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普契尼的歌剧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极具典型性,成为其歌剧作品 的亮点之一,在歌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歌剧创作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展开 戏剧、揭示内涵的核心手段,也是决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以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女主角托斯卡为研究对象,力求较细致、全面地 概括出普契尼对托斯卡这个女性人物进行形象塑造时所采用的戏剧和音乐手段 做出探讨。全文除引。占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l 、普契尼歌剧创作概述。本章详细介绍了普契尼歌剧创作的政治、文化及 音乐背景和他的创作之路,为下面几章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 2 、托斯卡的戏剧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戏剧要素入手进行研究探讨, 从歌剧脚本对托斯卡这个歌剧人物加以分析,托斯卡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所 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3 、托斯卡性格的音乐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塑造的音乐要素入手进行研究 探讨,具体论述了普契尼是如何用音乐来展开剧情的,揭示了托斯卡这个女性人 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深入、透彻的挖掘普契尼对托斯卡这个人物在进行形 象塑造时所采用的丰富的音乐手段。 4 、普契尼歌剧的演唱风格把握。本章在以上两个章节研究的基础上,对普 契尼歌剧演唱的风格特点进行了研究,又着重对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 情加以分析,在演唱技术和情感上更好的塑造托斯卡的人物形象。 笔者对普契尼歌剧作品中托斯卡这个女性人物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本文的研 究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普契尼歌剧作品的风格特点,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托 斯卡这个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内涵,从而使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好托斯卡 这部作品,更好地用感情和声音去表现和塑造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普契尼托斯卡形象塑造 i i i a b s t r a c t c r e a t i o ni nt h ep u c c i n io p e r a ,t h ef e m a l e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i m a g eo fa v e r yt y p i c a l s h a p e ,a si t so n eo ft h eh i g h l i g h t so ft h eo p e r aw o r k s ,i nt h e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 t h eh i s t o r yo fo p e r a o p e r aa n dt h e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c h a r a c t e rc r e a t i o ni sam o l d t os t a r td r a m a , r e v e a l s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c o r em e a n so fd e t e r m i n i n gt h es u c c e s so fa n o p e r aw o r k so f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s y m b o l s b a s e do np u c c i n i so p e r a ”t o s c a ”t o s c a i nt h ef e m a l el e a df o rt h es t u d yt oam o r ed e t a i l e d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m m a r yo ft h e p u c c i n it o s c at ot h ei m a g eo ft h ef e m a l ec h a r a c t e r su s e dt os h a p et h ed r a m aa n d m u s i ci n s t r u m e n t st oe x p l o r e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ef u l lt e x to f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b o d y 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o n e ,c r e a t i n ga no v e r v i e wo fp u c c i n io p e r a t h i sc h a p t e rd e t a i l st h ep u c c i n i o p e r ac r e a t e db yp o l i t i c a l ,c u l t u r a la n dm u s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n dh i sp a t ho fc r e a t i o n ,i n o r d e rt os t u d yt h ef o l l o w i n gc h a p t e r st h en e c e s s a