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r 本高等教育在战后“教育立圈”、“科技兴国”等政策指导下,在不同时期 进行了民主化、个性化、高度化的体制改革。它是f 本在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高等教育在战后6 0 年来从精英阶段经过大 众化阶段已经进入普及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引人注e | 的成功之处。我国高 等教育目前虽己步入大众化阶段,但同时面l 临着许多难题。本文对日本高等教育 三个阶段内所实施的大学体制改革,从改革背景动因、改革政策形成以及改革内 容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各阶段改革的特征及其功过。通过比较分析我 国2 0 世纪5 0 年代和8 0 年代中期以来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究了我国高等教 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运用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辉 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分析研究,得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的几点启示。即:制定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律政策;树立现代大举发展战略思想: 构建灵活的大学管理机制;成立协调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关系的中介机构组织, 同时也通过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缺失分析,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 段应规避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日本高等教育大学体制改革国立大学法人化 a b s t r a c t 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p o l i c i e so f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n a t i o nb ye d u c a t i o n a n d r e j u v e n a t i n gt h en a t i o nb y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j a p a n e s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h a su n d e r g o n er e f o r m sa i m i n g a t d e m o c r a t i z a t i o n ,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a t i o na n d i n l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w h i c hi sa n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a c c o u n t i n gf o rj a p a n sr a p i dp o s t w a r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a te s t a b l i s h e di t ss t a t u sa st h ew o r l d ss e c o n dl a r g e s t e c o n o m y 1 nt h e6 0y e a r sa f t e rt h ew e r i dw a rt w o ,t h ej a p a n e s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 w i t ht h ee l i t ee d u c a t i o na si t ss t a r t h a sd e v e l o p e df r o mt h ep h a s eo fm a s s e se d u c a t i o n t ot h a to fp o p u l a re d u c a t i o n n ep r o c e s sp r e s e n t se y e - c a t c h i n gm e r i t s a l t h o u g h c h i n e s eh i 曲e re d u c a t i o nh a ss t e p p e di n t ot h ep h a s eo fp o p u l a re d u c a t i o na tp r e s e n t ,i t i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c o n f r o n t e dw i t hs e v e r a lp r o b l e m s t h et h e s i se x p l o r e s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r e f o r mt h ej a p a n e s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i m p l e m e n t e di nt h et h r e ep h a s e si nt h e a s p e c t so fb a c k g r o u n d ,p o l i c yf o r m u l a t i o na n dc o n t e n tt od i s c u s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m e r i t sa n dd e m e r i t so fe a c hp h a s e t h et h e s i sa l s op r o b e si n t ot h ep r o b l e m so f c h i n e s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i t nb ym e a n so fa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ni t st w or e f o r i f t s c a r r i e do u ti nt h e1 9 5 0 sa n dt h e1 9 8 0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e m p l o y i n gt h et h e o r i e so f e d u c a t i o n ,c o m p a r a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 ,e c o n o m i c s ,s o c i o l o g y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t h e