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林深处人家诵读积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南朝粱吴均山中杂诗)赏析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着落日余晖。是“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是“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目标导航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积累文中的词语,学习分层递进阅读文章的方法。2.学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用精读和泛读两种方法,把握全文主旨。(难点)3了解江南竹乡的生活特点及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重点)写作背景1题目解说“竹林深处人家”,顾名思义,文章要写的是江南竹乡人家的生活和江南竹乡的风景。“深处”二字可见竹林之茂盛。“人家”二字则充满了生活气息。2作者名片黄蒙田,1919年生,广东台山人,现居香港,当代画家、散文家。曾写过诗歌、小说、散文、游记等。作品有湖畔集山水人物集湖光山色之间春暖花开等。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现代文丛。有改动。作者黄蒙田在20世纪70年代的某个春天,曾到江南竹乡探望朋友。江南竹乡的秀丽风光和山村居民的真挚、淳朴,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在朋友家做客,吃到竹笋,想起往事,于是写下本文。总结探究1.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竹林茂密的景色以及竹乡人家闲适、安宁生活的描述,展示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以及竹乡生活的显著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竹乡景致的赞美和对人们生活的讴歌。2.板书设计3.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角度多变。同一竹海,从不同角度看,作者的感受不尽相同。文中先写远望,整体感受竹林如海。接着写“深入到竹海里去”近看的感觉,如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然后再写穿过最密的竹海,来到较高的“竹坞”,可以“举目四顾”,看到的“除了竹子,还是竹子”。这样描绘的竹海丰富多彩,又层次井然。(2)多层渲染,重点突出。本文的重点是写竹乡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欢笑声作铺垫,并非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详细写竹林景色,写竹海无边,不仅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文题中的“深处”二字契合。文中用回忆手法来写,表现了作者对当年在竹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也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竹乡及生活在那里的勤劳、朴实的村民一往情深。(3)描绘生动,用语精当。课文中描绘竹景时有时用贴切的比喻,如“竹海”“屏风”等;有时则是精彩、细致的描绘,如当风吹过竹海时,“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再渲染“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这里既写了竹海的宽广,又写出了竹海的深沉。抓住特征,笔墨简练。文中描写竹海,用了“暗浪“推”“涌”等词语,十分贴切,表现力强。4.问题探究本文在材料选择和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1)作品写了竹乡人家,呈现出一种祥和、欢乐的氛围。在安排材料时,尚未见竹乡,已遥见炊烟;离开竹乡时,未见村民,先闻其声。由家禽的鸣叫直到少女的笑声,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2)课文结构非常严谨。课文不仅在描写上使从不同的观景点看到的不同景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而且注意了段落之间的紧密衔接,这就使读者阅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文中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也使结构显得严谨。读后感悟画为文意,文为画声。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