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25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25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25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25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25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理论考察2 5 岁汉族儿童 习得述补结构的状况。 我从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九台市龙才幼儿园、梅河口的光明双语幼儿 园中分别随机选取了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儿童作为被试。他们的年龄在2 5 岁期间,共分为七个年龄段,各年龄段的年龄范围为上下一个月( 2 2 4 ”3 , 2 5 2 9 ,3 3 4 ,3 5 3 9 ,4 4 4 ,4 5 4 9 ,5 5 4 ) 。各年龄段男女人数不等。 我采用观察法和话题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取样。观察法就是客观地记录( 笔录或 录音) 儿童自发性话语;话题法就是给被试提供一定的话题,引导被试围绕话题 展开谈话,例如,;引导儿童讲故事,从中取得语料。如果被试的谈话超出了话题 或转移了话题,我不会加以控制。在取样过程中,尽量降低成人语言对儿童语言 的影响,以保证所取得的语料的可信度。 从句法结构上来看,述补结构的构成包括结构成分、结构形式、结构关系等 几个方面。根据述补结构中充当述语的成分的性质,述补结构可以分为动补结构 和形补结构。根据述补结构中充当补语的成分的性质,述补结构又可以分为趋向 补语述补结构、动词补语述补结构、形容词补语述补结构、副词补语述补结构以 及各种短语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从语义结构上来看,述补结构的语义构成包括 语义成分、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等几个方面。构成述补结构的语义成分包括动作 行为、状态状况、程度、结果、方向、趋向等成分。补语又可以分为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可能补语、动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等等;从语用上来看,儿 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学习表达的过程,认知世界的开始。通过对 儿童在语言中应用述补结构状况的考察,发现儿童已经会把述补结构运用到各种 句式中表达不同的言语行为和意图,这部分我将结合取样中的语境论述;最后从 儿童的语言习得认知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我希望通过对2 5 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认知四个方面 的分析,能够对儿童语言的习得状况有整体的认识。 关键词:儿童语言;汉族;2 5 岁儿童;述补结构:“三个平面”理论;认知 a 1 1 ds e m a 而cc o 衄e c t i o n ,e t c s e m a n t i cc o m p o n e mi n c l u d e sr n o v e m e n tb e h a v i o r , c o n d 瞄o n ,d e 擎e e ,托s u ko r i e n 能i o ,曲e c t i o n ,e t c c o m p l e r n 眦c 姐b ed 沁i d e d i c o r e s l l l t c o m p l e m e n t , d i r e c t i o i l a l c o m p l e m e n t ,p o s s i b i l i t yc o m p l e m e n t , 仃e n d c o m p l e m e m 、d e 掣e ec o m p l e m e n t 、 n u m b c rc o m p l e m e n t ,e t c f r o mp r a g i n a t l c s , c h i l 由e n sp r o c e s so fa c q u i r i n gl a i l g u a g ei sap r o c e s so fl e a m i l l gh o wt oe x p r c s s ,a n d a l s oab e g i r u l i n gt o p e r c e i v e t l l ew o r l d b ye x 锄i m n g c h i l d r e n su s eo f p r e d i c a 悖c o i n p l e m e n t s t n l c t i l r ei n1 a 1 1 9 u a g e i ti sf o u n dt 1 1 砒c 1 1 i l d r e na r ea b l et o u s ei r e d i c a t e - c o r n p l e m e n ts n l 】c t u r ei nv a r i o u sk i n do fse :n t e n c es 仃u c t u r et oe x p r e s s d i v e r s es p e e c hb e h a v i o ra n dp u 印o s e i nt l l i sp a r t ,i 淅ud e v e l o pm yd i s c u s s i o n c o m b i n e dw i mt h