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刑事监听制度的完善.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刑事监听制度的完善.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刑事监听制度的完善.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刑事监听制度的完善.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刑事监听制度的完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犯罪现象日趋繁杂,犯罪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组织化、隐蔽化、科技化、智能化特 征,危害程度不断增强,刑事侦查活动的难度也不断提升。面对严峻的犯罪形势, 侦查机关不得不寻求更加高效的现代化侦查手段。随之国内外便新兴了主动型监控 式侦查方式,这种侦查方式的发展趋势也非常的快速。主动型侦控式侦查是指在一 些没有明显被害人的犯罪、网络犯罪、毒品犯罪以及诈骗犯罪等类型的犯罪案件, 对于这类犯罪案件,为达到追查打击犯罪的目的,侦查机关不得不采用主动出击的 方式,事前对各种特定的重要场所、重点对象采取秘密监听和控制,因为此类犯罪 案件只能凭借其他人的控告和举报获悉,而不能通过常规的侦查措施如现场勘查来 实现的。刑事监听是主动型监控式侦查的主要环节,刑事监听集中了科技化与隐秘 性的双重优势,成为攻克特定犯罪案件的法宝,在侦破黑社会犯罪、恐怖犯罪等严 重的有组织犯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刑事监听虽 然能够弥补传统侦查措施的不足,但由于其具有秘密性而极易侵害到公民的权利, 构成了对人权的潜在威胁,而目前,我国的刑事监听制度立法不完善,刑事诉讼 法中没有对监听加以明确的规定,司法解释中也找不到关于刑事监听制度的踪影, 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对技术侦 查有一个概括式的规定,并未对技术侦查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申请、 审批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虽对技术侦查措施的主体、适 用范围以及严格审批等作了些规定,但也只是种宣言式的条款,缺乏细化的规定, 在贯彻执行中难以真正严格落实。因此,监听实施的正当程序规定不充分,对于隐 私权的威胁仍然还是很大的。 因此,如何合理的运用它,把握好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处理好利弊关 系,既是对国家法律的考验,又是对政治智慧和道德的考验。如何从立法方面进行 制度的完善以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监听的作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 题。 关键词:刑事监听;价值定位; 监听条件;监听程序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21s tc e n t u r y , w i t h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w o r l de c o n o m i ca sw e l la s 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p e o p l e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a n d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c r i m i n a lp h e n o m e n o n b e c o m e sc o m p l e xc r i m i n a lb e h a v i o r sa p p e a r sm u l t i p l e ,o r g a n i z e d ,c o v e r t ,s c i e n t i f i ca n d a r t i f i c i a l i t sh a r mw a sa l s oi n c r e a s e d ,s ot h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i nc r i m i n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k e e p i n c r e a s i n g i nf a c eo ft h es e r i o u sc r i m i n a ls i t u a t i o n ,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u t h o r i t i e sh a v et os e e k f o ram o r ee f f e c t i v em o d e mm e a n s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 n ,i n i t i a t i v es u p e r v i s o r yc o n t r o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w h i c hw ec a l li s c ib e c o m e sp o p u l a r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a n dg e t saq u i c k d e v e l o p m e n ts o o n i s c ii saw a yw h i c h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u t h o r i t yu s e di ns o m ec r i m e s w i t h o u ta p p a r e n tv i c t i m so ri ti sa s