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论冯延巳词的士大夫化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欧阳俊杰 指导教师刘明华教授 摘要 本文试图从冯延巳词的雅化和自我抒情化两个方面来论述冯延巳词士大夫化的具体表 现。本文分两章。 第一章论述冯延巳词的雅化。全章分为两小节。第一节论述促使冯词雅化特征形成的因 素。分别从社会背景与审美渊源、文艺修养与身份地位、得失之心与托物寓意三个方面展开 分析。第二节论述冯延巳词雅化的具体表现。从冯词情调的高雅、词笔的文雅、词意的风雅 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与花间词的雅中带艳相比,冯延巳词在情调意趣上更为纯正雅洁: 其词常因于无意中流露出一种富贵气象而显得高贵典雅,大量语典和事典的运用则使其词显 出丰厚的文化意蕴。冯词大量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在传统的题材中寓有深意,又使其词有了 风雅意味。 第二章论述冯延巳词的自我抒情化。冯延巳将词进一步地引向了自我抒情化的道路,冯 词在自我抒情上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全章分两小节分别论述。第一节论述冯词具有忧患之 情,其忧患之情主要因风雨飘摇的国势和坎壕不平的身世而起,具体表现为忧生忧世等种种 复杂情感意绪的相互交织错综。第二节论述冯词的情中有思的特点,由于其词善于略去具体 的人和事而专写人物的心境、感受和体验,所以又常常能将词中的忧患之情提升到一种哲理 的高度。 关键词:冯延巳词士大夫化雅化抒情化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p o s t g r a d u a t em a jo r i n g i n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o u y a n gj u n j i e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 um i n g h u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a i m st od i s c u s st h es c h o l a r - b u r e a u c r a t i cf e a t u r eo ff e n gy a n s i sp o e t r y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e l e g a n c ya n ds e l f - e m o t i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i nt w o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d i s e o c r s e su p o nt h ee l e g a n c yo fh i sp o e t r yi nt w o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d e a l s w i t h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e l e g a n c ya n dc a r r i e s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f r o mt h e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 t h e a e s t h e t i co r i g i n s ,t h ea r t i s t i cc u l t i v a t i o no nh i m ,t h ei d e n t i t ya n ds t a t u so ft l i ma n dt h ew o r r i e si nh i s h e a r ta b o u tt h el o s e sa n dg a i n sa sw e l la st h eh o p e si nh i sm i n dr e s t e do nh i sw o r d so ft h ep o e t r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t r e a t sw i t ht h ee m b o d i m e n t so f t h ee l e g a n c ye v i d e n c e di nt h ee m o t i o n a la p p e a l ,t h e s t y l ea n dt o n e ,a n dt h ea r t i s t i ce o n e c p t i o no fh i sp o e t r yt h ew r i t e rb e l i e v e st h a tf c n g sw o r k s ,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 “h u a j i a nc i w h i c ha l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w i t hd a i n t ya n df l a m b o y a n c e ,a r ep u r e ra n df u l l o f 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o w i n gt ot h ee x e r t i o no f ag r e a td e a lo f l i t e r a r ya l l u s i o n s f e n gy a n s h ip u tt o u s eo f a n a l o g ya n de n d u e dt h ec l a s s i c a lt o p i c 谢t hi n w a r d n e s sa n dt a s t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e m o t i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o ff a n g sp o e t r yh i sw o r k s c o n t r i b u t e sm u e ht o p o e t r y s f u n c t i o no fs e l f - e m o t i o n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e r ea r e t w om a j o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 i se m o t