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肇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意象是中国诗歌的核心范畴,是诗人表达心志和人生感悟的载体。本文以意象 为视角,对何其芳早期诗歌的意象艺术以及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的关系进行了 系统研究。论文从意象意境化的艺术旨趣、感物兴会的意象思维方式、个性化的意 象情结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古典诗歌意象传统为参照,在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的 比较中透视何其芳诗歌意象艺术的民族特征和现代品质。 第一章意境化的意象艺术旨趣,系统归纳了意象意境化的特征和建构方式。以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艺术为参照,在现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中评价何其芳诗歌的意象艺 术。探讨了古典诗歌意境化的特征,何其芳诗歌意境化的特征及其对古典诗歌的继 承与突破。归纳了意象动态化和通感两种意象意境化的建构方式,总结了何其芳诗 歌意境的特征。 第二章感物兴会的意象思维方式,是对诗歌意象思维的分析。感物兴会是中国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诗思的内在联系所在。由于诗思的不同层 面,感物兴会包括感物兴情和感物兴思两个方面。感物兴情是较为直接的思维方式, 也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感物兴思是感物兴情的升华,也是现代诗歌对古典诗歌的超 越。何其芳诗歌的感物兴思突破了古典诗歌朴素直观的思维,有了形而上的现代特 征。同时,也指出了何其芳在感物兴思上体现出的不足,这也是何其芳诗歌现代性 的缺憾。 第三章个性化的意象情结,论述了何其芳诗歌意象组合的特征及其对传统诗歌 的继承与突破。意象情结是何其芳文化心理、艺术旨趣、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的体 现,也是影响何其芳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文章中以“佳人”和“梦幻”两大 典型意象为例,分析了何其芳的意象情结,以及何其芳的审美个性和精神品格。“佳 人”意象表达了何其芳对爱情的渴望和孤独的人生体验,“梦幻”意象是何其芳理 想的象征,也是诗人批判现实的媒介。 关键词:何其芳诗歌意象古典诗歌意象意象艺术 a b s t r a c t i m a g ei sak e yc a t e g o r yo ft h ec h i n e s ep o e m ,i ti st h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o ft h ep o e m , e s s e n c e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f e e l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r e f l e c t t h ei m a g eh a sm e r g e dt h ep o e t s s u b j e c t i v ee m o t i o n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o b j e c t i v eo b j e c t ,i m a g ei st h ec a r r i e r st h a tt h ep o e t e x p r e s s e dw i l la n dr e a l i z e di nl i f e c h i n a sc l a s s i c a lp o e mm i n de l e p h a n tm e t i c u l o u st o c h o o s et h ec a m p ,h a sc o n s t r u c t e dal o to fb e a u t i f u lr e a l m sm a k eu p ,i m a g ea r to ft h e m o d e mp o e mh a sr e a c h e dt h en e wh e i g h tt o o t h i st e x tr e g a r d si m a g ea sv i s u a la n g l et o v e r ye a r l yi m a g ea r ta n dc h i n a sc l a s s i c a lp o e m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l a t i o no fp o e m ,m o r eh a v e c a r r i e do n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 t h et h e s i sc o n t a i n st h r e ep a r t s :i m a g ea r t i s t i cp u r p o r t , s e n s ei m a g em o d eo ft h i n k i n g ,h eq i f a n g si m a g ei n s p i r a t i o no f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r e g a r di m a g et r a d i t i o no fc l a s s i c a lp o e ma s c o n s u l t ,i nl o n g i t u d i n a lt op e r s p e c tv e r y p o e mi m a g e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m o d e r nq u a l i t yo fa r tm o r ec o m p a r e ,h a v ed o n e m o r eo v e r a l lp e r s p e c t i v i t yt oi