s o c i a t e d 谢廿ld r u g s ,d e c e p t i o na n di n t e r n e tt om o n i t o r t h es u s p e c t sb e f o r et h ec r i m e sa p p e a r sw h e ni ti sn oh e l po fc a t c h i n gt h es u s p e c t sa f t e r t h e yw e r ea c c u s e d c r i m i n a lm o n i t o ri st h em a i np a r to fi s c i ,i tc o n t a i n st h ea d v a n t a g e s o fs c i e n t i f i ca n dc o v e r t ,b e c o m e st h ek e yt os o m es p e c i f i cc r i m e s i t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s o l v i n gc r i m i n a ls y n d i c a t e ,t e r r o rc r i m e sa n do t h e rs e v e rb u tw e l lo r g a n i z e d c r i m e s n o t h i n gi so m n i p o t e n t d e s p i t et h ec r i m i n a lm o n i t o rc o u l dm a k eu pt h 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a s u r e so f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i tc a ne a s i l ye n c r o a c ho np e o p l e r i g h t s ,b e c o m e sap o t e n t i a lm e n a c et oh u m a n i t y a tp r e s e n t ,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c h i n a s c r i m i n a l m o n i t o r i n gs y s t e mi ss e r i o u s l yl a g g e db e h i n d ,t h e r e sn or e g u l a t i o no n c r i m i n a l m o n i t o r i n gi nt h e ”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 ”,n o rc a ni tb ef o u n di nt h ej u d i c i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o n l yi n t h e ”p r cn a t i o n a ls e c u r i t yl a w ”a n dt h e 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p e o p l e sp o l i c el a w , e x i s t sag e n e r a lr e g u l a t i o no ft h et e c h n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b u tn o s p e c i f i cd e f m i t i o no n t h el e g a ln a t u r eo ft h et e c h n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c o p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p p r o v a la n do t h e rr e l a t e di s s u e s ,w h i c hi sn o tm a n a g e a b l ei n p r a c t i c el ,b u ti nf a c tt h el a u n c h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c r i m i n a lm o n i t o r i n gi sr e g u l a t e d t h r o u g hm i n i s t r yo fp u b l i cs e c u r i t ya n dt h ei n t e r n a ld o c u m e n t s ,t h e r e f o r e ,i ti n e v i t a b l y c a u s e st h ea b u s ea n du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o f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c r i m i n a l 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h o wt ou s ei tp r o p e r l ya n dd c a lw c l lw i t hp r o sa n dc o n si sa no r d e a lo f b o t ht h en a t i o n a ll a w sa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a sw e l la sm o r a le t h i c s h o wt os l o w d o w nt h er i s k sa ta na n g l eo fs e w i n gu pl a w st oc o n s u m m a t e ,h o wt om a k ef u l lu s eo f m o n i t o r i n gh a v eb e c o m e sa nr e a l i s t i cp r o b l e m t ob es o l v e di m p e r a t i v e l y k e y w o r d