i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i nt h ep o e t r y ,w h i c ha t ed i s c u s s e di nt w op a r t s t h ef i r s t p a r tr e v e a l st h es e n s eo f m i s e r ye m b e d d e dt h a tw a sa r o u s e db yt h ew a n n i n g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c o u n 舡y a n dt h er o u g he x p e r i e n c eo fh i sl i f ea n dm a n i f e s t e di t s e l fw i t hv a r i o u si n t r i c a t ea n di n t e r l a c e d e m o t i o n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t h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t h i n k i n gi nt h es e l f - e m o t i o n a l e x p r e s s i o ni nh i sp o e t r y f e n gy a n s ik e p th i sw o r k sf r o md e s c r i b i n gc o n c r e t ep e r s o n sa n di n c i d e n t s b u ts p e c i a l i z e di nt h em o o d ,f e e l i n ga n d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f i g u r es oa st op r o m o t et h es e n s eo f m i s e r yt oah i g h e r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l e v e l k e yw o r d s :f e n gy a n s ip o e t r y s c h o l a r - b u r e a u c r a t i c e l e g a n c y e m o t i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 独创性声明 y 9 0 2 3 g 5 学位论文题目: 途迢延旦词鲍太去丝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故础倦、 签字日期:2 0 0 6 年4 月1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团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聋:盈印凭蕊、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2 0 0 6 年4 月15 日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婴赳堡三堂睦电话: 通讯地址:婴刖笪自重壹婴纠堡王堂睦 邮编: 铷霄 日 ! q ! ! ! ! ! ! ! 1 6 4 3 0 0 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菁 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 夫之词”。,首先将士大夫之词与伶工之词作为一组相对的概念提出。综观词史的 演进历程,伶工词演化为士大夫词实有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有论者就指出李煜 词实为词之士大夫化的初始阶段:“李后主只是开始了这一转变,还不能说已经彻 底完成了这一转变。王国维在这里连续使用了至始遂三个表示时问 和程度的副词,用语是极有分寸的”。认为词至苏轼,才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士 大夫化:“只有苏轼,才全面而彻底地完成了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历史转 化” 。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士大夫词的主要表征有一个由微而 著、由隐而显的发展过程。在苏轼之前,包括李煜词在内的词的创作,有一个士 大夫化的过程。 王国维说李煜词“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主要是强调李煜在词的 士大夫化方面的突出贡献或革新作用,并非真正说明李煜词就是词之士大夫化的 开端。因为,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同处南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词人冯延巳和李臻 的词也有鲜明的士大夫化倾向。因而,宽泛地说,词之士大夫化的初始阶段为南 唐。夏承焘在冯延巳和欧阳修一文中论及冯延巳词的时候就指出过:“词到南 唐一班文人手中,就多多少少表现一些士大夫的思想感情,这就超出了花间词的 艳科绮语”。刘扬忠也提到:“冯延巳、李磲的相当一部分词,已经有了浓厚的士 大夫意识和特色,已经饱含了士大夫忧生念乱的深沉感慨和身世、国运的大悲哀” 。 他们实际上都说出了南唐词在整体上己士大夫化的这一特点。有的研究文章甚至就 直接将南唐词称为士大夫词,如“西蜀词多为伶工之词,南唐词则为士大夫之词”。 在研究南唐词之士大夫化的种种表现时,研究者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李煜 身上。对于冯延巳,只有少量的论者在谈其艺术风格时,顺带提及到他词有士大 夫化的倾向。而对于其表现出的士大夫化的特征往往缺乏具体的论述。如:“冯( 延 巳) 词开始了词的士大夫化历程,但人间词话认为,只是到李煜的白抒其情, o 王国维:人问词话黄霖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1 2 月版第3 0 页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3 月版第2 4 9 页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3 月舨第2 5 0 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8 月版第4 8 页 。刘扬忠:唐宋诃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3 月版第1 2 4 页 。