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 。- ,j j4hk0 , _ r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饫鸹询 日期:晰5 月;1 日 本人完全了解中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 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保密期 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 专业名称:经济法学 学位申请人:张诗韵 导师姓名:李挚萍教授 摘要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的介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 实。国际社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对各国二氧化碳排放行为进行约束,无 论是需要承担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抑或处于发展中的短期内无需强制减排的二 氧化碳排放大国,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许多国家谋求通过税制绿化或 征收碳税的方式减排二氧化碳。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碳排放量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问题上首当其冲。然而,虽然在上世纪9 0 年代初,我 国就有学者提出开征碳税的建议,但直到目前,对于碳税的研究还仅停留在概念 与内容的简单认知上,并没有将碳税作为一个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 文拟以中国的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为中心,以北欧等碳税制度发展较成熟的国家 为借鉴,对碳税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并力图通过自己的研究,为我国建立成熟完 善的碳税税法律制度、充分运用有关税收手段来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提供一定的 参考。 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建立做了 一个背景的介绍和梳理。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开征碳税的全球背景,并 通过对征收碳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制度构建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的分析,得出 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征碳税的条件,开征碳税利大于弊的结论。同时指出,碳税 制度并非万能之策,其也有局限性。第二章旨在借鉴北欧国家的碳税制度,通过 对其基本税收要素、碳税实施效果及税款利用途径的介绍,意在充分考虑中国国 情,考察其在中国适用的实际效果与适应性,引出第三章的内容。第三章总领性 的介绍了我国构建碳税制度的原则性问题,即秉承税收中性原则,在突出环境目 的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因素、经济效益在纳税环节上,应选择处于上游的生产、 加工、精炼企业为纳税人,这有助于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大面积的化石燃料覆盖。 在税基的选择上,出于易于操作及征管成本的考虑,北欧大部分国家都以生产要 素的含碳量为计税依据,我国也不应例外。并且,可以借鉴排污费早期的征收模 式,由政府制定碳排放总量,层层分配,征收早期,仅对配额外的碳排放征税, 随后转变为只要排放二氧化碳就征税的做法。在税率的选择上,应选择有地方差 异的较适中的税率,建立起碳税的动态调整机制。而在碳税的征收管理环节,主 张将碳税纳入中央税,由地方上的税务部门征收,环保部门予以技术上的辅助。 在税款的利用方面,开征初期宜纳入一般预算,当制度发展成熟后,采取专款专 用的方式。而在设计碳税优惠政策时,在兼顾征收碳税对企业竞争力与社会分配 的公平性,在兼顾碳税与其他税种的衔接后,可以考虑加速折旧、税收返还等多 种方式。结语对全文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 关键词:碳税气候变化法律制度构建 2 s t u d i e so n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c a r b o nt a xl e g a ls y s t e m m a j o r :e c o n o m i c sl a w n a m e :z h a n gs h i y u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z h i p i n g a b s t r a c t a tp r e s e n t , i tb e c o m e sat r u t ht h a t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f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h a sl e dt ot h eg l o b a l w a r m i n g t or e s t r a i n tt h ec o n d u c to fn a t i o n a lc a r b o nd i o x i d ee m i s s i o n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m u n i t y m a d eas e r i e s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e a t i e s w h e t h e r i ti st h e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w h on e e dt ob e a r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f o re m i s s i o n sr e d u c t i o no rt h e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w h od o n tn e e dt or e d u c e c a r b o nd i o x i d ee m i s s i o n sw i t hm a n d a t o r yp o w e r si nas h o r t - t e r ma r eu n d e rat r e m e n d o u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u b l i co p i n i o np r e s s u r e m a n yc o u n t r i e sa r es e e k i n gf o raw a yt og r e e nt h et a x s y s t e mo ru s i n gc a r b o nt a xt or e d u c ee m i s s i o n so fc a r b o nd i o x i d e c h i n aa st h em o s t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s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yb