s :c r i m i n a lm o n i t o r ; v a l u ea l l o c a t i o n ;m o n i t o rc o n d i t i o n ; m o n i t o r p r o c e d u r e h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1 h e s i s 序言 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智能型、隐蔽型、高科技型犯罪层出不穷,为适应 打击这些特殊类犯罪的需要,侦查措施也随之不断的演进,各种技术侦查措施和秘 密侦查措施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监听作为一种秘密性的技术侦查措施, 能渗入到犯罪领域的最深处,能搜集到诸如搜查、扣押、调查走访等常规侦查措施 所不能收集到的一些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贿赂犯罪等隐蔽的严重犯罪的犯罪证 据,在打击复杂性、隐蔽性、智能性的犯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监听这 一特性,增强了侦查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从而吸引着刑事侦查机关的眼球,但具 有双面性的监听游离在打击犯罪和侵犯人权之间,它既是打击犯罪的有效武器,同 时也给公民的隐私权利带来无形的威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监听的研究比较薄 弱,尤其是缺乏对监听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研究,这使得在我国监听 成了一种“神秘”的侦查手段,这种状态即不利于侦查人员正确、合理、有效对其 的使用,也会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威胁。为了适应侦查法治化的发展趋势,满足 现代侦查工作的需要,以及在打击犯罪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之间寻求平衡,本文考 察、借鉴国外已有监听制度的可取之处,分析我国法律制度的生存环境及生存状况, 对完善我国监听制度适用条件和程序等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科学、可操作性的研 究,以帮助我国刑事侦查机关正确的运用监听措施,进而实现监听的法治化。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监听制度的沿革及其内涵 沿革是指事物沿袭、发展、变革的历程。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 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把握刑事监听制度的沿革,厘清刑事监听制度的 内涵是完善刑事监听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一) 监听制度的沿革 监听,作为一种刑事技术侦查手段,在与犯罪作斗争中具有其他常规刑事侦查 措施所没有的优势。各国监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围绕着为打击犯罪所实施的 侦查权及在实施侦查权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对人权的保障这两种权力之间的抗衡与 取舍问题而贯穿于监听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纵观世界各国监听立法的发展历程,总 体上都经历了“无限制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这三个时期。 世界各国的监听立法和实践以美国最为典型,以下就着重以美国的监听制度为 例来对监听制度的沿革进行阐述和进一步的了解。 1 监听处于无限制的时期 这个时期,监听的立法和实践主要以打击犯罪为目的,赋予广泛的刑事侦查权, 监听行为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从监听被应用到侦查及证明犯罪上,监听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然而,对于 监听问题存在该如何解决,我们首先从美国1 9 2 8 年发生的一起“0 1 m s t e a dv u c 案件开始来加以阐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对有关监听问题作出判决就是在此 案上。该案件的情况主要是“在禁酒期间,西雅图的奥姆斯特德( 0 1 m s t e a d ) 从事 非法营运活动,联邦执法人员将其逮捕。因法庭对其据以定罪的部分证据来源于无 证监听,被告声称执法人员的无令状监听违反了宪法第四修正案 。最高法院驳回 了被告的上诉,判决意见是这样写的:“此案无被搜查的地方、无被扣押的物体、 被告的房间或办公室等地也没有被侵入,听觉是警察所使用的证据方式,并没有违 反宪法第四修正案的相关规定,原因是宪法第四修正案中对有形物的保护并没有包 含听觉,声音只是无形物,不能被认为是扣押对象,室外截听通讯也没有实质性入 侵,当然也就不能构成搜查,所以不被修正案所禁止。”。最高法院的判决意见对于 美国这样一个判例法国家而言,从某个角度和意义上来看就是制度的确立。因此, o 蒋石平。特殊侦查行为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1 7 9 页 oo l m s t e a dv u n i t es t a t e s 2 7 7 u s 4 3 8 ( 1 9 2 8 )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o l m s t e a dv u c ”案的判决结果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联邦各地甚至是对监听的司 法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约束力的:从另外一个方向上来看,监听行为因此也就处 于无限制趋势。