李红霞:西蜀词与南唐词辨异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 0 0 0 年3 期第9 7 _ 丽 】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言 才真正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可以说,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冯 延巳手中已经由单纯的宴饮娱乐之铺写上升为知识分子对个人情怀的书写与咏 唱。王国维先生称: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 之词其实这种转变的趋势在冯延巳词中已露端倪”9 。 从南唐词人内部来讲,南唐词人三巨匠中,冯延巳是最为年长的。作为文学 宠臣的他,对于二主来说,可称得上是师长和前辈。他的词作、词风对二主的创 作无疑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另外,他对有宋一代词人的影响较之二主也是更为直 接和深远的。其实,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已经称冯延巳词“开北宋一代风 气” 。而现代也有研究者对冯延巳词具有“开风气”的作用和意义展开了论述。 如张自文在其冯延巳研究一书中就曾说:“温、韦、冯、李四人对词从五代至 北宋的转化发展均起了重要作用,在词史上都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但四人之中 在词发展史上价值最大,对北宋词影响最直接,真正开北宋一代风气者,当推冯 延巳”。张自文在书中只是多从史的角度,论述了冯词对以温、韦为代表的花问 词的超越和对北宋初年以晏、欧为代表的士大夫词的影响。虽然书中对冯延巳词 具备的能够将词引向士大夫化的内在质素有所提及,但书中尚未明言冯延巳词所 开的风气就是其词的士大夫化。所以,系统地发掘冯延巳词中富有士大夫特征的 一些具体表现,无疑对了解整个南唐词之所以被称为士大夫词的深层原因和梳理 唐宋词士大夫化演进的脉络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逐步转换过程,其实也是词由“俗”而 “雅”,由“应歌”而自我抒情的演进的过程。词的士大夫化与词的雅化与自我 抒情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词的雅化和自我抒情化是词之士大夫 化的重要标志。所以可以从冯词的雅化和自我抒情化两方面着手来分析其士大夫 化的具体表现。 o 邓乔彬: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文史哲2 0 0 4 年4 期1 1 4 页 。李建国:论冯延巳词“深美闳约”艺术风格的构成三峡大学学报2 0 0 5 年2 期第4 0 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黄霖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1 2 月版第5 页 。张自文:冯延已研究京华出版社,1 9 9 9 年6 月版第2 页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谈冯延巳词的雅化,是就雅化之宽泛意义来谈的。诸葛忆兵论唐五代北宋 词的“雅化”进程一文说:“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词之创作逐渐摆脱鄙俗的 语言和风貌,从无复正声之民间词和作为艳科、多为代言体之花间尊前之宴 乐文学,渐渐演变为充满士大夫文人风雅情趣的精致的阳春白雪,这一整个过程 都可称之为雅化进程” 。文章又指出: “歌词的雅化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概 念,包括题材内容的改造,使其品位提高,趋于风雅;音乐声韵的改造,使其八 音克谐,和雅美听;表现手法的改造,使其含蓄委婉,精美雅丽,等等”固。可 见词的雅化是一个繁浩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冯延 巳词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那一个阶段呢? 他为词的雅化作出了什么具体的贡 献昵? 只有在词的发展进程中观照冯词的独特地位,才可能对其词的特殊价值和意 义进行定位。所以有必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在其之前词的雅化历程:词本起源于民 间,至中唐,大批文人开始染指词坛,在以白居易、刘禹锡为代表的文人的参与 下,词一方面仍保留着民问词的通俗、真率、和清新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开始呈 现出含蓄、淡雅的文人化风格。然而此时的词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形态中,词的 创作数量既少,且多接近于诗。由于词的体式在中唐词人们手中尚未完全成熟, 所以,他们对词体本身进行的雅化的成就亦有限。词至晚唐,“花间鼻祖”温庭筠 以其热烈温馨,绮丽浓艳的词风盛行于世,将文人词创作推向了成熟。温词的情 景交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诗意和善用暗示象征等手法营造深婉含蓄的词境等优 长无疑对民问词中常见的直白浅近和粗疏鄙陋有所矫正,“从敦煌曲子词到花间 词,为词体雅化演进之第一阶段” 。花间词对词的雅化主要是在外在形式 上,但温词内容之“侧艳”和“淫靡”则又是很不符合士大夫的口味的,在他影 响下的以西蜀词人为主体的花间派词人的创作更是“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 烦”( 李清照词论语) 。这种柔靡绮艳的风格招致了一向“文质彬彬”、“温文 尔雅”的士大夫文人的反感和诟病。花间派文人虽对词进行了第一次雅化,但字 面的华丽和技巧的巧妙仍无法掩盖住其内容的鄙俗和精神的虚空。正如一位论者 所打的比喻那样,词的这一次雅化,就仿佛是将村姑变成了名妓,雅则雅矣,而 0 诸葛忆兵:论唐五代北宋诃的“雅化”进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1 期第5 5 页 。诸葛忆兵:论唐五代北宋诃的“雅化”进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1 期第5 8 页 。诸葛忆兵: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 广西师范太学学报2 0 0 3 年第1 期第5 6 页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其骨子里的“艳”和“俗”的毛病和不足却仍旧残留。所以,将词从语言、辞藻、 修辞等外在的形式层面上的雅化进一步推向思想内容、情调风格等内在精神层面 的雅化乃是大势所趋。“从南唐词到苏轼词,为词体雅化演进之第二阶段”。 而南唐词的开风气者冯延巳恰好就是这样的一个过渡型人物。他具备了将词进行 进一步雅化,从而使其走上士大夫化道路的各方面条件。 