es a m p l ec o n t e x t ,a r l di nl a t t e rp a r t ,1w i l la n a l y z ef b mc h i l d r e n s 1 阻g i l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a i l dc o 弘城o n ih o p eic a ng 吼ag e i l e 棚l j n d e r s t a n do fc h n d r e n s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b y 觚a l y z m gs y n t a x ,s 锄删c s ,卿a t i c s ,c o g i l i t i o no f2t o5y e a ro l d c l l i l d r c nw i t l lt h eh a i ln a t i o n a l 姆 k e yw o r d s :c h i l d r l a l l g u a g e ;1 1 l eh a i ln a t i o n a l 埘;2t o5y e a ro l dc h i l d r e n ; p r e d i c a t e - c o n l p l e m e n t s 衄i c t u r c ;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t 1 1 e o r y ; c o g 血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丕进型i 日期:5 :兰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弛耍骜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d6 :。【。1 1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 搿 电话; 邮编: 0 引言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是一种综台的、跨学科的研究,与语言学理论有着密切的 关系,这个领域最近四十年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并受到语言学、心理学、大脑科学、电脑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关注。儿童的语言 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儿 童思维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心理语言学把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纳入到研究的一个重 要方面,国外对此已有大量研究。早在1 7 8 7 年,德国的生物学家d t i e d e 皿a n n 首 次尝试记录一个儿童的语言发展。接着,达尔文于1 8 7 7 年发表了他对自己小孩 学话和发育情况的观察,开创了运用进化论研究心理学的先河,促使发展心理学 从心理学中分化出来。w p r e y e r 在1 8 8 2 年发表了儿童心理( t h em i n do ft h e c h i l d ) ,书中记载了他逐日记录他儿子头三年的语言发展的情况。在我国,这 项研究起步较晚。1 9 5 1 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发表了他对自己的2 8 个 月大的孙女的学话过程的观察和研究。 到2 0 世纪8 0 年代、9 0 年代,我国儿童语言研究成果丰硕,以李宇明先生 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者把研究方向放在儿童语言领域。 华东师大心理学系专门成立了儿童语言研究小组,他们用了8 年的时间对 儿童语言中句法结构的发展,句子的理解和产生,词的理解和产生,语言发展和 思维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但是这项研究成果是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缺乏语言学方面的解释。 李宇明侧重汉族儿童问旬系统的研究,先后共完成儿童语言的发展、儿 童习得语言的偏向性策略、语言的理解与发生一儿童问句系统的理解与发生的 比较研究等几十部文章。他对儿童语言研究的贡献尤为突出。 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对汉族儿童习得现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 的事实做出了充分的观察和描述。书中考察的儿童习得的句法结构有述宾结构、 双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连谓结构、联合结构、定中结构、“的”字结 双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连谓结构、联合结构、定中结构、“的”字结 构、状中结构等,并对这些基本句法结构的结构类型、语义关系和旬法功能在儿 童语言中的状况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描写和分析。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儿童语言习得问题进行研究。语言学 家的工作是对语法系统( 包括句法、音系和语义系统) 作形式化的结构描述。心 理学家研究儿童是怎样学会语法系统的,以及学会以后在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的 时候语法结构是怎样起作用的。