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张衡是汉魏文学嬗变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 富,融贯了儒道诗骚的文化传统,并带来文学形式的极大进步,在文学发展史上具 有开拓性的贡献。 张衡是汉赋四大家之一,文学界对于张衡创作的研究,多把重点放在赋上,侧 重从心态变化及对其赋的影响方面,宽泛、宏观地把握其赋创作。另或取张衡的单 篇作品进行单一的解析;或对张衡的作品分诗、赋两类进行分类研究,而少见专论 张衡诗赋创作特质的文章。本文侧重用发展的眼光从文学自觉的角度把握张衡诗赋 的三个创新特质:文体、讽谕、情抒,进而分析其诗赋创新在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 意义,从而给张衡的诗赋创作以全新的定位。 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论张衡诗赋之创新;第二章,张衡思想对其诗赋 创新之作的影响;第三章,张衡诗赋的创新对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第一章论张衡诗赋之创新。分文体、讽谕、情抒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节文体, 从赋、诗两方面分别论述张衡的文体新变,张衡的赋打破了以前赋单行句的模式, 多用骈俪句,推动赋朝着骈化的方向发展。在诗作方面,五言诗注重押韵且温雅细 腻,充分体现了文人创作纤巧的特点;七言诗打破了楚骚句式并注重押韵,格式规 整,手法娴熟。第二节讽谕,张衡之前的讽谕以婉为主,而张衡的讽谕具有“直”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与现实高度结合、暴露的力度更强、主题更切直明确三个方面。 第三节情抒,张衡之前作品中的情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诗经 、 “大赋” “汉乐府” 为代表的官方化情感,一类是以楚辞为代表的骚情,张衡作品中尽致的抒情, 质朴、本真的凡人情感,以道情统骚情三个方面体现了张衡诗赋创作中的情感新变 特点。文学作品最自然之处莫过于情景交融,张衡的作品在汉代作品中比较注重以 景传真情。第二章张衡思想对其诗赋创新之作的影响。本章分三节,从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文学思想三个方面论述张衡的思想对其诗赋创新之作产生的影响。 第三 章张衡诗赋的创新对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文学自觉的端倪在汉代就已出现,但 真正的文学自觉时代应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的特点是此时作家对文学与非文学有 严格的区分,作家有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和自觉的文学创作追求,作家的创作具有 独立性和私人性,此时有以文学创作为目的的创作群体。张衡的诗赋创作具有有意 识创作及真情发抒的私人化两个特点,张衡的诗赋创新之作更接近文学自觉的必备 因素,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前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张衡;诗赋;创新;文学自觉 abstract zhangheng is one of the four most popular scholars in han dynasty. his work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a literary consciousness time. the article stresses from the literary conscious angle to grasp the three new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developing sight, which are allegory, emotion, style, then analyzes the new change of the creation. the essay gives zhanghengs literary creation a band-new position. the essay is divided into the three chapers: chapter one concerns the expression of the new change of the creation. this chapter will discuss from the admonishing, the emotion and the literary style. the thinking of the three parts keep the same, at first, discuss the creature before him, then discuss the creative creature. through contrasts, the new change of the creation can be seen clearly. chapter two concerns zhanghengs thought which influence the new change of the creative workthis chapter will discuss from four parts, which are the confucianist thought, the taoism though, the literary thought, the scientific thought chapter three i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zhang hengs new creative changes to the literary conscious timethe clue of the literary conscious time has appeared in han dynastybut the true literature aware time should be in wei jin,the literature conscious time has his characteristic,first, the writer has the strict discrimination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non1iterature; second,the writer has his own literature theory and the pursue of the literature with conscious; third,the