r yg r o u n d w o r k t w o ,t o s c ai m a g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r a m a f r o mt h ec h a r a c t e r ss t a r tt os h a p et h e e l e m e n t so fd r a m at ol o o ki n t ot h es c r i p to ft o s e af r o mt h eo p e r aa n dt h eo p e r a c h a r a c t e ra n a l y s i s ,t o s c a 、析n lt h e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t o r yb ys h o w i n ga t h r e e ,t o s c ai m a g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m u s i c f r o mt h ec h a r a c t e r ss t a r t t os h a p et h ee l e m e n t so fm u s i ct os t u d yt h es p e c i f i cp u c c i n id i s c u s s e di sh o wt ou s e m u s i ct os t a r tt h es t o r y ,t o s c ar e v e a l st h ei n n e rw o r l do ff e m a l ec h a r a c t e r sa n d c h a r a c t e rt r a i t s ,i n d e p t ha n dt h o r o u g he x c a v a t i o np u c c i n io ft o s c ai nt h ei m a g eo f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u s e dt os h a p et h em u s i cm e a n st h er i c h f o u r , p u c c i n io p e r as i n g i n gs t y l eg r a s p t h e s et w os e c t i o n so ft h i sc h a p t e ri nt h e s t u d y , b a s e do nt h ep u c c i n io p e r as i n g e r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t y l eo fr e s e a r c h , a l s of o c u s e do nt o s c a sa r i a f o ra r t ,f o rl o v e t ob ea n a l y z e d ,i nc o n c e r tb e t t e r t e c h n i c a la n de m o t i o n a lt o s c a s h a p e 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a u t h o rw o r k so nt h ep u c c i n io p e r at o s c ao ft h ef e m a l ec h a r a c t e r st oe x p l a i n i nd e t a i l t h i ss t u d ya l l o w su st o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t y l eo fp u c c i n i so p e r af e a t u r e s t h ew o r ks ot h a tw eg a i nad e e p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f e m a l ec h a r a c t e r st o s c a s i v c h a r a c t e ra n d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w h i c hw i l le n a b l eu st og r a s pam o r ea c c u r a t e ”t o s c a ”t h i sw o r k sb e t t e rw i t ht h ef e e l i n g sa n dv o i c e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s h a p i n gt h e i m a g eo ft h i sf i g u r e v k e yw o r d s :p u c c i n i ,t o s c a , i m a g e b u i l d i n g 学位论文原创说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普契尼歌剧 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 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牛吗套 鼬p 年月龋 指导教师确认( 签名) :2 知 弘护7 年6 月吣日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全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学文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文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阅,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学文论文。 ( 保密的学文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雩( 签名) :卑讧暇指导教师确认( 签名) :参貉 沙降f 月叶日 加矽哆年易月垆 引言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歌剧作为一种以音乐承载的戏剧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我 们。