美国的这种监听的无限制趋势一直持续到到1 9 3 4 年颁布了联邦 通讯法,这种监听无限制状态才得以告终。 其他国家监听的无限制状态表现在:如根据法国刑事诉讼法第8 1 条第l 款规定,我们可以得知预审法官可以依据法律进行一切有助于他发现真实的侦查。 侦查权力如此的无限扩大,使得监听手段也频繁使用。 2 监听处于有限制的时期 这一时期,监听的立法和实践开始注重于对公民人权的保护。 随着监听行为不断受关注,公民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的不断认识和加强,各 国对监听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制和规范。譬如,美国国会于1 9 3 4 年制定的 首部对监听加以规范的法案联邦通讯法,就针对电话监听对监听作出了部 分的限制规定。根据此法第6 0 5 条的规定,任何人,在发送人没有授权的情况下, 对窃听到的任何通讯以及任何通讯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都不能进行截取、透漏以及 公开。o 虽然上述该法对监听作出了部分的限制和规定,但这并不能说明监听行为 在此时就已经转化为我们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有限制时期了,直到1 9 6 4 年 “u n i t es t a t e sv b o r g e s e ”案的出现,才标志着监听行为从无限制状态真正的向 严格限制状态的转变。此案首次提出了“合理期待的隐私 应受第四修正案保护的 理念,将隐私权保护说提到了法律的台面。此案的争议之处是在于此案的原判决法 院认为“原告在电话亭里而不是在电话机上所窃听到的被告的通话,只是发话者 的声音,并没有受话者的谈话内容,不能说是电话监听,从而合法。 回而最高 法院却最终以7 :2 的多数意见推翻了对被告人的有罪判决,原由是:“第四修正案 保护的是人,而不是地方。如果一个人故意向公众暴露,即使在他的家里或办公室 里也不受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但如果寻求保护隐私,即使是在公众进入的场所, 也可能受宪法保护。只要公民对其通讯表现了主观上的隐私期待,并且该隐私期待 被社会公认是合理的,其通讯应当受到保护”。隐私的保护在此也得到了体现,既 然监听行为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会侵犯到公民的一些隐私权利,那么,从这个意 义上说,就更应该对监听行为加以限制和规定,尽量的使侵害降低到最小化程度。 o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预审法官应当依据法律进行一切有助于他发现真实的侦查” o 联邦通讯法第六百零五条规定t “未经发送人授权,任何人均不得截取任何通讯及对任何人透漏或公开窃 听到的通讯的存在、内容、要旨、含义、影响和意义 o 蒋石平t 特殊侦查行为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1 8 1 页 o 蒋石平t 特殊侦查行为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1 8 1 页 6 基于此,美国国会出于保护公民隐私,使司法实践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 于1 9 6 8 年新制定了综合犯罪控制与街道安全法,以此法来更好的对监听行为进 行必要的限制和规范。 其他国家,监听的无限制时期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后,才慢慢的步入到 监听的有限制时期中来,主要体现在:法国直至1 9 9 1 年才通过专门的法律对电话 监听作出限制;英国于1 9 8 5 年才通过了首部监听成文法即通讯截获法;日本子 1 9 9 9 年颁布了关于犯罪侦查中监听通讯的法律,将监听明确规定为强制措施加 以严格限制等等。 3 监听处于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因刑事侦查权与隐私权这两方面权力的不断抗衡,监听的立法和实 践也随之呈现波动式的变化,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左右摇摆和游走。 这种时而偏移于打击犯罪,时而又偏移于保护人权的监听取向,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美国国会于1 9 7 8 年制定的外国情报监察法反映了当时政府执法部门, 以国家、社会的稳定为由希望监听趋向于处于无限制无令状状态,既而从侧面说明 了当时的监听立法偏向于打击控制犯罪方面。与此趋向不同的是,美国国会于1 9 8 6 年制定的电子通讯隐私法,该法又倾向于人权即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然而, 不久后在1 9 9 4 年,美国国会制定的通讯协助执行法又在电信通讯技术立法上, 对隐私保护进行了缩减,对侦查权进行了放大。此法要求“电话公司确保新开发的 技术不会妨碍执法部门的监听,并要求各有关技术部门不得采取技术措施排除执法 部门截听个人通讯。”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监听行为的价值趋向就是处于摇摆不 定的变化之中,时而偏移于打击犯罪,时而又偏移于保护人权。 然而,自2 0 0 1 年美国遭遇“9 1 1 ”恐怖袭击事件后,所产生的影响可谓是十 分巨大的,不仅仅是对美国甚至是其他国家也一样。美国在经历了此事件后,出于 国家安全考虑,在以前的基础上对监听立法重新又作了一次新的调整,并制定出了 美国爱国者法,该法在对监听制度的立法上偏重于向控制和打击犯罪倾斜,于 此相关的执法机关的监听权力及通讯监察罪名的范围相对扩大,执法机关收集外国 情报的能力增强。 其他国家,监听制度的发展进入到这一时期也受到了“9 1 1 恐怖袭击事件 的影响,“9 1 1 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可谓是非常的大,以致于社会安定、安全 成为这个时期各国考虑的关键性问题,监听立法的趋向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和 。