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氏六帖研究 庄丽丽 摘要宋孔传孔氏六帖,是一部个人编纂的较著名的类书,为增补唐自居 易六帖而作。此书有较大的辑佚、校勘价值。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对孔 氏六帖做专门研究者。为深入认识此书的价值和作用,有必要对此书做进一步 的探讨。 本文的主体内容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孔传生平及家世考。主要利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东家杂记 等史料,梳理其世系及本人生平。除孔传本人外,重点对其祖父、父亲及叔父的 事迹进行考证,纠正了以往研究的一些错误;同时对孔传的著作进行了考订。 第二部分:孔氏六帖的成书、体例及版本。本文通过一些文献记载考出了 孔氏六帖的成书时间。孔氏六帖的体例,沿袭白氏六帖。六帖是白 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原来的书名,该书是自居易为了撰写诗文方便,随手纂 抄成书的,在书中只列门不分部。孔氏六帖基本上按照白氏六帖的分类, 同时又补充了3 2 门。每门之下分若干条,每条从引文中抽取单词或句子,用大字 标出,引文、出处用小字标出。流传于今的孔氏六帖,以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为主,是白氏六帖和孔氏六帖两书的合编本,书名为白孔六帖,也 叫唐宋白孔六帖。白孔六帖是以逐个门来合并的。每- - i 3 ,先列白帖, 后列孔帖,以“白”字、“孔”字为别,标有“白”字的,是白书原文;标有“孔” 字的,是孔书原文。本文对白孔六帖做了统计,孔氏六帖新增3 2 门,未 做补充的有4 l 门。相同的门下,在条目、内容上也有所变化,有的补充较多,有 的补充较少。 孔氏六帖的版本流传。利用清代藏书家的相关藏书目录,并结合国内一 些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对( t l 氏六帖的流传及其版本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述,基 本上勾勒出此书成书后的流传情况以及现存版本状况。 第三部分:孔氏六帖的引书。引书部分,主要按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 法进行分类,并且对孔氏六帖引书数目做了统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和 未见于四库全书总目的,共有1 6 7 种( 转引自 c k 平广记的算一种;转引 自云仙散录即云仙杂记的算一种) 。孔氏六帖的引书,涉及史部、子 部、集部。其中子部小说类最多,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是唐代的或专记唐事的杂记 小说,其它一些五代、宋人的杂记小说中也有关于唐代的内容。本文就此略作考 订。另,转引自太平广记和云仙散录的书附在后面。 第四部分:孔氏六帖的文献价值。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节内容:一是引书 存佚概况。利用各种书目提要、诸正史艺文志,把孔氏六帖所引的书分为 现存、残存、节略、原书久佚、辑本五种情况。二是辑佚价值。孔氏六帖所引 书,书名见于诸史艺文志,但原书久已亡佚,这部分情况也不少。通过孔氏 六帖,可对此类书进行辑佚。本文选取景龙文馆记( 又称景龙记) 、江南 野史、九国志、鸡跖集举例。三是校勘价值。孔氏六帖有较高的校勘价 值,能纠正现存书的一些错误。本文选取较常见的几部史书( ( i f i 唐书、国史补、 大唐新语) 作分析。 第五部分:孔氏六帖存在的问题。孔氏六帖大部分条目后皆注出处, 为辑佚、校补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可能因传抄、刻印过程中的失误,相当条 目失去出处。即使有出处的部分,可能在传抄、刻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故使用时务应慎重考订,不可轻率凭信。本文通过对引文进行了部分的勘对,发 现有改字、排序错误、漏字、地名错误、人名错误等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可 能是音同、形近而致传抄刊刻过程中出现错误。 关键词:白孔六帖孔氏六帖孔传引书版本 t h er e s e a r c ho fk o n gs h il i ut i e z h u a n gl i l i a b s t r a c t :k o n gs h il i ut i ei s a l lf a m o u sg e n u s - b o o k s i ti sw r i t t e nb yk o n g c h u a n h i sp u r p o s ew a st os u p p l e m e n tl i ut i eo fb a ij u 弭1 1 1 i sb o o kh a sh i g h e rv a l u e o fc o m p i l ea n dc o l l a t i o n a tp r e s e n t , t h e r ei sn oa r t i c l ea b o u tk o n gs h il i ut i ei n 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m a t i o n a l 1 1 l i sa r t i c l eh o l d st l l a tt h i sb o o ks h o u l db ea n a l y z e da n d r e s e a r c h e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t 1 