在一部歌剧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对一部歌剧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而人物性格刻画则是决定人物形象成功塑造的核心力量,对人物形象塑造 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契尼是歌剧史上一位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以敏 锐的戏剧天赋和出众的音乐才能,创作出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剧作品,塑造 了极富典型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对于选取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形象 塑造这一题目进行研究,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其一,歌剧艺术创作的根本是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歌剧形象永远是歌 剧一切内容构成和形式构成的最终归宿。歌剧情节的展开,戏剧冲突的推进,人 物性格的揭示,高潮的组织,各种艺术因素的有机结合,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 用,等等,最终必须体现为形象。歌剧艺术创造的一切奥秘,都可以从歌剧形象 的体现和塑造中获得合理的解释;歌剧艺术的魅力,它的独有的撼人心魄的力量, 均在它所塑造的歌剧形象身上体现出来。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形象可言的歌剧作 品会在艺术上获得成功。 n , 其二,歌剧托斯卡被喻为普契尼“现实主义 艺术创作的里程碑。普契 尼一生创作了十二部与爱情相关的歌剧,其中有七部作品均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 名,他的歌剧常以女主人公为中心点来发展剧情,他通过张力十足的戏剧情节和 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手法,描述美丽、善良的女性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被残酷社会 迫害的过程。他塑造了歌剧史上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女性人物形象。托斯卡 这部歌剧将爱情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戏剧情节,也是普契尼抒情风格的长足体 现。托斯卡在普契尼的创作中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一部歌剧,剧中刻画了一位 忠贞于爱情的女歌唱家,她美丽、善良,对爱热情、主动,对美好生活充满的向 往,她的善嫉、她的无奈以及她的刚烈,在残酷的社会中,最终遭遇毁灭命运的 悲剧人物,她的性格塑造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 其三,歌剧在当企社会己成为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对歌剧 的理解、认识,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普契尼歌剧作品托斯 卡中托斯卡这个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相信本课题的研 究会对我们今后的声乐学习和歌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在歌剧领域里,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出现了一大批理论研究者和著名歌 唱家,他们为我国歌剧事业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歌剧理 论方面的研究仍显欠缺。在通史著作中,有于润洋著的西方音乐通史、沈旋、 谷文娴、陶辛著的西方音乐史简编、亚伯拉罕的简明牛津音乐史、张洪岛 的欧洲音乐史等等。这些著作主要是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风格进行 了简单的介绍。在歌剧理论的著作中有钱苑、林华著的歌剧概论,主要分为 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音乐戏剧的发展轨迹、歌剧的结构形式等几章进行论述的。 还有居其宏著的歌剧美学纲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歌剧本体论、歌剧 音乐论和歌剧文学论。 对普契尼介绍的相关的书籍中,有张巍、谢丽丽编著的普契尼,还有世 元著的普契尼不朽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这两本书介绍了普契尼的创作 之路和他的歌剧作品。在歌剧脚本方面,主要是唐宇明翻译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 版的三幕歌剧:托斯卡。 在期刊文章中,也有对普契尼的创作风格的和演唱风格方面的研究。例如: 祝颖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发表的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人物刻画风格及演唱处理 的比较;周莹在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发表的普契尼歌剧人物特色及演唱处理; 余j x l 高在音乐爱好者发表的普契尼的 ;杨列京、佐世容在音乐 探索发表的谈谈普契尼的歌剧;李冬兰在艺术教育中发表的浅析普契尼两 首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处理;蒋毅在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发表的谈 谈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创作风格;崔琳的谈普契尼著名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 风格:崔焕珍在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发表的谈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宋 丽娟在艺术研究中发表的解读普契尼与 等等。 第三节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这个女 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力求较细致、全面地概括出普契尼对托斯卡这个女 性人物进行形象塑造时所采用的戏剧和音乐手段做出探讨。