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生存所需的技能,成为课程改革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比较一致,因此, 这项研究无疑能够为课程改革提供崭新的思路,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 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基于问题的学习进行了深入 地探究,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本土实施策略。论文的主要内 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 并对国内外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了研究的局限。 第二部分探讨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基本理论。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基于问题 的学习内涵,将其定性为一种学习方法,接着分析探讨了基于问题的学习特点、 目标、功能并归纳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一般过程。 第三部分基于问题的学习实施策略。结合个案探索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本士 实施五个方面策略。 第四部分问题与建议。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实现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有效迁 移,需要着重处理好四个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学习方法问题解决 过程策略 i i i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c o m i n go fi n f o r m a t i o ne r a , o u re d u c a t i o ni sf a c e dw i t hg r e a tc h a l l e n g e s h o wt oe x p l o r eo u tn e wk i n d so f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 st ot a k et h ep l a c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p a t t e r n ss oa st od e v e l o pf a r t h e rs t u d e n t s s k i l l sf o rl i v i n gi nm o d e r n c o m p e t i t i v es o c i e t yb e c o m e sa l lu r g e n ti s s u ew h i c hn e e db es o l v e dt h r o u g hc h i n a s c u r r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s w h i l ep r o b l e m - b a s e dl e a r n i n g ( p b l ) ,f i r s ta p p e a r e di n 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 ,i s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t r e n do fo u r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s t h e r e f o r et h i sr e s e a r c hi s u n d o u b t e d l ya b l e t oh a v eac l u et oc u r r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s ,d r i v i n gi tt og of u r t h e r b a s e do ns o m er e l a t e dl i t e r a t u r ef r o mh o m ea n da b r o a de s p e c i a l l ya b r o a d ,t h i s t h e s i sh a sd e e p l ye x p l o r e dp b li nt h ef i e l do fb o t hi t s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b ya d o p t i n g d o c u m e n ta n a l y s i s ,c a s es t u d ya n de x p e r i e n c es u m m a r ye t c as e to f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c o m p l e t ep b ls t r a t e g i e si m p l e m e n t e di nt h en a t i v ec o u n t r yh a sb e e nf o u n do u t t h e w h o l et h e s i sc o u l df a l li n t of o u rp a r t s p a r t l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r e s e a r c hf o c u s e s ,t h ev a l u e ,t h ea d o p t e dm e t h o d s a n dt h eh i g h l i g h t si nt h es t u d y , a n dm a k i n g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o m m e n t o nt h es t u d y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so fp b l 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p o i n t i n go u tt h e i rl i m i t a t i o n s p a r t 2 :a n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n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t h e o r yo fp b l 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h a si nt h ef i r s tp l a c ed e f m e dp b la sak i n do f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 t h e ni t s t r i v e st oe x p l o r ea n de x p o u n dt h e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g o a l sa n d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 p b la tg r e a tl e n g t h ,a sw e l la si t sg e n e r a lp r o c e s sb ym e a n so fi n d u c t i o n p a r t 3 :s t r a t e g i e s0 1 1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p b l f i v ea s p e c t so fp b l s t r a t e g i e s i m p l e m e n t e di nt h en a t i v ec o u n 竹h a v eb e e nf o u n do