫使企业不断适应和变革,也提供了企业创新的机会。 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 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是企业保持或者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 动态能力的本质是创新。 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和变革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学习与创新得到的。环境是 不断变化的,组织必须保持开放性。组织的学习能力越强,对变化的环境的适应适应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10 性性越强。在实现企业能力更新的各方面活动中,关键和根本性的一点是,组织必 须建立发展学习创新机制,让企业在组织层面实现自我更新,这是保证组织不断 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竞争优势的基础。 创新是具有试错性质的活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和调整的过程。通 过不断学习、整合、创新、内化的循环过程,通过企业的学习创新过程,企业能 够重构和改变自己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提升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企业动态能 力的实现是一个组织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2.1.3 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与发展的过程 企业能力和优势发展的过程是企业不断改变能力组合,业务能力与组织能力 不断提升,相互促进的过程。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2006)认为,企业的持 续竞争优势是一条缓慢上升的实线。在某个时点上,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是由数 个竞争优势构成的。 这些竞争优势或是呈上升趋势或是下降, 也有可能保持不变。 不同的竞争优势所对应的企业能力是不同的。企业竞争优势变化的原因在于企业 能力的变化。 图 1: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 呈上升趋势的能力是一种新能力,它正在为企业创造越来越多的竞争优势。 而呈下降趋势的能力是一种已经不能或在不远的将来不能与环境相匹配的能力, 因此,他在企业能力体系中的地位已经逐渐下降。而保持不变的能力将是这个时 点上企业的主要能力,其地位类似于 bcg 矩阵中的“现金牛” 。 因此,从整体上看,虽然直接导致竞争优势的能力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但 企业仍然能够长时间的保持竞争优势。因为动态能力是崇尚创新的能力,其竞争 优势来源于不断的创新,企业动态能力带来的竞争优势是渐渐上升的。而且,企 业动态能力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企业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学习(即学习性惯例)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这将逐渐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从而逐渐提高其竞争优势。1 2.2企业动态能力的实现机制 2.2.1 企业动态能力的实现 企业的发展是通过学习和创新实现动态能力的过程,但是动态能力理论并未 清楚的阐述企业如何将动态能力的构建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实现在企业竞争和 发展的活动中。事实上,动态能力和企业发展是通过企业提升已有业务绩效、开 拓新业务、实现长短期目标的活动实现的。 在全球化竞争和迅速变化的环境下,产业的发展是渐进与突变相结合、业务 地域不断拓展的过程。由于竞争压力,企业的业务必须不断扩张和更替。企业始 终要追求成本效率和(产品的)渐进创新,不断提高已有业务的绩效。但是,随 着产业的演化,已有业务的盈利能力减弱,仅凭已有业务企业不可能永续盈利和 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开发新业务,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开发新业务可能来自于 范围的扩张或进行开拓性创新。开发新业务需要得到已有业务的盈利和已发展的 能力的支持,企业发展不可能完全舍弃原有能力。提升已有绩效的活动与开拓新 业务是相互支持的。 从根本上看,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必须一贯坚持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不 断提高经营绩效与坚持开拓新业务。一方面是不断提高经营效率、改善现有业务 绩效,这是企业的短期任务;另一方面是企业会设定长期目标,开发新业务,获 得新利润空间。 企业动态能力的实现是通过创新不断实现长短期目标的过程。企业对内部和 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已有业务绩 效和开拓新业务。所以说企业按照环境的变化趋势和能力状况决策制定目标和方 案、组织执行、控制和调整的流程进行活动,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贯穿在目标的实 现和能力的变化过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是通过学习和创新不断 实现长短期目标的过程。组织学习和创新与企业长短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相互促 进的过程。