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立言与成仙:《抱朴子》政治思想初探.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立言与成仙:《抱朴子》政治思想初探.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立言与成仙:《抱朴子》政治思想初探.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立言与成仙:《抱朴子》政治思想初探.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立言与成仙:《抱朴子》政治思想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活跃而且庞杂,政治活动频繁的同时政治思考 却更加隐蔽。汉魏以来,群雄割据,政治统治上不用礼乐而采刑罚,操持权柄 者多有杀士之举,士人自身的自觉和反思,促进了士人群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共 同文化心理的积淀,同时士人个体意识的增强加快了士入阶层的分化聚合。士 人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进行了根本性的思考。在以 一种玄学化的语言表达中,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到他们对社会政治的思考。葛洪 的抱朴子也是这一时期作为个士人对社会政治进行思考而作出的“立言”。 他调和儒道两家之间的分歧与隔膜,将问题的重心放在政治统治与士人的身家 性命的关系上,重标“天地之大德日生”这一古典的政治思想认识,强调生命 是第一要义。此种生命政治观逐渐成为士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逐步成为士人群体的“共同防线”,与东晋门阀政治中“刑不上大夫”强调士 人生命的重要性冥合。此种努力承继了先秦以来士人对政治的思考以及认识, 并迸步强化和深化了对个人与政治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葛洪 方面继承传统“三不朽”的观念,强调“立吉、立德”可以让人“死雨不朽”, 而另一方面,他的神仙信仰认为人可以通过学习而成仙,达到肉身不灭,“生 而不朽”。 关键词:立言成仙抱朴予政治思想 英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i nm i d d l ea g e dc h i n a , s o c i a lt h o u g t sw e r ef l o u r i s hb u tc o m p l i c a t e d t h e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t o o kp a r ti np o l i t i c a la c t i v i t i e sc o n t i n u a l l y ,b u tt h e yl i e du pt h e i rt h o u g h t s o np o l i t i c sm o r eo f t e nt h a nt h o s ew h ow e r ef o n do f p o l i t i c sb e f o r e m a n yi n t e l l e c t t m l w e r ek i l l e dt h r o u g h o u tt h ed i s o r d e r e ds o c i e t y w h i c hm a d eo t h e r sr e t h i n ka b o u t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m a n k i n da n d t h ep o l i t i c a lo r d e r g e h o n g ,o n eo f t h e s ew h o t h o u g h ta b o u th o w t or e c o n s t r u c tt h ep o l i t i c a ls o c i e t y ,r e m a r k e du n i q u e l yi nb a o p u z i w h i c hh a sb e e nr e s e a r c h e db ym a n ys c h o l a r s h eh a r m o n i z e dt h ec o n f l i c t sb e t w e e n 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d a o i s m ,w h i c he m e r g e di nan e ww a y o nt h eo n eh a n d ,h e i n h e r i t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a yt op u r s u ei m m o r t a l i t y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h ed e l i v e r e d as e r i e so fa c t i o n si nh i sw o r k st op e r s u a d ep e o p l et h e r ei st h ei m m o r t a l i nd o i n gs o , h em a d es e n s et h a tp e o p l ec o u l dc h o o s et h ew a y t ob r i n gt h e i rl i v e si n t op e r p c t x m t i o n w i t h o u tt h en e e do fa t t a c h i n gt h e m s e v l s et op o l i t i c a lo r d e r ,w h i c hw e r et h eo n l yw a y t or e a l i z ei ti nt h ep a s tt i m e t h i sw a st h ef i r s tt i m et oc u tt h ew a yt oe t e r n