s i sd r a w ss e v e r a lh i n t sa tc h i n e s eh i 曲e r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t h r o u g ha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n t oj a p a n e s eu n i v e r s i t yr e f o i t n t h eh i n t sa r et of o r m u l a t eap e r f e c ts e to fr u l e sa n d p o l i c i e sf o rt h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b u i l du pt h es t r a t e g i ci d e o l o g y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o d e r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c o n s t r u c tt h ef l e x i b l eo p e r a t i n ga n dm a n a g i n gs y s t e mo f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e s t a b l i s ht h ei n t e r m e d i a t ea g e n t so r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t oc o o r d i n a t et h e r e l a t i o n sa m o n gg o v e r n m e n t ,u n i v e r s i t ya n ds o c i e t y b e s i d e s ,t h ea n a l y s i so v e rt h e d e f e c t se x i s t e n ti nt h e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p h a s eo fj a p a n e s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s u g g e s t st h e p r o b l e m sw es h o u l da v o i di nt h e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p h a s eo fc h i n e s eh i 曲e re d u c a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j a p a n e s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r e f o r m n a t i o n a l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 s t i t u t i o no fl e g a lp e r s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c 签孙挝弘 驾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 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 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 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河 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论文作者( 签名) 蠡u g 年 月 日 坦漫太堂亟! :堂建途塞 一一 一、绪论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困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r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一固教育水平发展的程度。大学作为国 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在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自建立起 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职能和作用,j 能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知识基础,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日本是一个资源 贫乏的岛国,山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 5 ,矿产资源稀少,铜、煤、铁矿等其主要原木才 料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其人口约为1 2 6 亿,士地面积仅有3 7 8 力 平方公里,但却在 战后的废墟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人均国民生产值名列世界前列;国民生产总 值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领域,日本在应用、开发的研究上处于领先地 位:f j 本生产的电子产品、汽车产品行销世界的各地等等。究其原因? 正是日本的高等 教育为日本经济及其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日本能够跻身予世界发 达国家的行列。也就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高等教育对日本的复兴和经济的 迅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日本的高等教育体制始建于十九世纪后期。尽管日本大学的发展要晚于欧美,但由 于日本善于把外国的经验同本国的实际进行融合,所以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特色。尤其在 战后6 0 多年的时间里,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还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战后日本大学是如何进行体制改革的呢? 这是一 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学以美国大学模式为蓝本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改革。这 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主要强调高等教育的“民主化”理念,保障国民拥有平 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改变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巨大差异,实现各高等教霄机 构之间的平等,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四年制大学,高等教育实行单。