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暨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所取得成果的总结,内容真实。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论文不包含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本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道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体育学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著作权的管理规 定。 特授权吉林体育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 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i 中文摘要 中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奥运争光” 、 “全民健身”两个战略的实施,给 中国体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这两个战略指引下,在二十一世纪,竞技运 动、大众体育、体育产业将成为体育事业的三大台柱,而这三大台柱的支撑需要 的是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体育人才,我国的体育事业才会从 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的基地, 承载着更多更繁重的任 务。作为一所高等体育院校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学和学生管理是一 体的两翼,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长,学生管理规范学生日 常的行为、培养道德操守、端正学习态度、帮助规划人生等等。学生管理工作是 近期或长期的目标, 管理者的指导思想、 决策, 以及建立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组织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 是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内容,一所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的综 合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目前,在高等体育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认识还有 偏差,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畸轻畸重,教学轮子大而重,学生管理的轮子小 而轻, 这一状况不利于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院校的学 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特点鲜明,他们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强,但自律性差; 他们活泼好动,情商高,但是文化课底子薄,学习态度消极;他们感情丰富,交 友处事义气重,但是感情用事易冲动,原则性、纪律性不强等。加之这些年扩招 使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如何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 出高质量,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是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再者,高等体育院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本上也成为了大 众化教育,而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属于精英教育。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 作机制与模式如何适应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面临着双重选择。创新学生管理 工作,使之既面对学生整体,又面对学生个体,既加强管理,又主动服务,为学 生成长、成人、成才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是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方向目标。 本文通过对七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学习兴趣、行为、心理品质、专业思想 和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稳定性、专业素质、制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 教育管理者的走访,通过认真梳理、分析、总结,找出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最后,结合各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管理 ii 模式、管理方法、应对策略和建议,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 学生管理 现状 对策 iii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olympic glory, fitness, two to the strategy of the chinese sports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two strategi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ports, mass sports, sports industry will become the sports three major pillars, which support the three pillars need is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alent, training a group of another group of sports professionals, sports in our country will move from power sports power sports.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as a training base for high-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personnel, carrying more and heavier. as a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mak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teaching and student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wings, teaching students to master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long, the students daily student behavior management practices, cultivation of moral conduct, correct learning attitude, to help plan in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of recent or long-term objectives, guiding managers, decision-making,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odel, organizations of a number of practice is the high ti yu talent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organizational system and content, a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student management levels,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schools comprehensive level and the level of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currently, the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o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know there is bias in the teaching and student management jiqingjizhong, teaching large and heavy wheels, the wheels of the students managed small and light, this situ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students of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growth.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student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pared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feisty, strong sense of competition, but self-discipline and poor; their lively, eq high, but a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cultural classes, learning a negative attitude; their rich feelings, making friends loyalty of doing things heavy, but the emotional impulsiveness, principled, disciplined and so on. enrollment in addition to biogenic years uneven quality of many students weak in self-management, how to cultivate these characteristics for students of high quality, creative thinking, high-quality sports talents, is the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new stud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new challenges. iv furthermore, higher physi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to the popular stage as china, basically become popular education, and train high-quality sports talents, is elitism.