e a r st h eb r u n to ft h ei s s u eo f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 h o w e v e r , i nt h e e a r l y9 0 so fl a s tc e n t u r y , s o m es c h o l a r si nc h i n at r i e dt om a k e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c a r b o nt a x , b u t u n t i ln o w , t h es t u d yf o rc a r b o nt a xj u s ts t a ys i m p l yi nc o n c e p ta n dc o m e n to fc o g n i t i o n , a n dn o ta s as y s t e m b a s e do nt h e s e ,t h i sp a p e rw i l lc e n t e rt h ec h i n a sl e g a ls y s t e mo fc a r b o nt a x , a n d c o m p a r et h ec a r b o nt a xs y s t e mw i t ht h en o r d i cc o u n t r i e sf o rt h e i rs y s t e m sa r em o r em a t u r et o s t u d yt h ec a r b o nt a xl e g a ls y s t e m t oe s t a b l i s ham o r em a t u r ec a r b o nt a xl e g a ls y s t e mt h r o u g h t h e i ro w nr e s e a r c ha n dt o p r o v i d e s o m er e f e r e n c eo fp r o t e c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e n e r g y c o n v e r s a t i o nt h r o u g ht h ef u l lu s eo ft a xm e a s u r e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b o d y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p a r to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m a k e sap r e s e n t a t i o na n db a c k g r o u n d o f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c a r b o nt a xs y s t e mi nc h i n a t e ) (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g l o b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c a r b o nt a x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i m p a c t st oc h i n a s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a d et h e c a r b o nt a xb r i n g st o ,c h i n ah a sa l r e a d yo b t a i n e dt h ec o n d i t i o n st oi n t r o d u c ec a r b o nt a x , a n dt h e p r o f i to ft h i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h a sm o r eg o o dt h a nh a r mi n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i ta l s op o i n t so u tt h a ta 3 c a r b o nt a xs y s t e mi sn o tt h ef o o l p r o o fs t r a t e g y , i ta l s oh a si t sl i m i t a t i o n s c h a p t e rt w oi n t e n d st o d r a wo nt h en o r d i cc o u n t r i e s c a r b o nt a xs y s t e m t h r o u g h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 i rb a s i ct a x e l e m e n t s ,t h ee f f e c to f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a n dt h eu s eo f c a r b o nt a x , w es h o u l dt a k ef u l la c c o u n to f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 c t u a lr e s u l t sa n da d a p t a b i l i t yi nc h i n a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em a t t e ro f p r i n c i p l ep r o d u c e di nt h ep r o c e s so fb u i l d i n gc a r b o nt a xs y s t e mi nc h i n at h a ti s t oa d h e r et ot h e p r i n c i p l eo ft a xn e u t r a l i t y , t oo u t s t 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u r p o s e ,a n dt ot a k e i n t oa c c o u n to f s o c i a lf a c t o r sa n d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s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t a xl i n k , w es h o u l ds e l e c tt h eu p s t r e a m p r o d u c i n g , p r o c e s s i n ga n dr e f i n i n gc o m p a n i e s f o rt a x p a y e r s ,w h oh e l pt ol o w e rt h ec o s to ff o s s i l f u e la n dc o m p l e t eal a r g ea r e ac o v e r a g e i nt h ec h o i c eo ft a xb a s e , f o re a s yo p e r a t i o na n d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c o s f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 ,m o s tn o r d i cc o u n t r i e sc h o o s