化,名为“新 制大学”。这次改革还引进“大学基准认证制”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目的,确立了 宽容的私学政策,以确保私立大学的自主权,在制度上为私立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改革后的高等教育单一化脱离了日本的具体国情,阻碍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闪 刘笑州编著:日本国家概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第一版第3 1 0 负 l 一战蜃旦奎厶堂佳型毽堇班嚣 此,从5 0 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又重新形成了多种高等教育机构并存的多元化局面。 其形式为:四年制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建立了多种学制的管理 体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自1 9 5 5 年至1 9 7 2 年,日本的经济以l o 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发展,这时 期被称为f 1 本经济高度成长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f 1 本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从1 9 6 0 年至1 9 7 7 年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由7 1 万人增加到2 2 3 万人,招生人数扩 大了3 倍以上。其中,6 0 年代后半期以每年平均1 3 万人的速度递增,5 年间由9 8 万人 增加到1 6 3 万人,增长了6 6 1 3 。1 9 6 0 年大学、短期大学的入学率仅有1 0 3 。而1 9 6 9 年则超过2 0 ,1 9 7 6 年达3 8 6 。增长了近4 倍。为了接收f 1 益增加的学生,从1 9 6 0 年至1 9 7 5 年,大学由2 4 5 所增加到了4 2 0 所,短期大学由2 8 0 所增加到5 1 3 所”。h 本 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迅猛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一发展过程是伴随 同本教育政策的变化与日本经济界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步渗透、扩张而相应展开的。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再次攀升2 0 0 4 年已达到4 0 以上。如果加上 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等一些短期高等教育机构的招生人数,大学入学率 已超过7 0 。已发展成为拥有1 1 0 0 多所大学、近3 0 0 万大学生的庞大的社会体系,高 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 日本是一个以“教育立国”著称于世的国家,一向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经济 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本大学在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完全模仿美国模式到根据自 已国情,使日本的高等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 发展过程中以及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的大学改革,是为了使大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 0 0 4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 2 0 0 0 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 9 。2 0 0 5 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 3 0 0 万人, 毛入学率达到2 1 以上 。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学说,我国高等教育已 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大学入学率的急剧上升、招生数量规模的扩大,必将 使高等教育体系以及构成它的高等教育机构带来复杂的变化。我圈的社会制度虽与日本 迥然不同,历史背景方面亦存在差异,但是,两国的高等教育都是属于国家管理体制, 特别是国公立大学,完全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大学的改革根据政府的政策指导而进 行。在资金分配政策等方面,政府偏爱名牌国立大学。而且日本与我国在文化上具有一 ”文部省文部统计要览h t t l a 1 w w w , r l l e x i g o j p 2 0 0 40 4 。0 l 。i f 本文部科学省编:尹一字力、b 每晷日本。教育【z l 东京国立印刷局2 0 0 5 年第7 0 页 8 中嗣教育部( 2 0 0 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 t t p w w w e d u c n2 0 0 4 0 5 2 7 圆埕厶堂亟堂也监塞 一定的相似性,同时日奉高等教育有过与我国高等教育相似的历史和现状。我国高等教育 在2 0 世纪5 0 年代模仿前苏联进行了体制改革自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以来趸今正进行 着一系列的大学体制改革。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的日本大学体制改革为研究 对象。即通过分析考察6 0 年来在f 1 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学改革内 容,集中探索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适合现代大学的普遍精 神和价值趋向的管理体制。通过对闩本大学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考察,全面地队识其改革 的功过,即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对其改革经验进行有选择地吸收、批判、借鉴,探 索日本大学体制改革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借鉴意义。所谓“他i ij 之石,明以i 打玉”,研 究日本战后大学体制改革,吸收和借鉴他国大学的改革经验,无疑是有益的。 ( 二) 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综述 1 9 4 5 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日本犬学以美翻大学为蓝本进行了一次民主化的体制 改革。伴随战后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增长、人口的增加,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发展。2 0 世纪6 0 年代始,日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臼本政府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通 向2 l 世纪的保证畿入政府白皮书。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训练和刨新方法的教育,以培 养一代人的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能力。1 9 6 5 年,日本政府发布咨询报告明确提出“教 育国际化”的教改原则以及培养“国际型的日本人”的教育任务,以使新生一代树立“国际 型的日本人”的形象,使其适应日本经济大国的需要。进入8 0 年代后,高科技革命急速 涌起,后工业社会特征日益显著。于是,以醺立直属于首相的“临时教育审议会”( 1 9 8 4 年1 为标志,日本政府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根据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建议,文部 省于1 9 8 7 年9 月设立了大学审议会,以便从根本上对日本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审 议,并向大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大学审议会根据文部大臣提出的咨询事项以及大 学改革的实际课题进行了多项研究和审议,在日本大学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9 0 年代,日本大学课程改革内容之一就是:改革长期实行的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的一 般教育课程,即改变大学前两年进行一般教育、后两年进行专q k 教育的做法,实旋四年 一贯制的教养教育。所谓教养教育是通过特定的教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以培 养学生具备深厚的涵养、综台的判断力和丰富的人性教育模式。这一改革的关键在j 一课 程的体化。教养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相关专业课程、专浊课程以及论文写作和研究 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阶段。1 9 9 5 年,日本政府确立了科技创新立国的国策 并相继制定、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实行“科学技 术创造立国战略”提出要强化基础性、创造性研究,重视以基础研究为中心的犬学张 术创造立国战略”提出要强化基础性、创造性研究,重视以基础研究为中心的犬学科 一 毯压垦奎厶芏签魁夔堇堑窥 用。日本的大学在科技创新立国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基本法和科学技 术基本规划以及政府各有关审议会的报告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按照f 1 本总 务厅科学技术研究调查报告对研究活动的分类和定义,研究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 究和开发研究:大学是一个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于一身的教育科研机 构;人才培养作为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之+ ,确立了它在日本科技创新立国中为社会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地位是无庸置疑的。 1 9 9 8 年1 0 月,日本大学审议会提交了题为2 1 世纪的大学像和今后的改革方策 在竞争环境中充满个性的大学的咨询报告,全面规划了2 l 世纪初日本高等教育的 发展状况及改革方针政策。1 9 9 9 年1 1 月,文部大臣就“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应有状 态”向大学审议会提出咨询,要求站在“全球化时代”的高度探讨f = j 本高等教育的改革, 尤其是如何建设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大学,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项目。1 9 9 9 年11 月2 0 日,原东京大学校长、日本文部大臣有马朗人在国立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上又提出 了关于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的改革方案。有马文部大臣认为,国立大学的教学与科 研应该以自主、自律和负责任为基础,有必要采取能够充分考虑到国立大学特性的特别 措施。主要包括:行政主管大臣在制定中期目标,审批中期计划之际要确保大学的自主 性和自律性;在对大学业绩进行评价时,由独立于国家行政之外的第三者机构介入,对 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进行评价;包括校长在内所有教职员的人事权由大学自主、自律地行 使。 2 0 0 1 年6 月1 1 日,文部科学省向目本第1 0 次经济财政咨询会议( 议长由日本首相 小泉担任) 提交了“大学结构改革方针”:第1 0 次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审议通过了文部科学 省的“大学结构改革方针”。为使日本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充满活力,更具有国际竞争 能力,文部科学省大力推进大学结构改革。对一部分国立大学进行重组和合并,确定出 有特色和具有实力的大学;采取民间经营方式的新的法人模式,使大学更具灵活性、战 略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通过实行引进第三者评价机构的模式,推动大学开展竞争, 将前五名左右的好大学( 不论国立、公立还是私立) 真正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上述计划 皆在实施过程之中。 ( 三) 国内外关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现状 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地论述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历史, 分析其发展规律,此为理论研究。二是分析研究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制度、功能,指出问 题与矛盾的所在,提出解决的对策,此为实践研究。 