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协调长短期绩效。 从长期来看,持续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动态能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根本。就 短期的发展而言,企业需要为保护和提升当前业务的竞争优势进行创新活动。在 长短期发展的衔接方面,企业需要协调对保持已有优势和发展新优势的投入和管 理。 1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动态能力的特征与功能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8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12 2.2.2 通过学习和创新实现长短期目标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组织应具备开放的心态、演进的理念,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学习、决策和创 新的机制。企业必须从组织和管理过程来合理优化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保证 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绩效的平衡和持续创新,提升企业的优势。企业的竞争 优势和商业成功是全部创新和能力要素的有效集成。组织必须将学习和创新融入 长短期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力的发展过程。组织学习和创新与企业长短期目标的 实现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培养组织开放与演化的心态,建立发展学习创新机制 一、培养组织开放与演化的心态,建立发展学习创新机制 开放性和组织演化、不断学习的理念是企业更新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他们必 须成为企业的基本理念。懂得享受开放性带来的好处的企业会领导变革。必须从 高层开始,树立和在组织内传播开放、鼓励学习和创新、宽容失败的意识。 建立学习机制:组织学习吸收外部新知识的活动是根据企业的目标、在工作 任务过程中进行,通过一定的流程和资源安排完成。在组织学习过程中,长期积 累的核心能力是新组织和流程运转创新的起点,也是支持企业价值链持续改进的 动力。公司网络内的个人、群体、子(分)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 力。组织中不同层面习得并应用不同类型知识所需要的学习内容、方法和周期有 差异。 学习过程具有多样性,受到公司环境、战略、结构和管理过程的影响。战略 在激励学习积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的作用。公司需要有意识地采用鼓励学习的结 构和战略。组织学习需要层层衔接和协调。实现这种协调的机制在形成组织学习 过程和决定其效果上扮演着中心角色。公司的结构和管理过程决定了学习过程相 互作用的方式并引发组织学习。新知识应当与成熟的技能相整合。传播和共享最 新获得的知识决定能力提升的效率。 公司应培养团队精神,在学习、整合、创新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公司内部建 立促进外部学习和试验的激励结构、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将习得的能力惯例化 的社会和组织机制。 确保持续创新:高层管理者必须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不仅仅是对它过去的翻 版:降低内部的官僚主义存在的可能性,并让公司持续面向顾客,以及以最好的 竞争对手作为参照,确保公司的外部导向的正确。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以某种方 式持续地质疑、挑战、激励,以及以一种迫使组织适应和学习的方法来改变事务。 通过在那些有着不同目标的群体中创立 “动态不平衡” , 最高管理层可以阻止近似 的战略态度的发展。最后,高层管理者能通过定义公司使命和价值取向给管理层 提供一些灵活的手段和空间,确保企业不断创新,并使这些创新制度化。 企业提升当前绩效和开拓新业务的活动需要实际情况运用这些保持创新的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法,在下面会介绍。 二、长短期目标的实现 二、长短期目标的实现 在向企业内外部学习的基础上,企业通过财务分析、人力资源分析和对企业 日常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明确企业的业绩(业务组合、业务流程)状况,明确企 业的当前及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运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对变化的 环境的学习认知,判断形势和自己的行业地位变化情况,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遇 与威胁、自身的独特优势及劣势,反思问题所在,提出目标和解决方案。企业的 目标是开拓新业务、长期目标和维持提高现有绩效的短期目标的组合。方案必须 具备可操作性、有效性和效率要求。 目标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协调绩效和保持组织一致性的基础上,如果 不能协调绩效和保持组织的一致性,发展方案不具备实施成功的可能。协调绩效 主要在于在长短期之间找到突破口,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注意协调控制。组织的 一致性主要在于建立灵活的整合流程,弹性等。在方案实施前,不可能考虑到所 有因素,但应该尽量保证方案的有效和高效率。 投入实施的方案应该包括对资源、能力、组织等方面的安排。事实上,企业 的问题或者改进空间可能存在于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两方面。