et h ec a r b o nc o n t e n to ff a c t o r so f p r o d u c t i o na st a xb a s e ,c h i n ai sn oe x c e p t i o n m o r e o v e r , w ec o u l dl e a r nf i o mt h es e w a g ec h a r g e c o l l e c t i o nm o d ea n dl e tg o v e r n m e n tf o r m u l a t et h et o t a l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o u rs o c i e t yc o u l db e a r a n dd i s t r i b u t ei t i nt h ee a r l yt i m e o fc o l l e c t i o n , i tc o u l do n l yt a xf o ra d d i t i o n a le m i s s i o n s , a f t e r w a r d sa l lt h ee m i s s i o n ss h o u l db et o o ki n t o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 i nt h ec h o i c eo ft a xr a t e s ,t h er a t e r e f l e c t sl o c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s h o u l db ec h o o s et ob et h em o d e r a t er a t ea n dt oe s t a b l i s had y n a m i c a d j u s t m e n tm e c h a n i s mo fc a r b o nt a x i nt h ec a r b o nt a xc o l l e c t i o na n dm a n a g e m e n ta s p e c t s , c a r b o nt a xs h o u l db ea d v o c a t e di n t ot h ec e n t r a lt a xa n db ec o l l e c t e db yl o c a lt a xd e p a r t m e n t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d e p a r t m e n t sc o u l dp r o v i d et e c h n i c a la i d i nt h ea s p e c to f u s i n gt a x , t h ef u n d ss h o u l dl e v yi n t ot h eg e n e r a lb u d g e ti n i t i a l l y w h e nt h es y s t e mb e c o m e s m a t u r e ,i tc o u l db eu s e di nae a r m a r k i n gw a y c o n c e r n i n ga b o u tt h ep r e f e r e n t i a lp o l i c i e si nt h e d e s i g no fac a r b o nt a x , ab a l a n c eb e t e e n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e n t e r p r i s e sa n dt h es o c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e q u i t ys h o u l db ei n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a f t e r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i n t e r f a c eo f c a r b o nt a xa n d o t h e rt a x e s ,w ec o u l dm a k ei n v e s t i n gi nr e l i e a c c e l e r a t e dd e p r e c i a t i o n , t a xr e b a t e sa n do t h e r m e t h o d sa st h ew a yt od e s i g nt h ep r e f e r e n t i a lp o l i c i e s c o n c l u s i o nm a k e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u m m a r yo f t h ew h o l et e x t k e yw o r d s :c a r b o nt a x , 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l e g a ls y s t e m 4 目录 摘要娶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v 弓i 言1 第一章我国建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探讨一9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税制绿化1 0 第二节中国建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1 5 第三节开征碳税的局限性2 0 第二章碳税制度的立法借鉴以北欧国家为重点考察对象2 7 第一节碳税制度立法借鉴的必要性2 7 第二节选择北欧国家为考察对象的原因3 0 第三节北欧碳税法律制度分析3 7 第三章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设想4 3 第一节构建碳税法律制度的总体思路4 3 第二节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具体设计4 5 结语6 9 参考文献7 4 后记7 9 5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然而,这种高增长是以高耗能、高排 放为代价的。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加剧,我国目前已 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碳排放国,其中又以二氧化碳排放 增长最快。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一般来说,减少 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两种途径:一为传统的如排污收费、颁发许可证等政府管制方 式;一为碳排放交易、碳税等环境经济政策方式,。其中碳税因其涉及面广、强 制性强,成为最为敏感、也是最难解决的手段之一。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就有学者呼吁征收碳税,但一直以来,有关碳税政策的制定进展缓慢。直到2 0 0 9 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关于2 0 0 9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重申:加快 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但迄今为止财政部、环保部与国家税务总 局还没有拿出最终方案,开征环境税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碳税作为环境税下的 一个子税种的制定事宜更是未有定数。 