u tm a i n l yt h r o u g hc a s es t u d i e s p a r t :4p r o b l e m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i nt e r m so fo u rc o u n t r y sc u r r e n te d u c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f o u rp r o b l e m ss h o u l db ed e a l tw i t he m p h a t i c a l l ys oa st os u c c e e di nu s i n g p b l d u r i n go ra m o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p a t t e r n sd o m i n a t e dc l a s s e s m e a n w h i l e , s o m eg o o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a n da d v i c eh a v eb e e np u tf o r w a r d k e yw o r d s :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 ;p r o b l e ms o l v i n g ;p r o c e s s ;s t r a t e g y i v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储虢同婶畔叼厂中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储擗伺幼酽 加弘f 叩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一、导言 ( 一)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思想由来以久,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到杜威的问题 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虽然它们名称不同,实质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 习方法。但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特指的概念和方法却是在2 0 世纪6 0 年代后 期才出现。为了使人们对这一特定的概念方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我们研究有必 要从考察其历史发展渊源着手。 1 问题学习的主要发展历程 ( 1 ) 苏格拉底的谈话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 s o c r a t e s ) 的谈话 法。这种学习方法也被称为“精神助产术”、“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等。苏 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问题教学之源。o 苏格拉底谈话法主要特征有:问题性。谈话法主要围绕某一或某些问题、 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反复诘难来寻求普遍的 定义,探索一般的真理。试误性。所谓试误就是指尝试错误。苏格拉底的谈话 法往往鼓励对方在回答问题中尝试错误。苏格拉底认为尝试并承认自己的无知是 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是认识问题、获得真理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断地尝试错误认 识错误,不断地清除了错误的观念才能在真理的道路上前进。在谈论某一事物时, 苏格拉底从不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总是以无知的态度,向对方请教,当对方提出 自己的看法之后,苏格拉底就举出一些事例,揭示出这个观点在运用于这些事例 时显得不恰当。使得下定义的人只好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并且不得不提出新 的看法。苏格拉底接着就盘根究底,继续从各个方面揭示这些见解仍不恰当。讨 论不断地拓展、深入,最终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该方面的无知,尚需深入研究。 助产性。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并非是人们对事物主观上产生的观念或认识,而 是客观存在的、绝对的东西,是在人们投胎出生之前,人的灵魂就具有的。就象 胎儿本来就存在于母体中一样。因此,他教学生,并不是给学生知识,而是将本 来就存在于学生心灵里的知识引出来,使之显现出来,就象助产婆帮助产妇生小 。郑金洲主编,丁念金著;问题教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孩子那样,助产婆并不是给产妇以小孩,而是帮助产妇将她本来就有的小孩生出 来。 苏格拉底的谈话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用于对话中的问题往往是老 师直接提出来的,而且要求学生作出即刻回答,这样一方面教师缺乏对问题的精 心设计,另一方面学生又缺乏回答问题的准备时间和心理准备。学生很少被要求 展开问题讨论。这种问答对话式学习方式中,问题答案往往是学生主观上想出来 的,而不是通过实际生活体验的,来自实践的结论实践知识。其次,谈话法 往往以师生之间一对一的对话形式进行,对于今天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 个学生教学时,显得难以作为。再次,虽然说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助推作 用,实足上,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少,没有教师学习无法进行下去,这 说明苏格拉底谈话法对教师存在极大的依赖性。然而,尽管苏格拉底谈话法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其知识观也具有一定的唯心色彩,但其倡导的围绕问题谈话而展 开教学的方法,对于后来人们开展问题教学乃至问题学习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 深远的影响。 ( 2 ) 杜威的问题教学法 如果说苏格拉底的谈话法只是一种问题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是教学方法上的 一种价值取向,那么,真正提出问题教学这一概念则首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 翰杜威( j o h nd e w e y ) 。问题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的杜威提出的。o 杜威提出的 问题教学法是基于他的思维理论。他在思维与教学中提出一切教学首要任务: “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o “学习就是学习思维。”o 在他看来, 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而采用问题教学有 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杜威倡导问题教学,绝不仅 仅是为了使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思维,开发 理智。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曾指出教学要素与思维要素一致性关系, 他说:“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第一,学生要有一 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 。谢利民:现代教学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8 7 页。 