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一、概念题填空题1. 降雨,径流,蒸发2. 地面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场次洪水总量3. 水平线分割法,斜线分割法4. 气温,湿度,日照,风5. 降雨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6. 土壤缺水量7. 径流量8. 地下9. 地面10. 前期降雨的补充量以及流域蒸散发消耗量11. 第t+1天开始时的前期影响雨量,第t天开始时的前期影响雨量,(流域蓄水容量)12. 第t天的降雨量,蓄水的日消退系数,(流域蓄水容量)13. 降雨强度大于土壤下渗率14. 地面15. 小于等于16. 初损,后损17. 产流开始之前,产流以后18. 降雨,前期流域蓄水量,雨强19. 降雨,蒸发20. 平均后渗率mm/h,次降雨量mm,次降雨地面径流深mm,初损量mm,后期不产流的雨量mm,后期产流历时h. 21. 流域汇流时间22. 各水质点到达出口断面汇流时间相等的那些点的连线,相邻等流时线间的面积23. 流域上的最远点的净雨流达出口的历时24.25. 部分26. 全面27. 全面28. 等流时线法29. 谢尔曼单位线法30. 相等31. t32. 等流量线法,谢尔曼单位线法,瞬时单位线法33. Tq+Ts-134. 暴雨中心位置,暴雨强度35. 瞬时单位线u(0,t)的积分曲线36. 降雨过程,流量过程37. 减小38. 增大选择题1a2. b3. c4. c5. b6. c7. b8. d9. b10.c11.a12.c13.d14.b15.d16.b17.c18.c19.b20.b21.c22.a23.c24.b25.a26.a27.b判断题1. T2. T3.T4. F5. T6. F7. F8. T9.T10.T11.T12.F13.F14.T15.F16.F17.F18.T19.F20.F21.T22.T23.F24.F25.F26.T27.T28.F29.F30.F31.F32.T33.T34.F问答题1答:由于地面、地下汇流特性很不相同,为提高汇流计算精度,更好地反映它们的汇流规律,所以常常要求划分地面、地下净雨。按照蓄满产流模型,fc确定之后,可依下述方法划分:将各时段的有效降雨()与时段下渗能力比较,确定超渗、非超渗时段;对非超渗雨时段:地下净雨;地面净雨;对于超渗雨时段:地下净雨;地面净雨,式中为第i时段长,为第i时段总净雨量。2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3答:前期影响雨量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按下式计算:且 其计算步骤如下:确定流域蓄水容量;由蒸发资料和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由降雨P、和按上式计算。4答: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以折减系数公式K=1-计算各月的K;通过产流计算方案进一步优选。5答:用公式:逐日计算,式中、分别第t+1天、第t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t为第t天的降雨量;为流域蓄水容量,K为折减系数。按公式:逐日计算,式中为产生的径流量,为第t天的流域蒸散发量。6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7答: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形成地面径流的条件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由超渗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但蓄满产流模型计算超渗雨的下渗能力总是稳渗率fc,而用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地面径流,其中的下渗能力则不一定为fc。8答:选取在流域上分布较均匀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多场暴雨洪水资料和蒸发资料;计算各场雨洪的流域平均雨量P和径流深R;用若干场前期十分干旱的雨洪资料,分析计算流域的最大蓄水量;计算各场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以降雨量P为纵坐标,以径流深R为横坐标,把各次降雨的P和R对应点点在坐标纸上,并在该点上注明本次降雨开始时的值,绘出的等值线,便得到一组按顺序排列的等值线图,经检验合理后,即为PR相关图。