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 加工特征加工特征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申 请 人 姓 名申 请 人 姓 名 郑伟汐郑伟汐 导导 师师 姓姓 名名 毛伟宾毛伟宾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2 年年 4 月月 15 日日 单单 位位 代代 码码 10445 学学 号号 2009020201 分分 类类 号号 b842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2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2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一一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5 1. 述情障碍的界定述情障碍的界定 . 5 2.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 . 6 2.1 关于述情障碍的理论假设和早期研究关于述情障碍的理论假设和早期研究 . 6 2.2 关于述情障碍认知机制的最新研究关于述情障碍认知机制的最新研究 . 7 3.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9 3.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 9 3.2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 . 10 4.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 10 4.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 10 4.2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 10 二二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11 1.实验一实验一 高低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高低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 11 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11 1.2 方法方法 . 11 1.3 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 13 2.实验二实验二 高低述情障碍者对图片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高低述情障碍者对图片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 15 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15 2.2 方法方法 . 15 2.3 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 17 3.实验三实验三 高低述情障碍高低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 20 3.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20 3.2 方法方法 . 20 3.3 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 21 三三 总讨论总讨论. 24 1 高、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对言语、非言语和面孔信息的情绪判断的差异高、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对言语、非言语和面孔信息的情绪判断的差异 . 24 2 述情障碍者对言语、非言语和面孔信息的情绪自动述情障碍者对言语、非言语和面孔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的缺陷的特征加工的缺陷的特征 . 25 3 不同类型的启动项和目标项之间的启动特点不同类型的启动项和目标项之间的启动特点 . 26 四四 结论结论 . 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9 附录. 32 已发表论文 . 35 后记. 3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特征 中文摘要 述情障碍(alexithymia)的概念最早是由sifnoes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主要 用于指称精神病性患者的一类临床症状的表现,即:难以识别情绪;难以在躯体 感觉和情绪之间做出区分;难以向他人描述情感; 想象活动或白日梦减少;外 向性的思维方式,缺乏对内心世界的关注,拘泥于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taylor (b) difficulty describing feelings to others; (c) a restricted imagination, as evidenced by a paucity of fantasies; and (d) a cognitive style that is literal, utilitarian, and externally oriented (taylor & bagby, 2000). in essence, alenithymia is not only a kind of mult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structure, it is a common risk factor that can lead to a lot of mental disorder. for example it can make one easy to risk psychosomatic disease, neurosis, substance, ptsd and so on. and it also can reduce their clinical. so it gradually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psychosis and psychology. because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alexithymics in different crowd, experts had regarded alexithymia as a part of era personality. in the present the studies of alexithymia at home and abroad has confirmed that the alexithymics have deficit in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verbal, nonverbal, erp,eeg, memory or stroop paradigm. olivier lumineta(2006)and his colleagues used affective priming paradigm to check that alexithymia could disturb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specifically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 will reduced by subjects points rising in alexithymia, reported overall deficit in emotional automatic processing. in olivier luminetas experiment, he respectively used words and picture