m a g ea r to f h eq i f a n g se a r l yp o e m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t h ea r t i s t i cp u r p o r to fi m a g eo f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h a sp u t f o r w a r dt h ec o n c e p to f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t h ei m a g e ,s u m m e du p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t h ei m a g ea n db u i l tt h ew a y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i ns y s t e m r e g a r d s c h i n a sc l a s s i c a lp o e mi m a g ea r ta sc o n s u l t , a p p r a i s e si m a g ea r to fh eq i f a n g sp o e mi n t h ec o u r s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p o e m p r o b e si n t oc l a s s i c a lp o e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h eq i f a n g sp o e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i n h e r i tt oc l a s s i c a lp o e ma n d b r e a k - t h r o u g ho f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s u m su pi m a g et a k ew i t l lc o h e r e n ts e n s et w oi m a g e 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b u i l d i n gt h ew a y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d y n a m i c a l l y , h a v e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t h e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o f h eq i f a n g sp o e m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m o d eo fi m a g et h o u g h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f e e l i n g o b j e c t s i ti st h ea n a l y s i so ni m a g et h i n k i n go f t h ep o e m i m a g et h o u g h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f e e l i n go b j e c t si sa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d eo ft h i n k i n gi nc h i n a ,a n dt h ei n n e rl i n ko fc l a s s i c a l p o e ma n dm o d e mp o e m b e c a u s eo f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t h a tt h i n k ,i m a g et h o u g h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f e e l i n go b j e c t si n c l u d es e n s et h i n gr e v i t a l i z e f e e l i n ga n ds e n s et h i n g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t w or e s p e c t s s e n s et h i n gr e v i t a l i z ef e e l i n g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d i r e c tm o d eo f t h i n k i n g ,c l a s s i c a lp o e mc o m m o n l yu s e dt o o s e n s et h i n g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 ,t h i n ki ti ss e n s e t h i n gt h a tr e v i t a l i z ea f f e c t i o nd i s t i l l a t i o n i ti sm o d e mp o e mt h a ts u r m o u n tt oc l a s s i c a l i i p o e mt o o h eq i f a n g ss e l l s et h i n go fp o e mr e v i t a l i z e ,t h i i l k ,b r e a kt h r o u g hc l a s s i c a l p o e ms i m p l eo c u l a rt h i n k i n g ,t a n g i b l ea n dm o d e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h a d m e a n w h i l e ,p o