l i sa r t i c l ei sc o m p o s e do f f i v ep a r t s p a r to n e 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 k o n gc h u a n sa l ll i f ea n d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 t h i s m i c l em a k e sn s eo f t h ed o c u m e n t so f j i a ny a hy il a ix in i a ny a ol ua n dd o n gj i az a j ia n do u t l i n e st h eg e n e a l o g ya n da l lt h el i f eo fk o n gc h u a n t h ee m p h a s i so f t h i sa r t i l e i st o s t u d y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k o n gc h u a n ,h i sg r a n d f a t h e r ,l l i sf a t h e ra n dh i s u n c l e a l s ot h i sp a r tc o r r e c t ss o m ee r r o r so rp r e v i o u ss c h o l a r s a tt h es a n q et i m e t h i s p a r th a s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 k o n gc h u a n sw o r k s p a r tt w o :t h ef i n i s h ,t h es t y l ea n dt h ee d i t i o no ft h ek o n gs h il i ut i e 1 k sp a r t f i n dt h ef i n i s hb yu s i n gt h ed o c u m e n t s n l es t y l eo ft h eb o o kf o l l o w sb a is h il i u t i e l i ut i ei st h ef o r m e rn a m eo fb a is i f tl i ut i es h il e ij i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b o o k i st ow r i t ep o e m sa n de s s a yc o n v e n i e n t l y b a ij uy iw r i t ei ta tr a n d o m t h e r ei sn ok i n d s b u ti t e m s t h ep r e v a l e n te d i t i o no ft h ek o n gs h il i ut i ei sb a ik o n gl i u1 1 e i ti s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k o n gs h il i ut i ea n d b a is h il i ut i e i tc o m p o s eb yi t e m u n d e rt h e i t e m ,t h e r ea r e 【b a i 】a n d k o n g t h i sp a r tf i n dt h a tk o n gs h il i ut i es u p p l e m e n t3 2 i t e m sb yc o m p a r i n g b a i 】a n d k o n g t h e r ea r e4 1i t e m si nb a is h il i ut i en o ti n k o n gs h i l i ut i e u n d e rt h es a m ei t e m ,s o m es u p p l e m e n tm o r e ,s o m es u p p l e m e n tl e s s p a r tt h r e e :1 1 1 eq u o t e db o o k so fk o n gs h il i ut i e t h i sp a r tc l a s s i f i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s ik uq u a ns h u t h e r ea r e1 6 8q u o t e db o o k si nt h ek o n gs h il i ut i e s o m e q u o t e db o o k si sq u o t ei n d i r e c t l yf r o mt a ip i n gg u a n gj i ,s ot h e yb e l o n gt oo n ek i n d s o m eq u o t e db o o k si sq u o t ei n d i r e c t l yf r o my u nx i a nz aj i ,t h e ya l s ob e l o n gt oo n e k i n d n eq u o t e db o o k so fk o n gs h il i ut i ea r er e l a t e dt os h ib u ,z ib u ,a n dj ib u m o s to f t h e mb e l o n gt on o v e l so f z ib u a b o u t6 0p e r c e n to f t h i sn o v e l sa r er e l a t e dt o t a n gd y n a s t y p a r tf o u r :t h ed o c u m e n t sv a l u eo ft