writers creation is independence and personal,last,there are community which take the literature creation as the goalzhang hengscreation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one is conscious creation,the other is expressing true feelings personal,the new change about zhang hengs creation approaches the necessary factor of the literature consciousness,so we can call it a prelude before literature conscious time arrive key words: zhang heng innovation signification awakening of literature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 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 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 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 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 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 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蒋亚茹 2009 年 5 月 8 日 引 言 1 引 言 张衡主要是以科学家的身份而为世人所熟知,孰不知他还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 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少见的文理皆备的全才,他的好朋友崔瑗在河间相 张平子碑中评价他“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还说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 磊落炳焕,与神合契” 。祢衡还在吊张衡辞中评价他“下笔绣辞” 、 “扬手云飞” 。 可以说,张衡在天文、数术、制造、文学、绘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 而作为一位文学家,张衡的文学成就无疑是突出的。他在汉赋、五言诗、七言 诗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贡献。纵观张衡一生的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其诗赋创新 之作的确具备了很多文学自觉的特点,他的诗赋创作新变可以说是魏晋文学自觉时 代到来的有益探索。本文主要是谈张衡诗赋的创新之作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 重大影响和意义,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在宏观的、广泛的、发展的视野中,试图把张 衡创新之作与文学自觉结合起来,从而探讨出张衡创新之作在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力图对张衡创新之作有一个更全面、真实、细致的了解与认识。并期待从对文学自 觉时代的贡献方面给张衡的诗赋创作一个全新的定位。 在魏晋风度与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鲁迅先生曾经提出:曹丕所在的时 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究竟什么样的文学才算得上是“自觉的文学”?我认为, 自觉的文学应该是独立于政治、宗教等之外的,能够艺术地认识和表现人,表现人 生的文学。这里所说的文学艺术地认识和表现的人,除了表现人的外部活动,还应 该包括人的命运、人的心灵和人的个性。因此,自觉的文学应该是艺术地表现人和 人生的文学, “自觉的文学”应该来源于创作主体的自觉,也就是“人的自觉” ,没 有创作主体的自觉,就根本谈不上文学本身的自觉。如果这样理解,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自觉地表现人和人生的文学就应该主要是人的觉醒,或者说人的个体意识的出 现。由于自我意识的加强,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减弱了。正如章培恒在在关于魏晋 南北朝文学的评价中提到的“文学的创作首先不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政治、教 化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快感。 ”所以我认为, “自觉的文学” 在东汉中后期已初露端倪。 标志之一是张衡的同声歌 、 四愁诗 、 定情赋等诗赋的出现。东汉初, 文人们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开始了五言诗的创作,到了东汉中后期,文人五言诗逐 渐成熟了,出现了一批文人五言诗,其代表就是张衡的同声歌 、 歌诗等,我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2 认为,这不仅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也是诗歌呈现文学自觉的标志。以同声 歌为例,张衡在其中抒发的情感有真率、大胆的特点。 四愁诗不仅是七言诗的 开山之作,而且诗人在其中所抒发出来的感情也是浓烈、真诚的。至于定情赋 中的直露的情抒就更是表现了人性的觉醒。 标志之二是张衡的抒情小赋归田赋的出现,取代了以二京赋为代表的 气势磅礴的大赋。这些作品在汉魏文学传统中要么承上启下,要么开启魏晋时代之先 声,作用确实不可低估。在思想上他的辞赋作品由于受到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与东 汉前期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视为魏晋文学的先声。以归田赋为例,赋中描写了隐 居生活的恬淡情趣,景物的清新和美,生活的自由逍遥作者在此为我们塑造了 一个远离官场的恶浊空气,只是一心享受生活的人物。可见,人的自我价值在这里 得到了足够的关注。此后,辞赋才渐渐成为文人们真正表情达意的工具,实现了文 学的自觉。 