李明t 美国监听制度的产生及其流变) 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3 0 0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变化,监听的立法和实践以后是往打击犯罪还是保障人权的哪一方倾斜或者是共存 发展,让人深思。 ( 二) 刑事监听制度的内涵 刑事监听制度是指刑事侦查机关在实施刑事监听措施时所应遵循的一定的程 序和行动准则,从而在按规定完成侦查任务或目标的同时,也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权 利提供法律依据。刑事监听制度的内涵丰富,为了能较充分、准确地把握其实质, 本文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地探讨了监听及刑事监听的内涵。 1 监听的内涵 我国法律对监听的定义没有做具体的届定,学界对监听的内涵有以下几种观 点: ( 1 ) 第一种观点认为:监听,也称“秘密监听 、“电子监听”、“侦听、“窃 听”、“秘密录音 ,是侦查机关未经通话当事人许可,秘密采用技术侦查手段,如 窃听器等获取与犯罪有关的言词信息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 ( 2 ) 第二种观点认为:监听是指对正在进行的通讯,为探知其内容,不经该 通讯当事人任何一方的同意予以接收的行为。o ( 3 ) 第三种定义:监听广义上是指“秘密截取他人交流的言辞信息的行为 : 狭义上则是指“侦查机关和安全部门在侦查犯罪过程中采用的对犯罪嫌疑人的通讯 进行截听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回 ( 4 ) 第四种观点认为:监听是指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交谈、电话等进行 的监听行为。田 上述观点对监听做了不同的表述,其实质内容基本相似,但其在对象和范围等 方面不尽相同,且均有可商榷和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谁 实施监听 表述不明确,模糊不清或者表述不周全。如第二种观点中“对正在进行的通讯 具体正在进行的通讯是“谁”的通讯呢? 再如第三种观点中“广义说中截取他人 信息 ,这里面的“他人 又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两种观点在监听的对象问题 上没有作出相对明确的表述,监听对象比较模糊不清,可窄可广,很容易侵犯到与 犯罪无关的人的基本权利;上述第三、第四种观点中虽然有对监听的对象进行了表 。马海舰;刑事侦查措施 ,法律出版杜,2 0 0 6 年版,第3 8 1 页 o 江舜明:监听在刑事程序法上之理论与实务 ,载法学丛书) ,第1 6 8 期 口沈岚:美国监听立法史述论 。科技与法律,2 0 0 8 年版,第8 9 页 由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4 3 - 1 4 4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述,但监听的对象只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通话进行监听,而在现实的侦查中,有些 案件的侦查事实上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听就能达到破获案件的效 果了,而是必要时也要针对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及有利害关系人进行监听。二是监 听形式不够完善、齐全。从以上几种观点上来看,有些仅限于对言辞信息的监听、 有些仅限于对通讯信息的截取、有些则仅限于对有线、无线电话、口头交谈等信息 的窃听,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联系工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移动手机、 固定电话和电信通讯了,q q 语音聊天等互联网手段也在不断的涌现和发展,也应将 其列入其中。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监听的定义可以表述为:有侦查权的机关为收取犯罪证 据、查明犯罪事实,依法利用技术手段,秘密听取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的近亲 属以及利害关系第三人( 对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及利害关系人进行监听时侦查机关 必须有合理的理由确认其正在进行的通话与犯罪有关,否则不能对其实施监听) 正 在进行的通话、口头交谈以及利用互联网络所进行的语音聊天并记录有关信息的行 为。从监听运用的领域来讲可分为:在国家安全领域运用的监听,在刑事侦查领域 运用的监听和个人在社会领域中运用的监听。本文所讲述的刑事监听集中讨论在刑 事侦查领域运用的监听。 2 刑事监听的内涵 所谓刑事监听,是指刑事侦查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依法通过使 用任何电子、机械或者其他种类的设备,秘密听取犯罪嫌疑人及与犯罪有牵连关系 的人的通话、口头谈话并记录有关信息的侦查行为。回 刑事监听作为刑事侦查中的一种技术侦查措施,有着不同于其他常规刑事侦查 措施的特征,归纳起来刑事监听的特征如下: ( 1 ) 高技术性。刑事监听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侦查措施,它离不开技术手 段的支撑。可以说必要的技术支撑是侦查特殊类案件的先决条件,它提高了侦查人 员的取证能力,使所获得的信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它一般都 需要安装监听器以及其他的技术设备,并借助无线电波、激光技术、网络的远程控 制、音频的磁带记录等才能窃听、截取被监听者的谈话、通讯信息等。同时,侦查 机关也要培养和配备一批熟悉掌握并可以操纵该专业技术的人员,使专业人才和专 业技术的运用更加相得益彰。 ( 2 ) 秘密性与权利侵犯的无形性。由于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不通过 。艾明t 秘密侦查制度研究 ,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9 9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身体的直接接触,而采用远程且更精密的技术秘密地获得证据成为可能。