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doc_第1页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doc_第2页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doc_第3页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doc_第4页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隋代有哪些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有哪些?一是北齐北周旧臣,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杨素赠薛播州十四首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虞世基出塞二首奉和望海诗杨广春江花月夜悲秋2、初唐有哪些著名诗人?上官仪,四杰,王绩(唐最早山水诗人),张若虚,刘希夷,陈子昂初唐诗风:上官体 唐音的构建:初唐四杰七言律体的完成:沈宋的贡献 唐诗风骨:陈子昂的兴寄张若虚、刘希夷对宫体诗的自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4、七绝双璧:李白,王昌龄5、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6、什么是旗亭画壁:王之涣、高适 、王昌龄。说明唐诗可唱。7、大历时期有哪些诗人?诗风表现在哪些方面?继杜子余响,出现了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新乐府诗派。除此以之,大历年间,出现了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李益、卢纶的边塞诗。贞元、元和之际,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中心的作家群,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耿湋、崔、钱起、夏侯审大历诗风特征:失去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韵,但大量作品表现一种寂寞孤独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渐露中唐面目。8、中唐边塞诗代表作家?李益的七绝壮烈,慷慨伤感悲凉夜上受降城闻笛9、唐代和第二次诗歌高潮是在哪个时期?中唐唐代诗风的转变是唐代诗歌成就的另一高峰。中唐出现“韩孟诗派”“元白诗派”。10、苦吟诗派、韩愈的险怪诗有哪些代表作?孟郊苦寒吟、组诗秋怀十五首韩愈险怪诗宿龙宫滩龙移永贞行感春四首11、晚唐的隐士情怀与讽世诗风?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罗隐的时世讽谕12、现存唐代最早的一篇小说?王度古镜记13、大小晏、张三中、张三影?晏殊,晏几道张先的词从内容来说,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号为“张三中”。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风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14、北宋最早以边塞入词的词人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范仲淹渔家傲15、宋人最早提出复古主张的作家是谁?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16、小李杜:杜牧,李商隐17、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与作品?皮日休读司马法,陆龟蒙 庙碑.罗隐英雄之言18、“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是谁对谁的评价?张炎词源主要指姜夔词的意境高远,襟怀淡泊,文笔潇洒。19、吴文英词的密丽险涩特点?吴派(密丽派),吴梦窗是继白石之后的另一位雅正派大家。善于烹炼句法,雕琢词藻,喜用丽字、实字、代字,秾丽博实,令人眩目。另外,他亦有风格疏快明朗的词作。20、张孤雁是指谁?张炎。苏轼水龙吟扬花词,是通过咏物而言情,寄托漂泊之感的;被张炎词源评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的姜白石的暗香,是通过咏梅怀旧的,疏影是通过咏梅来写兴亡之感的。这都是咏物而不滞于物的。张炎自己的这首解连环孤雁也是这样的咏物词。作品以孤雁失群之悲比喻作者亡国后沦落不偶的遭际。咏的是孤雁,但没有拘于孤雁,而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身世家国之感。是咏雁也是咏人。21、吕本中所谓“学诗当识活法”的内含?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壮情怀的爱国诗篇。 “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是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新的变化。22、晚唐有哪些作家?杜牧、李商隐、苦吟诗人贾岛、姚合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聂夷中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温庭筠、韩偓等人的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郑谷、韦庄、罗隐等等诗人的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23、花间派鼻祖指谁?温庭筠24、南唐词人有哪些代表作家与作品?西蜀词人:韦庄、温庭筠花间集冯延己谒金门李煜玉楼春浪淘沙25、西蜀词坛主要有哪些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欧阳炯、李珣26、南宋四名臣词人:李纲、赵鼎、李光、胡铨27、爱国词人有哪些人?辛弃疾、岳飞、文天祥、刘辰翁、陈亮、刘克庄28、南宋中兴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29、姜夔词的清空特色?其咏物词代表作是哪两首?最能代表姜夔词特色的是“清空”即情感上主要表现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咏物词代表作:咏梅词暗香疏影等。30、宋末有哪此主要词人?宋末的诗派有:江西诗派、江湖诗人、爱国诗人。姜夔,吴文英、张炎、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31、宋末两个诗歌群体:英雄与遗民?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 遗民谢翱:效孟郊体七首32、宋代文学的爱国主义主题?33、南宋词坛二窗,“七宝楼台,眩人眼目”之评语是张炎对谁的评价?吴文英梦窗词34、宋诗的整体时代特色?1、贞观诗风、上官体?贞观诗风:贵于清绮,重乎气质南北诗风融合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2、初唐四杰?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期,才高位低;高宗时期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他们真正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3、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人以王、孟成绩最著,故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作家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以下特征:清逸明快。