。约翰杜威著,盂宪承、俞庆棠译:思维与教学,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版,第1 1 6 页 o 约翰杜威著,盂宪承、俞庆棠译:思维与教学 ,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版,第7 0 页。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 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 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事实上,这些思维要素、教学要 素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要素。 在教学与思维要素的主张基础之上,杜威提出了思维的过程,杜威认为人类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o 一是疑难的情境, 是感到困难,或发现问题;二是确定和限定问题;三是根据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设 想,收集那些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证据;四是通过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提出关 于问题答案的假设;五是进行观察或者实验证实结论的可靠性,即检验或修改假 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进一步提出了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 施,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 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 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 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 步”。 杜威在他的“思维五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教学五步”,不仅对 当时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后来人们探讨问题教学具体模式 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然而,杜威这个问题教学五步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 问题教学五步由于强调与思维五步的对应性,忽视了学生之间为了解决问题而展 开合作的需要。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其次,从杜威的问题教学五步过程来看, 这种问题教学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培养,忽视了问题解决之后进行 总结、评价和反思的作用。 ( 3 )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j s b r u n e r ) 所提出的发现式学习,其目 的是通过探索发现的学习活动,学会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活动中,认识、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7 4 页。 。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鹤页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习能力以及探究性思维能力等。发现式学习主要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使学 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布鲁纳指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 晓的东西,确切地说,它包括了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在布 鲁纳看来,所谓“发现”,并不仅仅意味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那种科学发现,而 且更具意义的是指那些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所进行的再 发现。 发现式学习的主要特点:o 第一强调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 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他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 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为产品传递的知识。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 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存的知识。第二强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 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式的、越级的、走捷径的 方式来思维的。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它的形成过程一般不需要言 语信息,尤其不需要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 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 试着做,边做边想。第三强调学习者学习内在动机。他重视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 或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尤其是重视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让学生对自己 的能力提出挑战,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第 四强调信息的灵活提取。他认为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 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有利于信息提取。 发现式学习的过程与功能:发现式学习没有固定不便的步骤,学习过程因人 而异。不过一般都经历提出假设一探究结果检查验证三个阶段。布鲁纳认 为发现学习的有益之处是:一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开发智慧潜力。二激发学习者 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三掌握发现的探究方法。 四有助于对知识的有效和长久记忆。 发现式学习不足之处主要是,第一发现式学习是通过探索发现的形式来认识 事物,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概念,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学习以“认 识概念”为中心,而不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为中心。第二学习途径比 较单一,主要是个人探索与发现。没能重视校外社区组织、机关团体等外部机构 。郑金洲主编,丁念金著:问题教学) , 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9 页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的支持与引导对探究活动过程的作用。 