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主要依靠直接的行政管制手段来进行环 境保护的路子已经走到了尽头,新的环保形势要求在行政管制手段之外还必须充 分加强对碳税、环境税等经济手段的重视与适用。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非但 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反而进一步严重恶化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行体制 下环境保护手段的弊端和不足。因此,确立和适用相应税种来加强环境保护,提 高我国环境保护体制的效率,是破解我国环境保护当前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我 国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碳税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却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迟迟未能正式确立,反而颇受争议。 对于碳税的开征问题,各界争议分歧很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我 国需不需要征收碳税? 支持方认为征收碳税乃大势所趋,且现已有了政府文件的 支持。反对者则认为贸然增加新税种会导致税负过重,民不堪负。第二,何时征 收碳税? 即我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开征碳税的准备。特别是在刚经历金融危机的背 景下,征收碳税短期内加重生产成本,不利于国际竞争的弊端凸现。第三,如何 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 即与现有的税费制度如何衔接融合的问题。 一方面,进入2 1 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市场已经 6 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和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碳税已经具备实施的硬性条 件,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不仅意义重大、形势迫切,而且有关条 件也基本成熟、具备很大的可行性。我国从民间到官方关于开征碳税的呼声也越 来越大。但另一方面,采用碳税手段,构建碳税法律制度在我国还是一项尚未实 际展开的工作,在很多方面仍是一片空白。尽管碳税在国际上已经不算什么新鲜 事物,对我国来说也并非完全陌生。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碳税的研究仅限于概 念层面的简单认知,并没有从理念上给予足够重视。最近几年里,我国也出台了 一些体现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目的的税收政策和措施,但碳税并没有完全地、 真正地走进中国。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前最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就是中国的 碳税法律制度应向何处发展。 7 第一章我国建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探讨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税制绿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介入,致使人类向环境排放的温室气体过量,打破了地 球圈本身的碳循环,从而导致了全球气温的非正常上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 化专门委员会( i p c c ) 分别在1 9 9 0 年、1 9 9 5 年、2 0 0 1 年和2 0 0 7 年发表了4 份 全球气候评估报告,2 0 0 7 年公布的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全 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 1 0 0 年,全球平均气温 将升高1 1 , - - , 6 4 摄氏度,最乐观的估计也将达到1 8 , - - 4 摄氏度。”1 根据这一 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一万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产生冰川消融、海平 面上升、动植物灭绝等一系列后果,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 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等一系列的国际条约与协定。这 些条约与协定的中心议题围绕着以下展开:对发达国家来说,需要承担有具体目 标的减排义务,并且由于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因 此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上的援助作为补偿。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环保意识的欠缺、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落 后,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了不可小视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 作为发达国家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共同承担者,并没有享受到由此 带来的经济利益与好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在自愿的前提下,承担不具有强 制约束力的减排任务,并借助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技术援助,致力于节能减排 事业的发展。 从国际道德层面来看,鉴于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与需求,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 而导致了经济发展与减排义务之间的矛盾,各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减排舆论压 力。“尽管国际道德不像国家法那样有强制力,但它仍然对国家问的行为起着约 束和规范作用,整个国际社会的调控机制是以国际道德为基础的。 2 基于在国际 1 魏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税制绿化分析”,载税务研究,2 0 0 8 年第3 期 2 潘抱存:中国国际法理论新探索,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第1 3 页 8 气候变化会议谈判中承受的国际舆论压力,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由先前坚决 抵制对发展中国家设定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转为主动表示可以酌情考虑将减 排行动量化。