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摘 要 12000 亿美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 1000 亿美元的采购需求,年均超过 35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幅,越 来越多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边期待着分享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一 边充满了对销售额、利润、产品和品牌等的困惑。面对汽车工业发达国 家成熟企业的壁垒和新兴市场国家竞争对手的模仿与追赶,中国汽车零 部件企业的出口贸易之路上机遇和挑战并存。 本文主要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和竞争力、出口贸易的 外部环境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 6 种出口贸易模式 和代表性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运用分析研究的结 果,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选择出口贸易模式,如何在客户和市场、技 术和品牌、产品和定价、供应链管理、人才团队等方面通过培育和提升 出口竞争力来实现出口贸易的成功进行了战略性的分析和思考。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 影响,本文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希望为参与国际 贸易活动的出口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贸易模式,竞争力 the study of export trading patterns selection of chines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nterprises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usd 1200 billions global marketing scale of automotive spare parts, usd 100 billions purchase demands for automotive spare parts made in china, and annual average 35% increase rate of export trading,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become confused for the revenue, margin, products and brands etc., as well as expect to share the huge international volume. restricted by the trading barriers of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countries, competitors copy and chase of emerging countries, chinese enterprises meet not only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llenges on their way of export trading.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actualities of chines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xport trading,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xport trading. the thesis investigate the six patterns of chines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nterprises export trading, as well as study the typical export trading cases of representativ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chines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nterprises on the criteria of selecting export trading patterns, and how to foster and step up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export trading on client and marketing, technology and brand, product and pric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eam building etc.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industry significantly reacts on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thesis on the study of export trading patterns of chines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nterprises looks forward to offering some use for reference to those enterprises with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keywords: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xport trading, trading pattern, competitive position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卓 日期: 2008 年 6 月 1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卓 指导教师签名:顾锋 日期:2008 年 6 月 1 日 日期:2008 年 6 月 1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1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世界汽车工业全球生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走出国门、 参与国 际经济活动的良好时机。 通过开展出口贸易, 汽车零部件企业既可以更好地实现资金、 生产规模、 技术水平和国际经营能力的积累, 反过来又有助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汽车工业整体实力的提 升。因此,出口贸易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 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开展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普遍遇到出口盈利水平低、 产品难以 进入海外 oem 市场、 产品质量和技术得不到海外客户的信任等困难, 从而影响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本文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这些企业对出口贸易模式定位的缺失, 或 是没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出口贸易模式,从而导致在产品、技术、品牌等方面难以形成核 心竞争力。 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现阶段制约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业务发展的 瓶颈。 作者在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中国独资公司担任出口业务部经理, 一直非常关注国内汽车零 部件产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此外,于2007年下半年参与了由导师顾锋教授申 报的“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研究课题“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案例研究” , 主要负责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研究的撰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课题研究的收获, 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出口业务的重要性。 