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储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4、荆公体(半山体)“王荆公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是江西派的先驱。5、后山体?宋诗风格流派之一。具体指北宋陈师道诗风。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列有“后山体”。陈师道推崇杜诗,为诗讲究章法、用字,对杜诗遣词造句、格律推求有所吸收。其诗得杜甫沉郁之气,写离别之情,穷愁之态,多有真意。且用字谨严,思致深厚,朴质流畅,脉络分明,自成一格,为后人所推许。6、白体诗人?晚唐体诗人、西昆体诗人。(宋初三体)白体诗:“白体”诗人,使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铣等。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 、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等人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潘 、魏野、林 等隐士。 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因其曾互相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内容上大多粉饰太平,艺术上模仿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讲求对偶。时人纷纷仿效,统治北宋文坛达三四十年之久。 宋初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香山体),(白体诗人)浅俗平易。代表诗人徐铉与王禹偁。2,贾岛,姚合体,(晚唐派)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林逋山园小梅,潘 以及“九僧”3,李商隐体(西昆派)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7、什么是传奇?有哪些重要作家及作品?唐传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本。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轶事。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代表作:陈玄佑的离魂记。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陈鸿长恨歌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祐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8、什么是俗讲与变文?变文: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变文”之“变”指的是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 变文的体制由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作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有三种类型: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的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俗讲及其特点。(1)俗讲又称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宣扬佛教教义,将艰深的不为“俗人”所懂得经文,加以通俗的演释后,变得人人都能明白知晓。(2)俗讲属宗教性讲唱文学,说唱配合、一段散文叙说,一段韵文歌咏,说为浅近文言或口语,唱为七言,间用三三句式六言或五言。唐代俗讲的讲经文是有一定的程序的。9、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二十四人。其中作者不都是江西人,因黄是江西人,是该派盟主,故有是称。论诗主张多读书,主张无一字无来历,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崇尚瘦硬风格,常用冷僻之典,务求争新出奇。v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其他作家并非全是江西人。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的成员。陈与义虽未被列入宗派图内,却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宋末元初的方回,又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其成就高低也各异,但又确实有着黄庭坚影响下的共同特征。10、韩孟诗派及其主张?哪些诗表现出散文化特点?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朝经过长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就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虽有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国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除韩孟外,这一派的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 、刘叉等。韩孟诗派的主张:第一,主张“不平则鸣”。第二、主张“笔补造化”。第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愈多创作长篇古体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他以古文之浑灏溢而为诗,波澜壮阔,手法变怪百出,可惊可叹。如南山诗写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穷形尽相,罗列比喻,这是一种散文化的赋体手法。又如山石,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细致;全诗以“单行”散句贯串,写景刻露,造语生僻,句断而意脉相连,就是有意把诗写得不像诗,追求“非诗之诗”,如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豼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从语气到句式,已完全散文化了。11、元白诗派?郊寒岛瘦元轻白俗?孟郊,贾岛,白居易,元稹元白诗派:指中唐元稹、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的参加者张籍、王健、李绅等人所形成的诗派。此派继承了从诗经汉乐府到建安文学、杜甫诗歌等现实主义传统,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讽喻性、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总的特点是明白朴实、通俗晓畅,但不够含蓄精练、失之浅切。 “郊寒岛瘦”之称。所谓“寒”,不仅是因为他在诗中较多地描写了自己以及其他不幸者的穷苦生活,更重要的是倾吐了一个不合于世的正直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痛苦认识和孤寂感受。