本文拟研究张衡在诗赋方面的创新之作,并结合张衡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 文献资料,对张衡的思想进行梳理,从中总结出他的诗赋所体现出来的儒家和道家 两方面的影响。这与汉魏之际儒家思想的式微和道家思想的勃兴不无关系,而这种 思想的变迁又预示着那个时代文学的嬗变。张衡的诗赋创新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 代的到来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3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第一节 张衡诗赋文体之创新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体” ,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自己的标 志性文体,就像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不仅如此,前一代文体与 后一代文体之间并不是断代的,会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汉代的标志性文体非汉 赋莫属,而赋的形成又是受春秋战国时期楚辞等骚体文学的影响,后来在汉赋的基 础上,又发展出了六朝的骈赋。不仅文体之间如此,就是同一文体内部由于受到社 会、文学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一、赋 众所周知,张衡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名的汉赋作家,他的贡献在于对赋体的文体 变革做出了成功探索。关于赋的句式特点,在西汉时,流行的是单行句的文赋,很 少有骈俪词句的文赋。到了东汉时期,骈俪句的文赋才大量出现,其中的代表人物 就是班固、张衡。李凋元在赋话中曾经说过,扬雄、司马相如的大赋,用语大 多是单行句;而到了班固、张衡的时候,他们的赋中就出现了一些骈俪句。可见在 张衡的赋中,骈俪句的运用还是较为普遍的。 其实,骈俪这种句式体现的恰恰是文学的自然性。这种成对的句子的出现和使 用使得文章在形式上就具有了一种整饬的美感。统观张衡的归田赋 ,我们如果仔 细研究便会发现,几乎全是对句,有骈对(四字句) 、俪对(六字句) ,全文句式排 列非常整齐,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并且文中的四六句还牵扯出了大量典故,比起 张衡以前的赋,带有较多骈俪化的特征,正如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的那 样张衡的归田赋可称得上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 作于张衡晚年的归田赋是张衡辞赋中的一篇精品,也是东汉后期辞赋嬗变 过程中的一篇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宣告了散体大赋时代的没落和抒情写景小赋时 代的勃兴。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极其逍遥、静谧,极其美丽的乡野田园生活画面, 与现实生活中的众生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而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第 1 页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4 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尘埃以遐逝, 与世事乎长辞。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 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沈之魦鰡。 其中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字就是对乡野景物的描写,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为 我们描绘了大自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和清新悦目的景致。我们闭着眼睛,仿佛有一幅 画面出现在眼前: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 鹒偕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仲春二月,风和日丽,田野 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各种花草都透出油油的绿意,许多的鸟儿在春光中唱着歌、飞 翔着没有颠倒黑白的诬陷,没有勾心斗角的倾轧,没有阿谀曲意的逢迎,没有 卑鄙无耻的钻营;更没有腐败,没有黑暗,可以说没有人间的一切丑恶的东西。在 作者的笔下,人与自然进行无声的交流与亲密的融合,这是一种“物我交融”的理 想的境界。 毋庸置疑,张衡在归田赋中所塑造出来的的乡村田园生活美景,对于那些 生活在东汉时期尔虞我诈、浑浊不堪的乱世中倍感苦闷而又毫无出路的士大夫们无 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引起他们深深的共鸣。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 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王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归田赋也因此而受到后代文人超乎想象的喜爱。 归田赋对隐逸文学传统的开 创,是划时代的,后代潘岳的秋兴赋 、 闲居赋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甚至唐 代的山水田园诗,归根结底,都源于此。 二、五言诗 如前文所述,汉代的标志性文体是赋,所以文人们在创作时往往倾向于赋而忽 略了诗歌创作。但是,张衡却积极地在文人诗歌领域进行着探索,也因此而开辟出 一片东汉诗歌的新天地。 前人对古代诗歌发展史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因为诗经三百零五篇,诗歌 开始流行,这时主要是四言诗;而到了离骚产生时,诗歌的影响更加广泛,但 这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例特征。到了汉代苏武李陵互相唱和之诗,开始出现五言 迹象。等到了汉魏、晋宋、陈隋时,五言诗就占据诗坛的主要地位了。这是五言诗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5 起源流变的一个大致过程。