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苦难·反抗·幻灭——论莫言小说的悲剧意蕴.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苦难·反抗·幻灭——论莫言小说的悲剧意蕴.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苦难·反抗·幻灭——论莫言小说的悲剧意蕴.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苦难·反抗·幻灭——论莫言小说的悲剧意蕴.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苦难·反抗·幻灭——论莫言小说的悲剧意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火学硕 :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在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实践中,莫言对生命悲剧的理解和艺术表现,具有 鲜明的个人风格。在莫言笔下,“苦难”是生命悲剧之所以为“悲”的显性要素 和生成的重要原因,而莫言所认知的“苦难”涵义,首先表现为“苦难的大地”, 这也是近百年来封建文化对人的吞噬,杀伐战争对人的毁灭,以及政治运动对 人的侵犯等种种生命悲剧的大集合。依据这种理路,莫言在对民间苦难的描述 和书写中,深刻地展现出了由苦难所带来的“生命悲剧”的图景。由此,人们 可以清晰地看到生命在异化力量的压迫下,是如何承受重负并在绝境中匍匐生 存的境况。同时,莫言对压迫生命的异化力量的批判,也蕴含在这重悲剧意蕴 的艺术表现之中。 在书写“苦难的大地”的同时,莫言继续向深一层挖掘,为人们展示了一幅 在苦难中张扬生命欲望,反抗异化的精神力量,从中获得生命尊严的图景。在 这重悲剧意蕴里,莫言高扬生命欲望的旗帜,积极肯定了苦难中生命欲望的合 理表达,以及生命个体对异化力量的拒绝和反叛,并且热烈赞美了这种生命欲 望包孕的苦难压不倒的民间生命力。 在完成生命与外在异化力量的悲剧揭示后,莫言在创作的后期,开始越来越 多的对生命欲望的内在异化进行认真的思考。随着人类社会的物欲化进程的加 快,人与内在扭曲的生命欲望的冲突也愈演愈烈。针对这种人与自我的分裂带 来的绝望和幻灭,莫言作品的悲剧性也进一步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对生命欲 望本身进行批判,而这也就构成了莫言后期创作的重大主题,以及他所书写的 悲剧的第三重意蕴。 从早期的苦难书写,欲望宣扬,到后来的参悟欲望,消解欲望,莫言不仅构 筑了一个属于历史,也更属于真实的民间世界,并且由此完成了他对生命悲剧 本质更为深刻的认识和艺术揭示。本文就是以生命悲剧为主线,重点分析论述 莫言创作中的“苦难的大地”、“生命欲望和反抗”和“生命的幻灭”这三重悲 剧意蕴,深入探讨分析莫言的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路径。 关键词:莫言;悲剧;欲望;苦难; 反抗;幻灭 v 浙江大学硕i :学位论义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w r i t e r sc r e a t i v ep r a c t i c e ,m oy a nu s e sh i sd i s t i n c t p e r s o n a ls t y l ea n da r t i s t i cp o w e rt oe x p r e s st h et r a g e d yo fl i f ea n di t sa r t i s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i nt h ew o r k so fm oy a n ,”s u f f e r i n g ”i st h em a i nr e a s o na n dp r e r e q u i s i t e f o rt h et r a g e d yo fl i f e ,w h i c hm e a n s ,f i r s to fa l l ,t h e ”s u f f e r i n go ft h el a n d ”i t i n c l u d e st h ed e s t r u c t i o no np e o p l e ,f r o mf e u d a lc u l t u r e ,f r o mt h ew a ra n dp o l i t i c a l m o v e m e n t s ,a n da l s oo t h e rv i o l a t i o n so fh u m a nt r a g e d yi nt h el i v e si nl a s tc e n t u r y b a s e do nt h i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m oy a nd e s c r i b e st h es u f f e r i n go ft h ec i v i l i a n , p r o f o u n d l y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t h es u f f e r i n gb r o u g h ta b o u tb yt h e ”t r a g i cl i f e ”a sar e s u l t , w ec a nc l e a r l ys e eu n d e rt h eh e a v yb u r d e na n di nt h i sd e s p e r a t es i t u a t i o n ,h o wp e o p l e m a n a g et ob e a ra n ds u r v i v e m oy a ne x p r e s s e sh i sc r i t i q u et ot h ef o r c eo ft h e o p p r e s s i o no fl i f e ,i na na r t i f i c i a lw a y