12、永嘉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 他们师法夹道,诗歌内容单薄,多数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以五律为主要诗体,注重白描,但因过分注重炼字逐句,其五律虽句子精警但意境不够完整,倒是七绝间有意境浑圆之作。“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后人就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这些诗人的品节较杂,不少人奔走于权贵之门,或干谒以求进,或献诗而招养,但也有关心现实,忧愤国事之人。擅长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风格效仿“四灵”;但境界较为开阔,他们基本上代表了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代表诗人是刘克庄、戴复古。13、词的起源?婉约派、花间派?起源:目前学术界看法尚不统一。或云南朝乐府里某些歌辞即其雏形。产生于隋代。此说较流行和普遍。认为产生于唐代。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北宋文学家承其余续,晏舒、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其特点主要是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我国最早一部文人词总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等。这一词派的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 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很。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向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及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14、边塞诗派?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之异?王昌龄边塞诗特点?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四妇的思想感情,大都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 、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之异: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风格。首先,高适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岑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其次,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试析王昌龄的七绝特点。(1)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2)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思想影响,他身上有一种豪侠之人缺少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亦有深度,因而诗作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如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宕俊爽,堪称大手笔。(3)王昌龄的边塞诗七言长于五言,思致深刻,讲究作法,为补短章之局限和反映复杂内容的需要,他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章法井然,意脉贯串,以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和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1、沈宋对诗歌的贡献?沈佺期和宋之问主要是声律上的贡献。他们使律诗得到了定型。五言律到他们手里,已完全定型化,七律也基本成熟。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积极了粘式律的问题,“粘”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2、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代表作?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从理论上和创伤实践上扫荡六朝积弊,拨正唐诗发展的方向。他对于诗的主张详见于与东方公书:第一,批驳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第二,标榜“风雅兴寄”,要继承汉魏风骨的传统。“兴寄”,实质上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都是“诗言志”的优良传统。代表作: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包括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燕昭王郭隗。3、春江花月夜的地位与影响。 “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这首诗是初唐七言歌行的杰作。它在艺术上的成功,可以说达到了这一时期同类诗中的最高水平。据说在日本,我国古典诗歌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要数白居易的长恨歌和这首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清词丽句,逸韵深情,完全是细致而深情的感情描绘。作者虽然是写的相思离别之情,然而它的深刻之处在于:把相思离别之情和封建文人沉沦失意之感及人生短暂的苦闷交织在一起,并且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以唱叹出之;而在写法上,作者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整首诗的感情就象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遂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让人玩味。这种写法,在宫体诗中是没有的。所以闻一多先生曾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给予了极高的赞扬,他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简述张若虚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一篇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从而对盛唐诗歌空明纯美的意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王维诗歌的绘画化特点?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诗中有画”1他的山水诗注重神似,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浑然一体的印象,并在山水形象中融入自己的性格。