9答:根据的定义,当=0时,一次降雨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即为所求的,一般从长期记录的雨洪资料中选择久旱无雨流域极为干燥时(W=0)又遇大雨,且雨后能使包气带蓄满(0)的降雨径流资料来推求,计算式为:=P-R-E,式中P、R、E分别为流域降雨量,P产生的总径流量和雨期蒸发量。此外也可以由雨洪资料通过优选得到。10答:方程式为: 式中R为流域总径流;P为流域平均降雨量;为降雨开始时流域土壤蓄水量;为流域蓄水容量。11答:由实测资料求次降雨的总径流深和地面、地下径流深R、Rs、Rg;根据降雨径流相关图求总净雨过程Rl,注意一定使总净雨量与总径流深相等;假定超渗时段m;结合降雨过程(),其中、分别为时段降雨量和蒸发量,然后按下式计算fc:检验超渗雨时段与非超渗雨时段是否与假设相符,若相符,fc即为所求。12答:这往往是由于流域降雨不均匀和各地降雨过程不一致所引起,此时,若能先假设fc分雨量站计算净雨,然后再求流域平均净雨,试算得fc,则可使各场洪水分析的fc比较稳定,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流域的fc。13答:可把一场降雨的损失过程概化成初损,后损两个阶段;产流前损失为I0(初损);产流后,当雨强i(平均下渗率),按下渗,产生地面径流;否则,降雨全为损失,不产生地面径流。14答:前期流域蓄水量(或前期影响雨量),大,流域湿润,初损小;反之大;降雨初期平均雨强、大,易超渗,小;反之,大;季节变化,月份不同,不同。15答:方程式为: 式中R为流域平均地面净雨量;P为流域平均降雨量;I。为初损;为平均后损率;为产流历时;为后期非超渗雨量。16答:前期流域土壤蓄水量W0,Wo大,湿润,小,反之,亦反;超渗期雨量, 大,地面积水多,大,反之,亦反;超渗历时ts,随ts增长,减小。17答:联解地下水库的水量平衡方程及蓄泄方程,由地下净雨过程推求地下径流过程。当产流计算不能给出地下净雨过程或地下径流甚小时,常用简化的方法计算,即以洪水的起涨流量为起点,把地下径流的涨水段概化一条上斜的直线或在洪水历时内概化为一条水平线。18答:等流时线是在流域上勾绘的至出口断面汇流时间相等的若干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经过相等时间同时到达流域出口断面。汇流计算方法步骤是:在流域图上作出等流时线。量出各块等流时面积、:降雨扣除损失,求得时段净雨量、应注意的是净雨量的时段划分应与画等流时线所取的时段相等:用公式:,推求出流断面在时刻t的流量。19答:时段单位线的定义:“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基本假定有二:倍比假定:同一流域上,如两次净雨历时相等,且相应流量成比例,其比值等于相应的净雨深之比。叠加假定:如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多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互不干扰,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等于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相叠加。20答:选择记录完整的、可靠的场次雨洪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将洪水过程线分割基流求出地面流量过程;并由产流方案求出相应暴雨的净雨过程Rs(t);根据单位线定义和倍比、叠加假定,由Rs(t) 和推求单位线q(t);对求得的单位线q(t)进行合理检验和修正,得最终分析的单位线。21答:由于单位线的两项假设和定义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只是近似的,所以在某一特定的流域上,由不同暴雨强度和暴雨中心位置形成的洪水过程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形状也就不同。若时段平均降雨强度大,汇流速度快,单位线峰值就较高,峰现时间也较早。又如暴雨中心在下游,分析的单位线峰值就较高,峰现时间也较早。22答:雨强;计算时段t;暴雨中心位置。23答:用等流时线的概念进行汇流计算,忽略了流域的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的调蓄作用,把流域概化成一个理想平面。假定净雨在平面上做匀速运动,进而用等流时线把流域划分成若干个等流时块,每个等流时块上的净雨量产生的水量汇达出口断面,形成相应的洪水过程。而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则是以流域出口断面的实测洪水过程和相应的流域降水过程资料分析单位线,然后用以推求洪水,因此在该方法中,已自然反映了流域的坡面和河槽的汇流和调蓄作用。