以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上汽集团和在汽车花粉滤清器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资 金、技术实力的金海三喜集团为例。上汽集团下属有几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07年的零部件销 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但是出口销售额却不到2亿美元、所占比例非常低。其零部件出口业务 主要是由上汽进出口公司依靠业务员拉订单, 业务员通过国内外的中介代理商渠道接到什么订单 就生产和销售什么,客户需求很不稳定,而且80%以上的出口产品只能销售到国外的汽车后市场 (automotive aftermarket,以下简称:am市场),零部件的出口销售额和利润等得不到保障。 此外, 尽管上汽的合资零部件企业较多地采用自营出口或配套海外母公司的贸易模式, 但是由于 外方掌握着海外市场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等, 中方在出口贸易中话语权很小。 金海三喜集团是 作者任职企业的供应商, 其生产的汽车花粉滤清器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已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 标准且价格低40%以上,但是由于金海三喜没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而且品牌知名度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2 较低,不得不依赖为3m等跨国公司进行贴牌生产,出口业务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该公司 的出口贸易仅能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 而作为其客户的3m公司等却因出口金海三喜的产品赚取超 额利润。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 这两家企业开始逐步意识到零部件出口的不理想与当前采用的出口 贸易模式不合理有着密切关系。 尽管它们已经按照自营出口、 合资/合作出口或中介/代理商出口 等贸易模式进行了实际操作,但并未注重分析和总结何种贸易方式适合企业现阶段的自身特点, 也不了解哪些出口贸易模式有利于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和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等。 类似的问题不但同时出现在为数众多的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身上, 而且状况更不容乐观。 这 些企业甚至很少考虑应选择哪种出口贸易模式推动出口业务的发展, 其产品出口单纯地依靠国外 企业或国内的中介代理商、靠贴牌生产来维持。长此以往,不但企业的合理利润被侵蚀,而且由 于不熟悉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消费习惯、 不直接面对最终客户等原因处处受制于人, 赢得了销 售额却没有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来看,正确认识和选择出口贸易模式不仅关系着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 更影响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 变、从而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汽车工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目前普遍认为汽车零部件主要通过四条渠道出口, 分别是: 随着整车 出口,即依附于整车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外方直接来华采购,即通过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体 系进入国际市场;生产企业直接对外销售;依靠外贸公司。然而通过详细分析,本文总结出目前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中国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 6 种出口贸易模式,其中 5 种主要的出 口贸易模式自营出口、 配套自主品牌整车出口、 以跨国企业在华公司为跳板配套其海外公司、 合资/合作出口、 中介/代理商出口, 和 1 种新兴的出口贸易模式通过国内汽车工业集团采购 中心出口。 这 6 种出口贸易模式现阶段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出口贸易各有利弊; 适合不同类型 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贸易模式也有所区别。 每一种出口贸易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汽车零部件 企业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出口贸易模式等, 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选择了适合的出口贸易模 式后, 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必须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含量、 加强品牌和人才团队建 设等才能实现出口贸易的成功,这是本文的另一个研究重点。 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 wto 以来, 汽车工业迅猛发展, 并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能 力、 制造规模等整体水平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不满足于有限的国内市场需求, 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分享全球汽车工业增长的经济成果。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7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金额为 210.7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 38.2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 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国。 近年来,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全行业的盈 利能力因持续受到汽车价格下降和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的挤压均呈现下降趋势, 但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3 是从 2004、2005 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情况(表 1)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利润水平高 于整车。随着竞争加剧,整车行业的利润率将更加微乎其微;而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利润上的相对 优势会得以延续,这主要是受益于汽车后市场(am 市场)和零部件出口贸易的有力支撑。 表 1 2004-2005 年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情况 table1 profit margin of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2004-2005 表中数据根据2004、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资料整理而成 在中国整车设计和制造水平不强的情况下, 整车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而零部件出口 市场以美国、日本为首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为主。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市场差异,相对客观 地反映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水平领先于整车设计和制造水平, 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相对更强。 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尽管在销售额、 出口市场和产品类别上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是始终没有 真正摆脱靠低成本和低价格优势进入和占领国外市场的尴尬处境, 目前依然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产业,而且其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随着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的竞争正在逐年下降。