毋庸置疑, 诗经是我国后世所有诗歌的起源,而诗 经是以四言为主,偶尔能见到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等杂言句, 但经过研究会发现,这些五言句只是在诗篇中间偶尔出现,既不能成章,也不能成 篇。褚斌杰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曾指出区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一个重要的标准 就是每句诗的结尾应该是奇数,也就是应该以三个字为一组来作句尾。 钟嵘在诗品序中就曾坦言: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 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 五言诗虽然只比四言诗多了一个字,但却在四言诗节 奏韵律的单调,音词容纳量的不足,内容表达的不丰富等缺陷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和四言诗相比较,五言诗无疑是一种更适合表情达意的句式。 但是,汉初由于汉文人把创作重心都放在赋上,对赋体的各个方面作了不懈的 探索,却忽略了诗歌创作,像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等人都是很有名的辞赋 大家,却很少涉及五言诗的创作。不过,随着五言诗句式的优点不断的被文人们意 识到,越来越多的文人认识到了五言诗富有变化的音节节律,充足的音词容纳量, 以及丰富的内容表达这些表情达意的优势,开始对五言诗创作进行积极的探索。其 中,较为成功的就是张衡五言诗的创作尝试。 张衡今存两首五言诗,分别是同声歌和歌诗 ,和民歌中质朴无华的五言 诗相比较,有着比较明显的文人创作的痕迹。 如同声歌 :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慄若探汤。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 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 霜。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镫光。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 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 忘。 首先,从诗歌的押韵方面来看,还是比较严谨的。 同声歌偶句尾字分别为 房、汤、当、尝、床、霜、香、光、张、方、皇、忘,这属于隔句押韵,押的是“ang” 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没有换韵。这样构造诗歌的结果就是,使得诗歌在音律上、 节奏上富有音乐感,读起来琅琅上口,相对而言,比较接近后世成熟的五言体押韵 钟嵘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 36 页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6 特点。 除此以外,在诗歌的抒情方面,比较丰富、细腻、温文尔雅。还是以同声歌 为例,在这首诗中,女主人公把自己自比为苑蒻席、罗衾帱等日常物品,以此来表 达对心目中那个男子的爱慕与不离不弃之意,诗歌也因为比喻手法的运用而显得丰 富、细腻、温文尔雅,不再是那样像民歌似的直白、质朴、真率。同时也比班固咏 史的“质木无文” , 要高妙很多,具有用辞华丽、创作细腻的特点,可见,张衡 在创作时,那种文人有意识的创作思想是时时渗透于其中的。 三、七言诗 虽然汉初文人对于七言诗的接受比较普遍,但由于乐府的运用而使得五言诗出 现了飞快普及的状况,七言诗则因乐府诗的较少运用而不及五言诗的发展速度与规 模。不过,这种情况到了东汉中后期则发生了彻底改变。东汉中后期是社会、思想、 情感重新变动、重新整合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文人们受压抑的程度,内 心情感的积郁恐怕是前朝文人们所无法想象更难以企及的。因此他们也会十分迫切 地需要用创作,来表达、来渲泄对这一时期现实的极度不满。而诗歌恰恰就具有“缘 情” 、 “言志”的功用,这就很自然的使文人们开始重视诗歌创作。七言诗由于其容 量非常之大,绝非四言、五言诗所能企及,所以在这一时期它被文人们重新看中, 而在七言诗创作探索中取得较突出成就的当属张衡,而四愁诗是其中的代表: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甫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 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 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 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 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钟嵘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 12 页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7 由上文所引诗的内容不难看出,这首诗分为四章,每一章的意思都要比上一章 更进一步,诗中主人公的愁情由逍遥,而惆怅,而踟躇,而增叹,是越来越深;而 主人公抒情的范围也由太山,而桂林,而汉阳,而雁门,是越来越广。这四章的反 复吟颂,使得全诗笼罩着一种浓重的思人却得不到的悲愤、愁怨之情;同时这四章 相同句式的叠用也将把作者内心积郁的愁苦、烦闷之情抒发得尽致淋漓,从而使全 诗正如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的那样“心烦纡郁,低徊情深” 。 明代 学者胡应麟诗薮也评此诗: “优柔婉丽,百代情话,独畅此篇。其章法实本风人, 句法率由骚体,但结构天然,绝无痕迹,所以为工。后人句模而章袭之,适为厌饫 之余耳。 ” 可谓颇为中肯。 除此以外,这首诗还明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抒情丰富、细腻、 含蓄、温文尔雅,但是表达的涵义却很深刻。并且,这首诗每一章都各押两韵,八 韵各不相同,分别是“ian” 、 “ao” 、 “in” 、 “ng” 、 “ang” 、 “u” 、 “n” 、 “an” 。从而使 得整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种整饬的音乐美,颇有抑扬顿挫之感。 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张衡的四愁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里程碑, 南齐 书文学传论评价此诗“桂林湘水,平子之华篇;飞馆王池,魏文之丽篆,七言 之作,非此谁先” , 可以说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第二节 张衡诗赋讽谕之创新 一直以来,汉赋家们认为赋的价值就在于赋中的讽谕。