m oy a ne x p l o r e sd e e p e ra b o u t ”t h es u f f e r i n go ft h el a n d ”,h ed e s c r i b e st h el i f e d e s i r eu n d e rt h ep u b l i c i t ys u f f e r i n gt of i g h ta g a i n s tt h ef o r c e so fo p p r e s s i o no fl i f e , a n dp e o p l e d e s i r ef o rd i g n i t y a n di nt h i sd e s c r i p t i o n ,m oy a n s p e a k sh i g h l yo ft h e r e b a l a n c et ot h eo p p r e s s i o nt h el i f ed e s i r ef o rs u r v i v e ,a n dw a r m l yp r a i s e st h el i f e p o w e rf r o mi t ,w h i c hc o m e sa f t e rt h es u f f e r i n g u p o nc o m p l e t i o no ft h er e v e a la b o u tt h el if et r a g e d yf r o mt h eo p p r e s s i o n ,i nt h e l a t t e rp a r to ft h ec r e a t i o n ,m oy a ng r a d u a l l ym o r ee m p h a s i z e so nt h ed e g e n e r a t i o no f t h el i f ed e s i r e w i t ht h eh i g hp a c eo fm a t e r i a ld e s i r e so ft h eh u m a ns o c i e t y ,t h e c o n f l i c to ft h ei n d i v i d u a la n dt h ei n n e rd e g e n e r a t e dd e s i r eh a si n t e n s i f i e d i nv i e wo ft h ed e s p a i ra n dd i s i l l u s i o n m e n tb r o u g h tb yt h ei n d i v i d u a lm a na n d s e l f - d i v i s i o n ,t h et r a g i co fm oy a n sw o r kh a sf u r t h e rr e a c h e dr e a d e r s h e a r t ,t o c r i t i c i z et h ed e s i r et ol i f e ,w h i c hc o n s t i t u t e st h em a j o rt h e m eo fm oy a n sc r e a t i o n s a n dt h et h i r di m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m oy a n st r a g e d y f r o mt h ee a r l ys t a g ea b o u tt h e “s u f f e r i n g ”,a s k i n gf o rt h el i f ed e s i r e ,t ot h en e x t s t a g e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d e s i r e ,e v e nr e s o l u t i o no ft h ed e s i r e ,m oy a nc r e a t e sa v l 浙江人学硕i :学位论文 h i s t o r i c a lw o r l d ,w h i c hi sa l s oar e a lo n eo fc i v i l f o r mt h i s ,h ea n dt h u sc o m p l e t e s t h ep r o f o u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r e v e a lo ft r a g e d yo fl i f ei nh i sw o r k s w i t ht h em a i no ft h et r a g e d yo fl i f e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e m p h a s i so na n a l y s i so f m oy a n sc r e a t i o no f ”t h es u f f e r i n go ft h el a n d ”t h el i f ed e s i r ea n do p p r e s s i o n “a n d ”l i f ed i s i l l u s i o n m e n t ”,t h e s et r i p l et r a g e d y ,t oe x p l o r et h et h e m eo ft r a g e d yi nm o y a n sw o r k s k e y w o r d s :m oy a n ;t r a g e d y ;d e s i r e ;s u f f e r i n g ;o p p r e s s i o n ;d i s i l l u s i o n v i i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盘鲎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旷 学位论文作者物少, y v 签字日期:沙p 矿年2 一月易f t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磁彤一- 一、y 7 签字日期:之们矿年心月名目 导师签名: 起 签字吼叫年f 1 月7 日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 致谢 能踏入辉煌宏伟的文学殿堂一直是我的梦想。