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荆州学派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荆州学派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荆州学派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荆州学派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荆州学派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要摘要 荆州学派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 渡的重要学术环节。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学派作一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 第一章阐述刘表与荆州学派的形成。刘表早年受学于同郡王畅,后随师投身到 反宦官的斗争风潮中,享有很高威望,后遭党锢之祸被迫流亡民间近 20 年。党锢解 禁后复出任官。初平元年被诏任荆州牧。刘表在平定荆州动乱后大力发展生产,兴 盛文教事业,模拟太学,起立学校,设置学官,集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广泛搜集图 书资料,创建了荆州官学。在刘表的团结和领导下,一群洪生硕儒在荆州官学朝夕 讲诲,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子,精研群经,相互探讨学习,形成荆州学派。 第二章阐述荆州学派的发展及其衰落。首先介绍荆州学派中影响较大的代表性 人物及其学术成就。具体介绍了刘表、宋忠、司马徽、王粲、綦毋闿、颍容等的主 要学术活动与成就。其次阐释荆州学派学术思想的多元发展。刘表统治下的荆州在 汉末属一方净土,为避乱荆州的洪生硕儒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自由的学术 氛围使荆州学派学术思想呈多元发展,除了官方推重的古文经学外,法家思想、黄 老思想也在这样宽松的学术氛围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产生深远影响,汉末以 来形成的人物品评风尚在荆州也得以绵延和发展。最后阐述荆州学派的衰落并具体 分析其衰落原因。本文认为对荆州学派衰落原因应进行较客观全面深入分析,既看 到刘表个人责任问题,也应看到有客观社会形势的影响,学派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及荆州历史形势的变化。 第三章从四个方面阐述荆州学派的影响。其一,介绍荆州学派对汉末三国政治 发展的影响。荆州新学融合北方名理学成为汉末三国时期名法政治的指导思想和理 论基础,使当时治国之法从名教之治向名法之治转变,同时荆州官学培养下成长起 来的知识青年直接参与到汉末三国政治统治当中,直接影响各国政治的发展。其二, 阐述荆州学派对汉末三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王粲、宋忠、王肃、尹默、 李仁、向朗、潘濬、宋忠的周易注 、 太玄经注等的学术影响。其三,从宏观 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和微观两个层面具体分析荆州学派与魏晋玄学始祖王弼思想发展的关系,明确了荆 州学派对魏晋玄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其四,主要论证荆州学派对南朝经学发展直接 和间接的影响。 总之,文章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荆州学派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在中国学术发展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荆州学派;刘表;宋忠;易学;影响 i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jingzhou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deas. it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link from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han dynasty to the metaphysic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thesis attempts a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jingzhou school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paper expounds liubiao and the formation of jingzhou school. in the early ,liubiao learned from wangchang in the same county.after that,he participated in fighting the eunuch together with his teacher, enjoyed high prestige. after encountering imprison, he was forced to exile nearly 20 years in the folk. he holded a governmental office again after removing imprisonment. first year of chuping,he was fabricated for jingzhou officer.liu biao after putting down the rebellion in jingzhou, strived to develop production, promoted culture and education, simulated taixue, set up school, set learning officer, modified the five classics , collected books widely , created jingzhou official school. a group of scholars spoke salacious daily, cultivated students ,studied confucian classics, eventually formed jingzhou school in the unite and lead of liubiao.