第一节促使冯延巳词雅化特征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背景与审美渊源 南唐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审美渊源为词的进一步雅化创造了条件。南唐李异、 李臻、李煜三代君主均重儒轻武,倡扬儒学,开国君主李彝以笃志向学、善待文 人儒士而闻名,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时江淮初定,州、县吏多武夫,务 赋敛为战守,异独好学,接礼儒者”。他曾经“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 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中主李嫘,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称其“风度高秀, 工属文”、“好读书,能诗” 、“多才艺,便骑善射” 。而“雅善属文,工书 画”的李煜更是“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由于 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示范,必然会上行而下效,在南唐形成浓厚的崇尚儒家文化 的风尚。而以雅相尚,去俗复雅本是儒家文化影响下传统士大夫们根深蒂固的审 美意识。“俗艳”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空间是不够大的。与之相应,受传统诗教的 影响,南唐词人们对词的观念及在词的创作态度上较前之词人“正经”了许多。 创作态度的“正经”必然也会带来情调上的“雅正”。冯延巳受时代文化环境的熏 陶,在进行词的创作时难免在思想内容、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上都要受到儒家要 求雅正的审美观念的规范和制约。正是在这样一种雅文化的氛围中产生的冯延巳 词,其崇雅而排俗的倾向,自是不必待言的。 二、文艺修养与身份地位 冯延巳个人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是他能进一步将词进行雅化的一个重要因 。诸葛忆兵: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0 0 3 年l 期第5 7 页 。欧阳修:新五代史( 第三册) 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2 月版第7 6 5 页 。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2 月版第7 6 6 页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皈第2 0 5 页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2 3 5 页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2 3 5 页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2 3 9 页 。徐铉: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吴任臣: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本纪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2 5 5 页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素。“写诗作文对于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士大夫阶层、或者至少是否具有那种基 本资格,几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这种能力的优劣,也会影响到该人在士 大夫阶层内部的所处地位”。冯延巳少有才名,以布衣见当时任吴国宰相的李异, 就被任命为校书郎。李异让其与李臻游处,南唐代吴后,他屡有升迁。李臻继位, 他不久更是被拜为宰相。冯延巳之所以身居高位与他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是有密 切关系的。十国春秋就说“延巳初以文艺进”。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的冯 延巳不愧是一位多才多艺之士。他“工诗,虽贵且老不废,犹喜为乐府词”。另 外,他还工书法,佩文斋书画谱中列举了南唐十九位书法家的名字,冯延巳就 是其中一位。他为人机警,又特别能言善辩,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 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可见他有较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文 化品位。作为一个上层文人,他所创作的作品里流露出的思想和情调中,雅应该 成为题中之义。因为“敏锐地区别雅俗之见,雅与俗,爱雅而排俗,这是要求 士大夫具备的最起码的资格。这种感觉已有长久的传统,这是毋庸赘言的” 。这 样,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像南唐君主这样的儒雅风流、才学富赡的上层文 化人来从事小词写作,势必将自身的学识襟抱自觉不自觉地熔铸于这种原先只属 下里巴人的流行歌曲之中,提升其审美品位,使其风格趋向高雅,呈现比“花 问”更士大夫的体貌” 。“南唐君臣也有纵豪侈,耽声色的一面,但他们不象王 衍诸人沉溺于物质享受与感官刺激。他们还同时涉足于一些学术、艺术领域,在 精神生活方面还有一些更为雅致与高尚的活动”o 。冯延巳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无 疑能使词走上更为精致细腻的道路,从而进一步地摆脱粗糙和浮泛。 三、得失之心与托物寓意 冯延巳将词进一步引向雅化,还与他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词的抒隋功能有关。 他不再把词仅仅当作娱乐的工具,而是在词中抒发了得失之心。冯延巳一向以功 名自任,但他虽有功名之心,却没有济世之才,然而他恰恰又是一位执著自信的 人。早在李异时期他就曾“以取中原之策说唐主” 。并且还因进攻吴越、扩张国 。日本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 杨铁婴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3 9 页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3 6 5 页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3 6 6 页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5 月第3 6 页 。