i t y a v a i l a b l y t h i sp o i n tc a u s e dt h a t h i s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sw e r eb a s e do nt h i n k i n g m u c ho ft h eh u m a nb e i n g sl i v e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h i so p i n i o n so ns o c i e t yw e r e m o s t l yd i f f e r e t l yf r o mo t h e r s ,b u te m p h a s i so nt h e l i f ew s st h ec o m m o nm e n t a l i t yi n t h e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 , w h i c hc o u l db et e s t i f i e db yt h ew o r d so fn o c r u c i f i x i o nt o s c h o l a r b u r e a u c r a t k e yw o r d s :w r i n g i m m o r t a lb a o p u z i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使用协议 ( 请将此协议书装订十论文首页) 论文也毛劳办_ 山:“千玮、手”踟笥臻呈勃珲系本人在 南开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问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 本人系本作品的唯一作者( 第一作者) ,即著作权人。现本人同意将本作品收 录于“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 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丽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完全了解直珏盘堂国韭堕羞王握壹! 焦旦堂僮迨塞曲譬堡签鎏! 同意 南开大学图书馆在下述范围内免费使用本人作品的电子版: 本作品呈交当年,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浏览以及论文全文部分 浏览服务( 论文前1 6 页) 。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于提交1 年后,在校园网上允 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 注:本协议书对于“非公开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过后同样适用。 院系所名称:历虫牙徨, 作者签名:;长魂 学号:o z 0 7 o 日期:如西年r 月工口日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钟均 卫。叮年,月上9 日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敢腐 上,矿年厂月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莹童部”誊墓警,:( 爨暖毒年,;可粤嚣篾笺毒j 毒鬈+ jo _ 1 _ 溢鬻攥漂瀵薹鍪辫鏊攀毒j 囊蕊;_ 黼蘸i 媾鬻鹾攀鬻i 萋鬻懑簿繁? j ;j 薹i 萋! 。 绪论 绪论 葛洪( 2 8 3 3 6 3 年)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 位于今 江苏省江宁县东南) 人,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医药学家、炼丹家。晋 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载其身世:“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 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 知名。”葛洪出生在一个世奉天师道的家庭,其从祖葛玄,据传说在吴时学道 得仙,号为葛仙公或“太极葛仙翁”,葛玄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葛洪又 随郑隐学道,“悉得其法”。晋惠帝泰安二年( 3 0 3 年) ,葛洪受吴兴太守顾 秘之邀任兵都尉,共同镇压石冰起义军,以战功迁升为伏波将军。石冰起义事 平,葛洪遂“投戈释甲”。后至洛阳,广泛地寻求异书,以扩大视野。晋惠帝 光熙元年( 3 0 6 年) ,镇南将军刘弘任命嵇含为广州刺史,嵇含推荐葛洪作为 他的参军。葛洪先行至广州,因嵇含遇害而无意出任官职,留居广州,后隐于 罗浮山。这时鲍靓为南海太守,其人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葛洪遂拜 之为师,从受石室三基文,又娶其女鲍姑为妻。愍帝建兴二年( 3 1 3 年) , 葛洪返回故里。东晋成帝成和七年( 3 3 2 年) ,葛洪听说交址产丹砂,遂求为 句漏令( 句漏山在广西北流县东北) ,以便得丹砂炼金丹而长生,经过两次申 请,才得批准,于是率子侄南下。至广州,为刺史邓狱所留,遂止于罗浮山, 从事炼丹修道,并自此著述不辍。 葛洪的代表作是抱朴子。其书分内篇2 0 卷,外篇5 0 卷。其内篇言神 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攘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 间得失、世事藏否,属儒家。他兼采道、儒、墨、名、法各家之言,在道教史 上首次建立起神仙学的理论体系。而其神仙学中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为深刻。 