此 外,从内部看,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研发能力薄弱;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技术 含量低,关键零部件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不高;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大多企业没能建立 起自己的品牌,尚未真正融入国际采购体系。从外部看,一方面跨国公司对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 体系要求日益严格,对供应商实施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国际标准认证门槛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 贸易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将引发新一轮的贸易争端;同时,跨国零部件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迅速占领了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 成为直接为主机厂配套的一级供应商, 使原本在技术和 质量上并不占优势的国内零部件厂商腹背受敌。 放眼全球,2007 年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达到 500 亿美元,其中 70%计划瞄准中国; 到 2010 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 12000 亿美元;巨大的海外市场需求对中国汽车零部 件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盯住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 利用国际汽车零部件 采购瞄准中国的大好时机,通过走出国门的办法,促进企业运用市场手段迅速培育研发能力、提 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及时把握住市场转型的机遇, 才能将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真正推向国 际市场, 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 并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基 地。 温州皮鞋和中国彩电进军海外市场的经验教训告诫汽车零部件企业,一味地凭借低成本优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4 势、 靠低价格进入和占领海外市场,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都无法保持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国际 市场的竞争力, 并势必影响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真正走出国 门、实现出口贸易的成功,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和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出口贸易模式,并要通过一 系列具体的措施保证出口贸易模式的顺利实施。 本文将通过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贸易现状和外部环境、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贸易竞争 力、 以及汽车零部件企业 6 种出口贸易模式等的分析, 并结合代表性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典型案 例研究, 来探讨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选择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出口贸易模 式, 以及如何在巩固中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在客户和市场、 技术和品牌、 产品和定价、 供应链管理、 人才团队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而推动和实现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成功。 1.2 本文的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为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贸易规模、 主要出 口地和产品类别、 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以及我国政府出台的鼓励零部件出口政策等, 并对汽车零 部件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论述。 第三章为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分析。 主要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场和 新兴市场的汽车工业环境、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特征及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影 响,从而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提供依据。 第四章为汽车零部件企业 6 种出口贸易模式的分析。 总结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 5 种主要 出口贸易模式和 1 种新模式,并分析了各种模式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典型案例研究, 重点分析了万向集团和博世集团选 择的出口贸易模式和保证实施的优势,以及其成功经验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和实施。 深入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 现阶段应当如何选择适合的出口贸易模式,如何培育在客户和市场、技术和品牌、产品和定价、 供应链管理、人才团队等方面的竞争能力从而保证贸易模式的顺利实施和出口贸易的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5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本章主要对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贸易规模、 主要的出口市场和产品类别、 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 以及国家扶持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政策等进行分析, 并着重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贸易竞争 力。 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有更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具备了走向国 际市场的基础; 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详细分析, 可以了解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 现阶段开展出口贸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等。零部件企业只有不脱离出口贸易的宏观环境 和实际现状,并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才可能做出正确的贸易模式选择。因此,本章的分析是后 面进行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选择和实施研究的重要依据。 2.1 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贸易规模 中国加入 wto 以后,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产品贸易地位的提高, 汽车零部件产业 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出口规模逐年增加。2000 年汽车零部件出口突破 10 亿美元大 关;2003 年开始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出口总金额高达 54.2 亿美元(表 2) ;到 2006 年,汽车 零部件出口金额增至 212.94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66.25%,零部件出口连续第三年实现贸易额 顺差。