4 泅巍厶芏亟二;兰焦途塞 l 、中国与其他国家对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在比较高等教育或外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关于日本部分的研究取得 了较大的进展,出版了许多论著。粱忠义从经济发展角度在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 ( 1 9 8 1 年) 一书中分析介绍了:二战后日本迅速恢复学校教育秩序,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其观点为教育和人力资源是立国之本,同本的经济增长离不歼迅速发展 的教育和强大人力资源的支持。只有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 全社会的投入,才能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粱忠义在其另一部论著日本教育发展战略 ( 1 9 9 3 年) 中介绍了明治时期、战后改革时期、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及8 0 年代f 1 本教育 爱展战略。对f 1 本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概括为3 个阶段:2 0 世纪5 0 年代的引进模仿 阶段,6 0 年代的应用模仿吸收阶段以及7 0 年代的发掘头脑资源阶段。朱永新、王智新 主编的当代日本高等教育( 1 9 9 2 年) 介绍了日本高等教育的起源、发展、结构、管 理、方针政策、师资及学生情况,论述了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特点及可借鉴的经验等。 胡建华在战后日本大学史( 2 0 0 1 年) 中从历史角度,以史实铺叙为主对战后日本大 学的改革进行了具体地论述。张可喜的日本大学走出“象牙塔”( 2 0 0 2 年) ,介绍了 日本近年来对大学实施7 种种改革措施,并积极加强产官学的联合,引导大学向企业靠 拢,让大学走出“象牙塔”的情况。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加强大学与企业的联合研究开发。 改革的措施之二是优化大学的资源配置、追求规模效益。改革的措埯之三是创立大学风 险企业。让大学走出“象牙塔”更好地利用大学的资源,更充分地发挥大学的作用。上 述论著中有的从经济角度分析与日本高等教育的关系或介绍同本教育的发展变化。其中 一些著作和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日本大学改革问题。尤其是胡建华的战后日本 大学史,对日本战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翔实地描述。此外,日本学刊与外 围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也刊登了许多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述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论 文。例如: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改革分析te t 本大学课程设置的依 据和变迁、日本大学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现状、日本大学课程与内容改革趋势及评价。论 述日本大学的课程和内容经常进行调整和改革,特别是1 9 9 1 年以来改革力度加大,近 年来呈现个性化、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灵活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个性化:日本 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一文从日本应对教育个性化所作的战略抉择,分析日本教育改革 的基本特点,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分析日本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 第一,努 力培养富于人性的日本人。第二,发挥个人的才能,培养富于创造精神的f = 1 本人。即、 改变划一主义;引进能伸展个性的教育体制:改变偏重记忆力的人才选拔模式,使人学 丝丘旦奎厶堂签型趁堇班塞 入学考试多样化。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认为豳立大学的“独立行政法 人化”是日本行政改革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介绍了独立行政法人化政策提出 的直接起因与经纬,概括了这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争论,归纳了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 意义与局限,并对其政策理念进行了剖析。二战后日本大学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 点介绍了二战后f = 1 本大学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三个阶段大学评 价形成的原因,探讨了评价制度的内容及其差异,总结了f 1 本大学评价发展的特点和未 来趋势。同本大学的种类与办学模式分析概述了嗣本高等教育现行法规,对日本高 等教育机构的种类与办学模式及管理模式作了个详细的描述。对于正在改革和发展中 的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法制完备、多t 体办学、教师在学校内部管理中依法发挥主导 作用、无论哪种办学主体兴办的学校都应严格依照国家法规办学等。同时,f 本的大学 从形式来说,不是静止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变化以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这些都具有借鉴意义。 在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的集体研究成果学术权力:七国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1 9 7 8 年) 的第八章中,考察了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和基本事实,分析了院校的类型、组织层次及决策的特点,论述了日本大学体制r e 逐渐 由比较传统的模式转变为比较现代的模式。认为日本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是院校等级制 和双重控制机构。在西方发展形成的学术自由观念很难应用于日本,中央政府自2 0 世 纪6 0 年代| | 三i 来的高等教育危机以来,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开始有了更大的影响。国家 政策的制定者开始消除等级制度在教育、财政和社会方磺造成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国 家又要确保高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更有效。