i n t s o u th eq i f a n g st h i n gr e v i t a l i z ed e f i c i e n c yt h a te m b o d yt h i n k ,i ns e n s et o o ,t h i si sa s h o r t c o m i n go f h eq i f a n g sp o e mm o d e r n i t y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t y p i c a li m a g ec o m p l e xo fp o e m ,s u m su ph eq i f a n g sp o e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t h a ti m a g em a k e su p ,i n h e r i t i n gt ot r a d i t i o n a lp o e ma n db r e a k - t h r o u g h i m a g ec o m p l e xi sh eq i f a n g sc u l t u r ep s y c h o l o g y ,e m b o d i m e n to fa r t i s t i cp u r p o r t ,t h e m o d eo ft h i n k i n g ,e m o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t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o fi n f l u e n c i n gh e q i f a n g sp o e ma r tt o o r e g a r d ”b e a u t i f u lw o m a n ”a n d ”i l l u s i o n ”,t w og r e a tm o d e l i m a g e s ,a st h ee x a m p l ei nt h ea r t i c l e ,h a sa n a l y z e dv e r yh eq i f a n g si m a g ec o m p l e x , a n dh eq i f a n g sa e s t h e t i ci n d i v i d u a lc h a r a c t e ra n ds p i r i t u a lc h a r a c t e r h eq i f a n g s b e a u t i y ”i m a g ee x p r e s sv e r ys w e e t - s m e l l i n ga s p i r a t i o na n de x p e r i e n c ei nl o n e l yl i f ei n l o v e ,t h e “o l dc a s t l e i m a g ei sh eq i f a n g sa n di d e a ls y m b o l ,i ti st h ep o e tt h a tc r i t i c i z e s r e a l i s t i cm e d i at o o k e yw o r d s :h eq i f a n g sp o e mi m a g e c l a s s i c a lp o e mi m a g e i m a g ea r t i l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i u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高稼日期:刃谢年,月罗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掰龙 日期:2 弗年皇月罗日日期:徊年t 月i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焉伏曩 日期:埘年上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工:幸瓦 日期:妒6 年月,口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站st 眦s i s 引论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有着不可切断的血脉关系,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 较多的中国现代派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深层联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中 国现代派诗人青睐于晚唐五代精致的诗风,讲究意象的选取、词语的锤炼和情感的 朦胧,主张在“化古和化欧”之间寻找现代诗歌的平衡点。诗人们善于用“旧的意 象表现现代的情绪”,诗歌有很浓厚的古典气息。在现代派诗人中最钟情于晚唐诗风 的诗人是何其芳。他“蛊惑于晚唐五代精致冶艳的诗风和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在 孤独中倾听着“飘忽的心灵语言”。与其他现代派诗人相比,何其芳诗歌的意象最 为突出,和古典诗歌的联系可谓是最密切的一个。本文以意象为切入点,以古典诗 歌艺术为参照,探讨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关系,探讨何其芳在吸 收古典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的诗情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解析何其 芳诗歌的特点与不足。 文章从何其芳诗歌的意象意境化、意象思维方式、意象情结三个方面探讨了 何其芳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意象意境化体现了何其芳诗歌与古典诗 歌意象传统的一种审美价值观念上的本质联系。文章分析了何其芳诗歌以及中国 古典诗歌意象意境化的特征,探讨了何其芳诗歌意象意境化的建构方式。感物兴 会是何其芳诗歌遵从的一种传统的诗歌意象思维方式,涉及到感物兴情和感物兴 思两个层面,体现了何其芳诗歌表情与哲思两方面的特征。