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青春残酷绘画”现象之我见.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青春残酷绘画”现象之我见.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青春残酷绘画”现象之我见.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青春残酷绘画”现象之我见.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青春残酷绘画”现象之我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 学f 7 :论文摘要 “青春残酷绘画 现象之我见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黄金妹 指导教师付念屏教授 摘要 “青春残酷绘画”被归为“7 0 后”绘画的范畴,它的创作者是被我们称之为“后生代” 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成长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曾被称为“在夹缝中成长的一代”, 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也是中国社会发生风云变幻的二十年,由于他 们的成长背景有着跟上一代截然的不同,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表现出跟上一代完全不同的 审美特征和思想,“青春残酷绘画”风格即是突出代表。本文本着客观的态度从“青春残 酷绘画”出现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入手,其中以谢南星、何森、尹朝阳等代表画家的早期作 品为例,去研究“青春残酷绘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和二十一世纪初出现和发展的必 然性以及这一现象的意义。以期对“青春残酷绘画”现象作一个系统的梳理。本文主要由 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青春残酷绘画”的出现与发展 第二部分:“青春残酷绘画”中的青春形象塑造及自我精神模式研究 第三部分:“青春残酷绘画”兴起和发展的必然性研究 第四部分:“青春残酷绘画”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7 0 后青春残酷绘画我见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 o nc o o ly o u t hp a i n t i n gp h e n o m e n o n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f i n ea r t :h u a n gj i n m e i i n s t r u c t o r :p r o f e s s o rf un i a n p i n g a b s t r a c t c o o ly o u t hp a i n t i n gh a sb e e nc l a s s i f i e da sa f t e r7 0p a i n t i n ga r e a ,a n di t sa u t h o r sa r e w h a tw ec a l ls p e c i a ly o u n gg e n e r a t i o n t h eg e n e r a t i o ng r e wu pi nt h e1 9 7 0 sa n d l 9 8 0 s o nb e h a l fo ft h e2 0 mc e n t u r y ,w h oh a v eb e e nr e f e r r e dt oa sa r r o w i n gi nt h ec r a c k s b e t w e e nt w og e n e r a t i o n s ,w h og r e wu pd u r i n gc h i n a b e c a u s eo fd i f f e r e n tb a c k g r o u n d s , t h e i r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a n dt h o u g h th a v eb e e nc o m p l e t e l yd i f f e r e n t ,w h o s es t y l ei s e s p e c i a l l yo u t s t a n d i n g i no r d e rt ol o o kt h r o u g ht h i sa r t i c l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t h ea u t h o r h a sf i n i s h e di t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e m e r g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 w h ot o o kt h ee a r l yw o r k so f x i en a n x i n g ,h es e na n dy i nc h a o y a n ga se x a m p l e st o s t u d yt h ec o o ly o u t hp a i n t i n g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i t sp h e n o m e n o nw h i c h a p p e a r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i nt h el a t e1 9 9 0 sa n dt h ee a r l y2 0 t hc e n t u r y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 o ff o u rp a n s p a r ti :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c o o ly o u t hp a i n t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r