据汉书艺文志记 载:汉朝兴盛以来,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等人,多创作一些华丽宏大之辞,而埋 没了赋本应具有的讽谕意义。司马相如喜欢创作那些豪华绮丽的大赋,不过其主旨 还在于进行劝诫,这与诗经的讽谕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可见,这些汉赋 作家所用的讽谕往往带有用歌颂来表达讽谕的特点,而张衡的讽谕却具有不同的特 点: 一、与现实高度结合 梁萧统在文选中早有言,说那些远离现实的讽谕就像是玉石和珠宝一样, 虽然很华丽,但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如果要用文章来赞美一样东西,一定要有根据, 一定要联系实际,如果做不到,看文章的人还有谁会相信呢?汉赋作家们也都明白 这种讽谕脱离实际,不能够起到相应的讽谏作用的弊端,但却没有办法不知从何入 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 1958 年第 40 页 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 1972 年第 908 页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8 手去改变。反而是张衡,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真正做到了改变讽谕的这种矛盾状况。 且看张衡的二京赋的第一段: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 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惨则鲜于欢 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小必 有之,大亦宜然。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化俗之本,有与 推移,何以核诸?秦据雍而强,周即豫而弱,高祖都西而泰,光武处东而约,政 之兴衰,恒由此作。先生独不见西京之事欤?请为吾子陈之。 二京赋是在冯虚公子和安处先生的争论中展开的。冯虚公子认为奢侈是国 势的代表。 上面所引的这段议论可以说是为冯虚公子立论做铺垫, 在这个基础之上, 冯虚公子极力铺排朝堂有多么的巍峨,皇帝后宫是多么的华美。写朝堂用了这样一 些句子“嵯峨蟪嵘,罔识所则” , “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大夏耽耽,九户开辟。 嘉木树庭,芳草如积。高门有闶,列坐金狄,内有常侍谒者,奉命当御。兰台 金马,递宿迭居。次有天禄石渠校文之处,重以虎威章沟严更之署。徼道外周, 千庐内附,卫尉八屯,警夜巡昼。植铩悬犬,用戒不虞”。写皇帝后宫则用了“采 饰纤缛。哀以藻绣,文以朱绿。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 烛。金戺玉阶,彤庭辉辉。珊瑚林碧,瓀珉磷彬。珍物罗生,焕若昆仑”。而 在城内,皇宫的布局则尽显天朝国都的繁富: “旁开三门,参途夷庭,方轨十二,街 衢相经。廛里端直,薨宇齐平。北阙甲第,当道直启。程巧致功,期不纮陊。木 衣绨锦,士被朱紫。武库禁兵,设在兰锜。匪石匪董,畴能宅此?”而城市建设 的发达也使得城内的小商业得到了飞迅的发展: “瑰货方至,鸟集鳞萃,鬻者兼赢, 求者不匮。尔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普,蚩眩边鄙。何必昏于作劳, 邪赢优而足恃。” 而这些正是东汉社会现实的缩影。由于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汉王朝 的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各类权倾之间更是互相攀比,奢侈之风一发而不可收拾。这 种情况,王符在潜夫论浮侈中有清楚的记载:现如今在京城的一些贵族外戚 们,他们的衣服、车马、饮食、房屋、装饰等等,都比皇家的还要豪华!有的人家 单奴婢就有千人以上,资产超过亿。他们在京城购买膏腴美田,并且大修府第,府 中有楼阁亭台,彼此相连,铺满了整个街道。又多在家中宴饮奏乐,曲子比郊庙之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9 乐还要发达。针对这种情况,皇帝也曾专门下诏,号令百姓要节俭。皇家因此还以 身作则,宫中人不佩戴豪华的饰品,吃的东西也非常简单,衣服也都不是特别华丽 的。既便如此,但京城民间的婚丧嫁娶,还依然是豪华异常,奢侈异常。京城尚且 如此,又如何来警示地方? 可见,东汉王朝的奢侈之风盛行了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上自皇家,下至平 民百姓,奢侈已经成了一种积习难改的歪风。虽然这个时候皇上也意识到了奢侈之 所带来的严重弊端,也曾屡屡下诏书禁止,但都没有什么效果。针对这样一种情况, 很多文人也试图通过文章来警醒世人。如班固就曾经创作两都赋 ,目的是以此提 醒统治者奢侈的弊端,但却沿袭了汉大赋创作宏大、空洞,没有实际内容的老路, 显得华而不实。张衡针对此时东汉社会现状,重新作了两篇京都赋西京赋 、 东京赋 ,他在赋中所传达的讽谕直接指向现实,比以前的京都赋更具现实意义, 也更具有价值和不可忽视的时效性。 二、暴露的力度更强 关于汉大赋的题材,有研究者统计过共有六种:一是帝王出猎类,二是皇家贵 族祭礼类,三是宫殿苑囿类,四是武备征伐类,五是其它国家政事类,六是贵族歌 舞宴饮车马类。可以看出这些汉大赋的内容全都是反映上层社会、皇家贵族宫廷生 活的。长久以来汉大赋的写作范围也几乎不离以上六种,所以其讽谕也多有模拟。 但张衡的二京赋虽也属于帝京题材,不过和其它题材的大赋相比,还是有了自 己新的变化在其中。 不妨共同欣赏一下张衡笔下的京都: 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 封几千里,统以京尹。郡国宫馆,百四十五。右机盩屋,并卷酆鄠。左暨河华, 遂至虢土。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 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植物斯生,动物斯止。众鸟翩翻,群兽 骀呆。散似惊波,聚以京峙,伯益不能名,隶首不能纪。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木则枞括根楠,梓械楩枫。嘉卉灌丛,蔚若邓林。郁蓊薆薱,橚爽櫹椮。吐葩 飓荣,布叶垂阴。草则箴莎营蒯,薇蕨荔苀,王蒭莔台,戎葵怀羊。苯莼蓬茸, 弥皋被冈。筱荡敷衍,编町成篁。山谷原湿,泱漭无疆。乃有昆明灵沼,黑水 玄阯。周以金堤,树以柳杞。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 日月于是乎出入 象扶桑与檬汜。