关于拖朴子以及葛洪的研究,学术界有从宗教信仰方面来入手来研究 的,例如有胡孚琛先生的专著魏晋神仙道教一( 抱朴子内篇) 研究1 ,有叶 勤先生的论文从( 抱朴子) 看道教的生命哲学、郑晓江先生的论文略论 ( 抱朴子内篇) 的“不死之道”、李刚先生的论文葛洪及其人生哲学、 胡孚璨:魏晋神仙道教( 抱朴子内篇) 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a 1 绪论 彭慧娴先生的论文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2 等,而从社会 政治方面探讨的论文有谢路军先生的试论儒家对葛洪思想的影响等,而集 其研究之大成者则属2 0 0 3 年在浙江宁波召开的首届葛洪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 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世界弘明哲学与宗教研究院( 美国) 、浙江省道教协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等 单位协办,由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宁波市天河旅游丌发有限公司承 办,首届葛洪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 年1 1 月8 日一1 0 日在葛洪后 裔最大聚居地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共有1 2 2 位国内知名学者( 包括港、澳、 台) 以及】4 位国外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收到中文论文1 1 3 篇、英文论文9 篇。会议的主题的是“葛洪、道家( 道教) 与科学”,汤一介、卿希泰、钟肇 鹏、李刚、李锦全、胡孚琛、恒毓等教授围绕大会的主题作了深刻的大会学术 报告。与会代表还就葛洪、道家、道教各领域进行了五场共二十个小组( 每场 四个小组) 的分组讨论。大会报告和小组讨论涉及葛洪的养生思想、哲学思想、 神仙思想、科学思想、抱朴子的文本研究、道教的渊源与形成、道教的专 题研究、道家道教的现代意义、有关新道家的建构等。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葛洪 文化、近百年来道家道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道家的建构等三场学术沙龙, 举行了与会代表学术著作展览。值得关注的是,汤一介教授就“有无”问题和 “圣人学致”问题探讨了葛洪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李锦全、李刚、k e i t hn k n a p p 等教授从儒道关系的角度研究了葛洪的哲学思想;而卿希泰教授的论葛洪的 社会进化论思想则颇有新意。会议论文后集结成书出版发行。 通过对上面学术成果的梳理,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印象:研究成 果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从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这是一个重要的可资利用 的学术资源。然而笔者试图探讨抱朴子的政治思想,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是也足资参考利用。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 萧公权先生在其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在论述魏晋时期的政治思想时,辟有专 章论述从王弼到葛、拱的政治思想。他按照思想的历史背景来论述中国的政治思 想史,对葛洪的政治思想有专节阐释。3 他认为葛洪是较有系统调和儒道之间矛 盾的人物;葛洪的政治思想继承了王弼等人的思想,而以有君论反对当时极端 2 中华佛学研究( 2 0 0 0 年3 月第四期) ,页1 6 9 1 8 6 。 3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 9 8 2 年,页3 8 6 3 9 1 2 绪论 的非君无君思想,葛洪的思想“则大体取儒家之旨,而参以道家之清简。”4 萧先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认为如果按照思想演变的趋势 来划分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以分为创造时期、因袭时期、转变时期和成熟时期 等四个时期。,而如果按照思想的历史背景来划分则可以划分为封建天下之思 想、专制天下之思想和近代国家之恿想等三个时期。5 他以思想演变的历史背景 来论述中国政治思想史,注重政治思想与思潮之间的互动以及思想与历史社会 环境之间的联系,这对我们研究政治思想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他 对葛洪的政治思想论述是服从于他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区划,而且只是从思想 的历史背景来阐发,忽略了葛洪及其抱朴子思想在整体上的连贯性, 抱 朴子政治思想的独特性。容肇祖先生在魏晋的自然主义一书中也有对葛 洪政治思想的概括,认为葛洪的政治哲学是当时保守派的思想,以反对清谈家 的放任主义,而带有刑名家的态度。6 容先生以自然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葛洪的政 治思想,同时依托传统的思想流派归属来论述葛洪的政治思想,而难免有避重 就轻、简单对待问题的嫌疑。 对葛洪的政治思想研究更多的汇集在3 0 0 3 年在浙江宁波召开的首届葛洪 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汤介先生在葛洪与魏晋玄学一文中从中 国哲学史方面探讨了葛洪思想与玄学之间的关系,认为葛洪的思想一方面受玄 学思辩的影响,具有相当的理性色彩,另一方面因为“要服从于一种宗教的目 的”而增加了某种神秘主义色彩。7 丁原明先生在葛洪神仙道教与黄老学的关 系一文中认为葛洪从治国与治身等方面援用了黄老学的思想和方法。8 而形成 于战国时期黄老道家,从社会政治制度的层面切入,以全新的视野,改铸老子 的“自然无为”理念,推出了“无为贵因”的政治哲学。