所以,只要选取的暴雨洪水资料可靠,在推求单位线时考虑影响单位线形状的主要因素,在汇流计算时,根据情况予以选用,成果的精度往往令人满意。24答:优点:单位线本身已经考虑了汇流速度及其变化以及河网调蓄等的综合影响,使用方便,汇流计算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精度。缺点:单位线假定与实际不完全符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对其影响较大,实用中应认真处理。25答:流域上瞬时(时段)单位入流在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称瞬时单位线。其基本假定除与时段单位线的倍比假定,叠加假定相同外,还假定将流域对净雨过程的调节作用,简化为串联的许多相同的线性水库对入流的调节作用,若用n代表水库个数,k代表水库的蓄泄系数,则得到纳希瞬时单位线方程为:26答:假定流域上有一强度均匀的净雨连续不断的降落,其强度等于单位净雨深与单位时段之比,则它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流量过程线称为S曲线。S曲线实际上就是单位线的积分曲线。利用S曲线进行单位线的时段转换要经过下述步骤:若已知单位线的时段为,要转换成为时段为的单位线,则把以为时段的单位线q(t)自始至终连续累加,绘成S(t)曲线;把S(t)曲线向右沿横轴平移时段,得另一S(t-)曲线;S(t)曲线与S(t-)曲线各时刻纵坐标之差S(t) -S(t-),即为以为时段的净雨(10mm*/)产生的地面流量过程;由倍比假定,把S(t) -S(t-)乘以/,便得到的时段10mm净雨产生的单位线。27答:选取记录完整、可靠、在流域上分布比较均匀的孤立洪峰流量资料,并由暴雨洪水求出地面净雨过程Rs(t)及地面流量过程Qs(t)。计算净雨过程Rs(t)和地面流量过程Qs(t)的一、二阶原点矩: 、。计算瞬时单位线参数n,k。由n和k求S曲线;计算时段单位线q(,t);用求得的时段单位线还原洪水过程与实测的洪水过程进行比较,当相差较大时应修改参数n、k,直到相符合为止。28答:当n、k减少时,u(0,t)的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反之,亦反。29答:时段单位线是指在单位时段内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而瞬时单位线则是指瞬间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线。两者的基本假定相同,其差别在于前者是单位时段,并由经验曲线表示,后者是瞬时或无穷小时段,其单位线用数学式表示,而数学表达式是通过将流域的调节作用概化为若干个串联的特性相同的线性水库对入流的调节而推导出来的。30答:概念上的区别是表现的是流域稳定下渗率,表现的是后损期间雨强超过下渗率的流域平均下渗率。在计算方法上,两者均采用试算的方式进行。其差异是在推求时应考虑流域上蓄满产流的面积;而推求时不考虑流域上的产流面积,认为全流域面积均产流。二、计算题1解: 该次洪水过程计算时间:5月2日14时5月6日8时。径流总量:总径流深:2解:地面、地下径流过程水平分割计算时间:5月2日14时5月6日8时;地下径流量为100。地面径流总量:地面径流深: 地下径流深:3解:计算相对某一地下径流量的地下径流深地下径流量退水过程公式相对某一地下径流量的总水量计算公式计算洪水的径流总量和总径流深该次洪水过程的起涨时间为:6月14日11时,计算流量终止时间为:6月17日5时;由于起涨流量与计算终止流量不一致,必须计算两者之间的地下径流量。径流总量:总径流深:4解:该次洪水过程的起涨时间为:6月14日11时,地面流量终止时间为:6月17日2时。地面径流总量:地面径流深: 地下径流深:5解: 求流域土壤含水量日消退系数计算6.2225日的6月22日:23日:=0.95(10+100)=104.5100mm,取为100mm24日:=0.95(1.5+100)=96.4mm25日:=0.95(0+96.4)=91.6mm6解: 求该流域土壤蓄水量日消退系数推求逐日按下式计算,否则,取=式中:为第t日值,mm;为第t-1日的降雨量,mm;为第t-1日的,mm。按上式推求逐日,结果见表2-7-1。表2-7-1 计算结果表日期(d)1011121314151617181920雨量(mm)2.10.33.224.325.117.25.4(mm)90.084.978.372.566.864.681.990.090.083.076.57解:推求逐日按下式计算,否则,取=100mm式中:为第t日值,mm;为第t-1日的降雨量,mm;为第t-1日的,mm。按上式推求逐日,结果见表2-7-2。