h ek o n gs h il i ut i e t h i sp a r ti n c l u d et h r e e p o i n t s f i r s t ,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q u o t e db o o k s t h i sp o i n td e p a r tt h ee x i s t b o o k s ,i n c o m p l e t eb o o k s ,a b b r e v i a t eb o o k s ,t h el o s tb o o k s ,a n dt h ec o m p i l e d 1 1 1 b o o k s s e c o n d ,t h ec o m p i l e dv a l u e t h i r d ,t h ec o l l a t i o nv a l u e k o n gs h il i u t i ec a r l c o r r e c ts o m ee r r o r so f t h ee x i s tb o o k s p a r tf i v e :t h ee x i s tp r o b l e m s t h i sp a r tf i n dt h a tt h e r ea r es o m ep r o b l e m si n k o n gs h il i ut i e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c h a n g e ,t h em i s s i n g ,t h ef a l s eo ft h en a m eo fs i t e a n d p e o p l e k e y w o r d s :b a ik o n gl i u t i e k o n gs h il i ut i ek o n gc h u a n q u o t e db o o k s e d i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90 0 18 7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二一一 作者签名:廷旦! 盟旦日期:卫尘厶竺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张重塑翌 引言 孔传,宋史无传。根据他本人所撰东家杂记和宋黄震黄氏日抄的 记载可知,孔传,字世文,仙源县( 今山东曲阜) 人,孔子四十七代孙,生活于 两宋之际。他的著作很多,四库全书著录的有东家杂记和白孔六帖。 其中,白孔六帖是由孔传的孔氏六帖和自居易的白氏六帖汇编而成。 孔氏六帖是为增补唐自居易的白氏六帖而作,是宋代较早、较著名的私 撰类书。孔氏六帖所引,多为唐以前的古籍,一方面保留了已佚古籍的部分内 容,方面还可辑佚和校勘。另,刘叶秋著的类书简说中:“书中辑录了不少 唐宋诗文,偶有一些零星材料,可供研究文学、语言的人采择”。据我所掌握的材 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人对孔氏六帖做全面的研究。对于孔传其人,也仅有 徐寿昌先生孔传考略一文,但该文章较为疏略。为了充分认识其人其书,有 必要对孔传和孔氏六帖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生平及家世考 1 、生平考 孔传( 约1 0 6 5 一约1 1 3 9 ) o ,旧名若古。,宋哲宗元祜四年( 1 0 8 9 ) 改名传, 字世文( 也作圣文) ,自号杉溪,北宋仙源县( 今山东曲阜) 人,为孔子四十七世 孙。曾祖勖,字自牧,自此“本家最长人任乡官者皆带主管陵庙”。 祖道辅,父 宗亮。孔传有六子:端问、端守、端己、端位、端植、端隐。根据我所掌握的资 料,尚难以考出六人的排行。 宋哲宗元祜四年( 1 0 8 9 ) ,孔传任仙源县主簿。元祜八年( 1 0 9 3 ) ,任仙源县 尉。宋徽宗政和五年( 1 1 1 5 ) 以朝奉郎任京东路转运司管旬文字。 徽宗宣和六年 ( 1 1 2 4 ) 孔传以朝散大夫知酃州军州事。宋高宗建炎二年( 1 1 2 8 ) 冬祀大礼,赴 扬州陪位。o 建炎二年十二月,金兵攻陷北京( 今河北大名) o 以后,始寓居三衢。 孔氏自曲阜迁至衢州,始自孔传一辈。后孔氏陆续散居于当时的誓川( 今湖州) 、 参见徐寿吕孔传考略 。 黄氏日抄 卷三二。 东家杂记) 卷上:“宝元元年,四十四代孙自牧任秘书监主管陵庙。自后本家最长人任乡官者皆带主管陵 庙” 东家杂记卷上。 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 卷九。 孔氏祖庭广记卷六。 孔氏祖庭广记卷一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 a 。 新安( 今歙县) 、临川( 今抚州) 、鄂渚( 今武昌) 等地。 孔传定居衢州的时候,适为南宋朝廷处于“内忧”、“外患”交迫的危急关头。 建炎三年( 1 1 2 9 ) 十一月,金军大举渡江,企图一战而灭亡南宋。建炎四年( 1 1 3 0 ) - f l ,钟相、杨幺领导的农民武装,趁机大起于鼎州( 今湖南常德) 澧州( 今湖 南澧县) 。孔传“平鼎、澧寇”,“以功进职,知抚州”o 。绍兴甲寅( 1 1 3 4 ) 三月 辛亥,以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绍兴四年( 1 1 3 4 ) 秋七月庚 戌,“是日,建昌军乱,孑l 传闻变,用枢密院计议官李荛旗榜招之,且乞兵于 江西制置使胡世将以讨贼”。 绍兴六年( 1 1 3 6 ) 奉诏权以衢州学为家庙,受赐田 五顷。 一 约宋高宗绍兴九年( 1 1 3 9 ) ,孔传卒于衢州。,年七十五。葬于衢城西北孝弟 里( 今柯城乡北门村) 。 关于孔传的生卒年,据徐寿昌先生所考,约为1 0 6 5 1 1 3 9 年,但是没有足够的 史料来说明。根据现有的资料,孔传做官最早的时间是元祜四年,即1 0 8 9 年。假 定孔传做官时二十岁的话,那么他的生年为1 0 7 0 年。