ti i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i m a g eo ft h ey o u t h f u ls p i r i t sa n ds e l f - s h a p i n gm o d e lo f c o o ly o u t hp a i n t i n g p a r ti i i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o ft h er i s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o ly o u t h p a i n t i n g p a r ti v :c o n t e m p o r a r yr e l e v a n c ea n dv a l u eo fc o o ly o u t hp a i n t i n g k e yw o r d s :a f f e r t o ;c o o ly o u t h ;m yo p i n i o n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t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黄金妹签字日期: 20 0 9 年4 月2 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壹耋珠导师签甍夕z 多罗荔呖 7 v 签字日期: 20 0 9 年4 月2 7 日签字日期:20 0 9 年4 月2 7 日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绪论 绪论 中国油画发展到今天,达到了多元化时期。在绘画图式和语言越来越个性化 的今天,人们用尽可能标新立异的视觉方式,记录着各自的感悟和思考,探求各 种各样艺术表现的可能。无论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定式和规范的突破和超越, 体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取向。 “青春残酷绘画”出现在2 0 世纪末,众多的1 9 7 0 年前后出生的画家都在画 面中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绘画性特征,比如社会空间的消失,自我的寓言性,以及 绝对意义的自我参照等。“青春残酷绘画”被归为“7 0 后绘画”范畴。在当代绘 画中,“7 0 后”绘画占有很大比重,“7 0 后也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概念。但不管 怎么说,事实是,“7 0 后 画家凭借其作品的独特性以及其市场价格的一路攀升 迅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7 0 后”绘画中,“残酷 的视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 主题是“7 0 后”绘画的早期表现,这种风格实际上也就是后来朱其提出的“青春 残酷绘画”。除了2 0 0 2 年朱其策划的“青春残酷主题性画展外,“青春残酷 绘画”的作品也在2 0 0 0 年左右几年的各大展览中,成为热点。以2 0 0 5 年的“7 0 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的一代”这一画展为例,其参展的作品有三分之一是“青 春残酷”风格的作品。许多评论家也针对这一现象发表评论。这些事实足以说明 “青春残酷绘画”在前几年中国艺术领域的热度。但近两年人们对这一风格的关 注度有所下降,除了“青春残酷”这个词在网络上、书刊上的出现频率日趋下降 外,这一风格作品在各大当代画展上展出的比重也有所下降。许多曾经被归为“青 春残酷”风格的画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风格也在慢慢转变。“青春残酷绘画 可以说正慢慢走向边缘化。那么,笔者认为现在是时候对这一现象进行一个系统 的梳理。本文认为“青春残酷绘画 的出现可以看作是社会转折期的必然产物。 “青春残酷”画家大都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学毕业于九十年代,他们 的成长年代正是中国从精神至上和精英主导的时代向物质消费和大众文化转型的 年代。社会的变革也折射在这一代画家的作品中,表现为他们的画面主要是在一 个心理主义层次表现这一代在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所经受的那种痛苦和焦虑 状况,以及一种找不到定位的自我缺失状态。这种自我缺失状态即是似乎即失去 了过去,又未真正构建起未来的自我状况。这种代际形象的自我特征的勾勒虽然 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但表现上未免有些狭隘,很多画家在画面上用伤害、暴 力、虚无来表现他们的痛苦。他们所表现出的这种痛苦,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 关于自我现有生存状态的一种困扰。 “7 0 后 艺术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人们对“7 0 后 这一概念以及其艺术褒 贬不一。本文以“青春残酷绘画”艺术家的成长背景为切入点,对“青春残酷绘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绪论 画中专注于表达自我的这种精神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能更客观,更理性, 更深刻的阐释“青春残酷绘画的特点与价值。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作画, 为什么那么任性的喜欢表达青春中的自我体验,伤感的,破碎的,隐喻的。为什 么他们好像不再关心任何人,只躲在自我营造的虚拟氛围里透析、审视着自我精 神,通过作画释放青春中的一切悲欢情感。作为7 0 年代末生人的我,有着和这些 画家相似的成长经历,相同的青春体验,更能理解与接受这些与自己同时代的、 同龄的青年画家作品中所传达与表述出的情感信息,写这样一篇论文同时也是一 次对自己的创作方式、思想模式的一次梳理与审视,一次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过程。 