从国际条约的效力来看,国际条约体现了缔约方的意志及强制执行 力,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各国( 主要是发达国家) 明确了己国的减排和资金 资助责任,若不能履行相应责任,必将承担国际环境法律责任。因此,无论是基 于国际道德压力抑或国际条约的强制力的考虑,发展中国家抑或发达国家在气候 变化的大环境下,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针对全球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 o e c d ) 1 9 7 2 年就提出 了污染者付费( p o l l u t e rp a y sp r i n c i p l e ,p p p ) 原则,从而引发了世界税制 绿化浪潮,并为包括二氧化碳税在内的绿色税制的实施确立了基础。税制绿化能 促使各国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量。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o e c d 成员国以及欧洲多 国纷纷推行二氧化碳税政策,并结合已有税制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延 缓全球变暖与保护环境的环境效果。州1 9 9 2 年6 月通过的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 展宣言的第十六条也规定:国家当局考虑到造成污染者在原则上应承担污染的 费用并适当考虑公共利益而不打乱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方针,应努力倡导环境费用 内在化和使用经济手段。而在一系列讲环境成本内化的经济手段中,税收因其高 效灵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等优势而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将现有税制 绿化的手段,如改革能源税、提高机动车税、对节能环保行业实施广泛的税收优 惠来减排二氧化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碳税因其直接针对二氧化碳排 放征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完成减排目标的手段。 第二节中国建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 对于是否开征碳税、何时开征碳税的问题,争议很大。引入一个新的税种将 给一国的税制结构带来变化,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引 入碳税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对一国竞争力及能源产业的影响,一直被反对 建立碳税方所诟病。因此,有必要对开征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制度建构和国际 1 王晶:“关于我国开征二氧化碳税的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 0 0 9 年第5 期 9 贸易的影响做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是否应该建立碳税的合理判断。 一、在中国建立碳税制度的经济意义 ( 一) 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 在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走的是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路线,这种粗放 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对环境资源的粗线条利用,确实在短期内给我国带了经济的 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经济数据的增长也成为了一些官员可供炫 耀的政绩和仕途高升的工具。对于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地方上乐此不疲, 甚至出现了惟g d p 论的做法。这种做法产生了许多后遗症。对资源能源的大肆开 采,没有节制的利用,使人们在挥霍当代人资源的同时,也提前透支了下一代人 可使用的资源,剥夺了下一代人的发展权。而在开采利用资源的同时,不注重对 废料和污染排放的处理,出现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变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 式,调整经济结构就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增长的必要前提。而节能减排则是实 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来讲,开征碳税对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 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税的开征加大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成本, 企业要想控制成本,必然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从而达到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 业增长的目的。二是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和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 快淘汰落后工艺,研究和使用节能减排技术,结果必然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优化。1 ( 二) 对我国经济和碳排放的预期影响 , 1 - 开征碳税对我国g d p 影响的定量分析 开征碳税对我国g d p 的影响,许多学者从经济建模的角度对影响进行了定量 分析,依据不同前提适用不同模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魏涛远在其著作中运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 n a g e 模型研究了征收碳税对 中国经济和c 0 2 排放量的影响。并指出,征收碳税在短期内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影 响,对长期内影响小的多,而对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显著。在对每吨碳征收5 美元 税时,短期内g d p 将下降约0 4 ,c 0 2 的排放量将下降8 ;长期内g d p 将下降 o 1 ,c 0 2 的排放量将下降2 。在对每吨碳征收1 0 美元税时,短期内g d p 将下 1 王楠:“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几点思考”,载t i c , 方财政研究,2 0 0 9 年第1 2 期 l o 降0 8 5 ,c 0 2 的排放量将下降1 4 ;长期内g d p 将下降0 0 7 ,c 0 2 的排放量将 下降4 。并且在对每吨碳征收5 美元碳税时,到2 0 2 0 年,每减少1 吨碳的排放 将使g d p 损失4 9 6 元人民币,即每吨碳的减排成本达6 0 美元。