又知道孔传卒年七十五,所 以他的卒年则为1 1 4 4 年。另,根据史料,孔传绍兴六年( 1 1 3 6 ) “奉诏权以衢州学 为家庙”,假如孔传次年即1 1 3 7 年卒,生年应为1 0 6 3 年。所以,孔传的生年当在 1 0 6 3 一1 0 7 0 之间;卒年在1 1 3 7 1 1 4 4 之间。 2 、家世考 孑l 传的简单世系如下:( 据黄氏日抄知孔传有六个儿子,但生卒年及排行 俱不详。) 黄氏日抄 卷- - z :“于是孔氏有因仕而家于瞽川、新安、临川、鄂渚者,皆自衢而分”。 万姓统谱 卷六八。 末家杂记) 原序。 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八,3 2 6 - 8 8 。 弘治衢州府志 (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 卷八:“绍兴六年诏,权以衙州学为家庙,赐田五顷。 凡南渡后,庙、学皆传所请4 参考徐寿昌的孔传考略。 黄氏日抄,卷三二:“孔传官至中散大夫,年七十五”。 孔仁玉 世系 宜宪冕勖 道辅一尚氏 良辅彦辅 卜一宗亮一李氏 宗翰 卜可 若升 若谷传( 若古) 卜t _ 端问端守端己端位端植端隐 孔道辅( 9 8 6 1 0 3 9 ) ,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五世孙。孔晶长子,孔传 祖父。王德毅先生记载孔道辅的生卒年为1 0 8 6 1 1 3 9 ,。当误。考证如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宝元二年( 1 0 3 9 ) 十二月癸酉:“孔道辅既眨郓州, 始知为张士逊所卖,颇愤惋,行至韦城,发病卒” 又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八八,页9 3 2 :“公以宝元二年如郓,道得疾,以 十二月壬申卒于滑州之韦城驿,享年五十四”由此上推其生年为9 8 6 年。所以孔 道辅的生卒年应为9 8 6 - 1 0 3 9 。 孔道辅,大中祥符五年( 1 0 1 2 ) 登进士第,。祥符九年以大理寺丞知曲阜县, 天圣二年( 1 0 2 4 ) 以太常博士奉劾监修祖庙。 明道二年( 1 0 3 3 ) 召为右谏议大夫 权御史中丞。 景祜元年( 1 0 3 4 ) 知泰州,居数月,改知徐州。o 景祜二年,以龙 隆平集,卷一四,页3 1 1 1 3 9 ;东都事咯) 卷六0 。页3 8 2 - 3 8 2 ;宋史卷二九七。页9 8 8 5 。 宋人传记资科索引,页3 9 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页2 9 4 8 隆平集) 卷一四。 东家杂记) 卷上。 宋史) 卷二九七,9 8 8 4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一四“景祜元年二月”页2 6 6 9 。 3 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兖州。宝元元年十二月,为御史中丞。宝元二年十 一月,坐鞫冯士元狱,以给事中知郓州。十二月,行至韦城,发病卒。有子二: 宗亮、宗翰。 孔宗亮,字君亮,孔子四十六世孙,孔道辅长子,孔传父。按:宋曾巩隆 平集卷一四,页3 7 1 1 3 9 :“孔道辅子宗亮,宗翰”。又孔传东家杂记卷 下,页3 7 :“( 孔) 传仲父贰卿,尝刻于石,且题跋其后日宗翰。”可知孔传 的父亲是孔宗亮。嘉祜七年( 1 0 6 2 ) 王安石为孔道辅作墓志铭:“给事中赠尚书 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公夫人,金城郡君尚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讳宾之女,生二 男子,日淘,今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日宗翰,今为太常博士,皆有行治,世其家。” 可知淘就是宗亮。又金石萃编卷一七七曲阜文宣王庙记( 碑侧) :“四十 六代孙宗亮,旧名淘,皇祜五年( 1 0 5 3 ) 与宗翰俱策进士”。 可知宗亮曾名淘。 另:东家杂记卷下,页5 1 ,“续添袭封世系”:“四十六代,舜亮,道辅长 子,中散大夫,赠特进。”只有舜亮的记载,而没有宗亮和淘。又黄氏日抄卷 三二:“舜亮,道辅长子,左中散大夫致仕,著粹藉。宗翰,道辅次子,刑部侍郎。 与兄皆锁厅及第。”所以很可能宗亮曾三次改名。 按: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孔陶,曲阜人,道辅子,孔子四十六代孙, 嘉奉占中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陶”当为“淘”之误。考证如下: 嘉祜七年( 1 0 6 2 ) 王安石为孔道辅作的墓志铭中:“淘,今为尚书屯田员外郎”。 可知嘉祜七年时,淘为尚书屯田员外郎。 又东家杂记卷上:“淘,嘉祜四年( 1 0 5 9 ) 以屯田员外郎知仙源县。 则“淘”在嘉祜中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故“陶”误。 孔宗亮,元祜二年( 1 0 8 7 ) ,累官中散大夫致仕,柱国会稽县开国伯。 “卒 后葬祖墓西南,妻李氏封长乐郡君,再封庆国夫人。”o 孔宗翰( 1 0 2 9 - 1 0 8 8 ) ,字周翰,道辅次子,孔传叔父。皇祜五年( 1 0 5 3 ) 进士。 嘉祜元年( 1 0 5 6 ) 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仙源县。熙宁三年( 1 0 7 0 ) 以尚书屯田郎 中提点京东路刑狱公事,十年( 1 0 7 6 ) 以尚书都官郎中提点京东路刑狱公事 。( 元 丰八年,1 0 8 5 ) 十一月丙申,除司农少卿。( 元祜元年,1 0 8 6 ) 辞司农少卿,乞 东家杂记卷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页2 8 8 7 i 临川先生文集 卷九一。