在感物兴思的论述中 指出了何其芳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形成的现代品质。意象情结 是何其芳文化一t l , 理、艺术旨趣、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的体现。文章分析了何其芳 诗歌塑造的“佳人”、“梦幻”两大典型意象,在典型意象的分析中,透视了何其 芳的审美个性和精神品质。文章在比较研究中,注意了中西意象诗学研究与诗歌 创作的文本研究的结合。 文章所研究的何其芳的早期诗歌,是指诗人在1 9 3 1 1 9 3 7 年间的创作。有关何 其芳早期诗歌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形式、艺术 风格、思想转变等方面。对何其芳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也有一些专门研究。但对何其芳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的关系,缺少系统的 研究。意象研究属于诗歌艺术本体的研究,本文将何其芳诗歌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 何其芳:梦中道路,画梦录第2 7 9 - 2 8 0 页。华夏目l 舨社2 0 0 3 年版。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意象传统结合在一起,较系统地探究何其芳对古典诗歌意象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希 望通过对何其芳诗歌意象艺术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询中国新诗在如何面向中外 诗歌传统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2 硕士擎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意境化的意象艺术旨趣 一、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核心概念。“象”最早出现于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老 子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之说。 易系辞上对“象”作了概括:“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形容,象 其物宜,是故谓之象。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她,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晋代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夫象者,出意者 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 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随着美学思想的发展,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虽 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并且指出创作中“匦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在意 象理论的建构上前进了一大步。最早把“意象”作为美学概念提出来的是南朝的刘 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 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梁代的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指事 造形,穷情写物”,指明了诗歌创作中的“形”与“情”两方面。意象说在唐代趋于 成熟,王昌龄的诗格提出了“诗有三格”,“一日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二日感思。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 而生思。三日取思。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司空图总结了前 人的理论成果,在二十四诗品中从诗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象,“是有真迹,如不可 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标志着意象说的成熟。明代的王廷相、陆时雍、胡应麟, 清代的王夫之、方东树等,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意象说。 意象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核心范畴。也是中西现代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朱 光潜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中指出:“诗歌的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每 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 f e l l i n g ) 和意象( i m a g e ) 两个要素。情趣简称 。情,意象即是景。”。英美意象派提倡的i r c l a g e “是指运用想象、幻想、譬 喻所构成的各种具体鲜明的、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圆“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 朱光潜;诗论。朱光潜美学文集( 第二卷) 第5 4 页,上海文艺出版札 9 8 1 年版。 