全文除引言和结语 外,j 下文分为四个部分:1 、普契尼歌剧创作概述。为下面几章的研究作必要的 铺垫。2 、托斯卡的戏剧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戏剧要素入手进行研究探 讨,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托斯卡所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3 、托斯卡性格 的音乐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塑造的音乐要素入手进行研究,具体论述了普契尼 是如何用音乐来展开剧情的,揭示了托斯卡这个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 征,深入、透彻的挖掘普契尼对托斯卡这个人物在进行形象塑造时所采用的丰富 的音乐手段。4 、普契尼歌剧的演唱风格把握。本章在以上两章的研究基础上, 对普契尼歌剧演唱的风格特点进行了研究,又着重对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 为爱情加以分析,在演唱技术和情感上更好的塑造托斯卡的人物形象。本文从 戏剧和音乐手段,对托斯卡这个女性人物进行形象塑造的分析,从而可以使我们 更清楚的了解普契尼歌剧作品的风格特点,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托斯卡这个女性 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内涵,从而使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好托斯卡这部作品, 更好地用感情和声音去表现和塑造这个人物形象。 3 第一章普契尼歌剧的创作概述 第一节普契尼歌剧创作的时代背景 一政治文化背景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终于迎来了国家的独立,1 8 7 0 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 意大利王国。但国家统一的经济政治基础并不可靠,它是上层资产阶级同封建地 主势力妥协的产物。这说明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彻底。资产阶级虽然在北方 城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南方广大农村则依然保留着落后的封建宗法关 系。因而意大利人民,尤其是农民,不但没有获得自由解放,反而陷入了资本主 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的困境。 此时,出现了一些同情贫苦农民和城市贫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把描写社 会底层小人物命运视为己任。因而,力求真实的反映他们的贫苦生活和他们的悲 欢离合,以此暴露社会的黑暗面。他们的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主义,哪怕异常刺激 神经,也不惜再现情杀事件,只求环境和情感的“真实”,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解 释和概括。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概括为“真实主义”( v e r i s m o ) ,而把他 们的作品称为“真实主义文学。路易吉卡普安纳( l u i g ic a p u a n a ,1 8 3 9 1 9 1 5 ) 是真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倡导者。真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乔万尼维尔加 ( g i o v a n n iv e r g a ,1 8 4 0 - 1 9 2 2 ) 。他的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是真实主义文学 代表作。 二音乐背景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真实主义文学的盛行对意大利的歌剧艺术产生了直 接影响,此时,彼德罗玛斯卡尼( p i e t r om a s c a g i n ,1 9 6 3 1 9 4 5 ) 和鲁杰罗列 昂卡瓦洛( r u g g i e r ol e o n c a v a l l o ,1 9 5 7 - 1 9 1 9 ) 这两位作曲家在文学题材内容和 写作方法中获得启示,分别创作了自己独特的歌剧,从而开创了真实主义歌剧的 新天地。 1 8 8 9 年,松佐尼奥音乐出版社征选独幕歌剧,玛斯卡尼用维尔加的短篇小 说集田野生活中的乡村骑士改写的同名歌剧获得头奖,1 8 9 0 年,该剧 在罗马首演引起轰动,使得马斯卡尼名声大振。他的独幕剧乡村骑士 ( c a v a l l e r i ar u s t i c a n a ) 的问世,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歌 剧史上的地位。这种歌剧的典型特征是:题材反映社会底层贫苦人的生活遭遇; 4 剧情带有血腥凶杀的内容;剧情发展紧张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 写富有色彩;竭力渲染情感;音乐与民间歌剧密切关联,旋律易记动听。列昂卡 瓦洛于1 8 9 0 年创作的丑角( p a g li a c c i ) ,1 8 9 2 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获得 了巨大成功,使他一举成名。一百多年来,在歌剧舞台上形成一个传统,乡村 骑士和丑角这两部真实主义歌剧经常连成一个晚会演出,使人们充分感受 它们的艺术魅力,标志着现代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风格的形成。 玛斯卡尼、列昂卡瓦洛是继威尔第后对普契尼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普契尼的 歌剧同真实主义歌剧有一些共同点:剧中主人公多半是贫苦的下层人物,人物性 格鲜明突出;有凶杀、恐怖、死亡的描写;同时再现真实生活环境;情节发展紧 张迅速等。然而,普契尼歌剧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越于真实主义歌剧。 首先,普契尼的歌剧在题材内容上更为广泛,在歌剧种类形式上更加多样, 有取材于神话传说的,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有根据小说或剧作改变的,有表现异 国风情传奇的。 