汽车空调、车身零部件和空气压缩机的出口均实现了 100%的增长速度。尽管基数的不断 提升使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增速可能放缓(2008 年一季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33.0%), 但仍有望维 持在 20%-25%的复合增长水平,到 2010 年超过 400 亿美元。 成本优势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 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成本 优势下,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已经从单纯供应汽车后市场(am 市场)开始进入原厂配套市场 (oem 市场) ,从低附加值产品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产品开始进入跨 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 一些汽车零部件产品已达到国际标准, 但是价格往往比国外同类产品便 宜 20%-40%。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6 表 2 1991-2005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情况 table2 import and export amounts of china automotive spare parts, 1991-2005 表中数据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行业协会统计资料整理而成 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收入在行业的总收入中占比32%,远高于整车行业。在跨国公司 增强在华采购的背景下, 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收入占比有望维持在30%左右。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 跨国公司到2007年底前, 计划在低成本国家采购超过50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 其中70%瞄准中国 企业;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000亿美元。 上述数据说明不但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规模正在持续增长, 而且出口业务将会成为更多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出口贸易的成败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2.2 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地和出口产品类别 2.2.1 主要出口地 与中国整车主要出口到新兴市场不同,汽车零部件出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据资料显示, 2006 年,我国向 202 个国家(地区)出口汽车零部件。从出口金额来看(图 1) ,中国汽车零部 件的主要出口国依次是北美、日本和韩国等。2006 年汽车零部件出口到美、日、韩、德、等主 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比重接近 70%,构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绝大部分市场。按国别和地 区统计,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其余依次为日本、韩国、荷兰、德国 等;其中向美、日两国出口零部件的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近 50。同时,我国对新兴市场的零 部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很高, 比如, 俄罗斯、 墨西哥和印度都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 5000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7 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此外,巴西、瑞典、阿根廷等是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 1000 万美元以上的 国家,而且增长幅度很大。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值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关注的新兴出口市场。 文献来源:盖世汽车网 图 1 2006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前 10 国家份额 figure1 the proportion of top 10 countries chinese automotive spare parts exported to, 2006 2.2.2 出口产品类别 从整体上看,虽然中国零部件出口产品分布较广泛,能提供的产品种类很多,其技术水平和 附加值都在不断提高,但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低附加值、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上。 根据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数据分类,2005 年在汽车关键件分类中,制动系统和发动机是主 要出口商品,这两类零部件的出口金额占零部件关键件出口总金额的近 84,其中,制动系统 出口金额为 10.8 亿美元,占零部件关键件出口总金额的 62.2;发动机出口金额为 3.79 亿美 元,占汽车关键件的 21.8。其余关键件依次排序为转向系统、底盘(装有发动机) 、变速箱、 空调及压缩机、驱动桥(装有差动器) 、车身等,合计金额仅占汽车关键件的 16%。在零部件分 类中,车轮轮毂及其零件、附件,挂车及半挂车,收录放机出口金额均超过 10 亿美元,三类出 口金额占零部件出口金额的 54.7%。其中,车轮轮毂及其零件、附件出口金额为 15.7 亿美元, 占全部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的 17.5,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分类中出口金额最多的产品。挂车及 半挂车出口金额为 12.9 亿美元,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分类中出口金额第二的产品。 另外, 从 2005 年中国制动系统类零部件出口的统计来看, 其中未列名机动车辆用其他制动 器及其零部件、装在蹄片上的制动摩擦片占制动系统出口金额的 84.5,而 abs 出口金额只占 整个制动系统出口金额的 0.64。这些数字说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科技类产品在国际市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8 场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2.3 汽车零部件出口的贸易壁垒 欧美等汽车工业强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自 1997 年美国对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 1%-20%的反倾销税以来,涉及中国汽车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已 有 10 余起。涉案产品包括车轮垫圈、刹车鼓/刹车盘、碟形刹车圆筒等多种汽车零件。特别是中 国于 2001 年加入 wto 后,根据 wto 的有关规定,当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 市场, 对贸易缔约方领土内已经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伤害的威胁, 或对其国内新建工业产 品造成实质性阻碍,即构成倾销,应征收一定幅度的反倾销税。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容易受国外反倾销诉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由于零部件出口 企业缺少整体规划,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所以很多企业产品相同或相似;加之开发的国际市场有 限,所以当国内某企业产品进入某国市场后,国内相同产品的生产企业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利用 各种手段,纷纷涌入该国市场。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在境外相互压价等问题,使出口企业非常容 易成为国外反倾销的对象。