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stud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mode of how to adapt to mass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 face a double selection. innovativ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so that the students not only face the whole, they face the individual students, not only strengthened our management, but also active service, for student development, adult, talent create a favor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o provide a fre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is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studen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a target. based on the seve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terested in physical, behavior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fessional ideas and instructors age structure, st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system and so the survey and visited the students of education managers, through seriously sort out, analyze, summarize, identify the stud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in problems. school student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posed new management philosophy, management,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with some guidance. keywords: higher sports institutions; student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 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i 1 1 前前 言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1.1 我国体育事业和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 1 1.1.2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1 1.2 研究意义 . 1 1.2.1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现状的客观需求. 1 1.2.2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 1.2.3 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内在要求. 2 1.2.4 高等体育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2 1.2.5 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客观需要. 2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1.3.1 研究对象. 2 1.3.2 研究方法. 3 2 2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的相关理论阐述 . 5 2.1 学生管理的内涵 . 5 2.2 学生管理的目标 . 5 2.2.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 5 2.2.2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 5 2.2.3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 6 2.2.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 6 2.3 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 . 6 2.3.1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 . 6 2.3.2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外环境 . 7 2.3.3 要素调整,切合实际 . 7 3 3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结果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结果与分析与分析 . 9 3.1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及分析 . 9 3.1.1 学习兴趣特点 . 9 3.1.2 行为特点 . 9 3.1.3 心理特点 . 10 vi 3.1.4 专业思想特点 . 11 3.2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特点及分析 . 11 3.2.1 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 11 3.2.2 辅导员待遇有待提高 . 11 3.2.3 辅导员专业知识偏低 . 12 3.2.4 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 13 3.3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13 3.3.1 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 . 13 3.3.2 学生管理制度的不适应 . 14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 17 4.1 升华学生管理理念. 17 4.1.1 民主的理念. 17 4.1.2 法制的理念. 17 4.1.3 服务的理念. 17 4.1.4 创新的理念. 17 4.2 学生管理制度的创建. 18 4.2.1 合法性原则 . 18 4.2.2 正当程序性原则 . 18 4.2.3 比例原则 . 18 4.2.4 推陈出新的原则 . 19 4.2.5 群策群力的原则 . 19 4.3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19 4.3.1 管理教师队伍建设 . 19 4.3.2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 20 4.4 创新学生管理方法. 20 4.4.1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20 4.4.2 超前教育,未雨绸缪. 20 4.4.3 综合运用激励手段 . 21 4.4.4 综合运用网络资源. 22 结结 论论 . 2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5 附附 录录 . 27 附表一. 27 附表二. 29 后后 记记 . 31 1 1 前 言 1.1 研究背景 1.1.1 1.1.1 我国体育事业和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和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 中国 2008 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给体育事业注 入了新的生命力。在 21 世纪,竞技运动、大众体育、体育产业将成为体育的三 大台柱, 支撑着我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 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面对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承载着更多更繁重的任务,理应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1.2 1.1.2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的基地,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健 康的成长。教学和学生管理是一体的两翼,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 业技长,学生管理规范学生日常的行为、培养道德操守、端正学习态度、帮助规 划人生等等。学生管理工作近期或长期的目标,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决策,以及 建立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组织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是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 养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一所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水平高低,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的综合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再者,高等体育院 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本上也成为了大众化教育,而培养高素 质的体育人才,属于精英教育。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与模式如何适应 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面临着双重选择。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使之既面对学生 整体,又面对学生个体,既加强管理,又主动服务,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创 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是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 工作的一个方向目标 2。 1.2 研究意义 1.2.1 1.2.1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现状的客观需求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现状的客观需求 在高等体育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认识还有偏差, 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畸 轻畸重,教学轮子大而重,学生管理的轮子小而轻,这一状况不利于高等体育院 校的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特点鲜 明,他们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强,但自律性差;他们活泼好动,情商高,但是文 化课底子薄,学习态度消极;他们感情丰富,交友处事义气重,但是感情用事易 2 冲动,原则性、纪律性不强等。加之这些年扩招使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 自我管理能力弱,如何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出高质量,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 素质体育人才,是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1.2.2 1.2.2 实践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强化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主 体地位,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重视学生个体诉求,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 自我唤醒、自我改造、自我创新的意识,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实 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2.3 1.2.3 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内在要求内在要求 高等体育院校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属于精英教育。