2 问题与意义 如果说苏格拉底的谈话法开启了问题学习之源,杜威的问题教学重视学习中 的思维训练,如果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强调概念的获得价值,强调掌握学科知识 的基本结构以及学习迁移的有效性价值,那么诞生于2 0 世纪6 0 年代末的基于问 题的学习( p r o b l e m - b a s e dl e a r n i n g ) 则是它们之集大成者。它一方面与以往的问 题教学具有一脉相承之处,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模式, 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 ( 1 ) “问题教学”与“问题学习” 很多人都把“问题教学”等同于“问题学习”,认为“问题教学”就是“问 题学习”。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以区 别。首先,从它们自身内涵上看,“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即强调“教”,而“学 习”则强调学生的行为即强调“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是不可分 割的整体,它们是同一活动过程即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师教的过程同 时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但是,“教”与“学”的行为主体是不同的,是对立的, “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既然“教”的主体是教师,那么讨 论“问题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技巧,也就是探讨教师如何通过问题来教授,这 种“教”的方法与技巧,它立足于为教师的“教”提供方法论。而“学”的主体 是学生,讨论“问题学习”的理论、方法与技巧,很明显是指学生如何通过解决 问题的形式来学习。它立足于为学生的“学”提供方法论。 其次,从现代教学理论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多元 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教学从重视教师的“教”,逐步发展到重 视学生的“学”。“教育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 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 过于夸大这一点) ,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学会如何学习) 。”西从关 注对知识的传递逐步发展到关注知识的建构和生成、关注人的成长。现代教学论 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 学生生命价值的体现。“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 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2 页。 5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o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从“问题教学”到“问题学习” 是对学习理论深刻认识的体现,是对教学本质为物还是为人的肯定回答,也是人 类认识事物不断前进、不断升华的必然。 ( 2 )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o ( p r o b l e m b a s e dl e a r n i n g ) 起源于2 0 世纪6 0 年代末西方 医学教育。长久以来医学院培养医生的惯例,是要求学生记住一大堆知识,然后 再将这些知识应用于l | 缶床场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确实记住了不少的药理 和医道,但是这种先学后用的方法,培养不出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 医生。因为有些病人或许不能够讲清楚自己的病情,有些病人或许表现出复杂的 症状。尽管医学院学生为了对付各门功课的考试,而把基本医学知识背得滚瓜烂 熟,但- - n 实际应用则手足无措,而且不久就把这些知识忘得一千二净。1 9 6 9 年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 h o w a r db a r r o w s )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 顿市的麦克马斯特( m c m a s t e r ) 大学医学院任教期间发现,学生参加临床实习 后,这种被动的学习状况立刻改变。在l 缶床实习时,学生们直接接触病人,解决 他们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 随即,他提出两个假设:一是通过问题情境学习比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效果 要好;二是最重要的看病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于是他在麦克马斯 特大学医学院进行了第一个p b l 实验,他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派一个指导 老师,然后把一组一组的学生放入一群由健康人组成的“病人”群中,在这样的 情境下,学生就开始对病人进行访谈、做笔录,然后针对“病人”的症状,到图 书馆去查资料,并在小组内讨论,最后给“病人”开处方。实验表明,在这样的 学习中,学生查资料、向老师请教问题以及和组员讨论都很主动,他们完全成了 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坐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他认 为医学院教学应该让学生从一进入医院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 触实际的医学问题,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教师充当辅助学习的角色。就这样作为 一种新型学习模式,p b l 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最终形成。 p b l 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成功,很快引起世界许多大学效仿。2 0 世纪7 0 年 代,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帮助下,新墨西哥大学也开始采用p b l 。2 0 世纪8 0 年 。叶澜主编:r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第2 3 0 页。 。也有人译作“问题导向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学习”,以下简称p b i 作者。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代啥佛大学医学院新径计划组( n e wp a t h w a y sp r o g r a m ) 也在一个由四十人组成 的学习小组中采纳了p b l 。到2 0 世纪9 0 年代运用p b l 的大学主要有:南伊利 诺大学( s o u t h e r ni l l i n o i s ) 、鲁思大学( r u s h ) 、鲍曼格雷大学( b o w m a ng r a y ) 、 塔夫茨大学( t u f t s ) 、密歇根州立大学( m i c h i g a ns t a t e ) 、夏威夷大学( u n i v e r s i t yo f h a w a i i ) 等。o 当时主要还是在这些大学的医学院中推行,后来越来越多的被其它 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法律教育等。