其次,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大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希望通过低价位 迅速介入国外市场。最后,国外采购商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也肆意压价。随着汽车零部件出口规 模的扩大, 加上中国零部件出口秩序的不规范, 未来极有可能更频繁地出现国外对中国汽车零部 件行业采取大规模的反倾销措施。 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消除海外市场贸易壁垒的影响,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逐步改 变中国产品靠低价格竞争冲击国际市场的印象、有意识地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等是非常重要的。 零部件企业只有培育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出口贸易的真正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2.4 政府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的政策 2.4.1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 2004 年 6 月 1 日,中国发改委发布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 “在 2010 年前 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要 “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积极参与国 际竞争。 ”这是政府主管部门鼓励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指导思想。政府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性的 手段,对汽车零配件行业出口做出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9 此外, 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章第三节提出“全面提升零部件产业竞争力”, 主要以支持零部件企业整合、 形成国际竞争力为导向, 同时提出零部件出口的总量目标和结构调 整方向:“到 2010 年,经过整合后的中间零部件供应商整体数量减少 70%,培育培养 510 家 具有规模经济实力的零部件企业,形成 2030 家一级供应商,250350 家二级供应商,1250 1500家三级供应商; ”“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产业集群, 再用 5 年时间发展出 23 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产业集群, 争取到 2020 年成为全球 零部件生产大国、跻身国际零部件工业强国。” 2.4.2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推动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产品结构优化 2007 年 6 月 18 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 口退税率的通知 ,自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原条例中 553 项“高耗能、 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2268 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 进一步降低。其中包括 6 种挂车及半挂车产品,以及汽车用钢板、弹簧、玻璃、车辆用座具零件、 柴油机、排气门及零件、橡胶及其制品等部分汽车零部件,调整后这些产品在出口时享受的出口 退税率都有不同幅度减少(表 3) 。 表 3 出口退税率调整与汽车零部件业相关部分产品 table3 export refund adjustment related to automotive spare parts 文件序号 商品代码 商品名称 原退税率%调整后退税率% 文件序号 商品代码 商品名称 原退税率%调整后退税率% 236 38121000 配制的橡胶促进剂 13 5 237 38122000 橡胶或塑料用复合增塑剂 13 5 238 38123010 橡胶的防老剂 13 5 646 73201020 汽车用片簧及簧片 13 5 745 8408209090 功率132.39kw 其他柴油机 13 9 819 87082930 机动车辆用车窗玻璃升降器 17 9 900 87169000 挂车、半挂车及非机动车用零件 17 9 918 94019011 机动车辆用座椅调角器 13 11 919 94019019 机动车辆用其他座具零件 13 11 现阶段,出口退税成为部分生产低附加值、高能耗、原材料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汽车 零部件企业实现利润的重要支撑, 一些企业对出口退税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从此次调整情况来看, 被调整的汽车零部件基本都是低附加值产品, 属于国家不鼓励出口的范围。 国家采取此举意在降 低附加值、 高能耗、 高污染产品的出口,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零部件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作用, 反映了国家在零部件出口战略方面的调整方向。 而且, 国家很有可能将更大范围和更有力度的调 整方案分步实施,如每次均涉及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长此以往,对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影响将深 远而巨大。因此,相关企业唯有从提升产品技术和产品价值方面出发,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健康长远的发展,对退税有依赖、靠退税实现赢利并 非长久之计。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10 2.5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汽车工业产业链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图 2):原材料、零部件、整车装配、流通及服务。 零部件环节在汽车工业产业链中所占的比重达到 50,说明汽车零部件对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 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零部件的技术和制造水平将影响到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另一 方面, 零部件的价格对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定价和利润有重要的影响。 深入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开 展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在成本、技术、质量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形成企业的优胜 性和难以复制性,将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出口贸易成功的关键。本节主要对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 文献来源:2001 年 3 月中国经济导报 图 2 汽车工业产业链的构成 figure2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industry value chain 2.5.1 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优势 成本优势是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 目前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显著竞争优势。 勿庸置 疑,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美国 15.29 美元/小时,韩国 8.9 美元/小时,中国 内地 0.67 美元/小时),同时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熟练技术工人。汽车零部件企业获取低廉劳动力 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特别是大多数出口企业地处沿海开放地区或工业相对发达地区, 因此在科 研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的人才储备优势使得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同时拥有劳动力和生产技能的竞 争力。 