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填写物质循环的概念图,知识梳理,化学元素,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全球性,2.据图回答碳循环过程,图中;。(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摄食,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燃烧作用,(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全球性,往复循环,重复利用,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2.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生命活动,种间,种群的繁衍,有害动物,【解惑】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干扰,物质能量,内部结构与功能,【思考】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是否一定很高?【提示】不一定,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解惑】(1)任何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是大小不同而已。(2)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14江苏卷)()(2)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014海南卷)()(3)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2013天津卷)(),自主检测,(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010海南卷)。()(5)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010全国卷)()(6)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2010广东卷)(),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1)拟水狼珠是稻田中卷叶螟、褐飞虱两种主要害虫的天敌,害虫与拟水狼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13四川卷)()(2)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012山东卷)()(3)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2011安徽卷)(),(4)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2009海南卷)()3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叙述。(1)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提高了该试验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是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2013天津卷)()(2)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2012浙江卷)(),(3)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2011江苏卷)()(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09福建卷)()4(1)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3)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图。,据图回答: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4)(2013全国课标)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答案(1)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2)信息传递(3),(4)复杂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核心突破】,1物质循环分析,2.碳循环过程,(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无机,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易考明示】与物质循环有关的2点提示(1)物质循环的“物质”和“范围”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2)碳循环及存在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碳循环过程和温室效应,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而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两者的种间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能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答案A,2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答案A,【方法规律】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2)图2根据A与C之间是双向箭头判断:A和C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3)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考向预测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3.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答案C,4(2014鄂州模拟)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B位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B图1中过程1只代表光合作用,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C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在图2中和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解析图1中,B为分解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图1中过程1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B错误;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正确;在图2中表示兔未同化的能量,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错误。答案C,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核心突破】,2.解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范围,(2)形式: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3)来源: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4)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5)作用: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6)过程,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3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易考明示】对信息传递的几点知识点辨析不清(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通过行为传递信息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信息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4)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5)信息传递的范围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舞蹈等)、异种生物个体之间(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中的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的光、磁等)。,【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及作用,5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解析植物释放出的物质X既能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又能驱赶乙昆虫,故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和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影响甲昆虫取食的信息来自生物(植物),影响甲昆虫在白天活动的信息来自无机环境。影响乙昆虫活动的物质X是化学信息,影响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的信息是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利用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后,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和乙昆虫(2)生物无机环境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考向预测二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6(2013济南一模)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圈养家畜、散养家禽不是利用信息传递的原理。答案A,7(2013四川理综)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故B错误;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C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D正确。答案B,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核心突破】,(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2生态系统中正、负反馈调节比较,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因,8.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解析该污染为有机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有机物越多,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也越多,溶解氧越少,A错误。答案A,【方法技巧】巧辨两种反馈类型,考向预测二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应用9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解析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同时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导致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很不容易维持;进而使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答案C,考点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3)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核心突破】,分解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宜过多,四种,(4)生态缸必须是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能获得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一定要,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2实验流程,透明,封闭,【特别提醒】,【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实验分析,10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_。_。,解析(1)乙瓶缺少光,藻类的种群密度将减小。(2)丙瓶与甲瓶相比缺少泥沙,即缺少分解者,无法将更多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所以有机物会大量积累。(3)丁瓶与甲瓶的条件相比惟一区别是丁瓶中含有小鱼,因为小鱼进行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所以丁瓶中氧气含量较低。,(4)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在光照条件下,水草、藻类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为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泥沙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者,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瓶内的物质循环。,答案(1)减小缺乏光照,生产者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少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4)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考向预测二实验装置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答案A,易错易混,辨析生态系统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据实例填充)1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两种。2反馈调节实例模型对比分析:,(1)类型: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2)调节方式:实例一进一步增强效应,实例二抑制或减弱效应。(3)调节结果:实例一使生态系统平衡状态,实例二使生态系统平衡状态。,实例一,实例二,远离,达到并保持,(4)举例归类:血液凝固体温调节排尿排便血糖调节胎儿分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生态系统中害虫数量与食虫鸟数量平衡,【典例训练】1(2014杭州模拟)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判断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变化时,常结合图形,做以下分析,图示解读,(1)抵抗力稳定性表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偏离正常作用范围就越小;反之,偏离正常作用范围就越大。而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因此,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例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相同的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2)恢复力稳定性表示受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原状的时间越短;反之,恢复到原状的时间越长。而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3)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y与x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典例训练】2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2)甲图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是一种_调节,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3)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4)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越大,该生态系统_。【解题关键】,解析(1)甲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所含有的能量越少,此食物网中猫头鹰营养级最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草、兔、猫头鹰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维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负反馈,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乙图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是生态平衡正常波动范围,也就是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4)在外来干扰作用下,y表示抵抗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属,于抵抗力稳定性,y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属于恢复力稳定性,x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包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答案(1)猫头鹰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负)反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4)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总稳定性越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生产者,无机环境,消费者,分解者,全球性,信息传递,行为,抵抗力,高考体验,1(2012海南高考)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由题干信息知,甲引进后,其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甲的引进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故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答案A,2(2009广东高考)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答案A,3(2012重庆卷)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由图中看出,该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增长曲线为“S”型。在a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故A项正确;ab段,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呈正相关,故B项错误;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虫,C项正确;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答案B,4(2009天津理综)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解析从图中气候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