秘密性即 为隐蔽性,是刑事监听与其他常规侦查手段的本质区别,是应对智能性高和隐蔽性 强的高难度犯罪的一种刑事侦查措施。刑事监听作为一种刑事侦查措施,主要是在 被监听人( 至少当事人一方) 不知情的情况下截取或窃听其交流信息,这种侦查措 施相对于公开进行的侦查措施来说,具有秘密进行的特性,更能够取得出奇不易的 效果。然而,正是由于监听措施的这种秘密性特征,无疑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能够获取一些常规的侦查措施所不能获取的信息资料;另一方面监听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又无形中侵犯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从侦查行为方式看,监听 手段不具有常规侦查手段的物理强制性,既不会象逮捕、拘留、通缉以及搜查、 扣押、冻结等常规侦查措施对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等有形物产生侵犯,而是无形中 对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犯 即显露出了对公民隐私权利侵犯的无形性,隐私一般 是公民不愿意告人或不愿意公开的有关于人格尊严的个人事情。随着监听措施在刑 事侦查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去规范监听过程,避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成为 亟待解决的难题。 。 ( 3 ) 特定性。监听的特定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刑事监听主体的特定性。刑事 监听因为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刑事侦查措施,因此刑事监听技术的实施只能由 法律规定的执法机关中的“特定的技术侦查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而其他机 关和个人甚至是刑事侦查机关的除技术侦查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外的人都不能 进行监听;二是刑事监听程序的特定性。刑事监听由于具有秘密性,在实施的过程 中必将会侵犯到公民的一些隐私权,因此,程序特定是刑事监听措施赖以生存的前 提,是对公民权利侵犯最小化的保障,也是侦查结果即证据的效力来源,对于刑事 监听的使用必须要有更严格的特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同时,对刑事监听所获取的信 息资料也要有更严格的特定的程序和制度对其如何实行保存和销毁等进行规定,除 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一律不得外泄。三是刑事监听范围的特定性。刑事监听只能适 用于法律规定的特定类型的刑事犯罪的侦查上,不可用在法律规定的特定类型以外 的刑事案件上以及其他用途上。四是刑事监听方式的特定性。刑事监听与一般常规 的刑事侦查措施是不一样的,一般常规的刑事侦查措施主要是通过现场勘查、调查 走访、控制赃物、摸底排查等常见的公开的方式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而 刑事监听主要是利用高科技专业技术手段,秘密的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电话、口头交 谈等进行窃听或者截取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 ( 4 ) 使用的适度性。和常规刑事侦查措施相比,刑事监听措施具有适度使用 程霄,秘密侦查比较研究 ,中田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1 0 4 页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 的特性。常规刑事侦查措施基本适用于各类案件,使用率比较高,尤其是象调查走 访、现场勘查、询问证人被害人以及讯问嫌疑人等常规刑事侦查措施几乎在每一起 案件的侦查过程中都会用到,然而,刑事监听因其具有秘密性,在采用的过程中可 能会与公民隐私权及通讯自由发生冲突,因而在侦查中一般只作为常规刑事侦查的 一个辅助措施,在常规刑事侦查措施无法凑效的情况下,适度的使用,不能频繁的 滥用。如在打击黑社会犯罪、恐怖犯罪等严重的有组织犯罪中,特别是在一些没有 明显被害人的犯罪、网络犯罪、毒品犯罪以及诈骗犯罪等类型的犯罪案件,对于这 类犯罪案件,为达到追查打击犯罪的目的,侦查机关不得不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事 前对各种特定的重要场所、重点对象采取秘密监听和控制,因为此类犯罪案件只能 凭借其他人的控告和举报获悉,而不能通过常规的侦查措施如现场勘查来实现的。 ( 5 ) 安全性。刑事监听措施合乎科学侦查的精神,它除了能侦破常规刑事侦 查措施所不能破获的案件外,还能防避侦查人员自身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时陷入危险 的境地。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l o u i sf r e e h 曾表示监听是执法机关最有价值的犯罪 侦查技术之一。刑事监听的安全性这一特征在其他国家也是不容质疑的。 ( 6 ) 拓展性。监听因其秘密性可以渗入犯罪的最深层次,在刑事监听过程中, 通过监听行为,除可以监听到被监听人的犯罪情况外,还能发现案中案,案外案, 拓展侦查的范围。 o 艾明。秘密侦查制度研究 ,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0 0 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国外监听立法考察 通过对世界各国刑事侦查活动的考察,不难发现刑事监听已经是比较普遍使用 的侦查措施。