其中则有鼋鼍巨鳖,鱣鲤鱮鮦,鲔鲵鲿鲨,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10 修额短项,大日折鼻,诡类殊种。鸟则鹔鹴鸹鸨,鴐鹅鸿鹤。上春候来 季秋 就温。南翔衡阳,北栖雁门。奋隼归凫,沸卉軿訇。众形殊声,不可胜论。于 是孟冬作阴,寒风肃杀。雨雪飘飘,冰霜惨烈。百卉具零,刚虫搏击。尔乃振 天维,衍地络,荡川滨,簸林薄。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 彼集此,霍绎纷泊,在彼灵囿之中,前后无有垠锷,虞人掌焉,为之营域。焚 莱平场,柞木剪棘。结置百里,迒杜蹊塞。麀鹿虞虞,骈田逼仄。天子乃驾雕 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璿弁玉缨 遗光倏爚。建玄弋,树招摇。栖鸣 鸢,曳云梢。弧旌枉矢,虹旃蜕旄。华盖承辰,天毕前驱。千乘雷动,万骑龙 趋。属车之篷,载猃猲獢。匪唯玩好,乃有秘书。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从容 之求,实侯实储。 从上面这段引文我们能看到,在张衡笔下,城市里的各色人等,比如奸商、游 侠、辩士们,他们组成了一幅世态炎凉的京都生活图画。张衡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城 市商人们的形象:他们会用种种手段来以次充好,想尽一切办法来蒙骗百姓,从而 谋取暴利。也正因为这些“取财无有道”之人的存在,京城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暴发 户,他们比王侯更富有,比皇家更奢侈,使得整个东汉社会世风日下而此时那 些大量出现的游侠之士,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视生命如草芥,搅扰平民 百姓的现状。在张衡的笔下,国都京城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一派祥和安乐的气象,也 不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太平盛世、国昌政明的感觉,可见张衡的赋是立足于现实的丑 恶并进行切实的暴露的。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在张衡赋中,还有对杂耍技艺的描写: 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撞。冲狭燕濯,胸突铦 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峨峨,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 离.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复 陆重阁,转石成雷。礔砺激而增响,磅盖象乎天威。巨兽百寻,是为曼延。神 山崔巍,欻从背见。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怪兽陆梁,大雀踆踆。白 象行孕,垂鼻磷囷。海鳞变而成龙,状婉婉以昷昷。舍利飏飏,化为仙车,骊 驾四鹿,芝盖九葩。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 雾杏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尔乃建戏车,树修旃。伥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11 絓,譬陨绝而复联。百马同辔,骋足并驰。撞末之技,态不可弥。弯弓射乎西 羌,又顾发乎鲜卑。 本来,艺人们在古代是受社会鄙弃的群体,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人群。而在张 衡之前的作品中也几乎没有对杂耍技艺之类人物的描写。张衡却用其生花妙笔浓墨 重彩地描摹了民间技艺是如此繁多,是如何高超。这并非是作者的偶然之笔,张衡 是想借此来展示皇帝的奢侈无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正是因为皇帝在宫廷 之内的游乐已找不到新鲜感了,所以只能在宫外寻得一种感官上的满足,就像陈庆 元在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 中所概括的那样: “这是汉大赋由宫廷转向京都 之后第一次关注市井的文化生活,给大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气息。 ” 而且,汉大赋内容绝少涉及到皇帝的内宫之事,因为内宫之事往往是帝王的家 事,稍有出言不慎会让帝王恼羞成怒,以致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但张衡的作品对 此并不避讳。且看: 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然后历掖庭,适欢馆。捐衰色,从嬿婉。 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秘舞更奏,妙材骋技。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 于虞氏。始徐进而嬴形,似不任乎罗绮。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纷纵 体而迅赴,若惊鹤之群罢。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俪。要绍修态,丽服飏 菁。眠藐流眄,一顾倾城。展季桑门,谁能不营?列爵十四,竟媚取荣。盛衰无 常,唯爱所丁。卫后兴于鬓发,飞燕宠于体轻。尔乃逞志究欲,穷身极娱。鉴 戒唐诗,他人是偷。自君作故,何礼之拘?增昭仪于婕妤,贤既公而又侯。 许赵氏以无上,思致董于有虞。王闳争坐于侧,汉载安而不渝。 自古以来,宠幸美色是帝王们常做之事,而帝王也往往因为重色淫靡而有更多 的荒唐之举甚至会荒废朝政。张衡就在赋中对于汉前朝帝王的重色淫靡,违背礼仪 等不合帝王身份的荒唐举动加以暴露。 多言原来赋家避讳不言的丑恶之事,或故意忽略的反以歌功颂德的形式出现之 事,是张衡的赋中讽谕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他的赋以更丰富的角度、更强的力度达 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陈庆元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78 页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12 三、切直明确的主题 二京赋的主旨主要是通过冯虚公子与安处先生的对抗而揭示出来的。冯虚 公子是代表西京天子奢侈的,安处先生是代表东京天子节俭的。整篇赋以冯虚公子 的失败、安处先生的胜利而告终。在东京赋中,安处先生极力主张节俭而坚决 否定奢侈: 重舌之人九译,佥稽首而来王。