9 李锦全先生在徜徉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葛洪儒道兼综思想剖析一文中从道教发展史来论述葛 洪思想的特点。”而刘玲娣却从儒家立场出发来探讨葛洪儒道兼综的思想特点。 “然而郑全先生在论葛洪( 抱朴子外篇) 的道家思想一文中认为葛洪是 4 萧公投:中日政治思想史,台北:中国文化太学出版部,1 9 8 2 年,页3 9 1 。 5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中图文化大学出版部,1 9 8 2 年,页3 。 6 窖肇祖:魏晋的自然主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0 年,页1 2 6 1 2 7 。 1 汤一介:葛洪与魏晋玄学,载首届葛洪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 化研究所编印,2 0 0 3 年,页6 7 按,凡此次会议论文后只注明作者与论文名,以及页数。 。丁原明:葛洪神仙道教与黄老学的关系,前搁书,页鹋一7 3 。 9 王新眷:浅论黄老道家的政治哲学,前揭书,页5 7 0 5 7 5 。 伸李锦全: ,前揭书,页1 9 8 2 0 2 。 ”关于抱朴子一书的文献概述可以参见杨明照先生在抱朴子外篇校笺( 上、下) ( 北京:中华 书局,1 9 9 1 年,1 9 9 7 年) 写的前言按:率文所用的抱扑子外篇引文均依照此本引用时只注明外 篇上下以及页码;另本文所甩的抱扑子内篇引文则依照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t 北京;中华书 局,i 9 8 5 年引用时只注明篇名以及页码,不再重复 4 绪论 事、引述历史教训和南北学术差异等面向的记载,被视为堪与颜氏家训齐 名。从学术的角度言,抱朴子夕 篇有其重要历史地位,即便从西方学界流 行的心念史角度看,抱朴子外篇不失为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双修知识 分子内在心理世界的重要锁钥:从历史学的角度说,抱朴子- 夕 篇可补充官 修史书晋书所不及之社会、政治的侧面,提供另一个绝佳的历史视野。 我们对界定政治思想是感到非常棘手。从已故芝加哥大学教授l e os t r a u s s 的著名定义说起。他在何谓政治哲学? 一文中说“政治哲学是一种想要真 正了解政治事物的本质,以及正确的或良善的政治秩序的企图”。”然而以政 治哲学为追求良善政治秩序的观点遭到了另外一些政治思想家的质疑与抗议。 二十世纪另外一位最具有龟q 造性的政治思想家h a n n a ha r e n d t 并不认为政治世 界有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政治秩序的观念。他在哲学与政治一文中说“人 类的多元性成就了所有人间事务的宏伟与悲怆,政治哲学家应以此多元现象为 其惊叹思索之课题。”我们姑以上述两位的名言为例,便可知“政治思想”的 定义人言人殊,难以确定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有一点需明确一下,我们这 里的政治是宽泛意义上的政治,而非狭义上的政治。也就是说“政治思想”应 该名之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而不是那种仅仅从政治权力角度定义的政治。 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概念问题,也就是如何理解政治思想这个概念的问 题。已往的学者一般都仅仅是从权力这个维度来框定政治,而笔者试图从权力、 秩序和身份三个维度等更加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政治。“ 史料的局限性基本排除了利用新发现的材料来进行创新的可能,如果要有 创新的话,也就只能从方法上,从视野上下手。面对同样的材料,不同的研究 者或者说解读者表现出不同的问题意识,而我的问题意识主要集中在:葛洪所 处的历史情境给了他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是说葛洪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葛洪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笔者试图顺着葛洪的思维来解读文本,或许才有 可能真正理解葛洪的思想。 思想史研究成果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思想性的思想史,即从问 题意识出发,对历史进行思想性的创造或者建构,其作品本身就是思想史应该 处理的对象,如现代新儒家中的牟宗三先生的思想史研究心体与性体;。 7 ( 美) 列奥斯特劳斯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页3 。 8 参见( 英 安德鲁甘布尔:政治与命运胡晓进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9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出版 绪论 另一种是历史性的思想史,即从历史发展( 如果有发展的话) 的脉络来对思想 史进行研究,其作品本身是一部历史著作,如余英时先生的新着朱熹的历史 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当然,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也可能是 一部有思想的著作。但是这两类研究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而且处理问题的态 度也不一样,前者可以说是哲学式的方法,价值诉求当头;而后者是历史式的 方法,以事实性的勘定为标的。西方政治思想学界在近3 0 年来存在所谓的“文 本”( t e x t ) 与“脉络”( c o n t e x t ) 之争。文本派认为政治思想研究首要的是 被研究者的著述典籍,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其作品,则作者的原旨、意图与局限 便历历在目。