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jingzhou school.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jingzhou school and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paper concretely introduces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 of liubiao ,songzhong, simahui, wangcan, qiwukai yingrong. secondl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thoughts of jingzhou school. the scholars had a good academic research environment when jingzhou was ruled by liubiao. freedom of academic atmosphere makes the ideas of jingzhou school development. legalist thought and huanglao thought also in such relaxed academic atmosphere get a certain degree of development and had a far- reaching influence, besides the ancient confucian classics officials stipulated was studied, teached and spreaded, fashion of evaluating people formed in the last years of han dynasty continued to develop.finall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decline of jingzhou school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decline .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reason of the decline of jingzhou school shall be carried out iv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objectively analyzed thoroughly,we should see liubiaos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also should see an objective social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y environment.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jingzhou school from four aspects.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at jingzhou school influenced three kingdoms politics . the new fusion of jingzhou blended mingli thongt becomes guiding ideology and method of theoretical basis of law political in the last years of han and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e ways of the rule changes from confucian political to law political. young intellectuals grew up under the authority of jingzhou cultivation directly involved in political domination of the han to the kingdoms,directly affected development of world politics. secondly, the paper expounds jingzhou school influenced academic culture of last years of han and three kingdoms period. wangcan songzhong, wangsu etc are analyzed in details about wei country , yinmo, liren, xiang lang, zhugeliang ,etc are analyzed in details about shu country, panjun and songzhong s zhouyi note are analyzed in details about wu country. thirdly, the paper analyses that jingzhou school influenced wangbi thought development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and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jingzhou school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development of wei jin metaphysics. fourth, the paper mainly argum jingzhou school affected development southern dynasties confucian classics, specific analysis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jingzhou school has indirect effects and direct influence to southern dynasties confucian classics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ingzhou school and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bove three chapters content. keywords: jingzhou school; liu biao; songzhong; zhouyi; influenc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绪绪 论论 一、目前荆州学派的研究概况一、目前荆州学派的研究概况 荆州学派是汉末三国时荆州地区形成的,以刘表、宋忠、王粲等为代表的,以 讲授、研究易为主的区域性古文经学派。