大学毕业后,我的工作一直 是繁忙的,然而在工作间隙,我也常写一些文学作品,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被缪 斯之神眷顾。这样的梦想是异常天真的,但是却温暖着我的人生。 正因为此,我才决定要到浙大中文系来继续我文学的梦想。三年来,在各 位老师的引领、教导和帮助下,我有了更加开阔的文学视野,也学会了更深入 的思考人生文学等诸多问题。在此,感谢吴秀明老师、吴晓老师、陈建新老师、 李力老师、盘剑老师、郑淑梅老师等各位老师的教导和培养! 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写作,我的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也终于接近了尾声。还记 得在下着大雪的夜晚,在浙大的自 - - j 室里修改论文的提纲;还记得在工作之余 争分夺秒地阅读莫言的所有作品;也还记得抱着自己的孩子,却在苦苦构思论 文的内容时光如水,一年很快过去了,我的论文也终于不再是脑海中瞬间 的火花,而成为了那一个个跳跃的文字。而在这过程中,不管是开题报告、撰 写和定稿,都得到了我的导师黄健教授的精心指导。他为本论文的撰写与修改 付出了许多心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学生愚钝,让导师费心,只能借此 方寸之地,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浙江入学颀i j 学位论文 苦难- 反抗幻灭 一一论莫言小说的悲剧意蕴 1引言 莫言,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作家。他的天马行空的创作姿态,惊世骇俗的灵思 妙悟,泥沙俱下的狂欢叙述,都曾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真正成就莫言,确立 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的,却远远不止这些。他的反叛的怒吼,他对野性 生命力的宣扬,他对生命欲望的本然追问,他的那些化为滚烫文字的忧伤和痛 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使他有别于许多媚俗的作家,使他能沿着先辈们开创的文 学之路继续前行着。正如莫言自己宣称的那样:“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作家,他 应该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他的写作,他应该为人类的前途焦虑或是担忧,他苦 苦思考的应该是人类的命运,他应该把自己的创作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只有这样 的写作才是有价值的。”莫言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对人类的大爱, 使莫言的创作不断趋于严肃和深刻,他爱着他笔下的人物,更爱那些曾经活着的, 或仍然活着的普通百姓,他的喜怒哀乐紧紧地和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用他全部 的心血在想象的世界里,复活起他们的内心的真实历史。 刘再复在莫言:中国大地上的野性呼唤一文中指出:“莫言没有匠气, 甚至没有文人气( 更没有学者气) 。他是生命,他是搏动在中国大地上赤裸裸的生 命,他的作品全是生命的血气与蒸气。八十年代中期,莫言和他的红高梁的 出现,乃是一次生命的爆炸。本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作家,没有一个像莫言这样强 烈地意识到:中国,这人类的一种,种性退化了,生命萎顿了,血液凝滞了。 这一古老的种族是被层层叠叠、积重难返的教条所窒息,正在丧失最后的勇敢与 生机,因此,只有性的觉醒,只有生命原始欲望的爆炸,只有充满自然力的东方 酒神精神的重新燃烧,中国才能从垂死中恢复它的生命。十年前莫言的透明的红 萝卜和赤热的红高梁,十年后的丰乳肥臀,都是生命的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十多 年来,莫言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在叙述方式上并不重复自己,但是,在中国八 浙江人学硕卜学位论义 九十年代的文学中,他始终是一个最有原创力的生命的旗手,他高擎着生命自由 的旗帜和火炬,震撼了中国的千百万读者。”心1 的确,莫言的作品就是生命血气 的蒸腾,是生命在苦难大地上燃烧的熊熊之火,是生命在古老牢笼中的嘶声呼喊, 而这一切都因为莫言的心中有着对民族、对人类的爱。 因为大爱,所以大悲,在莫言小说幽默的语言背后是掩盖不住的人生的苦难 真相和历史的悲剧本质。这种苦难真相和悲剧本质体现在生命的感受上就是“痛 苦”。如同他所言:“人生的根本要义我以为就是悲壮或凄婉的痛苦。英雄痛苦懦 夫也痛苦;高贵者痛苦卑贱者也痛苦;鼻涕一把泪一把痛苦畅怀大笑未必就不痛 苦。大家都在痛苦中诞生在痛苦中成长在痛苦中升华在痛苦中死亡。死亡是痛苦 的解脱。但如果有灵魂,死亡也仅仅是痛苦肉体的解脱而不是痛苦灵魂的解脱。” 1 “痛苦”一词,不仅仅是莫言对生命悲剧的感性描述,更是莫言将自己的创 作提升到生命哲学高度,对整个人类普遍存在的悲剧感的一种理解。所有生命悲 剧的外在感受确实用“痛苦”一词可以概括,但是,产生这种感受的内在原因却 是非常复杂的,它源自对生命不可抗拒的内在意义的探究。莫言小说的价值也就 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对“悲”的感受和描述上,而是更进一步地执着地思考生命 悲剧产生的种种原因和内在的本源。 在莫言看来,生命悲剧及其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就是生命欲望在被异化力量 压制、剥夺、扭曲、膨胀的过程中不断反抗冲突而产生的结果和展现。而悲剧感 就是生命欲望在与异化力量的冲突过程中产生的苦痛感。