其次,歌剧中尤其突出受欺凌、受折磨、受迫害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强 调用朗诵调与咏叹调的融合的咏叹调深入刻画角色心理。这些咏叹调的旋律非常 优美迷人,它们并不华丽,没有丝毫炫技的倾向,完全符合角色性格。朴实、平 易近人,动人心弦是它们的特征。它们是意大利歌剧声乐优良传统在世纪之交时 期的新发展。 第三,围绕表现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生活环境、营造特殊气氛, 更充分的调动了艺术手段,其中包括声乐与器乐更有机的配合、和声与配器色彩 恰如其分的运用等。 普契尼出身贫寒,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深有体会,因此他特别同情小 人物的处境。他说过:“我热爱小人物。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 实的、热情的、富于人性的,并且是能通向心灵深处的。”普契尼在创作歌剧时 要求剧本要引人入胜,要使人震惊,要打动人。他对剧本作者说:“为我准备这 样的剧本,以便让我使全世界都流泪。 他在自己的歌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 形象,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 第二节普契尼的创作之路 1 8 5 8 年1 2 月2 2 日,普契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鲁卡城。有意思的是,他的 名字非常的长,全名是贾科莫安东尼多明尼克米歇尔二世玛利亚普契 尼。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他的家族历史之悠久。他的祖先数代都是音乐家,并 承袭这一职业达两个世纪之久。普契尼5 岁丧父,1 0 岁那年,母亲送他加入了 圣彼德罗和圣米特莱教堂唱诗班,并跟随父亲的学生卡尔洛安杰洛尼学习 管风琴和作曲知识,1 4 岁在当地教堂谋得了管风琴乐师的职位。1 6 岁时,他参 加了鲁卡城的管风琴比赛,荣获第一名,因此他开始有了一些名气,人们高兴的 看到贾科莫族后继有人了。1 8 岁那年,在比萨城普契尼观看了威尔第的歌剧阿 依达,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从这时起,他决定放弃家族的传统而从事歌剧艺术 创作,他找到了自己毕生的目标。1 8 8 0 年,2 2 岁的普契尼生活终于有了转机, 在母亲的全力帮助下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安东 尼奥巴齐尼( a n t o n i o b a z z i n i ) 和著名歌剧作曲家庞其埃利 ( a m il e a r e p o n e h i e l l i ) 。 1 8 8 3 年,普契尼以一首乐队形式的随想交响曲作为自己离开米兰音乐 学院的毕业作品。这首作品引起了当时音乐界的关注,因为在这部作品中看到了 某些大师们才具备的气质与技巧:优美感人且有深厚内涵的音乐旋律,生动而富 有色彩的管弦乐配器以及他的严密地组织各种不同性格动机的才能等等。1 8 8 4 年5 月3 1 日维利( l ew i l l s ) 在米兰的威尔莫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在出版 商里科尔迪的要求下,普契尼将维利改成一部两幕歌剧并由里科尔迪出版。 1 8 8 9 年4 月2 1 日,普契尼的第二部歌剧艾德加( e d g a r ) 在米兰拉斯卡 拉歌剧院上演,观众反应极为冷淡,首演残败。他曾在1 9 0 1 年和1 9 0 5 年先后两 次对该剧进行两次较大修改,将原先的四幕修改压缩成三幕再度公演,但仍未唤 起观众的热情。直到1 8 9 3 年2 月1 日,玛侬莱斯科( m a n o nl e s c a u t ) 在都 灵的雷吉奥皇家剧院首次公演,取得了普契尼过去从未有过的成功,公众及评论 界一中称赞。这部歌剧的辉煌和巨大成功,使他一跃成为世界性的歌剧作家。 之后,普契尼更加挑剔歌剧题材,他要写那些足以激发他创作热情的歌剧, 直到有一天他读了法国作家缪尔热的自传体小说放荡艺术家们的生活情景。 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 又名艺术家的生涯) 的脚本就是以缪尔热这部 小说及话剧为基础的。整部歌剧于1 8 9 5 年1 2 月1 0 日完成。歌剧脚本的完成主 要得益于作家伊利卡和吉阿珂萨的帮助。在1 8 9 6 年2 月1 日,还是在都灵的雷 吉奥皇家剧院,当时著名而又年轻的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指挥了首演。波西米亚 人这部歌剧使普契尼终于在世界歌剧乐坛确立了大师的地位。 普契尼比以前的歌剧作家更加注意歌剧的情节。当然,普契尼具有一种其他 歌剧作家所不具备的才能,那就是他能用音乐来表现音乐并不擅长表现内容,这 6 种才能极大地拓宽了歌剧的表现力。歌剧托斯卡( t o s c a ) 就是这方面极好的 例子。这部歌剧是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这部歌剧的创 作耗费了他三年的时间。托斯卡所涉及的题材摆脱了过去那种伤感的悲剧结 局,使用了更加宽广挺拔的音乐风格,这部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浓郁气氛的正歌剧 标志着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上的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托斯卡于1 9 0 0 年1 月1 4 日,在罗马城的康斯坦齐大剧院首次演出,首演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在罗 马托斯卡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歌剧蝴蝶夫人( m a d a m ab u t t e r f l y ) 是根据美国作家约翰卢瑟朗的 同名小说改编而成。1 9 0 4 年2 月1 7 同,蝴蝶夫人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的 首演变成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惨剧。经过修改3 个月后,5 月2 8 日这一天,蝴蝶 夫人在意大利布雷西亚城大剧院再次上演,这次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 9 0 5 年7 月7 日,蝴蝶夫人在英国考文特花园歌剧院一炮打响。