目前国内对于“青春残酷绘画”这一风格研究比较少,继2 0 0 2 年朱其策划“青 春残酷 主题性画展之后,又有“7 0 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的一代”“自我造 局2 0 0 5 中国当代绘画展 等有关画展。段君,付晓东、鲁虹、童焱等人对这 一现象发表评论,但他们大多数人的关注点只是“7 0 后 这样一种艺术现象。从 一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7 0 后 艺术。本文认为,“青春残酷绘画”作为“7 0 后”艺术的一个典型代表,从“青春残酷绘画”这个个体入手去进行研究,在当 代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诸多批评家中,对“青春残酷绘画 这种风格关 注最多的就是朱其,他先后写了“青春残酷:1 9 7 0 年代生的青春艺术现象 、“青 春残酷绘画:一种青春的集体逃亡 等文章对这一现象发表论述,但他关注的 也只是这一风格自身,并没有涉及到“青春残酷绘画”的社会意义以及这一现象 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探究。针对这种现状,我撰写了本篇论文。 一、相关概念阐释 1 “7 0 后”绘画 “7 0 后既特指一个群体,又泛指一种现象。在狭义层面上,可以把它理 解为这些参展艺术家所构成的群体;在广义层面上,它又揭示了一种现象,即1 9 7 0 年1 月之后出生的艺术家所共同拥有的艺术征。 “7 0 后”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它作为一种含有共通性时代精神趋向的艺术现象被提出来,表现了一代人反映自 己这一辈对于消费社会的个人感受和自我想象。目前来看,它在架上绘画部分体 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2 青春残酷绘画 在2 0 0 2 年朱其策划的“青春残酷 主题性画展中,首次提出了“青春残酷 概念,其后便被广泛引用。代表画家有何森、谢南星、尹朝阳、赵能智等。其画 。王嘉 “7 0 后艺术:概念的认同与局限”文艺研究2 0 0 6 31 1 9 页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绪论 面表现为“青春伤感、青春残酷”的主题。这一批年轻艺术家身试图在画面上概 括出在2 0 世纪9 0 年代末一代新青年的内心经验和他们具有精神分析式的内心表 情。他们的画被称之为“青春残酷绘画”。 二、研究背景 文学界在9 0 年代后期最先推出“七十年代小说”的概念,随后美术界也开始 推出“7 0 后”艺术的概念。从武劲1 9 9 9 年策划的展览“新锐的目光1 9 7 0 年 前后出生的一代”开始,何森,夏俊娜、钟飙等一批1 9 7 0 年代的画家开始走向台 前。之后,2 0 0 2 年朱其策划的“青春残酷”展览也主要涉及了尹朝阳、谢南星、 何森等2 0 世纪7 0 年前后出生的一代。并由此提出了这一代艺术家特殊地价值和 他们在艺术取向上的共同之处,将“7 0 后”的概念做了推进和理论挖掘。朱其认 为:“对于7 0 后一代的自我内在性开始准确刻画的是以尹朝阳和谢南星为代 表的青春残酷绘画,青春残酷绘画也标志着7 0 后一代艺术家的目光 从对社会表象繁荣的新奇和这层社会表象底下的残酷现实开始转向自我内心表象 的呈现。同时,也标志着7 0 后艺术的自我特征在整体上真正成形,并在艺术 观念、图像方式、美学风格和视觉趣味上与上一代真正拉开差距。2 0 0 5 年8 月在北京和上海推出的“7 0 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后的一代”的大型展览,再次 将“7 0 后 以及“青春残酷”这样的名称置于文学和艺术讨论的焦点。如朱其所 说:“青春残酷绘画”是“7 0 后”绘画的早期表现,“青春残酷”一代处于中国 经济上升以及社会生活相对开放的时期,但这一开放进程的同时也伴随着痛苦的 道德挣扎、从学校初踏社会所面临的残酷的社会竞争和自我精神的物化。2 0 世纪 9 0 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繁荣和衰败共生、希望和挣扎共存的年代,它充满进步的力 量,令人新奇和想象;它也因为旧道德秩序的加速崩溃和新的阶层分化,使这一 代在青春期开始时即陷入一种上一代从未有过的自我矛盾和挣扎。 2 0 世纪7 0 年代生的艺术家被历史重新规定了一个本质不同的背景,这一背景 就是市场改变中国以及由其所带来的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不仅意味着8 0 年代精 英文化运动最终彻底成为一场尘封的记忆;也意味着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系列 改变,即消费主义改变中国,娱乐文化改变中国,财富分化改变中国,都市化改 变中国,全球化改变中国,对于这一代人自我和精神模式的根本改变等等。这些 改变也带来对这时期艺术的根本改变。“7 0 后”艺术的序幕正是在这一改变的关 口2 0 世纪9 0 年代末正式拉开,“青春残酷绘画”也在这一时期正式走向台前。 毫无疑问,“7 0 后 一代处于国家经济上升以及社会生活相对开放的时期,但这 一进程同时也伴随着痛苦的道德挣扎、残酷的社会竞争和自我精神的物化。2 0 世 纪9 0 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繁荣和衰败共生、希望和挣扎共存的年代,它充满进步的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力量,令人充满希望:但它也因为旧道德秩序的加速崩溃和新的阶层分化,使这 一代在青春期开始就陷入一种上一代从未有过的自我矛盾和困惑。 2 0 世纪9 0 年代末以后,“7 0 后 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青春主题和艺术语言 的全新实践,这两个方面都具有一种不同于上一代艺术的视觉特征,并且开辟了 一个与“新中国”经验相应的成长主题和视觉形象的新领域。“对于7 0 后一 代的自我内在性开始准确刻画的是以尹朝阳和谢南星为代表的青春残酷绘画 的先声夺人的登场。青春残酷绘画在9 0 年代末的登场,使7 0 后艺术真正 转向一种更自我的表达,并开始真正关注7 0 后一代的自我特征和自我描述, 表达这一代人在消费社会和后意识形态现实中的自我矛盾和痛苦的内心现实。同 时,也标志着7 0 后艺术的自我特征在整体上真正成形,并在艺术观念、图像 方式、美学风格和视觉趣味上真正与上一代拉开差距。 三、选题的意义 意识形态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自然也是我们这个 社会形态的反映。