在中国古代学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 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重要学术环节,深刻影响着汉末 三国政治、学术文化以及南朝经学的发展。但后人对其研究却不是很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存在时间短,遗存史料少。建安三年(198 年)刘表创荆州官学,建安十三年 (208 年)赤壁战后,魏蜀吴三家分荆,学派代表人物四散,学派衰落,前后仅十年 时间。现在可以搜集和查阅到关于荆州学派的历史记载仅有王粲撰写的荆州文学 记官志 、正史中后汉书 、 三国志的刘表传和佚名的刘镇南碑 ,另外 还有一些零散资料散见于其他文献之中。 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中论述了荆州学派对魏晋玄学思潮的 影响后,治经学史和治玄学史者开始重视荆州学派,潜心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刘表与荆州学派形成的研究第一,关于刘表与荆州学派形成的研究。由于刘表是荆州学派的创建者、领导 者,所以了解和进一步研究荆州学派都是从刘表入手。因此,人们对刘表及其对荆 州学派形成的作用和影响已经研究比较多,也比较透彻。金仁义先生的刘表与荆 州学派详述了刘表在入荆州前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表现,为其以后创建荆州学派奠 定了理论基础和社会声誉基础。刘玉堂、陈绍辉先生的刘表与汉末荆州学术文化 详论了刘表入荆州后的活动表现,稳定政局,发展社会经济,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规 模的学术文化事业。唐长孺先生的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从三个方面 重点论述了刘表创建荆州官学的过程,即设置学校、开列学官、改定五经章句和搜 集图书。另外如王晓毅先生的荆州官学与三国思想文化 、陈丽先生的论刘表的 用人旨趣与为政得失等对刘表本人及其与荆州学派的形成都有所论述。 第二,关于荆州学派发展及其衰落的研究。第二,关于荆州学派发展及其衰落的研究。虽还没有学者专门对此问题进行讨 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但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都涉及到这一专题的某一层面。如台湾学者王韶生先生 的荆州学派对于三国学术之关系就阐述了荆州学派中的一些中心人物如刘表、 宋忠、王粲及其学术成就。王晓毅先生的荆州官学与三国思想文化从荆州官学 主要经师的角度重点介绍了除刘表和宋忠外还有司马徽和綦毋闿。 唐长孺先生的 汉 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在论述荆州学派的影响时对荆州学派的一些代表人 物的学术成就与影响做了阐述,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宋忠和司马徽,另较详细介绍了 在荆州官学讲授春秋左氏的颍容。对于荆州学派学术思想的多元发展,王晓毅 先生的荆州官学与三国思想文化论述了荆州学派存续期间经学的变化、黄老思 想的复兴以及人物品评风尚的绵延。关于荆州学派的衰落,有的学者认为是刘表自 身一些缺陷影响了学派的发展,造成最终的衰落,代表性论文有刘玉堂、陈绍辉先 生的刘表与汉末荆州学术文化 ,金仁义先生的刘表与荆州学派 ,另有些学者 提出对刘表不能求全责备,应当客观认识,代表性论文有陈丽先生的论刘表的用 人旨趣与为政得失 ,唐长孺先生的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对刘表也有 所肯定。 第三,关于荆州学派在中国第三,关于荆州学派在中国古古代学代学术术史史上上的的地地位及其影响研究。位及其影响研究。这方面的研究 成果较多,涉及到对汉末三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三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魏晋玄 学形成的影响。鲁锦寰先生的汉末荆州学派与三国政治专门论述了荆州学派对 魏蜀吴三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侧重于荆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荆州官学培养熏陶出来 的弟子,直接参与到三国上层建筑的决策和社会的管理与建设中。代表性的人物有 王粲、刘廙、诸葛亮、向朗、庞统、潘濬等。王晓毅先生的荆州官学与三国思想 文化从荆州学风的角度阐述了荆州学派对三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台湾学者王韶生 先生的荆州学派对于三国学术之关系从荆州学派直接间接影响角度分别阐述了 学派对王肃、王弼、虞翻和陆绩的影响,张运华先生的荆州之学与魏晋玄学从 宏观层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荆州学派对魏晋玄学形成的影响, 郝虹先生的 王肃周 易注 、王弼周易注与荆州学派关系初探从微观层面阐述了荆州学派对王弼玄 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另外,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论稿 、金仁义先生的刘表与 荆州学派 、唐长孺先生的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对荆州学派的影响都 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有所阐述。 二、荆州学派研究二、荆州学派研究存存在的在的问题问题 通过对荆州学派研究现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荆州学派的一些具体问 题已研究比较透彻,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于荆州学派的研究还没有出现一本全面系统阐述的论著,大多学者还仅 从微观层面进行一些具体方面的研究和阐述。 