心理语言学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 结合起来,研究掌握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 以前的学者没有把心理语言学与补语研究联系起来,直到周国光的汉语句 法结构习得研究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周国光先生考察并描述了汉族儿童 习得现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状况,并对儿童语言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语义 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以往的儿童语言研究都侧重关注儿童习得语言的 心理现象,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句法结构研究很少。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主要以“三个平面”的理论为理论指导,采用自然观察法、纵向研究法、横断研 究法,对汉族儿童的句法结构之一的述补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取样过程中对 三家幼儿园儿童话语的观察记录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例旬为主要语料来源, 共计4 9 6 例。通过论证,总结出2 5 岁儿童语言中述补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趋向动词充当补语成分的数量属多,结果补语义的数量居多;2 儿童述补结构 中的补语成分一般为单音节词;3 儿童语言中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同相关句法成分 之间的语义联系比较复杂。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麸分为四个部分: 一、2 5 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的句法结构分析 二、2 5 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的语义分析 三、2 5 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的语用分析 四、2 5 岁汉族儿童习得述补结构的认知分析 2 12 5 岁汉族儿童述补结构的句法结构分析 述补短语是由述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前项是谓词性词语,表示一种 动作或性状;后项一般也是谓词性的,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结果或程度等,起到补 充前项的作用。根据我的取样调查,依据述补结构的结构成分及其句法关系,发 现2 5 岁汉族儿童语言中的述补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 1 动+ 补 此类述补结构中的述语为动词。在儿童语言中,述补结构中的动词一般都 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早期的心理语言学家n e l s o n 发现儿童早期习得的动词都 与其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如走、跑、跳、写。充当补语的成分有趋向动词、一般 动词、形容词、数量短语等,这些补语成分或者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或者表示 动作行为的结果,或者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等等。根据补语性质的不同,动补结 构还可以再分为几个小类: 1 1 1 动+ 趋向动词 此类述补结构中,充当补语的趋向动词有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单 纯趋向动词有“去、来、上”等,复合趋向动词有“上来、上去、下来、下去、 进去、出来、出去、回来、过来、过去、起来”等。这类在儿童语言的述补结构 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共出现2 1 5 例。 动+ 来 1 ) ( 被试告诉取样人) 我家有好多玩具,我没带来。( 2 5 ) 。3 2 ) ( 取样人问被试手中的玩具鱼是从哪弄来的? 被试说) 从海上钓来的。 ( 3 5 ) 动十去 3 ) ( 取样人向被试要她手中的玩具) 你拿去吧! ( 3 ) 动+ 进 4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猎人冲进小木屋! ( 4 ) 动+ 上 5 ) ( 老师让被试跟着她画画,取样人询问被试进展) 涂上颜色了。( 5 ) 动+ 上来 6 ) ( 被试看着画册,自言自语) 怎么还没有拉上来? ( 4 ) 动十上去 7 ) ( 被试摆弄着幼儿园里的积木) 我来把这个放上去。( 2 5 ) 动+ 下来 8 ) ( 被试指着取样人的随身听说) 你摘下来给我听听呗? ( 3 5 ) 9 ) ( 被试要讲故事,告诉取样人) 我讲个故事,你记下来么? ( 4 ) 动+ 下去 1 0 ) ( 被试玩过家家,她拿着玩具苞米,说) 我把苞米皮整下去。( 3 ) 动+ 到 1 1 ) ( 被试拿着玩具手枪,比划着说) 啪一下就打到坏蛋了。( 4 ) 动+ 过 1 2 ) ( 午餐时间老师让小朋友们排队洗手,被试甲很快地回到座位,自豪地 告诉取样人) 老师,我洗过手了。( 3 ) 动+ 出 1 3 ) ( 被试不小心摔到地上,手碰到凳子腿,他哭着找到老师,指着手说) 磕出血了。