相反,脉络派认为时代脉络才是理解一个思想人物及其关怀的主 要依据,惟有透过当时存在的大量历史文本、私人通信和生活记录等,我们才 能认识到影响一个人物或思潮的真正因素,并由历史之中把握其意义。 鉴于方法上的差异与区别,我们似乎有必要对之进行慎重考虑。解决孰是 孰非并不是本文能胜任的,也不是本论文的主旨所在。所以我们不能卷入争论 的漩涡之中,而只能就相关问题而决定倾向于某种方法。笔者忝列历史门,所 以选择后一种方法或许更正当。然而历史性的思想史研究中也有许多值得注意 的问题。中外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变化或许对笔者将要进行的考察很有帮助。 纵观政治思想史以及思想史研究方法或者理论的变迁,我们可以发现,运 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思想史是个重要的重新确立。而历史的方法在思想史 尤其是政治思想史上的运用就以剑桥学派的s k i n n e r 教授倡导的历史语境方法 为代表。黄俊杰先生有专文分析萧公权先生的政治思想史研究,黄氏认为萧公 的方法和s k i n n e r 的方法神似。2 1 这个方法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将经典文本返 回历史情境中,将之与历史状态下的社会与知识资源勾联起来,注重政治话语 状态下政治语言谈论方式的变化以及其结构。在这里,实际上提出的问题是, 要注重思想或者历史的差异性或断裂性,而不仅仅是强调其连续性。二是要对 经典文本或思想家进行定位,也是放在历史脉络中进行评价。 在语境方法下对思想史的考察,其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更为准确地复原在 历史上的思想历程,而不是为后人的主导性观念和解释所迷惑,剥掉覆盏在思 想本原上面的重重叠加,直接指向思想的本原所在。同时,在更宽广的语境下 2 0 余荚时:朱熹的历史世界柬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 0 0 4 年。 n 参见黄莰杰:萧公投与中营政治思想史瞬完,t 台大历史学报第2 7 期,2 0 0 t 年6 月,页1 5 卜1 8 5 ; ( 荚)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恩想的基础( 上,下卷) ,昊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髓译上海;三联书店,2 0 0 3 年。 6 绪论 也更清晰地看到思想家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思想,而不是提出另一种思想,他 们改变了原先的什么,从而更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表达来思考他 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基于这种认识前提下,我们在剐抱朴子政治思想 的逻辑联系进行分析时要跳出纯思想史的狭隘界限,借鉴当代政治文化理论, 从政治文化嬗变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深层联系。抱朴子其中蕴含了政治思 想,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同时还是一整套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政治态度和 政治情感的体系,即一种类型的政治文化,政治哲学只是它在理性层面的升华。 所以我们挖掘它们的内涵,不仅停留在其自觉的层面,还要深入其不自觉的层 面,透过变动和多样化的表层发现其相对稳定的深层继承遗传关系。 然而方法上的澄清以及熟悉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就能够得以完全顺当的进 行。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面i 瞄的问题就是如何辨识、厘清材料。如何解读历 史材料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魏晋时代,思想活跃而且庞杂,政治活 动频繁的同时政治思考更具隐蔽性。士人群体意识逐步得到增强,同时士人的 个人自觉意识也得到了发展。而且在这两者之间出现了冲突。而伴随着这种新 的自觉而起的思潮是对大一统儒家名教的反抗和抨击,以致社会出现了礼教危 机如君臣之伦的危机,父子之伦之间的危机等,这些都是与当时的士风的演变 相联系的。” 2 2 参看余英时: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载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舨页2 5 1 3 5 3 ;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页3 5 7 3 8 7 。 第一章君主统抬与君臣之道 第一章君主统治与君臣之道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世事多变故的时代,在思想领域如此,在社会政治领域 更是如此,而且思想领域的变化和发展与社会政治领域的发展变化紧密相关联, 时人或返身而作冷淡状,或飞升而作高逸态,或相向而作横眉冷对状,诸如此 种,多以政治现实为中心而进行思考和表态,确立自己的立场。自从汉末党锢 事件后,士人群体遭受巨大的冲击,士人的境遇可以和先秦士人的处境相比, 然而卸又和先秦的状况不同,他们的群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而且士入 个体的自觉意识也得到了加强。面对政治统治的“无道”性,他们予以强烈的 抨击和斗争然而在政治权力高压之下,士人群体也急剧分化组合,思想世界 开始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节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自正始玄学以来,玄学先后经历了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嵇康的“越 名教而任自然”和郭象的“名教即自然”等变化,从王弼的“贵无”到裴颁的 “祟有”再到郭象的“无无论”,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问题进行了思考一 一自然与名教即自然秩序与政治制度之阃的关系。