of face as priming stimulate, and then asked subjects to judge words emotion. he got the results of that the alexithymia has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in angry face, proof of that the alexithymics has deficit in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scholars of our country jinyao yi (2007), used positive, negative and nonemotional pictures as his studies material. he used supraliminal and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paradigm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s of alexithymics and examine their deficit of emotional automatic processing. in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task,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of correct rates and latencies between alexithymics and nonalexithymics. in suprali -minal priming task, the latency of alexithymics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nonalexithymics. that is to say alexithymics have deficit in automatic processing for emotional information they are aware of, but not for those can not be aware. in this study we mainly through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between alexithymics and nonalexithymic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lexithymics and nonalexithymics in emotional automatic processing. this study has three experiments, in experiment 1, we mainly explore the characters between high and low alexithymic group in verbal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in experiment 2, we mainly explore the characters between iv high and low alexithymic group in nonverbal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in experiment 3 we mainly explore the characters between high and low alexithymic group in face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we can have the conclusion that : 1 the alexithymics have completely defect in identifying verbal, nonverbal and face emotional information. 2 the alexithymics have completely defect in verbal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but when the priming program is picture or face, they have some emotional informations automatic processing. 3 different styles of target program have different identifying emotional informations difficultly. the picture is more difficult to identifying than words and face. from harder to easier are picture, face, words. 4 weather the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 appear or not, doesnt depend on the style of priming program and target program, but depend on the valence of priming program and target program. key words alexithymia automatic processing priming target program style category number: b84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一一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 述情障碍的界定述情障碍的界定 述情障碍(alexithymia)的概念最早是由sifnoes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主要 用于指称精神病性患者的一类临床症状的表现,即:难以识别情绪;难以在躯体 感觉和情绪之间做出区分;难以向他人描述情感; 想象活动或白日梦减少;外 向性的思维方式,缺乏对内心世界的关注,拘泥于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taylor, bagby, & parker, 1997)。到目前为止,很多实验都证明了述情障碍高分者不仅对 言语的情绪刺激的识别有困难,而且对非言语的情绪刺激的识别也有困难。从本 质上,述情障碍既是一种多维的人格结构,又是许多精神障碍共同拥有的一种风 险因素,使个体易于罹患心身疾病、神经症、药物滥用、ptsd等病症,并降低 其临床疗效。故逐渐受到来自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 述情障碍在各类人群中都有相当比例的存在, 因此有研究者将它的临床表现看作 是我们的时代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尽管述情障碍是不属于dsm-3和dsm-4中任 一类别的非独立性的精神障碍,但是在各种精神性疾病中广泛出现,所以引起了 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对述情障碍述情障碍研究的发展至今已经40余年,对其本质和形成机制的解 释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缺陷假设(defecthypothesis) ,即述情障碍发生的认知机 制,认为述情障碍是由于个体在情绪认知加工上的缺陷造成的,并使其具有一定 的外在特征。另一种是从社会机制,即从社会和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主张述 情障碍的发生于个体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关,并且随着个体的成熟而不断发展,并 不断地在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中得到强化, 因此它是受到许多社会性 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身心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信条是对情绪体验和表达的干扰对健康有不利的 影响(taylor gj,1987) 。