在莫言的小说里,这种 种产生悲剧的异化力量或是蛮横落后的封建文明和其产生的政治怪胎,或是毁灭 一切的杀伐战争,或是贫穷大地上人间真情的失落,或是被现代物欲文明无限扭 曲和膨胀的欲望本身苦难由此而来,反抗由此而来,生命的幻灭亦由此而来。 苦难、反抗、幻灭、悲剧也许是自然的周而复始,也许是历史的不断循环, 然而如何在这种循环中获得对生命自身的深刻认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如 何在这种循环中拥有自我认识和反省的能力,这也许正是莫言创作的旨归所在。 说起莫言的生命悲剧观,究其思想或精神渊源而言,还应当上溯到西方哲学 家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认为一切生命在本质上是悲剧性的,因为痛苦是人自身 的产物。“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所以也就是出于缺乏,所以也就是出于痛苦。 这一欲求一经满足也就完了;可是一面有一个愿望得到满足,另一面至少就有十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 个不得满足,再说,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以至于无穷。在欲求已经获 得的对象中,没有一个能够提供持久的、不再衰退的满足,而是这种获得的对象 永远只是象丢给乞丐的施舍一样,今天维系了乞丐的生命以便去明天又延长他的 痛苦。”h 1 这就是叔本华所理解和揭示的世界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悲剧所深刻认 识到的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即生命意志无休无止、无穷无尽的挣扎与不满足。 叔本华还强调,悲剧人物陷入悲剧命运,不是个人的缺陷,而是人类固有的局限, 而这种“人类固有的局限”就在于生命欲望本身。因了生命欲望的存在,人们在 追求自己欲求满足的过程中,若遇到别人的生存有碍于他,就要否定别人的生存。 世界的本质全出自一个盲目的意志,因而人生就是痛苦,活着就是受罪。叔本华 甚至认定,悲剧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悲剧。 叔本华是一位悲观主义,他的悲剧学说影响深远,但是他的继承者尼采却积 极地接受和肯定生命欲望,他的哲学看到的是生命欲望给人类带来的积极意义。 他的生命悲剧观,已清除了叔本华否定、灭绝生命意志的悲观主义成分,而注入 了种种肯定生命欲望表达的精神。他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 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为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一 一我把这称为酒神的精神” 1 ,肯定生命意志,就要勇敢迎接痛苦与牺牲, 战胜困难,做生活的强者,面对痛苦、险境和未知事物,精神愈加欢欣鼓舞,这 就是尼采悲剧精神的要义。他的酒神迷醉是鼓励人类不要被代表理性的日神欺 骗、愚弄,而应当解除对自由的束缚,冲出苦难的牢笼,去感受生命的欲望带来 的快乐,去体验新的人生。在酒神的带领下,人们应当放纵情感,向一切旧的道 德制度挑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忘乎一切的反叛和自我毁灭中,人 类尝到了久违的,最原始、最纯洁的快乐。尼采的酒神精神实际上是对压制生命 欲望表达的日神的反叛,是对美好的生命欲望的宣扬。 也许我们无法用实证的方式论证莫言与叔本华、尼采两位西方先哲之间的关 系,但是,如果我们承认人类的思想和精神,特别是审美认知具有相通性的话, 那么,我们也就可以从中推论出莫言对生命悲剧的思考与这两位哲学家所具有的 血脉相通之处。在我看来,莫言早期的作品更接近尼采的悲剧观。他不但不否定 生命欲望,反而总是要使他笔下的人物冲破不合理的生命处境来表达欲望、宣泄 欲望。在莫言看来该否定的也许并不是欲望本身,而是压迫生命欲望、阻碍生命 浙江大学硕1 :学位论文 欲望实现的种种异化力量,这些压制生命欲望的异化力量正是产生生命苦难的根 源。因此,对阻碍生命欲望实现的异化力量的批判和对正常健康、充满生命力的 生命欲望的宣扬融合在一起,成了莫言早期创作的主旋律。莫言借这种批判和宣 扬来表达生活在底层的卑微的民众的呼声,他就如同天堂蒜薹之歌里的瞎子 张扣一样用生命来坚持着吟唱,表达着对不合理不公正压抑生命力的异化力量的 愤怒和批判。 但是,随着时代情境的急速变换,人们物质水平的极大提高,社会文化矛盾 越加错综复杂,生命的悲剧性境遇有了一定的变化,生命个体与异化力量的外在 冲突开始越来越多地让位于生命个体与急剧膨胀的欲望之间的内在冲突。与此相 对应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莫言的创作,由原先高扬生命欲望向消解欲望、参 悟欲望、解脱人生痛苦转变。在这时莫言和叔本华一样,关注的是欲望本身给人 带来的痛苦:欲望的不能满足是苦,欲望的不可穷尽是苦,个体生命因为各自的 生命欲望而在彼此之间造成伤害更是苦。生命本苦的悲剧境遇,使莫言笔下人物 的悲剧命运有了幻灭的色彩。 正是这样,莫言对生命悲剧的艺术表现,大致形成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悲剧意 蕴:第一重是莫言对近现代中国生命苦难的描写,并以此来批判造成生命苦难的 种种异化力量;第二重是通过书写生命欲望在异化力量面前的表达、宣泄、拒绝、 反叛,来高扬生命欲望的旗帜,肯定生命欲望所包孕的生命活力;第三重是通过 展示生命在不断膨胀的内在欲望的驱使下所走向的悲剧命运,来表达宇宙人生无 法解脱的痛苦和幻灭感。为此,本文将重点从三个部分来论述莫言小说的这三重 内涵和意蕴:第一部分“苦难的大地”,以苦难大地上异化力量对生命欲望的剥 夺来看莫言小说的悲剧底色和悲剧基调;第二部分“精神的反抗”和第三部分“生 命的幻灭”,分别从生命欲望在异化力量面前的必然抗争和其本身无法解脱带来 的幻灭来看莫言小说独特的悲剧意蕴和主题内涵。 浙江人学硕i :学位论文 2 苦难大地的书写:“生之痛苦力的真实再现 在现代悲剧理论中,基于对存在意义的思考,人们多把“生之痛苦”的命题 作为悲剧理论的重要学说。