( 3 ) 动+ 出来 1 4 ) ( 老师让被试甲和被试乙比手的大小,比过后被试甲说) 我俩没比出来。 ( 3 ) 1 5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奶奶从狼的肚子里跳出来了。( 4 ) 动+ 出去 1 6 ) ( 被试甲看到被试乙爬窗子,告诉老师) 小明从窗子跳出去的。( 5 ) 动+ 过来 1 7 ) ( 被试叫一个不听老师指挥的小朋友,说) 老师叫你过来。( 4 5 ) 动+ 过去 4 1 8 ) ( 被试悄悄地对取样人说) 你在这等我,我悄悄地走过去。( 4 ) 动+ 起来 1 9 ) ( 被试们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甲对乙说) 你快点把它拾起来。( 3 ) 2 0 ) ( 被试甲看到被试乙哭了,说) 他哭起来了。( 3 ) 2 1 ) ( 被试看到两个小朋友在吵架,马上告诉老师) 老师他们两个打起来了。 ( 3 5 ) 2 2 ) ( 老师要准备上课了,告诉被试把玩具收拾起来,被试大声地对其他小 朋友说) 老师让把玩具都收起来。( 4 ) 2 3 ) ( 被试甲看到被试乙不认真做操) 音乐响起来了,快做操! ( 5 ) 动+ 进去 2 4 ) ( 被试指着自己的书包,央求取样人) 你把我的书包放进去好么? ( 3 5 ) 动+ 回去 2 5 ) ( 老师一早上看到班级的地板上到处都是玩具,生气地询问被试昨天晚 上是否把玩具放回原处,被试回答) 老师,我昨天晚上把玩具放回去了。( 2 5 ) 动+ 开 2 6 ) ( 被试的眼睛被其他小朋友碰了,他找到老师) 老师,我的眼睛睁不开 了。( 3 ) 在儿童语言中,趋向动词除了赢接附着在动词后面构成动趋式述补结构以 外,由趋向动词与动词构成的动趋式还可以带宾语构成“述+ 宾+ 补”结构。出现 在这种结构里的动词一般都是位移动词,结构中的趋向动词补语都是“去、来”, 并且一般都表示趋向意义。宾语在目标语中的位置主要有三种类型:1 宾语在动 趋式后面;2 宾语在复合趋向动词之间;3 宾语在动词之后,趋向动词之前。儿 童语言中动趋式宾语的三种位置类型都出现了,具体情况如下: 宾语在动趋式之后,宾语多为表示受事和处所的无定指性名词。 2 7 ) ( 被试讲故事) 孙悟空从嘴里吐出了芭蕉扇。( 3 5 ) 2 8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猎人冲进小木屋j ( 4 ) 宾语在复合趋向动词之间,宾语主要表示处所和受事。 2 9 ) ( 被试把玩具都抱在怀里) 我全抱回老师那边去。( 2 ) 3 0 ) ( 被试讲故事) 小白兔蹦蹦跳跳回家去了。( 2 5 ) 3 1 ) ( 被试甲让乙站起来,气呼呼地说) 你抬起屁股来,这是我的凳子。( 3 ) 宾语在动词之后,趋向动词之前。这类宾语在儿童语言中只出现了表示处所 意义的用法。 3 2 ) ( 被试甲冲着被试乙气呼呼地说) 我把你扔外面去。( 3 ) 3 3 ) ( 被试讲哪吒的故事) 他( 哪吒) 跳河边上来了。( 4 ) 3 4 ) ( 被试指着自己的笔告诉取样人) 笔掉地上去了。( 5 ) 1 1 2 动+ 一般动词 经过考察发现,2 5 岁的儿童除了掌握动作动词、趋向动词、少数心理动 词以外,其他动词类别掌握的情况很少。儿童语言中最先出现的动词都是动作动 词,具体词的运用因人而异,但都是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的,因为在日常 生活中,儿童必须借助于动作动词来描述自己的动作行为,以达到与外界交流的 目的。心理动词是表示心理行为的,广义上说是动态的行为,因此儿童也能较早 地掌握。在动作动词和心理动词充当补语的儿童语言述补结构中,充当补语的一 般动词“1 有“死、掉、到、够、烦”等等。 动+ 死 3 5 ) ( 被试甲告诉取样人,被试乙打苍蝇的事) 他把蚊蝇打死了。( 3 ) 3 6 ) ( 被试一进教室,说) 气死我了,今天。( 3 ) 3 7 ) ( 被试被东西刮了一下,说) 拉死我了。( 3 5 ) 3 8 ) ( 被试甲说被试乙) 你愁死人了。( 3 5 ) ( 心理动词) 3 9 ) ( 被试由于生病,好几天没有来学校,老师问被试想她了没,被试说) 想死我了。( 5 ) ( 心理动词) 动+ 掉 4 0 ) ( 被试甲责怪被试乙把她的卡子弄掉地上了,说) 你把我头上的东西整 摔了。( 2 5 ) 动+ 完 4 1 ) ( 被试甲给取样人讲故事,被试乙催促她,被试甲说) 还有一个,没讲 完呢! 好了,讲完了。( 4 5 ) 动+ 走 6 4 2 ) ( 被试甲警告被试乙,说)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让我爸给你逮走。( 3 ) 动+ 倒 4 3 ) ( 被试洗手时摔了一跤,回来报告老师) 老师,我回来的时候滑倒了。 ( 3 ) 4 4 ) ( 被试甲说) 我要晕倒了。( 3 5 ) 动+ 没 4 5 ) ( 被试指着自己的水杯,告诉老师) 老师,喝没了。( 2 5 ) 4 6 ) ( 被试甲对被试乙说) 我把你的血都喝没了。( 3 5 ) 经整理语料后发现,2 5 岁儿童在动词和一般动词补语之间加上结构助词 “得”构成述补结构的用例很少,共发现5 例。如: 4 7 ) ( 被试拿着装满水的水桶说) 我拿得动:( 2 ) 4 8 ) ( 被试甲告诉取样人被试乙的情况) 她吓得哭了。( 3 ) 4 9 ) ( 被试给取样人讲拔萝h 的故事) 它们一起拔就拔得动。( 5 ) 在儿童语言中,出现了动词与一般动词补语构成的述补结构,后面带宾语构 成“述+ 补十宾”的结构。 5 0 ) ( 被试要取样人给他找球) 我找不到球。( 2 ) 5 1 ) ( 被试用树枝打蚂蚁) 打死了一个蚂蚁。( 2 5 ) 5 2 ) ( 被试同取样人打闹) 我来打,我来打,你打不过我。( 2 5 ) 5 3 ) ( 被试甲张开自己的嘴巴,吓唬被试乙) 我吃掉你。( 3 ) 5 4 ) ( 被试甲和被试乙玩玩具车,被试甲说) 轧死你。( 5 ) 1 1 3 动+ 形容词 此类述补结构中,充当补语的形容词最常见的就是“好”,此外还有“高、 坏、饱、大”等,它们大多是单音节形容词。