这一脉络之下的发展基本上 是从个消极、矛盾对待政治而逐步回升到积极的面对政治、参与政治。然而 玄风风靡之下,士人对君主统治的态度也极其剧烈。嵇康在答难养生论日: 且圣人宝位,以富贵为崇高者,盖谓人君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民不可无 主而存,主不能无尊而立。故为天下而尊君位,不为一人而重富贵也圣人 不碍己而临天下,以万物为心,在宥群生,由身以道,与天下同于自得。穆然 以无事为业,坦尔以天下为公。虽居君住,飨万国,恬若素士接宾客也。虽建 龙旗,服华哀,忽若布衣之在身。故君臣相忘于上,暴民家足于下。岂劝百姓 之尊己,割天下以自私,以富贵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 ” 嵇康重新思考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对君主制度提出了怀疑。而此种观点到 了阮籍那里就成了一种无君论了。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说道: 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 2 3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页1 7 0 - - 1 7 1 8 第一章君主绕治与君臣之遵 束缚下民。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齐百姓也。” 阮籍首倡无君论,他立论的基础主要根据是不能用天下来奉养天子一人,因为 天子骄奢淫逸,不顾及养百姓。而到了晋代,无君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化和系 统化,其代表人物是鲍敬言。他的著述虽然业已失传,但是可以从散见于葛洪 的抱朴子外篇中的片言只语,窥见其主旨无君论。面对鲍敬言的“无 君论”,自称“忝于儒者之末”的葛洪挺身而出,予以驳斥,重新确证君主统 治的历史正当性和合法性,同时他也针对汉末以来的社会政治变故进行了有力 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 “鲍生敬言好老、庄之书”,他认为“古者无君胜于今世”,而他立论的 基础是出于对儒家思想中天生蒸民,而树之君这一观点感到不太可信,认 为那不是“天言”,至少不合乎“天意”,而是后世儒者或好事者人为的制作 或虚构而己。他说“岂其皇天谆谆言,亦将欲之者为辞哉? ”在此基础上,他 认为君主制度或者说君主是弱肉强食的一个暴力产物,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 事物。 失强者凌弱,则弱者服之矣;智者诈愚,则愚者事之矣。服之,故君臣之 道起焉;事之,故力寡之民制焉。然则隶属役御,由乎争强弱而校愚智,彼苍 天果无事也。” 他的这个结论,是从他对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以及将远古历史与后代历 史以及现实进行比较而得出来的。他以为在民智未开、原始朴素的时代,一片 自然和谐的景象: 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然 不系,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山无蹊径,泽无舟梁。川谷不通,则 不相并兼:士众不聚,刑不相攻伐。是高巢不探,深渊不漉,风鸾栖息于庭宇, 龙鳞群游于园池,饥虎可履,虺蛇可执,涉泽而鸥乌不飞,入林而狐兔不惊, 势利不萌,祸乱不作。干戈不用,城池不设。万物玄同,相忘于道,疫疠不流, 民获考终纯白在胸,机心不生。” 而到了后来,和谐与秩序井然、民自得意的状况改变了,变成了一个好伪 丛生、强欺弱、众暴寡的时代。他对这个现象有自己的描述和判断: 3 4 ( 清) 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四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年,页1 3 1 5 1 3 1 6 2 5 外篇下诰鲍,页4 9 3 。 2 6 外篇下诘鲍,页4 9 8 4 9 9 。 第一章君主统治与君臣之道 降及叔季,智用巧生,道德既衰,尊卑有序,繁升降损益之礼,饰绂冕玄 黄之服;起土木于凌霄,构丹绿于棼榇;倾峻搜宝,泳渊采珠。聚玉如林,不 足以极其变;积金成山,不足以赡其费。2 7 而这完全是在于 去宗e l 远,背朴弥增。尚贤,则民争名;贵货,则盗贼起:见可欲,则真 正之心乱;势利陈,则胡夺之涂开。造剡锐之器,长侵割之患。弩恐不劲,甲 恐不坚,矛恐不利,盾恐不厚。” 这个局面的出现完全是从圣人制礼作乐以后才开始,因此,他也就将这个 结果归结为仁义之名教的出现。 故日: 白玉不毁,孰为建璋?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使夫桀、纣之徒, 得燔人,辜谏者,脯诸侯,菹方伯,剖人心,破人胫,穷骄淫之恶,用炮烙之 虐。若令斯人,并为匹夫,性虽凶奢,安得施之? 使彼肆酷恣欲,屠割天下, 由于为君,故得纵意也。” 也就是有了君主之后,才有了这样的局面。而君主的出现,带来一切不自 然即虚伪的事情。 君臣既立,众慝目滋。而欲攘臂乎桎梏之间,愁劳于涂炭之中;人主忧粟 于庙堂之上,百姓煎扰乎困苦之中,闲之以礼度,整之以刑罚,是犹辟滔天之 源,激不测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另外还因为君主不顾及民众的生活而穷奢极侈肆意妄为。 君臣既立,而变化遂滋。夫獭多则鱼扰,鹰众则乌乱,有司设则百姓困, 奉上厚则下民贫。壅崇宝货,饰玩台榭,食则方丈,衣则龙章,内聚旷女,外 多鳏男。采难得之宝,贵奇怪之物,造无益之器,恣不已之欲,非鬼非神,财 力安出哉! “ 君主统治虽然号称要拯救万民于水火,风化行教,以臻太平之治的美好理 想世界,然而鲍敬言认为实际上却是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对此,他通过 古今、正反比较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夫谷帛积,则民有饥寒之俭;百官备,则坐靡供奉之费。宿卫有徒食之众, 外篇下诰鲍,页5 0 3 。 外篇下诘鲍,页5 0 3 。 