在20世纪早期,就已经发现压抑冲突的信念和他们的 相互作用会对某种疾病的开始和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alexander f,1950) 。后来 观点的转化为情绪象征性在大脑中描绘的能力的缺失或者发展停滞是身心疾病 患者的关键问题,其以缺少区分和描述情感能力为特征(ruesch j,1948) 。这个 观点进一步演化出了述情障碍这个概念,由sifneos在1972年创造的有缺乏表达 6 情绪的词语的含义的术语而来。尽管在此之后在将临床观察转换到可以计量的 以实验为依据的发现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但是关于述情障碍构成的假设还是 需要进一步确定。 sifneos和nemiah(1970)假设情绪(在言语行为、幻想、梦)象征化的能 力的缺陷导致不同的表现, 包括异常的生理机能导致的疾病, 易冲动的行为倾向, 对社会交际的不适和回避,和自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损坏。人们假设这些外显的 表现是由象征能力的缺陷引起的异常情感结构的体现。 因此有限的和无差别的情 绪体验的描述被认为是对述情障碍个体内部情况的精确表现, 因此可以将述情障 碍和拒绝和压抑情绪区别开来,这个假设存在高度分化的情绪,这些情绪通过意 识或无意识的过程保持在意识知觉之外。 2.述情障碍的相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关研究 2.1 关于述情障碍的理论假设和早期研究关于述情障碍的理论假设和早期研究 对述情障碍的研究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 对其本质和形成机制的解释目前有 两种,一种是缺陷假设(defecthypothesis) ,即述情障碍发生的认知机制,认为 述情障碍是由于个体在情绪认知加工上的缺陷造成的, 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外在特 征(taylor,bagby,& parker,1997)。 另一种是从社会机制, 即从社会和发展心理学的 角度出发,主张述情障碍的发生于个体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关,并且随着个体的成 熟而不断发展,并不断地在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中得到强化,因此它 是受到许多社会性的心理因素的影响(levant,hall,williams,& hasan,2009)。本实 验的立足点主要是第一种假设即个体在情绪认知上的缺陷会对被试的结果产生 影响。 对于述情障碍的认知机制的研究,许多研究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述 情障碍的理论解释或者实验验证。 关于述情障碍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情绪信息加 工的缺陷上, 主要是其对情绪信息的识别的困难, 主要的研究将在下面作出介绍。 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只是注重述情障碍者在言语信息加工上的缺陷,虽 然有人认为述情障碍个体在知觉情绪刺激能力上有缺陷, 但是这个缺陷不是简单 的由于语言上的问题造成的。遗憾的是这个观点却一直没有被人证实。后来一些 探索者检验了这个问题,但是到1996年之前的发现是各种各样的的,mcdonal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和prkachin(1990)观察到述情障碍和非述情障碍的男性本科生在面部表情情绪 识别的能力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他们的实验中每个组仅仅有十个被试,而且 述情障碍的评估使用的是schalling-sifneos人格等级量表, 这个量表在测量述情障 碍的信度上是不够的。mayer(1990)和他的同事研究了17-63岁的139个被试, 发现使用tas-20测量的述情障碍与人的面孔情绪、色板和抽象图案的识别的精 确性上没有显著的关联。 在这个研究中来自于人类面孔情绪识别的精确性的发现 没有单独的报告出来,tas得分的范围或者具有述情障碍特征的个体的数目也没 有单独的报告。berenbaum(1994)和他的同事也研究了137个本科生,发现通过 tas测量的述情障碍与识别故事中情绪内容的精确性没有显著的关联。但是 parker(1993)和他的同事对216个本科生进行研究,通过tas测量的述情障碍与 面孔情绪表情识别精确性的降低显著相关。mann(1994)和他的同事在述情障 碍和面孔情绪表情识别精确性的降低上发现相似的关联, 他的样本是医疗中心的 62个从业人员。 直到richard d. lane(1996)的研究,才彻底的证实了述情障碍在言语、非 言语图式上的全面的缺陷。在他的试验中,使用了20个条目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 表(tas-20)和情绪知觉水平量表(leas)来测量述情障碍的水平,然后让被 试进行情感知觉任务作业(pat) ,在pat中包含四个分量表要求被试对句子和词 语(言语-言语) 、面孔和词语(非言语-言语) 、句子和面孔(言语-非言语)以及 面孔和情景图片 (非言语-非言语) 进行匹配。 结果发现, 高tas-20得分与低leas 得分者都与pat的四个分量表的低准确性相关,述情障碍个体在纯非言语匹配、 纯言语匹配和混合的言语-非言语匹配中得分比其他被试低。这些结果表明述情 障碍与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情绪刺激的知觉的损坏相关联,述情障碍的特点,情绪 转化成词语的困难,可能是情绪信息加工能力损坏的主要原因。 2.2 关于述情障碍认知机制的最新研究关于述情障碍认知机制的最新研究 我国学者宫火良(2008)以情绪词和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 选取不同述情障 碍得分的大学生为被试,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图式特征。研 究结果发现: 1、 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 碍组,述情障碍各维度得分均与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2、高 8 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图片的效价判断反应时与低述情障碍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3、高述情障碍组被试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碍组,情感描 述困难与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之间相关显著。2009年gill等人的研究发现, 躯体化障碍患者与正常组被试相比,表现出了显著的面部表情认知缺陷,而控制 了述情障碍的作用之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却消失了,这就表明了躯体障碍病人在 面部表情认知上的缺陷是由述情障碍这一因素引起的。 prkachin, casey和prkachin (2009)的研究表明,高述情障碍组在消极面孔的觉察上有困难,对愤怒、恐惧等 比较剧烈的的消极表情图片进行评定时, 高述情障碍组被试的评分要显著低于低 述情障碍组。 这都说明高述情障碍组在非言语图式上的缺陷, 因此与正常人相比, 高述情障碍的被试不能很好地识别和评价他人的表情情绪信息, 因此在协调社会 情绪上有一定的困难。在述情障碍的神经机制上,franz等(2004)采用odd-ball 范式研究被试对中性图片和厌恶图片的反应,视觉相关电位(visu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的结果显示,在厌恶刺激呈现后,同低述情障碍组的被试相比,高述 情障碍组的被试呈现出了正电成分的增加,同时,低述情障碍组却表现出了更多 的情绪影响。这就是说,高述情障碍组虽然觉察到了信息并因此表现出正电成分 的增加,但是他们可能对这些信息的情绪表示怀疑,因此情绪受到的影响就小。 