日本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 杨铁婴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3 9 页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3 月版第1 0 7 页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1 0 月版第1 8 3 页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二九叨) 中华书局,1 9 5 6 年6 月版第9 5 8 4 页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土的建议被李界拒绝,而讥嘲武将出身的李异为“田舍翁”。可见他的缺乏自知 之明。冯词中虽有:“只消几觉懵腾睡,身外功名任有无” ( 金错刀) 的句 子,但刘永济在其唐五代两宋词简释中评该词日:“正中本功名之士,而故 为此放任旷荡之言”。,指出了冯延巳对功名的念念不忘之心。其实,冯延巳除 了这一首旨意鲜明的词外,更多的则是借闺情以言己情的作品。在词中广泛地抒 写他在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失落。 对于冯延巳的闺情词,刘永济说:“词中表达之情极其复杂,有猜疑者,有 希冀者,有留恋者,有怨恨者,有放荡者”。他看到了冯词内容上有所寓托,超 越了花间词但言狭隘艳情的特点。 李瑕在位时南唐国势开始衰落,南唐朝廷内部的党争也异常激烈,冯延巳的 宰相地位在党争中时落时升。理想的失落、仕途的浮沉,无疑给冯延巳带来精神 上的苦闷和怅惘,于是,冯延巳就将这种在政治生活中的失意和烦乱,借词中男 女的伤离伤别抒发出来。在词中抒发这种政治情感无疑使他的词在内容上表现得 厚重深广,这种超越于狭隘的男女之情的情感在词中的表露,使得其词又带上了 风雅的意味,而这一点也更加能够被后代士大夫文人所接受和倡导。 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了冯延巳词的雅。下面,我们就来看其词雅化 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冯延巳词雅化的具体表现 一、情调的雅正 冯延巳词在内容方面,虽然“不失五代风格”,所写的仍然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和相思以及伤春悲秋等传统题材,但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气质、精神风貌已 经发生了变化。冯延巳笔下的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是他用士大夫那特有的文 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提纯”后的形象。如: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顾影约流萍,楚歌娇未成。相逢颦 翠黛,笑把珠当解。家住柳阴中,画桥东复东。( 菩萨蛮)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双朱户。柳径春深,行到 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 点绛唇) o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二九四) 中华书局,1 9 5 6 年6 月版第9 5 8 4 页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2 月版第2 8 页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释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8 1 年2 月版第2 3 页 6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这两首词中的少女形象,与花间词中的多数女性形象相比,多了一份灵巧秀 丽和轻盈活泼而少了一些香软柔弱。读者迎面感受到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纯 洁而质朴的美感。词风疏荡清丽而不涉及淫靡,一变花间词的香艳之风而为雅洁 之貌。表现出了士大夫们对雅正情调追求。又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援红杏蕊。斗鸭栏杆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这首词虽然写的是一位思妇,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已经深入到 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乍”与“皱”二字,将主观的感受和体验十分巧妙地融入 客观的景物之中,写得细腻而传神,传达出一种幽微而又富有思致的意绪。可见 冯延巳词的注意力、兴趣点较之前人已经有所转移。其词不再把描写的重点放在 对女性色相的欣赏和对情欲的追求上,词风不香艳、不庸俗,而是流露出更为高 雅的文人意趣。这类表现缠绵旖旎的风神韵致的作品显示出其士大夫的优雅生活 情趣。陆游南唐书言李璨曾戏问冯延已“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 何事? ”,冯延巳回答说“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从李璨、 冯延巳君臣二人所举的例句来看,均表现出清丽婉转、含蓄典雅的特色。这正表 明他们追求儒家中和雅正词风的审美心态。 冯延巳词中凝聚着的深符士大夫文人审美癖好的“雅致”,对紧接其后的宋代 士大夫文人是有很深影响的。如宋初士大夫词人晏殊就曾经以写“女儿词”自 诩,以标榜自己词作的雅洁。而讥嘲柳永词为“妇人词”,认为其沾染了市井的俚 俗。晏殊所谓的“女儿词”实为象冯延巳词这样抒情主人公形象更高雅脱俗、言 情更含蓄委婉、抒情风格更雅正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词作。冯延巳这一 类如晏殊所谓“女儿词”的作品的出现,不只是提升了花间词风的格调和品位, 同时,也为宋代的士大夫文人们日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二、词笔的文雅 与冯延巳词情调的雅正相连的是他词笔的文雅,由于他的词擅长从侧面着笔 来写抒情主人公的雅洁形象或内心真切的感受,流露出士大夫高雅的精神意趣。 这种在情感表达上的曲折婉转形成了他词含蓄的风格。而冯延巳高度的文化艺术 修养又进一步将这种在情调雅正前提下的含蓄演进为文雅。