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研究.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研究.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研究.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研究.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r e s e a r c ho nc r e d i tr i s ko fi n d i v i d u a l h o u r s i n g l o a n ,si nch i n a ,sc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专业:金融学 研究生:张鑫 指导教师:王常柏 所在学院:经济学院 二。一。年五月 摘要 1 9 9 2 年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开始实行。截止2 0 0 9 年1 2 月,我国个人住 房贷款余额达4 3 8 万亿,与1 9 9 9 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1 3 5 7 7 1 亿) 相比增长 了3 0 多倍。由于个人住房贷款以房产作为抵押,而且我国房价处于快速上升期, 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 2 0 0 8 年o 9 3 ) ,个贷成为各银行竞相争 夺的优质业务,银行放松了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管理。美国次贷危机起源 于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防范的疏忽,其严重后果提醒我们必须注意加强 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管理,提升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 平。因此,研究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性。 论文以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在第一章分析了研究的 背景,总结了其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以及论文的创 新点;其次在第二章中从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定义出发,通过区分银行贷款种类和 风险种类,得出了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涵义;第三章中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 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宏微观因素 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房价变动与首付比例缺乏联动、个贷业务行业、地域集中、 楼盘销售与个贷业务绑定的贷款模式都会造成信用风险上升的新观点;第四章主 要从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不完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落后、风险转移机制不健全、 缺乏相关制度环境几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 特别是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过程,得出了证券化等风险转移手段不能消灭 风险,风险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衍生出更大信用风险的结论;最后,提出加强 个人住房贷款贷前风险防范、风险过程控制的建议,认为可以通过担保、保险、 住房储蓄等措施来促进信用风险的转移,对于资产证券化,应通过设置银行与次 贷衍生品的“防火墙”来避免新的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 si n d i v i d u a lh o u s i n gm o r t g a g eb e g a ni n19 9 2 u n t i ld e c e m b e r2 0 0 9 , r e m a i n i n gs u mo fi n d i v i d u a lh o u s i n gl o a ni nc h i n ah a sr e a c h e dt o4 3 8t r i l l i o ny u a n w h i c hi n c r e a s e dm o r et h a n3 0t i m e sc o m p a r e dw i t hn e ts u mo fp e r s o n a lh o m el o a n ( 13 5 7 71b i l l i o ny u a n ) s i n c ep e r s o n a lh o u s i n gl o a nh a sb e c a m em o r t g a g e d ,a tt h e s a m et i m ed u et os k y r o c k e t i n go fh o u s i n gp r i c ea n db o o m i n gp e r i o do fr e a le s t a t e s i n d u s t r yi nc h i n a ,i n d i v i d u a lh o m en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l e n d i n ga r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l o w ( o 9 3 i n2 0 0 8 ) ,m a n yb a n k sh a v ep u th o m el o a n sa sh i g hq u a l i t ya s s e t sw h i c h m e a n s l o wr i s k ,h i g hr e v e n u ef o rb a n k s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b a n k sl o o s e dm a n a g e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 l e n d i n gb yu s i n gk i n d so fm e a n s a m e r i c a ns u b p r i m em o r t g a g ec r i s i si n2 0 0 7s t e m f r o ms o m eb o r r o w e r s c r e d i tl a c k i n gi nh o u s i n gc r e d i tm a r k e t s e r i o u sr e s u l to ft h e c r i s i sr e m a n d su st h a tw em u s te n h a n c ec r e d i tr i s k sm a n a g e m e n to ni n d i v i d u a l h o u s i n gm o r t g a g e ;i m p r o v e c h i n a sb a n k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l e v e l t h e r e f o r e , r e s e a r c ho nc r e d i tr i s k sm a n a g e m