表2-7-2 计算结果表日期5 月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降雨量P(mm)05150100Pa(mm)10.08.010.4100.088.08解:流域蓄水的日消退系数K推求逐日按下式计算,否则,取=式中:为第t日值,mm;为第t-1日的降雨量,mm;为第t-1日的,mm。按上式推求逐日,结果见表2-7-3。表2-7-3 计算结果表日期6月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降雨量p(mm)78.235.610.11.200Pa(mm)10010096.191.39解: 列表计算如下:表2-7-4中第(3)栏为第(2)栏累加;由第(3)栏和Pa=60mm查图1-7-2,如图2-7-1,得第(4)栏的累计净雨;第(4)栏相邻时段相减,得第(5)栏时段净雨。表2-7-4 时段净雨计算表时间(月.日.时)(1)5.10.85.10.145.10.205.11.8合计雨量(mm)(2)40802010150累积雨量(mm)(3)40120140150累积净雨(mm)(4)1480100110时段净雨(mm)(52-7-1 某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10解: 列表计算如下:表2-7-5中第(3)栏为第(2)栏累加;由第(3)栏和Pa=60mm查图1-7-3,如图2-7-2,得第(4)栏的累计净雨;第(4)栏相邻时段相减,得第(5)栏时段净雨。表2-7-5 时段净雨计算表时间(月.日.时)(1)6.12.86.12.146.12.206.13.8合计雨量(mm)(2)4080010130累积雨量(mm)(3)40120120130累积净雨(mm)(4)14808090时段净雨(mm)(5)146601090图2-7-2 某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 11解:由Pa+P1=50mm和Pa+P1+P2=100mm查 P+PaR相关图1-7-4,如图2-7-3所示,得: R1=8.0mm R1+R2=33.8mm;所以,R1=8.0mm R2=25.8mm。计算结果见表2-7-6。表2-7-6 时段净雨计算表时间(日、时)5.65.125.18降雨量(mm)3050Pa+P(mm)50100(mm)833.8净雨深(mm)825.8图2-7-3 某流域相关图12解:计算6月27日17时20时的流域蒸散发量 计算6月27日1720时降雨量产生的总径流量计算6月27日20时的蓄水量再以6月27日20时的蓄水量为初始值,按上述步骤转入下一时段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7-7。表2-7-7 某流域6月27日逐时段净雨R和蓄水量W的变化月.日.时(mm)(mm)(mm)(mm)(mm)(mm)W(mm)6.27.170000061.8361.836.27.200.5000.10.461.8362.236.27.2338.10011.142069.1389.1913解:根据表I-7-13中降雨P-E的大小变化情况,设超渗雨时段为24时段,即m=3计算地面径流深计算按各时段的与()对比,超渗雨时段正是24时段,其它为非超渗雨时段,与假设相符,故即为所求。14解:根据表1-7-14中降雨P-E的大小变化情况,设超渗雨时段为1、35时段,即m=4。计算地面径流深计算按各时段的与()对比,超渗雨时段正是1、35时段,其它为非超渗雨时段,与假设相符,故即为所求。15解:计算8月29日的流域蒸散发量 计算8月30日的蓄水量以8月30日的蓄水量为初始值,按上述步骤转入下一时段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7-8。表2-7-8 蓄水量计算结果表年.月.日W(1)(2)(3)(4)(5)(6)70.8.290.74.53.154.470.8.304.63.052.070.8.311.54.02.449.070.9.15.53.348.170.9.25.83.244.816解计算8月29日的流域蒸散发量当时 计算8月30日的蓄水量以8月30日的蓄水量为初始值,按上述步骤转入下一时段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7-9。表2-7-9 蓄水量计算结果表年.月.日W70.8.290.74.54.54.52034.454.470.8.304.64.64.616.234.450.670.8.311.54.04.04.011.634.44670.9.15.55.55.56.134.443.570.9.25.83.61.34.93.634.43817解:计算地面径流深分割地面、地下径流地面径流起涨点为7日2时,地面径流终止点为9日20时。地面、地下径流过程见表2-7-10中第(3)栏和第(4)栏地面径流深的计算: 地面净雨过程的计算初损的计算:由降雨与流量过程对比,流量起涨点之前的降雨量为初损,=15.6mm。