9 0 年代中期以后,p b l 逐 步被移植到全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并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和 推崇。 p b l 所倡导的是,把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之间 协作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改变学生传统 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总之,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基于问题 的学习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杜威的问题教学、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等具有密切的 传承关系。但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最早起源于2 0 世纪6 0 年代的医学教育,它既不同于杜威的问题教学,又有别于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 它自身具有丰富的个性化内涵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特征、功能、目标、学习步骤 等。如何深刻地认识p b l 的内涵并丰富完善其内涵? 如何更进一步认识p b l 的 特征、功能、目标、学习步骤? p b l 在我国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何? 这一系列问题 将是本论文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论文着重研究的对象。 ( 3 ) 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课程改革 教育部于2 0 0 1 年6 月8 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新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 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具体目标要求与基于问题的学习所追求的目标要求基本 上具有一致性,因此,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在认识上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顺利推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a s p y ,d n ,a s p y ,c b ,q u i n b y ,p m 0 9 9 3 ) w h a td o t e r sc a n t e a c ht e a c h e r sa b o u t p r o b l e m - b a s e dl e a r n i n g e d u c a t i o n a ll e a d e r s h i p , a p d l 7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在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 题集中表现为:一轻视知识的习得。很多人把改革中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发展观,理解为它是与学习知识基础二元对立的发展,从而轻视学科知识,使 学生的能力、个性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失去了必需的土壤知识 基础。二轻视教师的引导。把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错误地 理解为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教师不作为的学习过程。从而导致新课堂虚华浮躁,盲 目追求互动。在课堂中,只图表面形式的热闹。如:学生自由找同伴合作或选择 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等等。一堂课下来,学生忙这忙那,从形式上看是“自主” 的。但这样教学过程剔去作秀的成分,课堂所余无几。o 三轻视思维训练。把新 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和提高的 生动活跃的生活过程”,错误地理解为学习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甚至是庸俗的生 活。忽略了学习过程中思维训练的价值。 笔者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更人化,即使人这一高级动物变得更聪明更 高级,而思维是人化的核心维度之一。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上学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以知识为手段培养人们深层次的思维能力。与把学习完全等同于生活相比, 前者只是关注个体人存在的外在形式,而后者关注人的思维才是真正关注人的本 原即本体。约翰杜威说过“就学生的心智而论( 即某些特别的肌肉能力除外) , 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对于这一点( 人 们) 也还没有足够的理论上的认识。”o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 深入的今天,令人可悲的是,无论是教育理论专家还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他 们大多开始意识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轻视知识习得、轻视教师引导的倾 向。鲜有人领悟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忽视学生思维训练这个事实及其后果。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固然存在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认识不足,但更多地 表现为缺乏推行新课改思想和理念的方法,缺乏推行新课改思想和理念具体可操 作的实践模式,最终导致课程改革不是又回到了改革前的位置,就是使改革走向 了简单化、粗暴化、片面化和极端化。基于问题的学习,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载 体、为抓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 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又促进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可以说,它 。周久桃谢利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教学探究,载现代教育科学 2 0 0 6 年第1 期,第1 0 5 页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6 2 页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有效平台。这 种学习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克服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因此,需要加强对基于问题的学习进行研究,揭示其本质及其局限性,从而针对 性的运用到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成为实施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和 突破口,最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施行。