“青春 作为人生中一个特殊的阶段,也因为其敏感性、特殊 性成为许多电影、文学、美术作品中表现的对象。自新中国成立后,“青春也 屡次成为许多画家表现的对象,从“伤痕美术 到“新生代绘画 再到“青春残 酷绘画”,每一幅表现青春的作品都明显的带有时代的印记。而“青春残酷绘画” 集中出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基本形成之后的9 0 年代中后期,城市中的消 费文化逐渐形成,原有的意识形态逐渐在新的社会现实中被消解,这一切使得在 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艺术青年们与自己的前辈们比较起来,无论是在对艺 术的认知还是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都与之形成了很大的差距。这时候,许多艺术 家包括谢南星、尹朝阳等选择了关注青春题材,关注和自己一样精神处境的青年 人的生存状态。本文认为,以何森、谢南星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在这一前所未有过的社会转型时期以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作为自己作品表现的对 象,并且表现出与之前的青春绘画不一样的特点,这一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而 对这一现象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o 阎安“7 0 后艺术还能走多远” d b o l 东方艺术财经1 3 1 页 4 要害土:翟:箸兰:耋耋2 彗兰雪:2 誊翌:垄譬 1 “青春残酷绘画”的出现与发展 1 1 “7 0 后”与。青春残酷绘画” 在2 0 0 2 年朱其策划的“青春残酷”主题性画展中,首次提出了“青春残酷” 概念,其后便被广泛引用。青春残酷绘画属于“7 0 后”绘画的范畴,朱其认为 “青春残酷绘画在2 0 世纪9 0 年代末的登场,使新绘画转向一种更自我的表 达,并开始真正关注7 0 年代后一代的自我特征和自我描述。表达这一代人在消费 社会和后意识形态现实中的自我矛盾和痛苦的内心现实。”。 “青春残酷绘画”在9 0 年代末将青春主题的表现推向一个高潮,其代表画家 有尹朝阳、谢南星、赵能智等。“青春残酷绘画”在绘画上对于摄影图像的吸收 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实践,在图像的青春视觉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青春题 材的绘画都要更具有一种真正的青春艺术的特征。这些作品也重新使绘画在叙事 性、图像概念以及美学趣味上获得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实验性和思想深度,成为当 时前卫绘画的一个重要倾向,逐步获得了学术认可。“7 0 后”艺术的青春主题, 我将其概括为一种“与魔性的青春对抗”。“青春残酷绘画”的登场将青春主题 的表现在9 0 年代末推向一个高潮。“青春残酷绘画”在绘画对于摄影图像的吸收 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实践,在图像的青春视觉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青春题 材的绘画都要更具有一种真正的青春艺术的特征,尹朝阳等人塑造了新一代绘画 的青春感伤或者受伤青年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通常内心复杂和自我矛盾,仿佛 面对一个邪恶的群体,但在画面上又不直接表现伤害的背景,只是在视觉上呈现 赵能智孔 系列 谢南( 夸人讨厌的预言日像系列 5 一种忧郁 情绪和受 伤的氛围。 在人物形 象的自我 复杂性特 征上,“青 春残酷绘 画”无疑要 超过中国 现当代绘 画历史上 栅i-il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青春残酷绘画”的出现与发展 任何一个时期。“青春残酷绘画”重新激活了当代绘画中的感伤主义视觉风格, 并使得青春绘画方式迅速影响了大量的“7 0 后”艺术将青春艺术推向极致和参 与者广泛的艺术现象。 1 22 0 世纪末至2 1 世纪初“青春残酷绘画”的兴起和发展 1 212 0 世纪年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1 9 8 9 年2 月5 日1 9 日,中国现代艺术太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为“8 5 新 潮”划上了一个句号。 1 9 8 9 年3 月3 日,北京微电机总厂8 名职工下岗这是北京国营企业首次 出现失业者。 1 9 8 9 年6 月4 日,“天安门事件”。 1 9 8 9 年初,王朔、莫言、海言、苏童、刘恒、魏人、史铁生等人组建“海马 影视创作室”,文艺创作终于在中国与商业挂上了钩。 1 9 9 0 年1 月1 0 日,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 1 9 9 0 年电视剧渴望播出,老百姓的故事在8 0 年代的精英文化之后重返历 史舞台,而且引发了旷日持久的真止的轰动。 1 9 9 0 年的7 月1 日,稿酬从i 9 8 4 年的每千字6 元一2 0 元,提高到每千字1 0 元到3 0 元,而且作者还可以就事论事地和出版杜讨价还价了。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 “青春残酷绘丽”的出现与发展 1 9 9 1 年7 月9 日,“新生代艺术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幕,方力钧因为“没 有工职”的盲流身份,而在开展前一天落选。 1 9 9 2 年1 月2 月,邓小平南巡,中国改革开放的轮船重新起航。同年1 0 月召开的“十四大 ,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 1 9 9 2 年歌星的出场费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开始感觉到商业化社会的悄 悄到来。 1 9 9 2 年广州首届9 0 年代双年展举行,中国前卫艺术自己给自己颁了一次奖。 1 9 9 3 年北京取消票证制度,这意味着统购统销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人口的 自由流动成为了可能。 