精英出自于大众,又 高于大众,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诉求的多样性,有助于精英的培养,也是 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因人因材施教,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为学生 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吉林体育学院坚持 “人性化服务,个性化培养”的学生管理方式,对精英人才的培养有借鉴价值。 1.2.4 1.2.4 高高等体育院校等体育院校改革的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要内容 高等体育院校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使之成为建设体育强 国的有用之才。 因此, 树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是高等体育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1 1.2.5 .2.5 国家法治化进程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客观需要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强化法制 意识。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管理者也 要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逾越法律侵犯学生权益,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 制度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国家法制化进程的客观需 要。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1.3.1 研究研究对象对象 首先, 寻求相关理论指导和支撑, 综合学习并分析管理学、 行政学、 教育学、 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第二,开展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特点、师资队伍、规章制度、方 法和手段等现状的文献资料查询和分析, 总结现阶段国内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 3 存在的共性现状和问题。 第三, 针对吉林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七所高校学生文化素质、行为、 心理品质、专业思想和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稳定性、专业素质、制度等方面, 采取参考问卷法以及走访,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寻找当前体育院校学生管理 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 结合各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实践, 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管理理念、 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1.3.2 1.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3.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法主要是通过资料检索,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对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 析与借鉴,是本研究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本研究所需要 的有关材料和已有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框架的涉及提供了整体思路和理论 的准备。 1.3.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七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进行学生问卷,辅导 员问卷调查。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将设计的学生问卷、 辅导员问卷、 呈送专家, 请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评价,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 补充之后再进行发放。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将在问卷回收的 2 周以后,在小范 围内进行再测,求得相关系数。 1.3.2.3 理论研究法 通过探索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法学、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的相互关系,对管理、体育管理涵义的分析,阐述了体育学生管理的内涵,为研 究体育大学生学生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从体育学生管理的管理理念、管 理目标、管理机制、管理决策、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出 发,在实践层面上论述了我国体育院校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途径和对策。 1.3.2.3 专家访谈法 笔者就研究所涉猎的相关问题对教育界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专家和学者进行 了访谈,为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 1.3.2.4 历史研究法 从国内高校与体育学生管理中总结经验教训,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从而发扬 过去的优点,避免过去错误,同时结合体育大学生学生特点,探索发展的规律, 推断未来的体育大学生学生管理趋势。 4 5 2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 2.1 学生管理的内涵 1990 年国家教委第一次以“学生管理”作为关键词,颁布了普通高等学 校学生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 规定指出“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 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 3。 2005 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新 规定 ) 。 新规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 先的原则,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 (2)总结了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 的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高校建立并实施跨校修读制、学分制、主辅修制等新的 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管理制度。(3) 确立了依法治校、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 (4)转变了政府职能,扩大了高校依法办学自主权。 (5)强化了对当前突出问 题的管理。 从以上两个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包括了“学生教 育”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学生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并未发生根本性变 化,而“学生管理”己从狭义的“管理学生”,扩展到管理学生事务,即学生咨 询服务、学生资助和勤工助学、健康教育等新的内容。因此,蔡国春先生将“学 生事务管理”或“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广义的“学生管理”这一组概念基本涵 义界定为: “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 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发展成才的组织活动 4”。 2.2 学生管理的目标 根据 2005 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新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要求 5,高 校学生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2.2.12.2.1 加强加强学生思想学生思想教育教育 其内容是:加强学校各级党组织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政治学习和各项集 体活动,教育学生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使学生牢固树立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尚的思想情操、 良好的品德修养、 远大的理想抱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2.2.22.2.2 激励激励学生学生刻苦学习刻苦学习 其内容是: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用 6 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感和 自信心,以担负历史赋予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 2.2.32.2.3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其内容是: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平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2.2.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其内容是:在强调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掌握 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寻求 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3 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 2.3.12.3.1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个性 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尊 重和了解学生个性,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又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键的关键。 