后损率的计算:因为=9.5P=4.2,所以假定的非超渗雨正确。各时段地面净雨计算:如表第(6)栏。表2-7-10 时段地面净雨计算表日期QQsQs降雨量地面净雨月 日 时(m3/s)(m3/s)(m3/s)(mm)(mm)(1)(2)(3)(4)(5)(6)8 6 20144144 7 2133133015.60 81593135145868.258.7 14148113713444.20 20962139823 8 2700141559 842214327920264148116 9 223715087 820215250 1416615412 201561560合计折合58.7mm88.058.718解:计算地面径流深分割地下径流:6日2时7日20时地下径流流量均为9。地面径流深的计算。 地面净雨的计算由降雨与流量过程对比,流量起涨点之前的降雨量为初损试算求后损率 设无非超渗雨时段,即后损率的计算:地面净雨过程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7-11。表2-7-11 时段地面净雨计算表日 期日.时5.206. 26. 86.146.207. 27. 87.147.208. 2降雨量(mm)18.54014.2地面净雨(mm)031.25.319解: 计算地面径流深Rs=P=0.75419.3=314.5mm地面净雨过程计算后损期雨量时,按损失,否则降多少损失多少。依此,由最末一个时段向前逐时段计算地面净雨并累加,直至其值等于,其前面的降雨则为初损。计算结果见表2-7-12。表2-7-12 时段地面净雨计算表时间降雨量P(mm)初损I0(mm)后损(mm)地面净雨(mm)6月10日8时6.56.56月10日14时5.55.56月10日20时176.059.865.94110.26月11日2时99.4990.46月11日8时0006月11日14时82.9973.96月11日20时49.0940合计419.371.8632.94314.520解:计算结果见表2-7-13。表2-7-13 时段地面净雨计算表时段(=6h)1234合计 雨量(mm损(mm)152035后期下渗(mm)8121030地面净雨(mm)0326009221解:计算该次暴雨的地面净雨过程见表2-7-14。表2-7-14 时段地面净雨计算表时段(=6h)123456雨量(mm)25.031.039.547.09.03.5初损(mm)25.0后期下渗(mm)6.06.06.06.03.5地面净雨(mm)025.033.541.03.0022解: 第3时段末的地面径流流量=0.278/2(465+2572+1341)=360.4地面径流总历时23解:列表表2-7-15计算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表2-7-15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计算表时间净雨各时段净雨的地面流量过程整个净雨在流域出口的地面流量过程(m3/s)00.00.01109490.4057212252068.490.10158.531329474.1250.236.1360.440.0290.2180.7470.950.036.136.160.00.024解: 计算该次洪水的洪峰流量及出现时间:计算地面径流过程如表2-7-16。表2-7-16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计算表时间()净雨(mm)Qt0001180.27818/220050.02360.27818/2400.27836/220200.230.27818/2350.27836/240287.740.27818/2100.27836/235200.2500.27836/21050.0600洪峰流量为287.7,峰现时间为第3时段末。地面径流历时:25解: 计算地面径流过程如表2-7-17。表2-7-17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计算表时间()净雨(mm)Qt0000.01150.27815/220041.72260.27815/2400.27826/220155.730.27815/2350.27826/240217.540.27815/2100.27826/235147.350.27826/21036.1600.0部分汇流形成洪峰流量26解: 推求该流域地下径流的演算式将F3150km2,=228h,=6h代入地下径流的演算公式,有:第一时段起始流量75,逐时段连续演算,结果见表2-7-18。表2-7-18 地下径流过程计算表月、日、时地下净雨(mm)4.658()0.968 Qg,1()Qg,2()5. 7. 8755. 7. 147.535731085. 7. 206.8321051375. 