在 使 用 脑 电 图 (electroencephalograph,eeg) 的 研 究 中 (matsumoto, ichikawa, kanayama,ohira,&iidaka,2006),分别对被试呈现消极图片和中性图片,让被试评 估图片的情绪性,结果发现加工消极情绪刺激时,高述情障碍组被试没有表现出 波段力(gamma band activity)的增强,相反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却表现出了波 段力的增强。其中,波段力是信息传输和接受的一个指标,高述情障碍组的表 现表明其在传输和接收非言语情绪信息上的缺陷会影响他们在情绪识别方面的 影响。 olivier lumineta(2006)和他的同事根据述情障碍表现出情绪识别过程的相 对的缺陷和高述情障碍个体生成和使用象征性的情绪描述能力的降低的理论, 假 设高述情障碍的被试会表现出情绪词回忆的缺陷,但是非情绪词却不会出现。结 果发现在记住的反应(r反应)中,高述情障碍的被试回忆的情绪词显著地少 于低述情障碍的被试,而在知道反应(k反应)中却没有差别。表明在自觉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存取情绪性材料(在记住反应下)能力上的缺陷可能对解释高述情障碍的个体控 制强烈的情绪结构的损坏有帮助。同年olivier lumineta(2006)和他的同事通过 使用情绪启动范式来检验述情障碍可能扰乱情感信息的自动加工。具体来说,情 感启动效应会根据被试述情障碍的得分变小, 反应出在情感信息自动加工上的全 面的缺陷。在实验中olivier lumineta 通过分别使用词语和面孔作为启动刺激, 对词语的效价进行判断,发现述情障碍在生气面孔的启动中有显著的慢化作用, 证明了述情障碍在情绪信息自动加工上的缺陷。根据这个研究,我国学者蚁金瑶 (2007)使用积极、消极和中性图片为材料,使用阈上和阈下的情绪启动范式研 究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启动效应特征,发现在阈下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与非 述情障碍组在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阈上启动任务中,述情 障碍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非述情障碍组。也就是说在无意识水平, 述情障 碍者对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不存在缺陷, 而对意识到的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存在 明显缺陷。我国学者宫火良和郑希付(2010)通过使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高述 情障碍者的信息选择特征, 结果发现高述情障碍者在情绪词上没有出现颜色命名 的延迟,但是在疾病关联词上出现了显著地stroop效应。表明了高述情障碍者对 情绪信息自动加工的缺陷,在信息选择上注重生理信息而忽略情绪信息。 3.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3.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我国学者蚁金瑶(2007)的实验中发现在阈下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与非 述情障碍组在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阈上启动任务中,述情 障碍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非述情障碍组。也就是说在无意识水平,述情障碍 者对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不存在缺陷, 而对意识到的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存在明 显缺陷。在本实验采用的阈上启动任务范式,因此高述情障碍组的反应时要显著 高于低述情障碍组。在其实验中高低述情障碍组的正确率都在95%以上,因此在 本实验中正确率仅仅作为剔除被试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对于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在不同的启动类型的条件下,对目标项 的反应时差异可能不显著,即不会出现情绪启动效应,而对于低分组,被试在不 同的启动类型的条件下, 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显著低于非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 10 下的反应时, 而非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显著高于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下的反应 时。在nicolas vermeulen、olivier lumineta(2006)和他的同事的情绪启动实验 中,将述情障碍作为一个连续变量,发现情绪启动效应随着得分的升高而降低。 因此高述情障碍组的反应时不受启动类型的影响, 即对启动项的情绪的自动加工 存在缺陷。 我国学者宫火良(2008)以情绪词和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 选取不同述情障 碍得分的大学生为被试,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图式特征。研 究结果发现: 1、 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 碍组;2、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图片的效价判断反应时与低述情障碍组相比 差异不显著;3、高述情障碍组被试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 碍组。可以发现高述情障碍者对图片信息的情绪的识别不存在缺陷,那么高述情 障碍组被试可能对图片信息的情绪存在一定的自动加工能力。 在以往的研究中, 研究者注重了述情障碍者在言语和非言语上的缺陷, 但是 没有系统全面考察各种缺陷的特征和对这些特征对高述情障碍者的影响进行比 较。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述情障碍者在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认知上的 缺陷主要特征。 3.2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 3.2.1 高述情障碍组和低述情障碍组的反应时差异显著。 3.2.2 在不同的启动类型条件下,高低述情障碍组对目标项反应时的差异是不同 的。 3.2.3 对于不同的启动项类型, 高述情障碍组情绪自动加工能力的特点是不同的。 4.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4.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探讨述情障碍者对言语和非言语情绪信息加工的总体特征和考察述情障碍 者的情绪信息加工缺陷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深化对述情障碍的认识。 4.2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清楚高低述情障碍者在各种情绪信息的加工上的特征, 对于临床治疗和日常 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识别信息中的情绪信息起到一定的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二二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1.实验一实验一 高低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高低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高低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以及对不同目标项类 型的启动效应特征。 