2.3.1.1 尊重学生个性 学生个性千人千面,而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多规章制度,评价标准都是对学生 整体而言,这种一个标准、一个声音、一种模式、一种态度的固化管理模式,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多一 点灵活性,多一点民主,多一点关爱,对学生多了解一点,给学生多一点自我规 划、自我决策、自我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多元化的诉求,尽力做到因 人施管。 2.3.1.2 满足学生社会性 学生的社会性要求是学生处理现实社会关系和理想中的社会关系。 每一名学 生在学校中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他们生活在同学、老师之间,并且与其建立 起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制约下,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会 达成一种无形的默契,这种默契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友好、和谐,一旦这 种默契被打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矛盾, 现实的社会关系与理想的社会 关系发生冲突,会使学生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消极的阴影。因此,管理者在强化 用规章制度管人的同时,还要为满足学生社会性的要求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将有 形的管理与这种无形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以提 高管理效率。 7 2.3.1.3 发挥学生能动性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互动的工作。 现实中经常性的是管理 者主动出击,被管理者被动接受,这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只有管理者的积极 性,而缺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单向进行的管理,压制了学生的情感、意志、甚 至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和正常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 实 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 局面,更好的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 2.3.22.3.2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外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外环境环境 学生管理不是一项孤立独行的工作,它受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制约,创造一个 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2.3.2.1 外部环境 学生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两个部分, 社会环境对于 学生管理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和教学模式 等一系列校园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比较直接,影响力相对较大。因此,学 生管理工作要创造和利用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支 持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2.3.2.2 内部环境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部环境包括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工作作风、工 作能力和学生的文化素养、行为特征、个性特征、行为规范等。因此,转变管理 者与被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学生管理工 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加大学生管理工作执行力,实现管理目标的内在保障。 2.3.32.3.3 要素调整,切合实际要素调整,切合实际 学生管理工作由计划、目标、组织、措施、考核、评价等诸多要素构成,要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就要在保证学生管理各要素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一些 滞后的、脱离实际的要素要做出及时调整,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切合实际。 2.3.3.1 信息互动,科学决策 按照学生管理工作双向进行的要求,管理者要使自己实施的管理行之有效, 就要使构成管理工作的诸多要素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 一项工作就是将这些要素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要将学 生对这些要素信息的意见建议反馈回来, 坚持好的, 修正有偏差的, 取缔错误的, 重新做出判断和决策,加强针对性,然后再加以实施。这样反复的信息沟通、要 素修正,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决策的正确,效率的提高。 2.3.3.2 方法创新,激励为主 8 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多种多样,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 动力,是管理工作主动性的表现。在学生管理中,激励比强制更有效益。它符合 学生自尊心理,能够调动学生普遍具有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欲望,有助于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 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 2.3.3.3 宏观把握,主动应对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者在进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 宏观把握,事无巨细一把抓,就会陷入事务堆里不能自拔,而无所事事,又会无 为无位,失去工作的主动权。处理好学生管理工作中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就会腾 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内外界关系,为学生 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提升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影 响力,和应对问题的主动性 6。 9 3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上 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七所高等院校的 840 名学生和 140 名在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学生教育管理者的走访和电话咨询,结果如下: 3.1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及分析 3.1.13.1.1 学习兴趣特点学习兴趣特点 列表1: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统计表 理论知识学习态 度?不喜欢(%) 学习规划情况? 很有规划(%) 上晚自习情况? 临近考试去(%) 据统计 54% 13% 8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态度上“不喜欢”理论知识学习的学生占54%, 学习“很 有规划”的学生仅占13%,“临近考试上晚自习”的学生比例高达81%。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体育学生生源和特点限定。高等体育院校教 学内容基本由体育理论课和专项术科课组成。 体育理论课的学习为专项术科课学 习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理论课和专项术科 课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 但大多数学生认为术科比 理科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重术科、 轻理科”的现象。 问卷调查显示: 有68% 的学生对术科学习更感兴趣,而对理科感兴趣者仅为14%。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体育院校学生文化课底子薄,有的高中毕业,有 的中专毕业,有的体校毕业,有的优秀运动队输送。他们对体育理论课内容不能 很好理解接受。二是有的学生从思想上就不重视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应付了事。 3.1.23.1.2 行为特点行为特点 列表2 学生行为特点调查统计表 所属性格类型? 外向型(%) 参加社会实践情况? 经常参与(%) 作息时间情况? 12点以后睡觉(%) 据统计 63% 84% 3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比例占 63%,“经常参加社会实 10 践”的学生比例占 64%, “午夜 12 点以后睡觉”的学生比例占 51%,“不经常洗 衣、袜” 的学生比例占 57%。 这一调查显示出学生特点:性格豪爽、待人坦诚,多属外向型性格。参加社 会活动兴趣较浓,善于交际,行为不拘小节,言语不注意分寸。感情冲动多于理 性觉悟,冲动时不分是非曲直,容易成为哥们义气的俘虏,可塑性较大。由于专 业特点,大部分学生负有竞争性、主动性,有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对环境适 应能力较强。身体素质优势明显,体力充沛,富有朝气,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缺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7。 学生的这些行为特点, 有利的一面是他们能较快地完成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转 变,很快地融入到同学之中,对集体观念的形成、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进行各种竞 技比赛都有促进作用。 不利的一面是他们弱点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和更高的要求, 加大了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难度, 也影响学生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效果的实现。 3.1.33.1.3 心理特点心理特点 列表3 学生心理特点调查统计表 是否有违纪行为? 有过违纪行为(%) 心情不好是否喝 酒?喝酒%。 是 否 有 过 恋 爱 经 历?谈过恋爱(%) 据统计 17% 31% 4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过违纪行为”的学生比例占17%,“心情不好时喝 酒”的学生比例占31%,“谈过恋爱”的学生比例占45%。 这说明学生虽然竞争意识强,直率坦诚,善于交际,但在自我调节、控制能 力等方面表现得相对薄弱。也是有部分学生接受正常学校教育不够, 很小就接受 体育专项技能训练有关,因此在生理上逐渐成熟时,心理上确显得单纯幼稚,主 观意识强,感性大于理性,理想化的待人接物,抵御社会各种思潮冲击能力差, 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不强,纪律观念、法制意识较差,讲哥儿们义气, 抱打不平。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信息方便快捷,思想和利益诉求多元化, 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常规的思想教育方式时 常显得空洞乏味,力不从心。 1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