e n to fi n d i v i d u a ll o a nb e c o m et h er e a l i s t i cm e a n i n g a n da p p l i c a b l e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s t u d yc r e d i tc r i s i so fi n d i v i d u a lh o u s i n gm o r t g a g e ,t ob e g i n w i t h ,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b a c k g r o u n d ,s o r t so u to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r s t h o u g h t so nt h e c r e d i tc r i s i sa b o u tp e r s o n a lh o u s i n gm o r t g a g e ,p r e s e n tt h i sp a p e r sw r i t i n gt h i n k i n g a n di n n o v a t i v ep o i n t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p a p e rd e f i n e st h ec o n c e p tr e l a t e dt oi n d i v i d u a l h o u s i n g c r e d i tc r i s i s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t h er e a s o no fe m e r g e n c eo fc r e d i tc r i s i sh a v e b e e na n a l y z e df r o mp e r s p e c t i v eo fi n f o r m a t i o na s y m m e t r y , a n dr e s e a r c h e dr e a l i s t i c w o r l do nt h er e a s o no fr i s ka p p e a r a n c ew i t hm a c r oa n dm i c r of a c t o r st h a ta f f e c t i n d i v i d u a lh o u s i n gl o a n s r i s ka n dm o r e o v e r , n e wo p i n i o n sw h i c hm e a nt h a tl a c k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o ff i r s tp a y m e n tr a t ew i t ht h ec h a n g eo fh o u s i n gp r i c ef i r s tp a y m e n tr a t e , p e r s o n a lm o r t g a g eb u s i n e s s ,r e g i o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h o u s i n gs a l e sa n d l o a n sm o d e lw i t h i n d i v i d u a ll o a n sw i l lc a u s et h er i s i n go fc r e d i tr i s k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m a i n l ye x h i b i t s c o n d i t i o no f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o nb a n k si n d i v i d u a lh o u s i n gm o r t g a g e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i m p e r f e c t i o no f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s p e c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 ,l a g g i n go fc r e d i t a b s t r a c t r i s km e a s u r e m e n t ,i m p e r f e c t i o no fr i s kt r a n s f e rs y s t e m ,l a c k i n go fs o m ei n s t i t u t i o n , e s p e c i a l l yb ya n a l y z i n g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o fa m e r i c a ns u b p r i m em o r t g a g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 c o m et oc o n c l u d et h a t r i s kt r a n s f e rm e a s u r e m e n ts u c ha ss e c u r i t i z a t i o nc a nn o t d i m i n i s ht h er i s k ,r i s kt r a n s f e rc a nd e r i v a t i v em o r ec r e d i tr i s k ;f i n a l l y , t h i s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c o n c e r n i n g e n h a n c e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i n k i n gt h a tb ye n f o r c i n gc r e d i tr i s k st r a n s f e rs u c ha sc o l l a t e r a l , i n s u r a n c e ,h o u s i n gm o r t g a g ea n ds oo n ,c o n c e r n i n gs e c u r i t i z a t i o no fa s s e t s ,w es h o u l d a v o i dn e wr i s k t h a ta f f e c t sb a n kb ys e t t i n gf i r ew a l lb e t w e e nb a n ka n ds u b p r i m e d e f i v a t i v e s k e yw o r d s :i n d i v i d u a lh o u s i n gl o a n ;c r e d i tr i s k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目录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第一章前言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一1 1 2 文献综述2 1 2 1 信用风险成因的探讨2 1 2 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4 1 2 3 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的研究7 1 3 论文的研究思路。