日本的课程和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按 美国模式组织,但国家的规章制度强而有力。高级研究比其他六个国家都更集中在研究 生课程水平。此外,在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研究和改革办公室日本教育研究工作组完成 的日本的教育现状一美国对日本教育的研究报告( 1 9 8 7 年) 中,介绍了日本高等教 育的结构和基本情况,分析了日本的入学考试制度、本科教学质量、研究生教育及研究、 私立大学与国家政策、机会均等以及大学与政府、商业、工业之间的联系等重要问题。 报告的结论是日本在经济日益紧缩的年代,一些根本性的教育问题受到了触动。根深蒂 固的传统观念、等级制度和既得利益在改革的过程中受到了挑战,任何能够得以实现的 改革都必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2 、日本国内对高等教育研究现状 在日本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门学科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末。自7 0 年代未开始,日 6 通毖太芏熊主翌焦边塞 本的高等教育研究逐渐进入发展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直至今f 1 同本高等教育研究特 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理论与本旧的高等教育现状研究相 结合,出现了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高等教育著作与理论;二是高等教育研究由起始期论 述大学的性质、目的等为主的宏观理论研究,走向包括大学的课程设置、管理运行、教 师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的中微观领域。1 9 7 6 年,日本高等教育理论界最为活跃 的两位学者天野郁夫与喜多村和之合作翻译了马丁特罗的高学历社会的大学f 马丁特罗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马j _ 特罗以高等教育的 入学人口占适龄人口比例的1 5 和5 0 这两个数值为界,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划分为 “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此外,日本的许多高等教育研究者应用嘲外高 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结合日本高等教育实践,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几 本特色的高等教育专著。如天城勋的新大学观的创造( 1 9 7 9 年) ,天野郁夫的系列著 作变革时期的大学( 1 9 9 0 年) 、大学一试练的时代( 1 9 6 8 年) 、探究日本的大学 ( 1 9 9 0 年) 以及高等教育的目式构造( 1 9 8 6 年) ,潮木守一的大学与社会( 1 9 8 2 年) , 喜多村和之的高等教育的比较考察( 1 9 8 6 年) ,关正夫的日本的大学改革历史、 现状,展望( 1 9 8 8 年) 等。其中,天野郁夫在高等教育的日式构造中,借鉴阿什比 与马丁特罗的理论,分析研究了日本高等教育在外国高等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形成发展 过程,提出了在本世纪3 0 、4 0 年代形成并作为现代日本高等教育体制之基础的日本高 等教育的“二元、二层构造论”和现代日本大学分类理论等,不失为具有日本特色的高等 教育学说。黑羽亮一的战后大学政策的展开( 1 9 9 3 年) 是研究日本战后大学政策的 基本参考书,他的另一部专著大学政策迈向改革的轨迹( 2 0 0 1 年) ,则是通过1 9 6 0 年代至国立大学法人化期问大学政策的分析,描述了独特的大学论。喜多村和之的现 代的大学高等教育( 1 9 9 9 年) 从历史、国际比较的视点概括、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大 学高等教育,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川昭午、喜多村和之的现代的大学院教育 ( 2 0 0 0 年) 对研究生院的历史、现状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根据外国研究生院的 事例,展望了日本研究生院的未来。关正夫的2 l 世纪的大学像( 1 9 9 5 年) 和市川昭 午的未来型的大学( 2 0 0 1 年) 都从历史的、国际的视角论及了大学制度和大学教育 改革的课题和方法。市川昭午在其所著的高等教育的改蕊与财政( 2 0 0 0 年) 一:传中, 探讨了能否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分配的问题,对高等教育的财政现状进行了分 析。 上述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构成本文写作的基 7 一 越蜃旦查厶芏链型邀堇蛆巍 础。 (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高等教育体制分为国家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以及传统自治型,它包括大学的全面规 划与决策、预算和财政、入学机会与录取、课程和考试、学术职位的任命、科学研究等 方俩的组织制度及结构模式。本论文就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全面规划与决策、课 程和考试、学术职位的任命、科学研究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从大学教育的形态、组织 结构以及管理运行机制的角度分析研究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除绪论外另有四章,山 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即二、三、四章,蓑重论述与分析战后6 0 年来日本在不同时 期,高等教育的不弼阶段,即糖英阶段、大众化阶段、普及阶段所进行的体制改革,对 每个时期改革的特点进行概括,并评价其成败之处。首先从各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及其高等教育现状入手,阐明各阶段大学体制改革的动因;而后对各个时期大学改革的 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各个时期大学体制改革的特征,并从个人认识的视角对改革的结果 进行评价,以求从中发现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第二部分,即第五章, 在分析、总结、概括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过程、特征和功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 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阐述日本大学体制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予以的 启示。 