蝴蝶夫人几乎 占领了伦敦的整个演出节,这部歌剧使普契尼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 1 9 1 0 年1 2 月1 0 日,普契尼创作的西部女郎( l af a n c i u l l ad e lw e s t ) 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首次公演,是以美国西部生活为题材的歌剧,取得了辉煌 的成功。可是这部歌剧的成功却未能保持下去虽然这部歌剧的内容和情节都 很引人入胜,但这部歌剧缺乏持久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普契尼最能动人心弦的, 则正是其音乐中的抒情性与旋律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 9 1 7 年3 月2 7 同 燕子( l ar o n d i n e ) 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首演,演出很成功。 1 9 1 8 年1 2 月1 4 日,普契尼的“三联剧”外套( i tt a b a r r o ) 、修女安 杰丽卡( s u o ra n g e l i c a ) 、姜尼斯基奇( g i a n n is c h i c c h i ) 在纽约首演, 作为三部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形成对比的独幕歌剧,外套是按大木偶剧的写法 来创作的,修女安杰丽卡则是一部多愁善感的悲剧,而加尼斯基奇却 是一部喜剧。 图兰多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是根据意大利童话剧作家卡洛戈齐 的童话改编而成的。普契尼对自己的写作质量要求很高,故而这部歌剧创作进程 很不顺利,前后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在即将完成之际,普契尼经诊断得了咽喉癌, 这位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家于1 9 2 4 年1 1 月2 9 日逝世。图兰多的未完部分, 后来由作曲家的学生弗兰克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生前留下的底稿和创作札记续 写完成。1 9 2 6 年4 月2 5 日,图兰多于米兰首演,大获成功。 7 第二章托斯卡的戏剧形象分析 歌剧作为戏剧题材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物形象的刻画是由音乐、戏剧、舞美 以及歌剧演员的表演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音乐因素和戏剧因素在 歌剧形象创作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戏剧创作中动作、情境、戏剧冲突等等这 些重要的因素,是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戏剧手段。 普契尼在托斯卡这部歌剧的创作上,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塑造托斯卡 的戏剧形象,普契尼在特殊的环境和气氛上的营造、通过事件的不断发展造成人 物行为的的改变、通过微妙的细节深刻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内心活动 进行充分的表现等。本章揭示出托斯卡戏剧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另外,对普 契尼是如何利用人物的动作、情境和戏剧冲突这些重要因素来塑造托斯卡这个女 性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研究的。 第一节歌剧托斯卡的创作背景和剧情简介 一创作背景 托斯卡是普契尼生平创作的第五部歌剧,由伊利卡( i u i c a l 8 5 9 1 9 1 9 ) 和贾科萨( g i a c o s a l 8 4 7 - - - 1 9 0 6 ) 作词。首演于1 9 0 0 年。早在1 8 8 9 年,普契尼就 己经产生了将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话剧改编成歌剧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 因,这一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自从与他同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玛斯卡尼的歌剧 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歌剧丑角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迅速风靡了 整个歌剧领域时,普契尼才开始意识到他的创作理念己经被抛在了时代前进步伐 的后面。于是,普契尼认真地选择剧本,准备创作一部风格全新的歌剧,随后, 他将视点集中在他早已关注的托斯卡上面。这样,萨尔杜的这部取材于1 6 世纪法兰西宗教战争时所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作品,便成了普契尼歌剧创作的 蓝本。普契尼在把萨尔杜的同名话剧改编成歌剧的时候作了较大幅度的删改。萨 尔杜的话剧原作是5 幕,而普契尼则将其压缩成为3 幕。在萨尔杜的话剧中共用 了2 3 个人物角色,而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却只有9 个,并且其中还有5 个是配角。 由此可见改动之大。改写后的歌剧脚本人物个性更加鲜活,而且故事所发生的时 间也被移至拿破仑时代,剧情发展也极为紧凑( 全过程都被集中在一天的2 4 小 时之内) 。在歌剧托斯卡中,普契尼不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音乐写作上,都 完全摆脱了他在曼侬列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中所追求的悲剧 8 式伤感情调,而是以一种更加有力、更加宏伟的音乐风格去展现、去震撼观众的 心弦。因此,虽然伊利卡和和贾科萨所改编创作的剧本曾因许多情节难合情理而 遭到非议,但普契尼充满浪漫激情的音乐则备受好评。歌剧托斯卡于1 9 0 0 年1 月1 4 日在罗马康斯坦济剧院首演。从此,这部歌剧便成为世界众多歌剧院 的保留剧目和演出经典名作,至今仍久演不衰。 二剧情简介 “这个戏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绣花女完全不同的题材。