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改奢 即俭,则合美乎斯干。登封降禅,则齐德乎黄轩。为无为,事无事,永有民以 孔安。遵节俭,尚素朴,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将使心不乱其所在, 目不见其可欲。贱犀象,简珠玉,藏金于山,抵璧于谷。翡翠不裂,玳瑁不蔟。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民去末而反本,感怀忠而抱悫。于斯之时,海内同悦, 曰:吁!汉帝之德,侯其而盖,荚为难莳也,故旷世而不觌。惟我后能殖之, 以至和平,方将数诸朝阶。然则道胡不怀,化胡不柔!声与风翔,泽从云游。 万物我赖,亦又何求? 由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安处先生认为皇帝应该奢华但又不能到了侈的地步,节 俭但又不必要鄙陋。东京之君就恪守着安处先生的这种节俭之道,与东京天子的节 俭相对的是西京天子奢侈,安处先生与冯虚公子争论的结果是冯虚公子失败了,而 安处先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表明作者张衡创作这篇赋的题旨是反对奢侈,提 倡节俭的。 细细品味这篇赋的内容,在每一小节的铺排夸饰之后,作者都会有一小段的议 论,这段议论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惟帝王之神丽,惧尊卑之不殊。虽斯宇之 既坦,心犹凭而未摅,思比象于紫微,恨阿房之不可庐” ,张衡用这样的句子道出了 帝王心态,他们之所以大兴土木,建筑一些绝世仅有的宫殿,是因为被攀比心态所 驱使,同样贵为至尊,为什么我的就比别人的差?议论的加入使得赋的讽谕意图变 得更加明确。 由此可见,张衡赋中的那些铺排夸饰之语虽是继承了大赋的传统手法,但已经 完全不同于之前赋作家以娱乐帝王为目的的创作。张衡赋中的那些铺排夸饰之语是 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以便更好地对帝王进行规劝、讽谏。这些议论性的总结使得 张衡的讽谕更加明确、直接,阅读效果也更加明显。张衡的赋既让帝王得到了审美 享受,又不致使帝王逍遥自得于其中,产生武帝读司马相如大人赋的错觉 “飘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13 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 ,而是让帝王在愉悦之中体会到一种沉重。 综上所述,张衡诗赋中的讽谕不再像传统大赋那样脱离现实,导致创作动机与 阅读效果严重背离。而是具有从现实出发并与之高度结合、讽谕的主题更加切直明 确的特点,较好地将创作动机与阅读效果不一致的传统大赋的讽谕矛盾相调和,可 以说,张衡的二京赋在汉赋讽谕手法的革新上作出了一种成功的探索。 第三节 张衡诗赋抒情之创新 “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 , 这是清代著名学者沈德 潜在他的古诗源中对张衡评价。从中不难发现,张衡诗赋的创新之处还表现在 作品中独特的“情抒” 。 一、抒情淋漓尽致 我们以张衡的四愁诗为例来说明张衡诗中情抒的创新表现:诗的首句就用 “思”字表明了“我”对女子的依恋之情, “思”和“太山”两字就为我们营造出 了一种悲情气氛。次句“从”表明了 “我”愁苦不堪、痛苦难耐。三句 “望”而 “涕沾翰” ,把悲情的程度向更深一层推进,因为“我”只能思而不能得,只能眼巴 巴地看着而没有办法去追随。诗人通过四句进行了补叙,这就更加加深了悲情的程 度。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的第一章采用了一层一层剖析抒情主人公的心理 和反复咏叹的方式推进主人公的思念与悲情,从而把离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尽致的抒情在张衡的小赋中也有体现。比如归田赋 ,这篇赋可称得上是张衡 个性心情的一种完全写照。张衡写作归田赋时已经 61 岁了,这时他正做着河间 相,于是便向皇帝上书,乞骸骨,皇帝答应了,这篇赋就作于他辞官归乡的时候。 其实,辞官归乡并非张衡本意。张衡在河间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很是威严。他能 严加查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乱纪行为,把那些奸猾取巧,伤天害理之人都收捕了, 于是河间这个地方政治非常清明,人民也很安康。由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张衡身上 确实具有惩治弊端的实力,加上他也有这个决心,就很容易会有一番作为。然而, 这个时侯,天下的积弊已经很重了,再加上宦官专权,而自己也年事已高,颇有些 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此时的他,仍然是雄心勃勃地想要为国家、为人民献出自己 的一份力量的。但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只能回家养老。 归田赋就是他这个时侯, 这种心情的一种写照。 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 1963 年第 55 页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14 整首赋从三个方面来展示自己心目中的隐居生活:第一个方面是田园自然风光。 在张衡的笔下,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阳光灿烂明媚,百草茂盛芳华,鸟儿展翅高飞, 互相同飞和鸣的清平世界。在这幅画面里,张衡把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以及盎然春意 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二个方面是自己的田园生活。张衡在这个远离尘世 喧嚣纷扰的清净之地,过着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清闲生活。他有时候去河边 钓钓鱼,有时候去山里打打猎,完全享受着没有倾轧、没有勾心斗角的日子,充满 着一种自得与收获的喜悦。第三个方面是自己的读书生活。当张衡欣赏够了大自然 的无限春光,钓完鱼打完猎,带着一种自得、满足与喜悦,尽兴而归后,在一个月 明星稀的安静夜晚,他可以在自己的咫尺茅庐中用笔墨尽情地抒写自己白天的收获 与欢乐,完全让自己放松下来,读读书,写写字,看看文章,写写感想,驰骋着在 官场中疲惫不堪的身心,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享受啊。 张衡在这篇赋中选择三个画面来表现自己田园归隐的乐趣,我们不难发现,张 衡田园生活的快乐,既有在大自然中放松自我的轻松、和谐,又有不会受到世俗事 物干扰和羁绊的人生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清闲。 