以深厚的文化底蕴、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3 6 6 页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灵的情感,显示出士大夫文人高雅文学的艺术魅力。 冯延巳词笔的文雅主要体现在他善于写富贵而能遗貌取神化粗俗为文雅和善 融典故而能妙合无垠化浅薄为文雅两个方面。 ( 一) 遗貌取神的富贵气象 在词中写富贵的传统是从花间词开始的,花问词的欣赏者主要是皇帝和贵胄, 为了迎合接受对象,词人们有意的在词中写享乐,写强烈的感官刺激,这就不可 避免地要写富丽堂皇的贵族生活,流溢出一种“富贵气”。 由于对声色犬马生活的迷恋,富贵生活几乎成了花间词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他们在词中描绘的富贵生活,相当多的部分是文人们在应歌场合临时虚构想象的 产物,这种“空中语”难免让读者觉其勉强和虚假。词中所写的即使是词人们具 体沉醉于其中的享乐环境。其堆金垛玉的空洞浮泛描写也往往会令读者生厌。 花间词描写富贵生活,无疑是对词一定程度上的雅化。因为其中描写的大量 精美名物,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的美的享受。然而象温庭筠词“画屏金鹧鸪” 式的客观铺陈之美,毕竟欠缺能够打动人心的感情力量。因此,花间词从整体上 又呈现出一种世俗的追求声色享受的“俗”。 冯延巳的词所描写的富贵生活,与花间词看似相似而实有不同。冯词虽然也 语涉金玉,但出之自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冯延巳长期身居高位,本人就 过这豪华奢靡的生活,其词的所写的富贵生活只需照实写来便觉真实可信。而更 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因为冯延巳较之花问词人,有更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 位。他在词中表达富贵气的方式更为高明和巧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o 。冯延巳可谓深谙此道。他的词,多能遗貌取神,略 去富贵的表象而得其神理。虽然他的词中也出现了大量“画堂”、“珠帘”、“绣户”、 “朱栏”、“金炉”等字眼,但其着眼点却不在这些方面,而是直写身处富贵之中 的人物的精神生活和高雅情趣。如: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金炉 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弹。( 菩萨蛮) 这首词虽承袭花间词派词人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写女性的容貌、写闺阁 内的陈设布置,写精美的名物,写优美的生活环境,但写上述这些事物是为了反 衬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幽怨。词中确实写了富贵,但读者又不觉得其是在摆阔炫 。王国维:人间词话黄霖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1 2 月版第7 页 8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冯延巳诃的雅化 富。全词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作为“富贵人”的抒情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并且这 位抒情主人公虽“富贵”却并不俗气。相反,最后的“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 弹”一句,竟然将无限的相思用音乐、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更是非一般人所 能达到的境界。这就暗示出她有着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作品在感伤的情绪中又 寓有高雅的气质。可见这种富贵者的“优雅的感伤”, 体现出了更高的文化品位 和审美层次。是有别于花间词中的那些气格卑下、情调庸俗之作的。 冯延巳词从富贵气象中流露出高雅意趣的特点。还可从他另外一类化俗为雅 词中品味出来。如他的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词没有简单地堆砌辞藻写声色歌舞,写富贵享乐。但前面三句词之描写 春日里的痛饮酣歌场景,已经隐约显出词中抒情主人公生活的优游富贵。“一愿郎 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几句词更是将眼前的良 辰美景和赏心乐事推衍至未来,表达了希求人世间的富贵享乐能永恒持久的一种 愿望。一改前面几句的写实而转入写虚。在意蕴上较前三句又有着的抽象和升华, 其语言也因其中的象征意味而显得疏宕空灵、兴味深长。因此这首词虽然写的是 世俗的追求,然而在表达上的含蓄雅致,使其能遗貌取神,引发读者去作丰富的 联想。整首词化俗气为雅健,既写出了真富贵又写出了真性情。 冯延巳的部分“自言体”的词作中,在流露出富贵气象的同时又抒写了其士 大夫化的思想感情、品味趣尚和个性气质。雅化的倾向更为鲜明。如下面的三首 抛球乐词: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 款举金觥劝,谁是当宴最有情。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且上高楼望,相共凭阑看月生。 年少王孙有俊才,登高欢醉夜忘回。歌阑赏尽珊瑚树,情厚重斟琥珀杯。 但愿千千岁,金菊年年秋解开。 他所描写的富贵闲适的优游生活与温文高雅的审美意趣使得其词格调更为高 雅,风格意境也更为爽朗和明快却又不失深远悠长的韵味。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冯延巳的词,因其作为上层士大夫的身份、地位所致,其中往往自然而然地 呈现出一种富贵气。而又由于冯延巳词重在描写人物的内心,其词中的富贵气便 往往成了他抒情的背景而深隐于词的字里行间,变得若隐若现,于是,富贵不再 是外在的一种标榜,而是成了其词内在的一种气质和骨子里的一种“派头”。这样 的富贵气是底气不足的花间词所不能做到的。而冯延巳词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因 为有了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又让这种富贵气更富有生气和灵气。这样,他词中 的富贵气就较之花间词中的富贵气更为空灵雅致和高雅脱俗。冯延巳词在创作上 的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就很类似于承继他词风的宋初词人晏殊所津津乐道的“富 贵气象”了。 