1 9 9 3 年罗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中国观众趋之若骛。 1 9 9 3 年6 月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国际项级大展威尼斯双年展,这使得日 后年轻的艺术家多了一个心愿,也多了一份功利心。 1 9 9 4 年,姜文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过去年代的故事再一次回到我们的 视线中,而且是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 1 9 9 5 年第4 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 9 9 6 年1 月1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这不仅仅是一 个实效性的改革,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权力下放的信号。 1 9 9 6 年是中国文化相对平静的一年。首届“上海美术双年展”举行,这是中 国政府支持的国内第一个双年展。 1 9 9 7 年7 月1 日,香港回归。 1 9 9 7 年1 0 月1 日,新的刑法实施,“反革命罪被删除,这意味着中国 现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了。 1 9 9 7 年中国的流行语是“下岗”,这一年全国共有1 1 0 0 多万下岗职工。 1 9 9 8 年国务院决定停止福利分房,房屋的产权逐渐私有化。 1 9 9 8 年1 0 月5 日,中国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国 从此不再避讳谈论人权问题了。 1 9 9 8 年冯小刚以甲方乙方启动中国贺岁片市场,市民文化再次力压精英 文化。 1 9 9 9 年1 1 月1 5 日中美w t o 协议签署。 1 9 9 8 年1 1 月2 1 日,冷林策划的展览是我( i t sm e ) ,在一个大雪天,于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被取缔。 1 9 9 9 年1 2 月2 0 日澳门回归。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 “青春残酷绘i 田i ”的出现与发展 1 9 9 9 年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是网络。 1 9 9 9 年国家决定扩大招生。 2 0 0 0 年,伟大的二十世纪结束了。 1 2 22 0 世纪末至2 1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 0 世纪9 0 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十年的时间,经济在这十年之间大幅 度迅速的发展着,中国社会也在9 0 年代经历着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重大社会转型, 9 0 年代中后期,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信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以 经济自由化为特征的产业和资本概念带动了中国社会的重构。政治演化为一种后 意识形态建制,商业和流行文化在中国社会日常层次的确立,使中国社会正面归 属于种后意识形态文化。这一社会文化形态可以称作为晚期社会主义文化或者 后政治社会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我们生活赖以生存的种种资料处处打上了跨国资本的烙印。我们用的手机,电脑 是他们生产的,即使不是直接生产,用的也是他们的技术;我们吃的肯德基、麦 当劳是他们国家的;我们看的电影是好莱坞拍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与我们进行 经济合作的同时也附带提供了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己渗透到 我们精神领域。这些都使得7 0 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直接面对上一代人没有经历过的 全新的青春成长环境和体验,这一代人的世界观完全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 的。“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生活在富庶安逸的环境中,并被家长百般宠爱、万般 呵护,却与家长、社会缺乏健康的、必要的、正常的交流。加上深受西方流行文 化、电子网络文化、卡通广告文化、商业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所以,天 生就过于敏感的他们常常会因莫名其妙的空虚、孤独、赶时髦而走向彻底的反 叛他们的生活方式乃至于肢体语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他们的心中,自 己属于什么民族,应继承什么传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瞬间的享受、感觉的 刺激与出风头的快感。 圆 当“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剧烈的震荡, 这种震荡不仅表现在社会表层的剧烈变动,也反映在人们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 的深层 。 现代化转型不可逆转的进行着,而这个现代化的“阴影”也同时照向 了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和“革命中心 。随着这个“阴影”的到来,人们的精 神世界也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动而无形的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弃置崇高而追求世 俗化的心态。心态的改变让人们曾经崇拜和尊敬的东西在他们的心中失去了原有 国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 m 湖南美术h 版社2 0 0 3 年8 月第1 版1 9 9 页 。