8. 23.4161331495. 8. 81441445. 8. 141401405. 8. 201351355. 9. 21311315. 9. 827解: 推求该流域地下径流的演算式将F1250km2,=142h,=3h代入地下径流的演算公式,有第1时段起始流量35,逐时段连续演算,结果见表2-7-19。表2-7-19 地下径流过程计算表月、日、时地下净雨(mm)2.422()0.979 Qg,1()Qg,2()5. 7. 8355. 7. 1410.525.434.359.75. 7. 200058.458.45. 8. 28.219.957.277.15. 8. 813.131.775.5107.25. 8. 14104.9104.95. 8. 20102.7102.75. 9. 2100.6100.65. 9. 828解:计算地面径流深分割地面、地下径流地面径流起涨点为7日2时,地面径流终止点为9日20时。地面地下径流过程见计算表2-7-20中第(3)栏和第(4)栏地面径流深的计算: 地面净雨的计算由降雨与流量过程对比,流量起涨点之前的降雨量为初损,=15.6mm。后损率的计算:因为=9.5P=4.2,所以假定的非超渗雨正确。地面净雨Rs=68.2-=68.2-9.5=58.7mm推求单位线 推求得单位线见表第(7)栏;核验折合成10mm,所以是合理的。表2-7-20 单位线分析计算表日期QQgQs降雨量地面净雨单位线月 日 时(m3/s)(m3/s)(m3/s)(mm)(mm)(m3/s)(1)(2)(3)(4)(5)(6)(7)8 6 20144144 7 2133133015.60 81593135145868.258.7248 1414811371344402229 20962139823140 8 270014155995 842214327948 1430914616328 2026414811620 9 22371508715 82021525092015615600合计折合58.7mm折合10mm29解: 推求流域面积由式可推得流域面积F分析法推求6h 10mm单位线由计算公式为:第一时段末:第二时段末:,推求得单位线见表2-7-21;核验折合成10mm,所以是合理的。表2-7-21 单位线分析计算结果表时间(日. 时)7.87.147.208.28.88.148.209.29.89.149.2010.2时间(t=6h)01234567891011地面净雨 (mm)035.07.000地面径流(m3/s)020943081781046139211320单位线(m3/s)05.725.782.934.322.912.98.64.32.9030解: 分割地面、地下径流,计算地面径流深,见表2-7-22。确定初损与后损,得地面径流深 初损为流量起点之前的降雨量15mm,由地面径流深可推求出净雨深,Rs=22.2mm,第2时段降雨超过Rs的为后损量由于只有一个时段地面净雨,单位线计算公式为: 推求得单位线见下表;核验折合成10mm,所以是合理的。表2-7-22 单位线分析计算结果表时间(日. 时)8.08.68.128.189.09.69.129.18流量(m3/s)2010236040201010地下径流(m3/s)10101010101010地面径流(m3/s)0135030100降雨 (mm)015500地面净雨(mm)022.20单位线(m3/s)05.922.513.54.5031解: 将单位线q(t)滞后6h得q(t-6),并将两单位线按时序叠加,得到u(12,t);将u(12,t)除以2得到12h 10mm单位线,具体计算见表2-7-23。表2-7-23 单位线转换计算表时段数(=6h)单位线q(t)(m3/s)滞后单位线q(t-6)(m3/s)q(t)+q(t-6)(m3/s)q(12,t)(m3/s)000013003015214230172863180142322161490180270135523901135760232312700032解:分析法推求3h 10mm单位线由计算公式为:第一时段末:第二时段末:,推求得单位线见表2-7-24;核验折合成10mm,所以是合理的。表2-7-24 单位线分析计算结果表时间(h)0369121518地面径流(m3/s)0209013080300地面净雨(mm)02030单位线(m3/s)0103020100033解:将过程线S(t)后移2h得S(t-2h)过程线,由S(t)与S(t-2h)的差得到u(2h,t)=S(t)-S(t-2h),尔后由式 得到2h 10mm单位线,列表2-7-25计算如下。