9 1 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 0 第二章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1 2 2 1 风险与信用风险的涵义1 2 2 1 1 风险1 2 2 1 2 信用风险一l3 2 2 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l3 2 2 1 个人住房贷款内涵1 3 2 2 2 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1 6 第三章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1 7 3 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原因分析1 7 3 2 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成因的现实考察1 9 3 2 1 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宏观因素1 9 3 2 2 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微观因素2 0 第四章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及风险管理现状2 4 4 1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现状2 4 4 1 1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2 4 4 1 2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现状分析。2 7 4 2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状况2 9 4 2 1 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不完善2 9 目录 4 2 2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落后3 4 4 2 3 个人贷款信用风险转移机制不健全3 5 4 2 4 信用制度的建立缺乏保障3 6 第五章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3 8 5 1 完善个人住房贷款贷前风险防范3 8 5 1 1 加快建设个人信用数据库3 8 5 1 2 加强对抵押房产的管理3 9 5 2 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过程控制4 0 5 3 促进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转移机制的完善4 1 5 3 1 建立政府住房担保机制4 l 5 3 2 规范个人住房保险机制4 2 5 3 3 促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4 2 5 3 4 大力发展住房储蓄银行4 2 结语4 4 参考文献4 5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 9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5 0 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使用授权声明5 0 致谢5 1 2 第一章前言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前言 2 0 0 7 年4 月2 日美国次级债发行商新世界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美国次债 危机爆发,之后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各个角落。2 0 0 8 年7 月1 3 日,美国财政部 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采取措施,救助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 房利美和房地美,使得金融从业人士对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延续的担忧进一步 加剧。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交投清淡,房价下跌,引起了全球对个人住房贷款 的信用风险的关注。自1 9 9 2 年我国实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来至2 0 0 9 年底,我 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4 3 8 万亿,与1 9 9 9 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1 3 5 7 7 1 亿) 相比增长了3 0 多倍。由于个人住房贷款以房产作为抵押,而且我国房价上升速 度很快,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 2 0 0 8 年0 9 3 ) ,各家银行纷纷 将个人住房贷款作为银行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资产,并通过各种手段竟相争夺, 放松了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 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很难知道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无法以历史数据为基 础对信用额度做出判断,因此住房按揭贷款中必然夹杂着次级按揭贷款。美国此 轮金融危机本质是一场信用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放松了对个人住房贷款借 款人的信用评级标准,监督机构对抵押贷款证券化监管、控制,防范不力起到了 纵容的作用。在美国个人信用体系完整,商业银行管理控制方法先进的情况下, 尚且造成如此的后果。我们对于如何防范、控制商业银行个人房地产贷款信用风 险更应加强警惕。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展开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 分析。本文的研究围绕两个重点展开:一是分析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形成的理 论和现实原因;二是通过分析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 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一章前言 1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目前关于贷款信用风险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信用风险成因和利用数量模型进行信用风险度量两个方面,这为我们从信息不对 称角度分析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成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对于影响商 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宏微观因素的探讨为本论文从现实中考察个人住房贷款信 用风险提供了借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研究集中在分析 风险成因和探讨加强风险管理措施两个方面。 