李楠消费文化下的新生代绘画与后新生代绘【田,的情感表述 d 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2 0 0 6 。易英 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 m 8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1 “青春残酷绘i 皿”的 现与发展 的分量。而这些东西开始更多的被商业交换意识和个人价值至上的精神所取代。 “消解崇高”、“人文精神的丧失”、“侃”、“戏说 等词语开始成为社会中 新的流行元素。 在9 0 年代后期,中国社会接近完成文化结构转型。一方面,中国社会具有后 意识形态体制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在传播、商业、国际贸易和娱乐 文化等方面迅速全球化。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下,“后新生代 向我们走来,在他 们的成长过程中完整的目睹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目睹了这个社会急速 的变化过程,他们在成长中直接由自己的父辈身上继承或被影响所形成起来的传 统的道德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伴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与个人生活 的情感经历,在这个日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显现出了精神观念与物质发展的强 烈碰撞。这种碰撞也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一种现象。是一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使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的精神内涵的现象,从 而造成了物质富有和精神空虚这对矛盾的不断加剧。 1 2 3“青春残酷绘画的兴起和发展 基于以上的社会环境和7 0 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人特定的心理特点,在2 0 世 纪9 0 年代中后期,这批新一代的年青人登上中国的艺术舞台开始创作,产生了一 种真正意义的青春艺术,其中就包括“青春残酷绘画”。尹朝阳、谢南星、何森 等人,从9 0 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了一批被称之为“青春残酷绘画”的作品。这一批 画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大学毕业于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他们走上社会时面临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正如前面所说,有着跟上一代人的显著区别。他们在开 始的时候就感受到明显的市场化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泛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 快速发展。“7 0 后”一代处于中国经济上升以及社会生活相对开放的时期,在充 分享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便利和繁荣的同时也伴随着痛苦的道德挣扎、信仰的 丢失、残酷的社会竞争和自我精神的物化。2 0 世纪9 0 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繁荣和衰 败共生、希望和挣扎共存的年代,它充满进步的力量,令人新奇和想象;但它也 因为旧道德秩序的加速崩溃和新的阶层分化,使这一代在青春期一开始即陷入一 种上一代从未有过的自我矛盾和困惑。 青春残酷绘画的艺术特征最早出现在忻海州反映少年打台球、玩电子游戏的 作品中,忻海洲对时代的青春虚无感的表现和谢南星对受伤情绪的表现实际上更 多的带有七十年代生的一代人的情感和思想背景,由于他们个人的敏感,他们不 约而同的选取青春作为他们表现的内容,使得青春的经验成为要表现的一种核心 状态。青春艺术的大规模兴起在2 0 世纪末,在绘画方面,以谢南星、尹朝阳、何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1 “青春残酷绘画”的出现与发展 森等为代表在这一时期创作了一大批“青春残酷”绘画作品,创造了新一代绘画 的青春感伤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通常内心复杂和自我矛盾,好像被伤害,但在画 面上又不直接表现伤害的场景,只是在视觉上呈现一种忧郁情绪和受伤的氛围。 这表现方式与之前青春题材的绘画有着显著的不同,画面上的人物仿佛不属于现 实生活,比起之前的青春题材绘画来说,“青春残酷绘画 更像是画家在喃喃自 语,呈现出一种寓言式的视觉感受。 2 0 0 2 年,朱其策划的“青春残酷 展览,主要涉及了谢南星、尹朝阳等2 0 世 纪7 0 年代出生的一代,并由此提出了这一批艺术家的特殊地位、价值和他们在艺 术取向上的共通之处,由此,把“青春残酷 艺术推倒了中国艺术舞台的最前沿。 “青春残酷绘画”的作品也在接下来几年的各大展览中,成为热点,许多评论家 针对这一现象发表评论。“青春残酷 风格也被各大美术院校学生竞相模仿。但 近几年,以自我形象的残酷性和青春性为特征的“青春残酷绘画 实际上逐渐从 “7 0 后 一代很多人的作品中淡出,许多画家开始了更个人化、更主观化的个人 世界和想象性自我的表现。这种现象反映了“青春残酷绘画”实际上只是生于1 9 7 0 年左右的群体在2 0 世纪9 0 年代末这一社会产生急剧变化的转折期对自己青春成 长的独特体验,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经过青春苦闷的表达、自我寓言的 塑造之后,他们开始寻求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青春的“残酷性 的更深层次的探 索。 1 0 西南大学硕+ 学付论文2 “青春残酷绘画”中的青春形豫邂与自我精神模式探究 2 “青春残酷绘画”中的青春形象塑造与自我精神模式探究 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精神分析性是“青春残酷绘画”区别于之前绘画作品的重 要标志之一。