又见王文公文集) 下,页9 3 3 金石莘编 卷一七七唐七十七 参见孔氏祖庭广记卷九,鲫里志:“淘,嘉祜四年( 1 0 5 9 ) 以屯田员外郎知仙源县”。 参见宋诗纪事补遗卷- - ) k ,页6 2 4 孔子世家谱,初集卷二,页8 5 孔氏祖庭广记卷九。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八,页8 8 6 4 依世家例,知兖州,以奉孔子祀。( 元祜元年) 三月己卯为鸿胪卿。,同年为朝 散大夫,知兖州,奉祖祀。 元祜二年( 1 0 8 7 ) 六月戊子为刑部侍郎。 元祜三年 ( 1 0 8 8 ) 六月丁酉,宗翰为宝文阁待制、知徐州。以疾求补外。翼日,卒,囝年六 十。 据此知孔宗翰的生卒年是1 0 2 9 1 0 8 8 。 端问,字子诚。靖康元年( 1 1 2 6 ) ,以迪功郎改差仙源县丞。笃学工诗,终 官奉新丞,著有沂川集。 端守,见于史书的资料很少,黄氏日抄卷_ - - 只一句:“侍杉溪南渡”。 端己,字子正,陪侍父亲孔传渡江,做官五十年,介洁不阿,终奉议郎,年 八十一,赠少保。o 端位,字子著,儒林郎常德府录事参军。o 端植,字子固,曲阜人,居官以介洁称,有政声,终承直郎湖卅f 武康县丞, 家于鄂u 。 端隐,字子宣,文林郎,为江陵府观察推官,历官十载,以爱民为务,卒于 官,百姓哀慕,立碑以颂u 。 3 、著述考 孔传的著作,除了孔氏六帖外,见于著录的还有东家杂记( 现存) 、阙 里祖庭杂记( 尚可见到部分内容) 、文枢要纪书、杉溪集、孔子编年及洙 南野史( 已亡佚) 。今详考如下( 孔氏六帖的考述详见下文的版本部分) : 东家杂记见于诸书著录,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卷一:“东家杂记 二卷,右皇朝孔传撰。”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诏令类:“东家杂记二 卷,右朝议大夫孔传撰”。文献通考卷一九九经籍考,页1 6 6 5 :“东家杂记 二卷,晁氏日亦孔传撰。”宋史卷二0 三艺文志,页5 1 2 2 ,“东家杂记二 卷”;弘治衢州府志卷八:“孔传为东家杂记,行于世”。 关于东家杂记的成书年代,在四库提要卷五七,页5 1 3 记载:“是编 成于绍兴甲辰”。按:绍兴无“甲辰”年,故误。按原序末署:“宋绍兴甲寅( 四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八,页8 8 “ 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七三页9 0 2 4 ;东家杂记 卷上;孔氏祖庭广记) 卷九 参见续赍治通鉴长编) 卷三六八,页8 8 6 4 ;黄氏e t 抄卷三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0 二,页9 7 8 0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二,页1 0 0 2 1 阙里志) 卷九,页4 1 8 东家杂记) 卷上页2 5 参见黄氏日抄卷三二,明陈镐纂修阙里志卷九。 阙里志卷九,页4 1 8 阙里志) 卷九,页4 1 8 1 1 阙里志 卷九,页4 1 8 。 1 2 阙里志 卷九,阙里文献通考卷八八,页1 7 7 8 。 年,1 1 3 4 ) 三月辛亥,四十七代孙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仙源 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借紫孔传序。”所以此书的编成时间为绍兴四年,四库提 要中“甲辰”当为“甲寅”之误。 此书的内容,系“纂其家旧闻轶事于此书”国。现存的版本有:国家图书馆藏 宋刻递修本,明刻本。此外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后者据琳 琅秘室丛书本印,两种版本的内容略有出入。 阙里祖庭杂记三卷,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宋史卷二0 三( 页 5 1 2 2 ) 、阙里文献考卷三一( 页6 7 8 ) 作“阙里祖庭记”,宣和六年( 1 1 2 4 ) 成书。孔氏祖庭广记引有孔传的原序:“孔氏祖庭杂记,好古君子得以观览 焉,时宋宣和六年岁次甲辰三月戊午,曲阜燕居申申堂记。”阙里文献考也载 有孔传自序“于是纂其轶事,缀其旧闻,题日孔氏祖庭杂记”,可知孔传的这 本书最初名为阙里祖庭杂记。阙里祖庭杂记的序得以保留在孔氏祖庭广 记中。孔氏祖庭广记引:“阙里祖庭杂记孔瑗,重加编次,遂就完本, 布之天下,于是乎有祖庭记二书并行。”孔氏祖庭广记目录:“旧书家谱 并杂记,分三卷,门类一十八,计五百四十三事”可知阙里祖庭杂记 的内容也可以在孔氏祖庭广记中见到。 文枢要纪书,又称文枢要记书、文枢要记书、续尹植文枢纪要书、 文枢要记、续尹植文枢纪要,不知卷数。诸书有记载,黄氏日抄卷三二: “孔传所著有文枢要纪书”:阙里文献考卷九0 :“孔传进文枢要记书”; 弘治衢州府志卷八:“著续尹植文枢纪要书,行于世。”万姓统谱卷六 八:“孔传,进文枢要记”;浙江通志卷一九五:“孔传,一所著有续 尹植文枢纪要”。 杉溪集十卷。黄氏日抄卷三二:“孔传所著有杉溪集”;弘治衢州 府志卷八;“有杉溪集,藏于家。”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六十八:“孔传 字世文所著有杉溪集。”阙里文献考卷三一,页6 8 3 :“四十七代孔传, 杉溪集十卷。” 孔子编年三卷。此书虽已经亡佚,但通过郡斋读书后志的记载,约 略可知此书的取材及内容。郡斋读书后志卷一:“孔子编年三卷,右皇朝孔 传取左氏、国语、公羊、史记及他书所载孔子事,以年次之,自生至 卒”。文献通考卷一九九经籍考,页1 6 6 5 :“孔子编年三卷,晁氏日皇朝 孔传取左氏、国语、公羊、史记及他书所载孔子事,以年次之,自生 至卒”。另外,闼里文献考卷三一,页6 8 0 也有记载:“四十七代孔传,孔子 郡斋读书后志) 卷一 编年三卷。” 