虽然各国在刑事监听立法方面无截然不同区别,一些基本原则有相似 之处,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观念及思想水平发展不一,各国刑事监听 活动在程序、使用、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为把握刑事监听制度的内在规律, 笔者从以下几个国家的刑事监听立法入手,展开具体、详细、全面的考察,从而取 精去粕、学习借鉴,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监听制度有所裨益。 ( 一) 法国监听立法 法国的刑事监听制度主要是以控制犯罪,查明案件的事实为重点,赋予侦查机 关比较大的权力,从而使案件顺利查获。法国在监听模式上过于注重对犯罪事实真 相的侦查,而对当事人权力的保障上不够重视,带有一定的管制性。长期依据法 国刑事诉讼法第8 1 条第l 款规定“预审法官应当依据法律进行一切其认为有助 于发现事实真相的侦查 。1 9 9 1 年,法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确定了司法监听电话的权 力。 1 监听的权限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规定:“预审法官可根据侦查的需要,决定截留、登 记和录制邮电、电话通讯。”o 因此,只有预审法官有权力决定采取监听措施,侦查 机关不能任意使用,而且监听不能以口头形式决定,只能是书面形式,内容包括写 明当事人姓名、特点,涉嫌的犯罪罪行以及监听的时限。 2 监听的案件范围 法国主要是采用罪刑限定法,即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 0 0 条规定:“对可 能判处2 年或2 年以上监禁罪行的,因侦查的需要,可适用监听。 回对于“侦查的 需要 这一实质条件,有关权威的法国学者给出的解释是:“当传统的侦查技术不 太有效时,即可采取这种侦查手段( 如经济类犯罪,毒品犯罪、赌博犯罪等) 。回 o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4 2 页 o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1 页 o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l 页 o 法图刑事诉讼法典) ,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l 页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3 监听的时限及场所 根据法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们可以得知监听以4 个月为限,最长不得 超过这个期限。监听结束后,如有需要继续实施监听的情况,就必须按照相同的条 件、方式以及期限重新审批决定后,方可再继续实施监听。法国相关法律在对监听 的次数和监听的地点上没有任何的限制。 4 监听的对象范围 包括犯罪嫌疑人、第三人、以及对议员或者参议员的电话监听以及律师办公室 和住宅的监听,但1 9 9 3 年、1 9 9 5 年法国对此作了一些补充规定,法国刑事诉讼 法第1 0 0 条之7 规定,即对议员的监听需通知会议主席,律师的监听需通知律师 公会会长,否则监听无效。 5 监听所获取的资料的效力 在案件的诉讼中,刑事监听所获取的资料和所制作的记录,必须首先交给嫌疑 人的聘请律师进行审核,如若当事人对监听内容归属存在异议的情况,可以依法提 请申请鉴定:如若当事人已经受到起诉,那么监听时所录制的谈话内容可以被作为 证据使用,但是不能被用作属于在法官受理案件范围以外的轻罪的证据。 6 监听所获取的资料的保存及销毁 刑事监听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必须制作成笔录并在规定的地方封存;有抄录 权的人可以是预审法官或者授权的司法警察,这些有抄录权的执法人员对能够查清 案件真实情况的通讯进行抄录,并制作成笔录。对于监听中录制的一些不能证明当 事人有罪或者无证明效力的监听资料,在案件的公诉期满后,检察官负责对这些监 听资料进行监督销毁。 7 当事人的权利救济 法国在当事人权利救济方面相对很少,法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监听决定必 须是书面形式,该决定不具有司法性质,不得上诉。 圆即对刑事监听的决定不允许 当事人进行权力救济,在查明犯罪的同时,当事人的权力得不到合理保障。 o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2 页 o 法固刑事诉讼法典 ,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4 2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二) 德国监听立法 德国的刑事监听制度则更侧重于对人权的保障。德国监听范围比较狭窄,德国 刑事诉讼法规定:“监听的规定仅适用于通过公用电信设备进行的电子通信 。 回侦查机关在无证的情况下,即使一方当事人同意也不得进行监听。 1 监听的权限 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b 规定,一般情况下,由法官负责决定对电 子通信的监听及录制;但是在特别情况下,也可以由检察官决定,这种情况是在因 延误了时间就会发生危险的时候才可行,若在三日内此决定没有被法官认可的话, 被视为无效。德国联邦邮政局及其他各个公用电信经营机构都有义务配合法宫、 检察官及其辅助人员对电子通信实施监视和录制。固监听命令不能以口头形式只能 是书面形式,内容包括写明当事人的姓名、地址,采取了那些措施种类、范围以及 监听的时限。 2 监听的案件范围 德国主要采用罪名列举法,即监听法律规定对叛逆罪、反和平罪、危害国防罪、 危害公共秩序罪等十五类罪行进行监听。1 9 9 2 年,德国:刑事诉讼法还作了补充 性规定条款,对确定某人实施了上述之罪的,在采用其他常用刑事侦查措施无法查 明事实,允许使用秘密侦查措施,对犯罪嫌疑人的居所进行监听。回 3 监听的时限及场所 根据德国 ,2 0 0 3 年第3 期 o 张伟达:监听制度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年版,第2 0 页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 。