1 2 1 信用风险成因的探讨 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主要集中在“逆向选 择”、“道德风险 这两种典型行为上,并且对“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 ( 1 ) “逆向选择 与信用风险 针对“逆向选择问题做出研究的国外学者主要有,乔治阿克洛夫 ( g e o r g ea k e r l o f ,1 9 7 7 ) 率先提出的逆向选择理论,1 9 7 7 年l e l e n d 和p y l e 研 究了风险偏好对融资行为的影响,他们的理论认为企业家在完全能够自我融资的 情况下,因为风险厌恶会选择从外部融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判别 企业风险的大小,因此产生逆向选择,结果只有风险大的项目才会到外部融资, 因此这种市场均衡的结果是无效率的;s t i g l i t z 和w e i r s ( 1 9 8 1 ) 基于对风险刻 画的“均值保持展形( m e a n p r e s e r v i n gs p r e a d ) 的概念研究了信贷市场中的 逆向选择问题,证明了信贷市场也存在逆向选择;h i l d e g a r dw e t t e ( 1 9 8 3 ) 证明 了,即使投资者是风险中立的,但抵押品需求的增加仍有可能导致逆向选择; g a l e ( 1 9 8 5 ) 得出了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多个借方为不同风险类型时就 会发生逆向选择的结论;b o o t ,t h a k o r 和u d e l l ( 1 9 9 1 ) 研究了银行直接通过各种 获取信息的技术,可以克服逆向选择和反向激励带来的信息不对称。 国内从“逆向选择 的角度来考虑信用风险成因的主要有:金武、王烷尘和 董小洪( 1 9 9 6 ) 对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克服逆向选择进行了分析;g l a z e r 和 m e g u i r e l ( 2 0 0 0 ) 及阎小波( 2 0 0 0 ) 研究通过建立一个博弈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逆 2 第一章前言 向选择风险进行了研究,说明了在多变量约束条件下,逆向选择行为的复杂性, 并对我国信贷市场目前的一些现象做出了实证解释。王剑锋( 2 0 0 3 ) 以逆向选择理 论研究和估算“以租养房 影响个人住房贷款资产风险的理论模型,推导出了 住房贷款资产风险是否上升的判别规则,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个人住房贷款 资产风险的变化幅度进行了模拟估算。涂妍妍( 2 0 0 3 )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由于体制性问题所引发的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国有银行中“委托代理”环节 的多重失灵而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源所在。李婧,胡潇博 ( 2 0 0 8 ) 分析了银行信贷市场中,由于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问 题。逆向选择的存在会导致信贷市场中低风险的项目逐渐退出,并产生银行“惜 贷和企业“贷款难”等诸多问题,并提出银行应该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监控体 制,加强信息风险披露、预警管理等措施来解决信贷市场逆向选择所带来的冲击。 饶华春( 2 0 0 8 ) 应用一个博弈模型分析在信用机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尽管越 来越多的银行希望通过设立抵押权来降低项目投资的风险程度,减少由信息不对 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提高银行预期利润。但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讲,逆向选择 是在既定的博弈规则安排下,借款人所做出的最佳选择,其结果带有必然性。 ( 2 ) “道德风险、“信贷配给 与信用风险 在“道德风险”和“信贷配给”问题上,国外学者h o l m s t r o m ( 1 9 7 9 ) 指出了 道德风险与行为可观察性之间的关系。s t i g l i t z 和w e i s s ( 1 9 8 1 ) 认为在信息不 对称条件下,在信贷市场上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g a l e 和h e l l w i g 及b e s t e r ( 1 9 8 5 ) 也研究了道德风险。w i l l i n a l s n o ( 1 9 8 6 ) 证明了可能存在一个使 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贷款利率,将导致市场过度需求和信贷配给。a n t h o n y s a u n d e r s ( 1 9 8 7 ) 曾专门对信贷配给机制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国内侧重于研究“信贷配给 的有:金武、王洗尘和董小洪( 1 9 9 6 ) 指出当抵 押品价值不足时,通过对低风险企业实行信贷配给应是最优信贷决策;叶莹莹 ( 1 9 9 9 ) 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比较明显存在的“惜贷”倾向,并探讨在中 小企业信贷配给尤其突出情况下,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配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刘民 权,徐晓萍( 2 0 0 0 ) 比较了关于竞争性信贷市场的两个主要流派及其经典模型, 即由m c k i n n o n 及s h a w 开创的金融深化理论和s t i g l i t z 及w e i s s 开创的信贷配 给模型,指出,虽然不对称信息理论没有像金融深化理论那样向人们提供很明确 3 的结论和很清晰的政策主张,但它为研究和解决我国金融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提供了一个更切实际和更合理的分析框架;周鸿卫( 2 0 0 1 ) 开始用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率上限管制解释信贷配给现象。利率上限条件下的信贷 配给会导致信贷市场低效率,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则是帕累托改进。 近年来,许多学者把目光转移到信贷配给理论的应用上,代表性的有:胡振 飞( 2 0 0 5 ) 以s t i g l i z - w e i s s 信贷配给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 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丁秀英( 2 0 0 6 ) 研究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 及其产生的微观基础;解释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一些现象,并提出了政策建 议;吴鹿英,张建华( 2 0 0 8 ) 就信贷配给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进行论述分析, 并提出实行利率市场化、加强政府介入力度、完善宏观调控、加快中小企业融资 外部环境建设等对策。 