洙南野史,无卷数,亦不知其内容。浙江通志卷- - k 中有记载:“孔世 文,洙南野史”。 二、孔氏六帖的成书、体例及版本 1 、 孔氏六帖的成书 孔氏六帖,又称六帖新书、后六帖、续六帖、续白氏六帖,三 十卷,1 1 3 3 年后半至1 1 3 4 年9 月之间成书。 按: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后六帖三十卷,知抚州孔 传世文撰,以续白氏之后也”。可知孔氏六帖是孔传在知抚州任上所作。 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八:“绍兴四年( 1 1 3 4 ) 七月右朝议大 夫知抚州孔传闻变”。可知孔传在绍兴四年时知抚州。 考嘉泰吴兴志卷一四,页4 5 :“汪藻,( 绍兴) 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移知抚 州。”孔传离开抚州任应在当在汪藻到任之时。又,其前任有高卫( 绍兴二年二月 离任) 、曾纡、宋伯友,宋伯友在二年十月至三年四月知处州,三年八月知平江府, 其知抚州约在绍兴三年五至七月间,故孔传初知抚州应在绍兴三年八月。则孔 氏六帖的成书应在1 1 3 3 年后半至1 1 3 4 年9 月之间。 孔氏六帖,见于诸书著录或记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六: “东鲁孔传,字圣传续唐自居易六帖,谓之六帖新书”。直斋书录解 题卷一四:“后六帖三十卷,知抚州孔传世文撰,以续白氏之后也”。文献 通考卷二一五经籍考:“孔传,续六帖”。文献通考卷- - - - ) k 经籍考, 页1 8 2 9 :“后六帖三十卷,陈氏日知抚州孔传撰,以续白氏之后也。”六帖补 原序:“皇朝绍兴初,有孔传世文,宣圣四十七代孙也。复为孑l 氏六帖继之”。 弘治衢州府志卷八:“孔传,著续白氏六帖,行于世。” 2 、孔氏六帖的体例 孔氏六帖是孔传为增补唐自居易的白氏六帖而作,因此孔氏六帖 的体例基本上按照白氏六帖。白氏六帖是白居易“为作诗文方便随便纂抄 成书的,不分部只列门,每个门先列词语,有些词语还作对偶,有点像初学记 的事对,在词语之下用小字注出原文,但又不注出处。其后给原文注了出处的,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是他的曾祖父秘阁公即晁仲珩。”o 孔氏六帖也只有 门,没有类,门下有数十到数百条不等。每条从引文中抽取单词或句子,用大字 黄永年,唐史史料学) 。类书类”页2 5 7 标出,引文、出处用小字标出。 南宋末有人把孔传后六帖与自居易的六帖合并编成白孔六帖。白 孔六帖是以逐个门来合并的。每一门,先列白帖,后列孔帖,以“白” 字、“孔”字为别,标有“白”字的,是白书原文;标有“孔”字的,是孔书原文。举 白孔六帖卷一一仓廪一门的开头部分为例: 岿仓虚f 老子) :田甚芜,仓甚虚廪实管子k 仓廪实,知礼节千仓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太 仓红腐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海陵流衍观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孔依高为唐姜师度,为陕州 刺史,太原仓水陆运所凑,转属诸河,师度使依高为唐,而注米于舟,以故人不劳。储唐赢衍邓景山。王 思礼在太原,储唐赢衍请输半以实京师会卒,管祟嗣代之,政弛不治,数月,为下盗费略尽帝闻,即 以景山为太原尹帑唐寝虚张文瑾,高宗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唐寝虚,文瑾谏。发义仓粟薛 讷,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财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日:“义仓本各水早, 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报上不与。仓懔未实吕元泰上书日:“今仓康未实,不谓国富。” 白氏六帖共一千三百六十七门。合并后的白孔六帖共有一千三百九 十九门,较单行的白氏六帖多三十二门、单行的孔氏六帖多二十八门。 对比白孔六帖中标“白”和“孔”的部分,发现孔氏六帖基本上依 照自氏六帖的形式补充于后。具体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白氏六帖中有 的门,孔氏六帖并为补充,共4 l 门;二是孔氏六帖又增加了一些门,共 3 2 门;三是同- - i 下,孔氏六帖补充的条目、内容,有的多,有的少。 孔氏六帖没有补充的4 1 门,新增的3 2 门,分列如下: 孔氏六帖未补充门类孔氏六帖新增门类 卷四“岁阳”门、“岁名”门、“月阳”卷二0 “幼敏”门 门 卷六“陵”门 卷七一“枢密”门、“左右丞”门 卷八“绵”门卷七二“内翰”门 卷一六“厨”门卷七三“端明”门、“左右司马”门、“补 阙”门、“拾遗”门 卷二二“贫”门卷七四“集贤学士”门、“侍御”门、“殿 中侍御史”门、“监察御史”门、“太常 博士”门 卷二四“恤孤”门、“喜”门卷七五“殿中监”门、“司业”门、“少 府监”门、“军器监”门、“都水监”门、 “宾客”门、“谕德”门、“左右卫”门、 “左右神策”门 卷二五“诸侯孝”门、“卿大夫士孝” 卷七六“元帅”门、“都督”门、“招讨” 门 门、“总管”门、“安抚大使”门、“方 镇”门、“治中司马”门、“防御使”门、 “团练使”门、“少尹”门 卷2 百“椎荐”门 卷四四“要会”门 卷四六“峻刑”门 卷六0 “公食大夫”门 卷六二“瑟”门 卷六四“夷盘”门 卷七一“司马”门 卷七二“尚书”门、“郎官”门 卷七四“九卿”门 卷七五“国子监”门、“司天”门、“废 职”门、“尚衣监”门、“光禄大夫”门、 “洗马”门、“中郎将”门 卷七六“留守”门 卷七七“功曹”门、“诸侯”门、“大夫” 门、“九锡”门、“庶官”门、“祭酒” f 1 、“贡举”门 卷八二“采桑”门 卷八五“中”门 卷八六“述作”门 卷八七“遇时”门 卷九二“韬佞”门 孔氏六帖在体例上只分门,不象南宋时期的其他类书,既有门又有类, 查阅起来比较方便。