关于晏殊所说的“富贵气象”,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记载这么一段故事: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日:“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 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 此句语人日:“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 晏殊这里所谈的,显然不是“金玉其外”的表层的“富贵”,而是建立在富贵 基础上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在他看来,词作应该突出和强调抒情主 人公内在的精神气质的高雅、充实与丰富。从晏殊所描绘的富贵气象来反观冯延 巳词中的富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冯延巳词的富贵气象的实质,是一种士 大夫的精神气度,亦是作品从整体上体现出的一种“雅”,一种自然而然的高雅情致。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和泪试严妆”一句评冯延巳词的主要风格,。可 以这样去理解这句评语:“严妆”正是指出了冯延巳词于富贵华丽中显文雅端庄的 特点,“和泪”则说明了冯延巳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的特征。二者相互依存、相得 益彰,共同形成了冯延巳词于端庄华丽中蕴有无限悲凉的特点。冯延巳“和泪试 严妆”的特点。到了北宋,尤其是到了晏殊为代表的上层士大夫文人手中,词中 “严妆”成分多了,而“和泪”的色彩却在渐渐减弱。晏殊虽然在词的创作上深 受冯延巳的影响。但毕竟他所处的环境,政治气候、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晏殊而言,他仕于太平盛世,身居高位,又从未遇到过什么大的人生波折,心 境当然与“心危音苦“的冯延巳大为不同。所以在写富贵气象时多了一份闲适、 。吴处厚:青箱杂记( 卷五)中华书局,1 9 8 5 年5 月版第4 6 页 。王国维:人间诃话黄霖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皈社1 9 9 8 年1 2 月版第3 页 1 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和平和,少了一些忧患和愁苦。这种差别,比较一下冯延巳与晏殊在表露富贵气 象的不同可知。只要看看冯延巳与晏殊对白居易宴散一诗于其中各取所需的 情况便可知二人心态的不同。 自居易的原诗为:“小宴追凉散,平桥步夜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 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迎睡兴? 临卧举残杯。”先看冯延巳的采桑子 一词: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词的上片“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就是 从白诗“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中化出的。但冯延巳从这一句诗中体悟到的, 不是富贵享乐的舒适和惬意。而是其中的的失落和感伤,他的词化用这一句诗时 将其中的略微附带的一点轻愁淡恨给骤然地增浓拓宽了。表达出一种虽处富贵却 于其中忽然潜生的深沉的人生忧患,他所写的不是高官隆位的满足感,而是人生 无常的无限空虚,以至于夜不能寐,中夜彷徨。再看晏殊,据欧阳修归田录 卷二载:“晏元献公喜评诗,尝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 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同样的一句诗,在晏殊看来 却丝毫没有任何的感伤惆怅意味,相反,晏殊认为它写出了士大夫闲雅富贵的生 活,符合他理想中“富贵气象”。 另外,从晏殊一些诗句和词句化用冯延巳词意的取舍中,也可以看出象晏殊 这样的宋初士大夫们在写富贵气象时的对冯延已词的借鉴。试看冯延巳的两首虞 美人: 春山淡淡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栏杆。 晏殊从冯延巳的“杨花零落月溶溶”一句中化出了他无题诗的名句“梨 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并且,晏殊本人认为他这两句写出了富贵气象。 他的名篇浣溪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 也是他在富贵闲适生活中的流连光景之作。 。欧阳修:归田录中华书局,1 9 8 1 年3 月版第2 1 页 1 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其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从冯延巳词句:“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化出。冯延 巳所写出的富贵气象与晏殊的所写的富贵气象之间显然是有着承继关系。只是在 着意表达的情意的内涵上发生了“位移”。冯延巳是富贵人在言愁苦语,意在言愁。 晏殊是富贵人在品味生活,意在求雅。 应该指出的是,冯延巳词中的富贵气的流露,于冯延巳来说是无心的,但他 词中那种“真富贵”的气象无疑能在宋初与他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审美趋尚相 仿佛的上层士大夫文人中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成了他们自觉的一种 美学追求。至北宋初年,士大夫们则开始在创作中刻意为之了,而富贵气象,也 就逐步成了士大夫词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在词的士大夫化的进程中不能说不是一 种“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 ( 二) 妙合无垠的典故运用 如前文所述,冯延巳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而这种高度的文化素 养在冯词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大量用典。冯词的用典,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增强 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还提升了词的文化品位,改变了词的面貌和气质。冯词 的精于用典,是其词呈现文雅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冯词典故运用突出地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冯延巳词对语典的巧妙化用,另一方面是对事典的灵活运用。 