要保持和发展优势 往往一方面是提升业务效率、拓展业务空间,另一方面是提升企业组织能力(通 过变革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理念实现) 。 (一)开拓新业务和实现长期目标 企业新业务和长期目标来源于对未来的预测和梦想。从精神上说,领导者给 企业树立战略和价值观,保证这一战略目标被公司全体成员所接受和理解,激发 出员工的一种为实现梦想的情感投入。员工的情感投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 组织不断地自我更新。培养、调度、利用这种能量是同时实现合理优化与再造活 力的关键,恐怕这也是今后公司领导者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 企业必须为了在长时间内获得新的战略观念而进行侧重于变革的学习。一个 重要的方法是以某种方式持续地质疑、挑战、激励,以及以一种迫使组织适应和 学习的方法来改变事务,在那些有着不同目标的群体中创立“动态不平衡” 。企业 创造和开拓新业务需要从组织内外部大范围地进行学习、促进创新。开拓性学习 能力具有较少的路径依赖性,而且相对要混乱得多,企业从市场、产业、产品等 多角度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以试错法为基础,大量吸收新的资源和能力,发展新 的组织方式,建立新能力、新规则,发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能力的更新。 (二)提高公司短期绩效 开拓新业务和实现公司的长期目标十分重要,但是企业仍然必须在短期经营 中取得良好业绩,以在竞争中求生存,赢得股东的信赖。 在短期内,企业成本效率的提高和渐进创新的丰富伴随者客户需求的发展和 基于动态能力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14 行业的演进。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成本效率、进行渐进创新,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主动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和同行业中最优的竞争者进行 严格对比,具体方法有:得出本公司具体的经营指标记录,比如每位员工附加值、 单位固定和流动资本的贡献率、 新产品营销推动的时间和顾客满意度。 通过对比, 寻找差距,在传承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吸取外部精华、进行改进,提升运营效 率。 也就是说,公司需要改善提高人流、财流、物流和信息流这几种资源的配置 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它们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协调方式,管理者必须 在控制、支持和协调企业内部关系进行改进。 (三)长短期绩效平衡 尽管领导者必须为企业开拓新业务提供契机,但领导者必须注重协调提升已 有业务绩效和开发新业务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领导者必须管理好创建新资源与 延伸已有资源两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公司绩效要求的内在冲突。在能力此消彼长 而带来竞争优势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设法保证优势的不间断性。 在保证长期战略目标被公司全体成员所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公司领导在更 新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关键职责就是在短期与长期、当前绩效与未来目标、结构重 组与再造活力之间寻找突破口,并加以管理。领导者的角色就是挑战者不停 地下赌注,加油鼓劲,从而使组织接受此类挑战所蕴含的不断扩张精神。 通过财务控制保持公司的盈利率也是平衡绩效的基本手段。根据风险收益率 和企业的控制发展能力确定企业的投入,根据经验的积累增加投入,这是实际经 营要考虑的问题。企业还必须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能力,使组织的招聘和晋升体 系、控制和奖励机制与组织的演进相符。 (四)企业优势提升的组织实现 组织体系的发展变革必须伴随着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实现。通过组织内外学习 过程进行能力传递、学习、整合与内化,明确长短期目标,不断发展调试组织决 策和控制机制,促进发展。 巴特立特等(2005)认为可采用一个简单但实用的框架,即生物学模型来描 述组织。在一个有效结构中, “骨架” (资产、资源和责任组成的正式结构)的变 动必然伴随着生理机制(组织的体系和决策制定过程)和心理机制(组织的文化 和管理理念)的相应变动。所有的变革过程必然涉及组织骨架、生理机制和心理 机制三者之间的微妙重叠和相互影响。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快速而 彻底的结构重组。而大多数变革过程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完成,在解决责任和 权力的正式再分配问题之前,公司必须首先关注个人观点和人际关系的调整(由 组织价值理念进行引导) ,只有这样变革才更容易成功。 发展动态能力, 企业必须兼顾创新和运营效率, 组织的灵活性和弹性要提高。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英特尔公司不断创新、 更新企业能力的优秀业绩得益于其保持着组织灵活和弹性。 企业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创造相互信任与包容的环境,创造这样的过程和维 持这样的态度是领导者的关键职责。组织需要运用有效的沟通协调和考核机制, 激励不同业务单位、不同职能单位的员工合作为公司的目标奋斗。 组织发展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