形容词内部成员的意义和功能差别 较大,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都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由于在儿童语言的 述补结构中,形容词充当补语的情况比较集中在以上几个词,所以在这部分,我 将针对儿童语言中常见的形容词补语进行描述。 5 5 ) ( 被试拿着幼儿园里的玩具车,惋惜地说) 车弄坏了。( 2 5 ) 5 6 ) ( 被试要帮老师做图册,弄坏了老师辛苦准备的图纸,说) 撕坏了。( 3 ) 5 7 ) ( 被试玩过家家,取样人问被试面做好了没有,被试说) 擀好了。( 3 ) 5 8 ) ( 被试玩过家家,取样人问被试饭做好了么,被试说) 做熟了。( 3 ) 5 9 ) ( 被试告诉取样人) 要把水果洗干净才可以吃。( 3 ) 6 0 ) ( 被试告诉取样人) 我爸爸昨天喝醉了。( 3 ) 6 1 ) ( 老师询问被试吃饱了么,被试说) 吃饱了,不吃了。( 4 ) 6 2 ) ( 老师问被试班里谁的字最漂亮,被试说) 我写得好。( 4 ) q 6 3 ) ( 被试甲指着被试乙的杯子,告诉老师) 他杯子拿错了。( 5 ) 在儿童语言中,出现了动词与形容词补语构成的述补结构,后面带宾语构成 “述+ 补+ 宾”的结构。 6 4 ) ( 被试假装喝了很多的酒) 我喝醉酒了。( 2 5 ) 6 5 ) ( 被试对取样人说) 我搞坏了自己的玩具娃娃。( 3 ) 1 1 4 动+ 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充当补语的例子中,数量补语的数词都是“一”。数量补语可以分 为两类:一类是动量补语,有“一次、一遍、一回、一下”等;一类是时量补语, 有“一下、一会儿”。 1 1 4 1 动+ 动量短语 6 6 ) ( 被试玩过家家,手里拿着玩具玉米,说) 我刚才吃了一个。( 2 5 ) 6 7 ) ( 被试看着取样人的随身听,说) 给我听一下。( 3 5 ) 6 8 ) ( 被试让取样人陪她打秋千) 你再推我一下。( 5 ) 1 1 4 2 动+ 时量短语 6 9 ) ( 被试玩累了,说) 我可以坐这休息一会了。( 3 ) 7 0 ) ( 被试甲和被试乙玩过家家,被试甲告诉被试乙) 等等,凉一下再吃。 ( 3 ) 7 1 ) ( 被试甲拿过被试乙的玩具,说) 我用一下就给你。( 3 5 ) 动词与数量短语构成的述补结构,后面带宾语构成“述+ 补+ 宾”的结构在语 料只出现一例。 7 2 ) ( 被试对取样人说) 你给我碰一下手。( 4 ) 8 9 5 ) ( 被试在老师的要求下给大家唱歌,唱完她说) 我唱完了。( 2 5 ) 9 6 ) ( 被试的眼睛被其它小朋友碰了,他找到老师) 老师,我的眼睛睁不开 了。( 3 ) 9 7 ) ( 老师催促被试洗手吃午饭,被试说) 我刚洗完手了。( 3 ) 9 8 ) ( 老师询问被试还要不要盛饭,被试说) 我吃完了。( 3 ) 9 9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狼想吃掉小红帽。( 3 ) 1 0 0 ) ( 被试甲给取样人讲故事,被试乙催促她,被试甲说) 还有一个,没讲 完呢! 好了,讲完了。( 4 5 ) 2 1 1 2 补语说明述语的程度在儿童语言中,补语说明述语动作行为状态 的程度时,基本上都是通过形容词补语和副词补语来实现的。形容词补语一般同 动词述语组合,副词补语一般同形容词述语组合。补语说明动作行为状态和程度 的用例不是很多。 1 0 1 ) ( 被试看着手,说) 脏死了。( 2 5 ) 1 0 2 ) ( 被试一进教室,说) 气死我了,今天。( 3 ) 1 0 3 ) ( 被试甲说被试乙) 你愁死人了。( 3 5 ) ( 心理动词) 1 0 4 ) ( 被试高兴地说) 乐死我了。( 3 5 ) 1 0 5 ) ( 被试告诉取样人) 昨天爸爸带我去公园,我高兴极了。( 4 ) 1 0 6 ) ( 被试指着辣椒说) 这个辣得很。( 4 ) 1 0 7 ) ( 被试甲向老师告被试乙的状) 老师,他挤死我了。( 4 ) 1 0 8 ) ( 被试甲对被试乙说) 吵死了! ( 4 ) 2 1 1 3 补语说明述语的可能在儿童语言中,补语说明述语动作行为可能 性的用法更少。 1 0 9 ) ( 被试甲自豪地告诉被试乙) 你打不过我。( 3 ) 1 1 0 ) ( 老师给大家准备早餐,早餐中有豆奶,被试甲喝完一杯看着老师,说) 老师,我喝不进去了。( 3 ) 1 1 1 ) ( 上手工课时,被试自言自语) 这个我叠不好了。( 5 ) 2 1 1 4 补语说明动作的数量补语说明动作行为数量的情况分为两种:一 种是说明动作行为的次数,一种是说明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补语说明动作行为 的数量基本上是通过数量短语补语来实现的。 ( 3 ) 1 1 2 ) ( 被试玩过家家,手里拿着玩具玉米,说) 我刚才吃了一个。( 2 5 ) 1 1 3 ) ( 被试玩累了,说) 我可以坐这休息一会了。( 3 ) 1 1 4 ) ( 被试甲和被试乙玩过家家,被试甲告诉被试乙) 等等,凉一下再吃。 1 1 5 ) ( 被试甲拿过被试乙的玩具,说) 我用一下就给你。( 3 5 ) 1 1 6 ) ( 被试甲告诉被试乙) 该让我玩一次了。( 4 ) 1 1 7 ) ( 被试让取样人陪她打秋千) 你再推我一下。( 5 ) 2 1 2 补语语义指向述语动作施事 补语所发出的动作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或达到一定的程度,这时,仅仅 靠述语就难以完成这种复杂的陈述。此时,陈述性补语就承担起补充性陈述的任 务,用以说明动作行为的施事在一定的动作行为之后所呈现的状态或变化。换言 之,此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行为的施事。以“我喝饱了”和“我跳下去”为 例: 我喝饱了= 我喝+ 我饱了 我跳下去= 我跳+ 我下去 动作行为状态的施事在儿童语言中一般都位于主语位置。下面是补语的语义 指向动作行为的施事的例子: 1 1 8 ) ( 被试指着幼儿园的转椅,对旁边的小朋友说) 你站上去。