裒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第5 8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版。 3 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中西方诗人都肯定了“意象”主客交融的特征。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趣的契合,是沟通诗人内心与外在世界的桥梁。意象 是“意”与“象”的结合,整体性是意象的首要特征。主观之意是抽象的,需要客 观之象作为情感的载体:单纯物象的生命力是有限的,需要主体情感的熔铸,在“意” “象”的组合中,两者缺一不可。主观的情趣、意念与客观的景、物不是隔离、并 列平行的,而是相融相生的,体现出一种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浑成”之美,在 浑成的作用下,“一切景语才是情语”。意象凝聚了诗人对自然的讴歌、对人生的思 考、对生命的体悟,使诗人处在“表现与隐藏”之间,避免了情感的泛滥,具有含 蓄凝练的美。 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表情达意的核心,意象的选取、组合、呈现,体现了诗 人的艺术旨趣和创作心态,影响着诗歌的整体风格和审美情趣。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独特范畴。讲究意 境美,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是中国古典诗歌区别于西方诗歌的首要特征, 也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意境”说的最早源头是周易中的“象”和周礼中的“兴”。魏晋以后, 对意境的认识逐渐深入。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歌构思规律的奥妙在“神与物游”, 也就是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在唐代,随着诗歌的繁荣,意境的 研究开始受到文论家重视,意境也逐渐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审美概念。意境作为一 个独立的审美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王昌龄的诗格中,“诗有三境。一日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 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 e l 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 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强 调了心与物相感会,及主客观交融的关系,也指出了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用思”、“驰思”和“思之于心”。王昌龄的意境说,包括了物我、情景的关系,奠 定了意境说的基础。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取境”,突出“情”与“境”的联 系,又说“诗情缘境发”、“缘境不尽日情”。皎然指出了创造意境的方法和规律,刘 禹锡在董氏武陵集纪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更精确的说明。“义得而言丧,故微 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思与境 偕”,把主观情思与夸观境遇作为作品的最高境界。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对意 境作了深入的描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强调了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高度融合。明清时期, 庞德:回顾几条禁例。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第1 3 2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4 有关意境理论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祝允明、王夫之、刘熙载、叶燮都提出了独 特见解。 意境与意象密切相关,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核心要素,意象之间的组合、联系形 成了意境。意象是个体的,而意境是整体的,是象的组合。正如袁行霈所说:“意境 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 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美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一些砖 石。”情与景是古典诗歌要处理的核心关系。中国文论家对情景关系的论述有很多, 如:“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随物婉转,与心徘徊”( 陆 机文赋)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范唏文对床夜语) 。在情景交融中实 现物我的互相渗透,使艺术形象具有主客交融的特征。王国维以“情景交融”作为 文学作品是否有意境的标准,“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 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o 情与景的交融,是单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相融相生、由点到面的境界,体现出 整体浑成的美,是意境最基本的特征。韵外之致,是意境从有限之景进入无限之境 的一种深层的特征。在想象的作用下,思绪随情感逐渐流动、延伸,超越了具体的 象,达到缥缈虚幻的艺术境界,使意境更迷离、耐人寻味。