托斯卡决 不是抒情的,是充满了热情、苦恼和忧郁的。在这里不仅有善良的爱,也有像斯 卡尔皮亚和斯波莱塔那样的坏蛋绣花女是以眼泪得到成功,而托斯卡 却能唤起人们的正义感。以前我是那么温和,如今却想变得狂暴”这是普契 尼给他的合作伙伴、歌剧脚本作者吉阿珂萨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其实歌剧托 斯卡,远不止包含着普契尼所说的苦恼和忧郁等情绪内容,而且充斥着凶杀、 变态和赤裸裸的性与爱混合在一起的恐怖故事。然而,这毕竟是一部歌剧,并且 是歌剧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正是这部歌剧是普契尼获 得了继威尔第的弄臣以来最具影响的成功,并成为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大 师,确立了他在歌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h 3 剧中人物 托斯卡著名歌唱家( 女高音) 马里奥卡伐拉多西画家( 男高音) 斯卡尔皮亚警长头子( 男中音) 塞萨尔安杰洛蒂政治犯( 男低音) 教堂司事( 男中音) 斯波莱塔警察密探( 男高音) 夏罗内宪兵( 男低音) 监狱看守( 男低音) 牧童( 童声) 时间:1 8 0 0 年6 月 地点:罗马 三幕歌剧托斯卡讲述了发生在罗马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1 8 0 0 年 9 的罗马,画家卡伐拉多西由于掩护了越狱的革命党人而被替察局逮捕监押。画家 的恋人、歌剧演员托斯卡找到警察局长斯卡尔皮亚求他宽容。斯卡尔皮亚早就垂 涎托斯卡的美貌,于是便要挟托斯卡以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卡伐拉多西的生命 与自由。如果托斯卡同意,他便可以执行一个假死刑。 为了救出自己的恋人,托斯卡在斯卡尔皮亚的淫威之下只得同意了他的无耻 要求,就在斯卡尔皮亚奸笑着说道:“托斯卡啊,你终于是我的了。 并欲拥抱她 时,托斯卡情急生智,抓起了桌上的一把匕首猛然刺进了斯卡尔皮亚的胸膛。 凌晨,在楼顶平台的刑场上,托斯卡告诉卡伐拉多西这是一次假行刑,并特 n t 嘱他在枪响之后千万要装死别动,等人群散去之后,他们便可以远走他乡。 然而当行刑的枪声过后,托斯卡才发现原来她受骗了。就在托斯卡为失去恋人而 悲痛欲绝的时候,斯卡尔皮亚的手下也发现了他们长官的尸体并前来捉拿托斯 卡。当警察和士兵们冲到托斯卡的面前时,托斯卡愤怒地高喊着:“斯卡尔皮亚, 我和你一起去见上帝! 说完,托斯卡猛然纵身跳楼自尽了1 在话剧中托斯卡这个人物有较为充实的介绍,而在歌刮中则做了大量的压 缩,托斯卡的复杂的性格和她的生活背景有着很大缘由。因此有必要对她进行补 充性的描述:女主人公托斯卡原本是一个在山野中照看羊群的难以驯服的野姑 娘,教会的修女们怜悯她并把她带到修道院,因此她的虔诚与卡伐尔多西的主张 自由形成强烈的对比。在修道院中,她显示了不同寻常的音乐才能,并在十六岁 时崭露头角,一个作曲家听了她的演唱后便想让她离开修道院,把她打造成一个 歌剧演员,这样一来就自然形成了作曲家和修道院之间激烈的斗争。这事引起了 罗马教皇的兴趣,并愿为两者仲裁。再一次“试听 之后,教皇为她的歌声所感 动,并宣布她的自由,使她得以把自己奉献给艺术。随后不久,她便以她的歌声 征服了罗马乃至意大利的观众。托斯卡是个急躁、任性、多情且过分笃信宗教的 人。她任何事情都不隐瞒那个专门听他忏悔的神父。而且她还是个狂热的保皇党。 但这种性格却在普契尼笔下多少被淡化了。 第二节托斯卡的戏剧形象塑造 普契尼塑造了托斯卡敢爱敢恨、热情善嫉的的形象特征。托斯卡在第一幕 时是一个美丽、善良、对爱主动、急躁、善嫉的女性人物,这是普契尼塑造托 斯卡形象的第一个性格特征。托斯卡对卡伐拉多西浓郁的爱,她幻想着和卡伐 1 0 拉多西甜蜜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为了一副画像而表现出托斯卡善嫉的性格, 她要求卡伐拉多西改变画像眼睛的颜色画成和自己眼睛一样颜色的黑色,这里 表现出托斯卡对卡伐拉多西强烈、主动的爱。狡猾斯卡尔皮亚利用一把女人的 扇子又一次唤起托斯卡强烈的嫉妒心,这样使毫无人性的斯卡尔皮亚抓到了卡 伐拉多西。卡伐拉多西被斯卡尔皮亚用酷刑逼供,托斯卡心痛万分,为了她深 爱的卡伐拉多西,无奈地说出了安杰洛蒂的下落。接着,斯卡尔皮亚以卡伐拉 多西的死来威胁托斯卡,他要求托斯卡委身于他。为了自己纯洁的感情,托斯 卡用匕首杀死了斯卡尔皮亚,表现了她敢爱敢恨的性格。普契尼在这里将托斯 卡的戏剧形象冲突达到了整部歌剧的高潮点。托斯卡在这里表现了无奈、勇敢、 坚强,为爱萌生出超乎想象的巨大力量,与残酷的现实作抗争。托斯卡天真的 认为执行假枪决后,就可以和卡伐拉多西远走高飞,但当托斯卡看到卡伐拉多 西倒在血泊中,托斯卡发觉中计了,卡伐拉多西的死,使她绝望,她悲痛欲绝 纵身从塔顶跳下身亡。与敌人同归于尽,为爱殉情,在这里普契尼圆满地完成 了对托斯卡复杂性格描绘的点睛之笔。 日本学者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写道:“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她可以让人情感奔流,如痴如醉,但爱情也同乍晴乍雨的天气一样令人捉摸不定,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剧变。憎恨可以变成爱慕,爱恋也会产生杀机,被认为 是毫无希望的恋爱,却在刹那间获得成功。 这段话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托斯卡的 爱情经历。 托斯卡生活在充满战争与可怕的大革命的背景下,托斯卡的爱是浓郁的、热 烈的,她对爱主动,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托斯卡向往和卡伐拉多西在一起 的幸福生活,在她心里认为爱情就是一切。这体现了在残酷的社会背景下,被社 会欺凌的弱小女性更加向往甜蜜的爱情生活。当托斯卡与卡伐拉多西正沉浸在甜 蜜的爱情中时却遭遇了暴风骤雨。斯卡尔皮亚对托斯卡不怀好意,想占有托斯卡, 性格刚烈的她,和她对卡伐拉多西浓郁的爱,岂能让斯卡尔皮亚得逞,在斯卡尔 皮亚的逼迫下,托斯卡勇敢地手刃敌人,面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最终她与 敌人同归于尽,为爱殉情。看普契尼这部歌剧,总让人感到非常紧张,时刻为托 斯卡感到担心、忧虑,有的人还会为她善嫉的性格而感到遗憾。从这部歌剧中, 我们可以看到托斯卡这个女性人物为争取自由与幸福,所表现出的主动、进取的 精神。为了爱她具有强烈的妒嫉心,这酿成了最后的悲剧,但同样为了爱她勇敢 地刺死了斯卡尔皮亚,捍卫了自己纯洁的爱情,表现了托斯卡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她为了爱而生存,为了爱而死亡。 