朱光潜说:“悲剧表现的主要是主人公的苦难。”拍1 车 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悲剧最能打动人的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而莫言对生命悲剧的 书写,其基点也首先是从观照生命的苦难处境开始的。“苦难可以成为促使我们 发展的有力激素。所以,生活的意义也常常可以在痛苦磨难中找到。”n 1 因为只 有苦难,才能引导人们去思索产生痛苦与不幸的原因;只有苦难,才能使生命的 活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民族性格的力与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莫言对苦难的认识源于孩童时代。海明威曾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 在19 7 6 年入伍前的二十年里,莫言饱尝了生活的辛酸苦辣,生长于那个特殊年 代贫苦农村的经历催生了莫言对苦难的深刻的认识。“我见多了人间的苦难和不 公平,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怒,所以我只能写出这 样的小说。”伸1 独特的苦难体验及对这种苦难体验的感悟,使莫言不由地选用一 些灾难性的场景作为小说故事展开的环境。它们与灾难中人们的肉体和精神对于 苦难的承受,共同形成了一种弥漫于小说世界的特殊氛围,成为莫言小说的悲剧 底色和情感基调。 在莫言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近现代中国,生命的苦难处境主要是由 落后的封建文明、荒诞残忍的政治异化强权和毁灭一切的无情战争构成的。这三 者形成一种生命的反动力量,而这种反动具体表现在对卑微的生命个体进行压 迫,对生命欲望的表达进行剥夺上。莫言在小说中详细地描写了因这种种剥夺带 来的生命异常艰难的生活处境,以及生命在这种种压迫下形成的畸形的心理和被 扭曲的社会关系。在莫言看来,这是“生之痛苦”所形成的悲剧的最显性的元素。 2 1 封建文化和政治强权下的民间苦难 关注现实、反思和批判现实,是莫言对鲁迅战斗精神的一种继承。正如莫言 浙江人学硕 :学位论文 自己所说的他的一些小说“是继承了先贤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继承得好还是坏 那是另外的事情,但主观上是在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挣1 ,批判,必然会带 来沉痛和悲情,所以,当莫言小说一旦切入到了中国社会的母体的时候,就会发 现鲁迅当年为新文学所设置的“为人生”的主题和引起“社会疗救”的创作主旨, 仍然在延续。自然,延续这一创作主旨的前提乃是,现实大地的悲剧在特定的时 空中,仍然在继续。而几千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的以否定人的欲望、束缚人的 自由、剥夺人的价值为核心的“封建文化”以及由它派生出的以封建等第、王权 至上、男尊女卑和官本位等为特点的“政治强权”意识依然潜伏在民族文化的一 隅。 鲁迅曾认为悲剧不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而是应该表现社会最底层的弱者、 最平凡和最不引人注目的小人物的不幸遭遇,从中展现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 西,被无情地“毁灭”的过程。通过这种“有价值”的小人物所遭受的毁灭,来 揭开背后压抑人性的罪魁祸首的面纱,来激活人们为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而奋 斗、抗争的悲壮精神。鲁迅指出:封建的传统文化是人性压抑的罪魁祸首,中国 老百姓“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n0 1 ,在“吃”与“被吃”的 历史中循环,由此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悲剧和生活悲剧。在鲁迅创作主旨中,写 悲剧就应该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写出被黑暗的社会重压的、毁灭了的有价 值的精神悲居4 ,从而提醒人们,达到改造国民性、变革现实的目的。 莫言旗帜鲜明地打出“作为老百姓而写作”n 创作理念,这其实也是对鲁迅 悲剧观的另一种呼应和继承。“没有把自己当成贵人,甚至不敢把自己当成一个好 的老百姓,这才是真正的老百姓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下的创作,才有可能出现伟大 的作品。因为那种悲凉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是触及了他心中最痛疼的地方的。”n 引 莫言还说:“鲁迅是启蒙者,之后扮演启蒙者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 谴责落后,揭示国民性中的病态,这是一种典型的居高临下。其实,那些启蒙者身 上的黑暗面,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所谓的民间写作,就要求你丢掉你的知识分子 立场,你要用老百姓的思维来思维。”“钉所以,莫言和鲁迅又有很大的不同,他 的用老百姓的思维来思维,目的是要进入到底层百姓的心灵世界,将审视的视野 深入到在苦难中挣扎的人的内心深处,以生命的真实欲望被无情地剥夺产生的苦 痛来完成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封建文化和政治强权的潜在批判。莫言说作家“最好 浙江人学颂i :学位论文 不要担当道德的评判者”n 1 ,但其实这种种的“评判”,已经蕴含在对苦难的描 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莫言的作品中表现最多的就是普通农民,城市贫民,特 别是女性和懵懵懂懂的孩子的“生之苦难”,如在民间业已存在卖身换婚制现象 等等。