“味外之旨”,“言外之意”, 是作者的最高追求,也是意境最本质的特征。“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 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文学 作品的含蓄,就在说不清、道不明的“言外之昧”中。 二、意境化的艺术旨趣 中国古典诗歌以意象为核心构成单位,以意境为最高的审美范畴,意象与意境 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使得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化”特征十分鲜明。意象意境化, 是意象之间通过组合、增强联系,从有限的象,进入无限的境,形成虚实相生、心 物交融、形神兼备的境界。客观的物象在境界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主体的情思在境 界中得以深发。 ( 一) 意象组合的方式 意象组合是诗歌意境的主要构成。诗人将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突出意 象某方面的特征,忽视其他方面的性质,形成强大的艺术张力,引发人们的审美联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文学遗产1 9 8 3 年第4 期 王国维:人问词话附录) 第4 3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敝 王国维:入间词话四十- - ) 第1 3 页,中图人民大学出舨社2 0 0 4 年版 5 想。意象的组合实质上是意象审美内涵和美感特征呈现、突显的过程。意象组合系 统的内涵远远大于单个意象内涵的简单相加,意象组合不断产生新意,创造更多开 阔深远的境界。诗歌思想内涵、艺术特征的表达。直接决定于意象组合,诗人的主 观情思也只有借助意象组合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在意象组合方面,何其芳的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是一致的。中国古典诗歌在意 象的组合中,营构了一幅幅意境开阔、深远的画面。刘禹锡的途中早发,“马踏 尘上霜,月明江头路。行人朝气睿,宿鸟相辞去。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悠悠 关塞内,往来无闲步。”诗歌意象的联系组合,充分体现了行人愉快的心情,赶路的 劳苦在赏玩景物的过程中消失殆尽。在闲适心态观照下,霜的冷色调也减弱了。诗 歌的意象组合按空间顺序排列,由近及远,越来越开阔,“悠悠关塞”包含了广阔的 天地。以情为中心,突出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是诗歌意象组合的根本原则。意象创 造、意象组合的最终旨归是抒写情意。诗歌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创造以“情”为主 导,在主观构思的指导下组合搭配,表达更深的意旨。杜甫的绝旬很好的体现 了意象组合的有机统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泊东吴万里船。”诗中每句都是一个意象群,四个意象群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整 首诗体现出清新绚丽、充满生机的画面,寄寓了诗人的欢欣和期待。四幅画面连为 一体,在意象的错综统一中营造了和谐的境界。 何其芳的诗歌大量承袭了古典诗歌意象。但表达的内涵却是现代的,是“古典 的形式,现代的内容”。罗衫借女性之口,表达欢乐已逝、甜蜜不在的幽怨。“和 着幽怨的罗衫”、“留着荷香的襟”、“印着锦葵花的影子的袖”,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 表达的不是罗衫的美感形态,而是其中蕴藏的女性的哀怨。欢乐随季节变化而消逝, 表现出现实的冷酷。以意取象,通过意象的组合表达现代人生经验和生命感悟是何 其芳诗歌意象组合的特征,在经验的观照下,意象的呈现脱离了原有本色的美感形 态,体现出浓厚的象征色彩和现代的审美内涵。昔年以古旧的情调为核心,在意 象的展开中表现孤寂的心态,“黄色的佛手”、“古旧的香气”、“茶漆色的小圈椅”、“龙 钟的木梯”、“古老落寞的屋子”,黯淡的色调、阴沉的氛围反衬出童年的寂寞、冷清。 寂寞的童年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了诗人的思想和创作。“我时常用寂寞这 个字眼,我太熟悉它所代表的那种意味、那种境界和那些东西了,从我有记忆的时 候到现在。”。寂寞、孤独等字眼常出现在诗人的诗歌中,成了诗歌的主要基调。诗 人是“一个书斋里的悲观论者。这种悲观的来源不在于经历了长长的波澜起伏的人 生,而在于孤独。孤独,是的,是我那时唯一的伴侣。”“对于人生我实在是充满了 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画梦录第3 7 5 页,华夏出版社2 0 0 3 年版。 6 热情,充满了渴望,因为孤独的墙壁使我隔绝人世,我才哭泣着它的寒冷。”。意 象组合的整体有机性,使意象的内在蕴含、审美特征得到了充分表现。 整体和谐是意象组合追求的效果,情理的和谐、意象的有机统一,是诗歌成功 的根本。一首完整的诗好比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各部分保持一致才能维持有机的契 合。美学家苏珊郎格说过,“如果说艺术是用一种独特的暗喻形式来表现人类意识 的画,这种形式就必须与一个生命的形式相类似,关于生命形式的一切特征都 必须在艺术的造物中找到。”回诗歌意象系统的情志统一,才会充满生气。如沈德潜 所说,“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 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何其芳诗歌的意象 组合体现的是整体的美感,各意象之间形成有机和谐的生命体。 ( 二) 虚实相生的艺术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美感生成方式,是主体与客体、心物交融贯通的境界。在物 我浑成的境界中,实亦虚、虚亦实,各自相融相生,象外之象,蕴外之旨随之而生。 