二是对荆州学派一些有关问题只是有所提及而没有展开论证,如关于荆州学派 对南学发展的影响,金仁义先生的刘表与荆州学派对其只进行了简单地分析便 一带而过。 三是对一些问题,学者们阐述还不够全面。如关于荆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学 术成就、学术思想的多元发展和荆州学派衰落的原因等。 三、三、本本文研究文研究重点重点 第一,结合史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荆州学派形成发展轨迹及 其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较为全面地分析和阐述荆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就,荆州学派学 术思想的多元发展,荆州学派的衰落以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荆州学派对魏 晋玄学形成的影响。 第三,进一步展开分析荆州学派对南学发展的影响。 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刘表与荆州学派的形成刘表与荆州学派的形成 1.1 刘表入荆州前的学习与社会活动刘表入荆州前的学习与社会活动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群雄割据,社会生产停顿,城市破坏,正如刘镇南碑 所载: “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贼臣专政,豪雄虎争。县邑闾里,奸仇烟发,州 县残破,天下土崩,四海大坏。 ” 此时,荆州同天下大势一样,也是一片混乱。 三 国志刘表传载: “江南宗贼盛,袁术顿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 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 ” 但荆州学派的创始人、领导者刘表任荆州牧后, 荆州形势为之一变。 刘表(142208) ,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西汉景帝子鲁恭王 之后, “魁伟大度,黄中通理,博物多识。 ” 早年,受学于同郡王畅,深受儒家文化 熏陶,孔圣儒学在其思想中影响深固,常以孔子之教律己责人。 三国志注引谢承 后汉书云: “ (王)畅为南阳太守,行过乎俭,表时年十七,进谏曰: 奢不僭上, 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 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 ” 求学期间习今文经,对其繁琐的章句解释深恶痛 绝,这从其后来集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可看出。 刘表求学的时代处东汉王朝中后期,在外戚宦官交替的黑暗统治下,社会矛盾 激化,危机四伏,面临崩溃边缘。为挽救东汉政权,一些开明的官僚、太学生和郡 国生徒对外戚宦官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宦官斗争。刘表的老师 王畅积极投身于宦官的斗争,并在士人中有很高的威望,史称: “天下楷模李元礼, 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 王叔茂即王畅。刘表在其师的影响下,也积 极投身于反宦官斗争中,议论政治,品评人物,成为一名反宦官的杰出人物,赢得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陈寿三国志卷 6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10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陈寿三国志卷 6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10 页。 范晔后汉书卷 67党锢列传 ,中华书局,第 1890 页。 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了良好的声誉。史称: “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田林为八交,或谓八顾。 ” “与汝 南陈翔南阳岑蛭字公孝为八友。 ” 延熹九年(166) ,宦官对反宦官党人进行了打击报复,派人诬告李膺与太学生 及郡国生徒朋比为奸, “非讪朝廷,疑乱风俗” , 桓帝遂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收执 李膺、陈实等二百多人,第二年,把党人赦归田里,禁锢终身,此为东汉的第一次 党锢之祸。刘表是清议党人中杰出人物,自然逃脱不了被禁锢和迫害,不得不流亡 民间近 20 年,湮没无闻。 1.2 刘表入荆州后的活动与荆州学派的形成刘表入荆州后的活动与荆州学派的形成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后,解党锢之禁,刘表复出任官,初“为官功曹,千里称平, 上计吏群为大将军府,迁北军中侯,在位十旬” 。 初平元年(190)荆州刺史王睿被 孙坚刺杀, “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 。 于是刘表便带着汉献帝的一纸任命书前往荆州 赴任。此时荆州政权瓦解,混乱不堪, “表不能得至,乃单骑入宜城,请南郡人蒯越, 襄阳人蔡瑁与共谋划。 ”表谓越曰: “宗贼岁盛而众不附,若袁术因之,祸必至矣, 吾欲征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对曰: “理平者先仁义,理乱者先权谋,兵不在 多,贵乎得人。袁术骄而无谋,宗贼率多贪暴,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以利,必持 众来。使君诛其无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 守襄阳,荆州八郡, (长沙、零陵、桂阳、江夏、武陵、南郡、章陵、 )可传檄而定。 ” 刘表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 众,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坐拥众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往说降之, ” 从 而迅速控制了荆州全境,江南遂平。 “建安三年, 于是开土遂广,南接五岭, 陈寿三国志卷 6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10 页。 陈寿三国志卷 6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10 页。 范晔后汉书卷 67党锢列传 ,中华书局,第 1890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范晔后汉书卷 64 下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419 页。 陈寿三国志卷 6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12 页。 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 平定动乱后,刘表没有参与到中原的角逐中,而是采取守势,利用安定的政治 环境,大力发展生产,兴盛文教事业。 刘镇南碑云: “劝穑务农,以田以渔,稌粟红腐,年谷丰伙。 ” 同时,安定 的政治环境也吸引了关中、兖、豫各地的人民避乱荆州,从而带动了本地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正如刘镇南碑中所说: “当世知名,辐辏而至,四方襁负,自远若归, 穷山幽谷,于是为邦,百工集趣,机巧万端,器械通变,利民无穷。 ” 经济的发展 为刘表的文教事业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外,安定的政治环境吸引了“关 西、兖、豫学士归者盖千数,表皆安慰赈济” , 这些士人留在荆州,为文教事业的 开展和荆州学派的形成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加之“荆州人情好扰” , 刘表便在建 安三年开始了其文教事业。 首先,起立学校,设置学官。东汉学校教育分为太学、郡学与私学三个层次。 太学设五经博士为教官,讲授诗 、 书 、 易 、 礼 、 春秋等五经,郡学无 正规课程,无正常教学秩序,私学指一些经师大儒在自立的精舍、精庐、学馆、学 舍等授业。刘表突破了这一传统教育体制,在本州设立学校,制度模拟太学。 后汉书刘表传云: “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 ” 学校生徒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官吏子弟,二是低级官吏,三是武人。可从下面文献中看出, 刘镇南碑称: “笃志好学,吏子弟,受禄之徒,盖以千计。 ” 荆州文学记官志云: “童幼猛进, 武人革面, 总角佩觿, 委介免胄,比肩继踵,川逝泉涌。 ” 传道授业的经师也很多 , “耆 德故老綦毋闿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余人” , 他们是“朝夕讲诲,訚訚如 也” ,可见学校规模之大 。另外,刘表还专门设置了管理学校的官署,即文学, 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为五业从事,五业即五经,宋忠即是,史载“命五业从事宋忠所 范晔后汉书卷 64 下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421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范晔后汉书卷 64 下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421 页。 范晔后汉书卷 64 下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421 页。 范晔后汉书卷 64 下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421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91荆州文学记官志 ,中华书局,第 965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做文学,延朋徒焉”。 其次,集诸儒改定五经章句。 刘镇南碑载: “深悯末学远本离质,乃合诸儒 改定五经章句,删划浮辞,芟除烦重,赞之者用力少,而探微知机者多。 ” 后汉 书刘表传也提到: “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 这是一种简明的经 学教本,后人称为五经章句后定 。通过删除一些不切要的浮辞,使学者得以在较 短时间内通晓经文大意。这一举措开创了两个先河:一是集中众多儒生共同改定, 五经并举,在这之前,也有人进行了简化,但只是对某一经而作;二是古文五经首 次全部立于学官。汉代经学内部分为今文经和古文经两大学派,为立学官争论不休, 虽经白虎观五经异同的激烈讨论,古文经仍未挤进学官之列。故刘表将古文五经全 部立于学官是开创性的。 第三,广泛搜集图书资料。图书资料的丰富是学术文化事业开展的重要条件, 刘表对此高度重视。 刘镇南碑称: “又求遗书,写还新书,留其故本, ”从而出现 “古典坟籍,充满州闾” 的盛况。当时北方大乱,京都洛阳官府所藏图书大多毁于 战火,史载: “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犹七 十余载。两京大乱,扫地皆尽。 ” 私人藏书以及其他屡经兵火地区的图书必然也大 量被毁。荆州战火较少,私人所藏和四方人士携带而来的书籍必定不少, “耆德故老 綦毋闿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余人” , “经过搜集,荆州官府藏书无疑为 全国之冠。 ” 刘表精心组织实施的以上活动,无疑推动了荆州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 荆州学派也伴随着荆州官学的创建而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91荆州文学记官志 ,中华书局,第 965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范晔后汉书卷 64 下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421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56刘镇南碑 ,中华书局,第 1362页。 魏征等隋书卷 32经籍志 ,中华书局,第 768 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91荆州文学记官志 ,中华书局,第 965 页。 唐长孺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 , 襄樊师专学校 ,1989 年第 2 期。 