1 高鹏飞应用国际 上广泛使用的m a r k a i m c r 0 建模工具,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中国能源系统碳减 排政策的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研究了碳税对中国碳排放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他 指出,当碳税税率定为5 0 美元t 时,减排效果最好,能源替代的弹性最大,而 当税率上升时,减排效果并不显著,但g d p 的损失惊人。由此可见,开征碳税带 来的减排效果显著,但也会给g d p 带来很大损失,而要弥补这种损失,只有依靠 保持税负总体水平不变的税收中性原则。2 而贺菊煌等人建立了一个用于研究中 国环境问题的c g e 模型,用其静态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 响。指出当碳税定为3 9 2 元吨时,对g d p 没有影响,c 0 2 减排5 ,当碳税为 8 5 3 元吨时,g d p 下降0 0 8 7 ,c 0 2 减排1 0 ,当碳税为1 4 0 4 元吨时,g d p 损失0 0 8 5 ,c 0 2 减排1 5 。即开征碳税对c 0 2 减排有显著效果,而对g d p 影响 较小,是较好的经济政策。3 虽然不同的学者运用的模型和假设前提不同,对适用不同的碳税税率对我国 g d p 的影响和对c 0 2 减排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但可以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开征碳税,虽然在c 0 2 减排方面成效显著,但会在短期内给g d p 增长带来负面效 应。 2 错误的g d p 概念与绿色g d p 理念的引入 在过去,g d p 代表了一国、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对g d p 的迷 恋甚至是崇拜到处弥漫,g d p 成了衡量一切涵盖一切的惟一指标。然而,传统的 g d p 有其局限性。它只关注经济因素的影响变化,却忽视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 成本以及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破坏。它鼓励的是一种不计环境利益的经济增长方 式。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对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 济成长的g d p 中,至少有1 8 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4 因此, g d p 已经不能真正真实的反应一国或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状况。下表就 1 参见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 0 0 2 年第8 期 2 参见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载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2 年第4 2 卷第1 0 期 3 参见贺菊煌,沈可挺,徐篙龄:“碳税与二氧化碳减排的c g e 模型”,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0 2 年第1 0 期 参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 。:, , 对山西省开采煤炭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做了量化的核算,而这些损失并不能够 在g d p 中得到反映: 表i - 1 12 0 0 3 年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核算 经济损失吨煤污染损失( 元 污染损失项目 ( 万元) 吨煤) 人体健康与人类 1 8 2 5 8 4 74 0 6 大气 福利 环境农业损失3 1 7 8 0 0 7 1 污染 损失 增加清洗费用 5 9 0 6 0 81 3 1 小计 2 7 3 4 2 5 56 0 8 传统g d p 并不能够反映这部分负外部性。因此,“一直以来为了更好地反映 真实的经济发展,众多专家学者、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都从使g d p 怎样才 能更好的代表福利的角度对传统g d p 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即首先加进一些被g d p 所忽略的仍属于经济范畴的统计内容( 或从中扣除) ,使g d p 对产出的度量更精 确;然后把范围拓宽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方面,考虑对资源、环境、生态的保护 以及加入对人自身的健康、发展等的统计,使国民核算越来越能真实反映福利水 平。 2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 d p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撰文指出:“绿色g d p 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 d p 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 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 d p 不仅仅反映了经济增长水平,更重要的 是,它体现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 平。绿色g d p 占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低,经济增 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度越高。实施绿色g d p 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 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 d p 中扣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它的实施, 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利于由原先错误的单纯以经济 数据和经济增长速度来衡量一地的发展水平转变为考察包括经济增长数据、环境 收益等多种类评判标准的综合实力。 而上述学者的分析,仅单纯的以经济学中的g d p 概念来衡量征收碳税对一国 经济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有失偏颇。它忽略了未纳入成本计算的环境成本, 也就忽略了因碳减排带来的环境收益。开征碳税,将会导致能源成本的上升,进 而能源价格也会上调。这将引导消费者尽可能少的使用能源,转而选择绿色替代 1 姜克隽等:“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载中国投资,2 0 0 9 年第1 1 期 2 霍斯特西伯特:环境经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 9 9 9 年,第7 8 页 1 2 物质,达到抑制高耗能产品消费的目的,从而减少因使用高耗能产品所释放的二 氧化碳量,使环境收益。这部分收益可以弥补在计算绿色g d p 时所扣除的自然部 分的虚数。1 因此,我认为,开征碳税对我国经济总量及社会整体福利没有显 著负面影响。 