1 2 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 ( 1 ) 国外关于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 在部分学者对信用风险成因进行探讨的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和学者出于应用 的需要在数学工具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于信用风险进 行测度。a l t m a n ( 1 9 6 8 ) 发表z - s c o r e 模型,开创采用多元判别分析( m d a ) 模型计 量信用风险的方法:a l t m a n ,h a l d e m a n 和n a r a y a n a n ( 1 9 7 7 ) 对原始的z 计分模型 进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模型;a l t m a n ( 1 9 9 5 ) 修改了z 计分模型,以适用于非上 市公司的计量;h l t m a n ,h a r t z e n 和p e c k ( 1 9 9 5 ) 将这种扩展z 计分模型应用于新 兴市场公司。2 0 世纪9 0 年代后,由于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快 速发展,尤其1 9 9 6 年巴塞尔协议修正案的推动,加上信用风险的计量技术的突 破性进展。国际上出现了一批为各大国际银行接受的现代信用j x l 险量化度量模 型。 1 9 9 3 年,从事信用风险度量的专业公司k m v 公司发布了c r e d i tm o n i t o r 模 型,该模型基于m e r t o n 的违约证券估价模型和风险中性原理,即当公司的市场 价值降至一定水平以下,公司就可能违约。其计算是基于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及 其波动性,求出公司的违约距离,并通过违约距离转换计算出公司的违约率。 j p m o r g a n ( 1 9 9 4 ) 年推出了r i s k m e t r i c s 模型,r i s k m e t r i c s 模型是基于 4 第一章前言 v a r 的市场风险度量系统;1 9 9 7 年j p m o r g a n 又推出了c r e d i t m e t r i c s t m 方 法,c r e d i t m e t r i c s t m 方法是基于v a r 的信用风险度量系统,并以历史数据为 依据确定信用等级矩阵和违约时的资产回收率,以此确定未来该信用资产组合的 价值变化,通过基于v a r 的方法来计算整个组合的风险暴露。 m c k i n s e y 公司的w i l s o n 在1 9 9 7 年提出了c r e d i tp o r t f o l i ov i e w 模型, 这是一个宏观因素驱动的多因子模型,根据失业率、经济增长率、长期利率水平、 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因素,对每个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信用等级违约和转移概 率的联合条件分布进行模拟。 瑞士信贷银行( c s f p ) 1 9 9 7 年推出了以保险精算方法为基础的c r e d i tr i s k + 模型。它假定违约率是随机的,可以在信用周期内显著波动,并且其本身是风险 的驱动因素。与c r e d i t m e t r i c s t m 方法和c r e d i tm o n i t o r 模型以资产价值的 波动作为风险的驱动因素不同,c r e d i t r i s k + 模型只考虑了违约风险,而没有对 违约的形成原因做任何假设,c r e d i t r i s k + 模型通过独立性假设,认为贷款组合 的违约概率符合泊松分布,并以此来计算贷款违约率。 2 0 0 0 年4 月,m o o d y 、公司推出了r i s k r a l c 模型,该模型吸取了以往模型 的建模经验,并以公司的数据优势为依托,结合了m e r t o n 模型的违约证券估价 的结构化方法以及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模型作为商业机密,外部可获得 的资料很少。 g o r d y 和c r o u h y ( 1 9 9 8 ) 在对各个模型进行模拟的基础上指出,各种不同的 模型在对同时点的相同资产组合进行评估时得出的结果是近似的,g o r d y 的模 型集中于对c r e d i tm e t t l e s t m 模型、c r e d i tr i s k + 模型和k m v 模型的比较, 他在研究中对c r e d i t m e t r i c s t m 模型进行了简化,假设债务人或者违约或者履 约,没有其他的信用等级变动,得出的结论是使用相同的数据,不同的评价方法 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巴塞尔委员会也非常重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在新协议中融入 了风险管理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通过制定资本要求鼓励银行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 技术。其中,处理风险的方法包括标准化方法( t h es t a n d a r d i z e da p p r o a c h ) 内部评级法( t h ei n t e r n a lr a t i n g b a s e da p p r o a c h ) 。新资本协议吸收了v a r 的概念,允许银行通过内部评级确定风险函数度量加权风险资产。新资本协议采 5 第一章前言 取的r a r o c 方法与当前收益的计算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 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 接挂钩。 ( 2 ) 国内关于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 国内关于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介 绍,并且丌始有学者试图利用模型对风险检验进行实证分析。 针对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介绍有,沈沛龙和任若恩( 2 0 0 2 ) 对目前国际上著名 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之间 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冯启德 ( 2 0 0 6 ) 从新巴塞尔协议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并对建设符合新协 议原则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时晓虹( 2 0 0 6 ) 从信用 风险管理基本概况出发,结合美国、德国、同本、新加坡四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的方式,分析我国目前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银行业的经 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冯建友 ( 2 0 0 7 ) 重点从数字方法、理论基础等几个方面对最常见的四种现代信用风险管 理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金融市场的 整体状况,分别论证了几种现代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中的适用性问题。 更多的学者把精力集中于模型在我国的实用性上,并应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 进行了实证分析。