普契尼对托斯卡这部歌剧的戏剧构思也很巧妙,托斯卡善嫉的性格成为 了剧情发展的导火索,假设女主人公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那么就不会有这么 激烈的矛盾冲突。斯卡尔皮亚利用一把女人的的扇子,来挑起托斯卡强烈的嫉妒 心,从而达到了他阴险的目的,在观众为托斯卡担心时,托斯卡的精神达到崩溃 终于忍无可忍,托斯卡拿起匕首,剧情在这时突然有了转机,也达到了戏剧的高 潮,当托斯卡把匕首刺入斯卡尔皮亚的胸膛时,展示了托斯卡的无奈和勇敢,也 不由的令人佩服普契尼对戏剧情节构思的巧妙之处。托斯卡中托斯卡的戏剧 形象的成功塑造,倾注了脚本作家大量的心血,表现了作曲家普契尼极高的艺术 才华和深厚的文艺功底。通过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歌剧典型环境 中托斯卡这个典型的人物,把托斯卡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1 2 第三章托斯卡性格的音乐形象分析 歌剧是用音乐展开的特殊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音乐技术的手段。作曲 家需要在剧中人物的性格上,在一定的情节和事件中用音乐来展开剧情,这样可 以形成自身独立的发展线索,它在发掘人物情感和揭示人物内心矛盾的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歌剧中发挥了戏剧性的作用。用戏剧性的音乐语言来揭示 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便成为歌剧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核心环 节。 在托斯卡这部歌剧中,它没有绚丽的舞台效果和复杂的故事情节,普契 尼运用了歌剧音乐中音调风格特色,音乐的力度、速度、调性、色彩、节奏变化 等音乐手段,准确、深刻的刻画女主人公托斯卡的心理活动。随着的剧情发展、 矛盾冲突的出现使得托斯卡内心受到了剧烈的碰撞。普契尼的的旋律音域宽广, 线条流畅,他用优美的旋律刻画了托斯卡在感情上的变化,用生动的音乐笔触描 绘出托斯卡纯情、善嫉、敢爱敢恨、抗争、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复杂性格的典 型音乐形象。 普契尼在托斯卡这部歌剧的创作上,不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音乐写作 上,都完全摆脱了他在玛侬莱斯科、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中所追求 的悲剧式伤感情调,在音乐风格上有了较大的改变,使用了更加宽广挺拔的音乐 风格。这部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浓郁气氛的正歌剧标志着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上的有 一个辉煌成就。作曲家用戏剧性的音乐描绘了托斯卡的内心世界和她的爱情历 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最震撼的效果。本章我们可以看到普契尼在塑造托 斯卡性格时所利用的各种音乐戏剧手段,将托斯卡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活灵活 现。 第一节善嫉 普契尼笔下的托斯卡是具有强烈主观感情的女性人物,她忽略了男人世界激 烈的争斗,渴望美妙的爱情和甜蜜的生活。她信奉上帝,对宗教信仰无比虔诚, 但是,她还要面对黑暗的恶势力,终究还是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托斯卡的 第一幕主要描绘了托斯卡纯情又善嫉的性格特点。这场是身穿囚衣的安杰洛蒂刚 从监狱逃出来跑到教堂,卡伐拉多西将安杰洛蒂这个政治犯隐藏起来,由于托斯 卡不知情况,便对卡伐拉多西产生了猜疑。 在第一场,托斯卡人没有出现,便是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在后台大声地、不 停地呼喊着“马里奥 ,这传神的表现出她外向、急躁和任性的性格特征。( 谱 例1 ) 谱例1 : 卡伐拉多西把门打开,看到托斯卡时,乐队奏响了托斯卡动机的音乐旋律。 这段旋律描绘了托斯卡单纯的感情,为表现她的纯情,这个托斯卡动机在第一幕 随剧情的发展中展开。在托斯卡和卡伐拉多西的对话中,以这个动机作为背景弦 乐一直在不断展开,之后托斯卡不停的质问卡伐拉多西,表现了她对卡伐拉多西 强烈、主动的爱,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她才会猜疑、吃醋和不满,清楚地描绘了 她善嫉的性格特征。( 谱例2 ) 谱例2 : 1 4 普契尼在刻画托斯卡善嫉的性格上还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托斯卡入场后,由于卡伐拉多西很久才开门,托斯卡怀疑他在和别的 女人约会,便质问卡伐拉多西,卡伐拉多西向她解释。当托斯卡看到卡伐拉多西 画的画像时,要求把眼睛的颜色改成自己眼睛颜色的黑色,在音乐上,普契尼在 这里使用了拿波里小二度,为的是刻画托斯卡强烈的的猜疑心,这时乐队一起演 奏;这里还加入了铜管乐器的使用,为的是表现托斯卡强烈的嫉妒心。( 谱例3 ) 。 谱例3 : i c l i ;i i _ l r - ;i i i - b i t :j 厅 。乃畛- 绉,压以知触抽m 第二,斯卡尔皮亚到教堂来追捕安杰洛蒂,正巧托斯卡来找卡伐拉多西,阴 险狡滑的斯卡尔皮亚为了一箭双雕:把画家送上绞架;把托斯卡搂入怀抱。他把 女人扇子递给托斯卡,对她说:“可能画家在和这把扇子的女主人约会。”托斯卡 妒火中烧,哭着离开j 教堂。普契尼在这段音乐描绘上,运用他们的宣叙调来进 行,低音区进行的斯卡尔皮亚声部,高声区进行的托斯卡声部,这两个声部形成 强烈的对照,狡诈的斯卡尔皮亚点燃了托斯卡嫉妒心理,随着剧情音乐的进行, 1 5 托斯卡的猜疑心逐渐加强。作曲家在这里将女主人公托斯卡的内心活动通过乐器 的使用,调性的转换等音乐手段进行了形象塑造。( 谱例4 ) 谱例4 : l f - t 一i i 睫;l - t f - 1 - 一lt w i n 劓知_ 一纠知一 妇_ “_ o 叫- ,瓣 _ ,_ - 蛳j 曩m , a l f i争冷警- ,。、 簟 寸峙呵 峙”寸”寸 rrp , 。 l - 摹鑫 - h 奎,童, 肆,币,j 一拜, - 一 普契尼在第一幕中,用音乐和戏剧给予了托斯卡丰富的表现。表现出托斯卡 对美好爱情和甜蜜生活无限憧憬的单纯性格,由强烈的爱引发的女性的嫉妒心, 表现了善嫉的性格特征。 第二节敢爱敢恨 在第二幕中,惨无人道的斯卡尔皮亚对卡伐拉多西施以酷刑,想得到安杰洛 蒂的藏身之处。托斯卡无法忍受自己的爱人所受的痛苦,无奈说出了安杰洛蒂的 下落,但是由于斯卡尔皮亚早就垂涎托斯卡的美貌,他要求托斯卡委身于他,他 就可以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