2,王维善于依据主观感受从总体上捕捉形象,然后利用色彩、音响、动态等从分体上有层次地加以细致的刻画、烘托,淡淡几笔,使意境全出。3,王维诗的语言高度凝炼优美,清新朴素而又有润泽华采。5、杜牧的咏史诗?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另一些咏史作,则带有较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乌江亭等诗,对历史上兴之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杜诗特点:第一,具有清新秀丽的语言,含蓄幽默的意境;第二,有一种深沉激越之感慨,达观豪放之情绪,积极进取之精神。6、李贺诗歌艺术特色?李贺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想象神奇、形象的飞动、境界的绚丽。李贺诗在结构上兔起鹘落。突兀奇谲,大开大阔,变化莫测。李贺诗歌在语言技巧上,体现了刻意锤炼,奇诡清丽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奇诡清丽的词句. 李贺诗常常打破正常的句式结构,在客观上得到“新”和“奇”的效果.第二,化盐入水似的融典。7、柳宗元诗的艺术风格?冷隽、劲峭简析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和艺术风格。(1)为了从遭贬谪的悲愤中解脱出来,柳宗元写了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由于孤独寂寞,他的山水诗常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异常冷峭清远。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如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渔翁即是柳宗元的自画像,他生活在被人遗忘的世界里。(2)柳宗元山水田园诗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是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山水之境即柳宗元所处的环境,其清冷的境界亦即为柳之心境,景情合而为一了。8、刘禹锡咏史诗的成就?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使人在欣赏诗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9、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和艺术特色?白居易诗歌理论:第一,要求诗歌为政治服务。这是他诗歌主张的核心第二,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认为诗歌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第三,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白居易总是把内容放在首位,要求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他在强调内容真实性时,没把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区别开来。对艺术形式重视不够。艺术特色:白氏诗歌的最显著的特色是语言浅显平易。10、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与风格?李商隐诗歌内容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政治诗。占六分之一。共一百余首。代表作有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诗中大多是直接反映现实的,在这些政治诗中,多抒发时代乱离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当然也流露了浓厚的消极的的感伤情绪。第二类是爱情诗。这类诗大多保存在无题诗中。第三类是咏物诗,代表作有流莺、蝉等。第四类是咏史诗,代表作有隋宫、马隗、贾生、龙池。这类诗政治批判色彩也很浓、具有托讽现实的意味。小结:李商隐诗词意表现婉曲,意境含蓄用典工巧、灵活。语言清丽,情致缠绵。李诗的情致缠绵突出地表现在无题诗中。深于寄托,工于比兴。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11、温庭筠词的成就与影响?他词的内容较之诗,题材更窄,大多写妇女的容貌、服饰、情感,写妓女生活和男女间离愁别恨,也有一些为宫庭、豪门娱乐而作,写给宫廷、豪门里的歌妓唱的。为了适合于这些唱歌者和听歌者的身分,词的风格自然就倾向于婉转、隐约。他的词中号也偶尔反映个人情感,但也不敢明白写出自己的哀怨和隐丧,只用婉转、隐约的手法来表达。他的词的特点:一是外表色彩绮靡华丽,二是表情隐约细致。他的这种词风上继南朝宫体的传统,下开花间之先河。因此遂被奉为婉约正宗,花间派的鼻祖。12、六一居士?欧阳修散文成就?欧阳修在中国散文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因其具有革新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有以其大量的创作实践,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1)首先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使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如早年所作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2)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欧阳修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首先他对前代的骈文、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如其秋声赋即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形式。其次,他对四六文也进行了革新,以散体单行的古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3)纡徐平易的文风。欧阳修的散文,文气纡徐委婉,形成一种平易自然的文风。13、苏、梅与北宋诗风?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中,梅尧臣和苏舜钦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他们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梅尧臣的诗既反映时政,又写日常生活琐事。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在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具有得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所以后人对其推崇极高。 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其诗风多学韩愈,意境开阔,粗旷豪迈。其诗缺点:不够精炼,缺乏含蓄和韵味。北宋诗风14、秦观、晏几道为什么是“古之伤心人”?v 1、情韵兼胜。秦词内容不出别恨里抽得篱藩,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在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的本色和当时士大夫的审美情趣。