外篇下诘鲍,页5 0 7 。 外篇下诘鲍,页5 0 9 外篇下诘鲍,页5 3 9 。 第一章君主统治与君臣之道 百姓养游手之人,民乏衣食,自给已剧,况加赋敛,重以苦役,下不堪命,且 冻且饥,冒法斯滥,于是乎在。王者忧劳于上,台鼎频颇于下,临深履薄,惧 祸之及。恐智勇之不用,故厚爵重禄以诱之;恐奸衅之不虞,故严城深池以备 之。而不知禄厚则民匮而臣骄,城严则役重而攻巧。夫身无在公之役,家 无输调之费,安土乐业,顺天分地,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棵杖攻劫, 非人情也。象刑之教,民莫之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岂彼无利性,而此专 贪残。盖我清静则民自正,下疲怨则智巧生也。所以救祸而祸弥深,峻禁 而禁不止也。关梁所以禁非,而猾吏因之以为非焉;衡量所以检伪,而邪人因 之以为伪焉。犬臣所以扶危,而奸臣恐主之不危。兵苹所以静难,而寇者盗之 以为难。此皆有君之所致也。无道之君,无世不有,肆其虐乱,天下无邦, 忠良见害于内,黎民暴骨于外,岂徒小小争夺之患邪? 至于移父事君,废孝为 忠,申令无君,亦同有之耳。古之为屋足以蔽风雨,而今则被以朱紫,饰以佥 玉;古之为衣足以掩身形,而今则玄黄黼黻,锦绮罗纨;古之为乐足以定人情, 而今则烦手淫声,惊魂伤和;古之饮食足以充饥肤,而今则焚林漉渊宰割群生。 岂可以事之有过,而都绝之乎? ” 面对这个情况,他想起了上古社会的祥和景象并且认为应该重新恢复上古 的做法来: 若令唐、虞在上,稷、禹赞事,卑宫薄赋,使民以时,崇节俭之清风,肃 玉食之明禁;质素简约者,贵而显之,乱化侵民者,黜而戮之,则颂声作而黎 庶安矣。何必虑火灾而坏屋室,畏风波而填大川乎? ” 他提出了一个自己的构想,也就是继承老庄无为的思想,一切都以无为以 对,从名教的对立面而行为。“夫死而得生,欣喜无量,则不如向无死也。让 爵辞禄,以钓虚名,则不如本无让也。”“而上古社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无君 主的社会,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夫天地之位,二气范物,乐阳则云飞,好 阴则川处,承柔刚以卒性,随e t j 而化生。各附所安,本无尊卑也。”至此, 我们可以看出,鲍敬言的立论以及根据都是以自然为依托,人类社会与自然是 应该一致的,并且认为自然是没有等级贵贱之分的存在。这和老庄的无为思想 合乎一致,只是在玄风之下,表现的比老庄更加的激烈和极端。老子虽主无为, ”外篇下诘鲍 3 3 外篇下谙鲍 ”0 1 - 篇下谙鲍, ”外篇下诘鲍, 页5 4 0 5 4 9 页5 5 2 页4 9 8 4 9 9 。 页5 3 8 第一章君主统治与君臣之道 却也还有小国寡民的理想,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庄子虽逍遥于世界,飘然乎 物外,却也没有出言废弃君主。而鲍敬言却在指出君主统治毒害之烈的同时, 明确提出了“无君论”的政治主张。这主张是继魏晋士人掀起对“自然与名 教”的思考,进步思考并解决政治制度与自然秩序之间的关系,而在自然与 名教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弥合之前,冲突和政治的残酷现实让鲍敬言选 择了自然和谐,完全以自然为根本,弃绝名教。 针对鲍敬言提出的“无君论”,葛洪予以驳斥,而且驳斥的基本论据则和 他一样以历史为出发点,只不过从历史中得出与之相反的认识和结论而已。 与鲍敬言一样,葛洪也承认远古是个朴素的时代,但是那样一个朴素的 世界是不值得追求的,比不上圣人之后的有君世界。 若夫太极混沌,两仪无质,则未若玄黄剖判,七耀垂象,阴阳陶冶,万物 群分也。由兹以言,亦知鸟聚兽散,巢栖穴窜,毛血是茹,结草斯服。入无六 亲之尊卑,出无阶级之等威。未若庇体广厦,稻梁嘉旨,黼黻绮纨,御冬当暑, 明辟莅物,良宰匠世,设官分职,宇宙穆如也。3 8 而且 盖闻冲昧既辟,降浊升清。穹隆仰焘,旁泊俯停。乾坤定位,上下以形。 速取诸物,则天尊地卑,以着人伦之体。近取诸身,则元首股肱,以表君臣之 序,降杀之轨,有自来矣。” 在葛洪这里,君主的出现或者存在,是以自然为蓝本的,是和自然相匹配 相和谐的。因为自然如天地都是上下有定,是一个等级式的存在,所以人类社 会也应该是一个具有贵贱等级之区别的社会,才能如天地宇宙之穆如。因此, 贵贱有章,则慕赏畏罚;势齐力均,则争夺靡惮。是以有圣人之作,受命 自天:或结罟以畋渔,或瞻辰而钻燧,或尝卉以选粒,或构宇以仰蔽,备物致 用,去害兴利,百姓欣戴,奉而尊之。君臣之道,于是乎生,安有诈愚凌弱之 理? 三五迭兴,道教遂隆。辨章劝沮,德盛刑清。明良之歌作,荡荡之化成。 泰阶既平,七政遵度,梧禽激响于朝阳,麟、虞觌灵而来出,龟、龙吐藻于河 湄,景、老搞耀于天路,皇风振于九域,凶器戢乎府库。是以礼制则君安,乐 ”0 1 - 篇下诘鲍,页5 1 3 ”0 1 - 篇下诘鲍页5 1 1 。 第一章君主统治与君臣之道 作而刑厝也。” 追求象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理想,至少在葛洪眼里,圣人受天意 为民树君、制礼作乐的目的就是达到这样一种和谐。 然而历史上的君主却并不个个是圣君明王,造化万民,他们中也有如桀纣 者残暴肆虐,贻害苍生,因此给社会和万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安,砸是在这 个历史事实之下,有如鲍敬言者对君主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以至彻底的否定。 然而君主有好有坏,并不能说明君主制度需要彻底的弃绝,以至实行“无君” 的统治。葛洪认为,并不能像鲍敬言那样彻底否定君主统治。而即使有君主的 社会出现过鲍敬言所指出的那些问题,但是“若夫奢淫狂暴,由乎人已,岂必 有君便应尔乎? “”社会出现的种种令人感到愤恨的现象和事实并不必然是因 为君主的存在而造成。 而鲍生独举衰世之罪,不论至治之义,何也? 且夫远古质朴,盖其未变, 民尚童蒙,机心不动。譬夫婴孩,智慧未萌,非为知而不为,欲而忍之也。若 人与人争草莱之利,家与家讼巢窟之地,上无活枉之官,下有重类之党,则私 斗过于公战,木石锐于干戈,交尸布野,流血绎路。久而无君,噍类尽矣。至 于扰龙驯风,河图洛书,或麟衔甲负,或黄鱼波涌,或丹禽翔授,或回风三集, 皆在有君之世,不出无王之时也。” 