同时还有在以前的那些圣人墨客的遗训中放纵身心的快乐。作者用这三幅画面、三 种生活来表达自己在田园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这是一种超越一切的隐逸之乐。至 此,张衡用他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笔触,进行着抒情,把作品中的情感抒发 得淋漓尽致。 二、抒发凡人情感 在世界各国的文学里,爱情永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因为爱情本是人世间 至真至纯的情感,同时也是最动人的情感,但在张衡以前的赋里,对人类纯真的爱 情是很少有表现的,虽然宋玉有高唐赋 、 神女赋 ,司马相如有美人赋 ,但 这毕竟是 250 多年前的作品,而且赋中所涉及的“色情”较多, “爱情”较少。而张 衡的定情赋则不然,他在赋中为读者刻画了一位“美女” ,不仅相貌出众,而且 才德盖人。虽然这篇赋亡佚不少,但残留部分依然能够窥见其风貌: 夫何妖女之淑丽, 光华艳而秀容。 断当时而呈美, 冠朋匹而无双。 叹曰: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 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张衡这篇定情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第一篇用“情”来命名篇名的赋, 第一章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 15 这在以往的赋文学中是没有的。而且感情的暴露大胆热烈,男主人公甚至宁愿做所 思慕的女子脸上的化妆品,以便能够与所爱慕的人时时亲近并且常相厮守,从中可 以看出他对女子的欣赏和渴求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对女子的思慕之情表现得非常 热烈、大胆。 而且,这篇赋在汉魏诗赋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自从张 衡的定情赋出现以后,文学界出现了一大批仿作:马芒的申情赋 ,蔡邕的青 衣赋 、 检逸赋 ,阮瑀的止欲赋 ,王粲的闲邪赋 ,陈琳的止欲赋 ,刘桢 的清虑赋 ,应瑒的正情赋等艳情之作,一时俱出,直到陶渊明的闲情赋 , 把这一题材推向高潮,从中足可以看出定情赋的影响之大及其重要作用。 蔡邕则沿着张衡的足迹, 进一步拓宽了艳情赋的路径。 他的代表作是 青衣赋 、 检逸赋 。在青衣赋中,作者叹惜一青衣女子沦于卑贱的地位,并对她表示了 深深的爱慕,后面又写雪夜幽会、仓促别离以及别后的相思等情节。赋末一节非常 出色: 明月昭昭,当我户牖,条风狎猎,吹予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 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涯。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检逸赋残缺较多,仅剩如下部分: 夫何姝妖之媛女,颜炜烨而含荣。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余心 悦其淑丽,爱独结而未并。情罔写而无主,意徙倚而左倾。昼骋情以舒爱, 夜托梦以交灵。 思在口而为簧兮,哀声独而不敢聆。 单从现存的残句看,这篇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甚至是亡佚的情形,都与 张衡的定情赋惊人的相似,由此可见二者的血缘关系。也许单从检逸赋的 残存内容,看不出它的价值所在,但如果和青衣赋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此类 题材在蔡邕赋乃至东汉后期辞赋创作中的比重加大了。 蔡邕还有协和婚赋和协初赋 ,主要是写男女的婚姻的,流传下来的已经 不全了,但是从这残缺不全的内容中也可看出描写的详尽、细腻,抒情的大胆、热 烈。如写迎亲的过程云: 惟情性之至好,欢莫伟乎夫妇。受精灵之造化,固神明之所使。事深微 以玄妙,实人伦之肇使。考邃初之原本,览阴阳之纲纪。唯休和之盛代, 论张衡诗赋之创新与文学自觉时代的意义 16 男女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精神科精神疾病评估与干预知识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度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开招聘教师(1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放射学乳腺X线摄影的操作技巧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四川九州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招聘资产管理岗等岗位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肾病诊疗科疾病治疗方案评估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整形外科学科隆胸术后护理技能操作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临床药学知识与技能综合检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技能操作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 黄冈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内江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题库(全)
- 项目经理(总监)解锁申请表
- 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护理查房
-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
- GB/T 4074.8-200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快速法
- GB/T 19812.3-2017塑料节水灌溉器材第3部分:内镶式滴灌管及滴灌带
- GB/T 1682-1994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
- 企业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讲义课件
- 商务英语翻译实务完整版教学ppt课件全套教程
- 第五章-中药指纹图谱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