同时, 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高速发展和整车产销量高速增长引发的对零部件需求数量的持 续增长, 使得大多数零部件企业也处于生产扩张阶段, 零部件出口贸易的需求相当于扩大了产品 的市场总容量,从而更加有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来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成本优势直接反映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 这一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发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11 展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要竞争优势。 但是, 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从事出口贸易时往往过分依赖价格优势, 忽略了提升自身品牌价 值, 甚至有些企业的大部分销售额来源于长期为国外客户进行贴牌生产。 尽管我国出口的汽车零 部件产品并非都是低质量的, 但是一直以来的低价竞争策略令国际市场和海外客户形成中国汽车 零部件低价低质的惯性思维。此外,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整体布局和规划还不完善,更缺少能 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企业,因此很多中小企业无序竞争、互相杀价,导致了销售额巨大但利润微 乎其微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对发展产品来说,由于长期享受低成本的人力资源,造成相当多的企 业满足于现状, 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失去了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动力; 长远来看, 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也必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来自其他低成本国家的竞争增多 而降低。 由此, 汽车零部件企业尽快培育其他的竞争优势对出口贸易的长期良性发展就显得更为 重要。 2.5.2 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劣势 (1)技术劣势 掌握核心技术、 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 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培育除低成本优势 外的其他出口贸易竞争优势的关键。 目前, 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 自主开发能力不强, 尤其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控机械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发、 技术 创新方面严重不足,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主要还是集中于低附加值、高能耗、原材料密集型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 尽管国际市场对低附加值的劳动和材料密集型汽车零部件产品仍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各大跨 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把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总成上。 据预 测, 到 2010 年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比例将从 2001 年的 12%15%提高 40%左右, 汽车电子技术的 发展将主要集中在 abs(防抱死系统)和 esp(电子稳定系统)等安全制动系统、车用微处理器、 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系统、行车导航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 没有能力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大多数中、 高档车标准配置的 esp 系统, 能够生产出 abs 系统的企 业也很少,汽油电子喷射系统和柴油共轨系统的技术更是被控制在国外零部件巨头的手中。 对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来说,应当在注重提高技术同质化产品出口数量的同时,加大资金和 人才投入加大对国际主流技术和符合今后发展趋势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力度。 自主研发是中国汽 车零部件企业的必经阶段,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形成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 不注重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提高品牌意识、 规范出口市场的销售渠道来构筑企业的多元化 竞争优势,那么目前的这种依赖低成本竞争的出口优势难以长期维持。短期内,技术和研发水平 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在现阶段能够保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12 持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的过渡时期内,尽快提高技术竞争力。 (2)质量劣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零部件出口的调查显示, 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 不断发生同一问题,或者出现一些低级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等弊病。当前有相当高比例的汽车 零部件企业是参照国外的样品或图纸生产、 然后将产品出口到国外, 质量管理的疏忽导致产品超 差、报废和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从而引发客户撤销订单、终止合作的严重后果。许多企业尚未建 立完全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 导致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力低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海外 市场上过于依赖低价格竞争,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产品质量不好或不稳定的负面影响。 在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后市场客户对零部件的质量要求非 常严格,一般要求零部件企业通过 iso9002、iso9001、vda6.1、ts16949、iso10012.1、 iso/iec17025、iso14001 等一系列严格的国际认证,从而保证零部件企业在质量的先期策划与 控制、原材料、生产和产品检验、环保等各个环节都满足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成本和技术的优势 最终必须通过产品质量才能转化为赢利和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尽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接 轨的质量体系、并通过执行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来提高和改善产品质量,是摆脱低价低质形象、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之一。 2.5.3 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机会 尽管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在一些方面处于劣势, 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显著的成本优 势和过去近 30 年积累的技术基础,仍然对海外客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福特、大众、博世等整 车和零部件制造巨头纷纷成立在中国的采购中心。数据显示,福特 2006 年在中国的采购金额超 过 200 亿人民币,大众 2006 年在中国共采购 10 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这些数据说明,国际市场 特别是汽车工业发达市场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出口贸 易的机会巨大。 