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3 4 页 o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 ,中田方正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4 8 页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4 监听的对象范围 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 0 0 条a 之规定,主要是限于对被指控人的监听, 特别情况下,侦查人员只有在有事实可推断出其他的行为人与被指控人确有关联和 联系时,而通过采用常规的侦查措施又无法查明案件真实情况下,才可以对其他行 为人使用监听。 5 监听所获取的资料的效力、保存及销毁 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知监听只可以适用于特定的监 听案件上,这些特定的监听案件才能将监听所取得的相关资料作为证据使用,而其 他的不在范围内的案件一概不能将监听所取得的资料作为证据使用;可以被纳入案 件的监听材料必须满足法定的条件,监听所获得的除被指控人以外的其他人的资料 以及诉讼中无证明效力、非法取得的资料,必须在检察官监督下销毁。检察院是存 放监听资料的机关。 6 当事人的权利救济 德国在监听制度的确立上,除以打击犯罪为目的外,更加注重的是公民权力的 保障。依据德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特定情况下,享有告知权,即当可以确定不 会对侦查目的、公共安全、他人人身或者生命构成危害和危险时,侦查机关应当将 采取的秘密侦查措施及时通知当事人及相关联的其他人员。回 ( 三) 美国监听立法 美国是最早对监听能否作为刑事侦查手段提出争议的国家。美国的刑事监听制 度注重打击犯罪又注重对公民权力的保障,比较灵活,以追求权利平衡为目的。美 国法典中关于监听包括有线、电子及口头交谈的监听,其中l :美国爱国主义法认 为语音邮件信息视为电子邮件信息,而不将其看作是电话交谈信息,并当其具备合理 依据和令状时监听语音信箱的信息,此类监听不必要达到电话监听所必须的基准。 1 监听的权限 依据美国刑事诉讼法典第2 5 1 8 条之规定,监听由政府工作人员执行,也 o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 。李昌珂译。中困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4 8 页 o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5 页 ( 美) 弗洛伊德菲尼岳礼玲选编t 美国刑事诉讼法经典文选与判例) ,中田法制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3 8 页 1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可由与政府签定合同的个人在侦查官的监督下进行。由于美国的监听相对比较灵 活,所以在监听权限上可分为以下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侦查机关的监听活动必须 要取得法官的授权( 但经通讯方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并签发监听令状;第二种情 况是,在紧急情况下( 即存在严重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危害、威胁国家安全、有组 织犯罪等情况) ,侦查人员只要是合理认定有理由认为依据美国刑事诉讼法规 定势必能获得授权监听令状时,且需要经过特别指定的,这些可以有特别指定权的 人员是联邦总检察长、副检察长、助理检察长,或者州成文法规定的州或者州属区 域的首席检察官,可以不经法官批准无令状进行监听。o 侦查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 提出监听申请,申请内容包括申请的依据( 写明必须实施监听的事实情况) ,使用 普通侦查措施是否不可能达到目的,监听的时限以及要求延长监听的理由等。 2 监听的案件范围 在美国,对适用监听的案件范围也做了相关的规定,如在综合性犯罪控制与 街道安全法中,就作了罪行限制法和具体罪名列举法两种规定:一是罪行限定法, 即美国刑事诉讼法典第4 2 编规定“对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一年以上 监禁刑的,包括违反破坏核燃料或者核设施的犯罪、恐怖组织的犯罪、违反原子 能法的犯罪、判国罪、海盗罪、叛乱罪、间谍罪等;二是具体罪名列举法,即美 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三编第2 5 1 6 条第1 - 1 4 项共有六十多种,其中包括“杀人、抢 劫、绑架、敲诈勒索、刺杀总统及其随从人员和其他政府官员、行贿受贿等 。 3 监听的时限及场所 侦查机关必须在法官批准的期限内实施监听,依据美国 ,载中国期刊网,2 0 0 6 年第l 期 os e e j o h nn f e r d i c o j d :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 。w e s tp u b l i s h 。c o ,p 3 5 6 o 【美) 弗洛伊德菲尼岳礼玲选编。美国刑事诉讼法经典文选与判例 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页 1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4 监听所获取的资料的效力 监听所获取的信息或者派生的证据材料,可在向联邦或者州的机关发誓,方可 将该信息材料透漏给公众。对于侦查人员监听的犯罪以外的信息,需要经过授权才 可透漏和使用。除执法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如果需要使用监听资料,必须向有管辖 权的法官提出申请,受法律特权保护的除外。 5 监听所获取的资料的保存及销毁 监听所获得的资料信息内容必须记录在磁盘或其他媒体上,以免被篡改。在监 听结束后,监听资料应马上将交给签发监听令状的法官,并由该法官对其监督和保 存,法律规定了监听资料的保存期限为1 0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