v 2、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五代以来的小令体制短小,韵味深长,但容量不足,秦观就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的不足,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和晏几道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人”(清人冯煦嵩庵论词)他善于把表现男女情爱的内容和自已的身世之感结合在一起,用秀雅的语言,和婉的音律,通过融情入景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寄托深沉的感慨,含蓄凄婉,情韵兼胜15、朱敦儒词艺术风格?朱敦儒的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隐逸,主要见于早期和晚年。例如鹧鸪天(西都作)以“清都山水郎”自居,词中流露出的不仅是闲适之情,更有隐居之后“几曾着眼看侯王”的傲岸。晚年的好事近则呈现出一种风貌: 远离尘世,自适自足,“定”、“闲”二字可见其心境。另一类则是表现忧国伤世,主要是他中年时期的作品。经历了靖康之难,看到了历史的巨大变化,于是他写了不少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作品,例如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等。这些作品虽然较少下面描写国难与报国雄心,但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国家的变化,从中表现出忧国之情。16、陆游诗的内容与艺术成就?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豪放的爱国词,主要表现他的报国之心与不遇之悲。往往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少年壮志与当年军中火热生活的回忆,反衬晚境的凄凉失意。例如诉衷情:第二类为平淡的闲适词,主要表现晚年他闲居山阴时的生活。例如鹊桥仙:第三类为婉约的恋情词。表现他冶游或与妻子唐婉的恋情。代表作是钗头凤(红酥手),沉痛之情令人感动,其婉约也不减传统词。v 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v 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v 3、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17、诚斋体的内容?“诚斋体”:杨万里的诗体,字诚斋。v 杨万里的诗歌自成一家,被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的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18、范成大两组大型组诗?七十二绝句田园诗范成大诗中最有价值的是纪使金诗和田园诗。他的使金诗记载自己在沦陷区的亲自见闻,描写了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以及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他的田园诗把反映隐逸情趣和农事生活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的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19、苏轼散文的成就?1、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其史论和政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似乎不合义理的惊人之论。,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代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往往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2、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叙事记游之文。如石钟山记。3、笔记小品。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很少有芜词累句。1、孟浩然诗歌特点?试析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1)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自己的生活,“余”字“我”字经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常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2)孟浩然出游偏爱水行。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至寂寞处低徊。景物与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如耶溪泛舟:“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乘舟行吟,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表现了出来。(3)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它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孟浩然创作成就第一,孟浩然的部分山水诗描绘巴蜀吴越等地的山川风光,记叙游历旅程,表现了游子漂泊之感。第二,孟浩然的多数山水诗,是表现故乡襄阳的名胜风光,如鹿门山、万山、岘山、鱼梁州、当阳池。第三,孟浩然的诗大部分描写山水行旅,田园诗数量并不多。但少数几首也写得真挚生动,生活气息浓厚。第四,浩然诗多五古和五律,五绝不多,但多佳篇,亦有平淡之作第五,浩然学陶谢而更近陶风,以意境浑成为特色,不以精工刻画见长。2、温、韦词不同特色?(1)温庭筠有用白描语句写离情别恨,男女思念的词,词境缠绵悱恻。这种清丽疏淡而深远的词,是温庭筠无心寄托而悲愁深隐的作品,细致而明快地表达了平常人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正是这一类词,才使他和韦庄并称。(2)韦庄以词名世,他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这一点与温词中部分词作相同,但韦庄的词疏朗、显直,主导风格与温不一样。他对民间抒情词以艺术的加工,以抒情为主,深入浅出,心曲毕露,将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上。温韦在词史上作用影响和贡献的异同,都令二人在词史上有其地位。试析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上的异同。(1)温庭筠是晚唐第一大词人,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温庭筠是词人之词,摒去浅易而进入深美闳约之境。如著名的菩萨蛮,利用词体轻柔的特点,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和情语融合在一起,以实写虚、以虚带实,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为可感的优美物象。而且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2)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但他的词写得疏朗、显直,主导风格与温不同。如果说温开创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艳见长,那么,韦庄则是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和提高,多兴会酣畅之作,以疏淡为美。