在远古社会,一切都是朴素而自然的,没有君主人们也可以和谐共存,而 后世机心已生,人与人之间争名夺利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一个出自人 本性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裁决者,也就是没有个仲裁者帮助民众来定是非, 那么就会自相残害。而且君主存在的历史中也有过和谐美好的阶段,而不是无 君才能实现的。鲍敬言只顾强调无道昏君统治时的历史,忽略了那些有为圣君 的治世事实,因而主张“无君”胜于“有君”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葛洪以为鲍敬言所论是以自然为尚,虽然自然有和谐之美景,却有不符合 人情之病态。人类社会纯任自然而然的流变,会造成一些人不能堪的事情。所 以并不是一切自然而然就是好的,还必须用礼教文化以矫正自然出现或存在的 事物,这样才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葛洪辩说到: 雅论所尚,惟贵自然。请问夫识母忘父,群生之性也;拜伏之敬,世之末 ”0 1 , 篇下诂鲍,页5 1 6 5 1 8 。 ”外篇下谙鲍,页5 2 3 ”外篇下诂鲍,页5 2 2 5 2 3 。 第一章君主统治与君臣之道 饰也。然性不可任,必尊父焉;饰不可废,必有拜焉。任之,废之,子安乎? 古者生无栋宇,死无殡葬,川无舟椴之器,陆无车马之用。吞啖毒烈,以至殒 毙;疾无医术,枉死无限。后世圣人,改而垂之,民到于今,赖其后惠。机巧 之利,未易败矣。今使子居则反巢穴之陋,死则捐之中野,限水则泳之游之, 山行则徒步负戴。弃鼎铉而为生赚之食,废针石而任自然之病。裸以为饰,不 用衣裳。逢女为偶,不假行媒。吾子亦将曰不可也。况于无君乎! ” 人的本性是先母亲而后父亲,而这个自然本性必须矫正为尊父才让人觉得 合理;要表达对尊长的尊敬之情就必须有拜伏之礼仪,如果将之废除,人心不 安。葛洪举例来说明纯任自然会让世人觉得不可理喻,也就是利用名教教化之 下的人之常识常情来反驳纯粹自然出现的景象。既然纯任自然会造成诸如裸体 无衣服遮羞、无媒成婚等让人不可接受,那么就更不要说没有君主的世界会是 如何恐怖了。 若令上世人如木石,玄冰结而不寒,资粮绝而不饥者,可也。衣食之情, 苟在其心,则所争岂必金玉,所竞岂必暮位? 橡芋可以生争讼,藜藿足用致侵 夺矣。夫有欲之性,萌于受气之初;厚己之情,着于成形之日。贼杀并兼,起 于自然。必也不乱,其理何居? 4 2 因为人各有性,并不是个个都是圣贤,都是懂道得道之人,尤其是上古之 后,民智渐渐开化,机心萌生,趋势附利者层出不穷,因此不能无君无王加以 定夺民之所争,不能没有礼乐刑罚规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夫明王在上,群后尽规,坐以待旦,昧朝旰食,延诽谤以攻过,责呢属之 补察,听舆谣以属省,鉴履尾而夕惕,扬清风以扫秽,厉秋威以肃物。制峻网 密,有犯无赦。刑戮以惩小罪,九伐以讨大憝,犹惧豺狼之当路,感彝伦之不 叙,忧作成之凶家,恐奸宄之害国。“ 故严司鹰扬以弹违,虎臣杖钺于方岳而狂狡之变,莫世乏之。而令放之, 使无所惮,则盗跖将横行以掠杀,而良善端拱以待祸,无主所诉,无疆所凭。 而冀家为夷、齐,人皆柳惠,何异负豕而欲无臭,凭河而欲不濡,无辔燹而御 奔,马弃袍橹而乘轻舟,未见其可也。“ 如果没有君主的存在,社会就会一片混乱,更加的惨不忍睹。 “外篇下诘鲍, ”外篇下诘鲍, o 外篇下诰鲍, “外篇下诘鲍, 页5 2 6 5 2 7 。 页5 3 0 页5 2 8 。 页5 3 5 。 第一章君主统治与君臣之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葛洪与鲍敬言有着共同的认识:上古是一个 真朴以存的和谐社会。他们也同样都以自然为依托和蓝本来理解或构造人类社 会的模式,也可以说是从自然秩序的形式来规范和指导人类社会的政制秩序。 这可以说是继承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思想家的共同智慧和思维:为人类社会的政 制秩序寻找个自然的理由。然而不同的是,葛洪认为自然本身就是天尊地卑, 上下分定,等级分明,秩序井然;而鲍敬言则认为自然世界是一个没有等级没 有尊卑的存在,是一个物随所性,各处所分的世界。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 认识,以至是完全相反的认识,这个现象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他们又都从历史 事实出发来论证各自的立场,所以,他们也在历史层面上展开了交锋。可以看 出,鲍敬言因为崇尚自然,以对自然的理解来认识历史事实,得出有君主的历 史就是一个残暴不堪,民困物乏的历史;而葛洪也认为自然秩序应当成为人类 社会政治秩序的范本,但是并不认为自然而然的切都是好的,尤其是上古以 后的人类社会,如果放任自然的话,人类社会政治秩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也就没有实现对自然秩序的模仿,也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治世。他以为君主的 出现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结果,也是必须的。是历史的发展赋予了君主统 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当然,这个君主统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前提是以模拟 自然秩序为前提。正是在给君主统治寻找合理性依据的时候,他们利用对自然 的理解和对历史的认识来各自论证自己的观点,而葛洪在对人类社会政治秩序 及君主统治形式上更多的是选择了历史性的解释和论证,而且对自然的认识和 理解也是从政治的角度展开的。他以为君主统治这一政治制度形式是合自然性 与人性于一体的,是两者的一个有效结合,而他的侧重点在于历史性而已。 无君论的出现其实是汉晋以来名教危机也就是儒家思想一统逐渐崩溃的基 础上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与士人的群体意识和个人自觉意识的发展分不歼,也 和他们的君主观分不开,也是正始玄学以来重视老庄之学“无为”思想的进一 步发展和深化。“王何( 按:王弼、何晏) 诸人认政治制度为自然变化之产物, 故主有君为必要,而取无为之治术。虽然,既已无为,何用有君。阮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