表2-7-25 单位线转换计算表时间(h)Q(m3/s)S(t-2h) (m3/s)u(2h,t) (m3/s)q(2,t) (m3/s)00001161682226022611333011628514343412261155753613016030637134130157376361158837637152937637600合计37634解:由S(t)曲线推求u(3,t)值,见表2-7-26第(3)栏推求3h10mm单位线q(3,t)=表2-7-26 单位线转换计算表t(h)s(t)u(3,t)q(3,t) ()(1)(2)(3)(4)000030.20.22060.60.44090.80.220120.90.110150.960.066181.00.044211.00035解: 列表推求S曲线,见表2-7-27;表2-7-27 S曲线表时间(h)0246810121416q(m3/s)0162107540201050S=(m3/s)016226301341361371376376 S曲线最大值为376(m3/s)。推求该域的面积由式:=270.7 km;流域面积为270.7 km。36解: 列表推求地面径流过程线,结果见表2-7-28。表2-7-28 地面径流计算结果表时间(6h)单位线q(m3/s)净雨(mm)25mm净雨产流量(m3/s)35 mm净雨产流量(m3/s)地面径流(m3/s)0025350014301075010752630157515053080340010002205320542706751400207551804509451395610025063088074010035045080014014090037解: 计算地面净雨过程因=10mm,第一时段降雨全部损失,后损=0.5mm/h,则=33-0.56=30mm,=6-0.56=3mm。分析法推求6h 10mm单位线由计算公式为:第一时段末:第二时段末:,推求得单位线见表2-7-29;核验折合成10mm,所以是合理的。表2-7-29 单位线分析计算表时间地面径流降雨量净雨Q1tQ2tq(日 时)量(m3/s)(mm)(mm)(m3/s)(m3/s)(m3/s)6 601033630300 123030010.0 1880773.025.77 010092.37.730.8 69080.89.226.9 127061.98.120.6 185043.86.214.68 02520.64.46.9 61512.92.14.3 12501.30 1800合10.0mm38解:利用S曲线法,进行单位线时段转换计算,结果见表2-7-30。表2-7-30 单位线时段转换计算表时段(=3h)6h10mm单位线(m3/s)S(t)(m3/s)S(t-3)(m3/s)S(t)-S(t-3)(m3/s)3h10mm单位线(m3/s)000001185018537024304301852454903765430335670463010607652955905128010602204406400146012801803607160014601402808270173016001302609183017301002001018019101830801601119801910701401211820281980489613207020284284147020982070285615212020982244164021382120183617214721389181816215421477141921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工证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汉中船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
- 过敏反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县乡教师选调考试《教师职业道德》题库及答案(各地真题)
- 2025年青海省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城市燃气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风险评估报告
- 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铝合金生产线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二次供水卫生知识培训
- 保健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母婴分离护理常规
- 污泥池清理管理制度
- 推进信息化建设“十五五”规划-(2025-2025年)-根据学校十五五
- 保护环境的课件
- 华电集团就业协议书
- 拆旧建屋合同协议书
- 图深度强化学习在配电网故障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 (2017)海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装修工程综合定额交底资料
- 拆除重建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