彭书杰、詹远瑞( 2 0 0 2 ) 将c r e d i tr i s k + 模型与我国使用的贷 款风险度量法做了详细比较,对贷款风险度量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王 琼、陈金贤( 2 0 0 2 ) 先后从理论上分析,认为k m v 模型非常适合度量上市公司信用 风险。易丹辉、吴建民( 2 0 0 4 ) 系统地讨论了k m v 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形式,并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给予了实证分析,指出了k m v 模型在分析中国上市公 司信用风险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惠晓峰、孙嘉鹏( 2 0 0 4 ) ,使用信用矩 阵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并对选自某商业银行的贷款样本组合进行了j x l 险测度。 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样本组合进行了总风险分析、边际j x l 险分析和风险收益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组合给出了具体的信贷决策建议。孙冰、刘洪玉( 2 0 0 6 ) 分别用 博弈理论与信息经济学分析了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情况,他们的结论表明信息 结构的改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进这一市场的效率。徐春红( 2 0 0 8 ) 将统计分析 6 方法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路,建立了统计模型,并对 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主成分l o g i s t i c 模型是现阶段运用统计方法对我 国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识别的有效手段的结论。 1 2 3 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的研究 ( 1 ) 关于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产生原因的论述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贷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述风险产生的 原因,w i l s o n 在研究中发现,驱使违约的主要动因是房价的变化,之后才是贷 款特征、l t v ,资产类型、贷款规模和县区等因素。k a u 基于期权理论,从经济 人的角度考察违约选择的合理性。认为当住宅价值( 资产净值) 降到低于抵押贷款 价值时就会发生违约。y fc h o w ,h u a n g ,l i u 的研究认为抵押贷款方式与违约风 险有极大的相关性,浮动利率加可变期限的贷款方式与固定期限加可变偿还抵押 贷款方式相比,前者的借款人不仅要承受利率风险还要承受期限风险。r o b e r t 认为,由于个人具有异质性风险特征,在当前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中由 于合约设计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因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中如何改进合约的设计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l i s a 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对固定利率( f r m ) 和浮动利率( a r m ) 住房抵押的选择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的风险类型是一种私 人信息,只有借款人自己最清楚,借款人却知道的不多。因而就会存在分离均衡 ( s e p a r a t i n ge q u i l i b r i u m ) ,高风险的借款人就会选择浮动利率抵押贷款,低 风险的借款人就会选择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因此,借款人的抵押贷款选择倾向应 该被贷款人当作甄别高风险与低j x l 险借款人的一种违约风险信号。此外,其他因 素,如借款人预期搬迁成本、相对于贷款余额房产的市场也影响着借款人的抵押 贷款选择。 d e n g 提出应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卖出期权纳入或有资产管理框 架,并将失业率和离婚率变量结合起来研究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概 率分布。 国内学者关于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产生原因的论述主要有 吴晨,蒋晓枫,黄卫国( 1 9 9 9 ) 从动态的角度运用博弃论的基本分析方法, 7 第一章前言 建立了银行和个人之间借款和还款的博弃模型,阐明了我国个人住房抵钾货款中 信用风险的形成及转嫁机制,并提出银行应如何规避这些风险。陈则明、吴光伟 ( 2 0 0 1 ) 认为,导致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发生除了借款人经济能力 不足外,借款人与其他主体的矛盾,如住房质量、虚假广告宣传、房屋预售中不 能按时交付等也是导致当前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妙英 ( 2 0 0 1 ) 认为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原因主要有: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企 业经营风险、项目风险、抵押物变现风险、借款人信誉风险等; 刘萍( 2 0 0 2 ) 概括了6 种形式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风险, e p n 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抵押物风险和信用风 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住房金融承担了国家财政分配职能;住房产业政策长 期目标的短期化;住房福利政策的金融化操作尚未形成;政策上未能建立有 效的住房金融风险规避机制。王重润,曹振良( 2 0 0 2 ) 分析了银行在个人提前偿 还按揭贷款而造成的影响:提前偿付导致贷款人的盈利下降,因为他无法按照原 先约定的较高利率获得预期利息收入。但是提前偿付并非只带来风险和损失,它 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呆坏账j x l 险。 王福林,田传浩,阙伟亚( 2 0 0 3 ) 综述了国外学者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级 市场风险的实证研究成果,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育提供一些有价值 的参考意见。徐建斌( 2 0 0 3 ) 对房地产贷款风险行为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他 认为房地产贷款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韩继云 ( 2 0 0 3 ) 认为房地产贷款面临的风险有道德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产权 和质量风险、房屋空置风险、地方政府行为风险和泡沫经济风险。 