二、在中国建立碳税制度的制度意义 ( 一) 碳税在税制改革中的先锋作用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无论是建立环境税还是使税制绿色化,都 必须结合现行的税制改革来完成。2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税制改革经过了三 个阶段,各个阶段因所处的时代背景差异,选择了不同的税种作为改革的先锋。 如8 0 年代的“利改税 阶段,就是为了打破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费不分 状况,建立起的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双主体的多层次、多级别的全面覆盖税制模 式,9 0 年代初的税制改革以工商税为切入点,入世后以关税为改革对象以及2 1 世纪初的新一轮税制改革。 环境保护类税收很有可能成为引发下一轮税制改革的驱动力。随着环境保护 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力求在环保市场获得优势,如美国政府就将 低碳经济作为继电子与金融之后的又一经济拉动点。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 运行的有力手段,被各国( 尤其是发达国家) 政府广泛运用于促进环境与资源保 护、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纵观这些国家的环保税收,从征收来源看,都是依据“谁 污染,谁纳税”的原则设置的,并且征税范围涉及各行各业,十分广泛。从税款 利用看,多采用专款专用的方式,这能更好更集中的体现税收对环保事业的作用。 一方面,出于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 要,税收体系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另一方面,开征碳税国家的实践也证明, 碳税开征后生物燃料、可再生资源使用范围大幅扩展,化石燃料的使用则明显减 少。如瑞典在1 9 9 1 年开征碳税后,生物燃料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通过对能源 征税,使能源的使用成本增加,能源供给结构发生了显著优化,温室气体排放量 降低。在此背景下,可以选择碳税作为这轮税制改革的先锋,借碳税的开征,全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组提出的绿色g d p 为:g d p 扣减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自然 部分的虚数从下列因素中扣除:( 1 ) 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 2 ) 自然资源的退化与配比的不均 衡:( 3 ) 长期生态质量退化所造成的损失:( 4 ) 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5 ) 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 本;( 6 ) 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损失。 2 杨金田等: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 e c d 比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版,第6 7 页。 1 3 面绿化税制,构建绿色的税制结构。 ( 二) 现行我国与碳减排相关的税收体系 尽管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明确的征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独立税种,但在 一般税种中,已经存在在实际过程中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税收措施。我国现行 税收体系中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等。按照我国税种开征的目的,我认为可 以将其分为资源税类、能源税类、污染税类和鼓励性税类。资源类税种以资源税 为代表。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为原油、天然气、煤炭、其它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 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这七类;能源税类主要包括消费税,在征税范围 上,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特定消费品,如鞭炮、烟火、汽油、柴油等纳入,而 在税率设置上,也体现了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因素。如对汽车和摩托车,不 同气缸容量( 排气量) ,依不同的税率征收;污染税类税种依据“谁污染谁付费 或是“谁使用谁付费 的原则征收,涉及在车辆购置、保有和使用环节征收车辆 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而鼓励类税制通过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中节能环保类产 品和项目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给予节能减排行为以激励。 虽然上述税种与碳税的征收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合和交叉,都对部分化石燃料 征税,并且都达到了二氧化碳减排和节约能源的效果。但它们的开征,有其特定 的目的。开征资源税,旨在摒弃因自然资源优劣级差造成企业利润分配上的不合 理和不公平状况,使企业保持在同一个起点上竞争。资源税开征的目的,并不是 想对资源的开采、利用行为做有序的引导与规范,也并未在税率的设计上考虑资 源开采造成的环境成本,因此税率较低,不能有效的遏制对资源的粗放式利用; 开征消费税的本意在于根据一国的产业政策、所处的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动,调整 符合其政策与背景的消费模式与消费方向,有目的、有侧重的选择一些高档商品 纳税,以此来限制对特定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如对鞭炮、烟花征税是由于过度消 费会对社会秩序、环境造成损害,对小轿车、摩托车等征税是由于其属于高能 耗及高档消费品,对汽油、柴油征税是由于其是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 消费品,对汽车轮胎征税是由于其是具有财政意义的产品。从环境保护的角 度来看,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过窄,并没有涵盖新出现的可能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及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品,没有真正发挥消费税调节消费者消费习惯及鼓励消 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作用;车船使用税中对车船按辆次或吨位计征,没有充分考 虑车船排放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税负较轻,不能通过开征该税达到减 少汽车购买量,间接促使汽车生产企业转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