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清华)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清华)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清华)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清华)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介绍,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9年9月,1,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临的问题,问题一: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不足建筑总量飞速增加;由于大气环境治理的要求,严格控制城区燃煤锅炉及燃煤电厂的建设。问题二:管网输送能力成为集中供热发展的瓶颈热源供热半径迅速扩大,热网投资负担加大;城市大规模建设,容积率提高,原有管网难以满足要求。,2,50,70,换热器,130,70,30,20,冷却塔,汽轮机,采暖抽汽,蒸汽,凝汽器,常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换热器,50,70,换热器,Qh,Qh,为了提高能效、降低排放,热电厂容量越来越大,目前新上热电厂的主力机型是300MW热电联产机组,带来两个问题:1、热网输送能力受限2、凝汽器损失大,3,300MW机组的热电联产工况,冷却塔,热网循环,加压至锅炉,251MW26,432t/h406MW42,1025t/h,16.67MPa967MW,537,215MW,22,130,70,4,这些问题如何解决?,5,70,130,135,130,70,50,70,首站,热力站,6,基于吸收式循环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小区热力站内设置吸收式换热机组;电厂内设置余热回收专用热泵机组。清华大学专利:一种热泵型换热机组(200810101064.5)能够大幅提升余热温度、紧凑型吸收式热泵装置(200810117049.X)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200810101065.X),7,吸收式制冷机,冷水出,冷水进,冷却水进,冷却水出,热源进,热源出,吸收式制冷机/热泵原理,8,吸收式换热机组,一次水回,二次水进,二次水出,一次水进,吸收式换热机组原理,130,70,50,20,20,9,吸收式换热机组,常规的热力站,吸收式换热机组,20,10,50,70,130,20,30,20,冷却塔,汽轮机,采暖抽汽,蒸汽,凝汽器,热力站改进,换热器,50,70,Qh,Qh,吸收式换热机组,吸收式换热机组,措施:1、热力站吸收式换热机组,热网供回水温差由60提高到110,热网供热能力提高了80%;,11,12,热电厂对热网水的常规加热过程,低压缸,凝汽器,0.31.0MPa,70,130,汽水换热器,13,50,70,吸收式换热机组,130,20,30,20,冷却塔,汽轮机,采暖抽汽,蒸汽,凝汽器,基于吸收式循环技术,吸收式热泵机组,Qh,1.5Qh,0.5Qh,措施:1、热力站吸收式换热机组,热网供回水温差由60提高到110,热网供热能力提高了80%;2、首站吸收式热泵机组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热电厂供热能力提高50%,综合供热效率提高50以上,大幅度减少CO2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减少冷却水蒸发损失。,14,电厂余热回收专用吸收式热泵机组,15,该技术的突出特点,一次网低温回水供回水温差提高,管网输送能力增加,节约新建管网的投资,避免既有管网改建的麻烦为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提供了必要条件回收热电厂凝汽余热供热效率提高50%左右,热电厂供热量增加30%以上减少汽轮机抽汽量,增加汽轮机的发电能力,提高热电联产系统整体能效;降低传热环节的不可逆传热损失小区热力站传热环节热网首站传热环节,16,业内好评,中国工程院为该项技术召开了“第九次工程前沿科技研讨会”评价: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同时该供热方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助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事业摆脱目前的困境。,17,“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流程试验工程”项目成果鉴定会评价:“为我国大型热电机组远距离高效供热开辟了新途径,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是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始创新,项目成果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