另外,本文在对孔氏六帖研究的时候发现,引文部分有 的完整,有的有遗漏现象。 3 、孔氏六帖的版本 孔氏六帖是孔传知抚州时所作,即11 3 4 年前成书。成书后一度有单行本 流传。见于多种书目著录,如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后六帖三十卷,知 9 抚州孔传世文撰,以续白氏之后也。”宋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六:“苕溪 渔隐曰:六帖新书出于东鲁兵火之余,”遂初堂书目类书类:“白 氏六帖,孔氏六帖。”文献通考卷:- - ) k 经籍考,页1 8 2 9 :“后六帖 三十卷。陈氏日知抚州孔传撰,以续白氏之后也。”宋史卷二0 七,页5 2 9 3 “前 后六帖,三十卷。前,自居易撰,后,宋孔传撰。”六帖补原序:“类书之便 于检阅,惟自居易六帖晟备,大抵皆载唐以前事,至皇朝绍兴初,有孔传世 文,宣圣四十七代孙也,复为孔氏六帖继之。”弘治衢州府志卷八:“孔传, 著续白氏六帖,行于世。”文渊阁书目卷三,盈字号第二厨书目:孑l 氏六 帖一部十册。 根据宋王应麟玉海卷四二,页8 0 2 ,引中兴书目“孔传亦有六帖, 合为一书”,可以知道白孔六帖在南宋末已经出现。“自合并以后,世遂竞无 单行本。”。之后所见孔氏六帖的本子就是白孔六帖合编本。 单行本孔氏六帖,有宋乾道二年泉南郡庠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页 7 8 7 ,“孔氏六帖三十卷,宋孔传辑,宋乾道二年泉南郡庠刻本,存一卷( 十一) 。”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页1 5 1 8 有记载:“孔氏六帖三十卷( 宋乾道二 年泉南郡庠刻本。一册,十二行约十八九字,小字约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 , 存一卷,十一。”宋版孔氏六帖未见藏书家著录。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二十九 卷:“宋乾道二年( 1 1 6 6 ) 韩仲道泉州刊本,宋版孔氏六帖,此本原三十卷, 今存二十九卷,书中有明文渊阁印记,而明文渊阁书目著录此书说一部十册, 阕,知明内府收藏时已不全。此本后来从明内府中散出,康熙间为山西按察使宋 筠所得,乾嘉时期入藏大内,天禄琳琅续目有著录,今本十九册,乃后代改装”。 惜未著明缺者何卷。北京图书馆( 今国家图书馆) 所藏一卷本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藏皆为乾道二年泉州刻,或是台北藏本之缺卷,如此则可成完璧。 自孔六帖,不知何人所合。合编后的白孔六帖一百卷,见于诸多书所 载:玉海卷四二有记载:“白氏经史事类三十卷,自居易撰,一名六帖。 小字注孔传亦有六帖,合为一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上:“白孔 六帖”。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二三:“唐白乐天、宋孔传著,名日白孔六 帖”。文渊阁书目卷三,盈字号第二厨书目:白孔六帖一部四十册。书目 答问补正卷三类书第十三,页1 8 8 :“白孔六帖一百六卷,通行本。” 合编本行世后,有宋刊本、明刻本、明抄本。清代以来,见于多家书目著录, 如抱经楼藏书志卷四五类书类,页5 0 2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六卷,明 刊本。”酣宋楼藏书志卷五九类书类,页6 6 3 :“白孔六帖残本三十八卷。 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一四 宋刊本,传是楼旧藏。唐自居易宋孔传撰。案,此南宋白孔合刊,每页二十行, 每行十九字,小字双行,有宋木二字,朱文椭圆,印东海二字,朱文长印,盖传 是楼旧物也。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六卷,明刊本。” 今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刻本和明抄本多种,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页 1 5 1 8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目录二卷。明刻本,五十册,十行十八字,小 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目录二卷。明抄本,四十 册,十行二十字,蓝格白口,上下双边。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目录二卷。明 刻本( 卷八十四至八十五配清抄) ,九十九册。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目录二 卷。明抄本,三十二册,十行二十一字,红格红口,四周双边。唐宋白孔六帖 一百卷,明抄本,十四册,十行十七字,小字双行二十三字,蓝格蓝口,四周双 边。存六十一卷( 三至十一,十六至二十,三十五至五十六,六十一至七十六, 九十二至一百。”另,北京师范大学藏有明刻本,北师大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页1 6 9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目录二卷。唐自居易,宋孔传撰。明刻本, 三十二册,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有刻工。”香港大学藏有明嘉靖间刻本, 香港所藏古籍书目,页2 2 8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首一卷,一百册,明 嘉靖间( 1 5 2 2 1 5 6 6 ) 刻本,又题白孔六帖,共两部。