阮籍咏怀中,“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凄清的秋 夜映衬了诗人孤独的心情,人生不得志的惆怅,不满于现实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 使诗人更加不幸。孤鸿的哭号、翔鸟的鸣叫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诗人悲惨的境遇 没有终日,言说不尽。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反映了诗人不受制于外界、怡然自得的心情,是一种自由独立境界的 写照,与大自然相亲的和谐、心无杂念的纯真,营造了令人想往境界。伴随着意境 理论在唐代发展成熟,唐诗的意境化特征最为明显。李白的望天门山,就是典型 的意象意境化之作。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两岸青山相对出, 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一片日边来 对峙的天门山、东流的碧水、直下的孤帆,烘托出一种雄壮的气势,诗人的昂扬斗 志、乐观心态,均融入于物象中,使意境成为心灵之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 结尾:“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亮有了动感,超越了实体意义,成 为相思的载体,在“摇”的作用下,月亮和树都虚化了,使离人的相思之情得到了 延伸,弥漫于树影之上,悠长的树影和绵绵不尽的相思纠缠在一起,影亦无尽,相 何其芳:还乡杂记代序,画梦录,第3 4 9 页。华夏出版社2 0 0 3 年版 苏珊- 郎格:艺术问题第5 0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 转引自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 第2 6 9 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思亦悠长。这种“弥漫性”的意境,是唐诗意境的独特创造,“在物我同构的基础 上创造出情感与物境各依本身图式直接整合的意境形态”,“使完整的情感与完整的 物境各自保持原有的状态,又彼此重合,使情感弥漫于物境的整个范围,物境有多 么深广,情感即有多么深广。”。 意境化的作用表现在:其一,增强了意象间的联系,使有限的单个意象合为整 体,从有限进入无限。其二,意境化使艺术形象超越了“实象”的范畴,进入了审 美的“虚境”,“难以言传”的“意会”之旨,蕴涵在其中。 中国现代派诗歌受到古典诗歌的影响,讲究意象的选取,注重意象之间的有机 联系和意境的营造。现代派诗歌注重意象的内质与情感色彩统一,意象间的组合自 然浑成。意境化的特征在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的诗作中较为明显。现代 派诗人贴近了与传统的联系。诗歌的意象很多都源自古典诗歌,在古典意象中融合 独特的诗情,“把诗作里底真实巧妙地隐藏在想象底屏障里。”圆现代派诗人 坚信“旧的事物中也能找到新的诗情” ,以现代的情感为线索,将传统的意象组合 在一起,形成的意境,既有古典的情感美,又有现代的知性美。戴望舒的雨巷, 就是现代派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意境化之作。雨巷悠长,诗人的期待也悠长,在寂寥的 雨巷中寻找、徘徊,望不到尽头,找不到心的方向。“丁香姑娘”的出现又消失,象 征着理想的飘渺虚空。随着姑娘梦一般的飘过,诗人的期待、理想,也飘然无踪。在 迷茫、幻灭情绪的笼罩下,“雨巷”意境化了,超越了具体的形象,成了整体的象征。 现代派诗人中何其芳又是最沉迷于古典诗歌精致冶艳诗风的一位,诗人“喜欢 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那譬如微笑,一挥手,纵然表达 着意思”,但诗人“欣赏的却是姿态。”。何其芳的诗歌意象绵密,意象之间的相似性 强,联系密切:诗歌情感深沉真切,渗透在各个意象中,在意象组合中回荡。何其 芳的诗歌给人一种望而难却、意犹未尽之感,意境化特征十分鲜明。以情感为线索, 贯穿于诗歌的意象之中,在主客体的同构中,形成心物相交、情景交融的境界。情 感的表达在含与露中平衡,思想的流露在言与隐之间。讲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追求象外之象的“空谷之音”,通过实象与虚景、实情与虚境的交织生成弥漫性的延 伸境界。主体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意趣,在相融相生的张力中演变、升华。满怀青 春年少的梦想,期待爱情的滋润与理想的实现,是何其芳早期诗歌的情感基调。何 其芳的诗歌在表达情感、呈现内心世界上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境艺术。注重意象间 事晖:唐诗意境的新开拓,文学遗产,1 9 9 2 年第3 期 牡衡:望舒草序, 戴望舒诗全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8 9 年版 戴望舒:诗论零托十,戴望舒诗全墒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8 9 年版。 何其芳:梦中道路,画梦录第2 8 0 - 2 8 1 页,华夏出版社2 0 0 3 年版。 8 的内在联系,通过意象组合引发的艺术情趣、艺术联想,形成空幻朦胧的美感。欢 乐是何其芳诗歌意境化的典范之作: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象白鸽的羽翅? 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_ 4 - t - 么声音? 象一声芦笛? 还是从簇簇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采的? 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荫? 香气一样散自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诗歌以对欢乐真谛的好奇之情为线索,展开一系列的追问,从形、神、视、听、触 等方面刻画了欢乐:白鸽的羽翅、芦笛的声音、温情的手、爱怜的目光多种感 觉的组合,配合想象的展开,构成了灵动欢快的意境,欢乐超出了“象”,意境化了, 成为一种整体美的综合象征。