本文采用“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以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 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讨论。本论文还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已有文献和前 人成果的查阅、研究、分析、分类与整理,找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此外,比较研究方法 也是本文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对美国模式移植、三次改革之间的关联以及中国两次大学 体制改革的分析过程中,本论文采用了比较方法中的异类比较、不同时期纵向比较以及 影响比较的手法。 。l 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著:学术权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1 第二版第1 6 9 1 7 5 更 8 河漫厶望殛翌焦监童 二、战后初期日本大学体制改革 ( 一) 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动因 1 9 4 5 年8 月1 5 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卜l 木固 代表在联合国拟定的投降书上签字。同时,美困占领军司令部发布解除全r 本武装和解 散军队的命令。接着,美国占领军又连续发布了有关彻底摧毁f l 本战争体制的各种指令。 f 本在美国占领军的督促、指导下,在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r 一系 列民 化改革,消除了等级制度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基础,大力提倡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 n 奉自宣布投降以来,接受了美国占领军长达6 年的控制。因而美国的民主思想、治国 理念等对战后日本的改革产生了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瞧不例外。美闲对战焉 f 1 本大学改革政策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民间情报教育局( c i v i l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d u c a t i o n , 以下简称c i e ) 和美国教育使节团这两个组织机构及由它们提出的有关政策性建议与报 告来实现。 l 、民同情报教育局( c m ) 与美国使节团的指导 民间情报教育局( c i e ) 是美军占领日本期间占领军司令部的一个下属机构,成立 于1 9 4 5 年9 月2 2 日。美国设立此机构的主要目的在于,要迅速恢复日本学校的讵常教 育秩序,将具有浓厚军国主义思想并积极参与侵略战争的教师逐出学校,废除学校中的 军事或准军事教育与训练,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强化民主主义思想等。c i e 的丰要 任务就是在日本各级各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清除军国主义影响,建立以普及民主主义 思想为目标的教育体系。 在1 9 4 5 年1 0 月至1 2 月期间,民间情报教育局( c i e ) 先后向日本政府发出了4 项指令,主要就如何清算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当前日本教育的发展及措施等提出具体意 见。这4 项指令成为日本文部省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对门本教育界的战后处理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这4 项指令分别是:“日本教育制度的管理政策”( 1 9 4 5 年1 0 月2 2 口) ;“关于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调查与处理闻题”( 1 9 4 5 年1 0 月3 0f 1 ) ; “停 止政府对国家神道神社的保护、支援与管理监督”( 1 9 4 5 年1 2 月1 5 门) :以及在全国 所有学校“停开修身、日本历史、地理课程”( 1 9 4 5 年1 2 月3 】日) 。发布这些指令 的目的,就是要在e 本教育制度中,清除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思想,废除根掘这种 思想建立起来的战时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 民间情报教育局成立不久,占领军总司令部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派遣由教育专家 人1 1 j 尧:战后日本教育史东京岩波书店1 9 7 8 年第一版第8 8 9 1 页 9 邕厦旦查厶堂佳越邈堇班蕴 一 组成的教育使节团来日,以制定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政策。1 9 4 6 年3 月初由 纽约州教育局长斯托达德( g d s t o d a r d ) 任团长,由大学校长、系主任和教商领域的大 学教授组成的使节团到达日本。其成员分成教育行政、师资培养和教育方法、课程与教 材、高等教育4 个小组对日本教育进行了考察,3 月底,向r 吁领军提出了关于日本教育 改革的报告书。美国教育使节团以美国的民主政治理念、教育理论作为改造日本教育的 基本指导思想,在教育目的上否定了日本的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批判了日_ 本战时教育 对人性的扼杀,强调地方政权,重视个人的发展。使节团提出的报告书于4 月6f 1 正式 公却。该报告书是战后第一二份关于日本教育改革的基本文件,内容全面,成为后来i 1 本 政府制定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依据。内容分为6 章,其中第6 章是关于( 高等教翁) 的, 其中,以“大学是一切现代教育制度的顶点”为开篇,提出了大学在“自由社会”中所 负有的三大任务,即继承学问自由的传统,鼓励思想自由,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知彭 水 平,崇尚真理,实现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光源”之作用;培养能够提高家庭与社会生 活水平,能够在企业经营与政治活动的有效运行及国际交流中发挥作用的人才;培养能 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具有一定技术的各种专业人才。 2 、教育刷新委员会与大学基准协会豹作用 教育刷新委员会( 后改为教育刷新审议会) 是战后成立的第一个隶属于日本内阁的 教育咨询审议机构,成立于1 9 4 6 年8 月,它的前身是日本教育家委员会。