一部三十册,缺卷一至 九,八十至一百;另一部四十册。” 三、孔氏六帖的引书 孔氏六帖作为宋代较著名的类书,内容相当广泛,可供查检之用。每条 内容之后都有注文,有的注明出处。而孔氏六帖所引,多为唐以前的古籍, 而且许多书并未被正史艺文志所著录。孔氏六帖引书计1 6 7 种( 转引自太平 广记的算一种;转引自云仙散录即云仙杂记的算一种) ,涉及史部、子 部、集部,其中子部小说类最多,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是唐代的或专记唐事的杂记 小说,其它一些五代、宋人的杂记小说中也有关于唐代的内容。另转引自太平 广记和云仙散录的书附在后面。 孔氏六帖转引自云仙散录的书,本文做了统计,共有5 3 种,分量是 比较多的,而云仙散录被认为是伪书的,所以容斋随笔o 评价:“孔传续 六帖,采摭唐事殊有工,而悉载云仙录中事,自秽其书。” 下文所列引书主要按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法分类;各类中按四库全书 总目中的排列先后顺序。 1 、见于四库全书总目 。容斋随笔卷一,页6 按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法分类如下: 史部 正史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五,页4 0 0 : ( 1 ) 、汉书,( 2 ) 、晋书,( 3 ) 、旧史( 又称唐旧史、旧唐史,即旧 唐书) ,( 4 ) 、唐史( 又称新唐史,即新唐书) ,( 5 ) 、五代史( 即新 五代史) 。 别史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0 ,页4 6 0 : ( 1 ) 、东观汉记。 杂史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一,页4 6 3 : ( 1 ) 、东观奏记。 传记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七,页5 1 7 5 1 8 : ( 1 ) 、晏子春秋,( 2 ) 、卓异记。 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四,史部传记类存目六,页5 7 6 : ( 3 ) 、安禄山事迹。 载记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页5 8 5 5 8 8 : ( 1 ) 、江南野史,( 2 ) 、江南别录,( 3 ) 、吴越各史( 又称各史) 。 地理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七0 ,页6 1 9 : ( 1 ) 、伽蓝记,( 2 ) 、荆楚岁时记,( 3 ) 、岭表录异。 职官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七九,页6 8 2 : ( 1 ) 、唐六典,( 2 ) 、翰林志。 政书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一,页6 9 3 6 9 4 : ( i ) 、通典,( 2 ) 、唐会要。 目录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五,页7 2 8 : ( 1 ) 、崇文总目。 1 2 子部 艺术类: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三,页9 7 1 : ( 1 ) 、羯鼓录,( 2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果酱创意搭配食谱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昆明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15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屠宰宠物食品拓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2025学年度中医执业医师考前冲刺试卷(培优A卷)附答案详解
- 手部速写练习课件
- 2025年2,3-二溴丁二酸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Α-酮戊二酸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包覆沥青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手足口病课件
- 2025年飞机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1 认识平均分(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校招笔试备考手册
- 地坪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六个“成长关键词”耕耘当下遇见未来
- (2025年标准)猪场租赁协议书
- 交通规划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应用2025年研究报告
- 公共空间设计培训课件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肇庆市怀集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邮政集团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与预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