这些弱势生命的苦难,构成了莫言悲剧世界的特殊再现元素。可以说,莫 言的民间叙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从不曾站在高高在上的强者立场上,来嘲笑 鄙视和企图遮蔽悲剧的受难,而是以一种平视的角度,站在受难者的立场上来体 验苦难、咀嚼苦难和叙述苦难,并由此来揭示由封建文化和政治强权给普通民众 所带来的沉重的生活苦难。 2 1 1 对封建政治文化残忍本质的揭示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多是色调灰暗的,这就预示莫言心中的“家乡” 是苦难的化身。而要描述那些苦难,首先要做的就是还原历史。莫言的小说常常 截取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片断,让人们看到在历史中的人的真实存在和苦难处 境。檀香刑是晚清时代的绝唱,丰乳肥臀是一部从抗日到9 0 年代的断代 史,红高梁是民间抗日的呐喊,透明的红萝卜则呈现了50 年代学大寨的 氛围随着小说时间的不断延伸,人类的悲剧性本质也就越加清晰,人们也越 能看到以封建政治文化为首的异化力量是如何对人的生命欲望进行残忍剥夺的。 ( ( 檀香刑是莫言的一部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猫腔作为一种叙事方式, “就是要重点表现封建王朝维系了几千年的残酷大戏,最高导演实际上是皇帝, 或者说是封建制度。”n 5 1 莫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场又一场的酷刑表演,酷刑越烈就 越能体现统治势力对生命进行的肆意损害和蹂躏。生命个体受刑成了高高在上的 特权阶级欣赏受刑生命的痛苦和警戒其他弱势生命不得反抗的一出戏。 因为丢失一把枪,皇帝就下令要处死太监小虫子,姥姥们为了讨好万岁爷费 尽心思发明了酷刑“阎王闩”,用尽手段让小太监在极其漫长极其巨大的痛苦中 死去,帝王的权力在摧残剥夺人的欲望上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表现;因为民众闹 事,冲击洋人修建铁路,袁世凯就下令对闹事首领孙丙动用最残酷的刑罚一一檀 香刑,让他生不如死,悬挂示众,以警示民众,对洋人的谄媚和对民众的无情镇 压暴露了军阀统治者极度自私的丑恶灵魂檀香刑中总共讲述了六次骇人 听闻的行刑过程,细致入微地演绎了五种刑术,“腰斩”“阎王闩”“斩首”“凌迟” 浙江人学硕i :学位论文 及最后惊天动地的“檀香刑”在小说中一一亮相,充溢着血腥之气。而每种刑术, 都以追求一种残忍的极至境界为最终目标,“它的精致、考究、细腻,都是为了 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受刑者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这些刑术,作 为中国历史上集权统治人性沦丧的一种高度象征,它所隐喻的不只是统治阶级那 种近乎疯狂的非人道性、残忍性的专制本质,还折射了统治阶级无法约束的私欲 的膨胀,而这种私欲的膨胀是建立在对平民百姓正常欲望的疯狂剥夺上的。就像 女人的裹脚是中国传统男权变异后的产物一样,这些酷刑的发明与创造,同样也 是封建权力阶层变态私欲的产物。它以肉体作为政治权力的演练对象,试图验证 皇权的无限性,实质上却暴露了这种极权的变异本质。”副残忍地屠戮杀害,使 人忍受最大的痛苦而死去,对平民百姓正常欲望的无情剥夺,封建统治权力对民 间生命的压迫达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莫言借这些刑术不仅暴露了特权阶级残 暴、阴暗、草营人命的异化心理,颠覆了封建权力的历史作用,也深刻地揭示出 民间生命的苦难体验。小说中莫言借德国总督克罗德的嘴,说了一句极为精辟的 话:“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罚是最为先进的,中国入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天 才。让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这是中国艺术,是中国政治的精髓。”( 檀 香刑) 在这句话的背后,显然藏着莫言对封建特权阶层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自 己的私欲而肆意压制剥夺百姓正常的生命欲望的反思和批判。 檀香刑) ) 的意义在于通过刑罚的惨烈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几千年来压迫人的 强大异化力量,即封建文明,这种封建文明压迫撕毁的正是一个又一个无比鲜活 的生命,而即便是在封建王朝覆灭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封建文明建立起的 封建文化意识却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之中。所以,莫言在写到近现代的历史 环境中的人民苦难时,内心深处依然有着无法化解的疼痛和悲悯。 在枯河中,莫言以非常细腻的笔触为世人描写了男孩小虎的悲剧。“一 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庄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 的烟雾愈加厚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种凄艳的红色。”( 枯河) 小说一 开始就笼罩在一片血色当中,这血色是凄凉的沉重的,有着浓重的腥气,预示着 那个年代里暗藏的人间悲剧。因为村支书女儿小珍子的激将,小虎爬上树梢去折 树权给小珍子做枪,但却不慎从树上掉落下来,误伤了小珍子,这样一个偶然的 事故竟然迫使小虎这个弱小的生命最终走向以自杀来反抗的道路,这其中的不 浙江人学硕? :学位论文 平、不公,让人一目了然。莫言愤怒地描写了小虎在被村支书狠狠地在地上踢来 踢去之后,又在家里被他的家入毒打:“母亲带着铜顶针的手狠狠的抽到他的耳 门子上。他干嚎了一声。