1 、语典的化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如醉花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余谓:韦苏州之流莹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就将冯 延巳的词与唐人的诗相提并论。吴熊和在其唐宋词通论中说:“南唐词大都情 致缠绵,吐属清华,具有中晚唐七绝的风韵,冯延巳首先在这方面导夫先路” , 更指出了冯延巳词具有诗歌的深厚和文雅的特点。 冯延巳的词写得接近于诗,固然与其词意象的开阔和意境的深邃有关,但另 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是与其词大量地化用前人诗句、诗意入词,即大量化用语典 有关。他能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将前人诗句和诗意融化到自己的词中而又不失“自 家面目”,这一特点是冯词读起来之所以雅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观冯词,其中化用 的语典,上溯诗经而下至晚唐诸诗人和词人。其中浓厚的文化意蕴为其词的 “文雅”增色不少。如其更漏子: 金剪刀,青丝发,香墨蛮笺亲札。和粉泪,一时封,此情千万重。 o 王国维:人间词话黄霖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1 2 月版第5 页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1 0 月版第1 8 2 页 1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冯延巳词的雅化 垂蓬鬓,尘青镜,已分今生薄命。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 在词的过片,“垂蓬鬓”就化用了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 无膏沐,谁适为容”诗意。而“尘青镜”则寓建安诗人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 明镜暗不治”之慨。 冯延已本人工诗,虽贵且老不废,“识者谓有元和人气格”o ,可见由于时间 相距较近,唐诗中的意趣和情调对他诗歌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而他在词中也经 常化用唐人的诗意。 如归国谣: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其中的“柳丝如剪花如染”一句,就来自初唐诗人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诗。 冯延巳对盛唐诗可说是更为钟情,他的许多词句的词意来自盛唐诗。如下面 两首词就均化用了李白诗意: 风带寒,秋正好,兰蕙无端先老。云杳杳,树依依,离人殊未归。搴 罗幕,凭朱阁,不堪独悲寥落。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 ( ( 更漏子) 春山淡淡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扬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虞 美人) 更漏子中“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一句是化用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诗意。而虞美人一 首中“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化用的则是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 作彩云飞”诗意。 再看下面三首鹊踏枝词: 花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檐际高桐凝宿雾,卷帘双鹊 惊飞去。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 前事无寻处。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2 月版第3 6 6 页 1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冯延巳诃的雅化 春山远。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 一曲愁千断。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 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 第一首鹊踏枝词中的“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 岑参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诗意。 第二首词的“蜡烛泪流羌笛怨”融合了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 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触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子宫输卵管逆流课件
-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课件
- 工业燃气操作安全培训课件
- 年度供应链安全培训课件
- 工业机器人安全课件
- 威海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威海摩托安全培训课件
- 年前案场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年初安全大排查培训课件
- 医院物业司梯礼仪服务标准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详细课件
- 商务礼仪情景模拟实训试题参考
- 喀斯特地貌(全套课件)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水中总氯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HJ586)
-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 老舍《我的母亲》 中职课件
- 教科版二年级(上)科学1.5各种各样的天气(课件)
- 分段函数-完整版获奖课件
- 信访人的权利、义务和禁止行为告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