“青春残酷绘画”的一代是社会主义情绪在9 0 年代艺术中残留的最 后收尾阶段,其实也是集体政治意识形态记忆真正丧失后,个人主义的情感萌芽 开始的交替时期。香港作家李碧华说:“年轻不需要本钱。”这是指年轻状态的 光鲜一面,因为某种时候,年轻本身就是本钱。与这种本钱相伴的欲望则是一种 残酷。就像“青春残酷绘画”代表人物尹朝阳曾在作品失乐园中自述: “以 后的几年有更多的事情发生,生活里不断出现的男人和女人使我困惑。而男 女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倾轧使我相信会有什么救世主出现无畏的伤感最后成了 众人口里的唾液,被随时随地唾弃。欲望在脸上峥嵘疲惫和气馁蔓延了毫无 防备的内心。从“青春残酷绘画 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物形 象的自我复杂性特征上,“青春残酷绘画”无疑要超过中国现当代绘画历史上任 何一个时期。 “强调自我”是“青春残酷绘画”所表现出的特征之一。作为人生中一个特 殊的阶段,年轻一代人的自我特征颇多,单纯,敏感,旁无他人的自我关怀,他 们的终极主体似乎是绝对完美的自我世界,而不再有广大人群的社会。这种完美 的美学经验是在独生子女,电子和漫画文化的象牙塔人生中产生的。2 0 世纪7 0 年 代左右出生的这一代人不像上一代人那样关心历史,关心政治和别人,他们沉湎 于自己,躲在自我的想象和和幻觉中寻找人生的解脱。 在我国早年的绘画作品中,叙事模式我们并不陌生,叙事性曾经是我们衡量 一幅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更早年代的宏大叙事,是知识分子气的,集体主义的, 对普遍性等问题的关心,等等。而今天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瞬间来 临,谁也把握不了整体,人们好像只是这个时代中一个渺小的链条,所以,年青 的艺术家们也更自我,更个人化。“7 0 后”画家们远离了宏大叙事,反符号化、 政治化,进入了个人化、微观化的自我时代。他们运用青春叙事风格,阐释自我, 更关注个人内心体验和日常生活,他们不再宏大叙事或忧国忧民,社会与政治的 批判性在画面上己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专注于一瞬间情绪的释放,图式寓 意的彰显,个人内心矛盾的追问。他们是用放大镜看世界,用虚拟的图像来建立 一种“微观叙事”。对于他们来说,生动的个体是漫长生存之链上的一个重要环 节,要是脱离了这样一个具体真实的、可以把握的生动环节,去追求一些不着边 际的宏伟理想常常会使作品大而无当。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4 青春残酷绘画”中的青春形象塑与自我精神模式探究 “7 0 后”的艺术家对于“虚拟性”有着格外的偏爱。以鲁虹提出的“虚拟性” 来判断4 7 0 后”艺术家的作品。“虚的针对性是实,从绘画的角度看, 实是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而虚则是在实的对面重新建立一个新形 象。体现一个与传统意义上的实完全相驳的观念,以适应语言的需要。”。 “青春残酷绘画”的作品中有着多种多样的虚扭体验。比如,虚拟的幸福、虚拟 的伤害、虚拟的情感、虚拟的未来,等等。这些体验,一半来自他们的想象,另 一半和市场化所改变的社会环境有关。通过虚拟,这些艺术家得到了精神上的寄 托和宣泄表达了对文化、社会和生活的感怀。“虚拟性”成为其自我钟爱的精 神家园。 2 1 。青春残酷绘画”中青謇形象的塑造及情薯表述 2 1 1 迷茫 策展人朱其认为,生于二十世纪7 0 年代的青年艺术家们,在上一代人的精神 模式解体后,进入了一种繁华时代的生命之轻、意义无根基、心理失措的精神膨 胀时期。7 0 年代人成长于社会出现大变革的9 0 年代,他们的主要特征就是精神上 找不到出路,但街头开始出现消费文化,资讯来源开始多元化和全球化,其自我 受到社会迷乱和社会伦理取向的伤害,这使他们的视觉艺术主要围绕着青春的自 我感伤和大都会表象的自我寓言方式进行,反映“消费社会主义”背景下的自我 虚无感,以及通过艺术进行的。种自我逃 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大学毕业于9 0 年 代中期之后。他们走上社会时面临的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有着跟上一代人的显著 区别。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就感受到明显的 市场化,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泛城市化、信 息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他们的青春没 有经历过更早一代人的那种社会磨练,便 迅速被卷进了市场化所带来的便利与焦虑 之中。正如何森所说,每个人都想长大, 但是长大之后他面对成长肯定会有兴奋, 也会不知所措,特别慌张。在“青春残酷何森化妆) 绘画”的代表作品里,我们可以_ | 尊受到这种谜茫、不安。在何森的作品中,他大 胆的借用了散光灯留下的阴影,如作品化妆,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清晰 地看到画家的特点。仿佛是曝光过度的照片,坐在沙发上的女孩变得惨白平板, 西南 学硕十学忙论文2 “青春残酷绘画”中的青春形象塑与n 我精神模式探究 身体轮廓有着浓重的阴影,依稀町以看出她似乎正在化妆对于那个位于上方的 镜头,她只是无所谓的抬了抬眼皮。刚光灯照亮了中间的部分而其余正被氤氲 的烟气所淹没。在看何森的作品时,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恍然大悟原来我 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摆脱不掉的阴影跟随着我们,光芒只照耀在我们的一面。 这种看似悲观的荚学,其实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真理。 在忻海洲的青春中,脸部和眼神隐含着小资产阶级时代忧伤情绪的少年 只是一幅图象,或者说,是一幅接近虚无感的情绪表象。它并不代表某个人,画 中所表达的只是一种情绪这也正是忻海洲画面的残酷之处,与其他人相比他 的i 丽j 面更接近种在虚无之路上的美学逃亡。那群少年被描绘为陌生者,使画面 处于一种既想贴近他们又无法看清他们的的关系。实际上,忻海洲不仅把他们描 绘成了真正的“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的部分也变成了“他们”。他 们在本质上是不能解释的、捉摸不定的一组“新青春体验”。