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荆州学派的发展及其衰落荆州学派的发展及其衰落 2.1 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就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就 荆州学派是一个区域性的古文经学派,是由一群团结在刘表周围的洪生硕儒组 成的学术团体。这些硕儒在刘表的思想引导下,一方面精研群经,另一方面朝夕讲 诲,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子,学派中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人物除刘表外还有宋忠、 綦毋闿、司马徽、王粲、颍容等。 2.1.1 刘表及其学术成就刘表及其学术成就 刘表是荆州官学的创建者,是荆州学派的领导者,在他的指导下,洪生硕儒统 一思想,精研群经,并命宋忠、綦毋闿等改定五经章句,命为五经章句后定 ,作 为官方统一的教本。 据历代史志著录,署有刘表名的著作有周易章句十卷、 新定礼一卷、 丧 服后定一卷。关于周易章句 ,唐长孺先生认为是五经章句后定中一种,全 书由刘表以荆州牧身份主编,古文的抉择,解释的异同,由刘表裁决,应属刘表学 术成果 ,也应该是荆州学派的集体成果。从其能够流传久远,足可见这一代表性著 作在当时及后来影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学派是以研究易为主,因易 而影响深远。 关于新定礼和丧服后定 ,马国翰先生认为他们是同一本书,冠以“礼” 名,实为丧服内容, “新定即后定,题小异耳此书浑以礼名,其实专明丧服也 。 ” 王晓毅先生认为这书大概是 五经章句后定一种,同周易章句一样是因主 编身份而署刘表名,实应为集体成果。 从以上文字可看出,刘表作为荆州牧,除了忙于荆州内的军事、政治外,还倾 注大量心血于本州的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荆州官学的创建和荆州学派的形成发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玉函山房辑佚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版,第 840841。 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1.2 宋忠及其学术成就宋忠及其学术成就 宋忠是荆州官学的五业从事,主掌学校和撰述之事,曾组织撰写五经章句后 定 ,是著名古文经师,是学派中的核心人物,其学术成果丰富,传播广,西进益州, 东下吴会,北上邺下、洛阳等地。 正史中无其个人传记,只有经典序录中提到: “宋忠字仲子,南阳章陵人, 后汉荆州五等从事,衷与忠通” 。其以研究易专长,这也符合前面对荆州学派的 界定。 隋书经籍志收录他的著作有周易注十卷、 太玄经注九卷, 法言 注十三卷, 世本四卷。另还注释过四种纬书,分别是易纬 、 乐纬 、 春秋 纬和孝经纬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忠不仅研究经学,还攻克史学。 世本是古代著名史学著作,在后来的正史志中多有记载,说明宋忠在史学领域 的贡献巨大。 宋忠除在学术领域积极活动外,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卷三十八载: “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 (文休)魁伟,有当世之具, 足下当以为指南。 ” 其注曰:“荆州牧刘表及儒者宋忠咸闻其名, 遗书与商叙致殷勤。 ” 宋忠是管教育的五业从事,当时天下割据混乱,但他却能与蜀郡太守“叙致殷勤” , 说明他积极参与政治,与外界政治联系密切。在曹操兵临城下时, “刘琮立降,不敢 告备,琮让宋忠诣备宣旨,备乃大惊骇,谓忠曰: 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 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 选学者宋忠宣旨,说明宋忠除了学官外,还有 其他政治职务,因为只有如此才可解释他被派做宣旨事,说明了其积极参政,官场 活跃。 刘琮归降曹操后宋忠也归顺曹操,赤壁战后随曹到了北方。建安二十四年,因 魏讽谋反案被牵连诛杀。 资治通鉴详载其事,汉献帝二十四年二月记曰: “魏讽 谋反事件始末,初,沛国魏讽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魏相国钟繇辟以为西曹掾。荥 阳任览,与讽友善。同郡郑袤,泰之子也,每谓览曰: 讽奸雄,终必为乱。 九月, 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而告之。太子丕诛讽,连坐死 陈寿三国志卷 38许靖传 ,中华书局,第 966页。 陈寿三国志卷 32先主传 ,中华书局,第 878页。 10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者数千人。 ” 2.1.3 司马徽及其鉴识之才司马徽及其鉴识之才 司马徽是荆州官学的著名经师,荆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专研左氏春秋 ,善鉴 识人才,但遗憾的是无著作传世。与其有直接师承关系,在历史上产生过影响的代 表性人物有蜀国的李仁、尹默、向朗,魏国的刘廙。 三国志向朗传注襄阳记曰: “朗少师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 庞士元皆亲善。 ” 三国志蜀书尹默传载: “尹默字思潜益部多贵今文不崇章句,默知 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于左氏 春秋” 三国志蜀书李譔传 : “ 李譔 其父,字德贤,与同县尹默俱游荆州, 从司马德操、宋忠等学” 三国志魏书刘廙 : “刘廙,字泰嗣,年十岁,戏於讲堂上,颍川司 马德操拊其头曰: 孺子,孺子,黄中通理,宁自知不? ” 从以上四则材料中我们可看出:其一,作为荆州学派的核心人物,司马德操与 其他经师一样,登台讲学,传道授业解惑;其二,其所传授的经学是古文经,具体 内容因其无著作传世,故不可考。不过,近人湖北省社科院李文澜先生在汉末名 师司马徽中提及他善左氏春秋 ,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古文 经左氏春秋与司马徽授古文经相吻合;另一方面其嫡传弟子尹默善左氏春秋 , 虽然当时在荆州精于左氏春秋还有谢该和颍容,但三国志尹默传独提司 马德操、宋忠,而宋忠以易为主,不可能传左氏春秋 ,故而司马德操授左 氏春秋可能性极大;其三,司马德操授学影响广,吸引了益州人远道来就学。 另司马德操善鉴识人才,多以智能为鉴识标准,影响深远。如向郎,少师司马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68汉纪六十 ,中华书局,第 2162 页。 