刘梓( 2 0 0 4 ) 认为房地产贷款风险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开发企业的风险、银行贷款管理的风险和政策法律环境的风险。 田凯( 2 0 0 8 ) 运用了l o g i s t i c 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信用 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综合因子、首付比例因子、年龄职业期限因子、 学历利率因子、性别因子是影响贷款违约的关键因子,尤其是年龄职业期限因子 和学历利率因子对贷款违约的影响巨大。 ( 2 ) 国内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险的成因分析和 8 第一章前言 如何促进商业银行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次贷危机后有些学 者联系危机中信用风险的集聚提出了自己的对于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 理的建议。 郑洁( 2 0 0 6 ) 通过借鉴国外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经验,提出要加强国 内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学习国外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经验以及信用 评估的方法,建设我国自己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并提出合同储蓄融资方式、资 本市场融资方式是风险转移的好方法。 罗嘉( 2 0 0 8 ) 从主动违约、被动违约、恶意违约、提前还款四个风险的角度 总结了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种类和形成机制。并提出了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 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风险管理的内涵、目标、原则和一般程序。并以某银行 为例介绍了信用风险的防范。 贾慧芬( 2 0 0 8 ) 总结了国外个人住房贷款的成功模式,包括合同储蓄住房金 融模式、强制住房金融模式和资本市场住房金融模式三种。总结出典型国家个人 住房贷款的防范应包括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保险制度制度、 资产证券化制度几个方面的突出特征。商业银行应该在贷前、贷中、贷后风险处 理三个方面加强内部防范措施。 于志勇( 2 0 0 9 )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风险的集聚过程提出我国必须 重视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并提出应从借款人、开发商,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 角度,通过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来防范风险的建议。 1 3 论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美国 次贷危机,试图探讨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房价飙涨,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居高不下, 大量贷款风险汇集于银行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 理的措施。文章首先界定了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定义,由此引出对信用风险成因的 探讨,并对我国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加 强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的建议。文章主要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本文所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 点,并说明文章的研究思路,综述国内外关于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方面的相关 9 第一章前言 研究文献。 第二章首先对风险、信用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区分商业银行不 同贷款类型得出了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定义,并简要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 可能原因。 第三章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在借款人和贷 款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无法获得借款人的全部信息,不能了解借 款人的真实信用状况,从而可能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问题”产生,从而 使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面临信用风险。在第二部分又从影响个人贷款信用风险 出现的宏微观因素的角度进行了现实的考察,分析了各种因素怎样通过影响借款 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来影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的过程。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 业务的特点,对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从个人资信评估系统、贷 款风险转移机制、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第五章本章主要介绍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通过完善与个 人住房贷款相关的法律规范、加快建设个人信用系统、增加对抵押房产抵押审查 等方式加快对个人住房贷款贷前风险防范;接下来强调了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 险的过程控制;在第三部分中强调通过担保、保险、资产证券化、住房储蓄银行 等方式促进风险转移。 1 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本文以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由于其涉及层面多,影 响因素复杂,因此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全面的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个人 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基本情况,并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 进行了客观评述。 文章以应用研究为主,分析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