他们试图在图像卜 获得转生,同时义有一种迷失的恐惧。 * r m i 眷, 2 1 2 焦虑 在2 0 世纪9 0 年代1 9 7 0 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人在市场和后现代文化进入中国 后开始发生了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与8 0 年代不同的是这种转变主要是受物质经验 的影响。在9 0 年代后期一些年轻艺术家开始关注社会变革带束的公共空间新生 活表象和窀内生活的日常性他们表现了九十年代源于欲望深处的大众消费政治 以及这一代人深陷其中带柬的自我症结。这种症结在于,新社会理想忽明忽现的 不确定性带来的自我焦虑和道德惶恐。“青春残酷绘画”以寓言性的视觉形象和 精神分裂的表现内容为代表取向,体现出这一代人的身体经验和视觉趣味的新特 征。它以一种虚构的痛苦表达为情感核心,这种痛苦不像在知青绘画和新生代绘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2 “青春聩酷绘画”中的苛春形象塑与自我精神模式探究 画中有具体的指涉对象:意识形态性、集体受难意识、被害妄想等这些在伦理上 已经失去了批判指认性,难以明确反对。这代人觉得受伤但又找不到受伤的 根源。他们的情感表现为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他们认同物质主义:另一方面, 具有乌托邦的心理缺失。这一特性促成了政治转型期一代人的心理后遗症的产生。 这种后遗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关于1 9 7 0 年前后出生一代人在九十年代后期因为 物质主义和社会主义乌托邦记忆之间的内心冲突引致的道德焦虑和自我困境。 以赵能智为例,他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一系列“表情”,其画中“模糊含混、 似是而非”的脸孔成为 读者最大的疑惑和论者 最热的议点。他早期的 “表情”系列多皮内浮 肿、面貌模糊、眼睛空洞、 和不确定性,以及惊诧和 虚幻成为表现的主题。赶能智面孔 系列 可以说,那些惊恐、压抑、狂躁的图像,全部是作者在生活和艺术道路的徘徊中, 个人心路的外化;他呈现的种种忧虑,是在经济沉浮、身份疑惑、艺术追求、人 生理想中,个人复杂情绪的投影,折射了都市人在社会重压之下的焦虑性及不确 定性的“都市症候”。 2 3 受伤 中国社会到9 0 年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的大众文化意识形 态。与8 0 年代文化所体现出的因政治受难而导致的受伤情绪不同,9 0 年代晚期文 化所体现出的受伤没有明确的所指性,可以税是一种来历不明的受伤。这也构成 了1 9 7 0 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人在9 0 年代后期的种集体精神症候。无社会性的指 涉对象也是构成莫名受伤的“青春残酷”的基本特征。与伤痕美术及以刘小东为 代表的新生代绘画相比,“青春残酷绘画”更像是一种假定性的青春回首时刻的 小知识分子的感伤,并带有定的虚拟性质。这种感伤纯粹是一种抒情和自我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青春残酷绘画”中的青春形象塑与自我精神模式探究 析,并不带有明确的社会批评色彩。在他们的画中,不再描绘社会生活现场,不 再刻画边缘生话方式,不再表现自我的外部表情和身体方式,而是回到自我的内 部在一种寓言性层次上展开的关于成长和受伤的“青春残酷”主题。如尹朝阳 笔下的站在北方阳光下的感伤的光膀子男孩,他们无奈而又惶惑,在阳光下等待, 一付青春空洞、无所思想和人 生虚妄的青春感伤状。他们的 背后就是“英雄远去”后落寞 的雪地。在一个英雄远去的年 代,“7 0 后”一代面对的是一 个界限模糊和乌托邦崩溃之后 的各自述生主义的时代,面对 大众文化暴力、物质主义和价 值观不确定的时代。在这一背 景下,尹朝阳等人的青春残酷 绘画在九十年代末开始表达这 种自我境遇的矛盾和青春苦闷 的情感特征。像尹朝阳所说 “今天,无论我以何种方式参 与都不会显得突兀。一切是如 此的和波澜不惊。这个年龄所 特有的带有鲁莽色彩的激情和 鬯 := :i 窖 釜豇喃盘 尹朝用石头 浪漫被一种来历不明的东西击伤了。经历了逃避、反抗以至妥协。种种的方式都 无计可施。更多的斗士选择了忧伤。所有的事实让我沉默。他们目视远方面 对就是最好的回答。”“我觉得长大的过程是一个学会妥协的过程,我发现我每 一次的妥协都是被迫接受的每一次都会有一种东西沉淀下来,这种沉淀就是一 种内心受伤。”。“受伤”成为了青春体验的集体精神征候。 2 1 4 反羝 现实所带来的压抑和苦闷与青年本身的激情和渴望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面 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有两条路:要么妥协,要么反抗。“青春”题材在中田绘画中的 表现开始于“伤痕美术”一代,那时自我意识刚刚苏醒,受伤意识也刚刚萌芽。 艺术家反思的是曾经受到的伤害。接下来的“新生代”绘画真真切切地开始描绘 了艺术家们自己和身边人的真实生活,弥漫着无聊与无望。更年轻代的艺术家 麟 尊一, 、“,吣一狃 西南人学硕十学位论立2 “青春残酷绘画”中的青春形象塑i 自我精神模式探究 又为“青春”图景添砖加瓦,制造出“青春残酷”的集体意象。此时暴力成为反 叛的最佳武器,嘈i 札的快乐似乎可以成为体验青春的绝好方式。与之前的“青春 绘丽”中表现的反叛有所不同的是,此时,青春反叛的对象不再是社会,也不再 是他者,而是自己。以一种自我剖析其至自虐的方式进行反叛。近乎自虐性的自 分一点 我表现也是“青春残酷绘画”的一个 视觉风格。谢南星自1 9 9 8 年开始的画 面视觉是一种残酷梦境,在他的令 人残酷的寓言图像系列中,少年在 青春期的心理受虐和自我感伤。与身 体损伤的视觉构成一种对应性。在这 一批作品中,谢南星的图像主题在一 种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关系中展 开,画面折射出一种封闭的n 常空间 和身体所体现出的极度压抻感,反跌 了一种关于血腥的少年时期的视觉记 忆。如朱其所占,“不再描绘社会生 活现场,不再刻画边缘生活方式,不 再表现自我的外部表情和身体方式 而是同到自我的内部,在一种寓言性 层次上展开关于成长和受伤的青春 残酷主题。” 2 2 与中国早期时代。青春绘画”比较 青春主题的绘画并不只是9 0 年代末消费文化下的特定产物它其实是与7 0 年 代末的“伤痕美术”中的知青题材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