他的词以抒情为主,深入浅出,心曲毕露,故不着力于藻饰,其秀气行处,自然沁人心脾。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种趋向自然清丽的风格,在五代文人词里是很少见的。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3)韦庄和温庭筠各有所长,各自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舞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为了适应歌席舞宴的实用需要,温词中触目所见皆为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以及花间酒前的香软词境,具有悦目乐耳的娱人价值,这对五代词的兴趣具决定性意义。而韦庄词相对漠视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直接抒写情怀意绪,开创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亦为词内容之一大转变。3、韩、柳的古文理论?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柳的古文革新主张一,文道合一。是韩愈古文的基本主张。他说自己学习和写作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即孔孟之道。道是内容,文是形式,文与道,或文统与道统的有机结合,文章才具有充实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柳宗元也同样倡导“文者以明道”,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但在学习对象和方法上,他比韩愈更宽泛、灵活。二,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反对骈文,并在三代两汉文章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散文,这是韩柳文体革新的主旨。文体的革新,关键在于文学语言的创新。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其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陈言务去,言必己出;二是文从字顺,符合自然的语法规范。试析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及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1)韩、柳从现实需要出发,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和“文”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古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韩愈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他认为所谓古文,不仅是明道、传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这就把“明道”和对现实的批判联系了起来。这样,使得韩愈散文创作和理论等方面的思想性和现实性都得到了加强。(2)在答李翊书中,韩愈明确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他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又说作家要做到“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要求从字句到文章全面创新,要“辞必己出”。他还进一步提出“文从字顺各识职”的文学主张,使得语言的革新获得成功,从而促使了散文体裁和语言艺术的全面革新。(3)从思想内容到形式全面革新的古文运动,从理论和创作上彻底打垮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造成了一种精练畅达、富有表现力的新文体,树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权威,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古文运动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奠定了此后散文发展的方向和规模。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论点,指导了后来无数散文家。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由此而得名。4韩愈古文特色?柳宗元寓言有哪些代表作?有什么寓意?永州八记指哪八记?韩愈散文的艺术特征:气势充沛,雄奇奔放,纵横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试述韩愈散文的成就。(1)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创新上有突出贡献。如碑文,韩愈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的传记文,完全改变了骈体墓志那种“铺排郡望、藻饰官阶,殆于以人为赋,更无质实之意”的写法,设例取势,因人而异。代表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赠序和杂记、杂说等文体,属于韩愈再创的新体。韩愈以诗之唱叹韵味化入赠序中,又穿插议论,遂形成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文体。代表作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孟东野序以及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独特,行文不拘一格。(2)韩愈所创造的“古文”文体,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他可以用任何体裁,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总之,他用“古文”写人、记事、议政、论学、反映时事、抒发感慨、评论历史、抒写心迹,具有议论纵横而汪洋恣肆,比喻生动而发人深省,感情真挚而气势磅礴的特点。代表作有进学解、送穷文、祭十二郎文、原毁、师说等。(3)韩愈的“古文”是一种比“骈文”更接近当时口语的文体。韩愈“古文”改骈为散,主张文从字顺、语言通俗明白。韩愈善于从口语中提炼语言,使文章富有时代气息。在他的文章里,能把口语、古语、僻语、奇语等形形色色的语汇加以精心选择、推敲,重新改造、组合铸造成新的词语。如进学解文中的:“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送穷文中的“一专多能”、“屏息潜听”、“垂头丧气”等。一些提炼出来的生动的短句,已成为今天的格言,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现在汉语的成语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韩愈的文章,如“啼饥号寒”、“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等。韩愈创造和使用的语汇,不仅增加了他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也是留在汉语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4)韩愈笔下,一切陈规陋法都不起作用,他总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个性来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和语言,雄深雅健,猖狂恣肆,文风浩气磅礴,势如破竹。