这就是本论文研究p b l 真正意义之所在。 (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的研究成果: 我国从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介绍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并逐步探索如何将 p b l 引入我国教学实践之中。但是,研究成果比较微薄,系统地研究p b l 的有 关专著比较少,对国外有关p b l 专著的译介也不多,目前已出版的介绍国外有 关研究专著有:美l i n d at o r p ,s a r as a g e 著,刘孝群、李小平译基于问题的学 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美r o b e r td e l i s l e 著,方彤翻译问题导向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美j o n e s 等著,范玮译问题解决的教与学一一种跨学 科协作学习的方法等书。都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4 年出版。 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首先对课堂里的p b l 做了整 体描述,然后介绍了p b l 的定义、理论基础、模型、设计、实施以及评估等, 最后介绍了p b l 的功效。该书主要特点是多个角度对p b l 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介绍,行文生动严谨。全书每一章节都使用了p b l 过程中的真实教学故事作为 实证材料,这些鲜活的材料使读者阅读该书犹如身临其境。但是,该书对p b l 的特点、目标等没做具体介绍,尤其是论述p b l 实施的环节,只做泛泛介绍缺 乏具体的操作策略,不便于实际运用。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 要结合案例,如:化学、社会、数学、生物以及跨学科等教学,探讨如何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开展p b l 。该书针对性强,不失为新教师开展p b l 一本很好的参考 书目。但对于p b l 理论上探讨不够系统和深刻。而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种 跨学科协作学习的方法中,作者将p b l 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有医学中的p b l 模式、认识派的学徒p b l 模式、提供给教育工作者的p b l 模式和协同发展p b l 模式( p b i ,- ( d ) 等。全书着重对p b l - - c d 做了详细介绍。虽然这种对p b l 的细划标准,尚未得到大多学者们的认可,但是这种分类对p b l 进行研究的尝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试,对于人们多角度去思考、研究p b l 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国内有关p b l 研究论文相对较多,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目前共有3 2 篇, 其中具有代表性论文如表1 1 。 作者 8 论文题目 6 出版社 0 出版日期 l 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8 刘儒德 l0 教育理论与实践 2 0 0 1 5 0 的教学改革思路 0 刘儒德 8 基于问题的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0 教育研究 2 0 0 2 2 卜梆粼用华篙涨卜, 刘儒德 = 群0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8 8 的一项行动研究 4 粱瑞仪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 0 中国电化教育 2 0 0 1 6 李芒等p b l 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0 中国电化教育 2 0 0 1 6 赵蒙成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0 江苏高教研究 2 0 0 3 4 郛玉和 探讨醋习0 瓣黻0 步卜教学| 2 0 0 t , 吴惠青基于问题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0 。教育发展研究 2 0 0 3 4 - 5 高虹刘惠琴i 从基于问题的学习看研究型课程教学 0 中国高教研究 2 0 0 3 1 1 m a r g a r e t 基于学习方法与错牡卜放瓣研究卜 t a p l i n 等 乔连全论基于问题的学习 jj 江西教育科研 2 0 0 2 4 张建伟 6 基于问题式学习 l i 教育研究与实验 2 0 0 0 3 汤丰林 鬈篓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变化0 研究 0中继亮 【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 0 比较教育 2 0 0 5 1 陈宁张庆林基于问题学习的实施及对教师的挑战 0 基础教育研究 2 0 0 6 1 表1 1国内已发表的基于问题的学习( p b l ) 研究论文( 部分)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刘儒德,于2 0 0 1 、2 0 0 2 年相继发表了4 篇关 于p b l 的研究成果。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 ( 2 0 0 1 5 ) ,着重介绍了p b l 模式即使用p b l 的具体过程步骤。基于问题的 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2 0 0 2 2 ) ,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学习的切入点以及师 生关系和课堂组织形式三方面谈p b l 留给我们教学的启示。基于问题的学习在 中小学的应用( 2 0 0 2 3 ) 着重介绍在我国教育体制与传统教学惯例下,采用 p b l 模式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学习目标、问题与课程之间关系、学习评 价和教师培训等四个方面。而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 行动研究( 2 0 0 2 5 ) ,则是针对以往在本科生教学改革尝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用p b l 模式,对教学做较大的结构性改革新的尝试,并用行动研究方法,探 讨这种模式对克服以往教学改革尝试中所存在问题的效果。是p b l 在本科教学 中的实践案例。然而,这四篇都没有对p b l 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时的具体策 略进行论述。 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 2 0 0 1 6 ) 认为,要实现p b l 应包 含5 个关键要素,而且各要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概括为:问题解决问题 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学习小组问题解决的程序自主学习的精神。接着分析 了学生在p b l 中所能获得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 力组织利用时间技能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技能计算机运 用能力。文章还论述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转变、课堂上开展p b l 的局限性、以 及网络环境下p b l 的优势等。