由于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依托于汽车工业, 因此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都有固定的长期合 作伙伴整车制造企业或汽车后市场(am 市场)的分销渠道,并且形成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整车制造企业需要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供应零部件,汽车配件独立售后市 场的经销商和终端用户也需要市场上有更多的可供选择或替换的产品; 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 货规模又取决于整车制造企业的产量和产品在汽车后市场的被认知和被接受程度。 对于我国的汽 车零部件出口企业,进入跨国集团的全球供应商体系、拥有长期合作的客户资源(特别是 63 汽车集团)可以保证零部件出口获得稳定的订单,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出口竞争力。 2.5.4 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的挑战 (1)产业规模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13 现阶段, 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产业规模对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挑战。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生产一 种汽车零部件产品通常会多达数百万件,而在我国往往只有几万、几十万件,生产规模不大导致 成本较高。本土零部件企业,即使是最早实现零部件国产化的上汽集团,规模通常也不过是几十 万件;而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更是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目前 没有一家零部件企业达到临界经营规模,即使是中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也是如此。 因此,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使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受到 一定影响。 但是, 产业规模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 因为它与汽车零部件行业 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成本优势等息息相关。充分利用成本优势,尽快培育在技术、质量、品牌等 方面的竞争优势, 有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产销量, 生产规模和产销量的扩大反过 来又有利于继续保持成本优势和推动技术、质量优势的培育。 (2)汇率变化的挑战 自 2005 年中国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快速升值。2005 年到 2007 年,人民币对美元 汇率累计升值超过 11。汽车零部件企业向国外出口零部件,应收账款通常按外币计价、人民 币结算,汇率变化对其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出 口利润方面,由于我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 80%以上都采用美元结算,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影响 很大。 一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制造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将直接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成本优势的降低。 汇率变化在短期内对出口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长期而言则对提升 战略规划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 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业务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到目的地货币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情况。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国家多达几十个, 人民币对于各国货币来讲并不都是升值 的,譬如人民币对欧元和卢布等是在贬值,这对发展到欧洲的零配件出口业务是有利的。汽车零 配件企业应该注重规划如何提高对北美以外地区的出口业务, 增加出口积极性、 建立战略关系等。 通过本章分析可以看到, 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贸易规模正在显著扩大, 海外市场和跨国公 司对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也保持了旺盛的需求。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不但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而 且更多的是出口到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出口的零部件种类、技术水平等也有所改善,说明汽车零 部件的出口竞争力总体上要高于整车出口。而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既有利于零部件 企业开展出口贸易,又对优化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产品结构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尽管中国汽车零 部件出口具有低成本和低价格的优势, 但是技术和质量等核心竞争力仍然处于劣势, 此外还受到 汇率波动和海外市场贸易壁垒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选择适合的出口贸易 模式并快速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出口贸易的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研究 14 第三章 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分析 本章重点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市场和需求潜力大的新兴市场在汽车工业和汽车 零部件行业等方面的现状, 以及整车行业竞争格局演变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特征。 各个海外 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和需求增长幅度是不同的, 当地整车制造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 作模式、 当地汽车工业对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开放程度等也存在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禽生产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人物画外出写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业学院《分析化学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娄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险业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遂宁职业学院《酒店员工培训与开发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 2025电梯安装、室内装修工程合同 私人承包工程合同
- 2025短期汽车租赁合同模板
- 冰冻海鲜贸易合同范例
- 技术质量考核评分表(项目)
- 制定公司管理制度会议纪要范文
-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中考复习资料
- 教学能力大赛省赛-教学设计(2020年教学实施报告现场汇报)
- 餐券模板完整
- 表-D完整版本.0.2-作业架施工验收记录表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 异常子宫出血的护理查房
- 1.5内蒙古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 肺功能检查质控及报告分析课件
- 电音节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