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3).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3).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3).doc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3).doc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一部分(30分)一、积累(1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yn( )育 q( )丽 呜咽( ) 惺忪( )2从下列成语中找出四个错别字,并改正(4分)。悬梁刺股 墨守成规 美仑美奂 洁白无暇 出其不意 莫名其妙饮鸠止渴 世外桃源 金榜题名 烂竽充数 天翻地覆 迫不及待错别字改正字3古诗词默写(8分,每空格1分)。(1)山回路转不见君,_。(2)_,一片孤城万仞山。(3)_,铜雀春深锁二乔。(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5)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 。 二、运用(14分)4根据下列成语及相关提示填写人物姓名。(4分)三国演义中“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其中的有“鬼神不测”之术的人指的是 。西游记中常常摇身一变变作他人的是 。水浒中被逼上梁山的最典型的例子是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 和贾宝玉。5.阅读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玉楼春 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1)作者从“游丝”“垂柳”入手,把无情之物写得有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_(2分)(2)结合开头写洛阳“正值芳菲”“秾艳清香”,结尾“唯有寂寥孤馆月”说说用了怎样的写法?(2分)答:_6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地震,估计受伤人数34万多。在同胞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桃州中学打算募集善款,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并评点你所写的广告好在哪里. (4分)7.“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古楚淮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洪泽湖、大运河等自然景观;有吴承恩、周恩来等历史名人;西游记在这里诞生,淮扬菜从这里扬名现在,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对出下联。下联的内容要能反映淮安地方特色。(2分)大运河源远流长周恩来高风亮节垂青史古楚文化名扬四海上联:下联:第二部分(60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宋昭公出亡 亡: 卒得反国 卒: 9.翻译下列句子。(4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0.甲文论证了什么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什么?(4分)11.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选择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4分)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却很少有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 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予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12.第段中思念乡村的种种人有何共同点?作者写他们有何目的? (3分) 13第段中“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中的 “反哺”原比喻子女长大后奉养父母,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4分) 14、阅读第节和第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对建设新农村的思考?(3分) 15、如今,我国正大力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结合上文内容回答问题。(4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请结合以上材料和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对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至少四点)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4分)神奇的彩色棉不用染料,不用着色,你就能穿上色彩艳丽的衣服。这是变魔术吗?不,21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彩色棉产业就有这样的神奇本领。农村的孩子都知道,棉花的花朵是洁白的,人们收获洁白的棉花后,脱籽、纺纱,纺成了一锭锭的纱,再织成纺织物,就成了布料,如果染上色或印上花,就是美丽的衣料、窗帘、床单等等。而彩色棉花的棉花纤维中含有天然的彩色色素。不用印染,用彩棉织成的布就可直接做成花衣裳。彩色棉花是新的棉花品种吗?不是。彩色棉古代就有,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之前。在十八九世纪,墨西哥和秘鲁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种植有彩色棉。然而,由于彩色棉花产量低,纤维短,因此逐渐被人遗弃,以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棉花还有彩色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苏联、墨西哥等国家,又开始对彩色棉进行研究。90年代初,美国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出多种颜色的长纤维彩色棉花,并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不久,面目一新的彩色棉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随后,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中也相继取得成功。缤纷多彩的彩色棉服装,在一些城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994年,我国也从美国引进了一批彩色棉种子进行试种。彩色棉花不仅色彩自然柔和,而且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在纺织过程中也不需要化学染料。这样,就使得产品及周围不会受到污染。美国年销售额为100亿美元的牛仔裤用料斜纹粗棉布,再也不用染色了。制成服装后,柔软舒适,永不褪色。彩色棉因没有沾染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皮肤病,被人们誉为“绿色产品”、“环保产品”,而用彩色棉制作的服装则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我国对彩色棉的研究后来居上,使淡蓝、橘黄等8种颜色的遗传基因达到稳定状态。 1998年彩色棉种植面积一跃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产品远销欧荚和日本等国,供不应求。 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年产量可达12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了。1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文中主要运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3分)17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3分) 答:_ _18彩色棉服装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其原因是什么?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其依据是什么?(4分) 答:_ _19本文第自然段中加点的“相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17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的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_,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20.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3分) 21.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22.第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3分) 23.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_ _,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24.对于人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