1.2 方法方法 1.2.1 被试选取被试选取 选取被试所用的材料为中文版的20个条目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tas-20) ,它是一个包含20个项目的5点自评量表。经过检验,其信效度良好。 重测信度为0.81, 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16-0.44 之间, 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 系数在0.74-0.87之间 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44-0.76之间,条目对因子负荷系 数在0.17-0.86之间。20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 (1)感情识别困难(2)感情描 述困难(3)外向性思维。尽管述情障碍的结构式多维的,但是可以根据分数分 为述情障碍(61) ,中度障碍(52-60) ,非述情障碍(51) 。 通过tas-20筛选得分61分的被试作为高述情障碍组,从最低分升序选取与 高述情障碍组相同数目的被试作为低分组。最后共筛选到高述情障碍得分者21 名,得分均大于61分;低述情障碍得分者22名,得分均小于40分。 1.2.2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仪器和材料 实验材料: 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包括词语、 图片和面孔表情图片。 首先, 对照前人研究以及汉语字典筛选了60个词语,其中积极词、消极词和中性词各20 个。用五点量表由50名大学生被试对词语的效价进行评定。对所筛选的词语进行 12 词频和笔画的平衡,最终选取积极词、消极词和中性词各8个。其次从国际情绪 图片系统的900多张图片中选取积极图片、消极图片、积极表情面孔、消极表情 面孔各40张,由50名被试对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进行9级评定,最终 选取每类图片各8张。另外选取积极词、消极词各1个,积极图片、消极图片、积 极表情面孔、消极表情面孔各1张为练习材料。 实验仪器: 实验程序用e-prime编写, 最终呈现在联想奔腾4的电脑主机上 (17 寸纯平显示器) 。 1.2.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本实验主要检验在启动项是言语信息时被试对三个不同的目标项类型(词 语、图片、面部表情)情绪信息的自动加工特征。实验设计:2(述情障碍分组: 高分组、低分组) 3(目标项类型:词语、图片、面部表情) 3(启动类型:正 启动、非启动、控制条件)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述情障碍分组是被试间 变量、目标项类型、启动类型是被试内变量。因变量指标为被试的反应时,正确 率作为剔除被试的指标,平均正确率低于90%的都被剔除。由三种启动项效价和 两种目标项效价匹配得到三种启动类型,对应如表一: 表表1 三种启动项效价和两种目标项效价六种匹配和其对应的三种启动类型三种启动项效价和两种目标项效价六种匹配和其对应的三种启动类型 目标项效价 启动项效价 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正启动 控制 非启动 负性 非启动 控制 正启动 1.2.4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 实验范式是阈上知觉情绪启动范式,实验的任务是判断目标项的情绪效价。 根据实验中目标项的刺激类型,本实验分三组进行(词语、图片、面孔) ,三组 使用相同的启动项,均为词语,每组之间休息5min。三个组的顺序在被试内进行 平衡。每组实验包括练习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练习阶段刺激的呈现顺序是:指 导语空屏(1000ms)注视点+(1000ms)启动词语(200ms) 空屏 (100ms) 目标项 (1500ms) 呈现至被试做出反应 (判断目标项的效价) 。 正式实验的程序与练习过程相同,共144个判断任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1.3 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对高、 低述情障碍分组三种目标项类型的三种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见表2、 表3和表4。 表表2 高、低述情障碍分组高、低述情障碍分组目标目标项项类类型为词语型为词语时时的三种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的三种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ms) 述情障碍分组 启动类型 正启动 非启动 控制条件 高 685.42 14.28 689.59 14.09 684.45 13.71 低 601.08 13.62 673.46 13.44 626.12 13.07 表表3 高、低述情障碍分组目标项类型为图片高、低述情障碍分组目标项类型为图片时时的三种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的三种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ms) 述情障碍分组 启动类型 正启动 非启动 控制条件 高 725.34 11.52 733.43 12.81 730.52 11.25 低 591.32 10.99 729.08 12.21 665.99 10.73 表表4 高、低述情障碍分组目标项类型为面孔高、低述情障碍分组目标项类型为面孔时时的三种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的三种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ms) 述情障碍分组 启动类型 正启动 非启动 控制条件 高 679.14 13.66 687.15 12.82 688.44 12.34 低 586.95 13.02 692.70 12.22 643.45 11.77 采用2(述情障碍分组:高分组、低分组) 3(目标项类型:词语、图片、 面部表情) 3(启动类型:正启动、非启动、控制条件)的重复测量的anova 分析,结果发现:目标项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164)=37.38,p0.01,被试对 目标项类型为图片的平均反应时要显著高于对目标项类型为词语(md=35.93, p0.01)和面孔(md=32.98,p0.01)时的平均反应时,对词语和面孔之间的差 异不显著。启动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164)=93.16,p0.01,被试在正启动 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显著低于控制条件(md=-28.29,p0.01)和非启动条件 14 (md=-56.03,p0.01)下的平均反应时,在控制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显著低于 非启动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md=-27.73,p0.01) 。述情障碍分组主效应显著, f(1,82)=12.11,p0.01,高分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高于低分组。目标项类型与 述情障碍分组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2,164)=3.38,p0.05。启动类型与述情障 碍分组的交互作用显著,f(2,164)=72.07,p0.01。目标项类型、启动类型和 述情障碍分组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2,164)=4.86,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