不像人能发出的声音使母亲愣了一下,她弯腰从草垛子 上抽出一根干棉花柴,对这他没鼻子没眼地抽着”,“父亲左手提着一只鞋子,右 手领着他的脖子,轻轻提起来,用力一摔”,“母亲那只厚底老鞋第一下打在他的 脑袋上,把他的脖子几乎钉进腔子里去。那只老鞋更多地是落在他的背上,急一 阵,慢一阵,鞋底越来越薄,一片片泥土飞起来”。( 枯河) 残忍的毒打使亲情 的种种美好烟消云散,而这一切毒打只是因为小虎误伤的是村支书的女儿一一村 里政治权力掌握者的女儿。这次误伤不但使得小虎哥哥参军的机会成了泡影,而 且使全家人都集体本能地生活在怕被报复的巨大的恐惧之中。这种对权力的恐惧 在中国由来已久,似乎已成为了中国百姓的集体无意识。而枯河的独特性在 于莫言通过书写亲人之间的感情断层来表达封建权力对人的可怕的异化,又通过 细腻地描写小虎在毒打后感受到的世界来表达卑弱者的痛苦绝望。封建权力其实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认识不到这种权力对人压迫的不合理性,甚至自觉地匍 匐在这种权力下,甘心做这种权力的奴隶,而丧失了应有的美好人性。正如鲁迅 一样,莫言在这里十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苦难生活的一种源头。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小虎的死是对封建强权对人的驱使、控制、迫害的反抗和控诉,是对被封建 等级意识控制的卑微的人们的一声沉重的叹息,更是莫言对强者因自己的生命欲 望受到损害就反过来压迫剥夺弱小者的生命欲望的批判。 在莫言的另一篇小说老枪中,大锁的父亲因为无法忍受柳公安员的凌辱 而奋起反抗,将其踢进水沟,在完成这一壮举之后,为了免受报复,父亲回家竟 然拿起老枪开枪自杀,小说用无比诗意的语言描写到:“爹走进梨园。梨花如雪。 爹把枪口冲下挂在树上,又用一根细麻绳缚住枪机,然后仰在地上,用嘴含住枪 l z l 。他睁着眼,看着金黄色蜜蜂,用力一拉麻绳。梨花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地落 下来。几只蜜蜂掉下来,死了。”( 老枪) 生命竟然以这样一种看似美丽悲壮其 实可怜悲凄的方式终结,这背后藏着多少卑微生命的痛苦和血泪。故事中蛮横霸 道的柳公安员象征着那个年代高高在上的国家权力,面对这权力,代表民间的“我 父亲”从原初的无比谦卑,再到后来血性激荡,以一种近乎潇洒的反抗方式来捍 卫卑微者的尊严,完成了民间力量的一种爆发和突破,然而,这种爆发和突破仍 浙江人学硕 j 学位论文 然是屈辱的,它要以象征血性的老枪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存本是生命欲望的基 本要求,而这种要求在已经异化的权力面前显得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在枯河 中的小虎和老枪中的“我父亲”的自杀行为折射出封建意识孕育,供奉的政 治强权对人的肆意压迫和百姓在这种强权之下屈辱苟活的生存现状。 在莫言的另一篇小说白棉花中,敢说敢做的美丽女性方碧玉屈服于村支 部书记国支书的权势,和他的愚讷的儿子订婚。后来方碧玉在棉花加工厂爱上了 风流才子李志高,年轻的生命欲望使他们不顾一切在棉花垛里偷情。两人的事情 终于被人发现后,国支书便气势汹汹地带人来兴师问罪,“国支书从民兵手里夺 过一条棍子,拦腰一棍打到方碧玉的腰上。她一声没吭,摇摇晃晃地跌倒了。” ( ( ( 白棉花) 国支书在打完方碧玉后,又肆意地将原本是国支书派去监督方碧玉 的“我”和“我”的家人的成分改成中上农,让“我”和“我 的家人背上了沉 重的枷锁。国支书对方碧玉的迫害是后来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方碧玉因李志高 而和国支书决裂,她在痛苦中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李志高身上,后来李志高背叛 方碧玉,则将原本已陷入绝境的方碧玉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反对封建强权,唤醒民众民主意识,是“五四”以来中国进步作家努力不懈 的追求。这种追求和由此生出的苦难表达,在当下依然有它的巨大的价值。从主 体精神来看,这是一种审视苦难的深度表现,所体现的是一种思想高度,是一种 与主流意识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可以说,只有在思想意识具备了与众不同的、 拥有绝对超前的思想秉赋,拥有了对人类存在境遇和苦难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作 家才有可能去寻找、探求新的苦难叙述方式。莫言的深刻在于他向人们的心灵深 处开掘,细腻地描写了在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下强权带来的百姓精神上的愚弱和苦 痛。他对这一个个被异化力量扭曲的生命,寄托了深深的悲悯,同时,在这种悲 悯中完成了对封建文化这一异化力量的彻底颠覆。 2 1 2强权意识侵犯个体生命的荒诞性和随意性 莫言在写政治强权对人的压迫的同时,还写出了它对人伤害的荒诞性和随意 性。这种荒诞性和随意性暴露出封建特权意识和被腐蚀变质的权力对人的自由和 尊严的漠视,由此也引出了卑微民众丧失生命选择权利的苦难承担。 ( (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文革”的右派是社会政治权力压制的对象, 浙江人学硕l :学位论文 但在民间老百姓的眼里却是可爱可敬的“大能人”。莫言幽默地写道:“天下的难 事,只要找到右派,就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牛不吃草可以找右派,鸡不下蛋可以 找右派,女人不生孩子也可以找右派。”(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然而,这 样一些身怀绝技的人被划分为右派的依据却荒诞不经,比如朱立人老师被划为右 派的依据竟然只是因为他“走路先迈右脚”,小说略带夸张的描写却恰恰反映了 历史的真实,即极左政治对真理和人民利益的抛弃,因而使偶然性的人物行动荒 谬地成了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小说还进一步描写这种荒诞的政治划分对人造成 无法弥补的伤害,“我姐姐”因先迈右脚而被划为右派后奋起反抗,结果却遭到 反右大王手下的毒打:“她们一拥而上,把我大姐按倒在地。