( 3 ) 9 ) ( 被试洗手时摔了一跤,回来报告老师) 老师,我回来的时候滑倒了。 ( 3 ) 1 2 0 ) ( 被试玩过家家,被试甲催促被试乙快点做饭,说) 做不着饭咱们就得 饿死了。( 3 5 ) 1 2 1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奶奶从狼的肚子里跳出来了。( 4 ) 1 2 2 ) ( 被试指着故事书给大家讲) 最后小女孩从坏人们手里逃出来了。( 5 ) 1 2 3 ) ( 被试甲看到被试乙爬窗子,告诉老师) 小明从窗子跳出去的。( 5 ) 补语的语义功能之一是补充述语,并说明动作行为影响作用之后,在位置、 形体、状态等方面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由附着在述语后面的补语 来说明陈述,这时,补语在语义上就同语句中的客体 了。( 3 ) 1 3 2 ) ( 被试的衣服解不开了,求助于老师) 老师,我的衣服解不开了。( 4 5 ) 1 3 3 ) ( 被试告诉老师) 鞋子被甩出去了。( 5 ) 1 3 4 ) ( 被试捂着肚子,说) 真好笑,肚子笑疼了。( 5 ) 2 1 5 补语语义指向述语动作处置的对象 这种语义联系一般表现为状语介词“把”所构成的“把+ 宾+ 述+ 补”结构中。 汉族儿童2 岁时就已经开始使用“把”字句,而在“把”字句中,动词一般不能 是光杆形式。在这种强制的句法要求下,就比较频繁地出现在儿童语言中。下面 是这类情况的例子: 1 3 5 ) ( 被试甲责怪被试乙把她的卡子弄掉地上了,说) 你把我头上的东西整 掉了。( 2 5 ) 1 3 6 ) ( 被试摆弄着幼儿园里的积木) 我来把这个放上去。( 2 5 ) 1 3 7 ) ( 被试开心地说) 昨天晚上,我把蚊子踩死了。( 2 5 ) 1 3 8 ) ( 被试甲和取样人玩过家家,转头和被试乙说) 把苞米拿来! ( 3 ) 1 3 9 ) ( 被试们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甲对乙说) 你快点把它拾起来。( 3 ) 1 4 0 ) ( 老师要准备上课了,告诉被试把玩具收拾起来,被试大声地对其他小 朋友说) 老师让把玩具都收起来。( 4 ) 1 4 1 ) ( 被试讲故事) 它的力量老大了,能把大石头搬起来。( 5 ) 2 2 述语和补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述语和补语之间有种种的语义关系,这里结合例句就儿童述补结构中,补语 对于述语的“补充说明”作用,分析说明补语的语义类型。通过整理语料发现 2 5 岁儿童的述补结构中,补语的语义类型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 状态补语、数量补语、时量补语、处所补语、可能补语、动态补语。嘲 根据统计结果,将2 5 岁儿童述补结构中的各类词语充当的补语语义类型 及其分布情况和比例情况列表如下: 表2 1 ( 分布情况) : 衬义 结果趋向程度状态 数量时量 处所 可能动态总 语型 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 数 分 趋向动词5 91 4 9432 1 5 一般动词7 712 0251 0 5 形容词3 64 41 741 0 1 数量短语1 81 73 5 状中短语l l1 1 介宾短语1 71 7 副 蕾町1 0l o 主谓短语 11 动宾短语 11 总数 1 7 2 1 5 08 71 91 81 71 71 334 9 6 表2 2 ( 比例情况) : 氛委 结果趋向 程度状态数量时量处所可能动态 语泌意义 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 分 趋向动谛l1 2 0 3 0 o 8 o 6 一般动词1 5 5 o 2 4 o 4 1 形容词7 3 9 3 4 0 8 数量短语3 6 3 4 状中短语 2 2 介宾短语 3 4 副词 2 主谓短语 0 2 动宾短语 o 2 百分比数3 4 8 3 0 2 1 7 6 3 8 3 6 3 4 3 4 2 6 o 6 统计结果表明:一般动词作述补结构的补语所表达结果义的比重很大,趋 向动词作述补结构的补语所表达趋向义的比重很大,形容词作述补结构的补语相 对其它类词语充当补语所表达程度义的比重较大。 1 6 2 2 1 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其述语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结果补语一般由动作动词、趋 向动词、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有的说明动作本身,有的说明与动作相关 的事物。共出现1 7 2 例,占整个语料的3 4 8 。 2 2 1 1 动作动词补语表示结果意义 儿童语言中充当补语表示结果意义 的一般动词比较常见的有“死、掉、完”等,共7 7 例,占整个述补结构表达结 果义的4 4 8 。如: 1 4 2 ) ( 被试看到小朋友玩具老鼠扔在地上,兴奋地喊到) 打死了! ( 2 ) 1 4 3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狼想吃掉小红帽。( 3 ) 1 4 4 ) ( 老师催促被试洗手吃午饭,被试说) 我刚洗完手了。( 3 ) 2 2 1 2 趋向动词补语表示结果意义 同趋向动词补语表示趋向意义的用 法相比较,趋向动词补语表示结果意义的用量较少一些。这大概是因为趋向动词 充当补语表示结果意义时同它们的词汇意义有较大的偏离,因此儿童掌握起来有 些难度,使用的频率自然较之前者低一些。共出现5 9 例,占整个述补结构表达 结果义的3 4 3 。下面是“动+ 趋向动词”结构中趋向动词表示结果意义的例子。 如: 1 4 5 ) ( 被试不小心摔到地上,手碰到凳子腿,他哭着找到老师,指着手说) 磕出血了。( 3 ) 1 4 6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小红帽站在外婆家外面,看见门打开了。 ( 4 ) 1 4 7 ) ( 被试要讲故事,告诉取样人) 我讲的故事,你记下来了么? ( 4 ) 2 2 1 3 形容词补语表示结果意义 形容词补语表示结果意义时,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说明动作行 为的主体( 施事) 通过行动或发展变化而产生或达到的结果;一种情况是说明动 作行为的承受者( 受事) 在动作行为的影响下而产生的结果。在儿童语言中,此 类述补结构中的动作行为意义同结果意义的联系都是比较直接的。共出现3 6 例, 占整个述补结构表达结果义的2 0 9 。如: 1 4 8 ) ( 被试玩过家家,取样人问被试面做好了没有,被试说) 擀好了。( 3 ) 1 4 9 ) ( 被试指着自己的笔告诉取样人说) 笔搞坏了。( 3 5 ) 1 5 0 ) ( 老师询问被试吃饱了么,被试说) 吃饱了,不吃了。( 4 ) 2 2 2 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其述语动作行为的趋向。趋向补语一般由趋向动词充当。趋向 动词是一种动作兼趋向的动词,因此趋向动词本身就表示趋向意义。共出现1 5 0 例,占整个语料的3 0 2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意义的出现1 4 9 例,占整个趋向意 义的9 9 。 1 5 1 ) ( 被试进入教室,对老师说) 老师,我想把衣服脱下来,行么? ( 2 5 ) 1 5 2 ) ( 被试看着老师手里拿的新做好的道具,问) 这是给我们带来的? ( 3 ) 1 5 3 ) ( 被试讲小红帽的故事) 奶奶从狼的肚子里跳出来了。( 4 ) 2 2 3 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表示其述语动作、性状的程度,一般由副词、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一般动词充当。共出现8 7 例,占整个语料的1 7 6 。形容词、一般动词、状中 短语、副词充当述补结构中的补语表示程度义的例子分别为4 4 、2 0 、1 1 、1 0 。 例如: 1 5 4 ) ( 被试告诉取样人) 我爸爸昨天喝醉了。( 3 ) 1 5 5 ) ( 被试甲说被试乙) 你愁死人了。( 3 5 ) ( 心理动词) 1 5 6 ) ( 被试告诉取样人) 昨天爸爸带我去公园,我高兴极了。( 4 ) 2 2 4 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其述语动作、性状及其相关事物的状态。共出现1 9 例,占整 个语料的3 8 。一般由形容词充当,例如: 1 5 7 ) ( 被试玩过家家,取样人问被试饭做好了么,被试说) 做熟了。( 3 ) 1 5 8 ) ( 被试告诉取样人) 要把水果洗干净才可以吃。( 3 ) 1 5 9 ) ( 被试甲告诉被试乙) 我不跟你讲得一样。( 4 ) 2 2 5 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其述语动作的次数。这类补语一般由动量数词“一遍、一回” 等充当。共出现1 8 例,占整个语料的3 6 。例如: 1 8 1 6 0 ) ( 被试玩过家家,手里拿着玩具玉米,说) 我刚才吃了一个。( 2 5 ) 1 6 1 ) ( 被试看着取样人的随身听,说) 给我听一下。( 3 5 ) 1 6 2 ) ( 被试让取样人陪她打秋千) 你再推我一下。( 5 ) 2 2 6 时量补语 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性状延续或经历的时间或者动作发生的时间,儿童的述 补结构中,一般由时量数词“一下、一会”充当这类补语,表示短暂的时间。共 出现1 7 例,占整个语料的3 4 。例如: 1 6 3 ) ( 被试玩累了,说) 我可以坐这休息一会了。( 3 ) 1 6 4 ) ( 被试甲和被试乙玩过家家,被试甲告诉被试乙) 等等,凉一下再吃。 ( 3 ) 1 6 5 ) ( 被试甲拿过被试乙的玩具,说) 我用一下就给你。( 3 5 ) 2 2 7 处所补语 处所补语表示其述语动作发生的处所。一般由表示处所的介宾短语充当。共 出现1 7 例,占整个语料的3 4 。 1 6 6 ) ( 被试甲指着被试乙,说) 老师,他站在凳子上。( 2 5 ) 1 6 7 ) ( 被试指着画片上的人物,说) 她跪在地上了。( 3 ) 1 6 8 ) ( 被试把糖果放入口中,说) 放在嘴里含着。( 4 ) 2 2 8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表示述语动作、性状或者动作、性状的结果或趋向实现的可能性, 这里包括主观上是否有能力实现,客观上是否有条件实现,情理上是否许可实现 等情况。共出现1 3 例,占整个语料的2 6 。这类补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例如: 1 6 9 ) ( 老师给大家准备早餐,早餐中有豆奶,被试甲喝完一杯看着老师,说) 老师,我喝不进去了。( 3 ) 1 7 0 ) ( 被试爬树,边爬边说) 爬这个,爬不动。( 2 ) 1 7 1 ) ( 上手工课时,被试自言自语) 这个我叠不好了。( 5 ) 1 9 不屑一顾地对取样人说的话。 1 8 1 ) 我一跳就跳过去了。( 3 ) 这句话所产生的背景:下过雨后,地上都是水潭,被试乙想要跳过水潭,但 是不敢,这时被试甲满脸得意地告诉被试甲他的“战绩”。 1 8 2 ) ( 被试告诉取样人海星的来由) 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5 ) 3 1 2 2 指令式 儿童的指令式言语行为一般表示请求、建议、询问和命令。 1 8 3 ) ( 散步时要爸爸抱) 爸爸抱走路好些。( 2 ) 1 8 4 ) ( 被试进入教室,对老师说) 老师,我想把衣服脱下来,行么? ( 2 5 ) 1 8 5 ) ( 被试甲和被试乙玩过家家,被试甲告诉被试乙) 等等,凉一下再吃。 ( 3 ) 1 8 6 ) ( 被试甲警告被试乙,说)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让我爸给你逮走。( 3 ) 1 8 7 ) ( 被试甲拿过被试乙的玩具,说) 我用一下就给你。( 3 5 ) 3 1 3 成事行为 成事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并施行了某种行为之后,就会给听话人或其他人 带来某种影响,从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做出某种行动,收到言后的效果。 1 8 8 ) ( 被试甲和取样人玩过家家,转头和被试乙说) 把苞米拿来! ( 3 ) 1 8 9 ) ( 被试放学,看到爸爸说) 下回接我早一点。( 3 5 ) 1 9 0 ) ( 被试甲对被试乙说) 吵死了! ( 4 ) 这句话所表达的指令式 x 话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句子表述的格局,例如: 1 9 3 ) ( 被试玩累了,坐在椅子上说) 累死我了。( 3 ) 1 9 4 ) ( 被试玩过家家,忙活了半天) 我累死了。( 3 5 ) 由于说话人选择的话题不同,甸子的语序也不同。如果教学时只将主语不同 作为注意的重点,学习者同样会认为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用哪个都行。若是我 们引导学习者从言语信息交际的动态过程中,以及句子实际存在的语段中注意到 话题的不同,是说话人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的结果,那么上述两个例子在使用时 的区别就会十分清楚。从而使学习者避免选择使用时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焦点是指句子所表达的信息中着重说明的部分或者发话人有意强调的部分, 是言语表达的重心,是说话人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新信息。汉语遵循人类语言共 同的从已知到未知的句子信息结构安排原则,存在句尾焦点。区别在于句尾焦点 的不同,“累死我了”和“我累死了”这两个句子,说话人想要传达给听众的表 达重心是不同的,第一个句子的表达重心在“我”,而第二句的表达重心在“累 死了”这个述补结构中的“死”上,强调“累”的程度。遵循焦尾原则”1 ,述补 结构中补语是焦点,当述补结构应用在句子里,儿童在选择焦点的过程中,经常 会下意识地突出自我,句子的焦点一般集中在“我”上。在我们的语料中发现“s v 得r ”结构中,如果r 是单个谓词( 动词或形容词) ,旬末重音落在该谓词上, 该谓词也是句子的焦点所在。 例如: 1 9 5 ) ( 被试一进教室,说) 气死我了,今天。( 3 ) 1 9 6 ) ( 被试被东西刮了一下,说) 拉死我了。( 3 5 ) 1 9 7 ) ( 被试甲自言自语地说) 烦死我了。( 4 ) ( 心理动词) 1 9 8 ) ( 被试高必地说) 乐死我了。( 3 5 ) 1 9 9 ) ( 被试甲向老师告被试乙的状) 老师,他挤死我了。( 4 ) 2 0 0 ) ( 老师想要把手里的糖块送给最听话的孩子,被试说) 我表现得好。( 3 ) 2 0 1 ) ( 取样人闯被试甲被试乙说得事情是否正确时,甲说) 他说得对j ( 5 ) 对比焦点是说话人在动态言语中出于对比目的而有意强调的信息。由于受 语用表达的限制,语境句中的对比焦点常有变化,在动态交际的语境旬中,每个 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对比焦点。对比焦点的选择直接反映了说话人的主观表达意 图。同一个句子,说话人的主观表达意图不同,对比焦点也不一样,有时还需要 借助标记词凸显焦点成分。我所掌握的语料中,儿童并没有通过标记词和标记格 式来表达他们的主观意图,而是更多地借助重音的形式,重音形式会在语境中体 现地很清楚。例如: 2 0 2 ) ( 被试甲告诉取样人,被试乙打苍蝇的事) 他把蚊蝇打死了。( 3 ) ( 重 音落在“他”上,被试甲旨在告诉取样人是蚊蝇是被试乙打死的。) 2 0 3 ) ( 老师问被试班里谁的字最漂亮,被试说) 我写得好。( 4 ) ( 重音落在 “我”上,强调“我”的字好。) 2 0 4 ) ( 被试捂着肚子,说) 真好笑,肚子笑疼了。( 5 ) ( 重音落在“肚子” 上,强调笑话的好笑程度。) 联系语境,我们可以知道,这三句的焦点或者说强调的重点在“他” “我” “肚子”上,如果孤立地看这三个句子,遵循焦尾原则,焦点分别应该在“死” “好”“疼”上。通过联系语境,我们可以区分出前者与后者在表达重心上的不 同。 否定是语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在儿童的述补结构中,儿童为了表达可 能意义或者否定意义,会在述语和补语中间添加“不”来否定谓语动词所表达的 动作和整个命题,或者只针对否定范围内的个别成分进行否定。否定范围内实际 被否定的成分是否定焦点,当否定范围内只有一个成分时,这个成分无疑就是否 定焦点:当否定范围内不止一个成分时,否定范围内的预设成分是不能作否定焦 点的“。从掌握的语料来看,儿童述补结构中间添加“不”的句式中,否定范 围内一般只有一个补语成分,因此这个补语成分就是句子中的自然焦点。例如: 2 0 5 ) ( 被试的眼睛被其它小朋友碰了,他找到老师) 老师,我的眼睛睁不开 了。( 3 ) 2 0 6 ) ( 被试的衣服解不开了,求助于老师) 老师,我的衣服解不开了。( 4 5 ) 2 0 7 ) ( 上手工课时,被试自言自语) 这个我叠不好了。( 5 ) 联系语境,儿童的否定焦点都是落在述补结构中的补语上。 以上皆是否定范围内只有一个补语成分的例子,然而在语料中,我们也发现 数量较少的否定范围内不止一个成分的例子,如: 2 0 8 ) ( 老师让被试甲和被试乙比手的大小,比过后被试甲说) 我俩没比出来。 ( 3 ) 联系语境,可以确定“比”是预设内容。依据前文的如果否定范围内的某个 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