把p b l 与网络相整合是文章最大特色,然而不足 之处是,泛于介绍缺少深入理论分析和事实材料,说服力不强。 李芒等的( p b l 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2 0 0 1 6 ) ,把p b l 过程划分四个 阶段,即了解课题阶段、确定课题阶段、课题调查阶段和课题总结阶段,每个阶 段规定好具体的学习时间长度。这种对学习各阶段所花时间长短上的人为规定, 抑制了p b l 的有效开展。各阶段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应该根据问题复杂性程度 以及学习小组原有技能差异而不同。赵蒙成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研究生教学中的 应用) ) ( 2 0 0 3 4 ) ,郭玉和“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 ) ( 2 0 0 4 1 1 ) 分别探讨p b l 在某一学习阶段和某一学科的应用情况。吴惠青基于问题学习 中的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 2 0 0 3 4 - 5 ) ,分别论述了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学习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者、合作者以及研究者等角色。总结出开展p b l 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两个特征:教师的权威逐渐由外炼转变为内生权威师生 关系由“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关系转变为师生合作的关系。 , 高虹刘惠琴从基于问题的学习看研究型课程教学( 2 0 0 3 1 1 ) ,给p b l 归纳出三个特征:学习过程始于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未事先给定教师 充当“场外教练”。并提出p b l 给我们的启示。笔者认为文章对p b l 特点的归 纳既不科学又不完整。m a r g a r e tt a p l i n 等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与香港学生 ( 1 9 9 9 4 ) ,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调研,研究香港大学生对p b l 的认识与态度, 考察p b l 在该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乔连全论基于问题 的学习( 2 0 0 2 4 ) ,从学习定义、学习特点、学习目标、学习理论基础和教学 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能使人们对p b l 产生比较 系统的认识,也是笔者对p b l 展开深入研究的一篇难得多见材料。张建伟基 于问题式学习( 2 0 0 0 3 ) ,论述了p b l 的过程、影响p b l 的条件和p b l 的功 效。他认为p b l 的制约条件集中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问题的设计教师辅导 员作为促进者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反思概括的重要性。 汤丰林、申继亮论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师观兼论我国新课程实施中教师 角色的变化( 2 0 0 3 7 ) ,分析了问题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行为变化,并指出教师 在p b l 中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 2 0 0 5 1 ) 中,进一步地从问题的意义、学生已有知识、小组合作和教师角色等四个方面对 p b l 进行论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引进p b l 模式时需要处理好二 个方面问题教师角色转换与师资培训模式的不协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育资 源不足的矛盾。陈宁、张庆林基于问题学习的实施及对教师的挑战( 2 0 0 6 1 ) , 通过对一个具体p b l 案例依法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的分析,总结出p b l 实 施过程:刨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确定问题、小组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等。以及 实施p b l 对教师素质要求。 总而言之,这些文章为笔者提供了一些研究线索和基础,对于笔者深入研究 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在综合这些材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大都存在以下弱 点:第一,研究脱离本土实际。这些文章很多只是笼统介绍和浅层分析,窠臼于 p b l 的过程、特点和评价要素等,没有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新问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题,尤其是没有从我们前文提到过的三个问题:轻视知识习得,轻视教师引导和 轻视思维培养等角度加以研究,进而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第二,研究不够系统 全面。多数文章着重于p b l 的模式介绍,一方面归纳得不够全面和完整。另一 方面缺乏具体地研究p b l 实施每一阶段的方法和策略。第三,很少有对某一具 体个案去做分析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加以提炼深化。第四,研究态度不够严谨, 创新观念欠缺。在材料收集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文章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丝毫 没有自己个人见解。 国内有关p b l 的学位论文,目前只有江西师范大学刘晓艳的基于问题的 学习模式( p b l ) 研究( 2 0 0 2 5 ) 硕士学位论文一篇。该论文可取之处是,结 合信息技术来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然而,值得商榷的是作者始终把p b l 看作一种课程模式,进而对这一课程模式加以研究,从p b l 的实际使用价值来 看,p b l 究竟应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呢? 这一点笔者持不同看 法。 2 国外资料: 由于国外资料众多,笔者仅用以下1 5 份有代表性的资料做具体说明。代表 性的专著有: 五t e c h n o l o g ya n dp r o b l e m b a s e dl e a r n i n gl o r n au d e n ,c h r i sb e a u m o n ti d e a g r o u pi n c 2 0 0 6 zp r o b l e mb a s e d - l e a r n i n g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 sa n d h i g hs c h o o l s t e a c h e r sg u m et o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a n nl a m b r o s c o r w i np r e s s2 0 0 4 3 ,t h ep o w e ro f p r o b l e m b u s e dl e a r n i n ga p r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