尽管我大姐咬掉了 不知是那个女人的一节手指,但最终还是给按在了地上。她们用穿着小皮靴的脚 踹着我大姐的屁股,我大姐骂不绝口,越骂人家越踹,终于给踹尿了裤子。我爹 和我娘匆匆跑来,不知他们怎么得到了消息。我娘哭,我爹却笑。我爹笑着说: 打打打,往死里打! 这孩子我们早就不想要了。我娘哭着说:你不想要,我还想 要呢”(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读到这段文字,觉得莫言写的并不夸 张,特别是“我爹”的“笑”概括了当时无辜百姓的悲楚命运,在这笑声里有的 是卑微者对强加的不合理命运无力抗拒的无尽辛酸。在莫言的近作( ( 生死疲劳 中西门闹一生节俭,靠着自己的苦干成为大富户,但是革命到来却被枪毙,枪毙 他的是曾受到他恩惠的黄瞳。死后投胎为驴身的西门闹不由地质疑:“被斗争被 清算被扫地出门被砸了狗头的地主村村皆有,屯屯不虚,普天之下,千百万数, 难道这些人都做了恶事遭此报应不成? ”( 生死疲劳) 作者正是通过西门闹这一 形象来揭示过去某些地方方针政策的荒谬性和不合理性。而小说中另一位主人公 蓝脸一直未加入合作社,执拗地坚持单干,结果在“文革”浪潮中他遭遇来自各 方的打击和压力,众叛亲离,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他的内心世界因此被孤 独和痛苦的海水淹没,直到最后,他与老牛一样悄无声息地被埋葬在他在夜晚耕 种的那片土地上。他的悲剧性的一生是他永不屈服的生命意识和外在强大的政治 环境冲突的结果。在这篇小说中,莫言以一种反叛的姿态来对历史进程中曾有的 官方话语进行质疑和消解,写出了生命所独有的内心真实世界。 极左政治对生命的不尊重造成了民间无法弥补的伤痛。枯河中在父亲打 完小虎后,母亲悲痛中说出金家人匍匐生活的原因:“都是你那个老糊涂的爹, 浙江大学硕1 :学位论文 明知道共产党要来了,还去买了二十亩兔子不拉屎的涝洼地。划成一个上中农, 一辈两辈三辈子啦,都这么人不人鬼不鬼地活着。”( 枯河) ) ) 一句话道出了政治 身份的划分对人一生的影响,生活于民间社会的人们常常因此要付出肉体的折 磨,生命的消逝,甚至人格尊严的侮辱。在( ( 天堂蒜薹之歌中地主后代身份的 高羊在贫农子弟王泰的指使下将尿滋到女生厕所,学校校长追查起来开除了高羊 的学籍,而对王泰的父亲贫农出身的王队长却低声下气。“地主后代”的帽子不 但压得高羊无法喘气,而且使他一生卑微胆怯,成了政治强权鞭子下的“羔羊”。 同时,在这篇小说中莫言向更深度开掘,对戕害人性的腐败权力发起了猛烈地攻 击。由于地方政治和官僚的腐败,菜农们辛辛苦苦种植的蒜薹大量的积压或者只 能廉价售出,他们带着满腔的愤怒自发地反抗政府,得到只能是被压制和惩罚的 结果:高羊只能在无望中度过漫长的牢狱生活。而在千辛万苦中才走到一起的高 马和金菊就因为这腐败变质的政治权力而被拖进生活无比痛苦的深渊之中。最 后,高马在试图越狱中被枪杀,绝望的金菊带着十月的身孕也上吊自杀。这部作 品浸透了作家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中国当代社会的重大 弊病,亦即随着物质建设的发展,权力依然带有封建的强权性。 泯灭生命的鲜活个性,不尊重生命的自由生活,对孱弱的民众的生命欲望进 行肆意的剥夺,极左政治和腐败权力其实是封建文化的变相延续。它无视人的存 在,不尊重人的价值,随意地压迫底层百姓,给人们带来了破坏与摧残。它对人 造成的伤痛始终是时间无法愈合的。而这一切丧失自由和人格的苦难生活都要百 姓来承担。在这样的苦难中,无疑暗藏着莫言对封建权力的批判和对民主政治的 呼唤,正如莫言自己所说:“现在,对神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官僚的批判,对官 僚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政治的批判,而对政治的批判实际上就成了唤起自我意识 的响亮号角,于是,对神的批判也就成了民主政治的催化剂。”n7 1 在这里,莫言 实质上体现了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作家的价值立场,即对民众意识和现实秩序能保 持一种反思的立场,一种高度自觉的警惕性,能认真审视现实,体验民众的苦难。 莫言似乎从不轻易地认同某种价值观和现存体制,不受自身处境和利益冲突的限 制而屈从于某种势力,而是始终以反思、批判的姿态来坚持自身对于苦难的认识 与表达。 浙江人学硕j :学位论文 2 2 战争环境下的生命苦难境况 民间生命体验的苦难,并不仅仅来自封建政治强权,莫言小说也描写处在战 争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及其由此而带来的苦难。外族文明的侵犯,各种政治势力 的杀伐争斗,形成了对生命个体的最直接的侮辱、戕害和毁灭,战争的最后结果 是将卑微的民众推进了苦难的火坑。莫言通过书写战争环境下人的生命欲求的艰 难表达,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的精神体验。 2 2 1 战争环境下人性真实的还原 和一般的历史战争小说不同,莫言描写战争,往往将历史事件推至后景,为 的是突现在战乱和百年政治风云变幻中人物命运坎坷和沧桑的真实。莫言通过他 们悲剧性的生存状态来控诉外在强大异化力量对民众无情而残忍的侵犯,揭示中 国百姓长期以来在经济上受剥夺、政治上受愚弄的生存现实。莫言毫不回避历史, 而是努力地试图还原历史中人性的真实。在他看来,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既是历史 悲剧与战争灾难最为沉重的承担者,又是民族魂魄不倒的支撑者。 红高粱是莫言的成名小说,莫言在这篇小说中“是要复活那些游荡在他 的故乡红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要用笔涂绘出一股浸透着历史意识的情绪、感 觉和民族的生命意志”n 引。悲壮是这篇小说主旋律,悲壮由极至的痛苦碰撞不屈 的灵魂而生。小说中的罗汉大爷因不堪忍受日军的奴役,铲伤骡蹄并从工地逃跑。 而后,日军包围全村捉住了罗汉大爷,并对其施行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