诗中的追问将抽象的欢乐具体化,赋予了欢乐可观可 感的具体特征,形成了虚实相生的意境。萤火虫样的飞翔、香气般的散发,使欢乐 有了动态特征,在情感的推动作用下,抽象与具象之间构成的“虚与实”的张力增 强,产生了更深的“象外之旨”。意境化的艺术旨趣,使诗人的审美情思超越了意象 显象层面,表意更深邃、含蓄,诗歌的韵味更辽远。追求意象的意境化,在意境中 升华意象,在两者的相生相融中体味诗情的本真。 何其芳诗歌的意境化艺术,在继承古典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超越。主要 体现在诗人强调主体意识,注重在意象表现中融会归向内心的体悟。借助客观物 象表达感情,营构“有我之境”,使“物皆为著我之色彩”,注重主体体验,追求唯 美的境界。以我观物生成的“有我之境”,是古典诗歌最常见的境界,古典诗歌在物 我的浑融中,追求的是情感交融、物我不分,并不刻意突出主体意识。意象之间的 联系又多以情为线索,缺少理的思辨。何其芳的诗歌意象中,多种情感色彩、思想 9 蕴含交汇,使意境的诗思空间更为广阔。与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相比,何其芳诗歌 的意象关系更复杂,多重意象时空的组合形成了诗歌较丰富的潜在意境美。诗人的 代表作预言,就出现了多重意象组合。预言是诗人对爱情的期待,“爱神”是 诗人想象世界中的意象,幻想与“爱神”相遇,分享柔和的春景,陶醉于“爱神” 如梦的“歌声”,是“预言”中的虚幻空间;“爱神”悄然离去,留下黯然神伤的“我”, 是现实世界的意象,三重时空意象交织,形成了意境的召唤结构,增强了深层虚境 的蕴含。蒲震元先生将意境分为实境和虚境,又进一步将虚境分为浅层虚境和深层 虚境。“意境从实境( 有特定的蕴含的直接形象或意象) 到触发虚境( 即由特定形象 在联想中生成的意象,即作品意境中不确定的颇难捉摸的部分) ,产生艺术幻想或联 想,同时凭借艺术家或鉴赏者情与理辨证相生的想象能力,进一步造成实境与虚境 的相互包容、渗透与转化的完整意境”,其间经历了“从实境到浅层虚境到深层虚境 的运动过程。”。特定的意象触发艺术想象,形成浅层虚境。浅层虚境的深化,构成 更复杂的意境形态,也就是深层虚境。初夏是多重意境的代表。诗歌以初夏意象 为触发点,诗人的思绪由近向远推开,若干不同的画面构成了多声部的初夏图。诗 人由眼前的夏景想到故乡,想起故乡的友人,回忆消逝的童年。追忆的思绪又触发 诗人想起更久远的故事,意境随着思绪渐远渐深,不同时空的片断构成了意境的复 调。诗人追忆往昔,在回忆中讲着故事,诗人沉迷于故事之中,希望自己“就是那 故事里的老人”;诗人又渴望被唤醒。思维的突转加深了意境的模糊感。诗人的情感 也由念旧升华到对人生的感悟。诗歌体现了景情思的转变,从进到出,由 形入神。多重意象的时空组合,加深了意境的深度,使意境的形态更复杂,引发人 们更深入的哲思和体悟。 何其芳诗歌意象意境艺术的不足在于,感情过重、思辨不足,浅层虚境的深度 开掘、启发人的理性思考上力度不够。因此,诗歌没有生成真正意义上的“哲思境 界”。何其芳诗歌的意象化意境是以情感化为主导的,具有感性诗思性质的意境。 三、诗歌意境的建构方式 何其芳早期诗歌营造的主要是情感化的意境,即以情感为中心。通过意象的组 合、不同感觉的融通引起情感的流动和想象的延伸,形成情景交融、物我浑成的境 界。情感化意境是何其芳诗歌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在意象美基础上的唯美形态。情 感化意境的建构,主要有两种手法:意象的动态表达和通感的运用。 蒲震元: ,画梦录第3 7 5 页,华夏出版社2 0 0 3 年版 2 6 银色的月光中陶醉,在恋人的歌声中入眠。“圆月散下银色的平静,浸着青草的根 如寒冷的水。睡莲从梦里展开它处女的心,羞涩的花瓣尖如被吻而红了。夏夜的 花蚊是不寐的,它的双翅如粘满花蜜的黄蜂的足,窃带我们的私语去告诉茸茸的 芦苇。”甜美的夜景令自然陶醉,为热恋中的情侣营造谈情说爱的环境。“若我的胸 怀如蓝色海波一样柔媚,枕你有海藻气息的头于我的心脉上。它的颤跳如鱼嘴里 吐出的珠沫,一串银圈作眠歌之回旋。迷人的梦栖止在你的眉尖。你的眼如含苞未 放的并蒂二月兰,蕴藏着神秘的夜之香麝。”情感在自然景物中流泻,自然平静, 映衬了情感的挚诚率真。用自然意象营构梦境,借自然的纯真表现情感的真切。在 自然意象的不加雕饰中,诗人寄托着自己的心志。如水一般清,如夜一样静,诗人 的心境就像和诣的自然,甜蜜的梦有美的期待,执着的追求有爱的回报。在自然物 象的凝合中,诗人的梦境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自然意象组合生成的美感赋予了梦 境美的蕴含。模糊、错综的距离之美,加深了梦境的韵味。 甜蜜的梦境是诗人独有的、自足的世界,流露的是诗人的心灵独语,是诗人寻 找自我、逃避现实、追求纯真唯美的象征。以梦的形式表达主观感情,形成了一种 朦胧、模糊的距离之美。梦的虚空和理想的真实交错相应,以虚幻的美感表达现实 的愿望。“水至清则无鱼,生命的幽深处,自然有烟有雾”。,用幻象表达主观情感, 借助梦的境地。释放压抑的内心,展现真实的自我,距离之美使梦境更加迷人,使 内心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宣泄。“一个人在梦里泄漏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漏隐秘 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圆诗情在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如梦 幻般轻盈缥缈,犹如飘在空中五颜六色的气球,起伏不定,错落有致。表达的情感 亦真亦幻,启人玄想,耐人追寻。 ( - - ) 幻中见真荒诞的梦境 幻中见真,不是写真实具体的梦境,而是一种“无梦之梦”,以梦为喻,表达诗 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梦幻意象在象征作用下夸张变形,形成张力,具有很强 的表现功能。诗人的用意不在虚幻荒诞的内容,而在隐藏于其中的主体思考和情感。 以荒诞之梦的形式影射现实,表达主体的批判和思辨,是何其芳诗歌最具特色的梦 境。无梦之境没有美感特征和主体情感的自然抒发,陌生、异化、荒诞的梦境是现 实在诗人意识中的幻化,是诗人试图“超越有限的现实生存而向一个辽远的国土 寻求生命价值的主体精神特征 的显现。梦境构成了诗人主观视域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