永州八记5.试述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1)柳宗元写了许多优秀的议论文字和杂文,同时他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了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2)柳宗元的人物传记大多写于贬谪永州十年间。文集中保存十余篇,代表作有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等。他人物传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人公大多数是地位不高或受压迫的人物。传记虽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也有若干虚构、寓言成分。但作者重点是描写人物的奇特之处并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而这也正是他人物传记的价值所在。(3)柳宗元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物品,极富诗情画意,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他山水游记的最大特点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精神人格融会在山水体现的艺术境界中,使山水有了作者的灵魂,使山水有了生命。因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再是六朝以来文人的模山范水、主客分离的流连光景之作,而是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永州八记即为其代表作。( 4)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散文,寓意深刻,生动活泼。他汲取了前人传统,又借鉴了杂文和小说的艺术技巧,发展出一种思想深刻、概括性强而又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的寓言文体,如黔之驴、传等,寓意深刻讽刺性强。(5)柳宗元文学散文的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以及明显的讽喻性、象征性。他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百姓立传,以非凡的胆识和深邃的笔触,从小人物身上挖掘普通人的高尚品质、善良天性和聪明才智,以及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的天人合一意境,是他高出韩愈的地方。6、宋代文学与唐代文学相比整体体现出哪些不同特色?首先,从功能来说,虽然词的应歌娱乐的特点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是,这一时期的词更主要的是为了抒情言志。其次,从题材和内容来说,这一时期的词完全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传统,很多内容,如怀古、怀才不遇、隐逸、悼亡、农村风光等,都写进了词中。这方面以苏轼最为突出。再次,从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来说,以苏轼和贺铸为代表的词人,将议论、抒情与叙事等手法,豪放与婉约、雅洁等风格结合起来,使手法和风格多样化,突破了前期词多用折描手法而造成的单一的婉约风格。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词人在以上几个方面有了改革与突破,又因为出现了苏轼、周邦彦、秦观等大家,于是就造成了宋词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7、柳永词的内容及贡献?艺术特色?从内容来说,柳永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这一类的代表作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中,这一类的作品与北宋以至晚唐五代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第二类是表现羁旅行役之苦。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代表。柳永一生浪迹天涯,对羁旅行役有真实感受,所以,这类作品往往写得真切动人。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这一尖的代表作。这类作品在以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为主流的北宋词坛上,是别具一格的,算是为词坛吹进一股新风。柳词对词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发展了慢词。慢词并非柳永第一人作,早在敦煌曲子词中就出现过,尔后在永之前,晏殊、聂冠卿、吴感、欧阳修都做过赏试,和永同时稍长柳永的张先(子野)写过十多首。但大量制作慢词要数柳永。其词集乐章集二百多首,凡十六宫调,一百五十曲(曲名同而宫调异者,仍别作一首),所增新声绝大多数是长调慢曲。其曲名在教坊曲(有四十多曲)、敦煌曲(有十六曲)未为小令者,柳永亦大都衍为长调。如长相思本双调三十六字,柳永度为双调一百零三字;浪淘沙本双调五十四字,柳永度为三迭一百四十四字。不仅字数大为 增多,音乐上也出现较繁复的新腔,这种自度“新腔”,既宛转曲折,又曼声而多腔;不仅有双迭 ,而且还有三迭。敦煌词中无三迭,三迭是柳永创制,如戚氏、夜半乐、十二时等都是,以后苏轼、周邦彦、吴文英等都有制作。柳永词十之七八多为慢词,慢词的使用,使词获得了更大的表现力。第二、多用赋体,创造了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的艺术手法。(吸收了六朝小赋特点)慢词篇幅长,字数,长于铺叙。铺叙本来是敦煌慢词所采用的手法,柳词能在敦煌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适当安排,做到构思完密、铺叙委婉、层次分明,全篇前后连贯如 一,脉胳井然,浑然一体,从而传达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和作品的丰富内容。铺叙要重布局,注意主次,讲究结构安排,柳永做到了这一点。四家词选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如其望海潮(东南形胜)咏杭州都市的繁盛和西湖山水的佳丽,可说是用词体写的杭州赋,作者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去状景抒情,大开大阖,铺张扬厉。下面稍作分析。第三,雅俗并陈宋人多言柳词近俗。如李清照说:柳词“虽协看律,而词语尘下。”(词论)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亦谓柳永“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但柳词并非一味浅俗。他的一些名作,大都俗中有雅,不乏风致。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等语,诚然是市井浅语,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设想别后景况,“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界,足以与诸名家的“雅词”相比。这首词就可谓俗不伤雅,雅不避俗,显示出柳词之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