1 1 本教育家 委员会应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的要求而成立的,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教育使节团的访日作准 备工作。其成员多为大、中、小学校长及教育专家,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校长南原繁任 委员会委员长。委员会就民主主义教育、日本教育制度改组、教育改革中的心理问题、 日本复兴中的高等教育这些问题展开调查,并向美国占领军司令部提出了报告。之后, 教育家委员会改组扩大成正式的咨询审议机构教育刷新委员会。教育刷新委员会根 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报告书及民间情报教育局( c i e ) 的指示研究提出关于教育改革的 建议、意见,这些建议、意见成为文部省组织实施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教育刷新委员 会先后向政府提出了3 5 份有关教育改革的建议报告,其中多份是关于大学改革与发展 的。如1 9 4 7 年7 月2 3 日提出的大学调整设置的基本方针,1 9 4 8 年4 月1 7 日提出的建 议报告书的主题为“关于大学自由与自治”,1 9 4 8 年1 1 月1 9 日的建议报告书提出制定 大学法的设想,详细论述了新制度下的大学内部组织,明确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 o 夫l 尧:战后f 本教育史东京岩波书店1 9 7 8 第一版第7 8 7 9 页 1 0 锺塞厶堂亟翌筵论塞 等一些西方大学的基本理念。可以说,在把美国人的设想、建议变为具体的改革政策 和法律的过程中,教育刷新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基准协会正式成立于1 9 4 7 年7 月,它的前身是“关于设定大学基准的协议会”, 协议会的成员1 0 人,主要由5 所国立大学和5 所私立大学的校长、教授等组成,由其 制订新的大学审批标准,两个月后,协议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制定薪制大学的设旨 基准上。之后,协议会由文部省的咨询机构转变为民间的学术团体,更名为大学基准协 会。1 9 4 7 年1 2 月,大学基准协会将大学基准连同说明一并发送至各犬学、专门学 校。大学基准中对新制大学的课程设置作了明确的规定。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大学 基准成为f l 本各大学设定审批的主要依据。1 9 5 0 年,大学基准协会又对大学基准 中关于一般教育( 又称通识教育) 的规定作了重要修改。大学基准关于一般教育的 规定推动了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改革,一般教育课程被认为是构成新大学特征的基础课 程,因此,大学基准被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此外,大学基准协会还为如 何开设一般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普及和启蒙活动。 在战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大学界对战前大学教育的反思以及战后大学发展理 念的探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教授矢内原忠雄( 1 9 5 2 年任东 京大学校长) 的学问精神与大学使命、南原繁( 战后第一任东京大学校长) 的大 学的理念、上原专禄( 当时一桥大学校长) 的大学的职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 映了当时日本大学界关于战后大学改革理念的一般思考。 ( 二) 战后初期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法律依据与内容 l 、二战前日本高等教育枫构的状况 学校教育法颁布时,日本的高等教育状况大致是:大学4 9 所,其中7 所是旧 帝国大学,1 l 所国立单科大学,私立大学是2 8 所,公立大学只不过3 所。旧帝国大学 是自明治时期到战前增设的,国立单科大学是从大正末年到昭和期间升格为大学的一桥 大学、东京工大、神户商大,此外有东京、广岛的文理科大学,以及战后成为国立单科 大学的各医学大学。公立大学除了大阪商大之外,只有京都府立、兵库县立的两所医科 大学。私立大学的大部分是由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升格的大学。在这些大学就读的学生 总数为9 万2 千名,其中3 万8 干名是帝国大学的学生,4 万2 千名是私立大学的学乍。 专门学校作为进行高度专门教育的场所,国公私立学校总计3 6 3 所,其中私立学校 数量较多,丽那些为进入国公立大学所设置的从事预备教育的高中和大学预科的学校数 。胡建华:战后日本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第一版第3 8 3 9 页 1 l 一一 缝压旦奎叁堂签型夔堇班塞 量电缀可观。高中主要向帝国大学和国立单科大学提供入学者,其在学人数合计约7 万 人( 高巾约3 万8 千人、大学预科约3h9f 人) ,学校数是l o l 所。另外,当时作为 官制上称呼的教师培养类学校。即:高等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师范学校、示范学校、 青年示范学校、各类教员养成所等教师培养机构共计1 4 0 所,全部为国立学校,总计有 8 万2 千名学生就读。 2 、教育基本法 与学校教育法) 的形成 教育法律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而教育立法也是战后教育改革的蘑要组 成部分。1 9 4 7 年3 月3 】日,在教育刷新委员会提出的建议与纲要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 基本法案得到议会的通过,被称为战后第一部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不仅嫂定了战 后 本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方向,而且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日本教育法律 体系。教育基本法在叙述具体条款之前就阐明了战后日本教育的性质以及教育基本 法与宪法的关系,“表明了建设民主、文化国家,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做贡献的决 心。在此根据日本国宪法之精神,明示教育目的,为确立新日本教育之根本而制定 本法”。教育基本法共1 l 项条款,首先,在人的教育、国民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行 政部门的权力限制3 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指导战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教育理念与思 想。其次,教育基本法的制定实现了日本教育在指导思想及理念上的两个根本转变, 即:由战前的“敕令主义”转为战后的“法律主义”,由战前的“臣民教育观”转为战 后的“国民教育观”。所谓“敕令主义”是指反映教育指导思想的教育法规以天皇敕令 的形式表现出来,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