陈寿三国志卷 41向朗传 ,中华书局,第 1010页。 陈寿三国志卷 42尹默传 ,中华书局,第 1026页。 陈寿三国志卷 42李譔传 ,中华书局,第 1026页。 陈寿三国志卷 21刘廙传 ,中华书局,第 613页。 1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德操,以吏能见称,在刘表手下时任临沮长,归刘备后,都督秭归、夷道、巫、夷 陵四县军民事。再如刘廙,年十岁,称其“黄中通理” ,后魏任职,撰有关于知人善 任方面专著的正论 。还有向刘备推荐被称卧龙的诸葛亮、凤雏的庞统,称他们是 识时务的俊杰,后在蜀国都颇有作为。 2.1.4 王粲及其学术成就王粲及其学术成就 王粲(177 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皆为 汉朝三公。其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属下长史。天资聪颖,博闻强识,才华出 众。蔡邕和刘勰的评价颇有代表性。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 “献帝西迁,粲 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 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 此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篇 称: “仲宣溢才, 捷而能密,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王粲文学造诣颇深,著述多,影响深远,史称“其诗赋论著六十篇” , 其对五 经也有精深的研究,此外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 “ (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 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 至荆州后,便积极参与到刘表的文教事业, 撰写有荆州文学记官志 。该文对改定后的五经进行了精辟概括, “夫易惟谈天, 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尚书则贤 文如诡,而寻理则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 由此可推知, 他对 五经章句后定 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但他可能侧重于研究 尚 书 ,并且与郑玄学派交锋过。 颜之推颜氏家训第八勉学篇云: “吾初入邺,与博士陵文彦交游。尝说 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蹙,云: 文集中有诗 陈寿三国志卷 21王粲传 ,中华书局,第 597页。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 10才略篇 ,人民文学出版社,第 200 页。 陈寿三国志卷 21王粲传 ,中华书局,第 597页。 陈寿三国志卷 21王粲传 ,中华书局,第 597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91荆州文学记官志 ,中华书局,第 965 页。 1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 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 之。 ” 唐书艺文志载: “王粲问,田琼,韩益正。 ”田琼是郑玄弟子,魏时为 博士,笃守师说,替师辩驳王粲的提问。 王粲在刘表任下时,因貌丑未得重用。 魏志钟会传注引博物记云: “初, 王粲与族兄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 以妻凯。 ” 荆州沦陷后,随曹至北方,得重用,初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迁军 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一展政治抱负。史载: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 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 于建安二十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 2.1.5 綦毋闿、颍容及其学术成就綦毋闿、颍容及其学术成就 綦毋闿是荆州学派的重要参与者,其生平已不可考,从现有资料看有两处涉及 他与荆州学派的关系。 其一, 荆州文学记官志云: “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毋闿等,负 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余人” 其二, 后汉书刘表传卷 64 载: “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毋闿、宋忠等 撰写五经章句 。 ” 从以上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一是綦毋闿是晚年时加入到刘表的文教 事业中,并带来了自己珍藏的图书资料,充实了官府藏书;二是参与组织撰写了五 经章句后定 ,对五经研究颇深。关于綦毋闿是否登坛讲学,从他年老的角度考虑应 该不会。 关于颍容的记载, 后汉书儒林传颍容传载: “博学多通,善左氏春秋 , 师事太尉杨赐。初平中(190) ,避乱荆州,聚徒千余人,著左氏春秋条例五万 言。 ” 从这则材料可知,颍容在荆州官学未形成之前就已经聚徒讲学了,主要研究 颜之推颜氏家训卷 3勉学第八 ,中华书局,第 183 页。 欧阳修等新唐书卷 56艺文志 ,中华书局,第 1421 页。 陈寿三国志卷 23钟会传 ,中华书局,第 975页。 陈寿三国志卷 21王粲传 ,中华书局,第 598页。 严可均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卷 91荆州文学记官志 ,中华书局,第 965 页。 范晔后汉书卷 64 下刘表传 ,中华书局,第 2421 页。 范晔后汉书卷 68 下颍容传 ,中华书局,第 2584 页。 1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和教授古文经典左氏春秋 。 以上所列只是荆州学派有突出贡献的、有资料可查的几位代表及其学术成就, 其实还有很多经学水平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